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卖茶不还价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掀底裤式的真诚?聊聊卖茶的PUA套路

信任的产生,并非是因为真实,而是能看见的真诚。

茶路难

难的是当你自己走遍茶山,喝过茶,看过书,刚开始发现自己可以触及到茶的本来面目的时候,黯然回首,已去多年。这时,你想用最诚恳的态度把自己和茶推向市场,你所有的笃定可能抵不过一句“老子喜欢”。

何必呢?

花了很多钱,走了很多山场,到头来发现,做产品是做产品,营销是营销。

于是,有些人恍然醒悟,茶因为是非标的产品,PUA是真他妈的香啊,不仅可以割韭菜,还可以关起门来反反复复割。更重要的,不需要积硅步,可以至你心里。

好久没有写茶文化的文章了,简单聊聊茶行业里面PUA的那些事。

1

赞美偏见

其实有偏激的观点的人,往往是最容易被PUA的,在他们的眼前的世界就是井口的一片天。

往往很难被人认可,也往往最需要被认可。

你只要跟他站在一起,他们就像在洪水中看见了一根浮木,哪怕边上有一艘救援船在靠近,他们也是看不见的,只愿这颗浮木飘向大海。

举个常见的例子

总有人会认为,所有人工种植管理的茶叶都是不靠谱的,相当一部分人相信所谓的“自然农法”才是真正出好东西,于是偏激到只愿意喝所谓纯野生的茶。甚至完全不会管到底有多野,好不好喝。

所以,你只要迎合所谓野茶的特质,至于是不是真的野,好不好喝,都完全不重要,在偏激的人眼中,只会一条路走到黑。

于是这也形成了一个圈子,一部分人热衷于找到孤木荒枝,越野越好,如果能出现在悬崖峭壁上,视觉上完全就可以激荡出一部分人的高潮,完全没有脑子会去向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加工的可能性。

2

制造偏见

凡尘阅尽,终究大道归一。有时候,对于刚入圈的新手,偏激也许预示着看透。总有人相信我们我们身边有人可以跳出大道,有时候我们未必迎合他人,用偏激的方式去造神,一样会有不少的信众。甚至一些智障的观点,也会有市场。

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茶,只有这个山头的才是最正宗的,都是从这出去的。

茶叶必须要像我这样,炒出来带点烟焦味,这样才是最正确的,市场上那些人都不懂。

类似这样的观点太多了,我知道我的读者不会信,但是这也是一种高效率的筛选手段,不相信的肯定不好骗,能够相信的,正常也不太容易走出去。

既然都烘托到这份上了,岂有不闭门宰客之理?

3

欲推还就——非卖品

这两年岩茶品牌里面,你手头没有个非卖品似乎在市场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

一些品牌,有自己积累,山场、工艺、客户喜好早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所以他们的非卖品有市场拥趸无可厚非。

新晋很多网红品牌,山场靠编,工艺靠天,营销靠骗,看到别人的非卖品因为稀缺受到追捧,自己破头硬上。

结果,没多久,我们发现很多非卖品都是单品可以买到。从来就没有因为非卖的门槛走向市场过。

4

500元包新马泰全程双飞

以前旅行社的老套路大家都知道这里面坑很大,现在不好骗了。

但放到茶叶就不一样了,消费者总会觉得茶叶是暴利的,很多人告诉你我这个是一线的货源,100元PK市场1000的货。

但实际上2000PK5000有可能,50的成本摆在那,吹牛有时候也要回头看看逻辑是否通畅。

所以最终你信了100元去PK1000元货的那些人,实际上也都是那些标价1000卖个一折的人。

人和货没变,PUA你的方式变了而已。

5

牛气冲天,冲翻专家

有时候,给别人快速洗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接干翻你。

我相信部分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人讲的道理感觉好像是那么回事,但串起来好像我什么都听不懂,也反驳不了。

我看过一个直播,卖龙井的,口气很大,我的理论领先同业200年,我的破壁技术很先进,茶叶可以泡十几泡,我做出来的都是小分子团,我的理论很多大学教授都要听,我是给他们上课的。

这种吹嘘+生疏的专业名词吹嘘方式,有时候突然一下会把很多同行给整蒙圈了,不知深浅。但这样的人有个特点,基本就只能聊到这个层面为止了,继续下去是不可能跟你聊的。

这种一般很容易PUA上刚入行的从业者,被一堆名词所唬住,接下来拜师、学艺、代理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5

掀底裤式坦诚

消费者总会认为茶叶暴利,再加上普通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所以总会有一些人会特别会受到价格影响

所以有一些人就特别喜欢公布所谓的成本,一款茶告诉你进价多少,卖多少。搞个微信截图所谓付给供应商多少钱,这种戏码抖音上那种所谓茶叶交易市场还价的,就是典型的戏码。

商人的本质就是逐利的,价差获利是正常的行为。成本对于商家来说就是自己的身体,正常人不可能真的会把自己底裤先给你看的,下次看到这样的行为时候仔细看看,正常都穿着肉色的丝袜。

欢迎大家留言,你认为遇到过的套路,或者曾经上当的套路,也许能帮助更多人。

来源:恋山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海绿 产业兴 群众笑 山海携手共建美丽茶源

“今年的茶叶价格真的好!我们是请人帮忙采,除了给小工的采摘费,我们自己就挣得将近三万元。”普安县茶源街道茶农陈民开心地说。


普安春茶价格到底有多好,卖得到底有多火?

“我们这里是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地,元月就可以采茶,今年元月茶青最贵300多元一斤。”

“15个省的茶商住在普安收茶,在茶叶交易市场直接一袋一袋拉走,都不还价。”

“最多的时候2万多人在我们这里的茶园采茶,熟练工每天采10多斤茶青,按40块钱一斤收,算下来两个多月黄金期可以收入两三万!”

……


仅从当地百姓一段段描述中,我们就仿佛被带入了春茶买卖热闹而繁忙的场景之中,沉浸在茶农百姓止不住的喜悦氛围里。

茶,是普安的支柱产业。全县14个乡镇(街道)都在发展茶产业,现有茶园面积达18.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2.5万亩。

茶源街道作为普安茶产业的核心产区,也是广东省龙门县帮扶发展的重点区域。得益于两地在共建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的久久为功,今年茶源街道的茶青价格屡创新高。茶叶卖出了好价格,茶农们不仅鼓足了腰包,也鼓足了用心用力管好茶、做好茶的信心和干劲。

茶源街道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区域,常年多雨雾、少日照,加之丰富的地热资源孕育出贵州最早的春茶,采茶期甚至比国内其他茶产区平均早出15—20天时间,每年“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地便被定在此处,也成为普安茶最大的优势。“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美誉和全县倾力打造的“普安红”品牌,更成为普安茶的“金字招牌”。


采摘期早,品质高。每到春茶开采之际,往往引来全国各地茶商争先抢购。聚集于此的数十家茶企,逐步形成了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但同时,品牌效益不高、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短板,一直是该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科学论证,龙门、普安两地选择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园”共建农业现代产业园的主攻方向,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发展理念,用项目完善茶业发展配套设施,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2021年,龙门投入335万元建设“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园项目,建成“首采节”平台,助力普安办好“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提升普安茶产业知名度与美誉度。又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建设“白叶一号”感恩茶园项目,涉及茶园管护面积达1500亩,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农户1500人以上务工。

2022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965万元建设5个项目,包括支持龙头茶企发展壮大项目(600万元)、茶产业综合体项目(1030万元)、茶文化展示中心项目(110万元)、茶产业发展宣传视频项目(25万元)、精品茶业制造车间项目(200万元)。

2023年,龙门县继续投入2077万元建设14个产业园子项目……

“茶产业综合体是普安县集茶叶交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茶叶检测中心、贵州大学茶学院普安研发中心等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项目,也将会是黔西南州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茶叶交易市场。”茶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邓鑫介绍,这个综合体是龙门县通过项目引导、整合资源等方式,不断完善茶产业配套设施,铺平产业发展之路的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茶青交易、配送、检验检测、科研、电商等各种要素聚集,“产业+科创的碰撞一定会让茶源街道的茶产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西部协作给茶源街道带来的变化不仅在茶。

“这些年,我们的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茶农的收益越来越多,村子里也不一样了。”茶源街道联盟村第一书记匡室运说,联盟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在龙门县的大力帮扶下,村庄治理能力大大提升,带来的是群众的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群众腰包鼓了,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说事茶亭”的“事”也逐渐多了起来。

“说事茶亭”,正是龙门县帮扶联盟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的重要内容。每到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节日,大家会在这里举办活动,农闲无事时也会聚集到这里唠家常、唱山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丰富业余生活,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就飘荡在大家的歌声里。

就在龙门县的帮助下,今年三月茶源街道联盟小学两层楼的新食堂建成投用了,学生告别在老厨房打上饭菜再回到教室里吃的场景,现场每天中午都能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里免费吃上三菜一汤。

“三四十万可能在很多项目里不算什么钱,但却可以让一个学校的孩子们踏踏实实吃上饭。”龙门县挂职干部、普安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帅介绍,这些年,除了改造食堂,龙门县还帮助普安多所村级学校完善了路灯、操场等基础设施,“这都是花小钱办大事。”

整洁的庭院,干净的房屋,青翠的茶山清风徐来,顿感心旷神怡,神情舒畅。一幅幅绘就于文化长廊、屋舍和墙壁上的乡村画与茶山村舍相得益彰,共同展现出美丽茶源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周雅萌 覃 淋

普安融媒 记者:赵 兵 马菁菁 李洪凡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曹文志:他是靠一片叶子致富的

认识曹文志很晚,还有些突然。

听说他去年自费100多万元办了一个“茶文化节”,今年春天又花了30多万元办了第二届茶文化节,这在安庆全市都是史无前例的。两届茶文化节称得上规模大、规格高、盛况空前,有省、市、县乡镇的各级领导和行业专家莅临,还吸引了各级媒体的共同关注。

现在他就坐在我的身边,我俩都是来参加潜山市茶文化研究会的会议,他是这个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如果不是席卡,我还不知道他就是曹文志。简短的交流,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决定采访他。

一、他爱茶爱到了极致

曹文志天生就是一个爱茶的人。他思维敏捷,思想丰富。与他交谈,涉及茶生意的话题很少,更多的是茶文化。他对茶叶有特别的情感,茶叶也带给他很多憧憬。他开门见山地说,本市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空间里,潜山茶的席位会更高更有份量,因为潜山这方土地是全国优质产茶区之一。他想做好的事就是有自己的品牌。

曹文志是山外人,他家的田地上没有一棵茶树,畈区不是产茶的地方。他到成家立业时,还没看到过茶树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每天喝的那杯茶是怎样来的。尽管他喝的茶是最粗糙的,但依然觉得那是一个好东西。茶给他最初的印象是,少了它便少了一份生活的趣味。

直到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了一趟五庙,第一次喝上了五庙茶,这口茶喝下去,他觉得生活中还有如此珍贵的东西。

五庙乡在大别山腹地,到处都是茶园,一片生机勃勃,他知道茶是怎么回事了。他高兴地摘取一片叶子,放在手上仔细端详,那片叶子碧绿,柔软,就像丝绸。还像美玉一样光洁、闪亮、通透,他有点爱不释手了。后来他又去过彭河乡,在那里了解了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加工制作。

所有这一切都让他对茶发生了兴趣,他决定改行,于2012年3月份拿到了执照,开了一个半间门面大的茶叶销售店。说实话,这不是他的手笔,半截门面,他委屈了自己。但是他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孩子正在读书,让他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在茶叶上。这个时候他仅仅是将兴趣与就业结合起来了,还谈不上事业。

二、凤凰涅槃的阵痛

一个小小的茶叶店承担不起全家人的生活,何况还是接买接卖,成不了大气候,他需要拓展视野。

改革开放伊始,潜山的“天柱剑毫”位列中国十大名茶首位,还有“天柱弦月”也成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所有这些,都让潜山茶叶界感到欣慰和自豪。

但在曹文志刚刚走进茶叶行业的时候,有则消息让很多人也包括他震惊了,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天柱剑毫”这一品牌多年前就卖给外地了,于是曹文志说:这是让“黄金”变成了“铁”。果真如他所说,“天柱剑毫”从此默默无闻,中国十大名茶的名单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它的名字。

与此同时,曹文志却惹上了麻烦,他茶叶店里卖的是天柱弦月,而“天柱弦月”已经让别人注册了。虽然全县到处都在生产天柱弦月,可一旦进入流通市场,就都是帮别人做广告了,包装盒子上印制的“天柱弦月”字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都是别人的,这分明是在为别人赚吆喝啊!于是他决定重新印制包装盒,印上自己的东西。

这时管理部门找到了他,说他侵权了。他有点蒙了,全县到处都生产天柱弦月,凭什么这几个字只能你用我不能用呢?但是没办法,商标法就是这么规定的。因为别人已经抢先注册了,注册了的商标就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叫“知识产权”。你要用也行,但必须得到持有人的授权,并付给费用。于是曹文志只好被迫注册自己的商标,取名琪怡,从此他开始了“琪怡”品牌的打造。

说起这个商标,曹文志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起一个什么样子的名字呢?要知道这个时候,他对茶叶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感情,茶叶是他的挚爱。他看看自己的一对女儿,大女儿叫曹翰琪,小女儿叫曹佳怡,这更是他的挚爱。于是他选择了“琪”和“怡”二字作为他要开发的茶叶新品牌,“琪怡”就这样诞生了。他一直为有这样一个响亮而又雅致的名字高兴,决心做大做强琪怡品牌,就像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一样,一天天成长。

果然是天赐良机。2013年他所在的天柱山镇来了一位好领导,名叫张文胜。张书记问曹文志卖些什么样的茶,进而问他是否有自己的茶园?曹文志说只做点小本生意,没有自己的茶园。张文胜想到了这个镇的茶庄村有集体茶园好几十亩,一直承包给个人经营,现在承包人不愿意再承包了,就鼓励曹文志接包下去,就这样他有了自己的茶园。随后,他又承包了天柱山旅游公司和周边老百姓的茶园。就像滚雪球一样,他的茶园一下子扩展到了1600亩。

好机会接踵而来,2015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有三位游客走进了他的茶叶店,一边看他的陈列品,一边询问茶叶价位。曹文志指着柜台说:“样品和价格都在那里。”

此时,有个样品位是空的,没有茶叶只有价格牌,那上面写的是每斤800元。客人说要看看800元的,曹文志说没有货了。

——那什么时候有货呢?

——明天。

——那么这些标价三百元的四百元的,实卖什么价?

——标什么价就卖什么价,本店是不还价的。

不还价,让游客有点奇怪,现在的买卖几乎没有不还价的。不还价也是曹文志的底气,他不怕卖不出去,他经常卖到茶叶断货。

三个客人似乎闻到了这个茶叶店的某种气息。

——你这是高山茶吗?

——当然是,潜山市有一半的土地面积都是大山,属于“大别山系”,全县十多个乡镇,有8个乡镇是处在大别山的腹地,还有黄铺、痘姆属于半山半丘陵地区。

——“有茶园吗?”

随即,曹文志领着客人向着大别山腹地进发,到了自己的茶园。

曹文志的茶园就像一片荒山。没想到客人产生了兴趣,问:茶园怎么会是这样?

曹文志说:我不施肥。

客人说:不施肥,哪来的产量?

曹文志说:我不要产量,只要质量。

谁知3个客人是行家,有人问:“不施肥不打药,除草剂总得用吧?否则野草就将茶树淹没了”。曹文志说:“也不用除草剂,人工锄草、割草机割草”。

“那用工成本太高啊!”

客人一边疑惑地看着曹文志,一边拔起几棵杂草来说:“是真的没打除草剂呢!”原来打过除草剂的草根是会发黄的,这里不是。

客人当即说:“今天做的干茶,我们全要了。”

第二天一大早,客人就到了店里,一问曹文志,仅有干茶2.4斤,真的太少了。客人说:“你给标个价吧,赶紧按40份分好,包装盒,标签一样不能少”。曹文志只好包成40份,但却没有定价。三个客人与他一起,核算了一下成本,加了一点利润,按每斤3880元的价格,高兴得付款而去。

没想到过了两天,工商局来人找了他,说有人举报曹文志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他当即拨通电话,让管理人员直接询问那三位客人。对方说这不算高,大家都说捡了个便宜,那是真正的有机茶,遗憾的是量太少了。

从此以后,这批广东客人年年都要买他的“琪怡弦月”和“剑毫”,还带来了新的客户,这给他带来促进和鼓舞。

让他受鼓舞的方面很多,虽然到目前为止,他没要国家一个项目一分钱,但他觉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就是最好的支持。他清楚地记得,2018年的6月初,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来潜山调研,看到他公司所在的“茶庄村”路牌时说:全国叫做茶庄的地方很多,但一个行政村以茶庄来命名的极少极少,好像另有一个是在山东。这个茶庄村是因为有茶吗?

这一问,让曹文志心花怒放。他回答说:“有,从唐代开始,这里就生产贡茶了。”

三、有机茶不是贴个标签就行,它有百草的香味

曹文志既做品牌更做品质,他让品质支撑品牌的建立,又让品牌引领茶业的发展,他坚信当今这个消费市场“没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只有卖不出去的质量”。所以他现在拥有的1600亩茶园,全为高山有机茶,尽管认证的还只有400亩。那1200亩,他表示要抓紧时间认证。

什么是“有机”?这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准,通俗地说就是不施化学肥料,不打化学农药,而曹文志则认为这还不够。

这里是中国供销总社的茶叶研学基地。2019年3月份,安徽大学茶叶系来了一批学生在这里教学实习,他们请曹文志就“有机”的见解讲一课。曹文志没有推却,面对大学生和教授们,他说:“除了不使用农药化肥以外,还要补充几个要素,一是土壤,土壤要好,没受过污染;二是用水,要有清洁的水源;三是空气,要远离有烟囱的地方,远离有粉尘的地方。”他的讲解,在一个不长的课时里,迎来了多次热烈的掌声。实际上,曹文志就是这么做的,甚至走向了“极端”,连农家肥料也不施用,地地道道的野茶。

这能相信吗?

有人相信,有很多人相信,首先是那些长年在茶园务工的农民兄弟相信。仅以2019年为例,他发放给采茶、制茶和锄草的工人工资共为180万元,如果以每天工钱150元计算,用工约为1.2万个。当然这里更多的是绩效工资,而不是点工计价,1.2万个工相当于每天约有40个工人在这里劳务,他们没有干过施肥打药的活。

再就是专家们相信,我们来看一下当今有机认证的程序:曹文志的茶园是由北京“中诺检测”机构认证的。认证人员要亲自来到申请认证的山场地块,通过GPS定位,甲乙双方共同确定茶园名称、海拔高度、经纬度,然后在视频及录像的共同监督下,采取鲜叶,装入容器内,封口签字盖章,直寄北京或认证人员带回北京。检测人员对样品的结果负法律责任,如有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人便是检测人员。

这样的有机认证你能不相信吗?

我是相信的,即使我不知道以上的这一切程序,但琪怡茶叶的香气让我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有机茶,用不着标签,我分明已经闻到了其间的百草的香味,沁入心脾。

真是好事成双,在天柱山这块腹地上的茶园,今年春天又检测出富硒富锌,不仅得到了专家们的赞美,也拿到了认证,这意味着“琪怡”茶叶有着更高的饮用价值。尤其是硒,我们太需要它了。中国是一个缺硒的国家,而心脏疾患的产生与缺硒有直接的密切关系,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有专家呼吁:要像补碘一样为国人补硒。

四、他一边富了自己一边助人脱贫

因有兴趣而出发,因有收获而归来。

曹文志依靠一片叶子富起来了,他把这片叶子做成了品牌,作出了品质,也作出了茶文化。他富了并没忘记过去的贫困,也没有忘记身边还有少数贫困群众。当年的兴趣成就了今天的收获,他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作出分享。

如果说他每年有一百几十万到二百几十万元的资金用于务工,让周边群众在自家门口就有了收入,这是间接扶贫的话,那么他的直接扶贫就显得更有远见,他说扶贫先扶智。

从2017年起,他每年出资1—2万元办农技培训班。他说当年的茶叶培训班参培人数达到了150多人,让他倍受感动。2018年在培训班上,他郑重地宣布:凡是贫困户入园采茶务工的,另外奖励5%。而去年的培训班用了8天的时间让参培人员在他的茶园里实施具体操作,怎样采摘,怎样培育茶树,怎样制作加工,这是一次全技能的培训。

他还直接帮助2户贫困户在2018年就脱贫了。

他说有了技能的脱贫户就不会再返贫,这是自己最大的心愿。于是,今年春天,疫情刚一结束,他就开展起了“2020天柱山(琪怡)三富茶叶帮扶活动”。

习总书记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曹文志是忠实的践行者。

(来源/《徽茶》2020年10月刊 文/程为本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原标题:他是靠一片叶子致富的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