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罗坑茶高山红茶价格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寻茶:“新昌优选杯”精品茶宕头采茶现场拍卖会在新昌圆满落槌

在浙江茶叶地图的东部,还有个新昌县。

新昌茶是被陆羽载入《茶经》的,谓之:“浙东茶以越州上……”

春光似锦,茶味清欢。走进隐逸深山处,心不由地自在了。所望之处,皆是苍翠。薄雾裹着群山,云青青欲雨,远处的绿色时明时暗,天上的太阳在云层里时隐时现。

我们常说,“大佛龙井”是山里的茶,“大佛龙井”品牌对外传播也一直是以传递祝福的活动为主:好茶源于新昌,好茶成就新昌,好茶传递新昌,大佛龙井是一杯当之无愧的好茶,也生动演绎了品牌“一杯好茶,万事新昌”的主口号。它像山中老衲般坐定,是茶的魔力还是人的定力?是山的魅力还是境的法力?归根结底,是在那一杯茶中,是为“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这里的茶生长在高山云雾处,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丘陵台地和山地之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辟一处恬静闲淡之地,自在生长。携一份寻求心仪佳茗的执着,我们来了。

回顾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大佛龙井以50.04亿元跻身前十,这个诞生仅二十余年的品牌,在中国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打响“大佛龙井”的品牌,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而这种发展模式也被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称为“新昌模式”。

1995年,“大佛龙井进京”推介被各大央媒报道;1999年,济南泉城广场举办“万人品茶”大会,一夜之间,大佛龙井在济南家喻户晓;200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移师新昌;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首访中国,抵达广州,大佛龙井成为广州哥德堡号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自2006年,大佛龙井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该节日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我们常说,“大佛龙井”是山里的茶,“大佛龙井”品牌对外传播也一直是以传递祝福的活动为主:好茶源于新昌,好茶成就新昌,好茶传递新昌,大佛龙井是一杯当之无愧的好茶,也生动演绎了品牌“一杯好茶,万事新昌”的主口号。它像山中老衲般坐定,是茶的魔力还是人的定力?是山的魅力还是境的法力?归根结底,是在那一杯茶中,是为“落尽山花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

这里的茶生长在高山云雾处,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丘陵台地和山地之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独辟一处恬静闲淡之地,自在生长。携一份寻求心仪佳茗的执着,我们来了。

回顾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大佛龙井以50.04亿元跻身前十,这个诞生仅二十余年的品牌,在中国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打响“大佛龙井”的品牌,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而这种发展模式也被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称为“新昌模式”。

1995年,“大佛龙井进京”推介被各大央媒报道;1999年,济南泉城广场举办“万人品茶”大会,一夜之间,大佛龙井在济南家喻户晓;200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移师新昌;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首访中国,抵达广州,大佛龙井成为广州哥德堡号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自2006年,大佛龙井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该节日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新昌优选杯”精品茶宕头采茶评审会上专家对选送的茶样通过外形、冲泡后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及对茶样的五个感官因子进行了评判鉴定。

茶样皆出身新昌精品二十二宕,是生长在高山上的茶,香高色清,耐冲泡是二十二宕茶的特点。茶园处于天然的群山之间,云雾缭绕,其生长环境可以称得上是茶叶世界的世外桃源。

选送的茶样各具特色,轻晃茶杯,缓缓啜饮,二十二宕茶的故事娓娓道来。一味清新,一味鲜爽,一味甘醇,是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的跌宕波折,沉淀出中华茶文化以及新昌二十二宕茶特有的理念和价值。

此外,入选“精品茶宕”的茶园中,有11个茶宕共计12件拍卖标的参与“新昌优选杯”精品茶宕头采茶现场拍卖会。4月1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次落槌声,2023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新昌优选杯”精品茶宕头采茶现场拍卖会圆满收槌。

新昌县岚采贸易有限公司(小打虎精品茶宕)委托的4号标的以落槌价22800元/斤博得此次拍卖最高成交价格;新昌县岚采贸易有限公司(荒斗湾精品茶宕)委托的3号标的则以落槌价13000元/斤落槌,位列成交价第二;小将镇乌牛岗以12800元/斤位第三;浙江天姥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天姥山主峰古树茶精品茶宕)委托的8号标的以21600元/公斤成交价位列本次拍卖成交价的第四。

我们认为,这次的拍卖会是非常成功的。本次拍卖会秉持公开、公正竞拍原则,竞拍人士踊跃竞投,气氛热烈。拍卖现场无刻意炒作性天价竞价、哄抬拍价等行为,充分体现了“好茶好价”“好茶不乱价”的预期目标,也充分展现了大佛龙井茶的那句“一杯好茶,万事新昌”的宣传口号——一杯好茶,是所有人都能够得着的、买得到的、喝得起的好茶。

长期以来,茶产业作为新昌县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今年县域富民产业“百亿”工程也紧紧围绕着茶产业发展层层展开,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将结合生态标签申领和生态茶园认定,打响六大茶山“二十二宕”品牌IP,发展以“二十二精品茶宕”为中心的新昌优选茶,助推精品茶宕价值提升。

一杯好茶,新昌兴昌;

一杯好茶,万事新昌!

【二十二精品茶宕简介】

瓦窑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拔云尖茶场

位于海拔550多米的新昌天姥山主峰拔云尖边,距新昌县城28公里。“拔云尖”牌名茶品质优良,绿色视频管理标准使品质有所保障。茶场主产大佛龙井,高山云雾,具有香清高、色清润、味浓润,耐冲泡的高山茶风格,产品屡获上海国际文化节金奖,大佛龙井茶王奖。

息坑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拔云尖茶场

位于海拔550多米的新昌天姥山主峰拔云尖边,距新昌县城28公里。“拔云尖”牌名茶品质优良,绿色视频管理标准使品质有所保障。种植品种为龙井43。

马安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东茗乡陈明道家庭农场

地处新昌西门外18公里白岩村马安山自然村,海拔430米。种植品种有白茶、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等,2018年11月荣获“浙江省示范性家庭农场”。

外婆坑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山雪岗茶园位于镜岭镇外婆坑村,新昌县六大茶山之一。茶园海拔高度810米。

望海岗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雪溪茶业有限公司

位于新昌县东雪溪茶场望海岗,海拔800米,茶园面貌整齐如画,是浙江省首批生态示范茶场、省级茶叶精品园、绍兴市“十大”美丽茶园。产品获得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多次荣获“中绿杯”和农博会金奖。

里坞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沙溪镇云天家庭农场

位于董村里坞山自然村周边的深山之中,海拔350米,茶园生态环境优异,天然无污染。

百鸟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群星茶业有限公司

“百鸟茶场”高山茶园,位于穿岩十九峰南麓的百鸟山上,海拔450米左右,茶园均采用有机化管理,生态环境优异。

新欣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小将镇陈建刚茶场

位于新昌县新欣村,海拔350米至500米,生态条件优越,空气清新。

荒斗湾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岚采贸易有限公司

位于新昌县儒岙镇庄山村荒斗湾(山),地处天姥山和天台山接壤处,海拔700多米,茶园为香灰泥土壤,周围植被好,雾气足。

千屿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浙江千屿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位于离新昌县城16公里外的城南乡琅珂村,海拔550米,所种植的是公司自行选育的新品种“千金黄屿”,与其他品种相较,“千金黄屿”采摘时间更早、芽叶更肥硕,炒制过后香气扑鼻,沁人心脾。

乌牛岗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小将镇乌牛岗家庭农场

乌泥岗位于里东村西侧,也叫龙顶山,因其有五座山会聚而成,俗称五龙盘顶。其最高峰海拔约700米,乌牛岗茶场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经营良种茶叶18年,红茶“菩提丹芽”成为第二届中华茶奥会新昌县选送的两个茶叶品牌之一。

凤凰头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锦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茶园位于镜岭镇肇圃村,与穿岩十九峰隔谷相望,海拔350米。主要以盛产大佛龙井为名。茶园中古老的茶树在漫长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不施化肥、不施农药是真正的无农残、无公害的高山有机茶。

罗坑山(白茶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罗坑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白茶山)

位于小将镇小将林场省级森林公园,茶园多分布在海拔820--960米之间。高山茶气候的昼夜温差又保证了茶芽叶生产周期长,内涵物质丰富,挥发性物质多。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加上精心的肥培管理。形成了罗坑山茶叶香气馥郁,滋味浓厚、甘甜。有兰香的品质特点。白叶1号由于它独特的品种因素,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多酚类少于一般绿茶,所以滋味特别鲜爽。

大坑山岭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羽林街道山水涧茶场

位于新昌沃洲湖风景区畔(长诏村),沃洲湖以沃洲山而得名,幽静秀丽,水面达818公顷,新昌人拦江筑坝,蓄水发电,又是新昌人民用水发主要水源基地。以土壤而言,茶园土壤大多属残积和坡积的砂质土为主,一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土层深厚;二是土壤表层有机质丰富,肥力足,且由于地表水的作用,使土壤黄化,呈酸性反应,更宜种茶,出产高品质的龙井茶。

避路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南明街道林姐茶行

灞路茶园位于央于村避路山山顶,海拔约500米。园内茶树品种为鸠坑种,土壤为沙质壤土,土层深厚,质地蔬松,有机质含量高。茶园采取不施肥,不打农药的无公害管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龙井茶,芽叶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高长,滋味酣醇,达到顶级绿茶品质。

大石岩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鼎鸿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位于诗路小镇儒岙。主要经营茶叶新品种黄化茶的培育及开发——新昌本土黄化茶。青山绿水育金尖,灵山佛水养奇茶,天姥名山其古里,大佛龙井道兄弟,菩提树边黄金叶,颗颗金芽如佛意。

安顶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回山镇安顶山茶场

位于回山镇安顶山,地处新昌、天台、磐安三县交界。据新昌县志记载,回山曾经历五次火山喷发,最终形成了以安顶山为中心的回山台地和高低起伏的崇山峻岭。安顶山主峰海拔834.3米,山顶之巅,有一个四季澄莹、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龙潭,被当地人称之为“天池”。

八寺山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江南大佛龙茶厂

茶山均处海拔350-450米的高山上,茶场拥有标准化厂房,各种手工电动炒茶锅,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茶厂拥有标准化厂房,各种手工电动炒茶锅,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并建立了品茶室、化验室及各种名优茶生产线是一家软硬件一流的现代化茶厂。

望海岗蝴蝶岭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

地处新昌六大茶山之一的小蒋镇望海岗之蝴蝶岭,与宁海望海岗村背靠背。茶园种植于19世纪60年代,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茶叶原料绿色无污染,山高多雾,内含物质丰富。

方口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小将镇香醇家庭农场

茶园土质多为砂壤,土层深厚,土体松软,保水性能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园内茶田叠翠,山青水秀,有山泉水流。茶园周围,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山体独立,远离居民生活区,气候清爽怡人。茶园施用有机肥,所产茶叶品质优良。

小打虎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新昌县岚采贸易有限公司

小打虎(山)位于回山镇前后王村,地处韩妃江中游地段山谷,海拔400米左右,与下洲村、下岩背村、后岱山村遥遥相对,土壤为岩石自然风化成烂石土壤。大部分为群体种土茶,有少量龙井43和中茶117等茶叶品种。

天姥山主峰古树茶精品茶宕

【申报企业】浙江天姥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海拔800米,古茶园地处浙东丘陵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丰富,热量适中,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独特的地形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茶园坚持原生态管理模式,2018年古树茶园被绍兴市农业局评为新昌唯一的双零“零农药、零化肥”茶园。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茶鲜嫩茶农抢采“明前茶” 广东春茶已陆续上市

茶农称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好,如采摘及时春茶产量和质量都会比较高

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广东主要茶产区的茶园、茶山又是一片忙碌景象,陆续开始采摘、制作今年的春茶。记者了解到,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不少茶农表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他们对今年茶叶产量和质量充满信心。

采茶忙梅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梅州:头春茶刚上市“客家炒绿”订单多

当地鼓励茶农匠心种茶,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丘锐妮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梅州各地茶区、茶园、茶山都忙碌起来,陆续开始采摘、制作今年的春茶。近年来,梅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1年,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2.73万亩,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1/4,年产量2.56万吨。

茶青长势好采摘人手不足

“高山云雾出好茶”,梅州地处山区,茶区平均海拔较高,位于梅江区清凉山的茶园更是平均海拔达到了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走过山路,穿过云雾,在梯田状的茶山上我们看到茶农们正一边说笑一边熟练地采摘着今年的头春茶。

“我采了几天了,今年天时比较好,茶叶的收成和质量应该都会比较好。”背着采茶篓的茶农吴金华笑着对记者说。吴金华表示,今年雨水充足,茶树的发芽率较高,因此今年他的茶园预计比去年增产20%至30%。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同样繁忙的景象也出现在位于梅县区上官塘的梅州振声生态茶园中,“‘茶青前一天采是黄金,后一天采是木炭。’今年茶青长势好,品质也提高了,现在人手不够,在抢摘。”梅州振声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飞绮说,茶叶质量不仅与气候有关,更离不开茶园的管理。他们除了一如既往保持纯手工采摘外,还坚持不用农药、人工锄草,用豆粕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使茶喝起来更香、甘、滑。去年我们公司也被评为广东省生态茶园了。”黄飞绮说。

技术下乡做强做优茶产业

据悉,梅州市在多年前已经转变粗放式种植茶叶的方式,鼓励茶企和茶农重视茶叶质量,在施用有机肥、准确把握采摘时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嘉应茶”产业,并不时派出农业专家团队前往各县(市、区)企业、合作社送技术“下乡”,指导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等,帮助茶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梅州市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涉农项目,争取更多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在老旧茶园改造、标准化种植、有机肥替代、农药管控、设备更新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和鼓励茶农、茶企匠心种茶,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开发年轻化产品市场

在梅江区清凉山茶山下,制茶厂的机器轰隆隆地响着,制茶师傅们正忙碌着将经过晾青萎凋的茶青送进制茶机,一丝不苟地按照杀青、揉捻、干燥、炒青四个步骤进行客家炒绿的制作。制茶师傅告诉记者,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炒好的客家炒绿就可以喝了,但是比较消食。存放半个多月至一个月后再二炒乃至多炒,能够散发出浓郁、独特的“炒米香”,让茶性更加温和。

梅县区新县城永盛堂店主黄俊发告诉记者,今年头春茶刚刚上市,他就接到了不少客家炒绿的预订单,除了本地订单,还有不少订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企业接下来想重点为商务年轻群体做一些产品,比如冷泡茶、速溶茶,不仅方便、好喝,颜值还要高。”梅江区一茶叶企业负责人这样规划接下来的公司发展方向。

韶关仁化红山镇农民采摘茶叶张浵摄

韶关:

仁化红山镇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季,茶农称由于阳光雨水充足——今年春茶滋味甘醇受欢迎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谭玉玲 张浵

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仁化白毛茶的主产地。春分时节,红山镇鱼皇村、烟竹村、新山村和小楣水村种植的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加工忙碌时节。近段时间,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首批春茶一上市,就备受茶客们的青睐。

22日上午,记者走进红山镇的白毛茶原种园,只见一排排茶树冒出嫩绿粗壮的芽头,茶农们戴着斗笠、背着竹篓,双手游走在茬茬新绿间。茶园主人袁大姐说,从上周开始采摘春茶,这里近15亩的优质原种茶株已基本采摘了一遍,“年后阳光、雨水充足,今年的春茶品质很好,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红茶、白茶,滋味甘醇、茶香浓郁,很受欢迎。”

白毛茶原种园是仁化白毛茶茶树品种资源库和良种育苗试验示范基地,收集有本地白毛茶株系198个。这几年主要推广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丹霞9号,以其饱满的芽尖制作成白茶。目前园内正将白毛茶独芽及一叶一芽茶青,逐批摊晾烘焙中。人在制作厂房外,都能闻到新鲜茶叶烘焙时散发的清香。

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这几日一直忙于采茶、向农户收购茶青、制茶。记者在当地的制茶车间看到,一个个晒网上晾着密密麻麻的芽尖。“这是今年的首批春茶,要经过52小时-72小时制作才能制成白茶,这批最快的要到23日下午做好。”合作社负责人张浅星介绍说,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对合作社的白茶制作工艺进行指导,现在各项工艺很成熟,已增扩了两间车间制茶,今年春茶开采以来,合作社每日向红山茶农收购单芽茶青近500斤,用于制作特级白茶“丹霞银白”。

据介绍,红山白毛茶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成为“朝中贡品”,并已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红山镇做强做精茶产业文章,着力打响“丹霞白茶”高端品牌,目前已发展茶叶合作社、加工厂等19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韶关仁化红山镇富农茶业专业合作社晾茶车间 张浵 摄

韶关曲江罗坑镇春茶热闹开摘,有茶农表示——

春茶价贵行情好今年还要多种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唐忠祥 欧文艳

“罗坑真是神仙境,既产冬菇又产茶……”3月20日,露水散尽的韶关曲江区罗坑镇梅山生态茶园基地,起早采茶的茶农唱起山歌,静谧的茶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茶香沁人,山歌悠悠。在整齐划一的茶丛中,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下今年第一波春茶。蓝天、暖阳、茶园、茶树、茶农勾画出一幅幅春分采茶忙的诗意画卷。

梅山生态茶园面积已超160亩,产业年收入接近10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负责人介绍,茶园每年都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我们镇就是靠发展茶叶摘掉贫穷帽的。”罗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罗坑镇,可以说是“户户种茶、人人种茶”,茶叶已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茶农邵阿姨告诉记者,家里有30多亩茶叶,今年春茶价格贵、销售行情好,自己舍不得中午回家吃饭耽搁时间,干脆把午饭带到了茶园,“今年春茶价格好,15块钱一斤呢!我打算今年还要再种一批茶树!”

据介绍,罗坑镇茶园面积有1.2万亩,年产干茶260吨。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罗坑镇将改造老旧茶园200亩,打造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以上,并且计划聚焦壮大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引进或培育茶业深加工、文创等优质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厂房和生产车间建设,引导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成长,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硬实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凤凰春茶开采 林奕波 摄

潮州:7万亩“凤凰单丛”丰收缺采茶工

当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春和景明,茶叶飘香。三月的茶乡潮州凤凰,又开始热闹起来。久负盛名的潮州“凤凰单丛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据介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采茶工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目前凤凰茶区的采茶工尚有较大用工缺口。对此,凤凰镇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手抓”的同时,也正积极引导相关茶企通过留住外地采茶工、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采茶等多种方式解决用工问题。

高山茶叶本月底开采

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潮汕地区最高峰1498米的凤鸟髻山就位于该镇境内,是凤凰单丛品种茶叶的原产地,也是生产茶叶的专业镇。目前,凤凰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一片小小的绿叶子成为了当地富民强镇的“金叶子”。

记者近日在位于凤凰山海拔近千米的凤西大庵村的古茶树保护区走访时看到,漫山遍野的“梯田式”茶园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头戴遮阳草帽、腰间挎着竹篓茶筐的采茶工们,或成群结队穿行于茶丛间,或藏身于“春茶海洋”中静静地采摘新绿,傍山而建的房屋里,茶农们正炒制青茶,空气里荡漾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别有一番风情。

据有着二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农张伯介绍,凤凰山春茶采摘期大约50天,目前主要是采摘种植在低山的茶叶,中高山的茶叶采摘则要在3月末才可以开始。“春茶采摘是要抢收的,如果采摘不及,嫩芽长老了,成品茶的质量会受影响,收成也要大打折扣了。”张伯说,今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茶农们对今年茶叶产量和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

凤凰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 赵映光 摄

今年春茶已陆续上市

据介绍,抢收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放在温煦阳光下晾晒,适当去除水分后,才能开始制茶,经过晒青、晾青、做青、炒青等工序,制成初制茶,此后经过初次烘焙、摊凉、复火烘焙等阶段,让茶香更有韵味。今年的凤凰单丛春茶目前已经陆续上市。

凤凰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平滨介绍,凤凰茶区在春茶采摘期间预计需要5万名左右的采茶工,但目前进入茶区的采茶工仅有3万名左右,还存在2万名左右的用工缺口。

记者了解到,凤凰镇茶区的采茶工大多是来自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本地采茶工占少数,由于采茶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辛苦活,愿意从事采茶工作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采茶工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此外,受疫情影响,一些采用跨省招工的茶企也面临挑战。

据悉,为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凤凰镇目前正积极引导茶企茶园通过提高采茶工的福利待遇、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尽量“留住”外地采茶工,深挖本地资源,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参与采茶,同时要借助相关协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加强茶企茶园之间的用工协助。

惠州柏塘镇市民游客参与采茶 邓东方 摄

惠州:

引进特色新品种实施技术改良,打造“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

柏塘镇:今年计划带动茶农增收3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通讯员 刘冠年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茶鲜嫩的时候。作为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目前,该镇春茶开采面积约25000亩,预计有2万多名茶业从业人员投入到春茶生产中。

近日,记者走进柏塘镇洋景村的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看到茶园内云雾缭绕,一棵棵茶树吐露着新芽,脆嫩欲滴。怀抱茶篓的茶农正穿梭于茶树中,娴熟地将一个个嫩绿新芽采摘下树,放入腰上的茶篓内,笑脸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宇介绍,该茶园有将近600亩茶树进入新一轮采摘期。除了种植将近280亩柏塘山茶以外,还引进特色新品种并实施技术改良。目前,茶园已成功引进紫茶以及特色红茶等品种,种植面积近300亩,茶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树木的周边进行茶的种植等林下经济,由于茶带背面或者树阴面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在这些地方可以种一些药材,达到互补的状态,提高每一亩山地的实际收益。”张宇介绍,接下来,该茶园还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打造一个将近600亩的“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联农带农,带动村民增收、乡村发展。

据了解,柏塘镇正谋划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中心、新农人培训中心、电商物流中心、茶产业集散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农民组织、茶业专业合作社的整合,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全方位提升茶产业产值。“我们今年计划带动全镇茶农增加30%收入,全力将柏塘山茶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中国好茶’!”柏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金羊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东春茶已陆续上市 茶农抢采“明前茶”

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广东主要茶产区的茶园、茶山又是一片忙碌景象,陆续开始采摘、制作2022年的春茶。记者了解到,2022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不少茶农表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他们对2022年茶叶产量和质量充满信心。

梅州:头春茶刚上市“客家炒绿”订单多

当地鼓励茶农匠心种茶,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春分已至,又是一年采茶时。趁着天气晴好,梅州各地茶区、茶园、茶山都忙碌起来,陆续开始采摘、制作2022年的春茶。近年来,梅州市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1年,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2.73万亩,约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1/4,年产量2.56万吨。

采茶忙。(来源:梅州市农业农村局)

茶青长势好采摘人手不足

“高山云雾出好茶”,梅州地处山区,茶区平均海拔较高,位于梅江区清凉山的茶园更是平均海拔达到了800多米,终年云雾缭绕。走过山路,穿过云雾,在梯田状的茶山上我们看到茶农们正一边说笑一边熟练地采摘着2022年的头春茶。

“我采了几天了,2022年天时比较好,茶叶的收成和质量应该都会比较好。”背着采茶篓的茶农吴金华笑着对记者说。吴金华表示,2022年雨水充足,茶树的发芽率较高,因此2022年他的茶园预计比2021年增产20%至30%。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同样繁忙的景象也出现在位于梅县区上官塘的梅州振声生态茶园中,“‘茶青前一天采是黄金,后一天采是木炭。’2022年茶青长势好,品质也提高了,现在人手不够,在抢摘。”梅州振声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飞绮说,茶叶质量不仅与气候有关,更离不开茶园的管理。他们除了一如既往保持纯手工采摘外,还坚持不用农药、人工锄草,用豆粕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使茶喝起来更香、甘、滑。2021年我们公司也被评为广东省生态茶园了。”黄飞绮说。

技术下乡做强做优茶产业

据悉,梅州市在多年前已经转变粗放式种植茶叶的方式,鼓励茶企和茶农重视茶叶质量,在施用有机肥、准确把握采摘时机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嘉应茶”产业,并不时派出农业专家团队前往各县(市、区)企业、合作社送技术“下乡”,指导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等,帮助茶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梅州市将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涉农项目,争取更多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在老旧茶园改造、标准化种植、有机肥替代、农药管控、设备更新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和鼓励茶农、茶企匠心种茶,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开发年轻化产品市场

在梅江区清凉山茶山下,制茶厂的机器轰隆隆地响着,制茶师傅们正忙碌着将经过晾青萎凋的茶青送进制茶机,一丝不苟地按照杀青、揉捻、干燥、炒青四个步骤进行客家炒绿的制作。制茶师傅告诉记者,经过以上四个步骤炒好的客家炒绿就可以喝了,但是比较消食。存放半个多月至一个月后再二炒乃至多炒,能够散发出浓郁、独特的“炒米香”,让茶性更加温和。

梅县区新县城永盛堂店主黄俊发告诉记者,2022年头春茶刚刚上市,他就接到了不少客家炒绿的预订单,除了本地订单,还有不少订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企业接下来想重点为商务年轻群体做一些产品,比如冷泡茶、速溶茶,不仅方便、好喝,颜值还要高。”梅江区一茶叶企业负责人这样规划接下来的公司发展方向。

韶关仁化红山镇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季,茶农称由于阳光雨水充足——

2022年春茶滋味甘醇受欢迎

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仁化白毛茶的主产地。春分时节,红山镇鱼皇村、烟竹村、新山村和小楣水村种植的1.39万亩白毛茶进入采摘加工忙碌时节。近段时间,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首批春茶一上市,就备受茶客们的青睐。

韶关仁化红山镇农民采摘茶叶。(来源:张浵)

3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红山镇的白毛茶原种园,只见一排排茶树冒出嫩绿粗壮的芽头,茶农们戴着斗笠、背着竹篓,双手游走在茬茬新

韶关仁化红山镇富农茶业专业合作社晾茶车间。(来源:张浵)

绿间。茶园主人袁大姐说,从上周开始采摘春茶,这里近15亩的优质原种茶株已基本采摘了一遍,“年后阳光、雨水充足,2022年的春茶品质很好,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红茶、白茶,滋味甘醇、茶香浓郁,很受欢迎。”

白毛茶原种园是仁化白毛茶茶树品种资源库和良种育苗试验示范基地,收集有本地白毛茶株系198个。这几年主要推广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丹霞9号,以其饱满的芽尖制作成白茶。目前园内正将白毛茶独芽及一叶一芽茶青,逐批摊晾烘焙中。人在制作厂房外,都能闻到新鲜茶叶烘焙时散发的清香。

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红山镇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这几日一直忙于采茶、向农户收购茶青、制茶。记者在当地的制茶车间看到,一个个晒网上晾着密密麻麻的芽尖。“这是2022年的首批春茶,要经过52小时-72小时制作才能制成白茶,这批最快的要到23日下午做好。”合作社负责人张浅星介绍说,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长期对合作社的白茶制作工艺进行指导,现在各项工艺很成熟,已增扩了两间车间制茶,2022年春茶开采以来,合作社每日向红山茶农收购单芽茶青近500斤,用于制作特级白茶“丹霞银白”。

据介绍,红山白毛茶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成为“朝中贡品”,并已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红山镇做强做精茶产业文章,着力打响“丹霞白茶”高端品牌,目前已发展茶叶合作社、加工厂等19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韶关曲江罗坑镇春茶热闹开摘,有茶农表示——

春茶价贵行情好2022年还要多种茶

“罗坑真是神仙境,既产冬菇又产茶……”3月20日,露水散尽的韶关曲江区罗坑镇梅山生态茶园基地,起早采茶的茶农唱起山歌,静谧的茶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茶香沁人,山歌悠悠。在整齐划一的茶丛中,茶农三五成群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下2022年第一波春茶。蓝天、暖阳、茶园、茶树、茶农勾画出一幅幅春分采茶忙的诗意画卷。

梅山生态茶园面积已超160亩,产业年收入接近100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据负责人介绍,茶园每年都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我们镇就是靠发展茶叶摘掉贫穷帽的。”罗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罗坑镇,可以说是“户户种茶、人人种茶”,茶叶已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茶农邵阿姨告诉记者,家里有30多亩茶叶,2022年春茶价格贵、销售行情好,自己舍不得中午回家吃饭耽搁时间,干脆把午饭带到了茶园,“2022年春茶价格好,15块钱一斤呢!我打算2022年还要再种一批茶树!”

据介绍,罗坑镇茶园面积有1.2万亩,年产干茶260吨。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罗坑镇将改造老旧茶园200亩,打造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以上,并且计划聚焦壮大茶产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引进或培育茶业深加工、文创等优质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厂房和生产车间建设,引导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成长,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硬实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潮州:7万亩“凤凰单丛”丰收缺采茶工

当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

春和景明,茶叶飘香。三月的茶乡潮州凤凰,又开始热闹起来。久负盛名的潮州“凤凰单丛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据介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采茶工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目前凤凰茶区的采茶工尚有较大用工缺口。对此,凤凰镇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茶生产“两手抓”的同时,也正积极引导相关茶企通过留住外地采茶工、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采茶等多种方式解决用工问题。

凤凰春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制作旺季。(摄影: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

高山茶叶本月底开采

凤凰镇位于潮州市北部山区,潮汕地区最高峰1498米的凤鸟髻山就位于该镇境内,是凤凰单丛品种茶叶的原产地,也是生产茶叶的专业镇。目前,凤凰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一片小小的绿叶子成为了当地富民强镇的“金叶子”。

记者近日在位于凤凰山海拔近千米的凤西大庵村的古茶树保护区走访时看到,漫山遍野的“梯田式”茶园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头戴遮阳草帽、腰间挎着竹篓茶筐的采茶工们,或成群结队穿行于茶丛间,或藏身于“春茶海洋”中静静地采摘新绿,傍山而建的房屋里,茶农们正炒制青茶,空气里荡漾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别有一番风情。

据有着二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茶农张伯介绍,凤凰山春茶采摘期大约50天,目前主要是采摘种植在低山的茶叶,中高山的茶叶采摘则要在3月末才可以开始。“春茶采摘是要抢收的,如果采摘不及,嫩芽长老了,成品茶的质量会受影响,收成也要大打折扣了。”张伯说,2022年气候宜人,茶叶长势喜人,如果能够及时采摘,茶农们对2022年茶叶产量和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

2022年春茶已陆续上市

据介绍,抢收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放在温煦阳光下晾晒,适当去除水分后,才能开始制茶,经过晒青、晾青、做青、炒青等工序,制成初制茶,此后经过初次烘焙、摊凉、复火烘焙等阶段,让茶香更有韵味。2022年的凤凰单丛春茶目前已经陆续上市。

凤凰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平滨介绍,凤凰茶区在春茶采摘期间预计需要5万名左右的采茶工,但目前进入茶区的采茶工仅有3万名左右,还存在2万名左右的用工缺口。

记者了解到,凤凰镇茶区的采茶工大多是来自福建、江西、广西等地,本地采茶工占少数,由于采茶是一项技术活也是辛苦活,愿意从事采茶工作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采茶工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此外,受疫情影响,一些采用跨省招工的茶企也面临挑战。

据悉,为积极应对采茶高峰的用工难、人手短缺等问题,凤凰镇目前正积极引导茶企茶园通过提高采茶工的福利待遇、完善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尽量“留住”外地采茶工,深挖本地资源,动员周边村民和剩余劳动力参与采茶,同时要借助相关协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加强茶企茶园之间的用工协助。

凤凰春茶开采。(来源:林奕波)

引进特色新品种实施技术改良,打造“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

惠州柏塘镇:2022年计划带动茶农增收30%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茶鲜嫩的时候。作为广东省“十大茶乡之一”,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目前,该镇春茶开采面积约25000亩,预计有2万多名茶业从业人员投入到春茶生产中。

近日,记者走进柏塘镇洋景村的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看到茶园内云雾缭绕,一棵棵茶树吐露着新芽,脆嫩欲滴。怀抱茶篓的茶农正穿梭于茶树中,娴熟地将一个个嫩绿新芽采摘下树,放入腰上的茶篓内,笑脸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惠州柏塘镇市民游客参与采茶。(来源:邓东方)

雷公顶茶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宇介绍,该茶园有将近600亩茶树进入新一轮采摘期。除了种植将近280亩柏塘山茶以外,还引进特色新品种并实施技术改良。目前,茶园已成功引进紫茶以及特色红茶等品种,种植面积近300亩,茶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树木的周边进行茶的种植等林下经济,由于茶带背面或者树阴面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在这些地方可以种一些药材,达到互补的状态,提高每一亩山地的实际收益。”张宇介绍,接下来,该茶园还计划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打造一个将近600亩的“茶+树+药”综合茶园,进一步开发土地效能,联农带农,带动村民增收、乡村发展。

据了解,柏塘镇正谋划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中心、新农人培训中心、电商物流中心、茶产业集散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同时,通过农民组织、茶业专业合作社的整合,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全方位提升茶产业产值。“我们2022年计划带动全镇茶农增加30%收入,全力将柏塘山茶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中国好茶’!”柏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羊城晚报记者 丘锐妮 张文 赵映光 李海婵 通讯员 谭玉玲 张浵 唐忠祥 欧文艳 刘冠年

来源:羊城晚报、学习强国,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