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州茶叶

找到约36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湖州知名茶企走进第三届兰州茶博会

7月21日-7月24日,第三届兰州茶博会2023浙江绿茶博览会|凤凰单丛茶文化节在甘肃省兰州市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市共组织了24家知名茶企共计79人参会。

湖州展馆面积为252平方米,位于T303区,集结了我市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长兴水口龙山梅茶坞茶场等知名企业,着重展示展销安吉白茶、长兴紫笋和莫干黄芽等品牌优质茶产品。展会期间,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等领导对湖州展馆进行巡查,领导们对湖州茶产业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展馆更是吸引了众多爱茶人士前来品茶、业务洽谈与合作。

其中安吉白茶维生素C片、安吉白茶小麦精酿啤酒、紫笋茶饼、紫笋小红柑、茶粉、莫干黄茶酒等产品以及紫笋茶制作技艺在浙江中心馆集中展出,吸引众多人驻足围观。同时,长兴水口龙山梅茶坞茶场的顾渚岕茗牌紫笋茶和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的宋茗牌安吉宋茗白茶荣获2023浙江绿茶(兰州)博览会“金奖”产品,并在开幕式上现场颁奖,这些都是对湖州茶叶品质的肯定与褒奖。

据悉,本次展会面积达2万平方米,由中华品牌馆、普洱茶/黑茶区、全国名茶区、浙江展团、紫砂区、茶器美学区等六大展区,汇聚六大茶类、茶具、茶家具、工艺品、茶食品、茶服等数万件茶产业链展品,为茶文化爱好者带来了集参观、体验、品饮、采购于一体的一站式茶界盛宴,该展会对宣传报道和传播弘扬湖州茶文化、提升湖州茶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供稿:经作站

来源:湖州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小镇建设意义(上)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茶叶小镇建设意义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茶叶消费是一种传统消费,也是一种成熟消费。然近年来随着饮茶人群的变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茶叶消费格局自然也有了改变。过去主要集中在茶叶的冲泡、品赏,现在却表现为多元立体的发展趋势。中国已经进去了全民喝茶的时代,喝茶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品位和习惯,现在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由此可预见,中国茶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进入一轮新的跳跃式发展。因此,茶叶小镇应运而生。茶叶小镇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产业集群效应的成果,能够发挥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将茶文化广泛传播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2015年底,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对特色小镇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正确把握可复制和不可复制的内容。在正式提出特色小镇这一概念后,特色小镇的数量呈逐年增长形式,相关的研究论文综述也大量发布。2016年到2017年间,国家陆续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截至目前,国家特色小镇数量已经达到 403 个,从规划建设分布情况来看,沿海和西南地区分布较多。

关键词:茶叶小镇 特色小镇 生态文明建设


一、打造茶叶小镇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创造地方就业

现今时代的中国仍然存在贫困人口,而要想要脱贫,特色产业则是一条极佳的途径。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特色产业能将单纯的输血变成自生的造血,使贫困地区不再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的金钱支援,而是有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资料,保障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贫困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力,但受经济技术等因素影响,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实施特色产业扶贫精准要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基础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重点特色产业选择精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具有市场性,产业规模在不同地方、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要求,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考量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而茶叶作为需求量较大,种植条件较少,输出渠道广泛,生产成果价值高的产业资源,是一种十分适宜的发展途径。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增幅控制在2.6%以内。2016年全国干毛茶产量约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幅7%,比上年低约2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产量将达到260万吨。例如在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就可以以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体验为主要建设内容,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人文复兴发展实践区,以茶为核心,集聚、拓展茶产业,形成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点头镇为例,点头镇是福鼎市大毫茶的发源地,茶叶早已经是这座小镇的支柱产业。镇内的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2.56万亩,年产干茶1700吨,产值上亿元,产量产值双居福鼎市首位。作为白茶的原产地,镇上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收入都来自与茶产业。这里有着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点头镇近几年来,一直结合自身的区位、生态等优势,积极引导辖内茶企、茶农发展新型生态旅游业,将茶园建设成为具有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景点。第二是经营方式精准。通过产业发展激发生产经营活力,是确保贫困户受益的关键,既事关生产力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调整。比如将扶贫资金量化为股本分配到每个贫困人口,以合作社为依托,实行公司化管理,确保了贫困人口长期稳定收益。三是支持方式精准。要注重从产业项目、支撑体系、融资方式三方面来把握和推进。比如以众筹方式建立的生态产业区,安置扶贫移民,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形成种植业、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把特色茶叶小镇建成产业小镇、文化小镇、旅游小镇,要坚持企业主体,以企业化投资主体主导规划建设,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政府扶持等服务工作。要抓好空间布局,每个小镇聚集一个产业,规划面积合理控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将茶叶产业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产业,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品牌、品位,推进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建设,推行应用,推动产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茶叶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以茶叶小镇为载体集中体现地方特色茶文化

茶叶小镇进行茶文化相关开发的价值和意义从实质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文化发掘、生态保护及修复、社会民俗、地域历史、旅游开发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模式。其将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诸多事业发展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既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亦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建设茶叶小镇对于茶乡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设茶叶小镇,可以充分利用旅游的载体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将茶乡的景点、购物、住宿、餐饮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另外,由于建设茶叶小镇还囊括了茶经济的上游环节和其它产业的诸多方面,比如说茶叶种植与生产、服务行业、产品设计与经营等,因此进行建设茶叶小,更是能为地方贡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人对就业的需求。从实际看,由于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在某方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茶乡往往分布于一些较为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因此建设茶叶小镇可以为当地一些从事一二产业的劳动者提供充足而稳定的就业,让其在家门口便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必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发达省份。同时由于茶叶小镇是一种新兴产业模式,其在需要一二产业劳动者的基础上,更是需要用高精尖的专业人才来提升其产业的发展高度,建设茶叶小镇可以为茶乡招引来很多的高端人才,对调整和优化茶乡的人才结构大有裨益。 “莫干小镇”与行政区划层面的“莫干山镇”有重叠,而现有莫干山镇实际上是一个“新莫干山镇”。莫干黄芽茶产业和茶文化之间有了另一种诠释。茶消费得到极大的拉动,甚至成为一种品味的再创造,这是因为茶文化往往还代表着儒雅、清隽、自然、雅致等寓意。最近十余年,莫干黄芽市场的快速开拓,则受益于莫干山区产业形态的变迁,从单纯的第一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莫干山有很多主打茶文化与民宿消费相结合,装饰更具时尚现代感的民宿类型,其茶室可能由原废弃的蚕厂房改建而成,并已经自主开发出个性茶具、个性书签、特定内涵明信片,以及茶品包装等茶消费衍生产品。而群落化的莫干民宿店铺及其客人群体,正是莫干黄芽的重要主顾。2013年以来的三年,莫干山茶农增收3180万元,人均增收2890元。茶消费及其推广是一种融合新旧元素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再造。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特色茶叶小镇建设规划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茶叶产业升级和消费年轻化得背景下,中国茶叶产业提升空间很大。而特色小镇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国家利好支持,特色茶叶小镇发展前景巨大。

2.建设茶叶小镇对于文化发掘和弘扬大有裨益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它各个领域进行融合,让自己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包容性。比如说茶文化与建筑的融合,产生了一些别具特色的饮茶环境、茶室、茶廊等;比如说茶文化与艺术的结合,诞生了采茶舞、采茶曲、茶诗等艺术形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还有一些充满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极具开发价值。因此,通过茶叶小镇系统的、集中的、因地制宜的开发,能够深入挖掘和整理不同茶乡所蕴含的中国茶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我们传统文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湖州茶文化和名茶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茶圣、茶经和贡茶”是我国茶文化史中的“名人、名著、名品”,这“三名”都与湖州息息相关,是湖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截至2015年,湖州全市共有42个产茶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20余万人,现有茶园面积35万余亩,产业产量1.2万余吨,年产值金34亿元。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其中普洱茶兴于唐、盛于清,思茅区是当时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普洱茶在这里生产、加工、销往全国乃至各国,经过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普洱茶的贩卖运输,形成了一条以普洱茶产业为主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各级政府也在财政、税收、服务、工商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方法,为茶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于品质优、营养佳,普洱茶在国内外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产品背后也承载着悠久和厚重的社会文化功能,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茶文化为普洱茶特色小镇的建设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茶叶在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茶产业乃至茶文化的发展也将对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产生积极影响。


3、建设茶叶小镇对于茶文化碰撞与交流影响深远

茶叶小镇的旅游资源会随着小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扩张而带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中外知名的茶道研究者或专家被吸引至此,这些茶道界的资深人士交汇到一起,必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与文化的交互,这对于无论我国或是其他国家的茶道文化都有极大的好处,各种茶道文化相互汲取,取长补短,以茶叶文化为代表,开拓茶道文化的国际视野,将其推向国际轨道,这对于茶道的整体发展亦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几千年来积淀形成的茶道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更对整个世界都具有借鉴意义,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色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茶道文化走出中国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当推进其“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结合,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同时,对于外国茶道文化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本土化,现代化,才能将茶道文化真正发扬光大。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人们传递感情的交流媒介。茶文化中蕴含了中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思想,茶文化让人们做到待己友善、待人宽容。茶文化在演变过程中,文化理念和思维逻辑变得日益成熟。茶文化没有过高的门槛,品茶过程中人们同时进行了雅俗共赏,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交流环境使得茶文化变得更受欢迎。我国国民热情好客,茶文化符合我国的待客之道,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体现的仁爱、友善形成共鸣。

湖州茶叶专项监测结果出来了,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为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根据2023年度农产品监测方案制定计划,对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吴兴区茶叶种植基地的茶叶产品开展农药残留专项监测抽检,抽取22个基地鲜茶叶产品22批次,对茶叶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开展监测。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快速组织人员收样、制样,并组织检验人员开展样品前处理、质量控制、上机检测、数据分析、可疑样品复检等环节,目前检测结果出来了,22个茶叶产品除标准中未规定限量标准的不做判定外,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茶叶是湖州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市茶叶种植面积约为43.4万亩,共有茶叶种植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散户1.5万家左右,为抓好茶叶安全生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联合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用药指导,主导绿色安全生产。以监测结果为指导,市农业农村局质监、执法、农安、经作等多部门互相联合,对茶叶生产基地开展安全用药指导,推行生态绿色生产,指导农业生产基地开展绿色食品认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认定标准开展生态绿色种植养殖。目前我市已获得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195个。

二、强化主体责任,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对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并出具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的一种管控制度。农产品生产者作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对于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将按规定进行检验。目前我市茶叶生产主体部分已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三、加大监测力度,提高抽检覆盖面。除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厅开展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外,市级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部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根据市级监测方案每年对全市范围内茶叶生产基地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各区县根据各自职责对本辖区内茶叶生产基地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乡镇农办对本镇范围农产品开展在线快速监测。同时由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级定量监测,确保对各级农业生产主体监测做到全覆盖。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强茶叶生态绿色安全生产管理和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从源头上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并将加强抽检力度,防止茶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供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来源:湖州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6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