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西武宁茶场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带你寻遍江西好茶,赣茶 · 年终回顾系列之一 · 寻茶记

寻茶

茶,本为树叶

与人类相遇时

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

几千年前

它经由双手

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

它走过漫长的旅程

历经枯萎、重生、绽放

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

偶尔,请放慢脚步

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古时,没有车马,没有通讯

也就没有太多物欲干扰

归隐山林,跋山涉水,寻一方清净

将一樽山水还之自然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

好茶,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秉着“向世界推介江西好茶的使命”

寻茶小分队出发去大山深处

看看那生长在山野荆棘 岩缝里的茶

是怎样经由匠人布满老茧的双手

制出形美、色翠、香浓、味醇的好茶

为了能不间断为茶友寻到江西好茶

我们一直坚持往大山深处走...

寻茶是一种精神之旅

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接下来,跟着小小茶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2020年

江西的哪些茶山又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呢?

长在高山间无人照管的武宁太阳红野生茶,在自然间生落得清净无染。

武宁太平红,这个声名鹊起的品牌,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茶人前去寻茶。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武宁东林乡的野茶树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

九江星子县玉京村里茶飘香, 青翠满目助扶贫。

抚州金溪县何源村,头戴雨笠、怀抱茶篓的采茶工正在野茶树中,十指尖尖采茶忙。

抚州资溪县,在一盏资溪白茶中,熊海兴厂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亩茶园的发展历程。

资溪碧水禅茶业,禅意气息与野茶香气扑面而来,两者完美契合。

资溪沁菲茶叶,感受沁雨芳菲三月天,品尝桃红柳绿白茶香。

奉新耕香茶业,品一杯“八大山人”朱耷爱喝的好茶。

九江修水漫江乡的漫江红茶基地翠绿欲滴,清澈见底的漫江正缓缓流淌。

九江修水大椿乡,风光无限好, “霞森”丛中一点红。

上饶婺源婺康源生态茶业,魏阿玲从这里把婺源皇菊带到世界各地,获得无数人的赞誉。

婺源县大鄣山顶名山茶厂,泉从石出,茶自峰生,感受难得的悠闲与惬意。

神脉溪——都昌的“绿色名片”,透过这杯都昌白茶,也逐渐懂得人生真谛。

山里浑厚响亮的采茶吆喝声,山间清澈如许的溪泉畔,飘荡着上饶县古树茶特有的茶香。

天赋赣州兴国山水美,地蕴“宋瑞”好茶香。

浮梁县九龙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陈琳女士与我们讲述与浮梁茶的难舍情怀。

走访赣州龙南虔龙红,探究茶汤“冷后浑”。

赣州龙南虔心小镇遍寻制茶工艺传承人,传承历史茗茶,继承贡茶之魂。

赣州定南云台山,是大自然赐给定南的一块纯净、隽永和秀美之地。

修水县东谷潭有机茶茶场,为宁红茶的魅力绽放书写着自己的努力!

从九江武宁县城往南走,不到十公里的地方,藏着一个具有61年历史的国营茶场——武宁茶场。

赣茶

勤劳的江西茶人们守着青山,护着茶园,只为向世界献出一杯品质上乘、干净好喝的江西茶。

天南地北的好茶无数,寻茶时刻与天地接触,与自然相和。因此,每一次的出发总能带给我们莫名的惊喜,无论是晴天的艳阳高照,还是雨季的绵绵细雨,当循着茶园小径慢慢走慢慢拍,与非遗传人及老茶人一起品茶,在他们的指导下辨识着各种茶树,专注舌尖上茶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021年即将到来,赣茶小分队仍将怀揣着对茶的热爱和执着继续前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制茶师的智慧勤劳,怀着敬畏与感恩之心,为大家寻觅更多的江西好茶!

来源:赣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江西省茶场 -- 江西省内的茶场汇总合辑

江西省茶场

九龙山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九龙山。建于1954年。有茶园230余公顷,年产茶25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浮红)为主。

上饶三都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上饶三都。建于1954年。有茶园约90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初精制联合加工厂,主要生产烘青茶坯供窖制茉莉花茶,上饶“白眉”名茶亦有生产。

乐山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泰和乐山。建于1982年。有茶园200公顷,年产茶25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茉莉花茶和外销眉茶为主。

半径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信丰半迁。建于1965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分场和初精制联合加工茶厂,以生产内销炒青绿茶为主。

杜埠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高安杜埠。建于1982年。有茶园约70公顷,年产茶50吨,下设茶叶初制加工厂,以生产炒青绿毛茶为主。

秀谷华侨农场

国有农场。位于江西金溪城郊。建于1965年。有土地约670公顷,其中茶园330余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花茶坯为主。

武口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娄源香田。建于1939年。原为江西省娄源县茶叶改良场,1950年改为娄源茶叶试验场,195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470余公顷,年产茶5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为主。

武宁县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武宁白鹤坪。建于1959年。有茶园约400公顷,年产茶叶3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茉莉花茶为主。

罗家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罗家。建于1964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2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精制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和外销眉茶为主。

河口茶叶试验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铅山河口镇。建于1941年。原为江西省河口茶叶改良场,195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270公顷,年产茶300吨。下设茶叶分场、茶叶初制厂和茶叶精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花茶为主。

修水三都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修水杨梅山。建于1954年。有茶园400余公顷,年产茶35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精制厂,主要生产外销眉茶、茉莉花茶和梅山神茶等产品。

信丰县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信丰新田镇。建于1970年。有茶园8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分场和茶叶加工厂,以生产绿茶为主。

洪源茶场

国有茶场。位于江西浮梁洪源。建于1965年。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分场和茶叶初制厂,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炒青绿毛茶亦有部分产量。

来源:茶修智慧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世界红茶报告|工夫红茶盛极华夏(二)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功夫茶盛极华夏(二)


01

(五)云南大叶“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红茶,曾名“云红”,后改今名。于1939年由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派冯绍裘、范和钧等,到顺宁(今凤庆)、佛湾(今勐海)茶区试制成功。其主产区在今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云县、昌宁等县,他们位于滇西南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高山峡谷区。“滇红”是云南大叶种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先天条件制成的,产品外形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滋味浓厚,具收敛性,曾以“型美、色艳、香高、味浓”享誉英国伦敦市场。“滇红”曾销香港,1942年后生产缩减,从1939年至1949年总共生产量84吨。1952年中国茶叶总公司在云南恢复推广红茶生产,通过上海口岸主销前苏联和东欧。1961年后,出口量减少,改调广州口岸公司出口,拼配出口号码茶。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对原苏联、民主德国和捷克的出口。从50年代中期开始,滇红工夫历年出口一万担至数万担。近十多年前凤庆茶厂主要生产“凤牌”工夫红茶,主要商品有:滇红外事礼茶、F101红茶、F501红茶,还有思茅市的“滇红金毫”、腾冲县的“腾冲红茶”、昌宁的“云宁牌工夫红茶”。20世纪末,滇红工夫仍主销俄罗斯及东欧。滇红适合调饮,尤以掺和牛奶、糖的奶茶风味独特,调以柠檬片、糖的柠檬红茶,很受欢迎和喜爱。




(六)水运重镇传播“河红”

在1757年至1843年前后,“闽红三大工夫”红茶曾运至崇安县(武夷山)或从崇安肩挑过分水关入江西河口镇(路程140公里)从江西铅山县河口装船,有二条线路,一是顺信江下鄱阳湖北上经九江,沿水路或陆路输出俄罗斯等国,另一路经赣江沿水路向南到广州口输往欧美和东南亚一带。由于河口水路输出的便捷,这里茶叶生产也迅速发展。当时,福建的茶农成批进入铅山垦荒种茶,故而工夫红茶制法也传到铅山、上饶、广丰等地,产生了“河红工夫”。有人曾误导:“河红是中国红茶的鼻祖”,这是有悖史实。河口,是茶叶历史贸易集散地,而非原产地。

“河红”问世后,又传播到江西修水、武宁、铜鼓及湖南平江等地,出现了“宁红工夫”红茶。




(七)色乌略红“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主产于江西省的修水县(古称为宁州),故有“宁红”之称,其产地为修水、武宁、锣鼓三县。“宁红”约于19世纪中叶开始生产,据李烈国等载:修水产茶始于唐而盛于清。《修水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七年(1892年)红茶产量已达到20万担(1万吨),成为我国当时红茶生产的主要产区和红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因为宁红品质优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出口红茶中的知名品牌,而且也是我国拼配红茶中的原料主体,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合茶中极有价值。”


(八)双获金奖“湘红”工夫

19世纪中期前后,工夫红茶产地还传播至湖南、湖北、台湾、浙江等地。

“湘红” 又称为“湖红”,即湖南工夫红茶,产于1850年以前,最早是属“宁红”产区的湘东北和属“宜红”的湘西北。清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商人到安化设厂,来造工夫红茶。清光绪年间是兴盛时期,主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涟源、平江、浏阳、桃源等地。清同治(1862-1874年)《平江县志》载:“道光末(1850年前后),红茶大盛。”浏阳和长沙红茶始于同治年间,逐步形成浏、平产区。“湖红工夫”以安化工夫为代表,曾享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声誉。1915年,由湖南浏阳分商会、湖南安化县昆记梁徽辑选送的二号“红茶”双双获得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金牌奖章。


﹏﹏﹏﹏


(八)双获金奖“湘红”工夫

19世纪中期前后,工夫红茶产地还传播至湖南、湖北、台湾、浙江等地。

“湘红” 又称为“湖红”,即湖南工夫红茶,产于1850年以前,最早是属“宁红”产区的湘东北和属“宜红”的湘西北。清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商人到安化设厂,来造工夫红茶。清光绪年间是兴盛时期,主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涟源、平江、浏阳、桃源等地。清同治(1862-1874年)《平江县志》载:“道光末(1850年前后),红茶大盛。”浏阳和长沙红茶始于同治年间,逐步形成浏、平产区。“湖红工夫”以安化工夫为代表,曾享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声誉。1915年,由湖南浏阳分商会、湖南安化县昆记梁徽辑选送的二号“红茶”双双获得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金牌奖章。


(九)鄂西高品著称“宜红”

“宜红”为湖北工夫红茶,主产于湖北省的宜昌市、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的常德市。宜红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宜红茶区的宜昌、恩施主要生产绿茶,最为著名的是“乐天溪的溪茶”,相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在宜昌(古为夷陵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任县令,著有《夷陵县至茴堂记》:“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并写下“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的著名诗句。后由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促进了鄂西茶叶宜红茶的发展。宜红条细有金毫,外形乌润,香气甜纯高长,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具有“冷后浑”的品质特征,故著称于世,“洋人称为高品”。


(十)效仿闽红制法“台红”

“台红”即台湾红茶,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由福建传入,它是以小种为原料,用工夫红茶制法制成的红茶。先产于台湾茶业改良场,后又在南投日月潭的鱼池、埔星。台湾光复后又发展到花莲鹤岗一带。阮逸明于2011年载曰“台湾在满清同光年间,即由福建传入工夫红茶加工技术,以小叶种产制红茶,但品质不甚突出缺乏国际竞争力。俟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极欲提升台湾红茶的品质,打开国际市场,于1888年透过厦门英商招聘印度Assam红茶产制技师,来台指导印度红茶加工技术,但业者仍偏爱中国式的工夫红茶而未能传袭印锡红茶制法。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者亦鉴于红茶在国际茶叶市场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台湾红茶产业。1903年即设立制茶试验场(台湾茶叶改良场的前身),研究改良小叶种红茶机械化制造技术,1905年,为打开苏联、土耳其市场,采用中国汉口式红茶制造法,并于1908年自汉口延聘红茶技师,着力于汉口式红茶之生产并成功打开台湾红茶的国际市场。台湾北部小叶种红茶的产制逐渐蓬勃发展并打开“日东红茶”的知名度。


(十一)源自武夷“九曲红梅”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乡的湖埠、上堡、冯家、社井、上阳、下阳、仁桥等地产制有“九曲红梅”,即“九曲红”。品质最佳的是产于湖坞大坞的九曲红。它源于武夷山的九曲,为工夫红茶一种。太平天国时(1850-1853年),当地几经兵火,居民减半,当时福建和浙南的农民北迁至此,先有13户贫民于此辟山种粮栽茶,良好的生态和制茶技艺,使其所制红茶品质优异,在沪杭一带卖得好价,致使湖埠、社井一带农村相继发展,不断创新,九曲红梅得以闻名于市。




(十二)创制竹海金茗“苏红”

江苏省宜兴市于清朝末年(1910年前后)开始产制红茶,但都没有啥名茶,直到1996年由宜兴县岭下茶场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制成的“竹海金茗”创制成功,引导了江苏茶区仿制。

江苏是新开辟红茶区,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鼓励并引导生产工夫红茶,产品为条形的红毛茶,定名为“苏红”,1962年起,苏红毛茶产量曾超过300吨。70年代始,产量逐步增加,1991年超过1000吨,1997年达1400吨,但其后产量急降,少到有的年份不足百吨。


(十三)广东条形果汁红茶

1、广东洋装红茶

    它属于红条工夫茶,旧称洋装红茶。创制于1931年,主要产地是广东鹤山、阳江、英德、广州、从化等地。它是用大叶型品种鲜叶加工的,其外形比滇红、祁红稍大,滋味醇浓,汤色鲜艳,香气清高。

20世纪90年代后,广东湛江湖光农场以云南大叶种产制有“湛江金毫”红茶。罗定连州镇有以福云六号品种制成“连州特级红茶”。

2、广东荔枝红茶

它为条形荔枝香味型的红茶,是20世纪50年代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创制的新产品。它是选用优良品种的荔枝果汁和广东上等红条茶,采取科学方法和特殊工艺,使优质红茶条吸收荔枝果汁液的香味而制成。外形紧结细直,内质香气芬芳,滋味鲜爽香甜,汤色红浓明亮,最大特色在于茶香荔枝香相融。曾销于港、澳、粤,后出口东南亚、西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产量近1000吨,(内销800吨,出口200吨)。目前世界各地盛行水果型茶类,就是源于广东荔枝红茶。


(十四)绿茶改制“越红”工夫

浙江省绍兴地区,原产绿茶,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此大规模改制工夫红茶,由于绍兴古代曾是越国的首都,故而将绍兴地区产制的工夫红茶称为“越红”。它主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地。其产品于1951年从上海口岸输出2600吨,占当年中国红茶出口总量的37.85%。1955年,仅绍兴和诸暨两县红茶产量达2045吨,占浙江省红茶总产量的60%以上。1978年浙江省红茶产量达10549.1吨,但到1980年降至5342.95吨,“越红”生产走向下坡。越红品质主要特征是条索坚结肥实,汤色红亮较浅,滋味醇浓尚甘。


(十五)品赛祁红“川红”工夫

“川红”工夫红茶最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据蒋同介绍,“川红工夫”刚在国际市场面市后便享有“赛祁红”的美誉,还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其品质一直受到国际、国内的好评,可以说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1985年,宜宾茶厂(金叶茶业前身)“早白尖工夫红茶”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的第24届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这是“川红”发展的巅峰时刻和国际礼赞。“川红”原产于四川宜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和生产技术优势,故茶香清鲜持久,并有桔糖香。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主销苏联与东欧国际市场。70年代后,市场受重挫,“川红”也见不到身影。直至2006年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又恢复生产“川红工夫红茶”,开发了六大系列30多个新产品,研制有红茶、工夫红茶和细碎茶、早白尖工夫红茶等,近几年出口俄、法、英及东欧诸国。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