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苏大世界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山东国际茶博会抢先看:精彩进行中.....


2019山东茶博会

"2019第18届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暨紫砂工艺展"将于5月10日-13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设立品牌茶展区、精品紫砂区、茶艺表演区、品茶区,为茶企、茶商、爱茶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贸易平台。 自古好茶配美器,紫砂壶依旧是今年茶博会的一大亮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抢先领略一下紫砂区工艺师们的风采。



  名师风采   

刘根林,助理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巨壶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大世界吉尼斯最大的紫砂壶记录保持者。 江苏宜兴人,生于1958年,于1979年进紫砂一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学习制壶技艺。在此后漫长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纳古博今,使其光货线条流畅、柔中带刚。同时又承蒙当今紫砂泰斗蒋蓉老师的指点,把花货的形与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生活与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故其作品深受各界人士青睐。

倪建英,196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祖上制壶名家有俞国良、倪祥林(雪琴)、宝琴。自幼耳濡目染,为日后的紫砂陶艺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随父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学艺至今,作品深受紫砂爱好者喜爱。


戴静波,1959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书法专业毕业。1982年开始学书,1992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随徐利明先生进修书法。次年考入该院美术系书法专业;从黄惇、徐利明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从张友宪、周志勤先生学习中国画,随阮荣春、周积寅、季伏昆先生学习美术理论。1997年十月参加中国书协在山东枣庄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篆刻创作培训班,得到王镛、石开、李刚田、崔志强先生指导。现 在江苏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静波书画陶艺工作室”从事书画及紫砂艺术创作。


浦兮凤,2009百名优秀紫砂艺术家,宜兴市陶都经济联合会鉴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二十多年紫砂艺术生涯,有着自己的艺术审美眼光,传统制作功底深。作品以端庄大方为基础,力求内涵和韵味为主导,其作品多次在工艺美术博览会获奖。制壶她主张采用紫砂泥。在制作方法上倡导自然朴实的制壶工艺。


张亦忠,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丁蜀镇紫砂研究所研究员,1969年生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畔受父辈的影响自幼酷爱紫砂陶艺。1989年进紫砂工艺一厂学徒,1997年在紫砂一厂内(台宜分厂)设计与创作,并担任技术辅导。第二届陶艺节以来所创作品日益成熟,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富有时代气息,技法隽秀细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艺术展评,并屡屡获奖,作品深受国内外紫砂收藏爱好者们的喜爱和赏识。


朱浩,1982年生于宜兴,2014年美术员。自幼耳濡目染,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开始从事紫砂壶制作,在多位大师悉心指导下制壶技艺和设计创作上有着很大的突破,尤其对方货·光货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其作品造型周正,线条挺括、比例协调、含古韵而不失新貌,作品频频在博览会上获奖,深得藏家和壶友的喜爱。


紫砂壶不仅外表美观,还有很多实用性的优点:


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 " 色香味皆蕴 " ,使 " 茶叶越发醇郁芳沁 " ;

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其三,茶味不易霉馊变质;

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可文火炖烧;

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

其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

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紫砂壶界的七宗“罪”,你最服哪一个?

一入砂海,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紫砂壶,各种紫砂艺术品,还有紫砂周边,琳琅满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细数一下紫砂七宗“最”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壶

 

 

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92,000,000

 

1955年,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顾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为对新中国的献礼。

 

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壶身容积达1400cc,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

 

 

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营造出一个惬意、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2015年东正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加上佣金共拍出9200万元,是目前拍出最贵的紫砂壶。

 

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

 

总高:3.5米 直径:1.83米

周长:5.7米 重:980公斤

可容水:2.76吨

 

壶身塑缠绕葡萄藤及几只嬉戏的松鼠,并刻《阳羡砂壶图考》中称颂邵大亨“鱼化龙”壶的句子:“莹润如和玉,香雾纷腾茗初熟,七碗能生两腋风,一杯尽解炎与溽,壶兮壶兮出谁手,鬼斧神工原不朽。”壶把是三棵松树交错。

 

 

由刘根林带领江苏省宜兴市“巨壶堂”10余名工匠,选用1.5吨紫砂泥、耗时7个月制作完成的。烧制此壶的窑:高4米、宽2.2米。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给世界“最大紫砂壶”证书。

 

世界上最小的紫砂壶

 

宜兴蜀山老街上,紫珏轩主人周珏伟曾制成一个比黄豆还小的紫砂壶,参观者络绎不绝。

 

 

2009年,他再创制出一个比原先更小的微型壶。比红豆还小,与绿豆相差不多大小的微型紫砂壶,用嘴轻轻吹口气都能吹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朱泥壶

 

朱泥大器难成,所以一般都是做成小品壶。潘俊辉先生于2012年2月至3月制作的朱泥“报春壶”。

 

全世界容量最大的朱泥壶

 

壶身高24厘米、壶腹直径为22厘米,净重2.6千克,载水容量为4500毫升,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朱泥紫砂壶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早的紫砂壶


1966年,发掘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吴经墓,出土了迄今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完整的海棠形提梁紫砂壶。

 

吴经提梁

 

墓主吴经为明代司礼太监,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葬。此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花盆

 

在2017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上。杨季初的【五彩堆泥绘花盆 】,加上佣金共拍出了977.5万元人民币的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最贵的紫砂花盆。

 

杨季初 五彩堆泥绘花盆

 

早前,杨季初的作品就已经屡屡拍出高价。他创始的紫砂色泥堆绘工艺,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唱,而关于他的史料却少的可怜。

 

杨季初 五彩堆泥绘花盆 细节

 

现存资料仅可知,杨季初,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有一代泥绘大师之誉。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杯

 

汪寅仙大师的此件圣思桃杯力作,摹制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圣思桃杯”。外形似半个仙桃,并有枝叶相连,似刚从树下连枝摘下的仙桃。

 

汪寅仙 圣思桃杯

 

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一枝三叶、长在枝端的三棵小桃子为基座,整个杯体上塑有老嫩桃叶数枚、大小不一的桃子。

 

 

绽放及半开含蓄的桃花、花蕾,参差扶疏,形体各异,叶脉清晰,花蕊精细,婀娜多姿,技艺卓绝。

 

在2013年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了253万元人民币,是目前拍出的最贵紫砂杯。

东道汝窑第三届全国养杯大赛掀起民间茶道风潮!

茶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神奇植物,而茶具则是历史沉淀的文化媒介。近期,东道汝窑第三届全国养杯大赛海选赛在江苏、广西、广东、重庆、湖南等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纵然寒潮来袭,也抵不过所有爱茶人和养杯者的真诚与热情,海选现场琳琅满足的茶具和交流心得的养杯者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展示出风雅别致的茶道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赛事深入全国各地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随着茶文化逐渐走向复兴,茶具行业也同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汝窑茶具这一华夏瑰宝也得以再掀热潮。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众对汝窑茶具的认知,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茶文化,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东道汝窑全国养杯大赛,深入全国各地,为所有东道汝粉提供交流切磋爱茶和养杯心得的广阔平台,叙茶事风雅,述茶道遗风。

2020年的东道汝窑第三届全国养杯大赛如约而至,自9月启航,历经数月,深入全国,以汝窑茶具的匀整度、釉面润度、线条象形、养护时长、专养效果和养杯心得等角度为评选标准,在每一站的分赛会场中,通过选手们的茶艺表演和茶具较量,展示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莹润饱满、色泽青翠通透、胎体瓷实而厚重的东道汝窑,提炼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推动民间茶文化发展,让茶艺与生活接轨

古时候常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当时的汝窑,是皇室专用品,珍稀无比,如今,东道汝窑在宋汝窑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创新了烧制的材质和技术,让汝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东道汝窑养杯大赛的隆重召开,掀起了一股全民爱上东道汝窑茶具的热潮。在一方小小的茶店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齐聚一堂,有爱茶养杯的参赛者,有虚心学习的茶友,也有围观热闹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论茶、品茶,一同抒发了对茶文化、汝窑茶具的喜爱,将原本小众的汝窑茶具文化传播到更多茶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爱好人士当中,唤醒国人骨子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喜爱。

以器兴茶,养汝修身,在分享养杯心得和养护理念的同时,参赛者也从中得到了乐趣,陶冶了情操,真正实现了"修身养性",这也是茶道文化值得延续的价值所在。脱离城市的喧嚣,小茶杯也有大世界,通过品茶和养杯,就能走进自己的"世外桃源"之中。东道汝窑在积极推广当下传统茶文化复兴的同时,也希望能让茶艺与生活接轨,延续茶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力,探寻茶道精神,邀请更多人共赴茶道之旅,享受品茶养杯之乐。

12月23日,东道汝窑第三届全国养杯大赛总决赛将在北京长安街东道汝窑艺术中心举办,欢迎各位东道汝粉们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莅临品茶,交流养杯经验,近距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和汝窑之美。

注:内容来源财讯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