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姜茶副产品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新式茶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

12月28日电(记者 李楠)为贯彻健康、低糖、低碳、数字化的全新理念,解析新式茶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特点。12月28日,由新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奈雪的茶联合举行《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发布会邀请相关行业及协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报告》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助力新式茶饮品牌价值提升,推动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式茶饮行业给中国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茶,源于中国,盛行世界,是全球共享的健康饮品。中国是茶文化古国、茶产业大国、茶科技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表示,随着消费者饮茶方式不断的变迁,建议新式茶饮行业从供给端发力,不断创新茶产品,推动茶叶从传统泡饮向新茶饮等方向转变,以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姜仁华认为,2015年前后,以奈雪的茶等品牌为代表的新式茶饮行业,给中国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让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时尚、更便捷的解读与应用。

  近年来,以奈雪为代表的一批新式茶饮企业快速崛起。姜仁华说,“他们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以优质、健康的创新产品和现代、时尚的体验场景给传统中国茶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魅力,让茶香茶韵有了更时尚、更便捷的解读与应用。”

 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也展现了当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丁钢强认为,人体内约70%的水分来自饮水,科学饮水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公众通过合理的膳食、通过健康的饮水,让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水平。”丁钢强说,对于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消费者,可以提倡用中国传统的茶饮料来代替白开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饮水方式。”

  “茶叶含有很多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丁钢强说,适当喝茶对于肠道健康和血糖的正常维持都很有帮助。他进一步建议,血糖比较高的人群应减少糖的摄入,在选择茶饮料的时候,选择有天然代糖的饮料或者用其他的代糖饮料。

  新式茶饮品牌已经成为年轻人认识、传播传统茶文化的窗口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报告》旨在通过对新式茶饮茶原料使用现状的分析,明晰未来新式茶饮原料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以期为新式茶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传统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陈富桥认为,新式茶饮在茶原料选择上,摒弃传统速溶茶粉和茶末、片茶等茶叶副产品,创新性使用特色、优质原叶茶,以高质量标准推动茶产业上游供应链、产品研发、创新应用等全链条的升级迭代,已成为解决传统茶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及实现中国传统茶年轻化的重要途径。

 《报告》显示,以奈雪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已经成为年轻人认识、传播传统茶文化的窗口。有46.90%的“90后”表示在新茶饮消费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传统茶,44.68%表示了解了不同茶叶品类,54.68%认为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强大魅力,还有45.94%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根据艾媒咨询及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同比增长5.1%;在门店数量方面,2022年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其中,奈雪的茶的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居于直营品牌首位。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表示,新式茶饮品牌不断涌现,在茶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别具一格,为传统中国茶增添了全新的、现代化的“出场”方式。

  从小众破圈到成为行业爆款的潮汕单枞“鸭屎香”,“鸭屎香”的风靡也让行业看到了小众茶叶的创新想象力和市场潜力。据了解,2021年奈雪的茶率先挖掘并持续研发推出“鸭屎香”系列产品,奈雪推出第一款新品当天, #鸭屎香奶茶到底有多好喝#顺势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5亿,超过3.5万人参与讨论;小红书“鸭屎香”系列的测评笔记多达5万+条。

 新式茶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底蕴深厚,产茶历史悠久。姜仁华介绍,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生产总量、消费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茶产业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自2021年奈雪推出鸭屎香宝藏茶后,奈雪鸭屎香的需求量增长了近47%。随着头部茶饮品牌进入鸭屎香产业链,上游散户生产分散经营和下游原料标准化需求的生产矛盾越来越明显。

  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茶农祖祖辈辈都做茶,家家户户自产自销,标准化程度低,客户群体也以100-200斤的散户为主。此前原始的生产力不能应对新茶饮品牌动辄百吨的采购量,越来越多的凤凰山新茶农开始逐步返乡,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

  除了奈雪“鸭屎香”,小众茶叶品类中半天夭、六堡茶、新玉花茶、青观音、白芽奇兰等也纷纷被茶饮品牌开发成了奶茶或果茶。新茶饮的原料研发,不仅创造了新的茶叶需求,同时也推广区域名片,带动许多“小众茶”走入消费者视野,提升了原料产区的知名度、美誉度。

  彭心表示,奈雪的茶持续创新研发以各地农产品为原料的茶饮新品,通过品牌效应及采购规模,帮助原料产地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及编制组数据估算,2022年新茶饮行业采购上游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作为直营模式下市场规模最大的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2021年全年茶叶采购量约700吨,2022年茶叶采购量近900吨。新式茶饮企业的带动,极大提高了被收购茶农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消费端,新茶饮通过更便捷、更年轻的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茶、爱上茶;在供应端,新茶饮通过原料的开发、标准的制定推动上游生产体系迭代升级。”陈富桥表示,经历前期的摸索和深耕,以奈雪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已经全链路打通茶原料上下游。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年消耗茶叶超过20万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新茶饮对茶原料的发展推动初现飞轮效应。目前,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国际茶饮品牌,而这也正是各大新茶饮品牌的机会。下一阶段,数字化、健康化将是茶原料应用发展的两大趋势,期待新茶饮品牌群雄竞逐,创新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审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陈富桥副研究员

来源:新华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喝陕茶?

陕西地处中国版图的西北,是中国产茶区的北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一江春水流京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成就了陕西产好茶的必然!陕南茶区茶叶孕育期长,内质好,内含物丰富。“香高、味浓、形美、耐泡、富含锌硒、营养保健”,这是陕茶普遍的特点。“我的家乡位于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句话开启了中国茶事外交的黄金时代,也开启了陕茶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陕南茶区在地域上包含秦岭深山、秦岭南麓、汉水流域和巴山北麓四个板块,在行政上包括汉中、商洛、安康三市20余区县。汉中的西乡县、南郑县、宁强县、城固县、勉县、镇巴县,安康的紫阳县、平利县、岚皋县,商洛的商南县、镇安县、山阳县等为陕茶的主产区。咸阳市,特别是泾阳县,是泾阳茯砖茶较为集中的生产区域。

陕西省目前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也有再加工茶类中的紧压茶和花茶。此外,陕西还有许多非茶之茶品种,如平利绞股蓝、太白山药王茶、延安连翘茶、洋县黑米茶、大荔枣芽茶、商南菊花茶、银杏茶、文冠果、杜仲茶、茵陈茶等等,生产区域覆盖三秦大地。

| 陕西茶区分布图

为什么喝陕茶?| 第一生态环境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全线开通。这项长1400多公里、历时10年的巨大工程,正向“京津”输送“南水”。陕西位于这项宏伟工程的起始端,不仅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汉、丹江的发源地,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70%的“蓄水者”。为了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原本就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作为水源涵养地区,付出了巨大代价。同时,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则是,在日渐严苛的环保标准面前,这些原本就落后的地区,能否找到合适的治理模式和发展方式,摆脱原本就落后的面貌?茶产业顺应了这一历史抉择,成为陕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陕南本来就是全国茶产区屈指可数的尚未受到严重污染到的地方。对生态环境最敏感的大熊猫、朱鹮等珍稀保护动物都在这里繁衍栖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陕南生态条件改善越来越得到政策保障,陕南茶园生长环境和陕西茶叶品质越来越好。要说为什么喝陕茶?这条最核心!一下子把其他产区甩开几条街,且具有唯一性。“一江春水流京津”,成就了陕西持续产好茶的必然!

以前陕南茶叶品质好,是因为地理偏僻,污染所以小。这是中国所有优质茶适生区的共同特征。但历史上的地理偏僻挡不住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大多数茶叶产区而言,生态衰落是发展带来的副产品,这是必然的结果。“一江春水流京津”,从政策上保障了陕南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这在全国茶区是唯一的。

| 秀美陕南茶园

为什么喝陕茶? | 第二茶叶内质好!

陕西地处中国茶区的北缘,茶叶孕育期长,所以内含物丰富,这奠定了陕茶内质普遍优秀。尤其是明前春茶,更具备这种特征。用陕南茶原料加工的红茶、白茶、乌龙茶、茯茶,香气充沛,回味甘甜。陕南茶孕育期长,这直接和茶叶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水浸出物”相对应。在目前,茶叶还是主要通过冲泡来饮用,水浸出物就表明了茶叶营养物质的释放程度。

陕茶首席科学家肖斌教授的原话这样说的:

“陕南22个产茶县都处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国家不允许有重度农业污染,所以这个地方生产的茶叶,我们从重金属含量也罢,从农药污染也罢,或者其他的工业污染都不存在。所以,这个地方生产的茶叶从理论上来讲应当很好。为什么说陕茶是最好的,我们陕西茶从水浸出物来讲,全国平均水平就是国家标准要求的36%,那么咱陕西茶平均可以达到43% ,高的可以达到45%,最高的可以达到51%。所以我认为陕茶在内质上可以征服全世界。”

这是对于陕茶品质最基础的物理描述。注意,只是个基础,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茶树生长而言,海拔可以弥补一些纬度,云雾可以弥补一些海拔,所以具备“香气馥郁”特征的好茶,在全国茶区还是很多。所以在这一点,陕茶和全国名茶基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领先还不是很多,差异优势还不明显。

| 硒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优势的是,陕茶富含锌硒营养保健。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硒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各国根据本国自身的情况都制定了硒营养的推荐摄入量。陕南安康、商洛、汉中三地区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带。陕西紫阳是全国仅见的富硒密集区,被誉为“世界硒源”、“中国硒谷”。紫阳境内广泛分布着我国少见的富硒岩层,含硒量高达5.66—32.06ppm。陕南茶天然富含有机硒,饮用陕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又无任何副作用的补硒方法。

| 汉阳陵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这是分离后的茶叶标本。

为什么喝陕茶? | 第三可以喝的中华文明!

陕茶始于神农,载于商周,盛于隋唐,繁荣于明清,腾飞于当代。上下五千年连绵不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典型的事件和伟大的人物。这是一个纵贯历史的时间轴,同时体现为四个侧重点:一、秦茶始祖;二、帝都;三、西北桥头堡;四、主席家乡的茶。这四个侧重点是对不同时代陕茶地位的具体总结。

华夏文化本质是农业文化,茶文化就是农业文化的产物。早期的茶文化都产生于黄河农业文化的中心区域——陕西,以秦岭山脉为资源依托涵养地,以渭河流域的宝鸡,汉江上游的汉中(含安康)为茶文化源头地而发生发展的。五千年前,一个叫神农的部落首领在秦岭大巴山这一带发现了“茶”这种树叶,在宝鸡渭水的支流姜水一带开启了人类利用茶的历史。四千年前的周朝,宫廷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收集茶草的官职——“掌荼”,巴人把茶作为贡品进贡给周王室,这时就有了“茶园”的概念。三千年前,秦王统一六国,把茶叶的使用推广到了全国。学者顾炎武说,“自秦灭楚,始有茗饮之事。”两千年前,汉景帝时期已经把茶叶单独储存,收放在皇家的粮食库里,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汉武帝时期陕西城固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茶之路”。一千四百年前,文成公主带茶入藏民族交融,中唐的陆羽创作了《茶经》,皇室官员文人雅士都为茶而着迷,后世在宝鸡法门寺出土了世界瑰宝皇家茶器。一千年前的宋朝,“斗茶”的游戏走上了街头,深入民间,在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挖出了“孔雀化茶”茶叶化石,同时朝廷为了巩固边防,开启了“以茶易马”的国策。六百多年左右,明清时期“以茶易马”最为繁盛,陕西泾阳作为“南茶西运”的转运地,检运的工人多达上万人,已经具备现代产业的雏形。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陕茶又迎来了新的风口,“我的家乡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启了陕茶发展的新纪元。陕西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最出名的莫过于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和兵马俑一样,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也是在陕西西安被发现的,这个地方是汉景帝阳陵,也叫“汉阳陵”。汉阳陵发现的茶叶距今已经有2150年。其实在陕西的各个博物馆、名胜古迹,都能找到茶的影子,如法门寺、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大雁塔、青龙寺等等。

用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余悦教授的话来说:“陕西是不可忽视的产茶省,更为中国茶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陕西出土的文物,弥补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不足;陕西饮茶习俗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

| 香高味浓形美耐泡

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总结说:“茶不是一般的农产品,茶叶的价值在未来的市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价值,一个文化价值。那么陕茶,在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都是顶尖的。”

这就是陕茶的独特之处。喝陕茶你在喝什么?是输送京津的一江春水,是萦绕世界的汉唐雄风,是绿水青山的一枚灵芽,是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使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法器,是深山茶农的笑颜。这就是陕茶!

茶始于翠山,高山云雾,是山孕育了茶,也是山孕育了人类。这座山,它可能是秦岭,可能是巴山,它是茶树生长的任何地方。秦岭是父亲山,汉水是母亲河。山比河更有力量,比起依赖天时,比起农坊制作,茶业发展还要更依赖于科技。这座山可能是嵯峨山,也是黄帝陵的桥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企业都在筑一座山。杯口茶汤,生态为基。

目前是中国茶,包括陕西茶,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黄金发展期。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和多次茶事外交,在世界范围内唱响了中国茶,具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其中陕西是受益最多。另一方面,由于地缘政治的契机,陕西的发展备受瞩目,陕茶也被多次带入国际场景。还有,“一江春水向流京津”,陕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贡献了70%的水源,陕西在京津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拉动了陕西形象和陕茶的消费。陕茶就是陕西发展和陕西生态改善的产品和符号。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5分钟陈皮科普

一、陈 皮 的 定 义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陈皮的定义是:“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而其中,“广陈皮” 就是陈皮中的道地药材。

那么,什么是“道地药材”呢?

就是经过中医长期临床验证,较其他产地同种药材品质更好、疗效更为突出、有一定地域性的药材。

因此,在《中国药典》中,陈皮和广陈皮是两条类目。

而广陈皮中的上品就是新会陈皮。

二、陈 皮 的 产 地

其实,只要生产柑橘的地方都可以产陈皮。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在我国范围内,基本上除东北地区、内蒙和新疆等几个边疆省份之外,各地都有产柑橘。

作为柑橘副产品的陈皮,可说产地相当地多。

而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国之一,拥有约2400多年的历史,柑橘的品种也不少,然而制作陈皮,经历代医师验证,最佳的还是新会陈皮。

三、陈 皮 何 时 开 始 入 药?

传统陈皮入药都是需要炮制。

所谓炮制是经过各种加工如洗、烘、炮、蒸、炒等方式,将中草药原料加工成药物的过程,以此加强疗效,降低副作用。

现可查到陈皮炮制最早的史料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大约算是陈皮药用较早的记载了。

古时候陈皮炮制较为繁琐,有炒制的,有去白然后炙制的,还有醋制、切后姜制的,还有去白后蜜制的等等各种制作方法。

现如今,陈皮制作方法简单了许多,大多为采摘回来洗净晒干陈化即入药。

那么,广陈皮是什么时候开始入药的呢?

据相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广陈皮就已经得到了医家的认可,有别于一般陈皮,药效更佳。

因此,当时的一些医药典籍就记载了一些添加广陈皮的药方。

明清以后,人们对于广陈皮的认知更深,公认为道地药材。

新会陈皮既是广陈皮中上等者,明清以后自是受到医家的大力追捧。

四、陈 皮 的 功 效

《本草纲目》:“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金元时期张元素著《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一也,破滞气二也,益脾胃三也。”

明代倪朱谟编著《本草汇言》:“…为脾胃之圣药也。”

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张寿颐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可见,陈皮的主要功效在于理气燥湿,此外,还有去寒气、健脾胃、化痰止咳、利水利尿、解结化壅的功效。

然而,陈皮毕竟是一味药,正如《本草备要》所说,“多服久服,损人元气”,因此,还是适量为好。

五、陈 久 者 良

自古医家都说陈皮是“陈久者良”。

清代张璐《本草逢源》:“橘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阴虚干咳,蜜水制用。”

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古代医家所言更多来源于临床经验,现代学者已用科学手段一定程度证明了陈皮“陈久者良”这一特点。

陈皮主要含挥发油、糖类、黄酮类(包含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等)和生物碱等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表明,新会陈皮的橙皮苷含量往往低于其它地方的陈皮,而其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却是高于其它地方的陈皮的。

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等物质能起到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

而陈皮随着收藏的年份越久,其黄酮类含量会呈现上升趋势(老白茶也是这样哦~)。

而且新鲜柑皮由于挥发油含量高,比较燥火。

年份越久,挥发油会减少,陈皮会趋于温性。

如此看来,“老陈”挺好!

参考文献:

1.郑国栋、罗健东、李悦山、蒋林等.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谈新会陈皮.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中山大学药学院

2.林林,林子夏,莫云燕等. 不同年份新会陈皮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动态分析.  广东药学院

3.蒋林、杜卓.  全国陈皮产业分析及新会陈皮与其它品种的区别. 中山大学药学院

4. 王其献、朱满洲等. 陈皮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

5. 赖昌林、吴鸿、倪根金. 中药广陈皮与新会皮药名出现年代考.   华南农业大学 2017年

6.张鑫、贺仪、刘素娟等. 陈皮“陈久者良”原因探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等

7.何培芸. 橘皮、橘络、橘核、橘白、橘红、青皮在临床的运用.  重庆师范大学校医院中医科

8.王亚敏、易伦朝等. 茶枝柑青皮与陈皮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注:内容转自博山茶馆,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