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宝福名茶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跨越新年,让幸福看得见——宝福林2018年度汇报

  在时光隧道中,2019就这样悄然来临了,时间的轮回在赋予了她崭新面容的同时,也让我们在这旧貌与新颜的荡涤中开始了里程碑式的思索与憧憬。

  宝福林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又有什么样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一起回顾已经远去的时光,与全国正在经营或关注宝福林发展的茶友们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产品汇总】

  宝福林在2018年共新推出福鼎白茶、新会柑普、新会陈皮三个品项、八个系列、十九个产品。宝福林今年所推出的产品都具有经久耐放、越陈越香的特点,具备收藏和升值的空间,所以无论是经营还是投资,都深受客户欢迎。

  【福鼎白茶】

  【真味系列】

  白毫银针这款是作为福鼎白茶巅峰之作,以品种命名正是为了给福鼎白茶正名。数百年传承的小土茶种群稀少,工艺简单但却要花费百日功夫,一盏清香,让您领略到福鼎白茶的千年沉淀的风味。

  

  【秀水】福鼎磻溪之水丰润清澈,此款为头春采制白牡丹,既得春之气息,又袭甘泉厚惠,片片鲜香灵动,叶叶滴翠流芳。

  【观山】寻茶之路由低而上,身缘丛山之中,得此深山白牡丹一杯,山随梦远。沸水激荡处,春色翻滚时,春意盎然,心驰神往。

  【悟云】此款是白牡丹中最优秀的产品,云雾寄身峰头山巅,为茶芽源源输送天地精华,赋予茶鲜翠色泽、甘醇滋味和淡雅花香,促成高山茶品质出类拔萃。

  

  【年华系列】

  【青色年华】老白茶之韵,正是人生历练的各个阶段感悟,此款青色年华历经六年静置,有如青涩甜蜜的初恋年代,是一抹浅青,却无法忘怀。

  【红色年华】品尝历经八年窖藏静置的红色年华,带您回到激情燃烧的创业时代,回想起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铁哥,激情似铁、丹心如火是这款产品的最好阐述。

  【金色年华】十年磨一剑,是一份难得的坚守和毅力,只有亲情可以比拟。此款产品久经岁月沉沦,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力作,情义重于礼义,无论私藏还是馈赠,均可达到超出预期的效果。

  

  【小方系列】

  【小方白牡丹】茶为国饮,向世界分享健康、分享快乐,这就是小方。采制自福鼎白茶白牡丹,口感淡雅清幽,独立包装一片一泡,让喝茶变得很简单。

  【小方老白茶】茶为国饮,向世界分享健康、分享快乐,这就是小方。采制自福鼎白茶五年陈贡眉,口感香醇兼清热消炎,独立包装一片一泡,让健康与快乐常伴。

  

  【流芳系列】

  【白毫银针】柔荑频撷梢尖雪,一捧新芽数万千。采制自2018年清明前,白毫银针珍、少、鲜、爽,一直是稀有珍品的代名,故此用吉祥瑞意的紫色来突显本品的尊荣。

  【白牡丹】银着千丝溶碧汉,翠添一叶暖春山。采制自2018年春,白牡丹鲜、嫩、清、爽,其形雅致、其味正道,本品以帝室风采的明黄来装潢,以彰显其尊崇典雅的贵族气质

  【荒山野茶】石下清泉添秀色,崖边老树发新枝。采自2017年荒野白茶春茶,山野所出,香韵悠长、风味别致,包装是以传统热烈的金红色来表现其传承的味道和品质。

  【老白茶】两岸青葱春风点染,一壶恬静道法自然。采自2012年4月春茶寿眉,历经岁月沉淀,老白茶无论香韵以及内涵均得以升华,药香显著;包装以雅儒沉厚的褐色来表现其深厚的底蕴。

  

  【贺年茶礼】

  【双猪献宝】选用主营产品新会陈皮、福鼎白茶精心调配而成,两者均具有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和历久弥香的特点,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高雅健康茶饮。

  

  【新会柑普】

  【福星系列】

  【皇家礼炮】取自吉庆祥瑞、福星临门之意。本产品选取2018年八月产小青柑,工艺标准稳定,配备节庆礼盒,是有品位上档次的健康茶礼。

  

  【新会陈皮】

  【2006新会陈皮】

  【2010新会陈皮】

  精选新会陈皮先祖产区天马村老树大红柑,遵循传统日光生晒工艺,自然静置陈化。具有“清、润、和、滋、养”的五行相生养生作用。

  【金不换·2008新会陈皮】

  【金不换·2013新会陈皮】

  精选新会陈皮先祖产区天马村圈枝柑果园老树大红柑,遵循传统日光生晒工艺,自然静置陈化。产地正统、工艺古朴、年份充足,具有“清、润、和、滋、养”的五行相生养生作用,为世人保留一份历久弥香的传世佳品。

  

  【定制产品】

  除了19款流通产品外,宝福林在2018年更有不少的企业、私人订制产品,虽然不在市面流通,但亦同样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保障卓越的产品质量。

  

  【团队建设】

  在销售渠道团队建设上,锐意开拓,分别在辽宁、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等地区开设经销站点,新增销售门店近百家,以深耕细作的态度加强服务与培训,稳健拓展市场。

  今年来,宝福林组织各地销售站点开展各类培训会、品鉴活动共计150多场次,对门店销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消费者互动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品牌推广】

  宝福林2018年积极参与国内知名茶博会展览,对于地区品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华中、华东地区逐渐打开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度和知名度。

  

  由于产品具有质量稳定、品质过硬的优势,由马云、李连杰创办的太极禅院再度选择宝福林作为旗下小青柑产品的生产商,宝福林新会柑普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标杆地位,对于品牌建设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文化建设】

  在文化建设领域上,对于福鼎白茶,宝福林提出“让味道看得见”的健康理念,继而率先总结出福鼎白茶具有“典、传、清、雅”的文化特点;对于新会柑普和新会陈皮,宝福林整理出“清、润、和、滋、养”与五行对应的关系,将保健功效系统化,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宝福林的文化建设体系将秉承“正心正源正道”的企业经营宗旨,努力跻身行业领先位置。

  

  【新年展望】

  2019年,宝福林将继续加强新会柑普、新会陈皮的标杆化建设,以品项优势带动品牌发展;在巩固现有品类基础上,继续发掘优质产品,丰富产品类目、加强品牌深度。同时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增加宣传推广、优化产品包装、增强产销合作互动。

  具体的规划:

  1、继续扩大新会基地的规模,在新会柑核心产区将优质柑园面积扩展到6000亩,形成品种资源优势;

  

  2、通过各种展示和比赛及自发组织活动,加强福鼎白茶的品牌投入,使其晋升到一线产品阵营,在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促进销售网点的业绩;

  

  3、深入调研考察品质优秀的茶种,并使之成为宝福林旗下新品,同时为广大合作伙伴增设共同发展的途径。

  我们相信,2019年,是理性的一年,努力的汗水会迎来收获的喜悦,辛勤的付出会得到丰厚的回馈。让我们共同努力,迈向新的历程。2019,让幸福看得见!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在我印象中,广州一般都不喜欢喝绿茶,但是在网上居然找不到相关的问题。于是我就只好自己正儿八经地胡说一通,如果有说错的,欢迎大家给予指正。(本文3400字,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一)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父亲经常到茶楼,八十年代广州的茶楼很简朴,茶水案上放有可供自取的茶叶和开水、茶壶,茶叶一般有乌龙、普洱、寿眉这三种。父亲说过,普洱比较脏,寿眉比较淡、乌龙口味正相宜,而我小孩子就喝寿眉好了。乃至问及普洱怎么脏,父亲说,普洱是用脚踩,然后堆在一起发酵,弄不好就发霉。有次他喝普洱,给我闻一下,果然有一股三月天打开衣柜的味道。这个味道就深深印入我脑中,一直都认为普洱(熟)茶是不卫生的。

到十岁左右,武侠小说风行,金庸梁羽生小说中涉猎广泛,经常提到各地名茶的,大师们的精彩描写惹得心里痒痒的,就问老爸“碧螺春”、“龙井”、“马骝搣”(猴魁)的事情。父亲说,那些是绿茶,寒凉,广州人容易胃寒,不是很喜欢喝绿茶。心里甚是觉得遗憾,总想着有机会要见识一下。但是广州人容易胃寒不喝绿茶的说法又被父亲深深种草了。我家就是芳村的,稍大一点,喜欢骑着单车到处跑。石围塘以前是给广钢囤煤的地方,高架桥下面就是黑黑的煤场,80年代末,开始有人在附近的路边店铺卖茶叶,逐渐多了起来,十来家、几十家、上百家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集散市场。当时大家都没什么包装、品牌概念,基本就是初级农产品状态,偶尔有人把在工业部得奖的茶用毛笔写在大纸上挂出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到九十年代开始,石围塘附近已经成为全果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并慢慢开始细化品类,红茶、寿眉、乌龙、普洱是最为常见的,后来又有了铁观音、西湖龙井、英德绿茶等。西湖龙井是比较名贵的,家里曾经有一个扁扁的小铁盒,上面写着西湖龙井,只有50克。是当年在名刹任要职的大姑母给我父亲的,不知道价值几何,但在当时肯定不是随便可以买到的。

(二)年轻人总是放荡不羁,念书的日子离开了家,就不去关注茶的事情了。后来结交了全国各地的朋友,经常有朋友来广州公干,我和广州几个朋友都是以酒相待,有一位青岛女士提前声明了不喝酒,我们倒是愁起来,跑到茶叶市场买了些茶叶来招呼,结果这位朋友给我们一人一份包装精致的绿茶,并告诉我们要用玻璃杯冲泡。这茶冲泡后,细长的叶片随水舒展起舞,非常好看。许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就是小时候曾经很向往的名品“马骝搣(猴魁)”。

虽然猴魁好看,但我总觉得味道太清淡了,可能是习惯了烈酒穿喉的辛辣,已经失去了细品清鲜的细腻味觉。

在这次之后,我觉得身在茶城而不识茶,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便经常到茶城去交朋识友,偷学茶知识。

进入两千年之后,芳村茶城各种茶轮番热卖,我都算是比较清楚的,由福建铁观音到台湾高山茶、冻顶乌龙、凤凰单枞、桐木关金骏眉、冰岛、老班章、大红袍、英红九号、下关沱、牛蒡、金花茯、柑普茶、小青柑、福鼎白茶、新会陈皮……好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引导全国热卖的茶估计比你喝过的还多。

但是,有个现象很奇怪,在芳村茶城轮番登场的茶里面,还真没有绿茶的影子,甚至在茶城成千上万的商家里,经营绿茶的店铺都是很少的,就是有,都是为了表现得货品齐全而只有少量货的。

这个现象就说明了广东人,至少广州人是不怎么喜欢绿茶的。店家都是恨不得把广告送到你面前的,只有接受了老广对绿茶不感兴趣的现实,你才会几乎看不到绿茶的踪影。

(三)

还是因为找来找去找不到广州人不喝绿茶的说法,所以我只好自己想几个说法出来,看看能不能说服大家,或者让大家来说服我。

首先是历史习惯说,广州号称千年商都,自汉朝时期已经对外贸易,茶叶和丝绸、陶瓷一起,在宋代成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战略和贸易物资,向北方换取战马,中亚、南亚从海路到广州中转,用中亚的乳香、龙涎香、琥珀,东南亚的胡椒、丁香、豆蔻等,与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互为交易。在古代航海贸易是非常依赖洋流和季候风的,一般来说每年来到广州的船舶都是5-7月乘南风而来,在广州停泊三个月左右筹办货物,9-11月乘北风离开。

丝绸、陶瓷都是可以放的,茶叶在古代不好存放,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通商法》,就是针对茶叶的,原因是王安石在浙江任小吏时,发现国家专控茶叶获利的同时,需要承担因为贮存、中转造成大量腐烂的损失。王安石的变法只是将这个损失转嫁到商人头上,希望以商人高效率的运转减少损失的发生,但在北宋茶叶为大团,干燥度不足、工艺没有进步,效果是不大的。真正改变茶叶命运的是蔡襄,他研发出小团茶,因为体积小,容易干燥,使得可贮存时间延长。

南宋时期,广州作为当时三大对外贸易输出口之一(杭州、泉州、广州),虽然不是主要的茶叶口岸,但交易量也是非常大的。大量的茶叶由广州输出,新鲜的“蒸青”想都不用想,只能是可以耐存放的团茶,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看到茶饼、茶砖。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到现在有上千年历史了。

第二是口感说,我说广州人不喝绿茶,是指广义性的,不是指所有人,因为新广州人现在数量上已经远超老广了,我小时候广州400万人口,现在1800万。所以如果我认知上出现跟不上的,还请谅解。老广这些年基本是接受口感比较浓的茶,一个是受潮汕人影响、一个是受朋友圈子影响。潮汕人功夫茶天下闻名,最早在茶叶市场经营的人里面,十有八九是潮汕人,然后才是福建人,珠三角广府人。潮汕人以凤凰单枞独步天下、福建人带来的品种很多:铁观音、乌龙、大红袍、白茶、金骏眉、台湾茶,除了近几年复兴的白茶之外,口感都不能以清淡为卖点。香港人在九十年代搞起了普洱茶,为香港人打理的自然是珠三角的广府人,天价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在里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老广自己。

此外,广东广府地区本地也还有英德红茶等,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在本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这么多口感稍重的茶占据市场空间,口感清淡的绿茶所占份额小,也是正常现象。您在广州的所有茶叶店铺,老板都会热情招呼你,为您泡上一道茶,买不买没关系,进门就是朋友,这是广东基本的为商待客之道。但你应该发觉,几乎所有老板给您泡的茶,都不会清淡。一则,在广东如果泡茶清淡,会被嗤笑待客不周,广州有俗语“淡过猫尿”,就是形容茶水过于清淡的,所以茶老板们宁可多放几克茶叶,也不愿意客人有这份感觉。那么长期下来,大家的口味就越求越重了。大家在这世上都是俗人,实在很难去品味绿茶那份清纯了。

第三是胃寒说,广州人包括几乎所有广府人,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湿热”、“湿滞”、“热气”;广州人有全国著名的“凉茶”,凉茶是干什么用的?清热和祛湿用的。自古以来岭南为湿热瘴气之地,寒字不太挨边,所以我一直认为广州人胃寒不喝绿茶是不靠谱的。菊花在广州流行了几十年,要说寒,绿茶还比不上,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喝菊花的诉求是明确的,就是为了降火清热;而绿茶的寒,没人当它是药,既然不是药,那么一听寒的肯定不是好东西,这是心理暗示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

在全国的各大地区茶行当中,绿茶以各产区中心大城市批发市场为主,除了品牌产品之外,基本上产品覆盖范围大部分依旧是产区城市,小部分是“兄弟产区”互换,销售上有一个“有效半径”,长江流域沿途的省份,都有绿茶产区,贵州、两广、福建也有产区,“有效半径”模式也同样通用。各产区之间的品质其实没有天囊之别的差距,各地按照顶尖标准挑选的名茶都是片区品牌的标杆,退而求其次的也都差不多。同样品质的产品,在产区本地供销平衡的情况下,没必要向外低价输出。很多时候向外输出会比本地销售更低价,这在茶叶、海鲜行当时很常见的。

在广州的绿茶不多,呈两个极端状态,高端的品牌很贵,低端的散茶很便宜。高端的好理解,上面应该说明白了,春茶茶青贵、各环节需要利润,附加值肯定是需要高端需求人士买单的。那么很便宜的散茶怎么来呢?大家别忘了前面说的,夏茶茶青可以低到3元,甚至更低,那么按照公式计算,这些产品的市场终端价,是在60块左右。这个量有多大?很大。这些产品怎么办,留在产区销售势必造成恶性循环,那就拿到其他产区去搞乱别人的市场。对,就是这么干的。

广州市场是一个吞吐量很大的市场,而且成立最早、品种最多、经验丰富,在绿茶需求量并不大的情况下,这种销售期短、风险系数大、中档品质货源没保障的产品,基本没有商家会力出击。

老豆教落吾岩饮(没有历史感)、性价比不对头、存放不了、不对口味,这些所有作用叠加起来,也许就成为了广州人不喝绿茶的梗。

来源:宝福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