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路莲升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黄山云雾茶溯源

前言:黄山云雾茶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属于烘青类绿茶,因产在“烟云荡漾,雾露滋培”的黄山而得名,[1]是历史遗存下来的一种地方名茶。黄山云雾茶在加工制作技术成熟后,伴随着历代茶僧的传习,以民俗、节庆为交流,以祭祀、待客等茶俗渗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又以茶品出众获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赏,以致“精于炒和焙,不损本来真”的黄山云雾茶技艺传至民间后,一直是代代相袭,流传不息。

本文将对黄山云雾茶的诞生、兴盛以及发展的历程进行溯源,以期能够寻求云雾茶的历史真相,分析云雾茶的生长环境,探索云雾茶的经营业态,描述云雾茶的文化魅力以及理清云雾茶与毛峰茶的关系。

(一)

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号称“黄山四绝”。然在松、泉、石、云之外还有一绝,这就是有着“清香冷韵”美誉的黄山云雾茶。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2]在历经宋、元时期,至明代“罢废团茶”推崇散茶的历史背景下,黄山茶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有关“黄山茶”的记载也时有出现。[3]如明代徽州人程信在《游黄山》文中,就叙述了他汲泉烹茶的感受:“黟山深处旧祥符,天下云林让一区。千涧涌青围佛寺,诸峰环翠拱天都。烹茶时汲香泉水,燃烛频吹炼药垆。为问老僧年几许,仙人相见可曾无。”[4]弘治十五年(1502年),《徽州府志》记载:“近岁茶名细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芽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方,名号殊而一。”[5]这种茶叶分级法,与后来出现的黄山茶相当接近。从茶叶之命名来说,由“雀舌”、“莲心”可以感知茶的形状。由“金芽”、“芽下白”可以想象茶的色泽,这些描述与明代中、晚期问世的“形如雀舌,锋毫显露,色显嫩绿”的云雾及毛峰茶,都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可见在明代中叶,黄山茶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徽州文人吴日宣在游览黄山后,将所见所闻作了文字记载:“仙灯洞,洞高五十余仞,前广丈余,中半倍之,后视中复广者尺,深五十余步。一壁下隔为二洞,各广四步,有奇水从石渗出,右洞二池,一泓澄澄,足供酌盥,僧架木为室,块处其间。洞口古茗数柯,前僧所树,今僧抚有之。”这一段文字应该是最早见载于古籍的黄山茶。[6]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代学者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松罗远甚。”许次纾说黄山茶与钱塘龙井可以相提并论,因其冲泡后,清澈微黄,雾气结顶,犹若兰惠,清香四溢;尤其是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有“冷香”之雅名。[7]由此可见,黄山茶在明代时期就已经享有一定的声名了。

在《徽州茶经》等文献中,有许多黄山茶的民间故事,流传甚广的云雾茶故事就是一例。传说明天启(1621~1627)年间,黟县知县从黄山云谷寺和尚那里得到了云雾茶和黄山泉和后,与太平县的知县一起分享,谁料太平县的知县却是官迷心窍,偷偷地将云雾茶献给皇帝邀功请赏,从而引发出一连串引人深思的故事。又云:黄山云谷寺地域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8]据黄山旧志记载:仙灯洞,又名仙僧洞,在仙都峰下。从云谷寺去二道岭,约四里可至。洞周有竹林茶园,旧时由僧人所植。明崇祯八年(1635年),徽州歙县人许楚在《黄山游记》中,记载黄山莲花庵“庵地平旷约二亩许,四楹三室,左右映带,篱茨甚幽丽。就石缝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齗腭不去,所谓黄山云雾茶是也。”[9]“黄山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清香冷韵,远胜匡庐。”[10]至此,黄山云雾茶问世!新编《黄山志》也有关于黄山茶的记载:“莲花庵在桃花峰下桃花洞,明人鲍正元建于汤院旧址,僧印我住持。庵前五峰耸翠,众壑争流,苍松修竹,环境幽雅。黄山多石少土,唯此庵有土地二亩。”[11]古人和今人关于黄山茶的记载虽然相距数百年,但却共同印证了“有(茶)地二亩”,这无疑是铁定的结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二亩茶地,远古的黄山茶才有了它生存的基地。

(二)

黄山云雾茶的诞生与明代茶叶制作方法的变革有关,也与徽州松萝茶的炒制技术有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唯令采芽茶以进。[12]皇权的干预,使得散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而以“松萝法”为代表的松萝茶则是大行其道,尤其是代表炒青工艺的“松萝法”传至安徽各地以及赣、鄂、闽、浙诸省茶区时,它在普及和推广炒青工艺的同时,还推动了六大茶类的兴起,亦为中国茶叶的兴盛提供了技术支撑。所以,当时的茶叶加工制作工艺皆以“炒青法”为主,而先进的炒青技法则冠之“松萝”名称且作为技术规范。“松萝法”炒青技艺的方法是:鲜叶先杀青抖炒,散去水气,杀青后摊放以使之散失热水蒸汽,这是“扇”的转变;然后通过揉捻,让香味在冲泡时容易散发;再进行揉捻,继而用炭火炒干或烘干。如是,炒干者为炒青(茶),烘干者为烘青(茶),先炒后烘或先烘后炒的则为半烘炒(茶),而且是种类很多,品类亦很多……也正是在“松萝法”技艺的引导及促进下,黄山茶叶品类得以及日益增多且声名鹊起;黄山云雾茶就是一例。如是,松萝茶得天时地利而蜚声全国各地……因之“松萝法”的引导以及促进,云雾茶以及紫霞茶等茶品,也先后面面世![13]黄山云雾茶的问世,无疑是源自“松萝法”的炒青技艺;然在制作工艺上却是有着传统技艺的承袭,也有着因地制宜的改变,以致它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意义!黄山云雾茶的制作方法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子烘、过筛、老烘、拣剔等工序。它在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突破了“松萝法”制作工艺的约束;以“先炒后烘”代替了“边炒边烘”的技法,既“承袭”了“炒”的基础技术,又“变革”了“烘”的关键工艺;在传习、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中,它还演变出“子烘”、“老烘”以及“复烘”的焙茶技艺;不仅提高了制茶效率,也提升了茶叶品质。与此同时,黄山云雾茶还以独特的制作工艺促进了黄山毛峰茶的诞生……

黄山云雾茶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它以“味醇、色秀、香馨、汤清”而获得市场认可和茶人的喜爱。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人闵麟嗣在《黄山志定本》中载有:“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14]又有《随见录》文中提及:“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萝之外。”[15] 据此推断,黄山云雾茶应是源自松萝茶的制作技艺。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人陆廷灿《续茶经》一书中,有称赞黄山云雾茶的记载“……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萝之外。”[16]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徽州江人登山在《素壶便录》中记载说:“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峰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棵)有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称,当为茶品中第一。”[17]

(三)

黄山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5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3平方公里。北纬30度线,被地理学家称为“神奇纬度”,也是茶叶生长的“黄金纬度”。黄山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变化,造就了黄山生物种的多样性,以致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茶叶的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

黄山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年均温15ºС上下;日照较短,云雾偏多,雨量充沛,常年雨量达1700毫米以上;以致有了“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大满山云”的气候条件。黄山终年云雾缭绕,茶树在云蒸霞蔚中生长缓慢,茶芽鲜嫩肥厚且持嫩性强。丰富的漫射光和紫外光,有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并增多。加之山花烂漫,花香遍野,使茶树芽叶受到芬芳的熏陶,从而促进了茶中氨基酸、叶绿素等氮素化合物和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使得黄山茶叶生物碱、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一般茶叶;形成了黄山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所以,黄山云雾茶不仅浓郁清香,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黄山茶园主要分布在800~1000米之间的桃花峰、松谷庵、云谷寺、慈光寺、钓桥庵等处,景区外围分布在海拔400~600米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三岔等地。黄山茶园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黄红壤,黄壤等,土壤酸碱度的PH值为5-6,土壤中腐殖质丰富,有效磷含量也比较高,十分适宜茶树生长。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对茶树的自然生长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黄山茶树品种主要是黄山大叶种,树型高大,芽叶壮实,抗寒抗旱能力强,一芽三叶长7.3-9.3厘米,一芽三叶百芽重49.8-65.5克。氨基酸含量高达5.2-5.4%,是制作黄山茶的理想原料。自清以降,“云雾茶”在承袭“松萝法”炒青技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终以“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的加工制作方法,成为了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并走向了市场。

晚清时期,“歙之巨业商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赊。”[18]这表明茶叶经营已成为歙县的重要行业,行贾四方。

徽州大儒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曾提到:“歙县茶大多供销本庄,唯昌溪、大洲源等诸河流附近之地,多制洋庄,故该县茶产,居本庄、洋庄两可之中,本庄滞销,则多制洋庄,洋庄价疲,则改制本庄,因时制宜。”[19]歙县辖治的黄山汤口、冈村、杨村、芳村四处所产为黄山本庄茶中的翘楚,合称黄山四大名家。其时,“歙县茶大多供销本庄,唯昌溪、大洲源等诸河流附近之地,多制洋庄,故该县茶产,居本庄、洋庄两可之中,本庄滞销,则多制洋庄,洋庄价疲,则改制本庄,因时制宜。“而山茶是分散生长在山林之间,茶地面积多零碎小块,不经人工培植,但有天然的树荫遮盖,又有甘冽的山泉供给,加上山间云雾缭绕,所产茶叶虽质薄而味则清香芬郁。”[20]民国时期,黄山云雾茶同其它华茶一样,处于销售的低谷,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并且扩大销路,黄山茶农和本土茶庄采取以云雾茶作为茶坯,用混合窨制的技术改制成云雾花茶,销往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东等地,而且是花色品种繁多。如黄山戴氏家族窨制的云雾珠兰花茶,一经上市场就受到天津“正兴德”茶庄的好评并包销全部茶品![21]另外,北平“庆林春”茶庄也与戴氏家族联手推出以“黄山云雾”、“天都云雾”为牌号的云雾茶;戴氏家族还以“春”字为茶庄牌号,制作并销售云雾珠兰茶。[22]与此同时,黄山地区除云雾茶以外,还出现了新的花色品种,甚至派生出许多奇异的别称,如天都峰云雾顶谷,黄山天都云雾等等。又据民国时期的资料记载:“黄山天都之云雾茶、汤口之毛峰、莲芯、雀石、龙芽、仙品、松萝、毛尖、香片、石耳峰贡茶、仙峰大方茶等,俱为佳品,且黄山为皖省之名山,其所出茶质之精良,亦较他处为。现此珠兰茶,每年之销数,约在百余万左右。”[23]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号《国际贸易导报》(皖浙新安江流域之茶业)一文介绍:“黄山松萝、天都云雾、汤口毛峰号称仙品,盖黄山高,出云雾,所以产之茶,雨雾润渥,香味芬芳,故为珍品。”[24]

(四)

清代以降,以品质见长黄山云雾茶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代文学家袁枚游历徽州,他登上黄山和齐云山,作诗三十多首。如《一路望天都、莲花二峰半为云掩,到院少顷始露全峰》:“山如新妇羞相见,故使云为半面妆。坐待片时才却扇,天公教我捉迷藏。”袁枚还在《坐光明顶上老僧送茶至》诗中写道:“方学渴猊思饮海,忽见老僧来送茗。和云带露一吸干,满腹金茎仙露冷。”[25]袁枚也许是因攀登之累,口渴异常,连茶带水一起饮下,因而来不及细细品尝,只觉得清香可口如饮仙露一般,霎时神清气爽。

19世纪末,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俞樾进黄山游览。他发现桃花峰、松谷庵一地的野生云雾茶最好,而这些地带都是花丛密集处,所以关于黄山茶要生长在万花丛中的说法一直很流行。俞樾的《孙莲叔赠云雾茶赋榭》茶诗,描绘的主题就是黄山云雾茶,读来更是使人一咏三叹,回肠荡气。[26]俞樾《孙莲叔赠云雾茶赋谢》诗,是答谢他在徽州认识并结为异姓兄弟的孙殿龄(字廉叔,一作莲叔),俞樾感谢孙莲叔赠予珍贵的云雾茶而赋诗回赠,同时对自己喜好的云雾茶进行了生动的叙述。黄山是传说中神仙浮丘的旧游之处,在这“非云非雾”的世界里,在这“人间烟火”罕至的环境里,生长着一种云雾茶。俞樾沿着“天梯石栈”,攀上“非云非雾常朦胧”的黄山悬崖峭壁,“茶丁欲采不得路,导以鹤子从猿公。”“茶丁”的脚下是没有路的,他们的向导是“鹤子”或“猿公”行走的山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众多的采茶诗中,采茶人大多是女性,而俞樾诗记载的却是“茶丁”,也就是说在黄山,采茶人绝大多数是“茶丁”。因为在黄山,一般是少有女性能够有攀登涯壁的勇气和体力,只有男人能够攀登上那陡峭的石壁,所以是“缘穜缒索仅得上”。然即使是身体健壮的男人,即便是能够攀登陡上石壁,其结果往往也是“十人提篮九则空”。因为零星的茶树生长在山涯石缝中很难采摘,由此可见采茶之艰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云雾茶产量之稀少。而“物以稀为贵”的黄山云雾茶价格,亦是十分昂贵。所以,俞樾写出了“何怪价与黄金同”的夸张,他竟然说黄山云雾茶价等同于黄金的价格,看着友人赠送的茶,心情特别舒畅。品着友人赠送的茶,感觉特别美好。此时此刻的俞樾可谓是:“灵草天然云雾茶,饮之甘美醇香;快哉两腋来清风,欲上蓬莱仙境!”作为文人、诗人,其想象力无比丰富,其情感亦真挚亲切。其《孙莲叔赠云雾茶赋榭》诗,既烘托了黄山云雾茶的珍贵,又折射出黄山云雾茶的美妙,更是称颂黄山云雾茶的一篇佳作!

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版的《黄山指南》记载:“云雾茶生黄山眉毛峰为最,桃花峰汤池旁次之,吊桥、丞相源与松谷庵、鞭蓉岭相仲伯。”《黄山指南》不仅记述了“云雾茶”的具体产地,而且对黄山茶的质量进行了分类。陈少峰还说:“黄山之茶常有云雾罩之,故名。……味极清香,一经水泡,云雾满布,如有食滞,饮之立见消除。惟眉毛峰崖悬径险草木繁密,鸷兽时出,云雾尤为常蔽,故人罕到。夏初发芽,断之有白绵如杜仲,仅数十株,味更香美不易得也。”《黄山指南》还记载了云雾茶“惟眉毛峰崖悬径险草木繁密,鸷兽时出,云雾尤为常蔽,故人罕到。夏初发芽,长三四寸,断之有白绵如杜仲,仅数十株,味更香美不易得也……”[27]这无疑印证了清代文人俞樾在《孙莲叔赠云雾茶赋谢》诗中“茶丁欲采不得路”,以致“十人提篮九则空”的描述。由此可见,关于云雾茶的产地、采摘、以及数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叙说,俞樾的诗句和陈少峰的文字都可以相互印证,同时也证明了云雾茶从清至民国的发展历程。从《黄山指南》中还可以得知,从远古时代走来的云雾茶,至民国时期亦有了一定的规模或名声。它既不是明代文人笔下那“二亩地”的面积,也不是清时茶人所记载的“月团三百片”的产量。总之,黄山云雾茶经过了一代代茶农的辛勤劳作,也经历了清至民国时期徽商在市场上的全力销售,更有着俞樾、陈少峰这些热心茶人的宣传和推广,终使云雾茶走出了深山,走向了市场!

小结: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国近代茶学专家傅宏镇在《茶名汇考》中说:云雾茶产于黄山高处,高峰壁立千仞,人自下仰望,常在云雾间,故名黄山云雾茶。《随见录》又云:“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罗之外。”[28]中国近代茶学专家陈椽在《安徽茶经》之九“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一文中称:《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龊,谓之黄山云雾茶……历史上著名的黄山云雾,就是现在特级黄山毛峰的前身。”对于云雾与毛峰的孰前孰后,陈椽给出了肯定的结论!陈椽还指出:“过去茶商相互争利,巧立名称,招引顾客。他们所立的名称有:黄山天都峰毛峰,黄山仙人峰毛峰,仙人峰珠兰毛峰,黄山老仙人明前寿眉,黄山天都峰云雾顶谷,玉屏峰珠兰旗枪,莲花峰珠兰白毫,黄山莲心,珠兰雀舌,黄山天都云雾等等。”[29]1988年3月,黄山书社出版的《黄山志》在[植物-特产](156页)“毛峰茶”条:称黄山“云雾茶是毛峰的前身。”《黄山志》主编刘秉升称:黄山云雾茶是黄山毛峰茶的前身之说,是根据当地人流传的习惯说法。其实,持此观点的尚有1991年出版的《中国茶经》一书。[30]

2008年,丁以寿教授编著的《黄山毛峰》一书出版,主要内容包括黄山毛峰茶的历史文化、产地生态、名人评说以及泡饮技艺等,可谓是内容详实、权威、系统而全面。丁以寿教授在《黄山毛峰(历史和发展)第一节》中明确指出:黄山毛峰茶“源于明清云雾茶”且“创制定名于晚清。”[31]至此,黄山云雾茶的历史轮廓基本清晰,它与毛峰茶的关系业已理清。与此同时,也为黄山云雾茶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翔实的理论支撑,可谓是以茶文化赋能茶产业,为黄山云雾茶乃至茶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17]引自(清)江登云,《素壶便录》;嘉庆九年(1804年)培德堂刻本。

[2] 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2月。

[3] [4] 蒋文倩,《梦寄茶情黄白间》:合肥《茶业通讯》2017年12月。

[5] 引自(明)彭泽修、汪舜民纂《徽州府志》:弘治十五年(1502年)刻本。

[6] [11]蒋万榜主编《黄山志》(2008版):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2月。

[7] 朱自振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

[8] 胡武林著《徽州茶经》: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1月。

[9] 引自(清)许楚著《青巖集、黄山游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

[10] 刘秉升,《黄山志》: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88年3月版。

[12] 引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标点本。

[13] 郑 毅著《徽茶始祖松萝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

[14] 引自(清)闵麟嗣《黄山志定本》;康熙十八年(1679 年) 刻本。

[15] [16]引自(清)陆廷灿《续茶经》(随见录);雍正年间(约1734年)。

[18] 引自许承尧《歙事闲谭》第 18册《歙风俗礼教考》

[19] 引自民国二十四年《安徽歙县茶叶调查》.《工商半月刊》,1935,7(12)。

[20] [23]引自姚晓燕《歙县茶史简述》:杭州《茶叶》,2018年第4期(44)。

[21] 郑 毅《历久弥香云雾茶》:福州《福建第一茶叶》 2019年 5月29日。

[22] 郑 毅《八十年前正兴德茶庄资料》;黄山《黄山日报》2019年1月22日。

[24] 傅宏镇《皖浙新安江流域茶业》;上海《国际贸易导报》1934年6卷7期。

[25] (清)袁 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

[26] (清)俞 樾《茶香室杂钞》: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年2月。

[27] 引自陈少峰《黄山指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

[28] 引自傅宏镇编撰《茶名汇考》;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月。

[29] 陈椽著《安徽茶经》[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年。

[30] 刘秉升主编《黄山志》[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社》1988年3月版。

[31] 丁以寿著《黄山毛峰》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来源/《徽茶》2023年4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战杭州,茶醉钱塘;茗动茶都,风雅九街——“国茶杯”第五届中华茶奥会今日闭幕,茶奥奖牌榜全在这里


茗战杭州,茶醉钱塘,武林自古繁华。

 

茗动茶都,风雅九街,几多痴茶男女。

 

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12月2日下午,“国茶杯”第五届中华茶奥会在龙坞茶镇落幕,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下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茶奥会搭建了茶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它生动活泼地发扬了“茶为国饮”的丰富内涵,开创了中华茶奥会的新局面。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副主席、杭州市政府副市长王宏主持闭幕式



短短三天会期,茶艺大赛、仿宋茗战、茶品鉴及沏泡技艺竞赛、茶席与茶空间设计赛、茶具设计赛、“茶+”调饮赛、茶服设计赛(茶服秀)、“茶说家”演讲大赛有序开赛,“中国茶•食品技术高峰论坛”、“中国茶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会”和“中华茶奥会工作研讨会”三大会议也顺利召开。

 

本届茶奥会紧紧围绕“科技茶奥、品质茶奥、人文茶奥、活力茶奥、时尚茶奥”的主题,比拼茶技茶艺、贡献思想智慧、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1000多名选手为全国乃至世界奉献了一场茶香浓郁的竞技盛宴。他们以茶会友、PK技艺、展示风采,把中国茶和茶文化娓娓道来。



闭幕式现场,大会组委会颁发了八大赛事43个项目的45枚金牌、 71枚银牌和119枚铜牌,表彰了特别贡献奖、组织奖等奖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茶奥会主席孙忠焕在总结梳理本届大赛相关情况时强调,茶奥会既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又有思想创见的分享;既贡献了茶界智慧,又促进了产业前行,是一届名副其实的特色精品茶界盛会。它与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形成互补之势,为促进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相比往届,本届茶奥会规模、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活动还呈现出赛事内容更丰富、赛事活动更开放、赛事组织更规范、赛事保障更圆满、赛事成果更权威的特点。

 

尽管本届茶奥会的帷幕已缓缓落下,但是中华茶奥会让茶从高大上的文化图腾走到每个消费者身边,使茶真正服务于消费者的“初心”始终都在。同时,茶奥会联合各方资源、高效耦合,共同推进茶业大发展的美好愿景也仍在持续……

 

“国茶杯”第五届中华茶奥会奖牌榜:


【“茶说家”演讲大赛

 

社会组

金奖(1名)

 

徐黄涛

 

银奖(2名)

 

敬賢

张小雷

 

铜奖(3名)

 

吴伟唯

朱珊珊

纪本飞

 

学生组:

金奖(1名)

 

吴贻锴

 

银奖(2名)

 

李骞

王宇

 

铜奖(3名)

 

臧丹晴

宁雪

高元祖


“茶说家”演讲大赛金奖


茶服设计赛

 

金奖(1名)

 

红庐

 

银奖(2名)

 

子如自制

月印池

 

铜奖(3名)

 

章凡

唐颐洁

爱莲说

 


茶服设计赛金奖


“茶+”调饮赛

 

产品组

金奖(1名)

 

郑坚丰《仲夏夜之梦》

 

银奖(2名)

 

蒋远靓《饮露》

潘天贻《茶咖攻略》

 

铜奖(3名)

 

吴钤云、王齐方《白雪茶姬》

顾川燕《紫云英》

苏琦《青梦》

 

个人赛 

金奖

董燕茹  《醉染胭脂》

 

银奖

杜欣怡  《虹落茶池》

郑炀凡 《昨日晴空》

 

铜奖

钟振啸《百香果荔枝乌龙》

黄枫秋 《秋茉》

宋怡 《一如少年》

 

团体赛

金奖

张泽芳 等


银奖

梁琛 等

张楠 等


铜奖

陈丹恬 等

夏安艺 等

陆庭怡 等

 

“茶+”调饮赛金奖


【茶席与茶空间设计赛

 

金奖(1名)

 

应国宏

 

银奖(2名)

 

黄晓濛

王肃政

 

铜奖(3名)

 

王芳

宋敏敏、江秀金

金波


茶席与茶空间设计赛金奖


茶品鉴及沏泡技艺竞赛

 

绿茶组

金奖(1名)

 

常熟市虞景茶业有限公司——白碧螺


银奖(2名)

 

杭州古森茶业有限公司“梵熹”——西湖龙井

浙江天瑞贸易有限公司——天也翠珠

 

铜奖(3名)

 

安康龙寨富硒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寨茗芽

岳西县饴兰茶业有限公司——岳西翠兰

安吉至申茶业——安吉白茶  

 

红茶组

金奖(2名)

 

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桃源红茶.君和云领1028

杭州亨达茶业技术开发公司——古树红茶

 

银奖(4名)

 

溧阳市一壶春茶业有限公司——得天牌岩红

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阿晓问茶蜜红

兰溪市千年甘露轩茶庄——古树红茶

浙江嘉茗科技有限公司——赛过初恋.天姥红茶

 

铜奖(6名)

 

贵州苗岭醉美人茶业有限公司——“醉美人”红茶  

紫金县龙窝镇松坑茶场——松坑红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山红茶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叶种红茶二级

汉中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茶:绯流芳

绍兴柯桥寺山茶业有限公司——天一工夫寺山红

 

普洱生茶组

金奖(1名)

 

镇沅千家寨印象农产品庄园有限公司——普洱百年古树生茶

 

银奖(2名)

 

深圳市相期以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普洱生茶:易武

勐海顺兴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生茶:冰岛地界

 

铜奖(3名)

 

杭州市祥益茶业有限公司——普洱生茶:贺开古树

云南省景洪市妙音禅茶厂——普洱生茶:布朗  

杭州千瓯雪茶叶有限公司——普洱生茶:雪山仙子

 

乌龙茶组

金奖(2名)

 

武夷山唐家生碧玺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碧熹岩茶

潮州市狮头茶叶实业有限公司——乌岽东方红

 

银奖(4名)

 

粗石茶园——草兰香单丛  

武夷山茶话溪游茶业有限公司——大红袍

北京华兰香茶行——天禄岩老树水仙

建瓯市小青厂——矮脚乌龙

 

铜奖(6名)

 

草木制叶(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大红袍  

草木制叶(厦门)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山慧苑坑石乳

北京华兰香茶行——百年野化水仙(92.46分)  

永春县法云云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百年单株水仙  

佛山市南海普云天茶庄——东方美人  

粗石茶园——蜜兰香单丛

 

白茶组

金奖(2名)

 

Topotea舍予茶院(澳大利亚——白毫银针

苏州艺皇茶业——牡丹王

 

银奖(4名)

 

福鼎市鼎垚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2018“多奇牌”白牡丹

福鼎一末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鼎市山之语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铜奖(6名)

 

福鼎佳人香茗——牡丹王

福鼎谷莱丰茶业——白牡丹

杭州艺韵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2018“多奇牌”白毫银针

福鼎市集韵茶业有限公司——白牡丹

福鼎谷莱丰茶业——华茶一号牡丹

 

黄茶组

金奖(1名)

 

霍山县吉庆茶叶专业合作社——霍山黄芽

 

银奖(2名)

 

霍山茗歆茶叶有限公司——霍山黄小茶

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云鹤牌”莫干黄芽(鸠坑)

 

铜奖(3名)

 

霍山县大侠茶业有限公司——黄大侠牌2号黄芽茶

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云鹤牌”莫干黄芽(中黄一号)

霍山县吉庆茶叶专业合作社——霍山黄大茶  

 

黑茶组

金奖(2名)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茯

广西贺州市四季茶文化学堂——六堡茶

 

银奖(3名)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化黑茶:手筑茯砖

安化梅山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山五郎福茯砖茶

广东省汕头市泰裕茶行——2003年熟饼

 

铜奖(5名)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化黑茶:花卷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千两

兰溪市千年甘露轩茶庄——普洱熟茶(儒茶)

湖南省香木海茶业有限公司——芙蓉天尖

长沙上府茶叶有限公司——寻味•金旺茯       

 

鉴茶组金奖

金奖(2名)

 

王少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郑秋月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冲泡组金奖

金奖(2名)

 

吴超园 南京福盛缘茗茶

黄晨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鉴茶与冲泡技艺


金奖

梁晓玲 杭州柔润茶叶有限公司 


银奖

曹婷婷 杭州湖畔居茶楼

王少婕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赵悦伶 浙江大学


铜奖

陈嗣英 个人

杨艺影 浙江蓝城恒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袁雪 个人

黎攀 浙江大学

田苗 敬和然


茶品鉴及沏泡技艺竞赛金奖


仿宋茗战

 

老年组

金奖(1名)

 

叶水娟

 

银奖(2名)

 

徐军

王炽英

 

铜奖(3名)

 

金锦妹

王瑜

赵锦华

 

外宾组

金奖(1名)

 

安智恩


银奖(2名)

 

戴乐

Gabriella

 

铜奖(3名)

 

BAHMAMADOU BIILO

NGAMBOULO NISIGERWAIS

OVCHARENKO IGOR

 

青年组

金奖(1名)

 

沈欣宇

 

银奖(2名)

 

任旭明

牟苗苗

 

铜奖(3名)

 

马可盈

李和颖

徐璐苑

 

少儿组

金奖(1名)

 

钱璟林

 

银奖(2名)

 

潘王昊

王洋婕

 

铜奖(3名)

 

宋一豪

沈金婷

樊梁均尚


仿宋茗战金奖


茶艺大赛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品饮茶艺比赛

 

学生组

 

杨莹  金奖(绿茶)

瞿加妮  银奖(绿茶)

张又科  铜奖(绿茶)

何伊丽  金奖(红茶)

蒋缅龙  银奖(红茶)

何洋  铜奖(红茶)

彭宇轩  金奖(乌龙茶)

臧丹晴  银奖(乌龙茶)

林卡娜  铜奖(乌龙茶)

陈露  金奖(白茶)

林慧珍  银奖(白茶)

钟邝诗怡  铜奖(白茶)

江泽林  金奖(黑茶)

张蕊  银奖(黑茶)

陈青青  铜奖(黑茶)

李文茜  金奖(黄茶)

章蓉斐  银奖(黄茶)

马美霞  铜奖(黄茶)


社会组

 

祝欣怡  金奖(绿茶)

高凌飞  银奖(绿茶)

纪本飞  铜奖(绿茶)

羽月梅  金奖(红茶)

陈小春  银奖(红茶)

李起风  铜奖(红茶)

金爱妹  金奖(乌龙茶)

付玲玲  银奖(乌龙茶)

黄漫  铜奖(乌龙茶)

梁晋菡  金奖(白茶)

方思萍  银奖(白茶)

张言  铜奖(白茶)

梁培琳  金奖(黑茶)

居怡芸  银奖(黑茶)

钟育  铜奖(黑茶)

夏海菲  金奖(黄茶)

俞东晓  银奖(黄茶)

李孟霞  铜奖(黄茶)

 

品饮茶艺比赛金奖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个人创新组比赛


金奖

 

钟平  

 

银奖

 

张蕊

杨芳芳

 

铜奖


朱仪敏钰

臧丹晴

闫海燕


个人创新组比赛金奖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少儿茶艺团体组比赛

 

金奖(1名)

 

《叶业传承 辉煌永恒》

选手:杨子含、童品皓、华梓涵、陶彦朵

 

银奖(2名)

 

《厨房里的茶奥会》

选手:宫意然、仇晨曦

 

《茶乡小咪彩》

选手:辉昊宇、赵梦徐、李璐、熊若妤、兰敉

 

铜奖(3名)

 

《凌云茶缘》

选手:李思骐、翁晓荷

 

《茶香润童年》

选手:钱艺文、钱艺丹

 

《少年铜壶情》

选手:张允颢、宋沅航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团体创新组比赛

 

金奖


《芳华》

选手:董星媛、张盛凯、董燕茹、海睿、郑炀凡

 

银奖

《70.80.90》

选手:高琳珊、白柠茵、杨颖

《无时无刻》

选手:杨一帆、肖燕、周旋

 

铜奖

《茶路》

选手:德力格尔、任洁、毕伟波、王诗语、王馨辉、李静

《天辽地宁 辽江盛情》

选手:臧丹晴、张蕊、王宇、宁雪

《城市味道》

选手:黄小倩、沈雨凡、杨颖、沈韵炜、何伊丽

 

少儿茶艺团体组、团体创新组比赛金奖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中茶博杯”茶具设计赛

 

金奖:(6名)

《迹》作者:胡梦秋

《梅子初青》作者:金逸瑞

《孤舟伴山水》作者:叶思文

《茶器·青韵》作者:卓鑫伟

《茗砂四贴》作者:吴芝娟

《锥子》作者:高申

 

银奖:(12名)

《自在》作者:吕易洁

《喝彩丰收》作者:张海平

《青茶》作者:王武

《蕉叶印象》作者:娄恺

《静谧》作者:徐思亮

《武夷茶器——公道自然》作者:杨义东

《山水之语》作者:吴锡飞

《流光》作者:高申

《男闺蜜》作者:高申

《流动的篇章》作者:明伊

《珐琅彩花瓶》作者:九山窑

《青花柴窑》作者:九山窑

 

铜奖:(18名)

《茶韵》作者:黄友斌

《仲秋》作者:李钊

《祥云盖碗》作者:刘旭栋

《围》作者:唐铭阳

《小鸟快客杯》作者:吴跃栋

《乘风破浪》作者:张海平

《陶泥绿》作者:高申

《莲台参茶》作者:林萍

《佛•座莲壶》作者:吴昉

《白霜》作者:娄恺

《山云瓷雨》作者:王佳钰

《湖影吉祥马蹄式盖碗》作者:陈锋

《水月壶》作者:造青

《葵口盖碗三件套》作者:金 鑫

《风盉》作者:李超

《天地大观》作者:孙天舒

《红釉白彩》作者:九山窑

《静水流深》作者:张海平

 

优胜奖:(28名)

《宋式白茶泡碗》作者:郑少华

《山水之间》作者:田栋升

《无形•道融》作者:汪斌

《傲骨铮铮》作者:孙天舒

《自在壶》作者:造青

《常乐壶》作者:造青

《谐和茶语》作者:徐星

《莲·盏》作者:陈沈玲

《兄弟》作者:杨尚成

《理想生活》作者:徐星

《湖影吉祥共融茶盏式盖碗》作者:陈锋

《一缕芳香》作者:罗诗彬

《武夷茶器——返璞归真》作者:杨义东

《凝碧》作者:高申

《疏影》作者:明伊

《舞韵》作者:高申

《节节高升》作者:孙天舒

《石梅》作者:吴芝娟

《窑变》作者:高申

《奶白牵牛花》作者:明伊

《一抹兰》作者:明伊

《雷锤柴烧》作者:九山窑

《对弈》作者:高申

《绿野仙踪》作者:明伊

《秋冬季节》作者:高申

《蒙古茶酒杯》作者:九山窑

《树下风流》作者:九山窑

《高足拉纹窑变》作者:九山窑


“中茶博杯”茶具设计赛金奖


第五届中华茶奥会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政府原市长孙忠焕作总结发言

华巨臣第4届沈阳茶博会即将盛大开启

6月7日-10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的第4届中国(沈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将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 (K11四楼)盛大开展。

5月30日下午,第4届中国(沈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紫砂、陶瓷、茶具用品展在沈阳东方美术馆召开“礼献盛京·新闻茶会”。

参与本次新闻茶会的嘉宾有辽宁省茶业协会会长姜竹林先生,沈阳市茶叶学会会长赵跃铎先生,沈阳东方美术馆馆主王亮先生,沈阳新世界博览馆董事总经理陈倩女士,沈阳和靜茶修學堂堂主郭宝泉老师,爱新觉罗毓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爱新觉罗毓叶女士,沈阳市和平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宋征先生,鸿星茶城总经理李奇先生,龙之梦茶道古玩城总经理梁瑞琳先生,辽宁教育出版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赵姝玲女士,沈阳厚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一楠先生,爱新觉罗毓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浩驰女士,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市场销售总监林琳女士,国家一级评茶师陈新萍女士,辽宁春晖艺术学府茶学院院长党慧军女士,国家茶艺技师关乐女士,辽宁无我茶会联盟发起人李剑飞先生,小原流盛京学会会长凝昕老师,大钝·无尘·茶空间定制专家吕墨先生,大钝·无尘·茶空间定制专家高亮先生,煮山川茶馆总经理侯宇女士,沈阳茶予文化创始人程夷女士。


辽宁省茶业协会会长姜竹林致辞


华巨臣茶博会东北区区域总监林畅致辞


沈阳新世界博览馆董事总经理陈倩致辞


沈阳爱新觉罗毓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爱新觉罗毓叶致辞


沈阳爱新觉罗毓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茶艺师李采桐老师的茶道表演和小原流盛京学会会长、凝昕堂茶事美学空间主理人凝昕老师的花道表演相继上演,让每个人都清晰感受到了花道和茶道的精髓与美。



2012年古树普洱茶生茶、“正山堂·普安红”红茶、凤凰单丛3款茶汤,为在座的每一位嘉宾带来了3种截然不同的茶体验。随之而来的斗茶体验活动,更是将新闻茶会的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本届茶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基本完成,下面将为大家一一揭开本届茶博会的诸多亮点。


香茗雅器,齐聚盛京


据了解,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20000㎡、设国际标准展位1000个;划分为全国名茶区、普洱茶/黑茶展区、白茶展区、港澳台/国际展区、紫砂展区、茶具/工艺品区;展品涵盖绿茶、白茶、普洱、黑茶、红茶、青茶(乌龙茶)、花茶、黄茶、紫砂、茶器具、陶瓷、工艺品、茶服、茶食等。


本届茶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69个名茶产区的500多家知名企业参与。其中,特色展商代表有:爱新觉罗管家茶;普洱茶茶企代表有:澜沧古茶、七彩云南、龙润茶、东卓、陈升福元昌、书剑古茶、廖氏普洱、味茗堂、和森老班章、冰岛山、老皮、泓达堂等;黑茶茶企代表有:苍松六堡、吉祥藏茶、野境黑茶、魁泰和、中茗藏茶、巴蜀乌金、木雅锅庄、资润黑茶等;绿茶、花茶茶企代表有:东浒寨、圣明黄菊、黔品记、牛碾坪、正德号等;白茶茶企代表有:六妙、林飞应、誉达白茶、白天鹅、雾雨深、东久升、长心、石乡老白茶、张元记等;黄茶茶企代表有:平阳黄汤等;红茶茶企代表有:正山堂、普安红、云戎滇红等;乌龙茶茶企代表有曲溪单丛、帝界等。另外,振勤、陆延、禾祥、澳味轩、雨来殷、亮台茶、山记、禾鸣庄等台湾/国际茶企业也纷纷参与到了本届茶博会中。



本届茶博会还吸引了九段烧、洪窑、老昌号、等于堂等陶瓷企业和坊巷香城、壹壶、青林轩、无墨、铜话、慧心莲、五色土、茗韵堂、祥宝斋、嘉祥窑、七月、钦陶居、泓生等茶具工艺品企业前来参展。琳琅满目的茶器,一定会让你叹为观止。



杨瑶芬、吴勤兰、戴国仙、史美萍等30位紫砂艺人将携带自己的匠心之作亮相本届茶博会,与大家共享茶紫砂之美。


活动赛事,传承文化


本届茶博会上,组委会特别举办了多场赛事活动,展示茶文化多样性及多年发展成果,助推沈阳及东北地区茶文化发展。


01“爱新觉罗”杯茗星茶艺师第六届全国评选大赛沈阳分赛区决赛


5月26日,“爱新觉罗”杯茗星茶艺师第六届全国评选大赛沈阳赛区初赛在沈阳五里河茶城共享大厅举办。最终,11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强强对决不容错过,王者之争即将开启!敬请期待6月7日将在茶文化活动区举办的茗星茶艺师沈阳赛区决赛。



02“正山堂·普安红”杯 鼎承·品茶师|斗茶大赛关东争霸赛


6月8日“正山堂·普安红”杯 鼎承·品茶师|斗茶大赛关东争霸赛将在斗茶区隆重上演。本次大赛通过茶和茶文化的纽带桥梁真正连结“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促进东北社会饮茶风尚,引导人们重视沏泡茶技能、鉴赏茶汤技能、认识优秀茶叶品质,促进各地茶从业者的交流。



03「盛京茶事」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茶空间于一方天地,沏一杯好茶,邀沈阳当地雅人雅士汇聚于此。听乐是缘,饮茶是福,一缕香、一杯茶、一枝花、一曲色空。另外,数十余场高端品鉴会将在曲水流觞内举办。



本届茶博会还专门打造极具特色的“风·雅·颂”爱新觉罗花道展论坛、《茶的内质与气质讲座》、《极品老铁壶与茶道器具的鉴赏与收藏》讲座、茶谧亲子时光——张玥娟新书签售会、臣启六月.筑与雅~首届职业院校茶艺邀请赛、辽宁茶人无我茶会以及、倪好茶文化共享空间分享汇——国学讲堂等多场活动以及展商爱新觉罗、正山堂、普安红、林飞应、龙润、和森老班章、野境黑茶、雾雨深等品牌企业推介会。


另外,“知味端午·小猪皮格生态农场杯”第六届亲子包粽子大赛、以爱之“茗”·辽宁都市广播FM92.1主播见面会“听见你”、辽沈房产金牌主播“一明”房产解答会等多场精彩活动也将在茶博会期间如期上演。


6月7日-10日,华巨臣第4届沈阳茶博会邀您共赴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品香茗、观美器、评大赛、赏流觞。


组织机构(滑动查看更多)

主办单位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沈阳市茶叶学会

好茶仓

茶悦APP


支持单位

龙之梦茶道古玩城

五里河茶城

鸿星茶城

和静茶修学堂

沈阳爱新觉罗毓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沈阳爱新觉罗六艺雅赏学堂

辽宁春晖艺术学府茶学院

玄壶茶坊-妙景学堂

辽宁无我茶会联盟


大会指定贵宾接待茶

味茗堂


大会指定标杆品鉴茶

古叶霖


大会指定纪念茶 

廖氏普洱


大会指定观众礼品茶

普作號


大会指定普洱茶

和森老班章


大会指定特供茶

书剑古茶


大会指定用水

娃哈哈


大会合作银行

民生银行


大会合作物流商

顺丰速运 


大会合作平台

饿了么


大会曲水流觞设计单位

大钝 |无尘茶空间营造专家


大会曲水流觞茶家具合作单位

沈阳厚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