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假杜仲茶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新疆榆叶茶

千百年来,在新疆民间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喝茶已成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吃饭的时候,茶是须臾不可离的。

故此新疆人喝茶并没有过多的讲究,也少其他地方文人雅士的茶艺和品茶习惯。

新疆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茶叶。自唐宋以来,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西域茶叶的交易供应。清乾隆年间,清政府把大批茶叶投放到新疆给官长发饷,时称“官茶”。而历史上新疆与其他地方的茶贸易,却时会因不正常原因而切断,故茶叶在新疆是有阶段性不常见的。新疆当地的人们便巧妙地开发了类似玫瑰花、红花、沙枣花、骆驼刺花等家生和野生植物花瓣和果实,葡萄干、杏干等干果,杏仁、核桃仁等果仁碾轧制品,果树花木的嫩芽,有药性植物的花瓣、种子、叶片、枝干等颇具本地特色的茶料。

实际上,上述所列均为代用茶。而其中的一种代用茶,即民间称之为土茶的,似乌苏的柳花茶,还曾是清代的贡茶。如今,当地人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尝试将本地特产的一些植物用以制茶,乌苏柳花茶在少量恢复生产的同时,巴音郭楞的罗布麻茶、墨玉的玫瑰花茶、伊犁的植物酸秆子茶等也日渐加大产量,走向全国。新疆土茶,就这样在历史长河与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着。

新疆土茶最为鼎盛时在18世纪下半叶,伊犁地区的居民用山中野生植物叶子制造土茶,还一度被政府列为征税对象。咸丰六年(1856),新疆地方政府仿效国家茶法,对进山采土茶者,均为官厅颁票征课,当年伊犁地方抽收土茶税八千余公斤,税率20%。至咸丰九年(1859),当地土茶产量降低,咸丰十年(1860)竟至无人进山采茶,次年正月奏明停止征收土茶税。1884年新疆建省的次年,巡抚刘锦棠询问新疆能否培植茶树,以此作为广开新疆财源的办法。经实地调查后,刘锦棠奏称:“新疆天山南北两路从未种过茶树,绿茶性喜暖,关外雪地冰天,寒冷倍于关内,种植本不适宜。然亦有察其地气较暖,请购茶籽试种之处。应俟购买茶籽到疆,发展试种,有无成效,随时查明办理。”

此后此事被搁置,可见当时新疆试种茶树并未成功。但伊犁地区却又要恢复土茶征课,奏称:伊犁所属大西北,阿东盖两处向有一种野树,当地人人取之以充茶,叶大枝粗,味也远逊于南茶之下。现已无人采食。征课之议遂罢。

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茶叶供应中断,伊犁及塔城等地有人利用野树叶伪造官茶,在民间销售,因价廉而有一定的市场。其实,主要还是民众大多不辨茶之真伪。代用茶条轻而松,滋味带青草味或异味,不似真茶茶条紧结,身骨较重,滋味鲜爽甘滑;代用茶枯暗无光泽或碧青或杂乱,不似真茶色泽油润。

为此,1943年3月,新疆裕新土产公司呈请省政府予以取缔,内称:“查近因茶叶缺乏,伊塔两区民众利用果木树叶、野草等伪造成内地茯茶、大茶、红茶,并冒充牌号以利推销,各族民众只图价廉,不辨真伪,争相购买,发运各区县贩卖者甚多。并且假茶茶质恶劣,饮则泻肚,对于人身之健康损伤实多。”后被严厉查禁。

新疆土茶在历史上就这样屡有发展而又屡遭查禁。而用新疆各地都有的榆树叶制成的代用茶榆叶茶,作为新疆土茶的重要品种,则一直在民间保留着。

榆叶茶,多产于南疆。

清同治三年(1864),新疆又起兵燹战火,弥漫天山南北。商旅却步,百货停运,无茶可供。而南疆居民更苦于无茶,口干腹胀,饮食失调。迫于无奈,便采摘榆叶,经过焙制,创制出一种新的茶种──榆叶茶。榆叶茶虽非正品,但也聊胜于无。若调以盐、牛奶、黄油等混合饮用,则味浓而香,足以以假乱真。经一地试制之后,各地相继仿造。因制法不同,其味各异,于是“榆叶茶”一名又为出产地名“库车茶”“和田茶”等所代替。

新疆人还言,无茶则病。其实榆叶茶不仅仅是一款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茶饮,其确可治病。其所含微量元素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可有效预防神经衰弱及防失眠多梦。同时还可消炎杀菌,有凝血作用,使伤口更快愈合。还含有大量的刺激肾脏的营养物质,可促进肾脏排尿,顺畅排毒。若脾胃状态不佳,饮用后还可起到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与作用。

当前,在我国茶叶市场上,茶叶品种及其花色繁多,其中就包括以采摘非茶树植物的芽叶为原料,按茶叶工艺加工而成的代用茶。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主要有苦丁茶、杜仲茶、柿叶茶、桑叶茶、柳叶茶、榆叶茶、银杏叶茶、人参叶茶、野菊花茶、野藤茶、菊花茶、甜叶菊茶、绞股蓝茶等。

新疆的榆叶茶,完全有条件和空间大力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