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莉青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湖北茶界:“川”字青砖茶,湖北新名片

  编者按:金秋十月,新中国迎来72岁生日。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批特别的企业,他们与新中国同岁。72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融进祖国拔节向上的年轮里。新中国的发展,他们亲历;新中国的崛起,他们见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批与新中国“同岁”的企业,聆听这些企业的新故事。 

  车到湖北赤壁市赵李桥,一股砖茶特有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路旁密集悬挂的“川”字青砖茶广告牌提醒人们——这里是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赵李桥茶厂”)所在地。
  从1949年9月第一块青砖茶下线,赵李桥茶厂已满72岁。“哐当,哐当……”9月26日,离国庆只有5天,这里的生产线一如过去的岁月那样运转,用正常的生产节奏,庆祝新中国的生日。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如今,作为湖北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茶企,赵李桥茶厂年综合产值已达到8亿元,其生产的主打产品“川”字青砖茶,成为湖北在世界舞台上的“新名片”。
  有了国运,才有企运
  青砖茶,西北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距离草原人民上千公里的赵李桥茶厂,每天都在为牧民们的“一杯茶”而努力。
  成车的鲜叶拉回来,历经杀青、揉捻、日晒、蒸热、模压、冲压、成型,一块青砖茶下线。迄今,已有43万余吨边销茶走下产线,运往祖国边疆。
  “赵李桥茶厂与国家同岁,与国运相连。”湖北省茶业集团总经理、赵李桥茶厂负责人金莉为企业的“红色基因”自豪。
  1949年7月,军代表金济川受命率员前往羊楼洞,在接收湖北省银行复兴茶厂、民族资本义兴茶行、聚兴顺茶行的基础上,成立“中国茶业公司羊楼洞砖茶厂”,并开始独家使用“川”字商标,生产名扬天下的“川”字青砖茶。1953年,企业自羊楼洞迁至赵李桥,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
  茶厂的川字茶博物馆,是原来的拣制车间。花香库吊筛组、蒸菜木甑、面茶拣板、压杆式压机、过片砖秤……一台台以木制为主的陈旧设备,向人们诉说着建国初期赵李桥茶厂的生产场景。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上世纪70年代,在专家的支持下赵李桥茶厂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条茶叶机制压制生产线,砖茶生产机械化程度大为提升。“为了保证边贸需求,我们的生产线,从开工的那一天开始,一天也没停过。”金莉自豪地说。
  一片片青砖茶,跨越漫漫长路,成为民族团结的佳话,赵李桥茶厂多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21世纪初,“川”字青砖茶获授“中华老字号”。
  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中,赵李桥茶厂的路一度变“窄”。茶厂意识到:一块砖茶打天下的日子已经变了,他们要再次“创业”!
  技术上,大胆试——
  甘多平,17岁时成为赵李桥茶厂的职工。砖茶制作的环节他几乎干了个遍,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的砖茶体积较大,不便携带,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甘多平带领技术团队,开发出粒状茶、袋泡茶等新的“轻”砖茶品类。
  一款款造型时尚的“轻”砖茶,有裹着象棋外衣的圆形茶块,有茶块形似月饼的套装礼盒,还有不少“国风”套装。“在改变形态的同时,我们研究了茶块的叶梗配比,以保证原始的口感。”金莉介绍,根据市场需要,2019年赵李桥茶厂投入约3000万元建成砖茶压制自动化生产线、青砖茶包装线、巧克力砖茶生产线、巧克力砖茶切茶器等。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时尚“轻”砖茶一面世便供不应求,最火的新款巧克力砖茶年销700万元。
  市场上,大胆闯——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南方人更偏爱青砖茶的口感,北方人更偏重保健性以及文化性。”金莉说,通过开发不同口味的产品,目前“川”字青砖茶网点布满全国。2019年,茶厂内销量首次超越边销量。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赵李桥茶厂“逼”上了新“赛道”——线上市场。一个月内,茶厂就组建了直播团队。去年5月,在淘宝薇娅直播间,3万片巧克力型茶砖仅10余分钟就售罄。
  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已经有了第六代传承人,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正在不断尝试新的点子。”金莉说,解决温饱后,人们更崇尚健康,而青砖茶是发酵茶,符合大健康潮流,既可以清饮,还可以调制,年轻人还喜欢用它来调制奶茶。
  代代传承,历久弥香
  一块块青砖茶从这里运出,成为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名片。
  “这茶真好喝!”“Amazing!”2018年、2021年,外交部向全球两次推介湖北,“川”字青砖茶都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符合大健康潮流、有着“高颜值”的青砖茶,成为一些重要场合上的“伴手礼”。
  去年2月,在中国疫情最严峻时刻,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访华,并宣布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这3万只“暖羊羊”在从内蒙古加工后运到湖北。
  暖心福羊鼎助中华抗疫战场,“川”字青砖回馈蒙古国兄弟情长。2020年12月23日,作国湖北赠送蒙古国的生活物资之一,3万片“川”字青砖茶从赵李桥茶厂起运,前往蒙古国。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代代传承,历久弥香。不忘初心,保持了青砖茶独特的品质。
  坚持创新、紧跟市场,赵李桥茶厂的销售结构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边销和内销已各占一半。
  “不仅卖产品,更要让中国文化随着青砖茶飘香更远。”金莉表示,赵李桥茶厂将不断改进工艺、改良产品,以其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口感抢抓“一带一路”市场机遇,在做大做强湖北茶叶产业链中发挥龙头作用,让中国砖茶飘香“一带一路”。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编辑:晓林
  来源:湖北日报、湖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北京茶世界
  (图文来源:北京茶世界;信息贵在分享,若涉及版权,联系本站删除!)


精研细磨一块茶:赤壁成立青砖茶研究院的背后

  赤壁是“万里茶道源头”、中国“青(米)砖茶之乡”, 赤壁青砖茶除内蒙古市场外,内地市场一直知晓率不高、受众不大。

  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赤壁青砖茶产业做大做强,该市专门成立了青砖茶研究院,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和经销商对赤壁青砖茶的认识、评价,从而寻找出赤壁青砖茶高质量发展路径。

  市场探索的先行者

  去年,赤壁市政府组织茶业发展部门成立专班,实地走访了该市茶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以及茶庄、茶楼,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青砖茶生产、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赤壁市现有茶园面积16.2万亩,大小茶企38家,含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一家。2019年,茶业总产量4.2万吨,生产产值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

  其中,青砖茶产量约4万吨,占全国黑茶市场10.6%,直接加工产值近10亿元(其中边销5000吨,占边销市场60%以上);绿茶0.2万吨,产值约2亿元。

  专班人员走访了赵李桥茶厂,该企业是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19年销售青砖茶6600吨,销售额1.57亿元。其中,边销4600吨,实现销售额7700万元。

  “这么多年,我们的边销茶业绩都不错,这是一种情怀。”赵李桥茶厂副总经理金莉说,从建国开始,边销茶就是我们的主打产品、立厂之本。同时,内销也一直在做,但消费者在黑茶的认知上,始终不如安化黑茶。

  在赤壁市另一家龙头企业——赵李桥茶业,专班人员了解到,该企业边销、内销都做,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古和内地部分省会城市。2019年,销售青砖茶2000吨,销售额3000万。

  专班人员还走访了赤壁城区市场:其中走访机关事业单位、酒店等共98家,发现用青砖茶作接待用茶的有51家,占52%,长期用的有20家,占20.4%。走访了48家茶楼、茶店,均销售赤壁青砖茶,年销售额7000万元左右。

  “总体来看,赤壁市茶企规模不大,龙头企业不强;青砖茶在黑茶市场份额不大,但在边销市场占比很大,无论是边销还是内销价格都不高;本地市场开发不够,消费人群不大,饮砖茶氛围不浓。”赤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永平表示,这些弊端,阻碍了赤壁青砖茶的做大做强,因此,成立青砖茶研究院正当时。

  打造品牌的参与者

  6月19日,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被聘为“赤壁市茶产业发展首席科学家、赤壁青砖茶研究院院长”。

  赤壁是万里茶道重要源头城市,羊楼洞是“世界茶业第一古镇”。近年来,赤壁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飞速发展,目前形成了“基地+龙头企业+品牌”的良好产业格局。此次赤壁青砖茶研究院正式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带领的专业科研团队将与赤壁开展紧密合作,培育更多更高水准的青砖茶科研技术人才,极大的提升赤壁茶产业发展的科研技术力量和现代化水平。

  刘仲华表示:赤壁青砖茶研究院的成立,是借力科技创新、科技驱动,形成赤壁茶产业新一轮发展动力。我们要牢记历史,弘扬历史,把历史精华与现代科技相联动,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以科技和文化的联动,助力赤壁青砖茶的发展。

  今后,研究院将集聚科研团队的力量,集聚中国茶届的力量,积极回馈赤壁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厚爱,团结赤壁所有茶人和企业家,共同把“赤壁青砖茶”金字招牌擦亮,把赤壁茶产业集群打造得更强,共同缔造赤壁茶产业新辉煌。

  如今,研究院成立了一个多月,工作开展得怎样?

  7月11日,赤壁茶文化网络传播大会暨《赤壁茶人话青砖》系列视频发布仪式在该市举行。

  该系列视频由赤壁市茶文化促进会整合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媒体,每天集中推出《赤壁茶人话青砖》一集,历时50天,共邀请50位茶文化研究专家,为广大网友讲述传承青砖茶制作工艺,解密青砖茶神奇功效,谋划青砖茶发展方向,以达到进一步宣传赤壁茶文化,打造“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的目的。

  7月23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官方微博发文称:欧盟理事会于当地时间7月20日作出决定,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国境内的100个欧洲地理标志产品和在欧盟境内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将受到保护。赤壁青砖茶入选第二批名录。

  这其中,青砖茶研究院就派了专家代表全程参与,从专业角度,为赤壁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黑科技”。

  融合发展的推动者 “坚持创新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方平表示,该市将以青砖茶研究院为依托,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将发展赤壁青砖茶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明确一名“四大家”领导专抓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

  结合实际,该市加快战略谋划。借鉴安化经验,聘请茶界顶级专家担任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顾问,全盘谋划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战略,高标准编制赤壁青砖茶发展规划。

  今年,赤壁继续出台扶持政策。坚定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战略,保持支持力度“只增不减”。调整原有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与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扶持政策,把扶持重点放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龙头企业培植上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

  在具体实施中,由青砖茶研究院牵头,培植龙头企业。

  走进赤壁赵李桥茶厂,车间内机器轰鸣,青砖、米砖、礼品砖三条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去年我们的砖茶产品在‘一带一路’海外市场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副总经理金莉说。

  自2015年以来,赤壁不断开拓砖茶“一带一路”市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签订了上亿美元的海外订单。

  金莉说:“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在青砖茶研究院的强力技术支持下,我们的研发产品有了突破,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时,该市计划培育混合制龙头企业。采取国企牵头、民营企业入股的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培育一家混合制龙头企业,由国企控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企业抱团闯市场。

  推进企业分工合作。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开拓市场、对外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其他生产企业按照自愿原则,负责按照标准生产产品,实行订单生产。

  目前,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黄柱特约记者 童金健 通讯员 汪仁敏

湖北赤壁青砖茶迎来“第二春”

悠悠古道,缕缕茶香,赤壁青砖茶曾沿着万里茶道走向世界,风靡欧亚。然而,市场波谲云诡,赤壁青砖茶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中,一度无所适从,面临困境。

痛定思痛,老字号赤壁青砖茶重新找准品牌定位,深耕茶文化,创新茶产品,在“变”与“不变”之间,在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中,力争重焕昔日荣光。

正值春茶采摘时节,来自羊楼洞的赤壁青砖茶如一匹黑马跃出,惊艳了所有人。老字号企业赤壁赵李桥茶厂的出口订单,今年一季度已追平去年全年订单量,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面对陌生的市场,老字号茶企重新叩门

一块块长方形模具,装满蒸煮过的茶叶,随着偌大的圆形生产线流动,经过工人熟练地加工后,印着巨大“川”字的青砖茶便制作完成。

赵李桥茶厂现代化厂房里,这条古老的半自动制茶生产线已经运转半个多世纪,从未停歇。

3月15日,赵李桥砖茶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军海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生产线24小时连续作业,一分钟可出产8片茶砖,迄今已源源不断输送了42万吨边销茶。

浑厚有力的制茶声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繁盛。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源自唐,兴于宋,盛于清,清同治、光绪年间,不足4平方公里的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聚集近两百家茶庄、4万多人,是国内外著名的茶叶贸易集散中心。

20世纪初,因战乱和印度等国家茶叶出口份额提高等原因,砖茶贸易之路受阻,羊楼洞砖茶渐显落寞。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青砖茶作为振兴产业被重点扶持,赵李桥茶厂应运而生,选址羊楼洞,开始独家使用“川”字商标。国家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对青砖茶统购统销。

“只管生产,销售不用愁,效益好得很。”陈军海回忆,那时工人收入高、生活条件好,厂区里有理发室、面包房,是当地最令人羡慕的企业。

然而,市场经济潮起,当了多年“特保儿”的赵李桥茶厂等砖茶老字号一时无所适从,错失市场良机。到2006年,赤壁市茶园面积由最高峰16万亩缩减至6万亩,多数企业步履维艰,茶产业跌至谷底。

青砖茶一直是赤壁的骄傲,千年茶史百年茶香的延续不能断,赤壁适时提出“擦亮千年品牌,打造百亿茶业”的发展战略。

然而,当老牌企业重敲市场大门时,发现“变了天”。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金莉说:“欧盟标准更加严格,出口贸易规则更加复杂;更重要的是茶产业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原有合作伙伴采购重心已从中国转向斯里兰卡等国家。”

再回头审视自己:多年无序发展,赤壁青砖茶的品牌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除“川”字牌、羊楼洞等少数品牌外,几乎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面对陌生的市场、不一样的世界,赤壁青砖茶一度陷入迷茫。

讲好故事、守好遗存,让文化内核一脉相承

重新找回市场,突破口在哪里?

“千年凝聚起来的文化价值,是赤壁青砖茶独一无二的财富,需要继续坚守和传承。”陈军海说。

3月15日,细雨霏霏,我们走进赤壁羊楼洞古街,但见古街狭窄幽长,地上的青石板上一道道深深的凹槽,就是当年运输青砖茶的独轮“鸡公车”留下的车痕,厘金局、邮局、羊楼书院保存完好,两旁明清建筑透着古风陈韵。

90后讲解员饶洁每天都为前来游玩的客人热情地讲述羊楼洞发生的故事。街道转角处,一家名为“雷家老铺子”的茶店已经营百余年,店主雷祖元是一位七旬老人,见到记者,她连忙招呼坐下,泡上一杯茶,如数家珍般给我们讲起了古街的前世今生。因为故事讲得精彩,去年,中央电视台还专程邀请老人参加录制一档文化节目。

在赤壁市赵李桥茶厂博物馆,挂在门口的一张大型万里茶道牛皮地图十分醒目。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是赵李桥茶厂成立70周年时,内蒙古一家合作企业精心制作的赠礼。每每谈到茶的故事,厂里人都会从这张牛皮地图开始讲起。

岁月荏苒,时光流转。那街、那巷、那人,那楼、那馆、那物,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茶香。

赤壁青砖茶的故事,当地人口口相传。青砖茶已不单是一个商品,而是一种情怀,融进了日常生活中。在交通路口、广场商铺,“赤壁青砖茶”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奉茶斟茶成为重要的待客之礼。赤壁市每年列支300万元进行品牌宣传,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并取得省级、国家级荣誉的企业,给予2万至20万元的奖励。

酒好也怕巷子深。当地找准一切机会推介青砖茶,讲好茶故事。在2018年外交部举办的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上,赤壁青砖茶闪耀蓝色大厅,惊艳世界;在哈萨克斯坦,“赤壁青砖茶”以厚重的历史、独特的风味征服了阿拉木图民众;在马来西亚推介会上,马来西亚拿督吴国强称赞“川”字青砖茶“入口醇厚,感觉很爽”。

踏准“一带一路”建设的节拍,企业纷纷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00余个“赤壁青砖茶”体验窗口;参与发起了中俄万里茶道申遗活动,形成了《赤壁宣言》等纲领性文件,赴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开展公共品牌推介活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

瞄准轻便化、文艺范,老字号也可以很新潮

去年底,3万只“暖羊羊”抵达湖北,传递着蒙古国对中国人民的浓浓情意。湖北人也给予了真情实意的回礼:2万份“川”字青砖茶。

老字号还是那个老字号,里面包着的青砖却已变成了“轻砖”。常规茶砖一块重1.7千克,而这种形似巧克力的茶砖,一包里面有两片,一片重250克,由于形状有凹有凸,用手就可以轻松掰成小块。

2020年,顺应快节奏的消费潮流,赵李桥茶厂推出这款新产品。

因新颖、轻便的特点,在选择回赠礼物时,这款“巧克力”青砖茶一眼被相中。用金莉的话说,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头”,“重量减轻了,价值却提升了,吨价是原来的三到五倍。”

青砖变“轻砖”,看似工艺的更新,实则是思路的巨变。老字号在文化传承上要延续,但在营销模式和技术研发上却要学会“变”。

2017年,当赵李桥茶厂的子弟、企业家肖亚松回到家乡赤壁时,发现过了这么多年,赤壁青砖茶还在“一块砖包打天下”。

“快节奏的生活中,谁有工夫拿着茶锥慢慢敲呢?”经过调研,肖亚松发现,赤壁青砖茶虽然有文化、有工艺、有产能,但缺乏市场意识。

从小在赵李桥茶厂长大,肖亚松比谁都了解青砖茶的功效,“特别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路子,没有道理不火。”

“闺蜜的茶”“男人的茶”“女人的茶”“路上的茶”……肖亚松将茶砖做成了茶粒,并把年轻化的语言文案融入传统青砖茶。6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时尚“轻”砖茶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新款巧克力茶年销700万元,占公司七成的销售份额。”

大茶砖变成小茶块,绝不只是物理形态上的改变。传统茶砖,粗叶长梗居多,但变小变薄后,裁剪就有讲究了。“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确保叶与梗的配比是最科学的,以保证最原始的口感。”

大德和公司还耗时1年半研发了大容量青砖茶自动煮茶机,只用放入水和茶包,一键即可冲泡一杯地道的青砖茶。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煮茶机上的二维码下单买茶,价格比线上还优惠。

思路打开了,世界就敞开了。

从面向牧民到面向市民,赵李桥茶厂的客户变多了,市场变大了。2019年,公司国内销量首次超越边销量。大德和公司的“文艺范”打动了年轻人,消费群体的平均年龄由以前40岁以上减低了15岁。

去年,赤壁青砖茶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销售额超过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带动从业人员3.5万人和5000多户茶农增收脱贫。

百亿产业渐成长,百年品牌正青春

赤壁青砖茶的新市场开启,健康消费的风口已至,如何让千年醇香更加悠远?

“川”字牌和“羊楼洞”这两个最有代表性的青砖茶品牌,有了更深的谋划与思考。

“要想与国际标准接轨,青砖茶也必须走绿色有机的路子,而我们才刚刚起步。”“羊楼洞”品牌的代表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何国平说。该集团子公司羊楼洞果茶股份有限公司有700亩茶园,2019年,开始尝试种植有机茶,经过3年努力,290亩茶园获得了有机认证。“有标”后,仅老青茶的价格,就比普通青砖茶叶每斤高出三四元。

“与此同时,相互压价的现象并不鲜见,市场鱼龙混杂,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随着出口订单的增长,金莉则有另一份忧心。

丰盈内涵强品质,老字号扬长补短――

政府来引导。赤壁市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茶叶协会,出台了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奖补政策,每年财政列支2000多万元用于产业奖补。今年开始,每年设立2000万元茶产业发展奖补基金。

企业强龙头。该市将12家重点茶企集中在羊楼洞茶文化博物园和赵李桥砖茶产业园,重点培育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洞庄茶业有限公司等成为龙头企业。2020年,国资控股、民资参与的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成立,整合多家茶企抱团发展。去年底,该集团“淘茶网”上线,短短4个月,月销售额从100多万元飙升至4000多万元。今年,该集团计划开发6个运营中心,直营店计划突破300个。

行业齐自律。围绕茶产业全链条,茶叶协会制定一系列标准。达不到标准,就不能使用“赤壁青砖茶”这个公用品牌。

全市一条心,青砖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系统等产业链上的各项标准正逐步建立,原料品质、卫生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变与不变,看似迥异,实则殊途同归。挖掘千年茶史,打造百亿产业,赤壁青砖茶正青春。

注:内容来源国家农业部网站,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