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丽江百年茶庄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普洱茶的时代秀

中国人自古擅于修史,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史官,然而普洱茶这个远在云南边地的小茶种,显然是不入史官法眼的,在清代以前的正史里难觅普洱茶的踪影。关于普洱茶的记录也只散见于一些文人的风物文章里,直到清代才有阮福的一篇小文《普洱茶记》为普洱茶命名。所以,我们很难系统地去学习普洱茶的历史,当然这并不妨碍大家热爱普洱茶。我们从普洱茶的历史长河里拎出一些关键词来,让大家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厘清普洱茶历史的脉络,当然这些脉络都是粗线条的,笔者在此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普洱茶的历史做出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明代:“普洱”两个字出现

普洱茶得到命名,是在明代。

普洱茶的出现,和普洱建制的设置直接相关。今普洱市中心地区思茅区、宁洱县一带,宋代大理国时期称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舍镇管辖;元代改“步日部”为“普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普日”为“普耳”,属元江军民府之车里宣慰司地,万历年间,“普耳”又正式改称“普洱”。因普洱产茶,这里的茶,就被称为“普茶”或者“普洱茶”。

地理标识的出现,虽让普洱茶获得了最初的身份证,但仅仅凭借一个原产地的“普洱”名号,尚不足以让普洱茶成为名茶。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这一时期,茶叶在技术革新、茶种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了过去的一些蔽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明代,通过一系列统治制度的建设和大规模移民政策的实施,明朝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南的直接统治,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在此时期获得了重要发展。这一时期,也是云南茶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云南开始出现了一比较有名气的茶类,如昆明的太华茶、大理的感通茶和湾甸茶、永宁“剪刀粗茶”、车里的“普茶”和昭通的“乌蒙茶”。

这些茶中,普洱茶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盖过了其它茶类,成为云南茶的代表。万历《云南通志》载:“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还只是简单说明车里的“普耳”一地产茶,而万历年间博学广识的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则已经提到云南“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说明当时在云南流通全省,销量最大的当属“普茶”。而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更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的重要记载。这里的“西番”就是指西藏。这说明在明代,普洱茶除了行销云南全省之外,主要销售地点就是藏区。此外,方以智的记载还值得留意——这是“普洱茶”一名最早见于文字的记录。

此外,在明代,普洱茶还形成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制作工艺——“蒸而成团”的团茶。也就是说,在明代,普洱茶工艺初步成型,成为压制茶。这一工艺,一举改变了明代以前普洱茶的粗糙样貌。而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大叶种茶,也是天然最适合制作紧压茶的茶种。普洱茶若以散茶、绿茶的形态出现,在早已被内地茶、江浙、福建茶定义了的中国茶谱系中,作为大叶种茶的云南茶毫无优势可言,不仅形态粗陋,而且霸气的味道也很难让人接受。而一旦蒸压成紧压茶,原先的劣势就成了优势,不仅形态美观,而且味道通过蒸压工艺和一定时间的陈放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开始甘爽可口了。正是因为紧压团茶的制作工艺展示出了普洱茶的优点,普洱茶开始成为贡茶,受到朝廷赞赏,除了藏区之外,每年还有少量普洱茶销往内地,天启年间达到了每年400多担。

正是在明代,普洱茶得到命名,获得了自己的身份证,惊艳亮相。但普洱茶得到命名后,直到清代,才进入自己古代时光里的黄金时代。

清代:“普洱府”的设置

清代在云南建立更加巩固的统治,茶叶市场进一步扩大,普洱茶获得了更大发展。清顺治十八年,清政府同意五世达赖喇嘛的要求,在北胜州(今丽江永胜)建立茶叶市场。清乾隆十三年,丽江府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丽江建立茶市,商人领引后赴普洱府买茶贩往“鹤庆州之中甸各番夷地方行销”。其时,贩茶入藏,每驮抽税银四钱五分,年解银三百七十九两五钱二分,相当于八百四十三驮。藏区对茶叶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云南的茶叶生产,普洱茶开始作为大宗商品开始大量进入藏区,进入内地。为了规范市场,清政府规定云南藏销茶为七子饼茶,每七圆为一筒,重七七四十九两。据《清朝通典》记录,当时政府每年发茶引三千,每引卖茶一担,则每年卖茶3000担,每担是100斤。清代每斤重是596.82克,则每年由政府课税后销往内地和藏区的茶叶有179吨。普洱茶商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到六大茶山种茶、贩茶。其中石屏人很多到了易武茶区,他们的后裔现在仍在易武茶区种茶、制茶。

清代普洱府的设立,进一步扩大了普洱茶的生产和贸易,极大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清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策背景下,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雍正同意,于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设立了普洱府。普洱府辖宁洱县、威远厅(今景谷)、他朗厅(今墨江)、思茅厅(管辖今思茅区及六大茶山)、车里宣慰司。车里宣慰司本来管辖十二版纳地,设普洱府时将江内六版纳归普洱府直接管辖,车里宣慰司辖区只剩下江外六版纳。普洱府成立的同年,还在思茅设茶叶总店负责管理六大茶山茶叶贸易及相关贡茶事宜。普洱府的设立,扩大了普洱茶产区,尤其是将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江内六版纳,也就是今日版纳州勐腊县境内所谓的“古六大茶山”地区划归普洱府思茅厅,使普洱府成为茶叶的集中产区,也使普洱府的政治中心普洱府城(今宁洱县城)、思茅厅一带成为普洱茶最重要的集散地。

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的命名之作

在中国,一种真正的名茶,是离不开诗词歌赋的。一种茶,如果仅只停留在普通人的生活日用层面,而得不到社会上流阶层,尤其是文人雅士的认可和青睐,并进而将其镶嵌在诗文里面,是不可能获得精神文化的因子,真正成为名茶的。普洱茶成为名茶,同样走过了相似的道路。清朝中叶之前,虽然有过明代谢肇淛、方以智、清代檀萃、曹雪芹等著名文人的书写,但他们的书写是零散的,影响力尚较为有限。名重天下的普洱茶在期待着一位有心的著名文人,为它写下第一篇专门介绍的文字。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26年),25岁的阮福写下《普洱茶记》这篇800余字的小文,奠定了普洱茶成为名茶的基础。

普洱茶在当代复兴之后,各类与普洱茶有关的文章、书籍大量出版,可谓汗牛充栋,阮福的《普洱茶记》一定是被引用最多的,尤其是开篇第一句“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这既是为普洱茶定位,也是对普洱茶在清代中期时在中国茶格局中的真实地位进行描述。在清代,普洱茶已经以贡茶的身份跻身上流社会了,故宫博物院的仓库里保存上百年,至今仍然外观完好并具备品饮价值的人头贡茶、普洱茶膏等不仅真实见证了这段历史,而且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的独特属性。

贡茶,普洱茶名重京师

清代,普洱贡茶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大大提高普洱茶制作工艺,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普洱茶的品牌档次,使普洱茶开始成为中国的著名茶类。普洱茶成为贡茶,开始于明代,但没有形成完善制度,影响力有限。清代康熙年间,普洱茶再次成为贡茶,到雍正年间普洱府设置之后,进贡普洱茶成为云南的“成例”,也就是云南总督府的一项固定的政治义务。由于长期进贡皇宫,普洱茶成为皇帝、王公大臣的喜爱之物。皇室除了自己品饮之外还将普洱茶赏赐功臣及外国使节等。宫廷的喜好,在京城时尚潮流中具有引领作用,于是,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普洱茶就开始“名重京师”了。

那重到了什么地步呢?重到了连皇室都要把普洱茶作为宝贝,赠送给外国使节,以显示皇恩和炫耀天朝地大物博,盛产各种珍奇玩好的地步。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噶尔尼勋爵和副使斯当东爵士为首的800多人的使团访问大清帝国。对普洱茶来说,这次访问是一个重要插曲。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宴待英国使节团,并按照惯例在接见之后赠送了大批礼物,以显示天朝的富有和恩德。

在所赐礼物中,最多的就是普洱茶,其中有普洱女儿茶、圆茶、普洱茶膏等,由此可见普洱茶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到18世纪末的最后一年,即公元1799年,清人檀萃撰写《滇海虞衡志》时提到普洱茶,这时的普洱茶已是“名重天下,……普洱茶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的一种盛况了。此时的普洱府城,已经是一座砖砌的大城,清政府在城中设有茶局,专办“茶引”(茶的营业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等事务。每年三千担的交易量(这只是官方法定的合法交易量,实际上交易量远不止此),吸引着来自秦陕西、山西、两广、四川、江西、两湘,以及石屏、腾越、下关、玉溪、通海、思茅等地的茶商纷纷在普洱府署宁洱城建立茶庄和商业会馆,对普洱茶进行收购、加工、精制、包装、运输等业务。

普洱茶得名于明代,鼎盛于十八世纪的清代中叶,并在这个时期登上中国名茶的文化殿堂,繁荣了百年之久。十九世纪中叶后,近代中国开始衰败,到十九世纪末,曾是中国“茶瓷丝三位一体”,代表和象征着传统中国至高无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优越地位之一的整个中国茶都开始衰落,消退了昔日的无限荣光,失去了在世界茶叶贸易上的主导地位。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普洱茶又何能幸免?光绪十三年(1908年),云南地方混乱,盗匪蜂起,贡茶运至昆明附近被匪徒抢劫一空,而早已焦头烂额苟延残喘的朝廷也无暇追究,云南地方政府也因此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这一事项。从此,普洱贡茶绝。而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古代的普洱茶,开始成为一个必将日益远去的传说。

民国,老茶号的黄金时代

民国年间,云南的传统普洱茶商号在继承古老传统的同时,注入了崭新的现代商业意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国三年(1914), 普洱道署由宁洱迁驻思茅,思茅成了普洱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成为传统普洱茶产业的中心。据民国《续云南通志长编》记载,仅在思茅城区就有雷永丰、同仁利、信和祥、裕泰丰、 乾利贞、李衡记、裕兴祥、恒和元、庆盛元、大吉祥、瑞丰号、谦益祥、复和园、钧义祥、鼎春利、同和祥、恒泰祥、大有庆、利华茶庄等制茶商号22家,年制茶1万担左右(旧衡制100老斤为一担)。众多茶庄商号中,“雷永丰”最负盛名,位列思茅八大茶号之首。

民国年间,普洱茶产区扩大,特别是今日所谓“江右(外)六大茶山”,也就是勐海茶区的崛起(那时叫“佛海”),开始和传统的“江左(内)六大茶山”,也即勐腊易武倚邦茶区并驾齐驱,并大有超越之势,极大改变了普洱茶产区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变化,加上民国十五年(1926),思茅暴发瘟疫,普洱道署为避瘟疫,由思茅迁回宁洱,众多商号茶庄也陆续迁往倚邦、易武、江城、勐海,开始把制茶场所设在原产地,只在思茅设置经营总部。

民国年间普洱传统制茶业的兴旺,还“制造”了一批著名的制茶师傅,当时最有名气的就有刘渭成、朱根林、燕益庆、余长福、周小舟等人。这些制茶师傅们,开始对茶叶分级,把晒青毛茶分为“春尖”“谷花”“细黑”“老黄叶”四个等级,再用各等级毛茶掺内飞揉制成专销藏区的紧茶、专销省内外各地的砖茶、圆茶,不经揉制的春尖、谷花两种散装生茶,则运往昆明代销的茶庄,再加精选,分别加入茉莉、菊花等,再销往省内外各地,是为一等茶。那时的普洱“一等茶”,竟然用来做花茶,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但却说明,那时的消费者心中,还是绿茶为王,只有最好的普洱茶才有资格做绿茶里的花茶。

四大茶厂

普洱茶现代产业之滥觞

民国年间,除了大批传统茶庄商号之外,一批现代机制茶厂的建立和运作,是普洱茶产业最值得纪念的事情。

1938年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成立,冯绍裘、范和均、郑鹤春等著名内地茶人来到云南,和云南地方政府一起建立了顺宁(凤庆茶厂前身)、佛海(勐海茶厂前身)、康藏(下关茶厂前身)和复兴(昆明茶厂前身)等云南中茶公司旗下的民国云南四大茶厂。四大茶厂和云南中茶公司近十年间的成功运作,极大推动和整合了云南的现代茶产业,也使普洱茶的现代产业意识相比民国之前有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

而这批现代茶厂的建立和运作不是偶然的,这说明,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古老的普洱茶产业已经具备现代产业性的根基了。

民国年间,普洱茶的现代产业物质根基,即原料基础初步建立了。

从晚清政府1908年大力倡导现代茶产业开始,云南各地开始了又一个茶叶种植的浪潮。1908年前,相比清中后期,云南茶叶种植面积有极大缩减,但从1908年开始,特别是民国初年,不仅原来的普洱茶主产区普洱、版纳等地的茶叶种植面积开始回升与扩大,临沧的凤庆、云县、镇康等地区和保山腾冲等地区的茶叶种植也开始发轫壮大。正是在民国年间,今日普洱茶区的资源开始得到整合,开始逐渐恢复昔日的荣光;正是在民国年间,以勐海为中心的“江右(外)六大茶山”迅速崛起,超越传统的普洱“江左(内)六大茶山”,成为云南茶的重要主产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原来绝对边缘的江外临沧、缅甸边境范围茶区发展壮大为与普洱、版纳云南茶三大茶区并列的重要茶区之一。总之,民国年间云南现代种茶业的兴起,奠定了云南现代普洱茶产业的原料基础。

正是在云南茶叶种植业极大扩张的基础之上,一批具有现代性的茶厂、茶业公司实体建立了。特别是云南中茶公司和其旗下的四大茶厂的成功建立和有效运作,使云南第一次具有了一个现代性的茶业公司和几个初步现代化生产的茶厂。现代茶业公司的建立,是现代性的资本、原料、设备等物质因素的聚集与整合,云南中茶公司和四大茶厂的建立和有效运作,说明这些因素都已成功聚合了。这在云南茶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一个重大的成就。而这一成就,成为了民国年间云南茶留给后人的巨大遗产。

民国年间,云南茶的现代管理、运作、技术基础,也就是人才基础初步奠定了。现代性茶业公司的建立,除了原料、资本、设备等物质因素的有效聚合外,离不开管理、运作、技术等智力资源的聚合。云南中茶公司和四大茶厂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是民国云南茶业具备开始现代性茶业智力资源的重要标志。虽然云南在现代茶产业的智力投入上起步较早,派出了朱文精、陈洪畴等最早的现代茶业留学生,并且,他们回国后也在云南地方政府支持下做了大量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很少取得实绩。但不容忽视的是,这方面的努力,为云南茶准备了一批技术上的人才。云南中茶公司建立后,范和均、冯绍裘、郑鹤春等一大批现代茶业技术和管理的著名专家来到云南。他们到来之后,又在内地招募了一大批成熟的技术工人来到云南。这批内地专家和成熟技术工人的到来并与云南本土的专家与技术人才相结合,使云南的现代茶业具备了人才智力上的初步基础,使云南中茶公司和旗下的茶厂得以顺利运作。而云南中茶公司和旗下的茶厂的顺利运作又促进了大批云南现代茶产业技术人才的产生,为日后云南的现代茶产业生存与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八中茶”

普洱茶最经典的品牌LOGO

民国年间,普洱茶的现代品牌意识开始觉醒。

民国年间,云南茶的品牌系列得以拓展。民国以前,云南茶的主要品牌是“圆茶”(今日所谓的传统“七子饼茶”),民国年间,在“圆茶”的基础上,云南茶又出现了碗形紧压沱茶,并开始成为消费者广为认可的云南普洱茶又一种重要茶品。云南中茶公司建立后,云南红茶又以优异的质量获得极大声誉。与此同时,云南宝洪茶也有一定声誉。也就是说,民国年间,在1905年贡茶消逝之后,表面上,普洱茶走下宫廷的神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更为广大的民间,云南茶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品牌系列也有极大扩展,走出了普洱“圆茶”单一系列的格局,成为普洱“圆茶”(七子饼)、普洱沱茶、滇红三大品牌系列并驾齐驱的格局,极大增强了云南茶的品牌实力。与此同时,云南中茶公司的建立和其对自己品牌的管理与维护,极大地提升了云南茶的品牌意识。

遗憾的是,民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极为严重的一个时代,政局极不稳定,这直接影响了现代中国一系列事业的发展,普洱茶自然也不例外。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侵,南洋交通受阻,兼之疟疾流行,道路不靖,商旅裹足,通货膨胀,茶叶销售跟不上飞涨的货币,加上众多商号和茶厂为资金困扰,生产更为困难,导致普洱茶产业衰落,各种茶庄商号和茶厂公司纷纷歇业。1948年,苦苦挣扎的最后一家普洱茶传统商号——以何璞生为庄主的鼎春利茶庄也歇业,传统的普洱茶庄就这样拉上了最后的幕布。与此同时,民国云南四大茶厂的勉强经营也接近尾声,1950年3月,云南中国茶叶公司及其旗下的四大茶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管会接管,从此,云南中茶公司进入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时代,民国普洱茶时代正式终结。

1951年12月“中茶牌”商标注册成功,1952年7月,当时的中国茶叶总公司下发通知,启用“中茶牌”商标,也就是八个红色的“中”字围绕着一个绿色的“茶”字,俗称“八中茶”,这也是云南普洱茶最经典的商标。从1952年起所生产的茶叶包装的文字最上面是倒读的“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中间是“八中茶”商标,下方是倒读的“中茶牌圆茶”繁体字。由于“八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手工加盖,因印色之别而有红印、黄印、绿印之称,这期间所生产的茶俗称为“印级茶”。

从1972年起“中茶牌圆茶”停用,开始改称“云南七子饼茶”,上面文字为“云南七子饼茶”下有英文,中间仍是“八中茶”商标,下面文字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下面同样有英文,“八中茶”商标中的茶字同样是手工加盖,因印色的不同有红印、黄印、绿印、水蓝印之分,从此开始了“饼级茶”时代。如今,“八中茶”商标是中粮集团下属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茶叶产品的专属商标。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商标号,饼茶用4位数字,头两位是该产品创制年份,第3位是毛茶等级,第4位是茶厂编号。当时1是昆明茶厂,2是勐海茶厂,3是下关茶厂。

当代

渥堆发酵技术,普洱熟茶诞生

从1950年到20世纪80年代,普洱茶古茶园遭到破坏,产销量大幅下滑,最致命的是失去了普洱茶的品牌意识和价值,沦落为茶的原料产地,堪称普洱茶觉醒之后的迷失年代或者黑暗年代里。但事物的发展却是复杂而奇妙的,正所谓否极泰来,正是在这个所谓的黑暗年代里,现代普洱茶历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技术突破——人工渥堆发酵技术诞生了。

为了满足香港人喝老茶的需求,1973年昆明茶厂在厂长、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分别派出技术骨干组成考察小组赴广东学习发酵技术。后来在借鉴香港、广东做湿仓加速发酵方法的基础上,成功试制出了普洱熟茶。20世纪70年代末,云南终于实现了普洱熟茶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的发明,是普洱茶黑暗年代里的巨大突破,它开创了普洱茶熟茶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不仅如此,在1979年2月,云南普洱茶界还由吴启英女士领衔,制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以及各大厂家的代码(现市场上广为流行的茶唛号都源于此。如:7581的含义为75年、8级茶,昆明茶厂出品的茶砖;7552的含义为75年、5级茶,勐海茶厂出品的饼茶;8653的含义为86年、5级茶、下关茶厂出品的沱茶。),由省公司下发到各大茶厂,成为全省普洱茶试行生产的规范。从此,云南普洱茶产业在生产工艺上上了一个极大的台阶,为现代普洱茶产业的复兴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

21世纪初:四大国有茶厂改制,普洱茶全面复兴

普洱茶在1984年之前,都是由国家统购统销,以外销为主,生产普洱茶的茶厂也都属于国营企业。改革开放后,沉寂多年的普洱茶开始缓慢苏醒,但前行的步履一直无比艰难。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正式确立。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营茶厂纷纷改制。现在普洱茶的四大茶厂,都是起身于原云南省茶叶公司,由国营茶厂改制而来的。2004年,下关茶厂、勐海茶厂和普洱茶厂相继完成改制,而中茶公司旗下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只保留了昆明茶厂。昆明茶厂在1994年停产,直到2006年才恢复生产。改制后,这四家茶厂目前分别是:昆明茶厂(现名:云南中茶茶业),下关茶厂(现名:下关沱茶集团),勐海茶厂(现名:大益茶业集团),普洱茶厂(现名:云南普洱茶集团)。

民营资本的强势注入,让这些曾经一度面临倒闭的茶厂获得了新的生机,同时,一大批大大小小的民营茶企诞生,完全根据市场需要生产产品,普洱茶逐渐恢复生机活力,开始走上迅猛发展的道路。1996年,普洱茶年产量不到1万吨,2006年,已经扩展到8万吨左右。在短短10年里,普洱茶的年产量几乎年年翻番。2007年,狂飙突进的普洱茶经历一次价格大跳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之后直到2015年度的7年里,在全国茶市普遍不景气的背景里,普洱茶却逆势上扬,价格和产销量都大幅增长。据统计,2015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已经扩张到近600万亩,年茶叶总产量达36万吨,其中普洱茶12.9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600多亿元,其中普洱茶的产值也超过了100亿元。

也是乘着中国茶文化全面复兴的东风,普洱茶在21世纪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普洱茶这个特立独行的茶类,“越陈越香”“百年古树”“收藏投资”等等概念,不断颠覆着人们对茶叶的固有思维。在短短10多年间,普洱茶从一个鲜有人问津的小茶类,发展到如今产值过百亿的大茶类,在此过程中,也因普洱茶不断创造出一个个创富奇迹,云南数百万的茶农因为普洱茶实现了脱贫致富。

和产销量的增长相比,普洱茶品牌影响力的强势崛起更加引人瞩目,成为近十余年里中国茶叶界最热门的话题。如今的中国大地凡有茶台处,必饮普洱茶。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2月刊

作者|杂花生树

图|段兆顺 李一波 樊韦

精读 | 一本使中国普洱茶书籍争鸣共进的书

 精读笔记第四期《普洱茶》

书名:普洱茶

作者:邓时海

出版日期:2016年3月第一版

内容梗概:《普洱茶》一书从普洱茶的发源开始,对越陈越香、品茗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读,并对普洱茶史上最典型的一些产品进行了精细的图谱剖析。

内容亮点:

●对普洱茶的品饮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归纳整理; 

●以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对“越陈越香”的概念做出了全面解读;

将普洱茶史上经典的产品逐一进行透彻叙述,以茶谱的形式呈现;

火爆的普洱茶市场中,有关普洱茶品饮理论的书籍的匮乏与我国悠久的品茶历史文化形成了较大的落差,这种匮乏完全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品质的需求和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提升自身修养和鉴赏水平的渴求。因此出版人决定在这一出版空白点上拿出点像样的书籍来,将邓时海教授已在台湾出版的《普洱茶》重新编辑发行。——出版说明

精读笔记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与茶历史同生

商周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讨伐纣王时,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贡云南茶。这时的云南茶,即是后来被称之为普洱茶。所以从有资料供推论和考据开始算,普洱茶历史始于商周。

三国

“武侯遗种”—— 传说诸葛亮路过勐海,带领当地基诺族种植茶叶

唐朝

已经行销至西蕃

元朝

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来转音写成汉字—— 普耳,从此得以正名写入了历史。

明朝

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

清朝

普洱茶受到海内外人们喜爱,尤其备受宫廷宠爱成为贡茶,是描述及记载普洱茶的文献历代最为丰富的时期。

民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普洱茶事业经营跌落谷底。

建厂两年

一边建厂、一边发展滇茶生产,扶持茶农茶工,与印度力争豁免紧茶的进口税和过境税,并解决了佛海外销茶结汇问题,使产销得以顺利进行。

现代

从1950年以后,云南现代的普洱茶在生态上有极大的改变,同时制造工序上也有了革新,所以不管在普洱茶品质上还是品饮上都有了不同。这种新方向会将普洱茶带到怎样的境界,有待观望新的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的表现。

“越陈越香”还能持续多久?

茶  点仓  性不减阳羡

树高二丈  藏之愈久  味愈胜也

现在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普洱茶具有收藏和金融价值两个属性,除了历史价值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越陈越香”的魅力之在于同是普洱茶品,茶菁老嫩等级、制成生茶还是熟茶、贮放干仓或湿仓以及存放时间长短等不同,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韵和滋味,变化万千令人着迷。

近些年来中国茶叶市场、茶文化都非常活跃,尤其借重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急速发展进步,各类茶种的研究报告文章相继发表,资料日益充实。但大都偏重配合大众口味推广,有关普洱茶越陈越香独特风味的文字很少出现,极可能不久的将来“越陈越香”只能成为普洱茶风味中的历史名词了。因此作者建议除了维持目前的大众口味之外,跟应该研究发展越陈越香的高品位,以配合中国茶文化的新趋势。

现状:

2008年12月1日,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开始实施,当中对普洱茶的定义做出了准确的规定: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令人震惊,这个茶历史同步的茶品,竟然在2008年才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更加没有一个确切规范的,就是“越陈越香”这个概念。

“越陈越香”只有在《茶的故乡——云南》这册由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书里有这样的记载: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之一……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此外再也找不到比以上这些抽象的文字更具体的资料说明越陈越香。“越陈越香”,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因为没有标准的依据,市场只能处于各说各话的混乱状态。

本来这是一份“祖父做孙子卖”的传统工作,可而今我们越难越喝到20年以上的普洱茶,想要体会到“越陈越香”越来越难了。

“越陈越香”的关键:

1、大叶种

大叶种乔木茶的内含物质高于小叶种,作者在书中呼吁人们加深对大叶种茶树种重视程度,尽量做到在培植矮化的新树的同时,加强对高单株出芽率茶树的保护。

2、拼配方式

从早期陈老的普洱茶可以发现,当时的工艺非常重视毛茶次级的的拼配。沱茶有沱茶固定次级的原料,饼茶有饼茶固定的次级原料,因此不同老嫩次级的普洱,有着不同的气韵滋味特色。对一位品茗者来说,由次级比较单纯所制成的普洱茶,才能品味到比较独特的气味。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黄印普洱茶”的出现,使拼配处方改变为不同次级的茶菁间的组合增加。而现在的普洱茶在每一种型茶中,除了拼配较多次级的毛茶外,为了表面好看,还分成面茶和里茶。在一饼茶中分两层,下层由里茶做成,上层则由面茶铺上。面茶是以次级较嫩的滇青毛茶为原料,里料是次级较老的滇青毛茶制成。目前云南普洱茶中,只有部分散茶、生坨其滇青毛茶次级拼配比较单纯,其他大部分都是级次复杂或掺有其他茶类的混合性普洱茶了。

也就是说,毛茶次级的拼配,是一个建立在在经验上的工序,秉承拼配后的茶品品质高于拼配前任一单一等级毛茶品质的原则,才能最大化体现拼配的价值。

3、制作工序

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普洱茶制作工序会造成最终香气滋味口感上的差异。同样的原料,可以制成品味较强的,也可制成品味较温和的茶品。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对于哪一种较好是没有唯一定论的。但依据品茗界前辈们达成的一个约定俗成、不成文的共识,普洱茶应该新鲜自然为最好而用日凋、生茶、干仓的工序得来的普洱茶,才被认为具有普洱茶真正的茶性。

日凋?作者认为,很早以前,由于云南茶厂大都为私人性质,规模不大,特别讲究品质,因此茶菁萎凋大都采用日光萎凋。后来由于各茶山茶园收为国有,为配合产量不受气候影响,茶菁由过去的多为日光萎凋,改为了热风热气萎凋槽萎凋,以求达到经济和推广效益。并且现在有完全取代日光萎凋的趋势。

但就笔者搜集的资料文献来看,摊晾又比日凋要更能保留茶菁新鲜自然的特性。是因为摊晾时间比萎凋短,使茶菁仅仅停留在失水这一物理转化,让内含物质在后期转化中表现更好。

生茶:曾经的普洱茶,是做新茶卖旧茶的交易,所以大多制成青饼(未发酵过的青茶制成)后贮存,由后辈售卖。现在由于真正高水平的陈年普洱茶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决定了茶厂以生产熟茶为主,以达到大众化经济效益。而以后发酵为主的普洱茶,只有以生茶存放,才能达到就算贮存隔代,仍可以喝出新鲜感的效果。

干仓:普洱茶的后发酵有两种方式:曲菌后发酵和无菌后发酵。其中,曲菌后发酵需要充足水分或湿度。因此在普洱茶的干燥程序中,若是普洱茶干燥度不够,或是贮存在湿气很重的场所,都会引起曲菌生长,促成曲菌后发酵。而在湿度低的环境下,茶叶本身进行继续发酵的,称为无菌后发酵。曲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湿仓茶;无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干仓茶。湿仓茶由于曲菌后发酵的“霉变”,对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极大的影响。有好的干仓,才能贮存出最自然美好的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品的越陈越香,是硕果仅存的、能教人自动翻阅历史的沉淀,更是能将历史文化滋养到现代人肉体的茶汤。如果我们继续迎合市场,继续忽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珍贵特色,总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响,能不让人扼腕乎!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我们曾邀请对云南普洱茶企4000余样本进行长达16年梯度对比研究的周云川老师开展了讲座,重磅干货点击这里收录▼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后期存储醇化的影响》

 

普洱茶茶谱(本篇节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茶谱进行解读)茶谱的选择仅限于作者本人所收藏或品尝过的陈年普洱茶品

贡 茶 级

可考、可观、却不可得的古董茶品

清·金瓜贡茶

茶厂:普洱贡茶厂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一级

茶型:金瓜圆形

规格:不详

重量:3300g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约150年

色泽:金黄

气味:无

条索:芽头

汤色:汤有色

叶底:不详

茶韵:古韵

味道:淡薄

水性:化

清朝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菁,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作为贡茶,此后普洱茶事业盛极一时。

据记载: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所以那些五斤大团的贡茶也叫人头贡茶。作为贡茶的普洱茶都是用幼嫩芽茶的女儿茶制成。相传女儿茶皆由未婚少女采下芽茶放入怀中,积得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用来制造人头贡茶的茶菁,都是一级芽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为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也叫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1936年北京处理清宫贡茶,有一批保存良好未曾霉变的金瓜贡茶,曾取而泡之,而评语是汤有色,但味陈化、淡薄。我们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有着太上皇的崇贵,同样也如同毫无施政权利的太上皇,已无法分享其香韵滋味了。

 

清朝中叶后到1940国营佛海茶厂建厂止这段时期生产的茶

 

 

 

福元昌号·圆茶

茶厂:福元昌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1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8.7cmX9.3cm

内飞:纸5.27c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5年

色泽:栗黄油灰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福元昌圆茶是采用最优良大叶种普洱茶菁制成,茶叶厚大,条索宽扁,土栗中略带灰色,油光淡薄茶气仍强,充分表现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那蓝色、紫色内飞青是属于较阳刚性茶品,而白色内飞者则是阴柔性,两者茶性各具特色。最近已经发现福元昌圆茶劣品,像是早期的赝品,其茶韵很新,还有一些涩味,叶底呈暗粟接近黑色,多厚硬大片的单叶茶菁。从茶饼表面极难辨别出真伪,必须冲泡品鉴以后才能看出来。福元昌圆茶那种磅礴雄厚的气势,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美,是现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

 

福元昌号内飞福元昌号茶筒

 

 

 

车顺号·圆茶

茶厂:车顺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5cm

内飞:纸3.5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栗黄油亮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而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生津

茶气:强

 

 

 

同庆号(一)·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5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皮篾

图字:同庆14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0.8cmX13.3cm

内飞:纸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二)·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2cm

重量:30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11.5cmX13cm

内飞:图4.5mX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色

气味:微檀香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立了毛茶工厂,工厂规模算是最大的之一,产量也很高。同庆老号圆茶,凭着其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优美的茶品,不愧为普洱茶后。

同庆号茶庄的总店在石屏,叫云南石屏同庆号。而茶叶制造厂在易武山大街,叫易武同庆号茶厂。一两百年来,同庆号就在易武山种植茶园,也收购茶菁,将制作好的普洱茶运回石屏总发行,然后一部分即时销售,大部分运进仓库存放,长期陈化。同庆号茶庄一向以制作以及销售最好、最高级的普洱茶闻名遐迩。凡是从同庆号茶庄出来的茶品,都是信用可靠、品质上乘的代表。同庆老号的龙马商标由于近来假茶渐增依靠愈众,所以在1920年改换成了双狮图。以此为分界,之前的龙马商标普洱茶,我们称之为同庆老号普洱或龙马同庆普洱。而以后的则称为双狮同庆普洱,以示区分其先期和早期的产品。现在一般普洱茶爱好者都把这两期的普洱茶视为珍宝,而且是国宝级的茶品。

 

 

 

红芝·圆茶

茶厂:不详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不详

重量:不详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不详

图文:不详

内票:不详

内飞:不详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00年

色泽:深栗油色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淡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芝:红色在现阶段是代表普洱茶至高无上的色彩,也代表樟香的颜色;灵芝是中药至珍贵药材之一,不但其药性独特更有万年灵芝"陈古的表征。红芝普洱圆茶订名意义,在于对这些不知年、不知名极珍贵茶品,凸显出其清雅高贵,古意盎然的特质和身价。

 

 

 

 

 

敬昌号·圆茶

茶厂:敬昌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敬昌茶号22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3.5cmX15.2cm

内飞:纸4.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油面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细柔顺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敬昌圆茶是采用普洱正山最好的茶菁制成,大叶种茶树,条索肥硕,叶子宽大。茶饼压制技术非常精工规矩,饼身表现丰满匀称,边缘厚薄不一致但圆顺。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路最为细滑的。每筒茶有有一张大的内票,上印高艺术的版画图案,白底绿字的字画,是一幅《采茶图》。有采茶姑娘三人,有两棵高大乔木茶树,是清朝时期大茶山最真实的写照。加上由右而左敬昌茶庄号是最工整的楷书字体,厚土美观,极富艺术价值。

 

 

 

江城号·圆茶

茶厂:江城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普洱江城茶庄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1cmX16cm

内飞:无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从各方面来看,江城圆茶茶韵略比民国时期的敬圆号来的新,其内票的图文,出现五星的设计图案,文字有认真包装、繁荣经济词句,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江城圆茶数量和敬昌圆茶一样少,都成了割爱方式下交易的孤品。

 

 

 

杨聘号·圆茶

茶厂:杨聘圆茶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cm

重量:28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8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略酸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这是每一饼杨聘号圆茶内飞所写明的文字。杨聘号大约于1921年开设在倚邦镇大街上,至于其制茶、经营以及茶庄的兴起与衰落,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只有留下的圆茶十来饼,是唯一杨聘号茶庄的历史证物。

 

 

 

同兴号(一)·早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4.8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短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二)·后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灰面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黄鲜活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甜

水性: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茶庄在早期,和同庆号、敬昌号茶庄一样,以专门精制高级普洱茶而闻名。现今的普洱茶界很少人知道有同兴号茶庄,同时也没有出现过冒牌赝品,可能是茶庄名号知名度不是十分响亮,而且流通的茶品也实在是太少了!现有的两种同兴圆茶,出厂时间相隔近二十年,但两者的茶性还是相同,可见同兴号茶庄的品质管理是非常讲究的。

 

 

同昌号(一)·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粗毫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细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二)·黄记红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7cm

内飞:图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红

气味:无

条索:扁短

汤色:栗红

叶底:土栗多单叶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后甜

水性:细柔

喉韵:润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同昌号(三)·黄记蓝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5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皱长条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一开始为白色蓝底内飞,而最后改为白底红色图字。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同昌号主人黄文兴的圆茶,这些茶品约有七十年陈期。另外两种都是以同昌黄记为商标。一为蓝色内飞,一为红色内飞。两者陈期约五十年左右。以上三种茶品,习惯性将它们分别称为“同昌圆茶”、“同昌黄记蓝圆茶”以及“同昌黄记红圆茶”。

同昌号原料虽取自易武,茶香却接近倚邦青嫩香的特色,正如同昌黄记红圆茶内票所写此茶与众不同,请诸位慢慢地品味吧!

 

 

 

普庆号·圆茶

茶厂:普庆圆茶

茶山:思普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5.3cm

内飞:无

工序:三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碎块多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淡

水性:厚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无

 

 

 

鼎兴号(一)·红圆茶

茶厂:鼎兴茶庄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6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2.5cm正方

内飞:纸5.3cmX6.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油面

气味:无

条索:细碎多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清甜

水性:化

喉韵:微腻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鼎兴号(二)·紫圆茶

茶厂:鼎兴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图4.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干燥

气味:无

条索:鱼叶多梗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单叶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酸涩水淡

水性:薄

喉韵:燥喉

生津:无

茶气:无

由于勐海之茶,素有销西康、西藏的传统,所以廉价普洱茶较多,但其中也有如鼎兴号茶庄,专以生产高级普洱茶品著称。现行世的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可根据内飞颜色的不同来区分。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而紫圆则品质次之。红与蓝,茶饼颜色较深,成暗红色,条索卷实,油面光泽,且饼身较薄,紫圆却饼身颜色较淡,茶叶多为单叶老茶菁,油性少,条索揉卷较松,还掺杂了许多黄薄之叶,且是普洱茶中饼身最厚者。

 

 

宋聘号·圆茶

茶厂:宋聘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3.5cm

内飞:纸3.5cmX4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油光

汤色:栗色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柔厚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百年普洱号级茶庄宋聘号,始创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生产大量优质普洱茶而闻名。总部设在云南石屏县,茶厂设在六大茶山重镇易武镇(历史上在易武生产经营普洱茶有很大一部分为石屏人)。民国初年与在易武同为石屏的乾利贞商号联姻,双方茶庄合并,合并后又称“乾利贞宋聘号”。而后扩大经营规模,生产量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负责对海外销售普洱茶,成为当时易武镇最有名气的茶庄,时人称“茶王宋聘”。

 

 

 

1940年至1972年间,国营茶厂生产的印级茶品

印级圆茶,又名印级茶,因其包装纸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中国茶叶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获准并启用八个“中”字环绕一个“茶”字的“中茶”牌注册商标,以下称“八中茶”商标)得名,有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甲级红印)、蓝印(无纸蓝印、蓝印甲乙级、蓝印铁饼、大字绿印、美术字绿印)和黄印(黄印铁饼)之分。这些印级称谓并不是茶品的本来名称或型号,而是源于茶人区别茶品的一种叫法。

印级茶的直径为20-21厘米,重量为340-370克;原材料多为勐腊和勐海地区的茶青;内飞为“八中茶”商标,且无生产厂家名称,多夹埋于茶饼内。

 

 

早期红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2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17原版体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5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轻兰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是茶中极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红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茶青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内飞多埋在茶饼里,采用古老制作工艺经旧式压模制造而成,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


 

 

甲乙蓝印(早期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暗色油光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

水性:细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甲乙绿印普洱茶的设计,原本要分甲乙两种,后因收采的料较好,且茶菁统一合堆在了一起,所以难以分级。但包装纸已事先印好,因此只好以蓝色墨水涂盖,所有也有人称这种早期绿印为蓝印普洱圆茶。

 

 

大字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45年

色泽:暗栗黄芽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多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 略涩微甜

水性:细顺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绿印圆茶是“红印圆茶”的姊妹产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绿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它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圆茶又有“绿印头”和“绿印尾”之分,无纸绿印圆茶是“绿印头”,它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茶青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绿印尾”绿印圆茶,采用了部分新树茶青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

 

 

黄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二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6cmX6.4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0年

色泽:栗黄

气味:无

条索:硬饼黄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青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苦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黄印圆茶被称为“现代拼配茶青的普洱茶品始祖”,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黄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60年代以后勐海茶厂按照“黄印圆茶”的拼配工艺,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

 

普洱铁饼

 

铁饼茶·圆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18.5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圆茶,美术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纸5.8cmX5.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樟香

条索:扁细金芽

汤色:栗色

叶底:栗色

茶香:青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涩鲜甜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圆茶铁饼的茶性品质,介乎于红印早期和红印后期圆茶之间,其茶香已经脱离了红印早期的兰香,而是红印后期野樟香之前“青樟香”,圆茶铁饼是青樟香普洱茶品的代表。

普洱紧茶

 

班禅·紧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凤山茶山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三级

茶型:紧茶

规格:9cmX9cm

重量:250g

筒包:竹箬条装7个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5.4cmX11.5cm

内飞:纸4cmX4.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7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黄

叶底:栗黄

茶香:青叶香

茶韵:青韵

味道:淡

水性:薄利

喉韵:燥后微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最初的紧茶形状为“团茶”,因长途跋涉到西藏,曾普遍发霉。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佛海首先改制呈带把的“心脏形”,取名宝焰牌紧茶,每七个为一筒,笋叶包装,每个紧茶之间有空隙,能继续散发水份,运送西藏,一般不致发生霉变。当时,下关大茶号“茂恒”派人到佛海学习紧茶加工技术,返下关后开始生产,对产制技术极为严格,藏商来到丽江或德钦,除了以马易茶外,并携带贵重药材如麝香、贝母、红花等销售后,购置紧茶运藏。当时,从普洱购买的紧茶销往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拉萨地区的“前藏”,从永北州(今永胜)购买的紧茶销往以班禅喇嘛为中心的日喀则“后藏”地区。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藏族饮用“羹酪”(指酥油茶),即用茶水掺酥油作为食品,有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作用。明史《杂甘传》记载:“其皆肉食,倚茶为命”。历代由内地供应藏胞茶叶,而藏胞向内地输送马匹,即所谓“接山之产,易厩之良”。茶叶对藏胞生活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普洱砖茶

可以兴号·砖茶

茶厂:可以兴茶厂

茶山:攸乐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砖茶

规格:15cmX10cmX3cm

重量:375g

筒包:绵纸竹箬竹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7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暗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鲜略涩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烈

可以兴砖茶庄1926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每年产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在更远的时间段上,勐海民间己开始书写砖茶史了。

 

文革·砖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四级

茶型:砖茶

规格:14cmX9cm

          X2.5cm

重量:220g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3.9cmX4.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37年

色泽:栗红

气味:糯米香

条索:细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青叶香

茶韵:新韵

味道:略涩

水性:薄利

喉韵:淡

生津:无

茶气:无

文革砖茶是中茶公司的第一批普洱砖茶,其具有典藏价值,并非茶行特别,而是因为这是第一批砖茶,而又以文化大革命而命名。

普洱散茶

 

 

白针金莲·散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散茶

规格:无

重量:无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无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年

色泽:金黄白霜

气味:荷香

条索:芽头

汤色:深栗

叶底:暗栗

茶香:荷香

茶韵:新韵

味道:苦

水性:滑砂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白针金莲”是香港茶商封给那些“现代女儿茶”特别的命名。顾名思义这种茶菁是白色细毫和金色芽头,是一级细嫩的茶叶,也就是和作为贡茶的女儿茶同级次普洱茶,是普洱茶品中最为幼嫩的茶菁。

 白针金莲多半是勐海茶区茶菁,大叶种灌木新茶树,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可以看到的白针金莲极品,最陈老的有二十年左右,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继续陈化的好普洱茶品。

普洱沱茶

红印·沱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思茅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沱茶

规格:11cmX5cm

重量:225g

筒包:竹箬条装5个

图字:无

饼包:土黄厚纸

图文:云南沱茶17红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世纪50年代

色泽:金栗

气味:无

条索:芽头细条

汤色:黄栗

叶底:黄栗

茶香:青香

茶韵:青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更多颇具代表性的茶品,尽在《普洱茶》一书~如果你已经读过《普洱茶》,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如果还没有,那么赶紧去看看吧~

作者简介

邓时海(1941年11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誉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台湾是大茶艺社创社,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

著有:《太极拳教本》、《普洱茶》

精读 | 一本使中国普洱茶书籍争鸣共进的书

精读笔记第四期

《普洱茶》

书名:

普洱茶

作者:

邓时海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第一版

 

内容梗概

《普洱茶》一书从普洱茶的发源开始,对越陈越香、品茗方式等方面做出了科学的解读,并对普洱茶史上最典型的一些产品进行了精细的图谱剖析。

 


内 容 亮 点●  对普洱茶的品饮理论进行了很好的归纳整理;

 

 

●  以科学的、理性的方式,

       对“越陈越香”的概念做出了全面解读;

 

  将普洱茶史上经典的产品逐一进行透彻叙述,

       以茶谱的形式呈现;

 

●  火爆的普洱茶市场中,有关普洱茶品饮理论的书籍

       的匮乏与我国悠久的品茶历史文化形成了较大的落

       差,这种匮乏完全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品质的

       需求和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提升自身修养和鉴赏水平

       的渴求。因此出版人决定在这一出版空白点上拿出

       点像样的书籍来,将邓时海教授已在台湾出版的

     《普洱茶》重新编辑发行。

——出版说明

 

 

精读笔记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 与茶历史 同生

 

 

商周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讨伐纣王时,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贡云南茶。这时的云南茶,即是后来被称之为普洱茶。所以从有资料供推论和考据开始算,普洱茶历史始于商周。

三国

“武侯遗种”

—— 传说诸葛亮路过勐海,带领当地基诺族种植茶叶

唐朝

已经行销至西蕃

元朝

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来转音写成汉字—— 普耳,从此得以正名写入了历史。

明朝

 

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

清朝

 

普洱茶受到海内外人们喜爱,尤其备受宫廷宠爱成为贡茶,是描述及记载普洱茶的文献历代最为丰富的时期。

民国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普洱茶事业经营跌落谷底。

建厂两年

一边建厂、一边发展滇茶生产,扶持茶农茶工,与印度力争豁免紧茶的进口税和过境税,并解决了佛海外销茶结汇问题,使产销得以顺利进行。

现代

从1950年以后,云南现代的普洱茶在生态上有极大的改变,同时制造工序上也有了革新,所以不管在普洱茶品质上还是品饮上都有了不同。这种新方向会将普洱茶带到怎样的境界,有待观望新的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的表现。

 

 

 

“越陈越香”还能持续多久?

茶  点仓  性不减阳羡

树高二丈  藏之愈久  味愈胜也

 

 

        现在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普洱茶具有收藏和金融价值两个属性,除了历史价值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越陈越香”的魅力之在于同是普洱茶品,茶菁老嫩等级、制成生茶还是熟茶、贮放干仓或湿仓以及存放时间长短等不同,都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韵和滋味,变化万千令人着迷。

        近些年来中国茶叶市场、茶文化都非常活跃,尤其借重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急速发展进步,各类茶种的研究报告文章相继发表,资料日益充实。但大都偏重配合大众口味推广,有关普洱茶越陈越香独特风味的文字很少出现,极可能不久的将来“越陈越香”只能成为普洱茶风味中的历史名词了。因此作者建议除了维持目前的大众口味之外,跟应该研究发展越陈越香的高品位,以配合中国茶文化的新趋势。

 

 

现状:

         2008年12月1日,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开始实施,当中对普洱茶的定义做出了准确的规定: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令人震惊,这个茶历史同步的茶品,竟然在2008年才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然而更加没有一个确切规范的,就是“越陈越香”这个概念。

        “越陈越香”只有在《茶的故乡——云南》这册由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书里有这样的记载: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之一……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此外再也找不到比以上这些抽象的文字更具体的资料说明越陈越香。“越陈越香”,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因为没有标准的依据,市场只能处于各说各话的混乱状态。

         本来这是一份“祖父做孙子卖”的传统工作,可而今我们越难越喝到20年以上的普洱茶,想要体会到“越陈越香”越来越难了。

 

“越陈越香”的关键:

1

大叶种

        大叶种乔木茶的内含物质高于小叶种,作者在书中呼吁人们加深对大叶种茶树种重视程度,尽量做到在培植矮化的新树的同时,加强对高单株出芽率茶树的保护。

2

拼配方式

        从早期陈老的普洱茶可以发现,当时的工艺非常重视毛茶次级的的拼配。沱茶有沱茶固定次级的原料,饼茶有饼茶固定的次级原料,因此不同老嫩次级的普洱,有着不同的气韵滋味特色。对一位品茗者来说,由次级比较单纯所制成的普洱茶,才能品味到比较独特的气味。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黄印普洱茶”的出现,使拼配处方改变为不同次级的茶菁间的组合增加。而现在的普洱茶在每一种型茶中,除了拼配较多次级的毛茶外,为了表面好看,还分成面茶和里茶。在一饼茶中分两层,下层由里茶做成,上层则由面茶铺上。面茶是以次级较嫩的滇青毛茶为原料,里料是次级较老的滇青毛茶制成。目前云南普洱茶中,只有部分散茶、生坨其滇青毛茶次级拼配比较单纯,其他大部分都是级次复杂或掺有其他茶类的混合性普洱茶了。

        也就是说,毛茶次级的拼配,是一个建立在在经验上的工序,秉承拼配后的茶品品质高于拼配前任一单一等级毛茶品质的原则,才能最大化体现拼配的价值。

 

3

制作工序

       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普洱茶制作工序会造成最终香气滋味口感上的差异。同样的原料,可以制成品味较强的,也可制成品味较温和的茶品。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对于哪一种较好是没有唯一定论的。但依据品茗界前辈们达成的一个约定俗成、不成文的共识,普洱茶应该新鲜自然为最好而用日凋、生茶、干仓的工序得来的普洱茶,才被认为具有普洱茶真正的茶性。

        日凋?作者认为,很早以前,由于云南茶厂大都为私人性质,规模不大,特别讲究品质,因此茶菁萎凋大都采用日光萎凋。后来由于各茶山茶园收为国有,为配合产量不受气候影响,茶菁由过去的多为日光萎凋,改为了热风热气萎凋槽萎凋,以求达到经济和推广效益。并且现在有完全取代日光萎凋的趋势。

        但就笔者搜集的资料文献来看,摊晾又比日凋要更能保留茶菁新鲜自然的特性。是因为摊晾时间比萎凋短,使茶菁仅仅停留在失水这一物理转化,让内含物质在后期转化中表现更好。

        生茶:曾经的普洱茶,是做新茶卖旧茶的交易,所以大多制成青饼(未发酵过的青茶制成)后贮存,由后辈售卖。现在由于真正高水平的陈年普洱茶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决定了茶厂以生产熟茶为主,以达到大众化经济效益。而以后发酵为主的普洱茶,只有以生茶存放,才能达到就算贮存隔代,仍可以喝出新鲜感的效果。

        干仓:普洱茶的后发酵有两种方式:曲菌后发酵和无菌后发酵。其中,曲菌后发酵需要充足水分或湿度。因此在普洱茶的干燥程序中,若是普洱茶干燥度不够,或是贮存在湿气很重的场所,都会引起曲菌生长,促成曲菌后发酵。而在湿度低的环境下,茶叶本身进行继续发酵的,称为无菌后发酵。曲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湿仓茶;无菌后发酵的普洱茶称为干仓茶。湿仓茶由于曲菌后发酵的“霉变”,对普洱茶的真性有了极大的影响。有好的干仓,才能贮存出最自然美好的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品的越陈越香,是硕果仅存的、能教人自动翻阅历史的沉淀,更是能将历史文化滋养到现代人肉体的茶汤。如果我们继续迎合市场,继续忽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珍贵特色,总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响,能不让人扼腕乎!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我们曾邀请对云南普洱茶企4000余样本进行长达16年梯度对比研究的周云川老师开展了讲座,重磅干货点击这里收录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后期存储醇化的影响》

 

 

 

普洱茶茶谱

(本篇节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茶谱进行解读)

茶谱的选择  仅限于作者本人

所收藏或品尝过的  陈年普洱茶品

 

 

贡 茶 级

可考、可观、却不可得的古董茶品

 

清·金瓜贡茶

茶厂:普洱贡茶厂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一级

茶型:金瓜圆形

规格:不详

重量:3300g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约150年

色泽:金黄

气味:无

条索:芽头

汤色:汤有色

叶底:不详

茶韵:古韵

味道:淡薄

水性:化
 

        清朝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菁,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作为贡茶,此后普洱茶事业盛极一时。

        据记载: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所以那些五斤大团的贡茶也叫人头贡茶。作为贡茶的普洱茶都是用幼嫩芽茶的女儿茶制成。相传女儿茶皆由未婚少女采下芽茶放入怀中,积得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用来制造人头贡茶的茶菁,都是一级芽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为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也叫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1936年北京处理清宫贡茶,有一批保存良好未曾霉变的金瓜贡茶,曾取而泡之,而评语是汤有色,但味陈化、淡薄。我们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有着太上皇的崇贵,同样也如同毫无施政权利的太上皇,已无法分享其香韵滋味了。

 

 

 

 

 

 

清朝中叶后到1940国营佛海茶厂建厂止这段时期生产的茶

 

 

 

福元昌号·圆茶

茶厂:福元昌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1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8.7cmX9.3cm

内飞:纸5.27c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5年

色泽:栗黄油灰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福元昌圆茶是采用最优良大叶种普洱茶菁制成,茶叶厚大,条索宽扁,土栗中略带灰色,油光淡薄茶气仍强,充分表现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那蓝色、紫色内飞青是属于较阳刚性茶品,而白色内飞者则是阴柔性,两者茶性各具特色。最近已经发现福元昌圆茶劣品,像是早期的赝品,其茶韵很新,还有一些涩味,叶底呈暗粟接近黑色,多厚硬大片的单叶茶菁。从茶饼表面极难辨别出真伪,必须冲泡品鉴以后才能看出来。福元昌圆茶那种磅礴雄厚的气势,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美,是现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

 

福元昌号内飞福元昌号茶筒

 

 

 

车顺号·圆茶

茶厂:车顺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5cm

内飞:纸3.5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栗黄油亮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而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生津

茶气:强

 

 

 

 

同庆号(一)·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5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皮篾

图字:同庆14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0.8cmX13.3cm

内飞:纸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9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甘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二)·圆茶

茶厂:同庆茶庄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2cm

重量:30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11.5cmX13cm

内飞:图4.5mX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色

气味:微檀香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同庆号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立了毛茶工厂,工厂规模算是最大的之一,产量也很高。同庆老号圆茶,凭着其幽雅内敛,绝冠群伦,是极柔和优美的茶品,不愧为普洱茶后。

       同庆号茶庄的总店在石屏,叫云南石屏同庆号。而茶叶制造厂在易武山大街,叫易武同庆号茶厂。一两百年来,同庆号就在易武山种植茶园,也收购茶菁,将制作好的普洱茶运回石屏总发行,然后一部分即时销售,大部分运进仓库存放,长期陈化。同庆号茶庄一向以制作以及销售最好、最高级的普洱茶闻名遐迩。凡是从同庆号茶庄出来的茶品,都是信用可靠、品质上乘的代表。同庆老号的龙马商标由于近来假茶渐增依靠愈众,所以在1920年改换成了双狮图。以此为分界,之前的龙马商标普洱茶,我们称之为同庆老号普洱或龙马同庆普洱。而以后的则称为双狮同庆普洱,以示区分其先期和早期的产品。现在一般普洱茶爱好者都把这两期的普洱茶视为珍宝,而且是国宝级的茶品。

 

 

 

红芝·圆茶

茶厂:不详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不详

重量:不详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不详

图文:不详

内票:不详

内飞:不详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00年

色泽:深栗油色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淡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芝:红色在现阶段是代表普洱茶至高无上的色彩,也代表樟香的颜色;灵芝是中药至珍贵药材之一,不但其药性独特更有万年灵芝"陈古的表征。红芝普洱圆茶订名意义,在于对这些不知年、不知名极珍贵茶品,凸显出其清雅高贵,古意盎然的特质和身价。

 

 

 

 

敬昌号·圆茶

茶厂:敬昌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敬昌茶号22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13.5cmX15.2cm

内飞:纸4.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油面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细柔顺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敬昌圆茶是采用普洱正山最好的茶菁制成,大叶种茶树,条索肥硕,叶子宽大。茶饼压制技术非常精工规矩,饼身表现丰满匀称,边缘厚薄不一致但圆顺。水性极度细柔,入口即化,为普洱茶品中水路最为细滑的。每筒茶有有一张大的内票,上印高艺术的版画图案,白底绿字的字画,是一幅《采茶图》。有采茶姑娘三人,有两棵高大乔木茶树,是清朝时期大茶山最真实的写照。加上由右而左敬昌茶庄号是最工整的楷书字体,厚土美观,极富艺术价值。

 

 

 

江城号·圆茶

茶厂:江城茶庄

茶山:曼洒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普洱江城茶庄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1cmX16cm

内飞:无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野樟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顺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从各方面来看,江城圆茶茶韵略比民国时期的敬圆号来的新,其内票的图文,出现五星的设计图案,文字有认真包装、繁荣经济词句,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江城圆茶数量和敬昌圆茶一样少,都成了割爱方式下交易的孤品。

 

 

 

杨聘号·圆茶

茶厂:杨聘圆茶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cm

重量:28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8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有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青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略酸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本号开设倚邦大街拣提透心净细尖茶发客贵商光顾者请认明内票为记”,这是每一饼杨聘号圆茶内飞所写明的文字。杨聘号大约于1921年开设在倚邦镇大街上,至于其制茶、经营以及茶庄的兴起与衰落,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只有留下的圆茶十来饼,是唯一杨聘号茶庄的历史证物。

 

 

 

同兴号(一)·早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4.8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细短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二)·后期圆茶

茶厂:易武同兴茶庄

茶山:倚邦曼松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0g

筒包:竹箬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灰面

气味:无

条索:宽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黄鲜活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甜

水性: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同兴号茶庄在早期,和同庆号、敬昌号茶庄一样,以专门精制高级普洱茶而闻名。现今的普洱茶界很少人知道有同兴号茶庄,同时也没有出现过冒牌赝品,可能是茶庄名号知名度不是十分响亮,而且流通的茶品也实在是太少了!现有的两种同兴圆茶,出厂时间相隔近二十年,但两者的茶性还是相同,可见同兴号茶庄的品质管理是非常讲究的。

 

 

同昌号(一)·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2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cmX6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扁长粗毫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细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二)·黄记红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图7.5cmX7.7cm

内飞:图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红

气味:无

条索:扁短

汤色:栗红

叶底:土栗多单叶

茶香: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后甜

水性:细柔

喉韵:润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同昌号(三)·黄记蓝圆茶

茶厂:同昌茶庄

茶山:倚邦茶山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35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同昌黄记9字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5.3cmX6.1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皱长条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微甜

水性:厚滑

喉韵:润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同昌号一开始为白色蓝底内飞,而最后改为白底红色图字。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同昌号主人黄文兴的圆茶,这些茶品约有七十年陈期。另外两种都是以同昌黄记为商标。一为蓝色内飞,一为红色内飞。两者陈期约五十年左右。以上三种茶品,习惯性将它们分别称为“同昌圆茶”、“同昌黄记蓝圆茶”以及“同昌黄记红圆茶”。

        同昌号原料虽取自易武,茶香却接近倚邦青嫩香的特色,正如同昌黄记红圆茶内票所写此茶与众不同,请诸位慢慢地品味吧!

 

 

 

普庆号·圆茶

茶厂:普庆圆茶

茶山:思普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5.3cm

内飞:无

工序:三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碎块多梗

汤色:深栗

叶底:深栗

茶香: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淡

水性:厚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无

 

 

 

 

鼎兴号(一)·红圆茶

茶厂:鼎兴茶庄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19.5cm

重量:36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2.5cm正方

内飞:纸5.3cmX6.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深栗油面

气味:无

条索:细碎多梗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油青香

茶韵:陈韵

味道:清甜

水性:化

喉韵:微腻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鼎兴号(二)·紫圆茶

茶厂:鼎兴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小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图4.3cmX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0年

色泽:栗黄干燥

气味:无

条索:鱼叶多梗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单叶

茶香:弱青香

茶韵:老韵

味道:酸涩水淡

水性:薄

喉韵:燥喉

生津:无

茶气:无

  由于勐海之茶,素有销西康、西藏的传统,所以廉价普洱茶较多,但其中也有如鼎兴号茶庄,专以生产高级普洱茶品著称。现行世的鼎兴圆茶有红圆茶、蓝圆茶和紫圆茶三种,其区别可根据内飞颜色的不同来区分。红圆和蓝圆,品质相似,陈期都在60年左右,是普洱茶精品,而紫圆则品质次之。红与蓝,茶饼颜色较深,成暗红色,条索卷实,油面光泽,且饼身较薄,紫圆却饼身颜色较淡,茶叶多为单叶老茶菁,油性少,条索揉卷较松,还掺杂了许多黄薄之叶,且是普洱茶中饼身最厚者。

 

 

宋聘号·圆茶

茶厂:宋聘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30g

筒包:不详

图字:不详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13.5cmX13.5cm

内飞:纸3.5cmX4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80年

色泽:栗黄油光

气味:无

条索:细长油光

汤色:栗色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柔厚

喉韵:润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百年普洱号级茶庄宋聘号,始创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生产大量优质普洱茶而闻名。总部设在云南石屏县,茶厂设在六大茶山重镇易武镇(历史上在易武生产经营普洱茶有很大一部分为石屏人)。民国初年与在易武同为石屏的乾利贞商号联姻,双方茶庄合并,合并后又称“乾利贞宋聘号”。而后扩大经营规模,生产量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并在香港设立分公司负责对海外销售普洱茶,成为当时易武镇最有名气的茶庄,时人称“茶王宋聘”。

 

 

 

1940年至1972年间,国营茶厂生产的印级茶品

 

        印级圆茶,又名印级茶,因其包装纸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中国茶叶公司于1951年12月15日获准并启用八个“中”字环绕一个“茶”字的“中茶”牌注册商标,以下称“八中茶”商标)得名,有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甲级红印)、蓝印(无纸蓝印、蓝印甲乙级、蓝印铁饼、大字绿印、美术字绿印)和黄印(黄印铁饼)之分。这些印级称谓并不是茶品的本来名称或型号,而是源于茶人区别茶品的一种叫法。

        印级茶的直径为20-21厘米,重量为340-370克;原材料多为勐腊和勐海地区的茶青;内飞为“八中茶”商标,且无生产厂家名称,多夹埋于茶饼内。

 

 

早期红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2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17原版体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5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轻兰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兰香

茶韵:陈韵

味道:微甜

水性:化

喉韵:回甘

生津:舌底鸣泉

茶气:强

 

        红印圆茶又称现代普洱贡茶,是茶中极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红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茶青肥硕,条索饱满,颜色粟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及叶底柔软新鲜等品质外,其内飞多埋在茶饼里,采用古老制作工艺经旧式压模制造而成,茶汤厚酽、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


 

 

甲乙蓝印(早期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1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65年

色泽:暗色油光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

汤色:栗红

叶底:栗红

茶香:野樟香

茶韵:陈韵

味道:略涩

水性:细滑

喉韵:回甜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甲乙绿印普洱茶的设计,原本要分甲乙两种,后因收采的料较好,且茶菁统一合堆在了一起,所以难以分级。但包装纸已事先印好,因此只好以蓝色墨水涂盖,所有也有人称这种早期绿印为蓝印普洱圆茶。

 

 

大字绿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纸

图文:中茶牌17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4cmX5.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45年

色泽:暗栗黄芽

气味:微樟

条索:细长多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黄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 略涩微甜

水性:细顺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绿印圆茶是“红印圆茶”的姊妹产品,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绿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它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后期绿印圆茶又有“绿印头”和“绿印尾”之分,无纸绿印圆茶是“绿印头”,它采用勐海的乔木茶树茶青为原料,以生茶方式制成;“绿印尾”绿印圆茶,采用了部分新树茶青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

 

 

黄印·圆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二级

茶型:圆茶

规格:直径20cm

重量:34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牌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6cmX6.4cm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0年

色泽:栗黄

气味:无

条索:硬饼黄芽

汤色:栗红

叶底:栗色

茶香:青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苦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两颊生津

茶气:弱

 

        黄印圆茶被称为“现代拼配茶青的普洱茶品始祖”,其内飞为“八中茶”商标,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黄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60年代以后勐海茶厂按照“黄印圆茶”的拼配工艺,推出了中茶牌圆茶的替代品,“云南七子饼”。

 

 

 

 

 

普洱铁饼

 

铁饼茶·圆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易武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四~六等

茶型:圆饼

规格:直径18.5m

重量:350g

筒包:竹箬竹心篾

图字:无

饼包:毛边绵纸

图文:中茶圆茶,美术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5.8cmX5.8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55年

色泽:深栗油亮

气味:樟香

条索:扁细金芽

汤色:栗色

叶底:栗色

茶香:青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略涩鲜甜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强

 

        圆茶铁饼的茶性品质,介乎于红印早期和红印后期圆茶之间,其茶香已经脱离了红印早期的兰香,而是红印后期野樟香之前“青樟香”,圆茶铁饼是青樟香普洱茶品的代表。

 

 

 

普洱紧茶

 

 

 

班禅·紧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凤山茶山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三级

茶型:紧茶

规格:9cmX9cm

重量:250g

筒包:竹箬条装7个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纸5.4cmX11.5cm

内飞:纸4cmX4.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17年

色泽:深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黄

叶底:栗黄

茶香:青叶香

茶韵:青韵

味道:淡

水性:薄利

喉韵:燥后微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最初的紧茶形状为“团茶”,因长途跋涉到西藏,曾普遍发霉。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佛海首先改制呈带把的“心脏形”,取名宝焰牌紧茶,每七个为一筒,笋叶包装,每个紧茶之间有空隙,能继续散发水份,运送西藏,一般不致发生霉变。当时,下关大茶号“茂恒”派人到佛海学习紧茶加工技术,返下关后开始生产,对产制技术极为严格,藏商来到丽江或德钦,除了以马易茶外,并携带贵重药材如麝香、贝母、红花等销售后,购置紧茶运藏。当时,从普洱购买的紧茶销往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拉萨地区的“前藏”,从永北州(今永胜)购买的紧茶销往以班禅喇嘛为中心的日喀则“后藏”地区。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藏族饮用“羹酪”(指酥油茶),即用茶水掺酥油作为食品,有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作用。明史《杂甘传》记载:“其皆肉食,倚茶为命”。历代由内地供应藏胞茶叶,而藏胞向内地输送马匹,即所谓“接山之产,易厩之良”。茶叶对藏胞生活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普洱砖茶

 

可以兴号·砖茶

茶厂:可以兴茶厂

茶山:攸乐茶山

茶树:大叶种乔木

茶菁:三~五等

茶型:砖茶

规格:15cmX10cmX3cm

重量:375g

筒包:绵纸竹箬竹篾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7mX7.5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70年

色泽:暗栗

气味:无

条索:扁长

汤色:栗红

叶底:深栗

茶香:野樟香

茶韵:旧韵

味道:鲜略涩

水性:活而滑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烈

 

        可以兴砖茶庄1926年由周文卿创办。30年代中后期是其黄金时代,每年产茶约1200担左右。可以兴砖茶是用细黑条索,上好的勐海普洱茶菁制造的,它堪称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在台湾、香港等地尚有极少的产于40年代末期的可以兴砖茶,它用事实告诉人们,在更远的时间段上,勐海民间己开始书写砖茶史了。

 

文革·砖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四级

茶型:砖茶

规格:14cmX9cm

          X2.5cm

重量:220g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纸3.9cmX4.7cm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37年

色泽:栗红

气味:糯米香

条索:细长

汤色:栗色

叶底:栗青

茶香:青叶香

茶韵:新韵

味道:略涩

水性:薄利

喉韵:淡

生津:无

茶气:无

 

        文革砖茶是中茶公司的第一批普洱砖茶,其具有典藏价值,并非茶行特别,而是因为这是第一批砖茶,而又以文化大革命而命名。

 

 

 

普洱散茶

 

 

 

 

白针金莲·散茶

茶厂:勐海茶厂

茶山:勐海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散茶

规格:无

重量:无

筒包:无

图字:无

饼包:无

图文:无

内票:无

内飞:无

工序:二分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年

色泽:金黄白霜

气味:荷香

条索:芽头

汤色:深栗

叶底:暗栗

茶香:荷香

茶韵:新韵

味道:苦

水性:滑砂

喉韵:回甘

生津:舌面生津

茶气:弱

 

        “白针金莲”是香港茶商封给那些“现代女儿茶”特别的命名。顾名思义这种茶菁是白色细毫和金色芽头,是一级细嫩的茶叶,也就是和作为贡茶的女儿茶同级次普洱茶,是普洱茶品中最为幼嫩的茶菁。

        白针金莲多半是勐海茶区茶菁,大叶种灌木新茶树,是最高级的现代普洱茶品。可以看到的白针金莲极品,最陈老的有二十年左右,茶汤砂滑,回甘生津,茶气强,茶韵新,是很值得收藏而继续陈化的好普洱茶品。

 

 

 

普洱沱茶

 

红印·沱茶

茶厂:下关茶厂

茶山:思茅茶区

茶树:大叶种灌木

茶菁:一级

茶型:沱茶

规格:11cmX5cm

重量:225g

筒包:竹箬条装5个

图字:无

饼包:土黄厚纸

图文:云南沱茶17红字

内票:无

内飞:八中茶,

      纸3cm正方

工序:生茶

仓贮:干仓

陈期:20世纪50年代

色泽:金栗

气味:无

条索:芽头细条

汤色:黄栗

叶底:黄栗

茶香:青香

茶韵:青韵

味道:略涩微甜

水性:薄滑

喉韵:回甘

生津:无

茶气:弱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更多颇具代表性的茶品,尽在《普洱茶》一书~如果你已经读过《普洱茶》,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如果还没有,那么赶紧去看看吧~

 

 

 

 

 

作者简介

 

 

邓时海(1941年11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誉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台湾是大茶艺社创社,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

 

著有:《太极拳教本》、《普洱茶》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