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德茶具一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女孩揭秘茶具行业“潜规则”,常喝茶的人一定得知道!

景德镇瓷器,究竟好在哪里?

一种传统产业,支撑一个城市

   历经千年磨炼,仍旧经久不衰。

 探密“瓷都”景德镇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千年以来,百瓷争艳、美不胜收 。如今的拍卖场上,屡见亿元瓷器,频频刷新纪录。近些年景德镇的名号逐渐名扬全球,景德瓷器作为中国瓷的代表,被无数国内外朋友以及知名人士所追捧!

瓷,源于瓷土,融于水火,

塑于人工,成于天意。

      随着瓷器的兴起,手绘瓷器乱象,各种大师兴起(代工、假证书),殊不知,这是对行业的一种破坏,也是对手绘瓷器文化的一种亵渎。一件瓷的收藏价值真正的意义在制瓷匠人。要想成为手绘瓷器师其实难上加难。面对如此乱市,王掌柜心痛不已,为了不再让爱瓷者上当受骗,我们用自己的经验和诚心编写了《瓷器鉴定手册》,只希望更多喜爱瓷器的朋友,能不再上当受骗!

誓要低于市场价40%的“疯子”

     王掌柜瓷器,专业做瓷十几年,扎根瓷都景德镇,代代靠手艺,慢工出细活,在我们这里没有暴利,只有精选优质高岭土,老手艺制瓷匠人,追求纯手工手绘瓷。

     瓷器载魂,稍有懈怠,它就成为次品,好的材料、好的制作,再加上老师们的精心绘制,携手共同创造优质手绘好瓷,我们谨遵家训,不说虚价,誓做将瓷器降低于市场价40%的“疯子”!为所有爱瓷的藏友送去最诚心的好瓷,打破瓷器流水线工程造假的常态!

制瓷就像做人,

细致踏实,无愧于心。

聊瓷会友,先送《瓷器鉴定手册》

赏瓷鉴瓷,广交天下瓷友!

      为了追求更高更精致的瓷器技艺,王掌柜签约了国家级及各省市著名的工艺美术师,如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第四代传人——王静老师,其师承爷爷王锡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掌柜秉承“做瓷凭良心,做人凭本分”的原则,与众多签约老师携手给藏友送去了很多珍品。

采用优质高岭土制作,传统手工拉胚绘制。

保证王掌柜瓷器每把瓷的品质。

(手机直拍、不打灯光)

“王掌柜瓷器手工制瓷工艺,

是时间慢熬的产物,

它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心血。

以传统手艺制作为前提,

价格上,低于市场价40%为保证!

只要您喜欢景德镇瓷器,

掌柜愿以心相交。

 

手工制瓷的72道工序

1 开采-练泥

(景德镇高岭村高岭土)

        王掌柜瓷器所有瓷器,所用泥土均来自高龄村优质高岭土。我们严格甄选每一块原矿石,再采用人工进行铁锤敲碎,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后再淘洗,除去多余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从磁石采取到打磨、淘洗、去杂、揉和、排气整个练泥步骤紧凑且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证泥质到达最适合制瓷的性能,制出好瓷!

        王掌柜敢于保证:相似的器型,可能别家也有,但炼制的瓷土肯定没我家的好。

2. 传统成型工艺

       王掌柜瓷器采用“传统全手工拉胚制法”,这种方法沿用了明代《天工开物》的记载,磁泥质地软,转盘速度快,过程中很容易损坏、变形而报废,技术要求高周期长!

       一件瓷器,过手72道工序方可成器,有些看似平常的动作,也需要师傅数十年的历练才能达到。精雕细刻,笔下人生,稍有懈怠,生息缺乏,价值全无!

小到烧火松柴的挑选、笔刷的轻柔力度;

细到配料调和的比例、晒架溏干湿把握;

上到泥料的脚踩柔和及千度高温的把控;

七十二道工序,相辅相成,一毁俱毁!

3 柴烧

       柴烧工艺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厚薄不一易裂,火候不到质差,昼夜更替不可一丝懈怠方才出品!

       制瓷需技巧,手绘瓷器更是难上加难,了解更详细的制瓷步骤,王掌柜帮你免费鉴定手绘瓷器真伪,我们希望每个瓷友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宝贝。 

“王掌柜瓷器手工制瓷工艺,

是时间慢熬的产物,

它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心血。

以传统手艺制作为前提,

价格上,低于市场价40%为保证!
 

王掌柜瓷器赏析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为实际证明王掌柜的诚心,我们将提供老师大家的收藏证书,一器一证书,可定制签名,以便收藏。近年来随着瓷器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前来询问置入,中国瓷器确确实实成为了一张国际名牌,用瓷器将天下友人心系在一起。

 师傅们总是这样说:

生活中少了拉坯就好像少了点什么!

没有几年的功夫就不可能做出好瓷!

只要几天不上工,就没了乐趣所在!

制瓷个把月,学瓷如学人,

只在心智与深深的喜爱,仅此而已!

 

视传承如生命,

坚持采用景德镇产高岭土料,

坚持纯手工制作。

纯手工制作虽然麻烦费事,

但能确保瓷器更具神韵。

王掌柜的真心话

      瓷器是不会撒谎的东西,匠人的功夫在它身上彰显,稍有怠慢,变成次品。所以一件好瓷不一定是贵的但一定是诚恳的,而这也正是王掌柜的心诚所在。我们不是最好的品牌,但一定是诚恳的品牌。

      现在有很多商家为了省钱,泥料直接从练泥厂购买,这种机械炼制的新泥料要么就是风化或陈腐不够,炼制出来的瓷,看起来要么水色不够不漂亮,要么瓷性太弱不好养。更有甚者在泥料中做手脚,做出来的瓷颜色太过鲜艳夺目,让人看了心里打鼓、害怕。还是用自己的料心里踏实,又干净又漂亮。

掌柜总结,坚持用老料才有回头客,玩瓷多年的瓷友也是心明眼亮的,新料老料,他们玩久了都能看出来,泥料是瓷器的灵魂没有好的泥料,怎么会有好的瓷器,王掌柜帮你鉴定瓷器灵魂,以诚待人,必有厚报啊!

良人做人,用心做事,我们没有大成本广告,没有名贵的包装,只想让优质的手工绘画瓷器被更多的人喜欢,掌柜保证,在价格上低于市场价40%,宁做瓷器的“疯子”,也要为朋友们提供放心的收藏渠道。

 

王掌柜郑重承诺

顺丰包邮:24小时内发货,确保您在最短的时间收到爱瓷。

假一赔百:王掌柜所售100%为家藏原料纯手工,绝无赝品。

先试后买:收到货后您可以拆开包装,满意后您再确认收货。

以瓷会友:我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更新景德镇有趣的故事、制瓷赏瓷、以及景德镇瓷器您不知道的内幕。“

王掌柜瓷器手工制瓷工艺,

是时间慢熬的产物,

它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心血。

以传统手艺制作为前提,

价格上,低于市场价40%为保证!

只要您喜欢景德镇瓷器,

掌柜愿以心相交。

王掌柜瓷器 | 景德镇陶瓷世家

签约多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各省市级作家。

瓶摆壶杯,茶艺手技,知瓷如知己,莫误一诚心。

 

乾隆皇帝御制虚扁,560万元落槌!

2018年12月15日,西泠印社秋拍,清乾隆“御制”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以560万元的高价落槌,底款“大清乾隆年制”,此宝器为龚心钊旧藏。




清代宫廷紫砂传器,属三代时期最精,至乾隆时期达到最高峰。乾隆帝一生嗜茶,对茗饮用具的考究登峰造极,不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饮功效,而且要与官窑瓷器一样,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除此之外,乾隆时期宫廷紫砂展现出与康、雍两代最大的差异性在于,其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戗金、描金、描银等华贵的手法在此时得到了应用,可谓别开生面。



此件乾隆御制描金银虚扁壶,可谓集上述特点于一身的御用精品。壶身采用了少见的描金描银装饰手法,由于宫廷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合问题,故其金水鲜亮,与壶身砂胎附着完好,虽经数百年光阴依旧光彩熠熠。



而壶身描银装饰部分,由于银长时间受空气氧化,已然发黑,这也与故宫藏“乾隆年制”四字款描金银御题诗方壶表现一致。


此壶壶肩以金水书写乾隆御制诗《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并落署“御制”二字。




三塔寺本为吴越时期安保院,宋代改名为景德禅寺,壬午南巡,乾隆皇帝以苏轼访文长老三过湖上,煮茶咏哦,遂御赐“禅茶寺”之名,又命苏轼与文长老煮茶咏哦公堂为“三过堂”。



故宫博物院王健华研究馆员认为“宫廷紫砂完全按照皇家的意旨制作,其工艺之精湛,技巧之娴熟,气质之脱俗,显然高出社会上一般文人用品。”这一点,从最近几年的两岸故宫收藏紫砂专题展上也可窥见一斑。

挖呀挖呀挖!挖到了古人最in“潮玩”茶器!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茶器,因茶而生,因茶而美。

唐煎茶,宋点茶,明清泡茶,

古往今来,饮法不同,器用不一。

历历千百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饮茶风尚,而茶器便是饮茶时尚的载体。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就让我们来扒一扒历代最IN的茶器,感受茶器的千年神韵吧!

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越窑青瓷茶碗

唐·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

宁波博物馆藏

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由茶盏和盏托组成,胎质细密,釉色青翠,莹润欲滴。茶盏为敞口五曲荷花形,盏托四边微微卷起,宛若一片风荷托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在清波涟漪的水面上随风摆荡。

中国人刚开始饮茶之时,并没有专用的饮茶器具。饭碗、汤碗、酒盏、酒杯等食具、酒具,都可用来饮茶。就连茶也没有统一的名称,“槚”“蔎”“茗”“荈”等,都指茶。陆羽是这一“混沌”局面的终结者,也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奠基人。

陆羽独爱越瓷。越瓷,主产于越州(今浙江宁波、绍兴一带)境内。他认为,越瓷胜过邢瓷有三大原因:“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茶经·四之器》)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南宋摹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以瓷色是否有利于茶色作为衡量标准:“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宁波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唐末五代出现的秘色越瓷,更是刷新了越窑瓷器烧制技术与审美艺术的高度。“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秘色越器》)“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贡馀秘色茶盏》)。诗人笔下,秘色瓷满是江南山水的明丽与温婉。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苏州博物馆藏)

因地缘相近、文化渊源甚深,一批批遣唐使、遣唐僧、留学生相继来华,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茶器也随着中国茶及佛教的东传,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茶文化的形成。

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约12世纪)

但,也不能抹杀邢瓷在唐代茶器中的地位。“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越瓷与邢瓷,“南青北白”,平分秋色。

唐·邢窑白釉执壶(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R. MUSEUM

兔毫连盏烹云液

宋·建窑黑釉茶盏

宋·建窑黑釉兔毫纹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胎呈铁黑色,里施黑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较厚,釉中呈现出丝丝白纹, 俗称“兔毫斑”,因釉中结晶而呈现黄色或白色毫纹而为世人所珍爱。

建盏,又称“黑建”“乌泥建”,不论功能设计,还是审美情趣,都是宋代点茶、斗茶的主流茶器。

“茶色白,宜黑盏”。唐茶尚绿,故陆羽首推类冰似玉的越窑青瓷茶碗。宋茶贵白,似雪、似杨花的白。以黑反衬,是表现白色最直接、也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

其釉色有绀黑、兔毫、油滴、曜变、杂色等,最受推崇的当属“绀黑”(赵佶称为“青黑”)。

宋徽宗赵佶点茶首推青黑带兔毫纹的茶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

宋茶贵白,建窑黑釉盏能完美反衬茶色之白

宋·刘松年《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建窑外,江西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在日本也颇负盛名,河北定窑和磁州窑亦有烧制黑釉茶盏。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黑釉盏给人带来的审美体验,与日本传统美学中的“幽玄”“侘寂”之美隐隐相合,并与日本茶道,产生了美的共鸣,让我们至今还能从日本茶道中看到宋代美学精神的遗存。

宋·建窑曜变盏(日本静嘉堂文库藏)

汤瓶、建盏、茶筅是宋代点茶必备“三件套”。汤瓶,用于注汤,为高肩长流的瓷瓶。茶筅,由煎茶时用的竹筴演变而来,用于在茶盏中环搅击打(击拂)茶汤。

汤瓶又以宋代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瓷为上,其胎体轻薄,釉色莹润,白中闪青,青中闪白,透光见影,因而又称“影青瓷”。

因此地烧制的青白釉瓷器美轮美奂,宋真宗赵恒把年号“景德”赐予了这里,景德镇之名由此蜚声中外。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式执壶(首都博物馆藏)

R. MUSEUM

花从釉里透分明

明清·青花瓷茶器

清·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纹提梁壶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直口,球腹,长弯流,矮圈足稍外撇,管状弧形高提梁。主体纹饰以青花描绘东坡赤壁夜游故事,朦胧月色之下,头戴方巾的苏东坡由两侍童陪伴,乘一叶扁舟,夜游赤壁,山水连天,画境清幽。青花用料色泽淡雅,层次分明,清新悦目,格调高雅。另一侧还有赤壁赋的诗文,壶底有“雍正年制”青花四字款。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曲《青花瓷》,唱出了青花瓷的温婉与浪漫,也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凝视它那蕴藏在色白花青里的素雅宁静。

青花瓷,最初出现于唐朝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窑。元、明、清三朝的青花瓷,亦有各时代的审美特质。

青花之青,并非单调之青,而是有浓淡、粗细、深浅的变化,或如宝石,或如天空,或如大海,或如湖泊……色调变化无穷,具幽静深邃之美。青花瓷茶器泡茶、品茶,青白交织、青白相映之间,从视觉到内心,无不安宁静好。

清·仿成化款青花花蝶盖碗(河北博物馆藏)

“你,来自茶国的小妹,做的梦又奇又美;天上有座大城崔巍,中国是天城的城郊……你笑看我们的天顶,有小矮人高高兴兴,对着你瓷白色眼睛,把纯洁的蓝花轻描。”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深情地吟哦道。

西方油画作品中欧洲人在津津有味地

欣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

青白之外,亦有缤纷。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泼彩、喷彩、珐琅彩、色釉,绚丽多彩。

清·乾隆款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图四方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粉彩御制诗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可与北方定窑白瓷相媲美、有“南白定”之誉的福建德化窑白瓷茶器,在明清也大放异彩,其质地洁白、细腻如玉,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还因此纷纷掀起了一股仿制热潮。

明·德化窑象牙白三螭龙壶(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R. MUSEUM

紫泥新品泛春华

明清·宜兴窑紫砂壶

清·雍正宜兴窑紫砂圆壶

故宫博物院藏

壶敞口,直颈,鼓腹,下部略收,圈足,盖微鼓,圆珠钮。口、足、盖上的三条弦纹线条流畅,壶流弯曲有致。砂质坚实,深紫色砂泥中掺杂细密的黄砂点,看似很粗,抚之极细。此壶形制古朴,不入妍媚,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现,代表了雍正时期宫廷紫砂壶文雅脱俗的风格。

1391年秋,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御旨,彻底终结了唐宋盛行的团饼茶之贡茶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芽茶。与之相应的饮茶方式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泡茶。宜兴窑紫砂壶的兴起,正迎合了饮茶风尚的转变。

紫砂壶创制于江苏宜兴丁蜀镇,因陶泥之色而得名。紫砂壶是泡茶佳器。双重气孔结构,透气性好,泡茶不失真香原味,夏天过夜不馊。天寒时,注热水不爆裂。造型式样有光货、花货和筋囊货三类。

明·陈洪绶《闲话宫事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自明中叶起,紫砂壶成为文人雅士圈中最in的茶器之一。“若今时姑苏之锡注,时大彬之砂壶……莫不为之珍重。”(屠隆《茶说》)

清·紫砂题诗茶壶(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的供春(又名龚春)是首个青史留名的制壶师,“树瘿壶”便是其代表作。除供春外,明清时期的时大彬、惠孟臣、陈鸣远、陈鸿寿、邵大亨、黄玉麟等皆是历史上著名的制壶匠人。

现代·仿明供春树瘿壶

惠孟臣制作的茶壶,在潮州工夫茶中称作“孟臣罐”,是“四宝”之一(其余为红泥炉、玉书煨和若琛瓯)。

自明朝起,文人携手艺人,参与紫砂壶设计,诞生了“文人壶”,又以陈鸿寿(号曼生)最具代表性。他参与设计的18种经典款式,被世人称为“曼生十八式”。

清·曼生十八式之半瓢壶(上海博物馆藏)

R. MUSEUM

辽·张世卿墓壁画

茶器“玩”潮

FASHION OF TEA SETS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同时代,饮茶方式各有千秋。

隋唐的越窑青瓷茶碗,两宋的建窑黑釉茶盏,自元起迄明清的青花瓷、紫砂壶,皆是当时茶圈的“爆款”,引领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潮,甚至传到海外,影响了输入地的审美趣尚。

从古至今,茶器,与茶叶一道,一直都是时尚的弄潮儿。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