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礼品盒设计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福建省“三茶”统筹发展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南平、燎原于全国,从诞生之初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福建省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切入点,围绕强化茶科技、支撑茶产业、引领茶文化的工作主线,努力开拓“三茶”统筹发展的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邵长泉老师带领武夷岩茶高级研修学员走访武夷岩茶核心产区

强化茶科技

茶叶是福建省特色经济产业之一,更是富农兴农、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而茶园的科学管理和茶叶的科学种植则是稳固这一支柱产业的根基。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化肥使用超标导致茶园土壤板结、农药使用过量导致茶叶农残超标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保证茶叶较高产量的基础上,对茶园加强科学管理、药肥精准施控,成为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也是科技特派员们在茶产业发展链条上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肥料施用方面,我们向茶农积极推广茶树专用有机肥料,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比,在减轻化肥对土壤带来的伤害的同时,提升茶叶品质和稳定产量。”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院长、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主要负责人叶江华说道,“在茶园杂草清理方面,我们建议茶农使用除草机清理杂草,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挖茶山的形式除草,挖茶山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还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茶树根系更好地生长。”

在一座座连绵起伏的茶山上,不同品种的茶叶生长在几乎相同的自然环境中,如何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种出品种各异、特色迥异、质量兼备的茶叶呢?“我们会根据不同品种的茶的生长特性和茶园地形来种植,也会对同一片茶山上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pH值等进行检测。比如,小乔木型、大叶类的水仙茶树,相对其他品种茶来说更喜阴耐湿、对肥料需求也更足,种植时我们比较注重深沟栽植、适当稀植和多株定植,肥料施用量也会更多。而肉桂茶树属于灌木型、中叶类,种植时更注重土壤土质疏松、通气性强的特点,在肥料施用上多以饼肥为主。”叶江华介绍道。

随着茶科技的不断创新,茶叶新品种不断涌现,不但拓宽了茶叶市场,丰富了相关企业产品类型,还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饮茶选择,给茶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一直在大力推广黄观音、金观音、瑞香、金牡丹等茶树新品种,这些品种是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香气浓郁且味道独特而备受市场欢迎,相对较高的经济价值也颇受茶农喜欢。”叶江华介绍道。

企业最贴近市场,看到新品种在茶叶市场上的潜在价值及优异表现后,一些企业开始联合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茶叶新品种开发。叶江华说:“以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对茶叶新产品的开发非常重视。他们在武夷山原生茶种最为丰富的鬼洞区域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库,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连续多年的茶树种质选育、试制性研究,筛选出其中一些优秀的茶树种质进行扩繁,从而得到新品系产品原料。该公司开发的优质茶品‘十二名丛’系列和‘武夷岩茶王’,就是这样得来的。”

为实现茶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添助力,武夷学院组建了一支以大学生为主的“茶小科”团队。“小小科特派们奔走在田间地头,结合自身所学在茶农、茶厂、企业与高校、教师、技术专家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各方之间信息渠道不畅、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指导茶农施肥、普及茶叶知识等方面,他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叶江华说道。

在科技特派员们的带领下,“茶小科”团队的足迹遍布武夷山市吴屯乡、上梅乡、五夫镇等7个乡镇的37个行政村,帮扶224户茶农。通过线上直播等多种销售渠道的开拓,帮助茶农解决茶叶销售的终端问题,共计带动茶农增收169.76万元。他们用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初心和使命,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也为今后成为一名真正的科技特派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支撑茶产业

2021年,福建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400亿元。全省干毛茶产量48.8万吨,茶园平均单产达140.1公斤/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同时,福建省还以5.1亿美元的茶叶出口额,成为各省茶叶出口第一;茶叶进口额4431万美元,进口量1.2万吨,成为2021年各省茶叶进口额第一。

在武夷山市武夷茶文化研究院院长、福建饮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泉看来,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品种丰富的茶叶,不同区域产出的茶叶具有其明显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在丰富了我国茶品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茶产品难以标准化推广和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由于茶叶具有农产品的天然属性,许多半成品茶都是由茶农手工制作或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完成的,但要生产出标准统一的茶产品,必须要做到全流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我国茶产业的工业化生产还不够完善。”邵长泉说道,“我国茶叶品类繁多、个性化太强但标准化不足,同时,工业化的不足又会影响到标准化的完善,标准不统一就难以复制、推广出色香味完全一致的茶产品,从而影响到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茶设备的升级与智能化,显然是突破茶产业工业化生产不足和标准化不足瓶颈的重要手段。为积极探索茶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茶产品制作品质,科技特派员们在茶叶制作设备的改良升级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摇青是茶叶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这道工序关系着茶叶最终香气、汤色的呈现,因而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摇青机是“筒式摇青机”,而这种摇青机最大的缺点在于摇青不均匀,会直接降低成品茶的品质。

“武夷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团队对摇青机器进行了改良升级,发明了360度球型茶叶摇青机,摇青更均匀充分,青叶走水顺畅,茶青发酵时红边均一,同时也提高了毛茶制优率。这种新型摇青机解决了传统摇青机摇青不均匀、人工摇青费时费力的问题。”叶江华介绍道“,目前,该摇青机已经在武夷山市和祥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顺芳园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投入使用,有力的保障了成品茶的品质。”

“此外,在萎凋机、烘焙机、揉捻机的改良升级方面,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里的老师们还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例如,与福建智云动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自动揉捻机,为这一制茶设备植入了‘芯片大脑’,这一数字化改造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制茶效率、保证了茶叶品质。”叶江华介绍道。

邵长泉认为,目前有关茶科技与茶产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种植和生产,但从“茶园”到“茶杯”的“最后一米”——冲泡这一环节,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恰恰是事关茶产业能否发展壮大、茶文化能否得以广泛普及的关键一环。

叶江华老师指导茶农种植茶叶

“茶叶从最开始的种植到中间的加工制作,一些无法避免的因素会对茶叶最终呈现出来的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不同茶叶品种需要不同的水温、茶水比例、冲泡时间等饮茶技术,才能完美呈现出一杯高品质的茶饮,喝茶成为一项‘技术活’。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茶文化的普及推广,因此我们尝试从冲泡这一茶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来提高茶叶品质。”邵长泉介绍道,“饮享科技公司与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联合组建了一支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款解决泡茶问题的智能设备‘茶魔方’,不管冲泡哪种品类的茶,‘茶魔方’都能自动匹配最适宜的冲泡程序,泡出一杯色香味标准化的茶。‘茶魔方’的问世使喝茶这件事变得更为简单,有效地推动了茶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普及,加强了茶文化的传播。”

引领茶文化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在饮茶一事上更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形成的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和厚重的历史。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普及重点。

叶江华认为,面对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整条茶产业链上的相关从业者,茶文化弘扬要多从科学的角度对其加以阐释。只有更为理性客观、条理清晰地介绍,才能更好地向他们普及茶文化,从而有利于他们对茶工艺的理解,进而提升茶叶品质。

“我们面向茶农、茶商等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讲座与培训,这些培训有利于茶农及制茶人员对茶工艺、茶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叶江华说道“,比如,在传统的手工制茶过程中,师傅会告诉徒弟制茶需要一道做青的工序,但做青过程中多次摇青的力度和静置的时间不同,做青师傅却常常讲不出道理来。而我们会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他们,这种不同是为了让茶叶充分摩擦碰撞,促使茶多酚氧化等,从而引起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这一品类的茶特有的色香味。”

如何向大众推广茶文化,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茶叶这一古老饮品,成为茶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邵长泉认为,在茶叶的消费端,茶文化的弘扬要更加通俗才能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茶文化才会更好地被传播和接受。

“我们可以通过出版物、线上讲座、线下沙龙等形式,从茶产业发展历史、科学饮茶知识、与茶相关的趣味故事等方面着手向大众推广茶文化。虽然茶楼的茶艺表演、茶道展示等形式也是弘扬茶文化的一种途径,但仍要重视茶文化的通俗化解读,茶文化越通俗易懂越容易被大众接受。”邵长泉说道,“茶文化的推广还要多强调茶的科学性与功效性,祛除浮夸的茶文化,让茶文化回归茶本真。”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这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的形式,不仅深受大众的喜爱,更是一种文化与经济的“破壁”尝试,在宣传特定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

“科技特派员队伍中除了茶科技、茶产业相关的专家,还有一些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老师,他们会带领相关专业的‘茶小科’对接一些企业,承接企业标识设计、宣传片拍摄、礼品盒设计等文创工作。尤其近几年文创市场的火热表现,直接带动了企业对文创人才的需求。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一些茶农也会创立自己的茶叶品牌,他们也会需要一些文创设计和宣传,学生们不但免费帮他们策划设计,还会帮他们在网上销售茶叶。”叶江华说道,“这些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都直接或间接的加强了武夷山地区茶文化的弘扬与对外宣传。”

为进一步强化茶科技、支撑茶产业、引领茶文化,福建省科技厅通过创建茶科技研究院、打造人才智库、加强成果转移转化、优化服务引导等措施,组建了若干茶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200余名茶科技专家,推动了数十个项目对接,大力支持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福建省茶产业各主体力量的努力下,茶叶已经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走向市场,初步形成了茶科技、茶产业、茶文化统筹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茶企增效、茶农增收的目标,打牢了福建省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作者:本刊记者陈文华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23年第5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秋茶尚未采 已有“新滋味”

秋茶临近采摘,在茶园管理上,安溪茶人已完成对茶园的深翻,目前正在进行树冠管理;在提升茶叶制作水平上,政府举办培训班,提高茶农的制茶和拼配技术;在茶配套上,茶人们补充真空包装袋和外包装盒,带动相关产业产销两旺。

01

生态化管理茶园

提升成品茶品质


▲茶芽长势良好

经过土壤深翻和树冠修剪,目前安溪茶园茶芽长势肥壮,这种茶青做出来的茶内含物高,滋味醇厚,甜味感强。

在安溪感德镇大格村感德品苑的茶叶基地,记者看到,茶园被森林包裹着。“每年要进行两次深翻,深翻不仅是松土,也要把铁观音茶树的旧根刨掉,使其长出新根,新根能吸收更多营养物质。”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安溪县技能大师、感德品苑负责人吴堃东说,这些年,大多数茶农、茶企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顺应自然,实施生态茶园管理,追求极致自然的味道,提高“好茶源于好的田间地头”的意识。春茶采摘后,茶农们便进行了夏暑季的土壤深耕、管理施肥与锄草覆盖,再加上近段时间气候好,雨水充足,目前安溪整体生态茶园茶树树冠强壮,茶芽肥壮。“这样的茶园产出的茶青,能提高茶叶中的内含物,提升成品茶品质,茶叶在冲泡过程中香气能更为明显、滋味鲜爽绽放,茶汤内含物高,滋味醇厚,甜味感强。”茶农因为管理生态茶园需要付出更多劳动,但是能获得更多收益,“原来的管理模式下,假设茶园单产只有50公斤,现在的模式下,便能增加到85公斤,产量增加了,品质好,价格也能升高。”

在管理茶园过程中,吴堃东研究出依据24个节气调整修剪茶树树冠的方法。他说,灌木型茶树品种在茶园种植过程中要注重树冠修剪管理。外地有些茶产区缺乏茶园管理经验,鲜叶品质逐年下降,制作的成品茶,品质一年不如一年,而且每个季节采摘后都余留下拖季芽(在安溪茶园管理中,俗称“春草尾”),春草尾在做青过程中没办法做透,无法正常发酵。如果树冠方面没管理好,成品茶很难达到上乘,原因在于树冠会影响通风性;而土壤耕作不到位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差、渗水性低,成品茶会带有木质香、粽叶香、青草气、青苔味,这是茶类中品质不佳的表现。“今年是树冠管理成果实验的第一年,今年暑夏茶期间,我带领茶农以夏暑茶茶青为原料,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夏暑茶都能做出较高的价格。”夏暑茶公认是比春秋两季差的茶,夏暑茶都能做出不错的价格,可以预见,秋茶将实现质价双丰。


▲茶农管理茶叶树冠

据了解,由于目前该基地效益好,每户茶农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的收入。因此,越来越多的茶农想加入进来。“想加入的茶农,我们都会先去看他们茶园的生态、位置、土壤,如果都合格了,还要带他们参观我们的示范茶园,要求他们对标改造。”

记者了解到,感德品苑生态茶园管理是近年来安溪生态茶园管理的缩影。据了解,多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一直为茶园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持续推广茶园种树、梯壁留草、种草等做法,探索形成“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梯岸留草”“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茶园微生态”等诸多复合生态种植模式,提高茶园大生态保水能力。同时,安溪还积极引入司雷植保、大司农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茶叶绿色防控全程托管、统防统治;综合运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创立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推行农艺改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超40万亩茶园实现绿色防控。

02

紧锣密鼓培训茶农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县技能大师到茶园指导茶农

涉茶部门和产茶乡镇在秋茶采摘之前举办培训班,通过课程讲授和比赛,提高茶农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水平。

9月15日,在秋茶采摘前夕,安溪县农业农村局、龙涓乡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暨生态茶园管理”培训班活动。

当天上午,举办了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企业授牌仪式、龙涓乡“农业文化遗产示范茶园”评选启动仪式、培训班开班仪式等活动。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生态农场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福建省农业生态能源总站站长邱小文,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陈德利,安溪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肖印章以及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培训班开班仪式。下午的培训班,硕士生实践导师、一级茶艺师/评茶师、高级工程师何环珠,安溪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杨文俪、高级农艺师陈旭东等三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产品开发与应用》《生态茶园管理路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涵及保护》的讲座,培训班的几位老师经验丰富,讲座结合安溪实际深入浅出,70多位学员同聚一堂,共同学习探讨。

骆世明还现场参观了生态茶园,并对安溪生态茶园的做法称赞有加。“这次培训班很有意义,它一方面继承了安溪铁观音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创建了更多的生态茶园。”骆世明说,传统的农业文化包括了很多生态理念,讲究天地人合一,在过去无论是种植方法,还是病虫害防治,都没有化肥、农药,所以说传统的方法很生态。现在我们创建国家生态农场,目的也是怎么把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使它跟自然更加和谐。所以生态农场的建设,最重要的方面是景观布局要合理,要建立循环体系,生态农场要有生物多样性,那样就可以用有机的方法供应茶园的养分,而且减少病虫害。“这次办班,不少专家以及有经验的茶农相互学习借鉴,这样一定会对安溪铁观音产业的提升,以及继承和发掘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肖印章表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不仅是安溪的,更是世界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22年5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1月,包含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生态茶园建设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最重要的环节,此次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及生态茶园培训将有利于安溪探索创建生态农场,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今后我们将持续举办类似培训,惠及全县重点产茶乡镇。”

乡镇的培训活动也在火热进行。9月14日,安溪县感德镇在技艺传承中心举办第三届“感德茶师傅”大赛的拼配环节比赛,资深评委高达洲、周东文担任本场比赛评委。本次比赛提供10个茶样,1个标准茶样,参赛选手共分5组,每组8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提供的茶样,拼配出与标准样品质一致的茶样,并记录拼配比例,选手拼配越接近标准样,得分越高。比赛现场,选手们专注每个茶样审评,不断试泡选出适合茶样,利用扎实的拼配技能反复调整寻找最佳拼配比例。最终,凝聚各位茶师傅努力的拼配茶样在沸水的冲泡下,呈现到评委面前,评委们通过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比对标准样进行严格审评,综合评定给出最终评分。

03

包装趋向个性化

注重环保多功能


▲印上企业所需的文字和LOGO,这种包装盒满足了中小茶店的需要。

秋茶前夕,不少茶企都在补充小真空包装袋和包装盒。安溪茶叶包装企业的订单有较大增幅。

安溪一家小型茶企经营者林先生说,他的企业虽小,但也有7个产品系列,其中4个清香型、3个浓香型。随着秋茶的临近,他特地检查了各个产品的小真空包装袋,发现比较畅销的Q500和Q5800两款产品的小真空包装袋所剩无几,他马上联系厂家加印包装袋。“每款产品都必须2万个袋子起印,而2万个袋子可以包装将近150公斤的茶叶。对我们这种小茶企来说,畅销款产品春秋两季加起来差不多可以卖150公斤,是能消耗掉2万个袋子的。”只不过这种印有自己企业LOGO等信息的小真空包装袋,1个要0.08元,包装1斤茶叶需要六七十个袋子,单单袋子的成本就达五六元,“这比使用公版袋子的费用高出一倍。”因此目前小型茶企的通用做法是,低档产品就使用公版的袋子,中高端产品才使用印有自己品牌的袋子。除了小真空包装袋外,林先生发现他预定的那款茶叶包装盒也不够了,他联系安溪特产城一家包装公司,预定包装盒。“前几年,我曾预定过礼品盒,但都要几千个起定,一个礼品盒加里面的铁罐要24元,定2000个要4.8万元,这对我们小茶企来说,压力挺大。而且2000个礼品盒要用很多年,不仅需要一个仓库储存,而且储存过程中部分盒子还会坏掉,损失不小。就算没有坏掉,原先的款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也很难用。”现在他预定的个性化包装盒,可以在礼盒的空白部分印上公司的LOGO等信息,一次只需印二三十个,压力小了很多,避免过度包装,还能节约成本。


▲茶叶真空小包装袋品种繁多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茶叶包装企业。位于安溪特产城的天汇包装,店内分为产品区、极速定制区和封口区三大分工明确的区域。产品区货架上摆有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茶叶罐、茶叶盒,令人眼前一亮;茶包装材质各异、设计新颖,其上配以不同的字体与图案,罐中茶叶的特性便一目了然。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包装盒上留有大量空白。据介绍,这是为了让客户在留白部分粘贴自己品牌的标签和茶叶相关的信息,这些标签与信息灵活多变,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满足不同茶叶店的个性化需求。

在产品区,记者看到针对不同茶类,设计的茶罐、茶盒,在容量、色彩、造型等各方面也不相同。如针对散茶的密封罐设计细致,茶叶罐利用易撕膜和罐盖内的乳胶保证了茶叶的双重密封,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变质,并且罐子的密封性达到了食品级,不漏水、不透气,茶叶喝完后罐子还有储存食品、栽花培土等多种循环利用途径,具有环保、多功能的优点。顾客在产品区选择心仪的包装样品后,可以到极速定制区,由设计师在电脑上设计出专属的品牌标签。标签通过现场的设备能立刻打印并进行粘贴。“顺利的情况下,一杯茶的时间,客户就可以完成定制。”该店老板说,不仅如此,如果客户携带了茶叶,还可以在封底区用专门的封底机器自助完成茶叶的装填和封底。“这种定制快捷且高效,可以满足小规模、个性化的需求,为小茶叶店经营者提供便利,也能够适应茶包装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

“现在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整体年轻化、精致化了,追求原茶的少量优质。以往茶包装的大盒子不方便物流运输,所以现在茶包装设计都以轻便、精简为主。”金隆发包装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基于市场变化,现在他店中所展示的礼品盒和礼品袋大多体积较小、容积率较高。记者采访时,店内的UV印刷机正忙碌着印刷茶企的品牌LOGO,20个品牌LOGO几分钟便可印刷完成。与此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迅速将一个个礼品袋放到小型烫印机下,很快原本空白的袋面上便印上了具有强设计感、高辨识度的品牌LOGO。而这种包装袋立即就能投入市场使用。

据介绍,以往茶包装的生产以大品牌、大批量为主,通常需要2000份才起印,这么大的量容易造成货物的滞销,而导致堆积和浪费。面对这一变化,安溪的茶包装企业将生产重心定位到小规模、个性化的定制上,利用激光雕刻机和UV彩印技术,即便订单只是二三十个的包装盒也可以生产,大大降低了起订要求,扩大了目标客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如此一来,小茶叶店成为受益者,它们也能够定制专属于自己的品牌包装,实现了小茶叶店的品牌梦。

多家安溪茶叶包装店老板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礼盒的订单增多了,有的门店生意比以前多了五成。而在南安主打茶叶包装的企业也表示,最近的订单比以前多。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仅靠三张茶桌单月流水56万?揭秘共享茶室的赚钱之道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PropTech研习社实拍)

你能想象吗?就在这几天,一家名叫海伦斯的小酒馆竟然去香港上市了。那么,茶馆、麻将馆、KTV、自习室这样的空间生意离规模化上市还远吗?

一直以来,PropTech研习社站在空间视角出发来观察行业,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过共享办公、共享自习室的业态,今天我们来跟大家聊聊共享茶室的生意经。

前几年,共享经济风靡全球,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少“共享”模式被验证失败。但也有成功的,比如共享充电宝。

在少数存活下来的共享空间业态中,除了正在批量排队或借壳上市的共享办公,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细分市场——共享茶室在暗自生长。

共享茶室,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有无天花板,经营难点在哪里,值得做吗?未来可能像海伦斯小酒馆一样实现规模化连锁IPO上市吗?PropTech研习社跟四位共享茶馆的老板们聊了聊他们的创业心得。

01

一二线城市一年可回本 三四线城市赚钱需探索

品牌:BOSS LOUNGE共享茶室

坐标:北京

创始人:冯瑾 (90年)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我们的茶室是2017年10月份开业,从有想法到执行用了两个月时间。我是从别人手里收了现成的门店测试盈利模型,系统开发完成是在2018年4月,也就是说从想法到门店及系统开发完上线我们总计用了半年时间。

我为什么会做共享茶室?

我们团队原来是做奶茶连锁品牌的。2017年的时候,我们预判未来物联网和互联网将深刻影响传统的线下消费场景,特别是无人化的消费场景,于是想到了无人共享茶馆的方案。

我们的门店都是租的,100平左右,北京单个包间的综合成本为10000-12000元之间,外地则在4000-5000元左右,一直是自有资金投入。

我们茶室共计有70多个包间,单个包间每天至少有两拨客户,每次大概有七八个人。来这里的顾客多是为了商务洽谈和朋友聚会,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居多。

现在我们一共有39家门店,一半直营店一半加盟店,因为运营成本低大部分门店不亏钱,具体来看,三四线城市的门店不亏不赚处于维持运营的状态,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大,定位高,能赚钱。

在运营层面,我们的茶室为全职客服、兼职保洁、全职运维,客服处理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洁负责清理打扫门店,运维会定期巡店检查。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盈利方面,一二线城市精细化经营可实现一年回本,考验一个团队的选址和运营能力,三四线城市维持运营没问题,但赚钱还需要探索。

开茶室最难的点在于选址,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搭配其他业态选址和特殊渠道选址,比如和其他业态一起分租场地,如礼品店,文玩店。

现在,我们的店主要开在各个城市的商务区,这些地方谈事的人比较多,用茶馆的需求也比较多。

其实,我感觉共享茶室与传统茶楼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无人茶馆降低了房租、装修、家具、人工等成本支出,24小时营业拉长了营业时间。因为这样能让每家店可以快速实现盈利,从而可以规模化复制。其次是嫁接了互联网之后,无人茶馆在业务拓展上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目前,我们茶室除茶本身带来的消费之外,主要还有包间费、茶叶干果及礼品盒的消费,后续,我们将在线下空间扩展更多的业务和线上用户推送更多的服务,以实现更多的附加营收。

02

共享茶室能赚钱但也能看到天花板

品牌:6茶共享茶室

坐标:上海

加盟店老板:沪小步(80后)

(图为6茶共享茶室)

我本职是一名大学老师,去年6月份的时候,约朋友谈事,就找了距离我附近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茶室——6茶茶室。

去了之后发现6茶茶室的模式挺新颖,用一个小程序就完成预约、到店,并控制整个茶室,很有意思,就决定加盟6茶茶室。

从有这个想法到正式加盟6茶茶室,我只用了3天。当时,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小程序的技术是不是成熟,控制茶室的系统会不会出问题,但事实证明,问题很少。

决定加盟6茶之后,我花了一周的时间选址,当时我心里是有大致的区域的,目标性很强,就是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后,我把茶室的位置定在了上海的大学路,那里有写字楼、大学、住宅和商圈,是一个综合体。

现在,我的店里周六日基本满座,工作日也会有人预约。

(图为6茶共享茶室)

我的茶室正式开业是在2020年8月,装修用了20天的时间,花了13万左右。茶室建筑总面积是166平,使用面积是120平,软装用了10万左右,一共有五个包间,每个包间的大小不一样,装修风格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有商务型的,适合举办会议或沙龙;有古风的、中式的、日式的,适合人少的聚会。我这边最大的茶室一次性可以容纳20多个人。

茶室的客人类别很多,但总体来看,商务人士比较多。其次,网红、学生也会有,他们会在这里举办读书会、玩牌、聊天等。

我觉得传统茶室和共享茶室最大的不同在于节约了人力成本,可以物联网控制,以及实现了24小时营业,空间利用最大化了。

(图为6茶共享茶室)

目前,我的店每个月租金2万多,加上水电总成本是2万多,另外就是在大众点评上的一些推广成本。

我没有雇用员工,客人走后,我的家人或合伙人会去打扫房间,实在没空,我可以利用后台系统把房间锁起来,这样客人就没办法预定了。

关于共享茶室能不能赚钱,得看从哪个层面去说。我认为只要地段好,卫生好,运营管理到位,能实现满座,就能赚钱。但鉴于每间茶室的营收可以算出来,所以开共享茶室赚钱是能看到空间的。

共享茶室属于轻资产运营,不需要豪华的装修,干净,舒适,卫生就可以。

现在来看,不少平台的利润还可以,但主要还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共享茶室经营模式灵活,可以聚集资源,让同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也是一种价值。

我去年8月开业,其实开共享茶室也是有难点的,比如如何提高营业额,如何获客,如何提升空间利用率等,当然这也是所有行业遇到的共同问题。

另外,开共享茶室最需要注意的重点是选址和空间定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与需求。

其实茶室还有另外的价值就是做知识分享平台,我是做财税财经的,自己的茶室开业之后,也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未来,我们还可以在茶室做财税知识分享,给客人讲国学,也会举办茶艺和花艺这些活动。

03

有家店还没开业就已回本,不光靠卖茶赚钱

品牌:我的茶室

坐标:山东

创始人:徐莉(85后)

(图为我的茶室)

“我的茶室”第一间无人值守共享茶室是2018年1月正式开业的,从筹备到开业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已经开业3年。这三年,我们一直在持续创新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我们为了方便客户购茶,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自动售茶机,客户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就可以实现扫码自主购买。

再比如,登陆“我的茶室”公众号,预约系统会显示出距离您最近的茶室。

现在,我们已经被评为了“全国十佳最受欢迎的茶室”。

我们有两家直营店,分别在华侨大厦和金昌大厦,前者面积有93平,后者有50平,都是自有房产。也有加盟店,如华润大厦(68平)、国贸大厦店(68平)、金科集美郡店(37平)。每个店面的装修成本都不一样,有的十几万,有的三十几万。

(我的茶室:山东淄博华润大厦店)

我们的茶室基本都在写字楼里面。原因在于在市场调查时,我们发现,写字楼用户对无人值守共享茶室的需求非常大。于是就将“我的茶室”选址定位在了写字楼里,打造钢筋混凝土中的世外桃源。

现在,我们项目组团队有8位成员,分别负责客服、招商、设计、市场、产品经理、系统开发、智能控制、财务等工作。

“我的茶室”采取的是无人值守模式,24小时营业。对用户而言,无人值守更自由,智能体验更轻松,私享空间更舒适,不推销茶叶更自在。对我们而言,不存在人工成本,每月基本就是物业费和系统维护费。我们将空间和时间实现了有效的利用。

因为茶室涉及一些智能化体验,比如线上预约线下体验,全屋的电控,远程的电路控制等,因此一年的系统维护费大概在3000块钱左右,属于一次性投入。

我们将每间茶室打造成优雅安静的私享空间,无论茶室的面积有多大,同一个时段内都只接纳一波客户,每天每家店都有许多频次的预约。但因为是无人值守,所以我们看不到实际到店的人数。

(我的茶室:山东淄博国贸大厦店)

很多人会问,茶室无人值守没有监控,万一有人捣乱怎么办?其实不会。

我们的茶室是在写字楼里,写字楼基本都会有监控,我们为了保护客人隐私,就没有安装监控。我们营业三年了,捣乱的行为基本没有。

我们非会员预约茶室的时候需要交纳押金,我们的会员,会有充值的余额。更何况所有预约茶室的客户,都是通过手机号接收茶室的入户密码,基本都是实名制的,所以大家都很遵守茶室的使用规则。

“我的茶室”跟盒马鲜生会员店的概念有点像,就是会员能够享受最大的优惠,一般客人只要充值满100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

比如,单次预约的客户一小时100块钱,两小时起约,且要缴纳押金。如果是会员的话,根据充值额度的不同,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最高能到五折左右,不限人数,非常合适,两杯咖啡的钱就能享受到专属的茶空间了。

虽然是茶室,但其实我们不仅仅是靠卖茶赚钱。现在,“我的茶室”在线商城为会员们提供了上百种茶产品、茶室配套产品。除此之外,还提供书法、棋牌、茶艺、花艺、香道、影音等服务。在功能上,还涉及商务洽谈、会议、沙龙、培训、网红直播等。

我们也有自己的茶艺师,但不是用于茶室,只有客人或活动需要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前安排。

“我的茶室”功能性较强,因此,茶室客户年龄跨度较大,20-60岁之间的用户都有。

我觉得共享茶室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非常有前景。尤其是我们的第一家店,还没开业的时候就已经收回成本了,这主要是因为茶室本身就自带流量的,一般喝茶的人都不是一个人去喝,会带着朋友一起。大家觉得这个模式不错,比较感兴趣,后期就会继续预约,从中就会产生一部分会员。

另外,我们在第一家店刚开始装修的时候,就进行了众筹,有些合伙人会员也会提前把茶室的费用进行充值,这种模式使得我们还没开业的时候,就已经回本了。

不过,开茶室也是有难点的,比如空间布局、专业配套、系统UI体验、智能控制、运营维护等,但鉴于我们已经运营三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可实现无人值守共享茶室解决方案的标准化输出。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全国开展招商加盟活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们加盟。我希望全国的每一座写字楼里都能有“我的茶室”,方便大家使用,有好茶喝,有地方喝好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我的茶室就像来到自己的茶室。

04

三张茶桌做了56万月流水,超过隔壁1600平餐厅收入

品牌:张金肖共享茶社

坐标:北京

创始人:张金肖(80后)

(图为张金肖共享茶室)

张金肖共享茶社是从2016年6月18日正式开始运营的。我是通过北京小王府王勇先生最早发明的共享单车获得的灵感,再加上我本身也特别爱喝茶,谈事聊天也通过约茶,所以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和最有效的事融入了共享的理念,创办了共享茶社。

我们从筹备到开业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且开业第一个月就盈利十万元以上。盈利的最高记录是在2018年9月,我们的外交麒麟店用三张茶桌做到了56万的流水记录,超过了隔壁1600平的餐厅营业收入,目前这个纪录还未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家茶室就在外交部东南门的麒麟公馆里面,每月租金7000,物业费10000,营业流水300万。

我们还有一个茶室是在一家国企的五星级酒店,那是三年前,一个茶友会员很看好这个项目,刚好又有空间,所以便邀请我们入驻了。目前,这间茶室不到十个茶台,最近受疫情影响,来的人不是很多,但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图为张金肖茶社)

我们的经营模式是坚持轻资产运营,一线城市主要采用共享空间的合作方式,加之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外包出去的,因此员工不多,这使得我们每个月的综合成本并不高。

我觉得共享茶室和传统茶馆的最大不同在于共享茶室是大家的,人人都可以是主人,但传统茶馆是老板的,人人去了都是客人。

目前来看,喜欢共享茶室的大多都是创业群体,自由职业者或饮茶爱好者,但感觉成功人士偏多。

我们有86家合作店,不能说都赚钱,但肯定都不赔钱,共享茶室赚钱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大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开共享茶室也有难点。它要求运营者要学会传统和非传统的茶室的融合,一定不能用经营传统茶馆的思维来做,要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做线上开拓,线下服务。

这门生意听起来简单,但对经营者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开始做。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