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是第几产茶大省

找到约202条结果 (用时 0.057 秒)

6大产茶大省“综合产值”盘点:谁最先冲破“千亿”大关?

封面

第233期


本文大概

2862字

阅读需要

5.5分钟


【兴茶网 资讯】近些年来,新生代消费崛起,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贫,都为整个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一些产茶大省都在全力支持本省打造“千亿茶产业”


在这样的一个目标下,各省份也在通过积极推动区域品牌打造、培养龙头企业,助力企业品牌升级,并围绕产业的提质增效,在茶园规范发展、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增长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茶产大省,在朝着“千亿”产值目标奋进的路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云南省


2016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10万亩,采摘面积达575万亩,总产量37.5万吨,综合产值达670余亿元


2017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19.5万亩,位居全国第二,茶叶总产量38.7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达742亿元



201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全面绿色发展,打造千亿云茶产业。


该报告提出,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并将打造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茶产业重点县15个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大公用品牌。


2018年3月份,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在勐海县工业园区举行举行了勐海工厂揭牌仪式,中茶重回勐海,开工投产,在业界看来,这也是助力云茶千亿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了解,2018年“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已增长到64.1亿元连续2年居“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福建省


2016年,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的18%,茶产业综合产值近900亿元


2017年,福建省茶园面积382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却创造了毛茶产量、毛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三项全国第一。其中,毛茶产量45.2万吨、产值235亿元人民币,茶产业综合产值937亿元



福建拥有1600多年的产茶史,是乌龙茶的故乡,它也是产茶大省,茶的品种丰富。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福鼎白茶,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


2018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等,适当增加乌龙茶、红茶、白茶比例,稳定茉莉花茶生产,调减绿茶份额,大力开发名优茶和特色茶


另外,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推行投入品登记备案和实名购买制度,严格执行茶叶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制度,加快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兴茶君也了解到,当地也在全力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茶叶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那么,2018年,福建的茶业综合产值会不会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率先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产茶大省呢?


湖南省


2016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到206.6万亩,产茶18.6万吨,出口4.5万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茶叶综合产值648亿元


2017年,湖南省茶叶园面积达到243万亩,产茶25.1万吨,出口4.7万吨,创汇1.6亿美元,实现茶业综合产值713亿元


另外,2017年,湖南省的茶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已增加到3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市级龙头企业扩大至107家。



近年来,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岳阳黄茶文化节、“湖南茶业博览会”及湘西黄金茶系列推介会的持续举办,热火朝天,带动并创新了湖南茶业营销方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尤其是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千亿产业十强企业”公布后,湖南打造千亿茶产业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另外,在2018湖南省茶业行业发展推进会上,我们也看到了湖南对迈进千亿俱乐部的时间构想:“到2020年要做大做强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实现全省茶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据了解,湖南将以安化黑茶、潇湘绿茶、岳阳黄茶、湖红红茶为重点,推进茶产业不断发展。这一片片茶叶,将在湖南支撑起千亿大格局。


四川省


2016年,四川茶叶综合产值已达550亿元


2017年,四川茶园面积超过500万亩,产量2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30亿元,全省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位。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业作为脱贫奔康、富民强省的特色支柱产业,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标准化茶叶基地、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和企业品牌。“天府龙芽”、“蒙顶山茶”品牌正逐步深入人心。



在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我们也看到,竹叶青、川茶集团、米仓山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不断探索“共商、共建、共享”全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2017年,该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有62家,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23家


可以看到,四川正在将川茶发展主题聚焦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并从品牌上着手,对川茶进行升级改造,在未来几年内让川茶美誉度和知名度迅速提升。


贵州省


2016年,贵州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502.2亿元


2017年,全省茶园面积为717.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25万亩),产量32.72万吨,2017年,全省加工企业(合作社)为4149家,同比增长10.3%;综合产值567.8亿元



可以明显看到,贵州茶业已从生产、加工、市场等多维度的"全产业链"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加快促进了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了湄潭,凤冈,石阡,都匀等茶叶优势产区和产业集聚区。


另外,依赖茶文化的提升。以茶文化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带动茶叶的生产销售,也是贵州茶产业在积极尝试的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贵州茶产业正迎来历史发展机遇,这几年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贵州茶产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条日渐丰富、成熟的茶产业链正在贵州加速形成。


湖北省


2016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509万亩,总产量29.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201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533万亩,总产量31.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以恩施玉露、利川红为代表的湖北茶叶品牌,已成为湖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另外,其茶叶出口额上升至全国第4位。



湖北也是产茶历史悠久的省份,茶文化底蕴厚重,多年来,茶叶综合效益不高是湖北茶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的局面。通过加大产业投入,扶持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设备改造,强化对龙头企业支持,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湖北省正在进一步加强开拓茶叶市场,充沛茶叶品牌内身动力,着力打造“三绿、二红、一黑”六个茶叶品牌,像这两年,湖北赤壁青(米)砖茶的全国推介,也做得有声有色,积极进行产销对接。当前,湖北省茶产业在“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的发展机遇下,湖北的茶叶品牌正积极抱团加速“走出去”



总结:当下,茶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各省份的茶产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都在加快茶产业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个别省份茶产业已逼近千亿产值,也让茶界振奋、鼓舞


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年,各省也在积极通过拓宽销售渠道与市场、扩大茶饮消费群体和延伸产业链、去产能上作文章。一些省份正在加大培育出口型茶叶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诚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茶产品的信赖度,强化品牌打造力,在深加工上下功夫等,这是当下茶产业“提质增效”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兴茶君在此也期待这些产茶大省,能在茶产业发展道路中摸索出一条高效、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潇湘”茶“走红”的背后逻辑

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湖南出好茶,湖南人也爱喝茶。或以茶会友,或独坐一隅,许多人元气满满的一天里,一杯好茶,不可或缺。近几年,潇湘大地孕育的这片“小叶子”不再是湖南人“独享”,而是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迅速“走红”,并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与西湖龙井的“出圈”方式类似,湖南好茶抱团出击,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潇湘”茶。从神态气候绝佳之地即大湘西出发,逐渐覆盖全省,经过6年多的建设,“潇湘”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近日,“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潇湘”茶品牌价值评估为68.42亿元人民币,已连续两年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位居第四。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夏文斌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湖南的好山好水,尤其是湘西地区的绝佳生态环境,可以生长出品质好、口味佳的好茶,近几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篇布局、专家学者智慧支持、全行业齐心协力,打造“潇湘”茶品牌,成效明显。“‘潇湘’茶‘生态、安全、有机、优质’的品牌内涵,带动了湖南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茶叶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刘仲华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争取到2025年,“潇湘”茶覆盖茶园面积达2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00亿元的目标。

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夏文斌(左),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茶叶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刘仲华(右)参观三棵树茶园。

“潇湘”茶建品牌有力度、有温度

三湘四水五彩茶,湖南茶叶优势突出。作为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茶叶重点区,湖南是传统的产茶大省,是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红茶主产区、黑茶产业中心、中国黄茶之乡。湖南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素有“江南茶乡”之称。

湖南,有着茶叶千亿产业的明确目标。为解决一些制约发展的短板和问题,2015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发改委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成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潇湘”茶公用品牌由此而来。

刘仲华介绍,六年来,促进会聚焦生产端,不断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指导会员单位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夯实原材料、加工两大产业基础,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形成,“潇湘”茶品质与市场占有率全面提升;聚焦销售端,实施品牌营销工程,多种宣传渠道、载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潇湘”茶品牌,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聚焦长效性,实施质量监管和人才培训工程。同时,聚焦产业链延伸,实施茶旅融合工程,夹山寺茶禅、石门白云山、湘西牛角山、古丈青竹山、沅陵辰龙关”等“潇湘”茶精品旅游项目,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实地、深入的感受“潇湘”茶“生态、安全、有机、优质”的品牌内涵,带动了大湘西茶产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潇湘”茶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形成。

“随着‘潇湘’茶公用品牌的打造,湖南茶产业特别是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实现了产业升级,茶叶企业规模、生产能力、标准化程度均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夏文斌表示,“潇湘”茶的品牌初心也是其能够迅速“出圈”重要原因,“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品牌从贫困程度较深的大湘西地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进建设,带领茶农致富,“茶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重要的富民产业,是农业绿色发展、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典范。”

“茶农的加工种植水平提高了,生产的技术标准提高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了。”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告诉记者,“潇湘”茶品牌引领着湖南茶企“抱团发展”,为推动湖南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潇湘”茶公用品牌目前已覆盖全省12个市州55个县市区,涉及茶园面积19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55亿元,带动大湘西地区240万茶农增收致富。

会员单位金井三棵树茶园风景秀丽,是旅游胜地。

“潇湘”茶开新局有方法、有思路

“十四五”期间,“潇湘”茶公用品牌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茶农可以更充分的享受到公用品牌价值的红利。”夏文斌说,让茶叶带领老百姓“脱贫”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共同富裕”的这个底色,烙印到品牌内涵中去,让品牌价值估价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底价”,转化为湖南茶产业发展的“现值”。

让“潇湘”茶的品质更好,更具辨识度、美誉度。这是“十四五”期间要持续努力的方向,未来的“潇湘”茶将成为湖南乡村振兴的标杆品牌,成为中国茶叶品牌的一面旗帜。刘仲华说,将进一步提升标准,以“生态、安全、优质、有机”为品牌内涵,建立更科学的、更高的标准,树立“潇湘”茶公用品牌是高端湖南茶产品的形象。

目前,“潇湘”茶品牌正式发布有潇湘古丈毛尖、潇湘黄金茶、潇湘碣滩茶、潇湘石门银峰、潇湘绿、潇湘红以及种植、加工、包装陈列技术规程等十个团标,三个花茶标准待审定正式发布。下一步针对“五彩茶”还要制订黑茶、黄茶、白茶以及代用茶(如莓茶、青钱柳、绞股蓝等)系列标准以及实物标准样。

“潇湘”茶如今的公用品牌价值是68.42亿元,要怎么把这个数字进一步做大?“潇湘”茶将聚焦“创新”二字做文章,把茶科技摆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专家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会长刘仲华院士及团队、陈宗懋院士及团队以及湖南农业大学、省茶叶研究所等的科技优势,在茶园种植、培管、采收、加工、深加工、贮运、营销、管理等全产业链进行创新和转化。同时,支持会员单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花茶、新式茶饮、茶食品、类茶植物利用等创新产品的开发,并激发“潇湘”茶产业人才创新活力,建设一支潇湘茶产业人才队伍。

同时,不断创新“潇湘”茶公用品牌营销推广模式和内容,提高“潇湘”茶知名度、美誉度和溢价能力;此外,持续发力业态创新,让“潇湘”茶品牌不仅仅是茶叶的品牌,还可以变成茶旅融合的品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茶文化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建设,支持优质的茶旅文康融合项目建设,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推动茶、水、器一体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相关背景

“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中茶所《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委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开展。评估依据浙江大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采用科学、系统、量化的方法,经过对品牌持有单位调查、消费者评价调查、专家意见咨询、海量数据分析,最后形成相关评估结果。参与本次评估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总数为128个。经过对参评品牌相关数据的多方审核,课题组最终完成了对126个品牌的有效评估。

来源:长沙晚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史01】范和钧——大益帝国的「开国功勋」,从法国巴黎到云南佛海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虽然一直在传递佛系炒茶的心态,但是自己前后聊了两个月的行情,难免有点婊子立牌坊的嫌疑。幸好最近行情转淡,终于可以聊聊自己之前承诺的一些内容了。茶叶历史太复杂,自己也没有尝试过这种体量的内容,所以决定先从大益的历史开始着手,这几天搜罗了诸多资料,同样结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猜测,尽量用相对诙谐的手法,跟各位聊聊。当然,如果阅读反馈不佳,我也可以马上调转笔锋可能还是会转回去写行情。

关于本系列的定位,

可能是你在全网能找到关于大益最详细的历史内容。

如果要跟别人聊大益史,你看这个系列就够了。

1905年,清政府还剩7年阳寿,彼时的中国已经与列强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忧外患不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岌岌可危。这一年最出名的战争是日俄战争,但彼时的中国,是一个人见人欺的国家,于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便来到了东北,即使我们是一名非参战国,老百姓的日子一样的民不聊生。

这一年,相继诞生了冼星海、邹容等伟大名家,以及我们这个系列的主角之一——范和钧,为了表示尊重,后文统一以范老尊称。

虽然出生在日本,但是范老祖籍在江苏常熟县,范老原名范樱,现在看来虽然有点娘,但是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的。据江苏常熟县县志记载,“范和钧,原名樱,乃北宋范仲淹第27代孙。”没错,就是写《岳阳楼记》的那个范仲淹。

不幸的是,范老的父亲在他11岁那年匆匆过世,从那时起,他母亲就开始独立承担供书教学的责任。1920年,15岁的范老以优异学习成绩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在母亲和众多亲戚的资助下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不过,更不幸的是,在他进入浦东中学的第二年,他母亲染了病,从此一病不起。这里有个传言:当他收到电报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病重,吃什么药都不管用。那时范老正直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年纪,情急之下效仿古人「割股疗亲」,他忍痛从左腿切下一块肉,熬汤喂母亲喝。母亲喝过肉汤之后,精神竟然好了很多,从床上坐了起来。但是很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母亲也去世了。

1924年,范老19岁,从上海浦东高级中学毕业,父母双亡的他了无牵挂,优异的成绩让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只身前往法国留学。因为没有法语基础,范老先是在里昂学习了一年的法文,然后转到巴黎大学学习“数学概论”和“高等物理”。

范老的住所位于巴黎第五区圣约克街,是当地出名的学术区。不久,同船来法的柳圃庆、何定杰也相继搬到。身在异乡,三个中国人一见如故,互相以兄弟相称。是日,三人来到香榭丽大道的一处桃园,各执三支檀木香,许下了皇天在上……的诺言,三人分别相差5岁,何定杰略长,以哥哥自称,范老最小,自然成了三弟,当然,绿色这段是我编的,从范老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三人的关系应该还没有到称兄道弟的地步。而把这段讲出来的目的,主要是范老在二位的游说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三人所在的公寓,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产党法国分党。

如今的巴黎第五区

不久后,国内财政收紧,范老的公费断绝了,光鲜的留学生不得不打工挣钱。天生的文化差异+加上华人的外貌+仅仅一年的法语基础。范老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最终去了古董店做漆器修补。在修补漆器的过程中,范老居然遇见了许多明清漆器,一边问候着法兰西为首的八国联军家属,一边又趁闲暇之余开始研究那些在中国已难觅踪迹的明清漆器,琢磨老祖宗的制作方法,感叹祖先们的工艺牛逼。这里不妨换位思考下,范老当时肯定也想过将漆器带一部分回国,但是这群强盗实在抢的太多了。

留法的后半段时间,范老白天晚上也不闲着,白天在中国古董行中做油漆绘画等工作,晚上在巴黎市立的“美术与工艺”专科学校学习。俨然一副工科男的造型,并且成功吸引了同样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系的娄允琴女士的注意,20多岁的少男少女在异乡遇见,还是自带浪漫气息的法国,很难不发生点什么浪漫的事情,不久后便双双坠入爱河,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这让范老重新遇见了久违的亲情。

1931年(一说1930年),26岁的范老毕业,留学生的身份加娇妻在侧,膝下还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儿,范老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归国后,受「当代陆羽」吴觉农之邀,进入上海商检局,负责茶叶出口检验工作。不料,这一次安排直接拉开了范老二十多年的传奇茶业生涯。与此同时,范老与巴黎的缘分就此结束,直到2019年,辣个男人带着一款名为「巴黎妙韵」的产品回到了熟悉的第五区,成为中法友谊的桥梁。当然,这是后面几期才会提到的事情了。

五年后,范老所在的上海商品检验局承办了一场中国茶叶展,类似如今的「茶博会」,展室悬挂两幅世界产茶国的巨型图表,一边是近百年来世界产茶国家茶叶产量直线上升,另一边则是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逐年下降,说人话就是全世界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喝中国茶的人越来越少了。范老看在眼里,觉得中国作为数千年茶文化的泱泱大国,这个数据就很不对劲。31岁的范老内心燃起了小火苗……

1937年春,经济部在沪召开中国茶叶公司筹备会议,范老也凭借在茶叶出口6年的宝贵经验,应邀出席。会议意思很简单:国家打算振兴中国茶文化,你们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五个省份也属于产茶大省,各出资20万元,我们再号召几个私营厂商集资200万元,凑个300万搞个中茶总公司。当然,这个中茶并不是现在市场流传的中茶,这个中茶总公司在建国之后就被裁撤了。公司办起来很快,起初选址是在上海,谁知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中茶公司不得不从上海迁往武汉,并在湖北恩施筹办恩施实验茶厂。这时候,范老发挥出自己工科男的属性,凭借多年的补漆练就的精细手活,开始着手设计各种制茶机器,用来替代落后的手工操作,最终大幅提高了茶叶的数量与质量,为发展国茶外销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今后国内各地办厂打了样,产品悉数运销重庆,畅销后方,成效显著。

1938年12月,中茶公司拟定在顺宁、佛海及宜良三地设立茶厂,汲取恩施茶厂办厂的经验,全面安排机械化制茶。各厂目标均为年产红绿茶5000标准箱,比现在的沧海群峰还多多了。在决定佛海茶厂的厂长人选时,虽然厂还没有建好,但是我们的范老当仁不让,成为佛海茶厂的第一任厂长。当然,这个时候的厂长远不及如今光鲜,亲力亲为是免不了的,更像一个光杆司令。

范老,左二

1939年3月,受云南中国茶叶公司之命,范厂长深入蛮荒之地,决定把天赋带到云南佛海,正式筹建佛海茶厂。他将妻女安顿在昆明后,与清华大学毕业的技师张石城一起于4月1日从昆明出发,10日下午抵达仰光。在仰光他与佛海茶商李拂一会合,三人于5月27日终于到达了佛海县。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与民情调研之后,1940年1月1日,“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厂长除了负责建设佛海茶厂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经营刚刚成立的“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直到4月,范厂长才第二次回到佛海。好在茶厂的工人和傣族民工在张石城的带领下已经建起了几栋茅草房,建筑面积更是达到了3000多平,按当时的条件,已经算是颇具规模。这一年,佛海茶厂生产红绿茶132担。以服务社名义试制藏销紧茶1000担(每担120斤)。范老一看,卧槽!原来紧茶的产量可以这么大!遂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紧茶。这一年,中国茶叶公司开始实行统购统销。中小茶商纷纷将茶叶卖给范老领导的佛海服务社,加入紧茶联合运销的大军,由服务社的人将这些紧茶通过缅甸、印度运抵印藏交界处的市场葛伦堡,再有藏族商人运进西藏。相信你也猜到了,这里的紧茶,其实就是普洱茶。而作为光荣的共产党一员,范老将茶厂的大部分收益也捐献给了国家,成为了军资的一部分。

范老,右一

1942年,佛海服务社又收购紧茶一万余担,正当所有人以为一座茶业巨头即将冉冉升起的时候,狗日的日军又来了,日军攻入缅甸,天上的飞机像苍蝇一样接连不断的实行轰炸。无奈之下,范老下达了撤退命令,员工先后抢运了数千担紧茶到印度以后立即撤回佛海,两千余担紧茶全部在佛海分散到参加联运的十余个茶庄,这样即使被日机轰炸,也不会一次全部损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机械化制茶减少了人工,即使面对如此高频的轰炸,佛海茶厂仅仅预留三名员工即可,机器在、厂房在,每年还可以少量制作茶叶,维持基本开销。范老则带着茶厂的大部分员工撤回昆明。其实这个时候的佛海茶厂,基本已经和范老没有太多关系了,即使到了1950年佛海茶厂被国家接管,茶厂常年由一群副厂长同谋同策,彼时的范老,也不过45岁。据悉,因为各种原因,抗战胜利后,范老没有选择回到佛海,而是直接去了宝岛台湾,仍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但是由于台湾土地改革的影响,茶厂转向。失业的他只得重操留学时期的旧业,靠制作仿古漆器为生,一个不注意又混成了中国高仿漆器方面的大师,甚至写下了权威著作《中华漆饰研究》一书。

范老,右一

范老的晚年去了美国, 离开前,他也将自己多年制作的未售精品漆器捐赠给了台北华岗博物馆。至于茶,则成为范老的一种精神,永远留在了云南,并且留存到了现在。

1989年,范老与世长辞,享年84岁,一代茶叶大师,漆器大师的传奇落幕,由他创办的佛海茶厂(既勐海茶厂)是国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抗日风云中诞生,在日机的轰炸中撤离,为时虽然短暂,但它以高起点、高格局开创了国家大宗机器制茶的先河。范和均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在乱世之中给中国茶业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技术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赋予了此后的大益品牌一抹亮丽的殷红底色。

找到约196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