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几月份买普洱茶最合适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你确定你喝的是古树熟茶?

近年来古树熟茶产品层出不穷。什么是古树熟茶?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我想,从鄙视链来讲,古树茶确实因其品质占据茶界首端而备受追捧。如此热门的头部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于是,古树熟茶一说横空出世。

1、熟茶一窝蜂风靡神州大地,古树熟茶也跟着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供不应求。

自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代表公司赴广交会交流学习的业务员,发现以发酵后的熟茶为主的普洱茶在广东、香港极具市场和销路,便带回茶样,根据云南各地方实际进行了发酵技术探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广东等外省市场。在随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术逐渐成型,并日益发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经济发展的大潮也淹没了西双版纳勐海,勐海茶厂因此改制,一夜之间,成了吴远之先生的控股的民营企业。吴先生一跃千里,以十余载,铸就全新的大益,并成为普洱茶行业的标杆。(那个时代,普洱茶就是紧压茶。还没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标,省标大约是2004年开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厂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为好熟茶的标杆,诸行业资深人士每次喝毕,赞叹词不绝于口。我也喜欢喝,确实也有一丝简简单单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传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术、自然陈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显然,7572不可能是古树纯料发酵。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等级制的收购标准体系下,古树茶难于采摘,价格和台地、小树茶相同,不可能被选中。由此可见,作为标杆的7572,极有可能是台地茶、小树茶发酵的拼配产品。

以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作为分水岭,普洱茶在市场上经历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战,这些产品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在何处?

2、古树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从古树这一概念开始说说看。

“古树”二字在官方规定的印刷包装纸上只能以“大树茶”的字样出现。

李文华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资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术叹为观止。他对我说:“大树应该是指西双版纳解放前的茶树。而古树怎么也要有100年树龄。古树被市场认知是一种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产品上标注清楚,各企业不一。”

谁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还需精良的生产工艺。

虽然都是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制作工艺却完全不同,这对于茶原料的内涵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烟虫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树熟茶有,但是非常少。可以说市场上98%以上的古树熟茶是假冒的。”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闻。现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说这是以边境上的老挝原料制作,生态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纯料)渥堆发酵的吗?

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见。尤其是那些蜗居在几千百里之外,靠吹牛卖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关于熟茶的技术创新,犹如共享单车、滴滴等的发展势头。熟茶发酵,目的在于将具有刺激性的多酚类降解且部分转为多糖类成分,因其分子也经历了微生物的裂解与重组,所以同时增加茶汤中的可溶性糖与蛋白质。整体更为柔和适口,并适合了人体健康机能的需要。

古树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等等物质含量更多,且无机物含量少等原因,发酵后相对口感平衡。而这些对于上好的古树茶而言,生来俱佳,何必再发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制茶人,绝不会做这类“放屁脱裤子”、暴殄天物的蠢事。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费者。

对于真正的茶人,古树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会觉得不算什么。

饮茶,一重香气,其次口感。能品至韵味者,已是有专业素养的爱茶人。更专业者如能辨喉韵,或某茶特有的印记,上升到气韵与体感。

人间普洱,难论真假;品茶论道,最怕虚妄。

3、熟茶有其韵其味合则是好茶

我们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是好熟茶的标杆。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来看古树熟茶。先不论古树熟茶这一命题的真伪,就说生茶,生茶在热反应过程中,茶内质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变,因此,生茶优异,但发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现得那么出色了。

古树茶品质精优,那么古树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问之前,我们想想怎样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经验,香、甜、厚、滑、纯,是衡量一款熟茶优劣的起码标准。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熟茶包装和饼面

改制前勐海茶厂,其熟茶还有散茶,分1、3、5、7、9级,多销往香港、广东等地区。1、3级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装,茶量1公斤。其余级别皆以大袋装,易接触空气,湿仓。

我喝不惯湿仓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这味道。你若好奇,可寻机一试。

在广东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为很正面阳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厂的吴启英等人,在考察学习了广东潮水渥堆的基础上,试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试制,并没有产品。

熟茶的出现,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发酵机理有三:一是通过湿热使多酚类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对茶叶进行了分子裂解,从而使它变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过养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实现分子新的聚合重组,使口感上变得更细腻醇厚适口。

虽然这一过程,强加了人为干预,但在间接性执行工艺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仓储中,昆明干仓的普洱茶区分于香港、广东等地区湿仓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仓湿仓的区别绝不可以用“茶叶是否打过农药”一说而混淆。这里不赘简述几句:

在普洱茶的常规性检测指标中,有一项叫做“灰份”。灰份,指燃烧后产生不可尽燃烧部分的比重,实质就是无机物。

为什么说施肥打药的茶不好、不生态?农药带来的,不一定是无机物超标,茶所含的无机物冲泡时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无机物很少能带来口感的不适。

农药(除了杀虫剂一类)会促进茶的发芽率,缩短生长时间,生长周期短了,意味着物质积累不够。

发酵好的熟茶,燃烧过后无机物比不一样,从喝的体验角度,我们明显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质其实不是很多。

普洱茶从来都是好东西。至此,消费者从对茶的扭曲性传播、减肥效果等唯美传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夺,是人的基础。在“一元论”的世界,每个人认为自己的认识都没错,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认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认识中,大米养活着人类几千年。

说的如此混乱,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讲,以生态、安全、适口为健康。

西双版纳的茶,勐海的茶相对阳刚,易武茶比较柔和。我们在喝茶时,背部会有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体感。

古树茶不到地表合适的条件不发枝芽,这与它自身的根系和养分输送情况有关。古树茶香甜物质与活性物质的多酚多糖,与古树本身是否无关?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况。

如果你在熟茶中寻到了“韵”,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门了。

过去,教科书及一众博识的专家学者,都会引导消费者去喝“密集型农业经济作物”,即所谓的台地茶。

古树熟茶来了,它的气感、韵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历史意义。今天的熟茶正在毁坏我们喝茶的虔诚,如果你执迷于熟茶诸多命题中的坚固说辞,你的味觉与身体必定会受到心理误导,接受很不舒服的体验。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没有信用、没有信仰、不要荣誉、不要真理、心怀两端、言语不一的人们,你们之被人谴责就活像从前寓言中的介于鱼与鸟之间的一种模棱两可的东西。”

面对混沌不清的市场,我们就来推敲推敲古树熟茶的真实性,或者说探测一下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陈越香”和“古树茶”,是普洱茶的两个关键词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以后,古树茶乘虚而入,时髦起来。这所谓的古树茶,多指生茶,而这里说的是古树熟茶。

先来看一组数据。1950年,云南全省茶叶面积只有区区16万亩,1990年增加为240.6万亩,到了2017年已扩展至610万亩。

将古树茶的树龄定义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罢,以1950年的数据为基,除了后来逐渐发现的极少部分茶树,云南的古树茶面积理论上不可能超过16万亩。

这还没剔除中间几次砍掉古树种小树,砍掉茶树种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历史事件。如果精打细算,古树茶顶多占云南总茶林面积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树茶,能拿多少出来发酵做所谓的古树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价钱制作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

我无法得到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纯料的古树茶,做生茶都尤其紧张,更别说拿去做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见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过50吨。比方说,这一个发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树茶春茶的全部数量。

真的古树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场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谓的古树熟茶,都是打着古树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说:

“古树熟茶?我喝过确实很好喝,小众。一个发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吨,最便宜的古树按400一公斤算一个堆子,也要320万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万的成本。现在有离地发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发,如果做了玩,发少量的古树,也要50万左右同一个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损耗,那就是有钱疯了过于任性。”

问题在于,熟茶发酵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同,相对应的走水、堆温、翻堆时间、翻堆次数都会有变化,这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活。

云南从出现新工艺至今,最多不过七八年历史,有几家茶厂能做到100%的优品发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发酵失败,后果如何承担?

在前文,我只不过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树原料假设。但据我所知,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动不动就是老班章古树熟茶、冰岛古树熟茶、刮风寨古树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级别的成本投资?要承担多大的发酵风险?

这些古树茶是有基本价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岛、刮风寨古树发酵,经营者该如何解释成本?让消费者相信所卖是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的古树熟茶。

试问如此精贵之物,投放至市场,怎么定价?怎么卖?卖给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顾客介绍的那样,是饼茶都是古树茶?不得而知。

熟茶发酵是个技术活,同一人发酵同样的三个堆子,同一时间发,同一时间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样,做成了那是阿弥陀佛,但废了就废了。这种人不是有钱任性,就是甘愿喝废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装”。

你可曾想过勐海一年要发酵多少熟茶?你的所闻定不如我所见那般确切。

只能说,勐海有无数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几二十个上千吨熟茶量的工厂。

如你去勐腊县易武镇,会发现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欢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钻,因为好茶绝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纳么田(离抵达易武还有十余里路的一个村寨)。

纳么田只是一个自然村,没有多少台地茶,原料来自周边的几个生产队,茶厂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大多是原易武区老区长张毅1982年推广种植的,以云抗十号为主,并非易武原生种,茶价便宜。据说,压制成熟茶也没几个人能喝得明白好坏。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来收料,做熟茶的则是夏秋时来。大多做茶人都习惯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谁能保证,一定能买到头春古树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种无私的爱,倒有可能从开金矿的的朋友手头弄上不计成本的几公斤古树熟茶而已。

5、再来说说古树熟茶的“熟茶”发酵的自耗与成本维度

熟茶的发酵,过去都是地面发大堆,达到三吨以上才好发。

这几年熟茶工艺突飞猛进,可以小堆发酵,多以竹筐、木框,还有用不锈钢发酵的,几十公斤也行,这使得昂贵的古树茶发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不然,以笼统把几吨、价值近千万的古树茶拿去发酵,万一发不好,烧堆、发酸了,谁敢冒此风险?这是工艺提升和消费者需求提升的趋向产物。

以不锈钢发酵为例,从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养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说最早当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当然也建议适当陈放后饮用。

以我较熟悉的后月众筹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发酵熟茶为例,来观摩整个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号,第一次翻堆;

8月19号,第二次翻堆;

8月23号,第三次翻堆;

8月25号,发酵度约6成,起堆;开始养堆;

9月10号,预计可以装袋;

9月30号,预计完全干透,发酵结束。

熟茶的原料是晒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级别决定了熟茶的级别,用台地茶料怎么可能发出古树茶熟茶的韵味,原料上品质的成因永远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台地、小树来发酵熟茶,就这品质,仍然有不少打着古树的名头来卖。2010年以来,勐海就开始有很多小厂发酵小堆古树茶。

目前,市场上宣传最为凶猛的要数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说:“缺什么补什么!某正可能也是无正”。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但我确实品尝过某正的印本纪(号称用小绿印配方研制,说一句,小绿印是生茶啊,这两个不太通用吧),感觉浓稠有余、韵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树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说,爱茶人自能明心见性。

市场之内是否真有古树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该如何分辨?我们无从下手。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形象置身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就像我们买茶、喝茶?只因为好喝,这就够了。

听卖茶的讲故事,是要买拐还是买担架?

中国人爱讲面子,自以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儿有面子,为了面子搭上万贯家财的故事到处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场这只手的存在,混乱就不会终止。

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成语的本义这里不做解释,但做技术活的手一旦巧了,机心也就会随之而上升。

帕斯卡尔说:

“不爱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说,尚有争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们的错误无非是出于他们并不热爱真理或者仁爱;因此他们是无可原谅的。”

作为爱茶者,我们是否需要放下“博识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倾听那些颠覆认知的观点,重新审视我们对茶的认识,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将爱茶之心的门窗打开,让阳光自由地照射进来。

吉普号×茶业复兴沙龙回顾:茶行业二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1年12月14日,吉普号×茶业复兴沙龙重启,一场主题为“2021茶行业观察,2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沙龙在雄达茶城猫猫茶书馆举办。

这个充满茶香的夜晚,嘉宾和茶友一同回顾了2021年的变革与机遇,寒冷冬夜,因爱茶人的相聚而温暖,更因思想的交锋而热烈。

01

2021年,茶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这一年,各行业有喜有忧,表现分化,茶行业也如此。2021年,茶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先来做个简单回顾——

  • 3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考察,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

  • 3月,美国:疫情中求闲,茶叶市场获新增长。

  • 4月,上海警方查获10余吨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单个市价数十万元。

  • 6月 ,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发。

  • 6月,喜茶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600亿元人民币。

  • 6月,澜沧古茶终止深交所主板IPO 。

  • 6月,英语四级考试考龙井、普洱、铁观音上热搜了。

  • 7月,大益仓颉号二级市场被「熔断」,首次出现无报价时刻。

  • 7月21日,港交所取消龙润集团在香港主板市场的上市地位。

  • 8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茶园面积2527.05万(比原有数据缩水2100万亩)。

  • 9月,茶叶中农药量残留最大量迎来新国标。

  • 10月,八马茶业突然中止IPO。

  • 11月,立顿易主,全球最大茶公司联合利华45亿欧元出售其全球茶业务。

  • 11月,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现世界最早茶叶,将茶文化的追溯提前了三百多年。

  • 天猫双十一,茶行业的交易金额整体稍下降,其中普洱、红茶、黑茶类目降低10%以上,普洱茶下降了26%(2020年49.8亿,2021年36亿)。

02

一份茶行业的媒体观察

周重林(茶文化学者,茶业复兴出品人):今年的行情是二十年来未出现的,行业分化明显,头部效应明显。红利消失了,很多靠自然流量的店铺生存面临很多挑战。普洱茶的上一次危机是2007年,茶城搬走了很多人,危机无处不在。

3月份习主席提出的“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最大的不同就是顺序的不同,茶文化放在了最前面。最近几年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上一个台阶,我上个月领了个奖,是表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我研究茶文化的,第一次被排在了第一。

美国疫情期间茶卖的好,是因为疫情大家哪都去不了,“嘴闲着特危险”,疫情刚刚开始,我去逛超市就发现休闲食品卖的好,超市里的瓜子、袋装茶都很好卖。4月份的造假事件,说明真货假货会长期并存的,我们都知道奢侈品的假货非常多,特别是普洱老茶,利润高,有奢侈品的属性,造假者有利可图。

今年最热的是茶的资本市场的兴起,奈雪的茶是靠新茶饮上市的,据说还有7、8家茶企(包括新茶饮)正在准备上市,这意味着茶的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今年多家传统茶企上市受阻,中止的原因也很值得关注。通过看企业报表我们会发现很多,比如加盟店的数量和公司赢利点之间的关系、比如什么样的茶品比较赚钱、我还发现了普洱茶是能持续挣钱、能周期性的挣钱的茶品。

6月份喜茶600亿的估值,让我们看到一个新茶饮品牌能做多大,能多值钱。除此之外,喜茶这一轮带来的是空间美学的变革,喜茶之后,市面上出了很多关于茶空间设计的书,云南的霸王茶姬也是在这一波崛起的,吉普号今年孵化的上山喝茶也很受关注,两个月“霸屏”昆明最受欢迎茶饮店,吉普号是我认识的唯一一家在传统赛道和新茶饮赛道同时在跑的。

回到普洱茶,仓颉号事件可以让我们反思芳村模式,反思消费市场。我们也要思考普洱茶特有的收藏属性、金融属性到底给茶企带来了什么?

立顿易主是今年年底的大事,前些年大家讲的都是立顿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七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立顿易主也标志着变革已经到来,在这些变革背后也看到普洱茶的机会。

山大的考古发现,当天有20多个人转文章链接给我,我国饮茶的历史长,但是文献记载的历史比较晚,最近几年西藏阿里、陕西西安的考古发现都用实物证明了我们有2000多年的饮茶历史,而山大的考古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前了300多年,提前到了战国时期。

总的来说,今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也是充满生机的一年。

03

极边年销售占比40%来自新茶饮

这个数字在3年前是0

徐海波(云南腾冲极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我一直认为茶行业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当从业者感受到这些数据变化的时候,变局其实已经早就开始了。我们今年7月份就完成去年的销售额,11月与去年同比有30%的增长,这和我们提前布局新茶饮有关,我们极边专注做优秀的原料供应商,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我们可以做的。

极边今年的销售总量40%来自新茶饮,这个数字在3年前是0,因为有新茶饮支撑,我们才可以达到这样的增长。之所以布局新茶饮,我最开始的直觉是发现很多年轻人只喝新茶饮的茶,不用茶壶、也不用公道杯。无论大家如何臧否新茶饮,但新茶饮让大量的年轻人开始喝茶了,新茶饮对茶行业的贡献巨大。传统茶行业各种办法,都没有能让年轻人普遍接受茶,但是新茶饮做到了。传统茶行业现在开始转变仍不算晚,还有机会,但要抛弃一些旧的销售方式,以及文化方面的旧有观念。

我先说茶科技,别的不说,光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等级,都远远低于咖啡。茶叶研究所、茶企应当多做这方面工作,但不能被伪科学、玄学骗,要踏踏实实做科研。

一方面,我认为茶文化没进入应有状态。茶不能只讲功能和品饮,前些年马化腾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提的很好,它的意思就是每行每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自己的加分项。我们回来看茶行业,说的最多的是品饮,而茶的社交属性、文化属性、茶和人的关系,茶在仪式中的作用、以及茶衍生的茶空间、茶具的研究相当不足。

另一方面,我认为茶在各种文化场景中没有发挥作用,我是个茶人,又是个戏剧人,我很少在主流剧场看到茶馆,全是咖啡馆。现在慢慢开始有奶茶店了。所以我对做新茶饮的企业心存敬意,这些企业构建了年轻人喝茶的消费场景、通过茶进行社交的场景,这里边没有太多的高大上的东西,但它确实形成了一种文化。

其次,我认为茶在哲学、美学、科学方面都有很明显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喝茶带来的美感、真正关注研究得不够,重视的不够。举个例子,最近几年网络上把“茶艺师”这个名词污名化,把“茶艺师”类比为失足女青年,茶行业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绿茶”、“茶艺师”这些与茶有关又相当侮辱女性的新词汇,会对茶行业造成重伤。

希望更多研究者去关注茶在哲学和美学层面的东西。茶一直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参与者,现在的研究实在太不够了。

大变局来临之时,需要茶行业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讨。

04

变局之下

如何面对困局,突围增长?

张宇(吉普号CEO):听了徐总的分享,我最明显的感受是确实未来整个行业的进步是体现在生态位的分化,极边找到了很棒的生态位,把握住了极边的优势,有自己的护城河,有自己的利润,配合起来很愉快。我们今天现场听装冷萃茶中的乌龙茶原材料就是徐总他们公司提供的,在冷泡方面我们试了很多种乌龙茶,极边的青心乌龙是最合适的。

徐总分享了咖啡案例,我补充说一点,上山喝茶使用的主流器具,三分之二是咖啡器具,为什么我们要用咖啡的器具呢?是因为标准化和精细度很好,基于标准化与精细化,云南咖啡的初制和烘焙最近几年进步很快。

徐总刚刚围绕着茶社交和空间,进行了哲学层面审美探讨,我今天刚刚得到了一组数据:昆明市区现在正在营业/持平盈利的独立咖啡馆有300多家,这是昆明独立媒体《山茶花小姐》的数据,每个店都有自己对咖啡的理解,以及在审美、技术层面的实践,构建了精品咖啡馆丰富的生态,我觉得这是值得茶行业借鉴的。

下面我要回到吉普号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对比,这些数据在茶业复兴公开,是希望和行业有一个互动。

刚刚PPT的最后一条数据是我提供的,“双十一”指的是10月20-11月11日晚零点,普洱茶缩了13亿,相较去年萎缩了26%,这是真实状况。即便之前有刷单,也说明今年刷不动了,因为刷单要垫钱,需要2-3周的资金周期。26%的缩水,我第一时间是不敢相信的。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人会说销量都去抖音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数据出来之后,我们电商团队很焦虑,于是我们进行了内部的订单比对,筛了几百条订单之后发现,我们在天猫和京东购买的老客户去抖音的只有7%,但是抖音首次成交后,再跳转来天猫的有15%,这说明不是天猫和京东的去抖音了。

我再分享一个数据,我们在抖音上卖普洱茶饼,80前的客户只有10%-15%,结合天猫的数据,我们发现这是80前消费者断代的问题,综合各种原因,80前的消费者失去了消费信心。像茶城的很多店铺,过去的订单是解决收藏和礼品,但这部分用户这两年少了收藏和礼品消费的信心。再举个例子,我们今年的单品503,今年出了1万片,在抖音、京东和天猫预售不到10天就卖光了,数据复盘时发现20%是95后用户,一开始看到数据我是很惊讶的,503预售的价格是不到3000十片,200多一片,我们的数据是80后、90后、95后在主力消费。

从我入行前8年到我入行以来的12年,这20年间我们聊茶的语境没变过,这个语境下主要聊的是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是可以送礼的、是可收藏的、是可增值的等等,这个语境和今年缩水的百分之二十多一比对,我们就会知道是什么类型的消费缩水了。

一个时代塑造一代人的价值观,吉普号门店店长周欣就发现今年来门店买茶的消费者和过去的不太一样了,以前很多消费者买茶关注的是树龄、山头,坐下来和你聊一下午。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不想和你聊天,他进店一看包装价格差不多就买了走了,交易的速度快了很多。这种变革迟早会发生,只是被2020年、2021年的疫情和大的经济形势加速了,广州的茶叶交易过去商行很重要,依靠熟人、重定制等等。现在商行和熟人的交易在衰落,随着科技的发展,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在下降,交易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和透明。

最后,我觉得最棒的是普洱茶的消费在变局之中逐渐回归品饮、回归日常、回归流通,整个语境开始回归到消费品行业。

05

对产品标准化的探索,没有终点

吴坤(吉普号产品策略部负责人):普洱茶行业的极度不成熟,导致市面上乱象横生,充斥着各式玄学与造魅,我们身为从业者,也为之困扰。吉普号的产品到今天能有一套标准化的呈现,其实也是经历了长达9年的探索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彷徨过、质疑过,但秉持着“做理性的普洱玩家”的理念,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纵观整个进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四度更名,详见下表——

关于完整的产品体系,下图可做案例说明。简简单单的数字编码,却蕴含了一款产品的主要信息,消费者可以按图索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口感喜好,快速锁定自己中意的茶品,不用去花一下午时间不停的喝,同时还要听一大堆的普洱茶玄学和故事,大大缩短了决策成本,最终提升了商业效率。

时至今日,吉普号产品的标准化已经得到了很多茶友的认可,甚至在抖音留言区都形成了独特的语境社区:“买了一提405,我终于可以4系自由啦”、“我啥时候才能6系自由呀”... ...当然,在这9年期间,不止吉普号,其他同行也有试图走这个标准化路线的,比如说有用星级来区别的、有用颜色(黑票、蓝票等等)来区别、也有用数字来区别等等,但是大都浅尝辄止。现在想来,我们产品标准化的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当下,除了生茶、熟茶之外,吉普号的滇红茶、柑普两大系列的单品之间,也都呈现出非常强的逻辑链,但我们认为仍然还没有完善到位,这个对于产品标准化的探索,没有终点,我们将持续前进。

06

现场茶友精彩发言

周晴(塞林格咖啡馆主理人):小黑总提到让“上山喝茶”回到社区的话题时,我忍不住拍手称快、表达期待。塞林格咖啡馆坚守已经门可罗雀的钱局街白云巷多年。自从2019年谷雨,茶业复兴、吉普号联合塞林格咖啡馆举办“云南咖啡与茶,哪一个更普及”活动之后,隔了个疫情年,虽然一直关注,但从未与小黑总见面,直至今日参加活动。其间,到“吉茶庭”探店,也关注到“上山喝茶”,赞叹和钦佩于小黑总在传统普洱茶和快销潮茶饮品之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愈加的努力,未被疫情阻隔反被激发出新的热忱。

感谢小黑总引领新生代回到味觉美感的正途,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云南天然茶跨界运用咖啡品饮手段,把他们从工业添加剂和巨糖奶茶中拖拽出来,取得超强认同感的消费主张。

我从地产公司辞职接手一个奇葩咖啡馆,本身就是文脉老社区精神家园的回归。并不是看不到商业综合体人流、看不到快销市场红利,而是坚信人和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交往反而更为网络时代所急需;并在上百场次活动中自身和客人以及主讲人达成共同的精神流动承载。小黑总在取得快销市场阵地后,竟然已经“鸟瞰”到快销品市场的“快起快落”,期许社区商业业态的温情暖意和持久生命力,我一个不务产品正业的票友,必然翘首以盼,期待“上山喝茶”花落隔壁。

国潮之下,以小黑总团队为首的“云南潮茶饮品”成为全国品牌和“全国劳模”时日可期——审视昨日活动准备的“茶味评测笔记本”和手办即可知:他们做广谱性茶市场是认真的!

更感谢重林,愿意成为首度也是唯一搭建茶产业文化平台巨大“蜘蛛网”的“大蜘蛛”,数年不断吐丝结网,吞噬信息,产出书籍。

Bonnie :感想一:茶产业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茶文化,而且从历史、经济、社会、哲学、美学、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是最具影响力的休闲消费方式。所以爱茶人和做茶人都要研究茶文化,也是茶之魅力。感想二: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茶越有市场!茶作为消费品永远是解决温饱后才能有的,是文明、文化高度的产品,所以必须要有仪式感、体验感,对于年轻人也不例外的有需求,只不过要用这个时代特有的呈现形式。感想三:各位茶人还是让茶体验尽量慢下来吧!这个时代什么都讲快,带来的精神焦虑日益增长,你们的产品体验能让大家静下心来、收获宁静美好就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李丽琼:普洱茶行业或者说整个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跟我们从业者本身对茶的正确认知,以及正确对消费者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我们从业者对茶的了解是基于自身实践的,(如投身源头关心茶树生态、懂制茶工艺,了解茶性等)而不是现在市场以讹传讹的乱像,或单纯把茶作为赚钱的媒介,不考虑品质,只关心盈利。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茶饮时代的到来带动整个行业的新发展,但传统茶行业以及茶文化的复兴,更需要专业宣传和正确引导。传统茶企如有人手和资本的条件下可以细分企业业务,发展新茶饮。如自身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坚守茶人本真,扎根传统茶饮,为新茶饮企业提供好原料,共同为茶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钟梅:我是一名茶师,以茶为师,我饮故我思。今天晚上的沙龙,听着过瘾,喝出期待,发人深省。

为什么说是听得过瘾呢?因为茶业复兴,绝对可以说是茶行的所有信息集散中心,今晚分享的行业大事件,非常具有代表性,虽然普通茶友并不见得对这些大事件感兴趣,但它却与每一位茶友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些信息的后面暗藏玄机,看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必然的,那,凡是看透了一定发展规律的企业,都能够顺应茶行业的发展,获得阶段性的成功,那吉普号无疑正是这样一个茶行的弄潮儿。

今晚的易拉罐听装冷萃茶,确实是让人意外,第一次尝试乌龙茶和普洱茶的拼配,香气自然而清心,茶汤,层次分明,且余味持久,第一次喝到有余味的即饮茶,茶行年轻化非常有望。

2021年,包括过去的2020年,其实都是充满了挑战,但是又处处是机遇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真正的见分晓,只有既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和核心资源优势,善于利用新媒体,又能够适应和满足市场的产品和茶企,才会脱颖而出。

春和景明(农大吃货):学习要一直在路上,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是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感谢周老师及“茶业复兴”提供的这个开放而前沿,又非常接地气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农大吃货与茶,除了兴趣于个人把玩的“三无”产品(十年前保山挂职锻炼以来),现在更要关注云南普洱茶的品牌与行业发展,尤其是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下的云南普洱茶之何去何从,唯有此,才能说自己一直追求的当一个“吃相优雅”的吃货。

从今天开始,我会重点关注“吉普号”,这是一家立足于普洱茶未来发展,关注于年轻消费市场,致力于普洱茶与时尚快销完美接轨的创新型普洱茶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吉普号代表了普洱茶未来重要发展趋势,而且这是一家云南成长起了地方本土化企业,更为难能可贵,也任重道远。值得更多的掌声和祝福。

我们一起来为吉普号,为云南普洱茶的明天,撸起袖子加油干。

仓储数字化时代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20181230,昆明成功入冬,室外温度徘徊在5℃左右,还伴有小雨,阴冷潮湿。天气寒冷,但茶业复兴沙龙热度不减。下午两点半,茶业复兴二楼高朋满座,本期沙龙由云南七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茶业复兴联合举办,本期的的主题是“拥抱普洱茶仓储数据化。”在本期沙龙,我们将为你揭开黑科技“冰魔方”的秘密。



安然:欢迎大家来到茶业复兴,今天是茶业复兴沙龙第177,也是2018年倒数第二天,能在这么寒冷的日子里和大家相聚在茶业复兴,我很开心。今天的主题是普洱茶仓储数字化。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普洱茶业出现了精细的分工,但目前的情况是,普洱茶仓储更多是交给消费者,虽然个人存茶有乐趣,但同时也带来了不标准,不规范的局面。今年芳村遭水灾,很多茶叶受灾,也暴露了茶商和茶企仓储时缺乏安全保障的短板。今天我们要介绍一套黑科技冰魔方,这套技术直击仓储的痛点,可以做到一地发挥不同地域仓储的最大优势,多平台的温湿度控制。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云南七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川先生,他是全国知名的冷链技术研究专家,擅长技术管理,市场开拓管理以及环境控制管理等工作。同时,茶业复兴出品人周重林先生也在现场,周老师对普洱茶“越陈越香”很有研究,下面我想先请周重林老师分享他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一些见解。

 

周重林:今天天气很冷,但来了有很多雄达茶城的邻居,很暖心。时间赋予了很多价值,是哲学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我今年完成了《普洱茶越陈越香》,大家或许很难相信,这篇文章我写了十多年,因为材料很少。作为一个研究者、观察者,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从记载普洱茶越陈越香到现在有一百多年了,经过了许多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数据化的管理。从一个理念发展成共识,这是很不容易的。普洱茶作为“陈茶”“过期食品”的观念被接受,也是很不容易的。喝新茶的观念主宰了我们一千多年,很长的时间里都是茶贵在新。中国人以为茶已经研究完了,英国人把红茶带到全世界。全球的茶叶征途讲的是红茶,而近20年茶的故事讲的是普洱茶,经过近20年的发展,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成为了一种共识,受到金融市场和艺术市场的认可。我问很多广东人为什么要投资普洱?他们告诉我普洱茶卖得掉挣钱,卖不掉也挣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喝普洱茶分享的是一种喜悦。



普洱茶有金融属性,芳村成了普洱茶界的华尔街,今年茶界的一个大事件就是大益的千羽孔雀单品发到8个亿,这是很惊人的。从整个产业链来说,原产地仓储扩大了整个产业链。过去云南人不存茶,产区没有老茶。这些年大家对普洱茶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对仓储的指责,恰恰这个环节是最难的。我早些年到广州、去香港看了很多仓储,也拜访了很多前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提升认知,让一杯茶喝得更明白,像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套“黑科技”,需要不断有人提供清晰的认知。

 

安然:感谢周老师的发言,的确如周老师所说,普洱茶具有一般茶所不具备的金融属性,为了更好的保障其金融属性,就需要安全稳定的仓储。下面有请七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川先生为我们介绍这套仓储黑科技。

 

张云川:大家好,我是云南人,但在普洱茶行业我是新兵,我去年10月份从北京回到昆明。我以前主要做蔬菜、水果的冷藏。我回到昆明,和很多人聊天提到普洱茶存放和流通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味道。我想,如果一饼茶在不同的环境存放中出现不同的味道,金融属性很难实现。我们七斗米企业为此而生,我们想创造出可控的普洱茶仓储环境。


 

我们的茶仓是用数字化来实现对普洱茶仓储的所有想象。如何实现呢?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环境空气来达到可控,储存的更保险,让茶在后期陈化有更好的表现。


普洱茶仓储目前的痛点就是靠天吃饭,普洱茶仓储受地域大环境的限制比较大。在这个痛点下,我们把放在昆明的叫昆明仓、放在广东的叫广东仓。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打个比方,今天的昆明是4-10℃,相对湿度是80%以上,这么低的温度和这么高的湿度是不太适宜普洱茶的转化,所以我们需要控制。


 

不同地方存普洱茶会产生不同的口味,或者说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不同地域的温湿度情况和仓储痛点都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人采用了候鸟式的存茶方式,把这些茶叶在不同仓储地之间转来转去。经常听人说这批茶广东放几年,再拉回来。候鸟式仓储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增加了仓储的运营成本,而且还无法根据普洱茶自身特点进行合适的温湿度仓储调节。如果我们在昆明有一个仓可以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一地发挥不同地域仓储的最大优势?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我们在昆明煤机厂做了一个仓,温湿度可控,环境气体可控,进去的空气都经过处理,是很洁净的。






 

我们还总结了各个茶区的茶对仓储的要求,也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交流,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普洱茶陈化过程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熟茶的最佳品饮期不同;生茶在制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产生的各种气味以及新茶的新味无法杂短时间内褪去。以前的候鸟式的搬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饼茶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醇化期。我们现在的仓储很多是不可控的,口味不可控、结果也不得而知。我们这套系统是可以追溯的,任何一天一个时段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都是可追溯的,不管是金融化还是送礼,都有背书。



我们目前有三个项目,司家营、煤机厂、柏联,这三个项目都在我们系统中进行记录。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只要有无线通信的地方都可以监控。数字化茶窖,温度是可控的,昆明仓是24℃±2℃,湿度是50%±10%,我们把茶叶放进去之后,微生物可能消耗氧,也可能是产生氧。煤机厂的氧气浓度20.9%。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和我们的终端相连。

 

我们通过物联系统对温度、湿度、气体进行检测,每个环节都是连续的、不可更改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去控制什么样的环境。基于新一代物联网的大数据技术,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管理功能和数据接口,实现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终端对系统各项指标及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发现系统问题。物联系统冰魔方通过探头进行相关参数的收集、辨认和调整以确保茶窖内温度和设定的数值相符。

 


数字化茶窖的优势:环境可控、数据可追溯、可定制化(仓的大小可定制,温湿度可定制)。我们24小时有专业人员为大家服务,物联系统不光有报警,还有预警。操作间大屏会及时发现仓储异常,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后台查看,保证安全。

 

我们实现了仓储可视化管理,如果一个茶企在全国有100个仓,我们在一块大屏上就可以看到这100个仓的仓储情况



我们进行大数据的分级管理,我们创造的是可控的环境,让茶人,茶企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仓储环境,我们可以做到安全、放心、可靠、可控。我们现在和中科院在做追溯系统我们想做仓储的可控和成分的可控,让普洱茶更透明,定价和流通更合理。

 

安然:这个冰魔方黑科技,对普洱茶的数字化有很大利好,不仅仅对企业,对个人也开放存茶服务。七斗米可以提供7-1000平米的定制。桌子上的两杯茶就是同一款茶在不同仓储环境的变化,一杯是自然仓,一杯是冰魔方仓储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仓储带来的巨大变化。下面是自由交流和提问时间,大家畅所欲言。



茶友:我自己买了一个房子存茶,去年我存了一批很好而且价格很高的茶进去,但雨水特别多,我十月份打开,全部发霉,我还在想办法挽回,但是一撬开就全部霉了,完全没有办法要。我今天刚刚把5吨货拉到景谷,朋友建了一个相对专业的茶仓。知道今天有仓储沙龙,专门过来学习。

 

高总:我相信在座每一位都遇到过存茶不理想的情况。我想知道的是,这个冰魔方是不是我们提供场地,你们提供服务?以及以后会有公共茶窖么?我还想知道价格?


 

张云川:是的,客户提供产地,我们来提供技术服务。关于公共茶窖,我们目前正在策划。我们目前做在做的是标准仓3米*3米*2.5米,我朋友说可以放3吨茶,费用是15万一个

 

茶友:我是做普洱茶溯源的。说到数字化,其实我们可以展开谈谈营销数字化、仓储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流转数字化等等,仓储数字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仓储目前是刚刚起步,目前主要针对生产商,后来会经销商、消费者。这也是一个从萌芽到普及的过程。目前普通的普洱茶溯源只做到了出厂前的,我们现在在做区块链技术就是出厂后的,防伪也很好。我想以后张总可以把营销数字化、仓储数字化、资产的数字化、流转数字化整合起来。

 

钟梅:今天很高兴见到了我的老领导杨总,我也一直在想如何实现普洱茶的金融化,可控化。好的普洱茶离不开原料、工艺和储存。如何实现仓储、可控?我觉得冰魔方非常的可控,很精准。家里有红酒柜、雪茄柜、我想以后可不可有可以移动的冰魔方,很期待。杨总是我敬佩的一个人,我对他很有信心。关于普洱茶的陈化机理,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一起来寻找。



张云川:我们有大数据的追溯,也有总结,经过很长时间,就会有一套体系。

 

汪总:我之前做了十多年的茶,今天很荣幸了解到冰魔方。我想问的是这个业务是针对茶叶的经销商,卖茶的商人?比如我私人有一些茶,量很小,10件左右。最小的7平方米来做这个窖是大还是小?还有一个问题,熟茶和生茶,年份不一样的茶,是不是所有的茶叶都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中存?



张云川:7平方对几件茶可能太大了,我们现在正在设计茶柜,针对个人存茶。关于存茶的需要的环境一会请杨总回答,我要做的是创造客户需要的环境。

 

魏东:今天的分享对于普洱茶从业来说是很好的一个分享,我从业时间十多年,自己也有仓储,自己也很关心这个问题。特别这两年,在对品种和工艺有了透彻的了解之后,就会关心仓储。目前为止,我们昆明茶人到香港谈仓储是没有发言权的。我觉得仓储是普洱茶最复杂的部分。



我也搞化学、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我们做仓储最本是要搞懂原理。比如“加速”陈化这个说法,“加速”是好还是坏,这本身是个问题。提供稳定的环境,给你来做环境观察。过去是因地制宜的自然仓储,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化,气候环境不一样,就有不同的陈化结果。在短时间内要找到什么是最优点,也不容易。但是数据化是好的,希望张总企业做得好。

 

郑总:我是投资人,我以前主要做农业产业化这一块,云南大益改制的方案设计是我做的,滇红的两轮收购也是我做的。我2001年就到云南,很关注云南。2001年我买普洱茶送人,我同事和我说,你茶喝不成,太脏了。在江浙,上海送人,有人说这是梅干菜。我买大益的出口茶送人,他们都不喝,都退给我了。普洱茶的生产、储存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张总做了这个茶窖很好,我也和国内做供应链管理的讨论,未来有大型的投资机构来做仓储,保证最后一个环节标准化。



我很赞同张总,难点就是作为一个技术企业不知道哪个山头的茶该怎么储存?这个非常难的原因就是对茶叶的基础研究太弱了。我在云南做特色农产品的转化。你说天麻,是不是天麻素有效呢?日本的研究表明天麻素可能并没有对治疗头痛没效果。所以普洱茶叶面临这样的问题。未来大投资人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到底是昆明仓还是广东仓好?希望大家把以往各自的经验都拿出来,云南的茶叶大有希望。

 

许总:我是专门做熟茶的。熟茶的新茶,不管用什么工艺做,都至少要半年才会退去堆味。仓储对我们加快流通是很关键的。刚刚魏总也说,我们昆明对老茶没发言权的。为什么昆明仓储受欢迎,首先干净,但醇厚度达不到。但你在外面放一段时间,润度又回过来,香气也保留。这种不可控的原因受到大环境的限制,没办法。



现在把我对茶的理解、对技术的理解,我们自己对仓储的理解相结合,去分析一款茶它需要什么样的温湿度,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样我们可以了解这款茶的后期要怎么去放。候鸟式的仓储,时间成本太高了,人力物力成本也太长。冰魔方这个技术对每个山头的数据追溯很有益,对普洱茶仓储很有需要。

 

茶友:我从90年代末就开始做茶,经过了计划经济,非典以后又经历了大厂的改革,接着炒大厂茶,后来经历了追山头茶,这样一路走来,我一直以经销商模式来经营。近几年山头茶出来,市场开始有循环点恶性,忽略了很多本质的东西。



我们几个朋友聊天,也谈到随着市场慢慢发展,山头茶时代会冷却,未来的市场会进入仓储的市场。整个云南有老一点的茶,有一点量的,也就是20年左右,这些都是做得久的慢慢留下来的。近几年存的多一点,但是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标准化、数字化的仓储。这样下去,是走不大的。我觉得茶企、茶人还是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帮助普洱茶走出去,走得更大更好。

 

张维:想请问一下我们冰魔方的含氧量是怎么改变的?我发现平原和高原地区存出来的茶是不一样。



张总: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低的时候进行换气。最高就是自然的含氧量,21%。低于18%的时候就要换气。我们的气体经过处理之后进入茶仓。现在很多气体是比较污浊的,所以需要换气。

 

茶友:我们今天来的都对仓储感兴趣,好的仓储是深加工和品质再造。有没有已经在我们这个系统存放出来的茶叶的相关数据。

 

张总: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数据。目前只有现象,还没有数据。刚刚的两杯茶是今年10月份的秋茶,一个是自然仓,一个是放到窖藏里高温高湿储存的。不同的汤色,不同的口感,具体的数据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小黑:我觉得特别有趣,冰魔方的出现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将来看这是个会是一个基础设施。这对商家来说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需要的是红酒柜那样的解决方式。普洱茶的仓储比红酒要复杂。普洱茶和空气有接触,复杂性要高很多。



我看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是很先进的。张总也说会做针对用户的解决方案,到20年后回望今天,很了不起。普洱茶走向的大众化,首先要占领核心用户,大众不一定理解,但接纳的成本会更低。大众看到这个东西,信任度更高。大众接受它的时候接受的是专业感。


杨总: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同仁探讨普洱茶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现在市场有两种行为归到一个点,归到你有没有陈化好的一款茶。无论是说班章、昔归,很多人都觉得是虚的。如果你说班章和冰岛,可能没多少人来。但当说到20年,50年的老茶,茶友挤破头都要来。这是一种消费现象。



周重林和姜育发的文章都提到,普洱茶与葡萄酒有相似,这些相似,有产品特点要依托于区域、地理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普洱茶和葡萄酒一样要讲究陈化发酵。葡萄酒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种植,酿造,陈化,罐瓶出厂的传统。而目前普洱茶的发展只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种植,加工初制。所以有的专家是不认可生茶是普洱茶,就像没经过酒窖两年陈化的葡萄酒只能叫葡萄液体。


东莞的茶友说你们云南的普洱茶教育在云南只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要到广州、香港才优秀,才能提升。我们能喝到最好的20年,50年的普洱茶都是从广州回来的,我问他们,珠江的水、珠江的降水和20年前、50年前还一样么?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云南茶区的山水基本没改变。微生物拿到广州去会异化,所以云南一定要向法国红酒一样,在当地种植,酿造,然后在当地装瓶出厂,后端的价值是巨大的。茶叶企业的需求是完成后端的生产,这套技术就立足于这种市场需求,物理的机理和茶的变化还要找内在的路径来对应。



近几年云南也出现了仓储,但大多数只是做了一个洁净的空间,不被污染,保证了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这不能叫适应茶叶微生物发酵转换的需求空间,只是保证了不会变坏的空间,不一定符合普洱茶后陈化发酵机理需要的环境。我们预期的未来就是按照普洱茶三个不同阶段发酵路径,来实现推出窖藏年份不等的产品。这样企业出来的产品才不会只是卖初级原料。云南的茶基本卖原料价,千亿产值的企业怎么打造?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所以这个设备叫做赋予云茶产业的新技术、新动能的黑科技。

 

安然:不管对于茶企还是消费者可以说已经期待这样一套标准化数字化的仓储系统太久太久久,可谓是千呼万唤使出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冰魔方不仅会颠覆普洱茶仓储,整个普洱茶行业或许都将从此改变。



周重林:很多变化不是从天而降,都是有人在努力,奉献。就像有了冰魔方黑科技这样的一群人的努力,我们对茶的认知才能不断提高,未来我们才喝得明白,讲得明白。

 

张云川:如果你愿意拿出自己的茶来做测试,我们可以提供两种温度和湿度的茶仓,我们可以存到明年的四月份,让大家对比。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