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兰贵人茶是什么茶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清代皇宫里最爱喝什么茶?都有哪些饮茶习俗?

清宫皇室对茶叶的消费量巨大,且将茶应用于宫廷生活的各方各面。清初设置御茶膳房专门打理宫廷日常用茶,各处用茶皆从内务府广储司茶库定量领取。清宫饮茶既沿袭了明代泡制清茶、花茶等旧俗,又融入烹制奶茶等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并发挥茶叶的药用功能,以茶入药,制成代饮茶。宫中各项典礼活动多设置饮茶环节,茶叶日渐成为沟通君臣、宗藩、满汉关系的纽带。

宫廷是古代国家的核心,也是国家财富的最主要受益者之一,宫廷的各项消费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同时期社会的最高消费水平,文章通过对清朝宫廷饮茶进行研究,由点及面地介绍清代社会的饮茶习惯及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以饮茶为切入点,探究汉族礼仪文化对清代满族统治者的影响及满汉文化之交融。

01

日常饮茶

清初设置御茶膳房负责收领各地缴纳的肉、油、奶、酒、菜、果等食品,打理皇室膳食和内廷酒席宴会。其中御茶房是专门侍候皇帝饮茶的机构,筹备茶水、奶茶和果品。御茶房以外,皇后、皇太后的寝宫里各自设有茶房,皇子皇孙迎娶福晋后,寝宫也会增设茶房。

清宫各处用茶是每月定期定量从内务府广储司茶库领取。各妃嫔、皇子日常消费的茶叶是每月领取定额,例如就六安茶而言,贵妃、妃、嫔每月例用六安茶各十四两,而贵人每月例用六安茶各七两,常在每月例用六安茶六两,小阿哥每月例用六安茶二两,小格格每月例用六安茶二两;此外,皇后茶房每月例用黄茶六百包,贵妃茶房每月例用黄茶三百包,妃、嫔茶房每月例用黄茶各一百五十包 。可见清宫内依身份等级不同,每月分配到茶叶数量各有差别。

清宫各机构用茶也由广储司定量供给。例如皇家御用品的制造机构造办处每月领散茶二斤,用于举办小型典仪活动和刊刻书籍的武英殿每月领散茶三斤,皇帝御门听政的乾清门每月领散茶三斤,内阁每月领散茶五斤,供奉诸神之所的万善殿每月领散茶五斤十两;小内学每年春夏秋三季每季六安茶二袋,御茶房每月领黄茶二十包,碱二十九斤六两 。

清宫日常茶饮主要有奶茶、清茶和花茶等,其中以奶茶消费最多。一筩(筒)奶茶需要“黄茶一包、盐一两、乳油二钱、牛乳一锡镟(每镟重三斤八两)” 。制作奶茶的各种原料定期定量地分配至各处。御前,乳茶例用乳牛六十头,每日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七十五包;皇后前,例用乳牛二十五头,每日泉水十二罐,茶叶十包;贵妃前,例用乳牛四头;妃前,例用乳牛三头;嫔前例用乳牛二头 ,体现出清代宫廷内极为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

奶茶大量用于御膳和各类筵席中,例如内务府档案记录道: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初一日午宴,“未初二刻五分,万岁爷升座……送汤膳毕,乐止。承应戏未完,奉旨:送奶茶。奶茶碗盖一出,就送王子阿哥等位奶茶,奶茶毕,将茶桌请下,戏毕,转宴” 。

筵席奶茶需求量大且需要非常正式的制作过程。“筵席前一日,承办官率领熬茶蒙古(蒙古人)、熬茶拜阿唐至熬茶所,监视如法煎熬乳茶。熬毕,注缸内保存。筵宴日黎明,熬茶拜阿唐将乳茶倾入银茶桶,送至筵宴所。

清宫皇室还偏爱各类花茶。花茶有两种,一种是“以花点茶”。“以锡瓶置茗,杂花其中,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将此点茶,则皆作花香。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木樨、橘诸花皆可。” ;另一种是像珠兰茶一样,在茶叶制作过程中,以鲜花为原料,选绿茶作为茶坯,混合窨制。使如此制作出的茶叶带有花香,用时直接冲泡,人们也称其为香片茶,以茉莉香片居多。

清宫中名声最响的花茶是清高宗亲手创制的三清茶。三清茶以梅花、松仁、佛手为原料,高宗认为这三种物品皆属清雅之物,以之瀹茶,俱幽香。将宫中收集的雪水煮沸,将这三者与龙井茶一同冲泡便制成了三清茶。

▲ 龙井十八颗御茶 / 何光华 摄

清高宗作《三清茶》吟道:“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手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璮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迩几余,敲吟兴无竭” 。

▲清乾隆款红漆描黑三清茶盅 (故宫博物院藏)

清茶泛指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而不加其它物料的茶水。康熙年间,进贡宫廷的贡茶包括福建武夷山岩顶新茶、江西雨前芽茶、云南普洱茶以及女儿茶等;雍正时期进贡的贡茶如六安茶、松针茶、银针茶、松萝茶等;乾隆时期的贡茶有浙江的龙井茶、郑宅芽茶,江苏的阳羡茶、碧螺春茶,云贵的普洱茶,四川的仙茶、观音茶、青城芽茶,湖南的安化芽茶、界亭芽茶、君山芽茶,安徽的银针茶、雀舌茶、松萝茶等,相较于前朝,茶叶的来源和种类更为多元和丰富。

清代皇帝对冲泡茶叶的水十分讲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随身携带方斗称量泉水重量,最终认为天下泉水中唯玉泉山的泉水重量最轻、水质最清,遂封玉泉山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并作为御用水,就连在外出巡也要派人带着。

02

以茶入药的代饮茶

传说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荼”就是茶,可以推测,茶叶的药用很早便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将中草药与茶叶配用,以茶代药,称为代饮茶。

明代初年,由周定王朱橚等人编修的大型方书《普济方》,在食治门中专辟“药茶”一篇,收载了药茶方八首;《永乐大典·医药集》中亦有代茶饮的记载。清代,记录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加,代饮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陆廷灿的《续茶经》、刘源长的《茶史》、黄官绣的《本草求真》等书均载有代茶饮药方。

清宫代饮茶制作较民间更为讲究,皇帝、后妃养尊处优,身体稍有不适便要召见御医诊视,若病情不重,便会代茶饮来调理身体。

代茶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茶入药,将药效较轻的中药与茶叶搭配;另一种是仅选用数种中草药煎汤或用沸水冲泡之后,像喝茶一样饮用。以仙药茶为代表。

“清宫仙药茶由六安茶、乌龙茶,加上紫苏叶、泽泻丝、曹蒲、山植四味中药,经过特殊加工制成,具有减肥消滞、化浊和中、开郁通脉的效果,还用于感冒、伤暑引起的发冷发烧、头痛头疼以及病后消化不良、胸膈饱满、恶心呕吐等症,降脂效果也很明显,是一种四季必备的良药” 。

故宫博物院里至今还收藏着清代贡茶中的人参茶膏,几十块茶膏被完好地保存在青花瓷罐中。人参茶膏是将名贵药材中的人参与茶叶混合熬制,再用模板压制成形。人参具有修补元气、益气生津、补脾益肺和安神益智等多种有益功效,将人参与茶叶搭配制成茶膏,服用者既可以品尝茶香,又可以滋补身体。

▲ 人参茶膏(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医案整理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也收录了代饮茶药方数十首。例如“避瘟明目清上散”选取“珠兰茶一两二钱、南薄荷五钱、香白芷五钱、川大黄六钱、大青叶一两二钱、降香四钱等”研磨成细面状,兑冰片,再研磨,可用来治疗眼疾 。

03

清宫礼仪与茶

清代宫廷礼仪经历了由简单演变至成熟繁琐的过程,并且在这些仪式中,贡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清宫茶事形成于顺治年间,雍正时期进一步发展,乾隆时期达到鼎盛。

清朝初期,各项仪式多饮酒。例如崇德年间的祭天坛礼,“大学士范文程捧祝文自大政殿近前恭呈,奉命主祭大臣公塔占跪受,捧祝文前行,各官排列随后。至天坛,刑斋戒百日乌牛,上香,献果品,奠酒,照例行礼,奏文致祭” 。

而之后各项礼仪多以茶代酒。每年初春,四川官员须祭拜蒙顶山,采制蒙顶山茶“三百六十叶,贮两银瓶贡入帝京,以备天子效庙之供” 。

▲ 蒙顶五峰之间的皇茶园 / 陈书谦 摄

1、常朝礼

清代的朝会分为大朝和常朝。大朝是三大节,即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亲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参拜庆贺。常朝则是召集官员处理国家重要政务的集会,举行常朝的过程中,也设置了严格的礼仪制度规范君臣行为。

常朝上,皇帝在太和殿升座后,赐诸王以下各官坐,“上进茶,王以下文武各官,俱就坐次,行一叩头礼毕,光禄寺执事人员,赐各官茶,各官就坐次行一叩头礼,饮毕,再行一叩头礼” 。赏赐大臣官员的贡茶多是由光禄寺承办的乳茶,由八旗马甲(骁骑兵)分赐之。

清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认为马甲赐茶,不甚雅观,命改由御茶房备茶,由内务府各执事人及内务府护军分别赐茶。每次,备茶四十桶,用执事人八十名,护军六十名,负责执茶桶、茶碗,按照大臣、官员坐次分别赐茶。

2、经筵活动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是帝王教育的重要活动。

顺治九年(1652年)题准,“春秋各举经筵一次” ,经筵前一日,皇帝和文武百官祭拜孔子,经筵礼上,君臣一同品茶议政。

《(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详细记载了经筵典礼的全过程:举行经筵典礼之日,皇帝御常服乘舆出宫到文华殿,殿内侍立有满汉讲官。皇帝升座,讲官进至案前行一跪三叩礼,满汉官员进前讲四书,皇帝宣讲御论,各官面北跪听,再由满汉讲官进前讲经。

之后皇帝由文华殿至文渊阁,各官进至阁内接受赐茶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举行了四十九次经筵。最初经筵上,文武大臣、讲官、翰林等人全部参加,席间只讲经史和品茶,没有歌乐。

乾隆五十二年(1787),特命演奏《抑戒》之章,以听乐清耳,品茶悦心。经筵所用茶,由光禄寺奉旨承办,每次例用六等满席二十二席,供乳茶十桶。

经筵后会举行日讲,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题准,“每岁春秋二仲月,皇上御经筵后,钦天监择吉举行皇太子会讲礼。是日,由太常寺启请皇太子诣传心殿,行告祭礼。至会讲时,礼部官启请皇太子诣主敬殿,进讲经书。停设筵宴,光禄寺备茶。饮毕各退” 。

▲ 文渊阁

3、视学仪

视学仪是清帝听取国子监祭酒讲四书的礼仪,以“尊师重道为教化之本” ,顺治九年(1652年)开始进行,顺治十四年(1657年)再次举行。

康熙八年(1669年),“皇上临雍,重颁敕谕,一如前礼。”视学仪上,“上幸太学,行释奠礼……前一日,上于宫中致斋,设黄幄御座于彝伦堂内正中。上出东长安门,至成贤街棂星门外,又中路入黄幄内,上对孔子为行二跪六叩头礼,众臣随礼,礼毕后,满汉讲官进讲,讲易经、四书等,之后赐王以下各官茶。次日,于太和殿赐座赐茶” 。

4、茶宴

茶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代达到鼎盛,是一种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以文会友”的聚饮方式。

唐代诗人钱起曾在《与赵吕茶宴》诗中描述了茶宴的情景:“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净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字里行间将文人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朝廷开始举行大型茶宴,由皇帝赐茶。

至清代,宫廷茶宴成为宫廷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主要内容为赋诗、品茶等,此风肇始于康熙朝,乾隆时达到极盛。

《养吉斋丛录》中记载道:“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间。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无定期。” 起初没有固定的宴会地点,乾隆年后定在重华宫举行。众人“列坐左厢,宴用果盒杯茗。御制诗云:‘杯休醴醁劳行酒,盘饤餦餭可侑茶。’纪实也。” 出席的以词臣居多,人数并不固定。茶宴上,众人饮茶作诗。诗歌“体裁亦古今并用,小序或有或无,后以时事命题……定为七十二韵,二十八人分为八排,人得四句。每排冠以御制,又别有御制七律二章。题固预知,惟御制元韵,须要席前发下始知之。” 诗成呈给皇上阅览,皇上颁赏珍物,官员“叩首祗谢,亲捧而出。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谢时悬之衣襟,昭恩宠也。余人在外和诗,不入宴”。

清高宗在位期间,除因皇太后丧事外,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君臣所作诗句全部收录于《御制诗集》。

▲ 重华宫

5、千叟宴

清帝在宫内举行千叟宴,地点设在内廷,其宗旨是敬老尊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等年六十五以上者,六百八十人燕于乾清宫前” ,随后又召文武大臣官员及退休人员等年六十五以上的三百四十人在乾清宫前宴会。皇帝还特地命皇子、皇孙等宗室人员与之一同欢饮。

乾隆年间,千叟宴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官员。有一年,朝鲜国入京进献年贡,恰逢第二天举行千叟宴,于是中外大小官员年龄符合者皆可参与宴会 。

千叟宴上会进行专门的茶礼。乾隆年间千叟宴的茶礼上,尚茶正呈上茶后,“高宗纯皇帝进茶,众皆坐次跪行一叩礼,茶毕,侍卫等进,分赐殿檐下丹墀列坐之王公大臣官员等茶,王公大臣官员接茶,俱行一叩礼,饮毕乐止,恭进果筵于宾座前 ”。茶礼毕后,宴会上皇帝会撰写诗文,或命与宴者各自作诗以纪念盛宴,事后编成诗集《千叟宴诗》。千叟宴茶礼被历朝沿用,旨在加强民族团结,和睦君臣关系。

▲ 清代千叟宴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6、外藩宴

每年除夕及正月十五,清朝皇帝赐外藩蒙古宴,理藩院引蒙古王公、台吉人,领侍卫内大臣、八旗一二品武职等参宴。

尚茶正进茶,再奏《海宇升平之章》,尚茶正率侍卫等举茶案由中道进,注茶于碗。进茶大臣奉茶入中门,群臣皆就本位跪,进茶大臣向皇帝进茶,退立于西。皇帝饮茶后,与宴官员行一叩礼。进茶大臣跪受茶碗后退下。众臣就坐,侍从将茶水等分赐与宴臣僚,众臣先行一叩礼,饮毕复行一叩礼。尚茶正撤茶宴退。

除了上述礼仪之外,清宫每年的藉田礼、丧仪、千秋节、万寿节等仪式上皆需饮茶。皇后、皇贵妃、妃、嫔、皇太子、诸王、公主、王妃等册立册封之礼也都有赐茶一项。

▲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人物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礼仪是统治者试图通过把强势的文化符号融进人们生活的产物。清代统治者沿袭明代宫廷茶事,将汉民族的礼仪文化融入满族统治者的宫廷生活中,满汉两族文化不断磨合和相融,而形成一定范式。这些茶事中,饮茶已不单单为解渴,而成为一种礼仪符号和联系君臣、宗藩、满汉关系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如杜浚所谓“茶有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

饮茶是生活的艺术,对于宫廷而言,茶除了是礼仪的载体,也是清代皇帝在繁重的朝政之余舒放性灵、寻得身心放松和平静的重要途径。在康熙、乾隆、嘉庆等清代皇帝留下的众多诗作中,茶诗占据其中很大一部分。无论是康熙皇帝在避暑山写下的“烹茗汲泉清意味,个中谁解有真香”,还是乾隆皇帝在山中竹炉茶社写的“偶然消得片时暇,那是春风啜茗人”,皆是寄山水之趣,抒高雅之情,洒脱悠然自得之乐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你的生日是几号?来看看自己的幸运茶是哪杯

你是否想过,在你出生的那天,你就与其中一种茶结缘,而且可能这种茶就是你的幸运茶?

茶其实也有其自己的性格,接下来就一起看看你的生日那天属于什么茶?

出生于1日:金骏眉

很多人品尝金骏眉的第一口就会喜欢上这种茶,滋味甘清圆润。但是对原料和制造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且优质的茶叶成品率也只有70%。

性格:有独立精神的野心家。因为包容心强又喜欢照顾别人,身边会围绕许多仰慕者。

出生于2日:凤凰单枞黄枝香



入水后,会有特别浓郁的栀子花香味一下子出现又轻灵地散落到四面八方。让人感受到那便是金秋九月的味道,置身其中,如梦似幻。

喝到嘴里,水路甜爽,茶气充足。遗憾的便是这茶不是很耐冲泡,第五泡后,感觉迅速衰减。

性格:性格温柔,喜爱和平,是个感情丰富的浪漫主义者。缺点是容易为一点小事就受伤害。

出生于3日:铁观音


 铁观音茶总会让人有琢磨不定的感觉。它的茶香是韵的一部分,兰香、蜜香、天香……几乎百种人会品到百种香,且描述各不同。

性格:就像这一天出生的人一样,洋溢艺术天分,虽 然性情令人捉摸不定,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受欢迎的一型。

4日: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茶名字的由来,据闻是英国茶商将茶献给维多利亚女王,黄澄清透的色泽与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赞不绝口,既然来自东方福尔摩沙,就赐名“东方美人茶”了。

性格:严谨认真,凡事都会脚踏实地努力耕耘。不过自我意识颇强烈,不善于和他人协调。

出生于5日:宫保府红茶

一匹近几年在品茶大会上脱颖而出的黑马。开汤颜色非常漂亮,红浓如宝石,香气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传统红茶味道,不是特别浓郁,但是一种你永远忘不了的与众不同的香气,一股永葆春青的味道,应该说是一种不拘泥于传统制茶工艺的红茶。

性格:脑筋动得很快,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喜欢追求刺激,较难安于现状

出生于6日:福鼎大白毫


 绝对对得起这一个“大”字,不仅是茶芽健硕,而且是大味必真。白毫也是繁密如毛猴般,紧紧依附在芽叶之上。彼此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慢慢烧了水来冲泡。真是通透啊,仿佛什么也没浸出来,不过倾在白瓷盏里,还是看到杏色的黄。似明月般皎皎的香气,却并不暗靡,还是透出向上的心意。

性格:个性温和而且稳重。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论对任何人,都可以表现得既亲切又宽大

出生于7日:六堡茶


 六堡茶耐于久藏,储藏越久品质越佳,如果说对于绿茶人们追求的是其“青春年华”,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心的则是岁月的沧桑。这个茶又是需要懂得泡、懂得品的人,才会真正的喜爱。

性格:感受力敏锐,非常懂得察言观色。不过缺乏和周围协调的能力,注意不要变得太自我中心。

出生于8日:兰贵人

 

一款独特的茶,口感很直接很有力的告诉人们什么是回甘在喉的感觉。喜欢的人会对此茶赞不绝口,不能接受的也会对此茶表现得很坚决。

性格:一旦下定决心,便充满干劲全力以赴。这种个性的人朋友多,敌人也多。

出生于9日:碧螺春


 但凡品饮过碧螺春的人,都不由会被它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清香幽雅、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碧螺春的二水三水入口微涩,甘甜之味反归得很慢,但在齿颊间,余香较远。

性格:善解人意,又富有博爱精神。容易感情用事,也容易受到环境左右。

出生于10日:大红袍



大红袍名声实在太大了,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时候都会有点迫不及待。其实此时还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赏之感,缓缓啜饮茶汤,慢慢体味,徐徐咽下。闭目轻嗅那高扬馥郁的香气,兰花香和其他花蜜香的复合香气,高雅复杂,细锐持久;咂咂细品,滋味醇厚顺滑,岩韵明显。

性格:意志力旺盛,不服输,独立心也十分旺盛。需注意不要流于莽撞行事。

出生于11日:西湖龙井


 近几年更多人开始喜欢铁观音或者普洱,因为铁观音香气浓郁,普洱有着独特的保健作用,而绿茶尤其是龙井更多地保留了自然的感觉。“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方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漫乎齿颊之间”,并且说龙井茶“无味之味,乃是至味”。

性格:性格浪漫又多愁善感,是个肯努力的理想主义者,能够尽情享受丰富的人生。

出生于12日:正山小种

温柔且细腻,风度翩翩亦如绅士。香而不烈,细而含蓄。虽然无处不在,可是伴了松烟深沉的阴影,并不是那种欢快的歌唱,而是孤独的沉吟。

性格:具有华丽高贵的气质,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兴趣,常识丰富,教养良好。

出生于13日: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散发的是一种清醇的妙香,而且不论如何去冲泡,叶底与最初的干茶一样变化不大,只不过红尘历练一番,已经膨大,闪烁氤氲的光芒。是一款令人沉静下心去品味的茶。

性格:个性冷静谨慎,即使再细微的细节也能注意到。再加上本性诚实,能得到许多人的信赖。

出生于14日:漳平水仙



乌龙茶类唯一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

性格:头脑清楚,好奇心旺盛,乐于追求快感,又行事冲动;不可思议的是运气总是很好,很少失败。

出生于15日:铁罗汉

铁罗汉,在东南亚的声誉位于大红袍之上,兰花香里带着刚烈的火香,还有几分中药的药香,老茶客更喜欢一些,新接触的人便往往被“冲“得站不住。

性格:意志力很强,立定目标后无论遇上任何挫折,都会排除万难达成。通常都很喜欢照顾别人。

出生于16日: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色、香、味、形具佳,但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品饮都充分领略到安吉白茶形似凤羽,叶片玉白,茎脉翠绿,鲜爽甘醇的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性格:聪明,做事情有条理,不轻易受别人影响,做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

出生于17日:白鸡冠



白鸡冠是岩茶中的一个奇迹,茶汤颜色淡黄,清澈纯净。闻之香气并非浓烈,可是鲜活,如蛟龙翻腾,由海升空,翻转反复。可谓是既甘甜又丰沛,如同一个美人,不仅秀外还能惠中,内外兼修,实在是难能可贵。

性格:平常看起来温和体贴,其实主观很强,有时候会出现大胆行动,让身边的人大吃一惊。

出生于18日:祁门红茶


那缕缕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有一股让疲惫的身体重又兴奋的力量。但比起其他的红茶来,较不耐泡,然而叶底又非常漂亮,片如紫金般沉淀在碗底。

性格:性格非常极端,不是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就是感情用事随波逐流。

出生于19日:易武茶



易武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几水之后,仿佛破茧重生一般,张开了令人惊叹的羽翼。散发出柔美的香气,茶汤在顺滑之外,别有厚重,可是又和班章的霸气不同,是那种绵绵不绝的力量。茶汤在口腔中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纯净无邪,几近完美。喝完之后,回味半晌,以致无言。

性格:想象力丰富,有个性又有才华。不过自尊心很强,而且有好强不服输的倾向。

出生于20日:水金龟



水金龟的香气和大部分岩茶的兰花香不同,却也得自然之韵。此外,它还有梅花香,梅花香重在一个”清“字,香得烂漫,偏又庄重,还带几分清高。”寂寞开无主“,没人欣赏也是香飘一方,香不香是自己的事,欣赏不欣赏是别人的事。

性格:是个性喜和平的浪漫主义者。脾气虽然不错,但如太过任性,将会遇上意想不到的挫折。

出生于21日:正山水仙



水仙的香气可以说得上馥郁了,又仿佛电影明星,远远看着,那念想往往比娶回家里更长久些。

性格:开朗快活,充满活力,到哪里都很有人缘,是凡事都往好处想的乐天主义者。

出生于22日:肉桂



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在漫长的岁月里,肉桂的产量寥寥无几。

性格:认真而且责任感很强,只要不刚愎自用,做生意成功的机率很大。

出生于23日: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香气芬芳清鲜,有板栗香,滋味非常醇和,浓淡表达得非常理想,但因取料为最嫩的芽尖,因而好的信阳毛尖都不耐泡。

性格:挑战心旺盛,学什么都能很快上手。问题是喜新厌旧,而且欠缺耐性。

出生于24日:滇红



外观上,滇红的金毫很多,尤其是滇红的金芽;色泽上,滇红的金毫有的亮若黄金,有的灿若秋菊;香气上,茶汤有蜜香、花香,还有一些木香,而且香气高扬,经久不散。最好的是入口,内质丰富,仿佛会有黏稠的感觉,饱满而顺滑。不禁感慨:好茶总是具有让人惊叹的魅力!

性格:拥有敦厚慈爱的人品,所以即使个性神经质,遇到低潮时,身边的人都愿意伸出援手。

出生于25日:茉莉花茶



好的茉莉花茶别讲究地要“七窨七提“,也就是拌和一次鲜花,待茶叶吸饱香气,再将花剔除干净,重新换一批鲜花,反复循环七次。不说人工,但就这几批鲜花,不能带露,不能全开,花香要正,气要饱满,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只不过,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懒,一般都是三窨三提了事,更别说喷点茉莉香精的那些了。

性格:看事情不求深入,随着好奇心行动,到处累积经验。个性独立。热爱自由。

出生于26日:四川康砖



康砖烹煮时香气满堂,入口时味道特殊,比涩更润,稍后微苦转甜,回味厚重,留香持久,具有独特陈香,极具风韵。

性格:耐压力特强,即使肩头责任重大,也能够处理得稳稳当当,是个实行主义者。

出生于27日:班章茶



班章的茶,是普洱茶里的霸主。就像项羽,虽然有很多不够圆滑的地方,但是那一份霸气、直爽,甚至不懂政治的憨直,还是赢得众人的喜爱。

性格:有个性,感情也丰富。拥有应付各种状况的机智,若能掌握时机,成为成功人士的机会很大。

出生于28日:白牡丹

白牡丹汤色很出众,是纯粹净然、通透晶莹的杏黄,如同上好的琥珀。白牡丹乃至白茶一直在市场上不讨好,所占份额不多,一般人饮用也多是因为白茶的药性,并不见得如何欣赏它。然而白牡丹也不声不响,安然地守着自己的性格,孤寂百年,始终如一。

性格:韧性很强,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这天出生的女性,常给人一种妖艳的印象。

出生于29日:湖南茯砖



茯砖和熟普不同,它没有普洱那么耐泡,但是五六泡中,每泡的口感都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每泡都要沸水来冲,最后还可以用壶煮透,仍然能获得不错的茶汤内质。

性格:人生的道路似乎波折不断,容易感情用事,不过运气和生命力都很强,必定能够成功,获得幸福。

出生于30日:宜兴红茶



宜兴红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事源水,入沸弥香。入沸仅需二十秒,弥香悠然即若岸芷汀兰,可惜到目前为止知名度不高。

性格:拥有语言文笔艺术等天分。缺点是容易沉浸于逸乐,而缺乏责任感。

出生于31日:百年老枞水仙



百年以上老枞,有着独有的青苔香气,茶香浓郁,有一股很幽很柔的兰花香,有的则带乳香和水仙花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

性格:诚实认真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能依照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过一辈子。但个性有些顽固。

 

茶席意境

茶道意境,是意思的意,不是艺术的艺。

意境这个词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对事物找到境界的品悟的审美习惯,使在有限的时空直悟永恒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情和情趣取向,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模糊,飘移,不确定。就像不同的茶,不同的人说好;但反过来说,一款好茶会让人人叫好,那种标准却又难以描绘。

从诗经的思无邪到中国的传统笔墨,最讲究的就是这个意境 。“作诗必此诗,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清 赵翼)在意境中包含情景,包含思,包含意。我们回到这个意字上分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对意字如此钟爱。

意是心上的音,我们经常说听话要听音,这个音更能表达说话者他最真实的意思。比如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您好!您好吗?您好啊!”相同的字,语气表达不一样,所包含的内含居然可以完全相反,以至成为相去甚远的另外一个意思

而在美学里讲的意,是更为丰富和更难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达了。比如那首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面

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但这都不是意境。宗白华认为只有到了“断肠人在天涯”才出了那份情,失神而专注,似有所待。在情景交流中的那个综合感受,表达到了那份意境。正是“信足别有境,举头自有深情”(计成《园冶》)境,其原意指人所感觉到的范围,心活动到的区域。“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是只能感觉,“欲辨已忘言”了。

席,一种参道,凝聚精气神韵的道场。“茶精极,屋精极,衣精极,器精极。”这里所谓的精极,是没有魅俗的痕迹。让人纯净而不做它想。把注意力牢牢牵在当下。它们钩沉的茶道席,意境几乎无处不在。从席间每个人的服饰到茶席的音乐,到一草一木构成的茶席景象,无处不在诉说着一种诉说。因为每一东西必须是有情的。

可以想见,在那样的一个午后,阳光灿烂。我们穿过洒满阳光的大厅,穿过庭院来到小小的茶室。在这个茶室里有那样的音乐暖暖融融舒舒缓缓的包围着我们。身着宽服,穿着白袜,从足下去珍惜每一个感觉,那种宁静的洁净,非常神奇的感受,会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里灵动地展现。

茶席又称茶席曼陀罗。我们摆的每一个茶具,从壶到杯到公道杯,每一样器具都是经过茶道师,经过主人认真挑选的。它用了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既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比如说竹节壶,其文化人格在儒家,象征严谨和节制;如意壶主人表达如意和吉祥的祝愿;还有茶席之上最重要的主题挂画。记得有一次我在举行《月光白》的茶道会,大家进入茶席之后,静坐。大家听着音乐缓缓的去放松自己,把自己和外界隔断之后,有一声磬响:“叮——”然后提醒你回到茶席之上。这时整个茶道室是暗的,大家什么都看不见,又经过了那么长时间静心的打坐过程,这时候我的茶道师助理,是位云南的白族女孩。眼睛明亮亮的,笑容像云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亮。她拿着火柴,哗,点燃。茶席中间水钵里有个水晶球,水晶球下边有个莲花灯,莲花灯被砰然点燃。这个茶席环节,在大家小参分享时每个人都说,那一刻整个人被暖了一下,被照亮了。那种被难以言表的情绪暖暖地拥着抱着,用一道道的茶,进行心灵的洗礼。

还有一次茶道会也有用灯的一个环节。记得我们给传媒大学的学生摆的茶道会,在户外。那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满满挂在天上。那天是个长长的茶道席,主宾分坐在茶席两旁。看着月亮听着音乐品着茶看着茶道师一道道给大家布茶。整个席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最后结束的时候每一个人发了一盏小小的马蹄灯。在那样的月光下提着马蹄灯,心都是亮亮的,整个世界因为一盏灯照亮了。

茶席之上表达意境的手段非常丰富。像灯,香,还有很多很用心的表达,极具情感的画面,都很容易把主宾带进一个非常神圣、非常宁静、非常悠远茶席的意境。在茶席设计上要力求瘦、皱、漏、空、透、远,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制造出无限的想象的空间。“锥划沙”、“屋漏痕”;岁月折叠成褶皱;空是无限,是宇宙灵气之往来,生命流动之处;透是多视角,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远是更丰富,地狱天堂尽在其中。随意布饰,不衫不履。

通过叮叮咚咚的水声,把我们带回到大自然无比清新的山水间。在那里,鸟语花香。甚至可以闻到青草味道。主题挂画能把我们从现实中暂时隔断,一下拉到那种神圣的,转眼的,非常亲切的精神世界里,用品味用画面来形容这样的情景都不足以表达 我们对意境的理解,但又能真真切切地无比愉悦地享受其中。

还有这样的意境表达在主宾间之间进行心灵沟通:参话头。我曾经主持的茶道会里就用过“口离心有多远 ”,作小参主题。当我把茶道会的邀请函,发给来参加茶道会来宾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走进我的茶席之上,开始认真思考口离心有多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家人间到社会朋友中到工作同事,我们有几个人有能力口对心讲地每一句话?记得有个人一接到请柬当场就给我回了信:“口离心要多远有多远,要多近有多近!”我听了之后内心很震撼。但是在茶席之上,其实不要求有答案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的,只要参与了思考,参与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参的过程。无论你在哪儿,你已经进入我茶席的意境了。时间可能是在三天前,也可能是在一周前。地点可以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遥远的你走向茶席中的我。

天地之大,何处安身立命?

喝茶的人是谁?

父母生我之前我是谁?

心在那里?

这辈子你是来干什么的?

这是在茶席之上小参活动。这个环节里也是一个意境空间的表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就是我们茶席的主题。

茶席主题里面的意境,想象一幅画得有名字,一篇文章得有个好题目。茶道师会精心的去提炼艺术表达的精髓,提炼修行艺术的表情。像文章炼题一样。在茶席主题里,很多茶叶名字的意境就很深远。比如《月光白》,多么有诗意有情景的名字!《铁观音》、《兰贵人》、以及我们非常神往的《东方美人》,这些名字本身就特别有诗情画意。在举行《东方美人》茶道会的时候,茶席上用深色的旗袍铺在底席之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杯子布在旗袍之上,背后是陈逸飞的《美人图》,清扬优雅的音乐滚滚而来。这个茶道会的主题是关于女性学的主题,比如“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如何做好你的女性角色”,这样就把幽幽雅雅的东方女性神韵铺陈开来。婉约到无言——《白毫银针》;绿野仙踪——《狗骨脑的禅意》,《红茶,熨烫内心的感动》,《九年寿眉——茶的味外之味》再根据季节,根据当时的情绪很充分地做茶席表达。比如到了秋天以《吟秋》;《如歌的行板》;《人淡如菊》为主题,配上那样的诗句,“ 宁可枝头报香死,不肯随舞秋风”。把我们对菊“此花开尽再无花”的意境,表达出生命之绚烂;在春天《丁丁香香的情客》,《落花水流红》,《花新水上香》,非常有画面感,那种红,那种水,那种时光的流逝,美好青春的留恋,都会在这样的主题里表达出清新又有时空概念的意境。《寒夜客来茶当酒》、《风雨故人来》人情篇;《红泥雪爪》《莲花,在记忆中绽放》;《崇高的高度》主题茶会,用《辛德里名单》主题曲,做生命教育。

更为深邃的意境主题如:《无门关》,《印水境》,《空间,在物质消失的界线》,《可不可以走出时间之外》。这个主题本身就可以带领我们进入极有参与性的意境。说到意境大家都觉得有点玄。 每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每一个用心的设计,每一个主宾间的真诚的交流,以及茶席之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细节都是浓浓意境的表达。

(摘自2013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姜慧)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