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九香翠芽白茶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每周识茶:鲜的味道我知道!聊一聊茶叶的白化与黄化①

近些年,市场上多有见白化茶、黄化茶等茶产品,滋味鲜爽,深受大家喜爱。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茶小白的我,只晓得它好喝,其他是真的不了解!这些白白的、黄黄的茶,它们分别是白茶和黄茶吗?是茶芽本身就带有颜色,还是制作的时候变色的?为什么会变成这种颜色呢?健康功效多吗?...

不急不急,我们一个个来看~

茶树的白化和黄化品种,是一类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它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芽叶体内叶绿素含量低,从而使新梢呈现白色、黄色或金白色。

在白化期与黄化期内,芽叶的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适中,制成的干茶口感鲜度高,叶底透白或金黄。不是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和黄茶。

▲ ‘白叶1号’ 新梢蓬面

白化品种主要为低温敏感型茶树,黄化品种主要为光照敏感型茶树。

① 白化茶——低温敏感型:

白化茶树品种的新梢芽叶为纯白色、金白色或乳黄色(最大白化程度时仍为白色),随着生长环境温度变化,芽叶白化程度减弱,颜色逐步转为绿色,这种类型的茶树品种在自然栽培条件下一般只在春季发生“返白——复绿”现象,如‘白叶1号’、‘千年雪’等。

② 黄化茶——光照敏感型:

黄化茶树品种的新梢芽叶为金黄色、淡黄色或浅黄色,大多数黄化品种在年生育周期中都表现出黄化现象,这类黄化芽叶制成的茶叶因其外形颜色通常称为“黄叶茶”,也叫黄化茶,如‘黄金芽’、‘御金香’等。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直接看一看!

今天,我们走进

中国茶叶学会品质评价五星茶样库

据说这个库里就有很多

此类品种加工而成的好茶,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

单位:安吉茶生道茶场

茶样:吉石白牌安吉白茶

外形:凤形,翠绿,匀整

汤色:嫩绿明亮

香气:清高

滋味:嫩鲜

叶底:嫩绿成朵,匀齐

02

单位:重庆郁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茶样:苗望牌白茶

外形:凤形,翠绿泛金黄,鲜活,匀整

汤色:嫩绿清澈

香气:嫩香持久

滋味:嫩鲜

叶底:叶白脉绿,匀齐成朵

03

单位:大竹县宗达茶叶专业合作社

茶样:皛语白茶

外形:凤形,嫩绿,较润,鲜活,匀整

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香气:高爽

滋味:鲜醇

叶底:叶白脉绿,芽叶成朵,匀整

04

单位:宜兴珍香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

茶样:九香翠芽牌白茶

外形:全芽,条直,嫩绿,较润

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香气:清香

滋味:鲜醇

叶底:全芽,嫩绿亮,匀齐

05

单位: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

茶样:资溪白茶

外形:凤尾形,嫩绿较润,匀整

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香气:嫩香

滋味:鲜醇

叶底:嫩黄绿,亮,芽叶成朵,匀整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关于茶树白化的一些知识,也看到原来白化品种的茶树已经在全国很多省份种植栽培,以此为鲜叶原料加工制成的品质上佳者也不少。

那么,黄化的茶大家想不想看呢?下期给大家奉上!敬请期待~~~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江苏省茶业工匠人物-熊金芳

熊金芳

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国家一级评茶技师

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宜兴市先进个人

宜兴市三八红旗手

无锡市优秀农业企业家

宜兴市巾帼建功标兵

宜兴市优秀乡土人才

2017、2018年优秀农产品经纪人

优秀老年工作者

熊金芳,女,54岁,宜兴珍香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员、评茶员培训讲师、国家一级茶艺师、质量督导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宜兴市企业家协会理事,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从事近三十六年茶叶生产,熊金芳每年引进1到2个茶叶新品种,与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主持(参加)十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的试验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农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布企业标准2个。她立志把宜兴茶叶做大做强,带领家乡农户走向致富之路。2013年5月成立宜兴珍香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55户,带动周边300多户茶农从事茶叶生产。为了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太华镇茶产业,2017年6月熊金芳与儿子吴彦稷成立江苏九香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组织带动农户发展。实行订单农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并打破传统培训模式。与周边732户农户签约收购茶农鲜叶,托管周边小茶企茶园面积5100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园面积2000亩。

熊金芳同志奉行绿色、生态的生产理念,选种、种植、施肥、太阳灯杀虫、锄草、整枝、制作、包装等各个环节均严格要求、精心管理,致力于开发绿色食品茶叶的种植、加工。产品生产过程采用可追溯管理,严格规范各项管理措施,加强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将茶叶品质放在第一位,确保生产出优质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精神,视茶叶质量为企业的生命,指定专人管理生产,建立从种植、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测控制。设有质量检测办公室,与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验。生产的“九香翠芽”牌阳羡雪芽、白茶、九香红、黄茶、碧螺春、宜兴毛尖等茶叶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是“宜兴红”、“阳羡茶”加盟生产企业。生产的茶叶统一包装、标识后销售,销售的每包茶叶都有质量追溯标识和查询码。

为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无偿为周边村民提供茶苗、技术,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新品种茶苗,按照“培训跟着需求走、教室建在茶园里”的思路,解决茶农生产、加工无技术,产品无标准,销售无市场的难题。解决了本地1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公司员工年平均工资8.5万元,太华镇企业年平均工资6万元,高出2.5万元,每年春季3-5月培训采茶工450-600人,安排制茶就业岗位20-25人。近几年在熊金芳的培养下,为宜兴茶企培养制茶师傅30多人,优秀采茶工人400多人。在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技艺技能方面成果突出。为农村带来了致富的新科技、新信息,为茶叶企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作用,为太华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江苏省茶叶学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史:白毫银针与白琳工夫茶

白毫茶的起源

福建东北与浙江毗邻,群山起伏,万壑争奇,福鼎太姥山,是誉满福建的游览地。崖林之间,茶树丛生。唐代陆羽《茶经》说道:“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今为温州,东临东海,“三百里”应指这里。所产“绿雪芽”在清代就被视为茶中珍品,周亮工在《闽小记》曾提到太姥名茶“绿雪芽”。今呼为“白毫”,香色俱绝,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与金埒。卓剑舟编著的《太姥山全志》有这样的记载:“陈焕,湖林头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给,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上述记载,说明白茶产地,源自太姥。”

太姥娘娘

另有一种传说:早在一百多年前,福鼎柏柳乡过笕村有一茶农,在其宅舍颓墙上,发现一株小树,状似茶树,技茎较直,叶张幼芽比普通茶茁壮,叶瓣底面绒毛茂密,叶心豪壮如针,不敢断定是否茶类,采送茶庄鉴别,茶师检验确为茶中上品,要予高价收购,并问及产地,茶农不肯实告,回家后,嫁接培植,并在村内推广。

上述两说不一,并录待考。

柏柳村

白茶的繁殖与销售

若干年后,白茶相继在柏柳、翠郊、磻溪、湖林、白琳、郭阳、黄冈、果阳等乡广泛流传种植,辛亥革命前后,年产已达五千箱,当时每箱重量为二十五斤,即每百斤分装四箱,故名“二五”箱装。实际多系“土针”(普通茶的毫针),每箱仅掺入几两白茶,外销价格每百斤一百六十两(银币)。

白毫银针

白茶性凉味淡,功能清脾提神,祛除心火,调理胎毒治疗麻疹,为茶中上品,是治病良药,据西洋报导,欧洲资产阶级因日夜应酬,精神疲劳,火气上升,眼红心跳,饮用白茶,立见奇效。因此,虽然产量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却享有盛誉。

二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销路中断,福鼎白茶,积压在洋行达三年之久,最后每担以六两贱价出售,茶商破产,茶农卖妻鬻子的惨事,时有所闻。

二十年代末期,年产量达二千箱,银针含量也增加到百分之三、四十,价格每百斤高达四百两,若为纯白毫针,则每百斤售价近千两,这是福鼎茶区最景气的时期。白茶产地环绕在太姥山周围,故称“太姥白毫银针”。

此后,出口逐年下降,至一九三四年已无人问津,因而茶树砍作燃料,茶园翻种地瓜。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一年虽有几百箱出口,也只是昙花一现,以后便完全绝断。

白毫银针

白琳工夫的沿革

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历史悠久,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迄今有一百三十多年。初用土茶(普通茶叶)制造,一九二六到一九二八年间,资本雄厚的南广帮(南帮指闽南资本家金泰等,广帮指广东资本家广泰等),在白琳开设茶馆,收购红茶,本地茶商则以包庄精制获得蝇利(包庄即按南、广帮规定的质量价格承包制造),起初,人们都认为白茶与普通茶不同,叶张厚,有绒毛,无法揉软发酵;纵能改制红茶,价格也远远不如银针。

白琳工夫

一九三零年,白茶停止收购。当时福州高丰茶行经理吴少卿选购一些安徽祁门红茶,正在开箱检验,福鼎合茂智茶行老板袁子卿在场,品其茶味醇郁芬芳,色泽鲜红似桔,比起福鼎“白琳工夫”(红茶标)尚胜一筹。袁认为这和品种、土壤、气候有关,闽茶望尘莫及。事有凑巧,袁回鼎时,有一翠郊茶贩吴德康,收购的白茶青卖不掉,未加细心管理,堆在一起发热变红,想冒充红茶出售,袁见其色泽近似祁红,遂悉数收购并自行提取大白茶鲜嫩叶料试制,他先将白毫茶青放在日光下晒到六七成干,用手揉软,搓成一团团,置于茶篓内,盖以布袋,发酵三小时许,抖散晒干,按功夫茶操作过程,精制五十二箱,运到高丰茶行,外商一经鉴别,立时成交,得价比红茶标高一倍。

白茶改制红茶的高利润刺激了上海华茶公司,于一九三四年派人来白琳监制,定名为“桔红”,此为白茶改制红茶的开端,它的品质特征,代表“白琳工夫”高级茶的独特风格,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此后又兼制“莲心”、“白牡丹”、“银针”、“白毫猴”、“旗枪”等多样的茶叶品类,畅销南洋群岛和全国各地。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茶为本县经济作物中的大宗产品之一,早在清朝就誉满国外,抗日战争前,全县总产量曾达三万多担。但茶园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兴衰息息相关,百多年来受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产销情况,起落无常,解放前夕,总产下降为一万担。

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才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密植高产茶园有1.35万亩,大白茶、大毫茶有2.59万亩,198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为78564亩,总产量达54818担,成为全省五个主要产茶县之一。

来源:福鼎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