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雷军做茶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一斤茶价格或超一车菜,雷军要像卖小米手机一样卖茶

爱喝咖啡的雷军又开始向茶行业开刀。继2015年初领衔顺为资本在醉品商城砸下千万美金的A轮资本领投后,近日,又在醉品商城的B轮投资中与广发证券共同领投。早在今年绿公司年会上,雷军就称小米的下一个风口在互联网农业,而这一次,雷军试图把小米模式复制到农业中去,颠覆中国茶叶市场。那么,小米模式在茶行业里行得通吗?

  杀招一:学小米去中间商,把茶叶毛利杀低到10%

  资料显示,醉品商城是一家专注于中国茶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创立6年多,运用B+B2C+O2O的商业模型,创立了三个子品牌:B2C的醉品商城、B2B的茶帮通及线下体验店品牌醉品朴茶。

  雷军为何把在农业的第一个大单投向了茶叶市场呢?醉品·茶帮通CEO叶翱说,茶叶和陶瓷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两大符号。茶行业的产业链很长,从种茶、炒茶、礼品到茶具、茶文化等都非常丰富。所以,茶叶的价值很高。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一斤茶可以卖到上千元,甚至过万,而卖一车蔬菜的价格也不过如此。”所以,雷军希望以茶叶作为进入农业的突破口。在叶翱看来,醉品最打动雷军的是其商业模式。

  醉品销售茶叶的模式不同于淘宝,是一个自营平台。“淘宝更像一个大卖场,向商户租赁摊位然后收租金。醉品则是自营平台,它与茶叶原产地和供应商合作,后者提供的产品统一汇集到醉品的仓储中,受到醉品严格的质量监控,醉品对商品进行标价后在平台销售,所有物流和售后服务皆由平台运作。”

  这种自营平台的性质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也能让平台可以控制价格。“小米模式把智能手机的价格做到极致,而我们也正在茶行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茶叶是从产地到消费者,去掉所有中间环节,这个行业的毛利率在30%-60%,我们做到10%-20%,部分商品甚至无利润。比如同一家供应商的产品,在醉品的价格是100元,而在其他平台是几百元。”叶翱说,垂直电商要做的就是把规模做大,把产业链拉长,靠规模经济去赚大钱。

  中国茶叶线上销售呈现几何式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茶类电商B2C市场交易规模达39亿元,占线下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的4%;到2013年,茶叶电商销售额接近85亿元。2014年仅整个淘宝茶叶销售额28.5亿,相比2013年15.4亿增长了85%。

  杀招二:凭什么说和淘宝不一样,砸钱做品控

  雷军做手机时,想的是不花一分钱去开拓市场,而茶叶是一个需要线下体验的品类。那么,对于需要大成本投入的线下渠道,叶翱的办法就是联合线下众多终端零售店铺,设立“醉品朴茶”门店。醉品朴茶以区域为单位实行线上线下利益均沾的方法招募终端零售商加盟,加盟商可以线上线下同时收益。只要是该零售商开拓的客户,那么这些客户在醉品上购买的所有产品都算做零售商的业绩,醉品朴茶则被打造成茶文化空间,增加消费者体验,消费者可以在这里聚会等。

  这样的做法使得醉品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体店铺,但却能在一个城市快速吸引加盟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目前,醉品朴茶品牌已经开始在山东招募加盟商,预计在全省招募50家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也指出,相比线下的主力市场,线上茶叶销售显得微不足道,如何突破瓶颈乘风而上是茶叶电商急需思考的问题。

  目前茶行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用户结构错位,年轻人喝茶少,中老年人又不习惯网购。市场品种繁杂,但是叫得响的品牌不多,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竞争严重。对垂直电商来说,如何建立平台品牌影响力、统一产品质量和发展线下渠道成为重点。

  据悉,醉品商城两轮融资的钱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发展线下加盟商和建设品质控制研究室。“我们目前品质控制研究室一台设备就200多万,整个体系建设下来投资达好几千万。”叶翺说,大手笔设备投入目的就是把好线上销售的质量,与淘宝这类单纯提供销售渠道的平台区别开来。

深度|小罐茶中的白茶

 

 

 

文|槽哥· 茶圈那点事儿 · 第25期

 

 

 

 

2016年,原本每年从我这里买一些高端茶叶的两个山东客户让我帮助联系小罐茶做代理。最终,他们都如愿了。是的,如你所想,仿佛年轻时亲手把自己的女朋友送给她喜欢的那个男人一样。

---槽哥

 

 

我开始认识小罐茶,就是引子里这般。

真实的无法再真实,现实的无法再现实。

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关注小罐茶。

 

无论是谁,客户被抢了,

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1

 

小罐茶现象

 

 

 

 

 

形容小罐茶是横空出世,并不为过。小罐茶的出现,仿佛在茶圈投了一颗原子弹。2016年以来,似乎每一个找槽哥喝茶的业内人士甚至茶友,都会聊起小罐茶,每次聊天的观点基本大同小异。

 

总结下来,小罐茶有七宗罪

 

◆ 大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做茶,扯淡

◆ 每罐4g完全是不懂茶的外行才会这么干

◆ 我喝了小罐茶,品质很一般

◆ 太贵了,完全不考虑大众,圈钱骗局

◆ 充氮,太扯了,完全不考虑自然陈化

◆ 懂茶的老茶客根本不会喝小罐茶

◆ 过度营销,创始人杜国楹根本不懂茶

 

我听了,网上查了,也了解了。对于我这样被小罐茶毫不留情夺走了客户的卖茶人,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对吗?小罐茶。

 

今天,我把我知道的和我想说的关于小罐茶的都写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我知道的。为了弥补部分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会出现的不适感。

 

先一起看看美女养养眼吧。

 

2

 

你看过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吗?

 

 

 

 

意大利国宝级女神莫妮卡·贝鲁奇演绎了主角"玛琳娜"。美的不可方物,性感的无法不心动。

 

电影里,玛琳娜

没有男人不喜欢

没有女人不妒忌

 

是的,她做过女神,为了吃饭出卖过身体,甚至为了生存做过妓女。

 

 

 

莫妮卡·贝鲁奇

 

可是,抛开二战不谈,抛开玛琳娜为了活着的本能所做的一切不谈。

 

其实,小罐茶就好比玛琳娜

 

男人就像小罐茶的代理商

女人就像茶行业的从业者

 

你若没看过这部电影,你可以去看。

据说有人看到了色情,有人看到了战争,有人看到了本能,有人看到了人性。你看到了什么?

 

 

 

 

3

 

iPhone成功吗?

 

聊小罐茶之前,再聊一聊iPhone吧。

 

乔布斯对于禅宗的理解以及禅意美学的运用,后续会写,我喜欢乔帮主,就像我讨厌借着乔帮主说相声的老罗和借着禅宗祖师达摩炒作谢谢您的极白一样。

 

2007年,乔帮主在iPhone发布会上说这将是改变世界的一款产品。也许我们现在觉得乔帮主很牛逼,iPhone很牛逼。无论是因为乔布斯太超前了也好,还是颠覆了当时手机行业的认知也好。

 

现实是,2007年iPhone发布时,手机圈内唱衰之声一片。

 

 

 

 

 

当时手机圈是这样评价iPhone的:

 

◆ 微软营销总监 斯普雷格:天知道会有谁去买iPhone这种玩意。

◆ 微软前Ceo鲍尔默:iPhone太贵了,对用户没什么吸引力。

◆ 摩托罗拉Ceo桑德尔这样回应记者:我们挑战iPhone,可笑,你应该问问iPhone怎么挑战我们。

◆ Palm前Ceo是这样调侃iPhone的:做电脑起家的苹果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一部手机。

◆ 诺基亚的高层是这样调侃的:没有键盘的iPhone能玩吗?我们诺基亚三楼扔下去都不会摔坏。

 

每一位评价者都是手机圈内最牛逼的。

 

10年后的今天......

 

iPhone成功吗?

 

4

 

看完一部电影,聊完一部手机,现在我可以聊聊小罐茶了。其实第23期《扒扒小罐茶的大师》(可点击阅读)原本计划的是一次写完关于小罐茶的文章,因事耽搁了,便有今天的第二篇也是关于小罐茶可能是我写的最后一篇。当然,只是可能。

 

 

 

《小罐茶的七宗罪》

 

 

 

我试图从这七宗罪里找到小罐茶的弱点,夺回我的客户。

 

 

宗罪  ◆ 

 

大师哪有那么多时间做茶,扯淡。

 

 

 

 

 

关于小罐茶的大师,没看过的请参看下面的链接,尤其看看评论,就像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

 

文章:扒一扒小罐茶的大师

 

小罐茶能集合8位大师,这一点我或许也能做到,但无非照猫画虎,所以我也无法因为这一点让我的客户回来。

 

 

宗罪  ◆ 

 

每罐4g完全是不懂茶的外行才会这么干。

 

 

 

 

小玉是潮汕人,前几年在珠海驻京办那里开了一间茶室。每次去喝她泡的单丛,他的潮汕同乡们都喝的过瘾,我却每次都心里暗暗叫苦。

 

她每泡的投茶量,达到了15g,壶由特别小,一泡倒出来刚好只有三小杯。貌似知名茶企武夷星就有一款15g小袋包装的大红袍。她那个圈子里,几乎每个人都如此,那是他们喝茶的标准。所以你看,槽哥这样的老茶客遇到小玉她们的圈子,也一样存在标准的问题。

 

敢于把岩茶也标准到4g一罐,不得不说这种勇气是值得佩服的。如果让我去设计,我决计想不到。久居茶圈,其实很多思维已经固化了。

 

记得有一天一个老茶客跟蔓姐说:“小罐茶这帮人到底懂不懂茶,大红袍4g,怎么喝!”

 

我现在还记得蔓姐的回话:

“一罐不够就两罐,两罐不够就三罐,一罐茶量少,水就少加点。”

 

很多时候,蔓姐客观的不像个女人。

 

是的,关于投茶量,本就是因人而异的,浓茶原本就不是被提倡的,所以这一点,我无法说服我的客户。

 

 

三宗罪  ◆ 

 

我喝了小罐茶,很一般

 

 

 

 

这一点,跟槽哥聊过小罐茶的圈内人大多都会这样讲。其实中国茶,符合了国家标准之后,就变得没有标准了。

 

每个行业都存在同样的现象

“他们家那个品质,在我这里一半价钱都不用。”

“他们那款茶,跟我这款比茶太远了。”

 

开始,槽哥也没喝过小罐茶,不好评价,我一直认为一款茶自己没有喝过是不能给予评判的。可是我惊讶的发现茶圈的很多人其实根本没喝过,却同样给出了小罐茶不好喝的论调。

 

同行相轻也好,茶人相轻也罢。其中小罐茶被抨击最多的就是那款普洱熟茶,知乎有一个会员是这样写的:“感觉成本就30块钱一斤。”

 

我喝了那款茶,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不堪。我后来特意问了普洱茶行业很知名的一位老师。他这样回答我:“其实不管原料还是品质都算不错的,邹老也不至于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

 

茶圈一位很有名的老师跟我讲过:茶这个东西,以前我年轻时总是评价,你知道我什么现在很少发表评论了吗?因为茶没有标准,没有最好,只有适合。

 

所以,如果我评价小罐茶一般,其实很多人也会评价我的茶一般。这似乎无法说服我的客户,因为他们也不懂茶。

 

 

四宗罪  ◆ 

 

太贵了,完全不考虑大众,圈钱骗局

 

 

 

 

坦白说,槽哥也觉得太贵了。相比较槽哥每月那3000块的收入,喝小罐茶确实太奢侈了。用这一点定罪,很难站住脚。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就像槽哥日里夜里都渴望的爱马仕,也像槽哥看着流口水的宾利。他们从来不会考虑月薪3000的槽哥是不是买得起。

 

我不是他们的用户。

 

中国茶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全价格链覆盖。以天福茗茶为例,永远都是什么好卖卖什么,什么价位都有,生怕漏掉每一个客户。

 

“是的,每一个喝茶人都是我的用户。”天福茗茶们这样说。

 

但事实呢,抛开奢侈品不谈,在中国,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提升,一大批定位中产阶层的品牌应运而生。如 一条、网易优选等等。

 

一个品牌精准定位自己的用户群,这其实是对用户的尊重。

 

槽哥的两个客户一个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一个是投资公司的。他们日常需要送茶的都是所谓高端人士。所以对他们来说,便宜?我还不愿意做呢。

 

 

 

五宗罪  ◆ 

 

充氮,太扯了,完全不考虑自然陈化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存的。我曾经跟很多茶厂聊过,尤其是云南茶企。去库存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相信经历方舟子事件后,这件头疼的事只怕会更加头疼。

 

充氮保鲜对于绿茶品类是有价值的。小罐茶充氮保鲜这一举措意义很明显。让绿茶更持久的保鲜,相比较我们日常用冰箱保鲜还是有所进步。

 

我初始以为小罐茶的普洱和白茶也是如此保鲜,后来发现不是,所以充氮这一点我仍然无法说服我的客户。

 

 

六宗罪  ◆ 

 

懂茶的老茶客根本不会喝小罐茶

 

 

 

 

老茶客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槽哥认识很多老茶客,聊起茶来头头是道,山场,水感,海拔,年份等等等等。他们对茶有太多的见解,但他们似乎又有一个共同点,对于名气大的茶他们通常的最高评语无非就是说:这茶,也就那样吧,能喝。

 

如果一个茶企把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为这些老茶客,那么趁早死掉算了。因为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好这一说,挑刺本就是他们彰显自己水平的方式,除了他们自己收藏的不知道从哪淘来的那块黑乎乎的宝贝以外。

 

雷军曾经把小米手机定位:“为发烧而生。”雷军和黎万强组建的米粉前期的核心就是一群手机硬件的发烧友。最顶级的配置,最高的性价比。

 

历经辉煌后,小米销量先后被OPPO,VIVO,华为拉了下来。气人的是尤其前面那两个品牌,不但价格卖得比小米贵,性价比似乎更不如小米高。

 

还好,小米终于意识到了市场不应该是专为极客们准备的。极客们的要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所以你看,小米变了。

 

现在的小米,学习了Costco,MUJI的长处,正在走向品质电商的康庄大道。

 

很多时候,所谓极致未必就是最好。击中消费者内心的某个痛点才是最重要的。就像OPPO能让凤姐自拍成范冰冰一样。

 

有些茶品牌,本就不是为老茶客准备的。所以这一点,我无法说服我的客户。

 

 

 

七宗罪  ◆ 

 

过度营销,创始人杜国楹根本不懂茶

 

 

 

 

◆  营销最重要的是占据心智

 

徐浪七岁的小侄女从小就跟着她父亲泡茶,喝茶。尤其到了冬天,淡淡煮好的老白茶几乎是每天必备。

 

徐浪弟弟本人不太喜欢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一类的节目,却又喜欢家里有点电视的声音,感觉那样有家庭的气息,所以客厅的电视常年就是中央九频道。

 

侄女跟着徐浪一起看《航拍中国》,一起被中国之美震惊。

 

 

 

 

侄女跟着他一起看《文化之旅》,一起好奇的探索谭盾那楼梯都能奏乐的水乐堂。

 

 

 

 

但据说侄女最喜欢的是动物,各种各样的动物。

 

因为中央九看的多,现在每次泡茶,她经常念叨:“小罐茶,大师作”。

 

◆  营销

 

我问过一位做营销的资深人士如何看待小罐茶的营销,她说:小罐茶的营销炉火纯青,简直无懈可击,精准的用户定位,精准的产品定位,精准的广告投放。

 

营销上,小罐茶是花了足够心思的,无论哪个脑子没毛病的品牌创始人,花了大代价做营销,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会太低。

 

无论是谁,真金白银砸进茶行业来,都是要未来的。

哪怕对中国的茶行业有一点促进,都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我们要的是茶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固步自封。

 

无论我多么嫌弃讨厌小罐茶的广告,我也只能叹服“小罐茶,大师作”,我记住了,我的客户也记住了,我的客户的客户也记住了。

 

所以,我仍然无法说服我的客户。

 

 

槽哥说  ◆ 

 

 

其实有两件事是槽哥思考最多的。既然槽哥列举了小罐茶的七宗罪最终仍然无法夺回自己的客户,那么唯寄希望于茶行业的其他从业者。

 

1、当下,茶行业中谁能成为小罐茶的对手?

 

槽哥极为推崇的竹叶青一直陷在绿茶的泥沼里不能自拔,这其实也是对的。所以竹叶青无法以单品类去抗衡综合品类小罐茶。

 

一向主打全价格链什么好卖卖什么根本不区分用户、店面跟杂货市场一样的天福茗茶一类的综合品牌更加不是对手。

 

难道是电商自居的醉品网?还是自媒体起家的茶语网?

 

B2C醉品商城做了多年了,烧了不少钱,销售量据说一直低的吓人半死不活的。后来又做了茶帮通,试图做B2B的茶叶全品类电商,再后来就做了醉品朴茶。实话说,除了醉品朴茶加盟招商算是接点地气外,实在毫无亮点,雷军到底看上醉品哪一点了,我一直没想明白,也许雷军的品质电商未来进军茶品类时需要醉品这样的懂茶全品类的团队。

 

或许,也就仅此而已。

 

茶语网最亮眼的大概就是尽可能的用一定的标准化方法对茶进行评测。

 

坦白说:中国茶行业太复杂了,种类太多了。做全品类全价格链茶商未来没人知道结果。

 

所以,我至今也没看到一个可以未来三年内成为小罐茶对手的品牌。这是我焦虑的。

 

2、小罐茶的隐患:打蛇当然要打七寸。

 

服务: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喝茶先品。所以你看竹叶青价位并不便宜,但你去北京望京新世界负一楼的竹叶青专卖店看一下,永远有一个端着茶杯热情的女茶艺师。

 

因为公司在北京望京的缘故,我几乎每周都要去四元桥的家乐福。小罐茶的专卖店没学会奢侈品品牌爱马仕的范倒是先学会了禁欲系女生杜鹃的高冷,这是小罐茶店员给我的第一感受。冷冰冰的店,无人搭理的尴尬和一纸杯里的凉茶汤。

 

后来我再去,试喝是要花钱买的,一罐50。试吗?

 

如果持续以这样的服务和管理下去,就好比想成为海底捞的一家火锅企业突然遇到了后厨蟑螂事件的海底捞一样。

 

海底捞遇到蟑螂死不了,但,你不是海底捞,你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

 

大师:

 

大师被小罐茶塑造成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这即是成功也是最大的隐患。

 

八位大师有名有姓各自有品牌。我不知道小罐茶跟大师之间的竞业协议。但我知道两点。

 

A、大师不是小罐茶的固有资产

B、大师并不可控

 

当年在正山堂做技术的梁骏德先生尚且离职创办了骏德茶叶,何况本身就有品牌的八位大师。

 

我清晰的看到几位大师正在跟其他品牌合作推出茶品。我甚至惊讶的发现几乎所有的传承人和大师都被各个品牌签约了。

 

大师之幸,匠人之幸。?

 

虽然小罐茶是我的对手,我还是希望它一路走好。

 

 

不必疑惑,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一边喝着小罐茶,一边写的。

 

 

 

 

 

 

 

结语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小罐茶的未来,留待三年后评说吧。

感谢小罐茶,给茶行业带来的思考。

期待越来越多的小罐茶进入茶行业。

推动着我们所有的从业者一起进步。

推动中国茶行业整体升级一路前行。

 

 

 

 

曼鼓--声音曼妙的心灵乐器

茶艺师联盟出品

全国经销商招募中

微信|13161699698

 

 

 

 

————————END———————

作者:槽哥

 

槽哥

或许是最喜欢茶艺师的那个人

 

    槽哥:一个混迹于茶人圈,每日喝茶却假装不懂茶其实也真不懂茶的连伪茶人都算不上的一个糙人。每个礼拜天,槽哥将在茶艺师联盟平台上无门槛有底线的吐槽。

    在我眼里,一个会泡茶又懂生活美学的茶艺师 ,本就是茶行业的一股清流。 或许我就是最喜欢茶艺师的那个人。

   

 

 

 

崔永元进军茶行业,我们怎么办?!

提起崔永元,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仅仅是基于他作为主持人的影响力,更是因为他化身“人民圣斗士”。继“崔永元真面”“崔永元真牛”之后,即将要出现“崔永元真茶”了!


崔永元上热搜了?



崔永元昨天在微博宣布自己要做茶了,名字叫“崔永元真茶”,并且发了一段在非洲考察茶园的视频。


视频中的崔永元戴着鸭舌帽和墨镜,现身在非洲的某个茶园中。他说,这个茶园有着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没有污染、没有化肥、没有转基因”。他兴奋地表示,自己在非洲找到了“安全”“干净”的茶,并且让大家“等着崔永元真茶上市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视频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湖水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支持者与反对者皆而有之,但毋庸置疑的是,崔永元进军茶行业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事,无论你混不混茶圈都多多少少会关注。

质疑声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当然也不少。首先是拥有茶叶的专业知识以及生产经验的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崔永元都看中的那片茶园的茶叶不适合做茶,甚至认为那片所谓的无污染、无化肥、无转基因的茶园,自己身边就有,何必跑那么远去给人家做嫁衣裳。


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批评和质疑,何况是崔永元这样一个曾几度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激浪的公众人物。但是这些质疑,崔永元本人并未予以理会,相反,他的而支持者们活跃起来。

支持声

崔永元在业界的口碑有目共睹,因而我们不必担心没有支持者,著名媒体制作人邱启明就是一个。在崔永元的真茶出现后,他随即转发崔永元微博,并评论道“真系列又出新品,期待上市。”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者,也紧跟话题,在网上发起问答,理性收集大家对崔永元的真茶动作的看法。也有人给崔永元出谋划策:“众筹吧,我们还能入个股。”这个建议倒是得到了崔永元的回应:“好主意,怎么开始、谁来组织呢?最好做成大家一起享用一起经营一起投资一起挣钱的好生意。”

但,众说纷纭的看法并不能左右主事人,崔永元的进军茶行业,究竟怎么样呢?


茶行业真如此不堪吗



崔永元说,不说好喝不好喝,因为那是个人标准,我们只说安全。看似没有槽点,实则在引导一种思维:茶行业与其他的餐饮一样,劣质原料的生产导致消费者已经从追求口感退而求其次到追求安全。

那么,茶行而言当真如此吗?

外行人也许看来的确如此,茶圈里的新闻被爆出来的都是某某茶叶造假,某某茶厂被查已暂停整顿……这种看似没有正面新闻的茶行业就真的一窝遭吗?!

不是!

茶行业从农业起家,具有农业的相关特性,自然有一些原生的弊端,比如难以作业化生产,生产链长,产出比失衡等。但,茶业是农业里稳步发展的一个“分支”,由于戴了“传统文化”的帽子,茶行业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尤其近两年,茶行业的发展的确惊人,步子走的又大又快,关键词就是“跨界”“外来资本”“异军突起”。

百雀羚和喜茶

最近和茶饮品牌喜茶进行跨界合作,推出了具有民国风格的联名产品。内容包括联名款喜雀礼盒、喜茶会员卡,以及线下喜茶门店的特别菜单、茶饮的杯套。

雷军和醉品

今年既是小米集团成立8周年,也是雷军投资的醉品集团创立的8周年。雷军二次巨额投资茶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醉品集团,正是看中醉品创新的商业模式,就如当初创办小米一样,雷军希望以此来推动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崔永元真茶的出现对茶圈里的我们来说,是好是坏呢?

他也许会像小罐茶一样,后来居上,分得茶行业一杯羹。

也许会像“真牛”一样饱受争议。

但更多的现象说明,茶行业具有巨大的磁场,也有很多的机会。

而茶行业的同仁们,也要奋起直追!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