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济南泰山女儿茶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好客山东,齐鲁茶韵

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山东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不仅齐鲁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同样丰富动人。

作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产茶大区,山东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候特点,赋予了茶叶“叶片肥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丰富内涵,其中黄酮、儿茶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南方茶叶。

跟国内其他产茶大省比起来,山东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山东各大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也已成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在正史中虽然没有关于齐鲁大地种茶、产茶的确切记载,但是,从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和生活札记等资料中,不难发现山东饮茶、种茶和产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茶圣陆羽所着的《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而鲁周公则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茶已经存在于山东人的生活中,但关于山东当地产茶的记载是在唐朝以后。

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在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附近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这一记述对于北方、对于济南茶文化影响深远,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济南已故着名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均有引用。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僧人圆仁西渡入唐求法,曾经游历山东,其所着《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专门记载了在山东饮茶的情况:“从海州直到登州来,山村县人,食物粗硬,爱吃盐茶粟饭”。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种种史料表明,山东虽不产茶,但茶叶贸易繁荣,饮茶品茶之风早已蔚然。


南茶北引,大器晚成

茶树喜湿、喜暖,喜酸性土壤,本为“南方之嘉木”。一代代茶人接力奋斗,克服成活率低、抗旱防冻等技术难关,产自南方地区的名优茶种不断拓展生存极限,开始在西部高原、北方地区落地生根,年年吐绿,形成了如今中国茶区覆盖东起台湾,西至西藏,南至海南岛,北到辽宁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当代山东茶产业起源于的“南茶北引”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山东对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致使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南茶北引”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引种试验下,山东自然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城市青岛、日照、临沂相继试种茶树成功,拉开了北方种植茶叶的序幕。从此,国人的茶杯中有了山东茶。


茶中新秀,名品众多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过多年发展,山东茶产业无论是面积、产量、品质还是效益均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山东茶遍布齐鲁大地。全省有10个市40个县(市、区)种植茶叶,茶园面积达到40余万亩,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达到4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鲁东南沿海、鲁中南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三大茶叶集中产区,孕育出日照茶、崂山茶、泰山茶等一批名优茶品牌。

日照市位于鲁东南部的黄海之滨,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低,地形平缓起伏,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日照绿茶以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滋味鲜醇清香闻名,深受广大消费喜爱,被誉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年产干毛茶1.9万吨,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


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气候适宜,有着茶叶生长的最优环境,生产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自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后,经一代代茶人的努力,目前,崂山茶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6亿余元,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

“泰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泰山西麓盛产泰山女儿茶,成茶由青桐嫩芽炒制而成,汤色剔透明亮,饮之回味醇美,有浓郁的泰山板栗清香,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称。泰山茶制作技艺将齐鲁大地素有的礼仪文化融入泰山茶道之中,延续了好客山东、以茶为礼的待客之道。目前泰安市茶园面积达5万余亩,产值超10亿元。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南茶北引”到“济南市十大特色产业” 这是一部长清茶产业编年史

成功之路,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于长清茶发展而言亦是如此。从开始的南茶北引到现在的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现如今,长清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总产值超过了2亿元。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大势的长清茶,正蓄势待发,成长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天时

长清茶的发展得益于乡村振兴时代发展的大势,得益于产业振兴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长清茶,便是长清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富民乡村特色产业”。

这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发力培育。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特色产业振兴作为引领支撑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并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其中,长清寿茶被确定为济南市十大特色产业之一。

借助十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机遇,长清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长清茶产业扶持政策,依托特色茶产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茶产业振兴行动,探索都市精致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形成长清茶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

地利

“作为省城唯一产茶区,长清没有工业污染,空气质量好,适宜发展生态绿色茶园。”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丽霞的话概括出了长清茶的“地利”因素。

长清茶种植区纬度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空气温润、土质肥沃、土壤条件偏酸性、水量适中,生态环境优越。茶树休眠期长,具有生产名优茶叶独特的环境条件,造就了长清茶“小米汤、板栗香、叶肥厚、味悠长”的优良特性。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等有益人体的成分明显多于低纬度茶。虽然就当前形势来说,全国茶产能相对过剩,但稀缺的高品质属性,给予了长清茶广阔的市场前景。

除了品质优势外,悠久的种植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长清茶屹立于世的自信所在。追溯历史,山东地区较大规模茶树种植是从唐朝开始的,到了晚唐时期,继续向北延伸,五莲、胶南、泰安、长清灵岩寺一带陆续有了茶园,并逐渐在长清区万德、五峰、张夏、双泉等地区零星种植。长清灵岩寺内有碑刻:“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其中提到的“新茶”即为“长清茶”。长清种茶、饮茶由长清灵岩寺开始,“茶以禅兴”,长清茶历史厚重悠久,绵延千年,向世人传递着亘古悠远的茶香与禅意。

人和

一片小小长清茶,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这是政府与协会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所做的大文章。为全力支持长清茶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山东省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泰山学者、青岛农业大学二级教授丁兆堂带队的长清寿茶创新团队。同时,长清区农业农村局打破了科室界限,成立了长清茶产业发展专班,专人专事,全力促进长清茶产业发展。长清茶叶协会紧抓长清茶列入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时代机遇,在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下,汇集各茶企之合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断将长清茶产业做大做强。在政府与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长清寿茶”载誉而归。长清茶产品先后获得亚洲农博会食品创新奖、西班牙国际食品展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全国百佳农产品、“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华茗杯”全国名优茶质量评选优秀奖、中国林交会金奖、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等荣誉。近期,长清绿茶又被列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长清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底蕴得到广为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泉城名片”,长清茶的卓越品质赢得广泛赞誉。

长清茶人“列传”——他们是怎样走上茶业之路的?

1992年,时年32岁的秦旭昌怀揣十几万元资金开始创业,成立了济南市长清计算机应用公司。经过十几载的奋斗,公司从初期租赁农房的小厂,长成了拥有占地十几公顷的计算机科技工业园和产值上亿元、利税过千万的工业企业。在自己的计算机公司发展成为国内专业领域的领跑者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秦旭昌决心以工业反哺农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在济南建一片茶园,“以工养农、以农生茶”。

就在秦旭昌的目光转向农业时,已经有一个人在尝试着南茶北引,在长清区的青山绿水间种茶。这个人就是董庆国,被众多人称为“长清规模化种茶第一人”。

董庆国祖辈父辈都以卖茶为生,济南人为什么不能种出自己的茶叶?1998年前后,他最早在原长清县崮山镇魏庄村选择了一块荒地作为茶园试验田,2008年前后又在万德马套村流转土地400余亩,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立泰山灵岩茶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在他来马套之前,马套村已经有种植茶叶的农户,却没有上规模。

与此同时,秦旭昌也没闲着。2007年,他先在长清区东南19公里的张夏试种了150亩地的茶叶。张夏在张山之下,山清水秀,林茂景幽,有着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但茶叶种植历经三年而不成,后来经过技术人员测量发现,这里的土质水质偏碱性,并不适合茶树生长。2008年,经过多次探索和尝试,秦旭昌把种茶基地选择在万德街道坡里庄村。在这里租赁土地、修建进山道路,盖起茶叶加工厂,率先建立了济南第一家炒茶基地。

“济南具有悠久的饮茶文化,拥有江北最大的茶叶市场和集散地,却没有自己的茶园、自己的茶叶品牌。”干工业起家的秦旭昌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在这一年,秦旭昌成立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而到2011年5月,董庆国也成立了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这场南茶北引的壮举中,长清区成为山东南茶北引种植纬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济南近代史上饮茶不产茶的历史缺憾就画上了句号,泉城济南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茶。更重要的是,依托着一片片小叶子,茶农们也获得了“一亩茶十亩田”的收入。

农业之路道阻且长。茶农腰包鼓了,这只是长清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作为一个产业,长清茶并没有走出“规模农业资金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魔咒。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秦旭昌的茶事业都停留在“以工养农”、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阶段。这种漫漫无期的投入和与之不成正比的产出曾让秦旭昌犹豫过。而充满险阻且漫长的产业发展之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让他一度徘徊在放弃的边缘。

但是此后数年,从“中央一号”文件到省、市政策对特色农业不断释放出利好的信号。特别是2012年,长清区在全市率先明确发展特色农业的方向,那就是茶叶和中药材,并针对长清茶产业提出“一年小有名气、三年大有名气”的目标。不甘心的秦旭昌看见曙光。他决定坚持下去。而这时更多的社会资本也开始关注长清茶产业。从那时起,告别东一块、西一块,长清茶产业发展开始有了清晰的规划。

2013年7月,在董庆国的茶叶基地所在地马套村,事业有成的肖舒荣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那时村里已经有人种植茶叶,但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为生,耕地只种玉米、小麦,村集体收入每年仅有20万元。马套村与泰安市相隔不远,与种植泰山女儿茶的山区气候相近,肖舒荣带领村民迅速投入茶叶种植,渐渐地茶园面积发展到700亩。后来,肖舒荣又在村里上了茶叶设备,从铁锅到生产线,再到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马套村里的茶产业这几年不断地升级。

2014年前后,原本从事法律行业的曹天军作为山东儒茶集团的代表开始关注长清这块土地,他一年内来了三次,主要就在万德街道观察。后来留下来加入长清茶产业。

2013年,原来干钢材生意的刘广荣夫妇来到万德,他们看中了圣虎山那片地。种茶之余,他们还在进行茶叶的育苗、新品种的试种。

与此同时,好政策接踵而来。2014年,济南市开始打造“茶叶科技示范园”,2015年,又开始了“国家级茶叶示范园”建设。省、市、区财政资金开始向茶叶主体倾斜。这坚定了这些茶人们的信心。长清茶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就在长清茶不断发展的同时,2011年,原本在酒店当大厨的康其国回到老家种植灵岩御菊,开发出御菊芽茶。2016年,五峰山街道陈庄村党支部书记石英先开发的蒲公英茶问世。这些茶后来和长清茶一起,被称作“长清寿茶”,并被列为济南市十大特色产业。

在多方考察之后,2011年,秦旭昌开始在万德街道坡里庄村打造茶博园。这个园区规划面积11445亩,标准化种植茶叶2600亩,将打造成规范化、规模化的中国高纬度北方茶种植园区。2018年4月,《济南市长清区长清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三年发展规划》揭开面纱。“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也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而泉城茶博园就位于该项目的中心区。”

于是,今天的我们,终于可以在泉城茶博园里俯瞰数千亩茶园的风光,回味长清茶的发展史。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邵明红 通讯员 王静,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