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拉萨藏茶

找到约18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姜氏古茶“仁真杜吉”惊现布达拉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4月10日,“见证历史携手共进”——非遗藏茶姜氏古茶“仁真杜吉”寻根交流会在布达拉宫举行。交流会由布达拉宫管理处承办,参加交流会的领导和嘉宾有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刘世忠、布达拉宫管理处党委书记格桑顿珠、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觉单等,荥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晋兆平率队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仁真杜吉”是荥经姜氏家族在清朝时期创建的边茶品牌,因其具有“熬头好、味醇和、汤色红亮,且带新茶香气”等独特风格,得西藏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哲蚌寺等三大寺活佛联合特制颁发“仁真杜吉”(意为“佛座莲花台”)铜板商标,并年年购买姜家的砖茶。直到1939年,西康省组建“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后,禁止茶叶私营,姜氏茶业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姜氏后人万姜红,为了家乡振兴和家族复兴,创办了姜氏茶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立志让更多人品尝到三百年传承的高品质藏茶,并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姜氏古茶”。

在2020年的拉萨“雪顿节”上,万姜红展示了祖上留传下来的“仁真杜吉”标识图形,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梁伟处长告诉她,在布达拉宫的地宫中可能还有“仁真杜吉”的茶。

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的积极寻找下,上百年的“仁真杜吉”茶终于重见天日。为更好的坚持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精神,自治区有关单位和姜氏茶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举行此次交流会。交流会上,随着“红盖头”的缓缓揭开,带有朱红色“仁真杜吉”标识的姜家藏茶,在一百多年后,重新与世人见面。

荥经县副县长晋兆平说:“去年,荥经与拉萨城关区缔结友好城市,开启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仁真杜吉’是藏汉一家亲见证者,要以此为契入点,深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刘世忠局长说:“‘仁真杜吉’”见证了茶马古道上,藏汉民族血浓于水的历史,茶马古道精神,必将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新的贡献。”

文稿:周安勇

藏茶:藏地高原的别样浓香

舌尖上的西藏,藏茶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酥油茶、甜茶及清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大众的日常饮品,更是藏民族悠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酥油茶:体验藏地生活的入门饮品 


初饮酥油茶,多数人或许会因为酥油的臊味和咸口的茶汤而感到不太容易接受。 


但对于世代饮酥油茶的藏族群众来讲,酥油茶的美味口感是不可替代的。 

正所谓“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酥油茶,顾名思义其主要原料便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酥油。 


早些年前,在电力供应还未完全普及之前,几乎每户藏族群众家中都有专门制作酥油茶的木质打茶桶,藏语称为“董玛”。 


“董玛”一般高约4尺、直径l尺左右,由筒桶和搅拌棒两部分组成。筒桶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相同,外面箍以铜皮,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显得精美大方。桶内有专门上下搅拌的木棒。制茶人在桶内放入适量的酥油、盐和砖茶熬制的过滤茶汁后,加入烧开的水便用搅拌棒用力上下抽打几分钟,充满浓郁香味的传统酥油茶就制作完成了。 


同样,提炼酥油也要使用相同的“董玛”,加入最新鲜的牛奶上下抽打几百下后,奶汁和油水分离,牛奶的精华瞬间就变成了固态的酥油。其营养成分不言而喻。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品。一来可以缓解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和瞌睡的时候,还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酥油茶颜色与浓可可茶相似,喝一口茶,茶香很浓,奶香扑鼻,有一种特殊的回味。

 

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即是说新鲜酥油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 


此外,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群众,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所以,藏族群众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如今,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打茶桶已经被几乎普及到每家每户的电动搅拌桶替代。饮一杯酥油茶,只需按几下摁钮,美味便可到来。

 

作为藏地传统特色饮品,酥油茶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要想体验一番藏族文化习俗,从生活的点滴习惯去适应高原特殊环境,何不从饮一杯酥油茶开始呢。

 


甜茶:悠闲生活的“慢节奏” 


走在老城区丹杰林社区附近的光明港琼茶馆,甜茶与藏面特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已是下午6点,这个创办于1977年,在拉萨极富盛名的老茶馆里依旧人头攒动。人们慢悠悠地品着甜茶,吃着热气腾腾的藏面,聊着家常或邻里新事旧闻。身着藏装、手提茶壶的阿佳们轻巧地穿梭于顾客间,添茶,收钱、找零,干净利落中透着多年形成的默契。 


穿过过道,茶馆二楼一间小屋内,经理边巴微闭着双眼,坐在办公椅子上。他指着窗外说:“这会儿都下午6点多了,仍然有这么多人,我们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 


虽是喊累,但边巴的语气里更多的还是满满的自豪。 


那些几乎每天都要光顾一次的老茶友,对于甜茶的浓淡、藏面的口感,个个心里有数,哪天感觉不对,还要找边巴说道说道。对这个茶馆而言,他们既是顾客,更像是主人。 


甜茶,是以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卫藏地区藏民族日常喜好的一种热饮。其主要原料为牛奶、红茶和白砂糖。 


在拉萨,喝甜茶是“慢拉萨”悠闲生活的缩影。 


喝一杯甜茶,品尝一碗藏面,和亲朋小聚闲聊,在高原慢生活里,是一份惬意的享受。 


在拉萨,甜茶馆遍布大街小巷,已经成为拉萨人日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体会和感受高原慢生活的好去处。在拉萨的大街小巷,甜茶馆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休闲场所。人们闲暇时或约友而至,或与人拼桌闲谈,渴了喝甜茶,饿了吃藏面……甜茶馆里充满茶客们的欢声笑语。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早晨喝甜茶是拉萨藏族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甜茶前身据说是英式红茶,19世纪由英国人带来。甜茶呈不透明的乳黄色,由红茶熬汁,加入牛奶和白砂糖,充分搅拌而成,略稠,浓香扑鼻。 

如今,西藏拉萨的甜茶馆星罗棋布,光明港琼甜茶馆、光明甜茶馆、雪社区合作社茶馆、仓姑寺甜茶馆等最为有名,从早上8点半营业到晚上7点,茶客络绎不绝。 


泡茶馆的多是本地人,闲话家常,渴了喝甜茶,饿了吃藏面、藏包子。茶客放一叠零钱在桌上,倒茶的阿佳走过来,拿走6角,倒满一杯,茶客杯子一空,服务周到的阿佳又来取钱倒茶了。


随着人们生活的交往交融,喝甜茶吃藏面,也从最初拉萨人独有的生活习俗传遍西藏各地,已成为全藏各地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

 


清茶:藏地最简易的大众饮品 


说起西藏的茶习俗,多数人的印象是酥油茶和甜茶,实际上,除了这两个传统饮品,还有最简单的藏茶清茶。即藏族百姓所说的“恰汤”。

 

“恰汤”在藏语中意为“茶汤”。“恰汤”所需的茶叶主要来源地为四川雅安等地的砖茶。藏族群众将砖茶放入水中长时间熬煮,经过过滤后,将从茶叶中浓缩的茶汤保留并储藏。 


“恰汤”的制作很简单,只需在烧开的热水中兑入少许的茶汁,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完成了。如果在茶碗中放入些许酥油,并倒入清茶,这也是酥油茶最简易的制作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如今除了最普通和廉价的传统砖茶以外,以“藏”字头为品牌的各类含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也开始流行,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档次的藏式饮品的需求。

非遗传承人以藏茶为“媒”寻根西藏

椭圆形的砖茶,包裹砖茶的纸上有藏文字样的印章。这是拉萨布达拉宫珍宝馆馆藏的两块100多年前产自四川雅安的藏茶“仁真杜吉”。小小茶砖为何能翻山越岭,并藏于布达拉宫珍宝馆?

7月31日,非遗藏茶姜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传承人万姜红接受采访。李林摄

“‘仁真杜吉’汉语可译为‘智慧金刚,佛座莲花台’,是四川雅安荥经县姜氏家族在清朝时期创建的边茶品牌。”非遗藏茶姜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传承人万姜红近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荥经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川藏茶马古道的原始起点。“荥经茶叶多运往西藏,根据当地民众饮食结构的需求,姜家先祖研制出了藏茶配方,同时得到了旧西藏上层人士广泛认可,并获颁‘仁真杜吉’铜板印章。”


布达拉宫珍宝馆馆藏的100多年前的藏茶“仁真杜吉”。受访者提供

2018年,为了非遗古茶的传承,万姜红从舅舅手中接力,成为非遗藏茶姜氏古茶“仁真杜吉”第15代传承人,随后开始挖掘家族与西藏和茶马古道的历史。

“‘仁真杜吉’铜板印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万姜红从小就听先辈讲述印章的故事,但她却从未见过这枚印章。“这是姜家制茶史上的荣耀见证,我一定要找到它。”于是,万姜红开始了她的藏茶寻“根”之路。多年来,她在四川寻访无果,一次偶然机会,她听说有人在西藏布达拉宫见到过收藏的“仁真杜吉”茶砖。得知线索的万姜红欣喜若狂:“如果找到了茶砖,比找到印章更有说服力。”


四川雅安荥经县姜家大院。受访者提供

2021年3月,一通从西藏打来的电话,让万姜红的寻“根”有了答案——确证布达拉宫珍藏有两块100多年前的藏茶“仁真杜吉”。万姜红当即从四川雅安动身来到布达拉宫,并在那里举办了非遗藏茶姜氏古茶“仁真杜吉”寻“根”交流会。会上,万姜红与布达拉宫方一致认为,要让这个品牌继续在雪域高原传承,并且还要发展和创新。

近日,万姜红再次进藏,正是为了实现之前她和布达拉宫的约定而来。在众人见证下,布达拉宫·姜氏古茶“仁真杜吉”联名产品发布会7月30日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举行。

“‘仁真杜吉’讲述了数百年前,姜家古茶与西藏民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万姜红表示,茶如桥梁,将西藏和祖国腹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作为传承人,不仅要寻“根”,还要继续挖掘,以茶为媒,延续并讲好藏汉民族团结的故事。


万姜红家族从边茶贸易中留下了许多来自西藏的老物件。受访者提供

与此同时,作为“一带一路”青年使者,万姜红也希望以“神奇的东方树叶”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茶叶的起源、发展,向世界传播“人在草木间”的中华智慧,以茶文化来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民心相通,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来源:中新网拉萨

作者 李林 赵延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