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山红绿茶叶销售有限公司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业数据: 2023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2022年12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组建课题组,延续2011年开始的“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研究”(评估对象邀请不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公益课题,开展第十三次评估研究。通过数月的数据收集、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及其分析结论。

一、数据与分析

申报本次评估的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共142个。本次评估依据“中国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2),采用科学、系统、量化的方法,通过对品牌持有单位调查、消费者评价调查、专家意见征询、海量数据分析,最后形成相关评估结果。经过对申报品牌相关数据的多方审核,课题组最终完成了141个申报品牌的有效评估。其中,有96个品牌连续参与了2021—2023年3个年度的评估。

根据品牌所在地分布(图1)可见,141个获评品牌覆盖全国17个省(市、区),其中,福建省以23个品牌位居参评数量第一,其次是浙江省(17 个)、安徽省(16个)、山东省(13个)、江西省(12个),共5个省份的获评品牌数量在10个以上。

图1同时可见,96个连续参与2021—2023年三度评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中,来自福建省的有18个,占其2023年获评品牌数的78.26%;来自浙江省的有13个,占其2023年获评品牌数的76.47%;来自山东省的品牌为10个,占其2023年获评品牌的76.92%。

从获评企业的龙头企业级别来看,本次获评品牌中,来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参评品牌占获评品牌总数的91.49%。其中来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26个,占18.44%;来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71个,占50.35%;来自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30个,占21.28%;来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2个,占1.42%。

据CARD模型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忠诚度因子×品牌强度乘数。本节将依据模型中的各项各级指标展开相关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展示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发展现状。

1. 品牌价值:整体价值稳步提升,来自广西的品牌势头强劲

本次评估数据显示,获得有效评估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最大值为17.56亿元,整体平均值为3.24亿元,整体中位值为1.97亿元。可见,品牌价值最大值是整体平均值的5.4倍,但整体平均值又为整体中位值的1.64倍。本次获评的141个品牌中,只有34.04%的品牌,其品牌价值高于整体平均值;65.96%的品牌,其品牌价值处于整体平均值以下,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比较连续3年获得有效评估的96个品牌可见,其2023年评估的品牌价值最高值、整体平均值和整体中位值分别为17.56亿元、3.91亿元和2.65 亿元,均较前两年高(图2),且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基于获评品牌所在主体的龙头企业级别比较平均品牌价值可见(图3),来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6个品牌的最高值为17.56亿元、最低值为0.47亿元、平均品牌价值为6.27亿元,其中,平均品牌价值约为整体品牌平均值的2倍;来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71个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为3.30亿元,略高于整体平均值;来自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0个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为1.49亿元,来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2个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为0.18亿元(因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在后续数据比较中,将县级数据合并至其他类)。可见,获评品牌的龙头级别同其品牌价值整体上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品牌综合表现强劲。

比较各省获评品牌的品牌价值最高值和平均值(表1)可见,湖北、福建、湖南3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分别为6.69亿、5.81亿和5.58亿元,远高于其余省份品牌平均值;“吴裕泰”“宁红”“新坦洋”“汉家刘氏”和“巴陵春”5个品牌的品牌价值超10亿元,分别以17.56亿、15.62亿、14.89亿、11.28亿和10.59亿元位列北京、江西、福建、湖北和湖南5省(市)榜首。

选取连续3年获评品牌数量在5个以上的8个省为目标对象,比较其3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图4)及其增长率。8省连续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均在连年增长,其中福建、山东和广西3省(自治区)的年度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来自广西的品牌,分别以19.88%和23.83%的年度品牌价值增长率,连续稳居前列。

数据可见,尽管广西连续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低于其他省份平均值,但其近年品牌价值高速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 品牌收益:整体增速放缓,来自福建的获评品牌成长稳健

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收益,是以品牌近3年的平均销售额为基础,剔除各项投入成本、相关税费、资本收益等非品牌因素,最终得出因品牌而获得的实际收益。

获得本次有效评估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其品牌收益的最大值为10 176.55万元,平均值为1 945.62万元,中位值为1 172.30万元。按照品牌收益高低的区间分布,品牌收益达到1亿元以上的品牌仅有1个,占获评品牌总数0.71%;品牌收益居于5 000万至1亿元的品牌有14个,占获评品牌总数9.93%;品牌收益位于1 000万~5 000万元的品牌有62个,占获评品牌总数比为43.97%;品牌收益不足1 000万元的品牌有64个,占获评品牌总数45.39%。

比较连续3年获评的96个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图5)。2021年,平均品牌收益为1 944.93万元;2022年提升至2 154.75万元,增长10.79%;2023年达到2 343.3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8.75%,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从整体看,品牌收益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表2为本次获评品牌中,品牌收益位于前10位的品牌近3年品牌收益及其增长情况比较。2022年,除羊楼洞(该品牌未参与2021年评估)及汉家刘氏外,其余8个品牌的品牌收益均较2021年度有所提升,其中“新坦洋”“崟露”“吴裕泰”等3个品牌的品牌收益增长率均在10%以上。

2023年,“汉家刘氏”的品牌收益为6 131.64万元,较2022年度提高8.40%,但仍略低于2021年的品牌收益;“吴裕泰”连续2年品牌收益达到1亿元以上,但2023年较2022年减少了990.87万元,降幅为8.87%;“宁红”和“采花”的品牌收益也均有所减少,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0.83万元和158.25万元;其余品牌在2023年评估中的品牌收益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但“新坦洋”“崟露”“鼎白茶业”等3个品牌的增长率较上一年度低。

表2同时可见,在品牌收益前10位品牌中,有4个品牌来自福建,3个品牌来自湖北,另有北京、江西和湖南各占1个品牌。

连续3年获评的96个品牌,其品牌收益年均增长率前10位的品牌(表3) 中,来自福建有4个品牌,分别是“坦洋老枞”(186.77%)、“裕荣香”(80.07%)、“晒白金”(54.78%) 和“畲依茗”(44.07%)。结合表2、表3统计可见,本次获评的福建省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在品牌收益上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3. 品牌忠诚度因子:市场价格趋于平稳,四川获评品牌表现稳定

品牌忠诚度因子的测算,侧重于一个品牌能否在相对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市场价格表现越平稳,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越高。根据CARD模型2,品牌忠诚度因子=(过去3年平均售价-销售价格标准差)/过去3年平均售价,因此,品牌忠诚度因子的大小与近3年各品牌的市场零售价的稳定性有关。

数据显示,获得本次有效评估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平均值为0.926,中位值为0.940,最大值1.000,中位值较平均值高0.014,可见,过半数获评品牌的市场零售价相对较为稳定。

进一步比较连续3年获评的96个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如图6所示,在2021—2023年3个年度的评估中,该96个连续获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均在0.90以上,中位值均较高于平均值,并且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23年数据同时显示,品牌忠诚度因子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达到了0.929和0.940,均高于2021年数据。数据表明,连续3年获评的96个品牌中,多数品牌近年的市场价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以连续3年获评品牌数量在5个以上的8个省份为目标对象,比较不同省份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如图7所示,本次获评品牌中,来自四川、江西、河南和山东等4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均高于整体平均值(0.926),其中,来自四川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最高,达到0.966;来自安徽和广西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低于0.90,相对其余省份,其平均值较低,但依然处于较高稳定值。

进一步比较上述8省连续3年获评品牌各年度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图8)。从图中可见,来自四川、河南的获评品牌,其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来自福建、山东、江西、广西的获评品牌,其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其中,广西的获评品牌波动幅度大;来自安徽的获评品牌,其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来自浙江的获评品牌,其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呈先升后降的态势。

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四川省获评品牌的市场价格体系稳定性强,而来自广西的获评品牌的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大、稳定性较弱。

4. 品牌强度:品牌经营力表现优异,品牌传播力有待提升

品牌强度及其乘数,由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等5个能够表现品牌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品牌强度五力”加权计算得出。该指标体现品牌未来持续收益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小,是对品牌强度高低的量化呈现。具体评估中,“品牌强度及其乘数”各指标数值均根据当年度获评品牌的横向比较得出。

本次获评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其平均品牌强度得分为79.09,平均品牌强度乘数为17.60。品牌强度前三强分别为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坦洋”、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文新”,其中,“新坦洋”和“品品香”蝉联2022年、2023年前二强,“文新”则从2022年的第六位晋升至第三位。

表4是本次获评品牌中品牌强度一级指标位于前10位的品牌。表中可见,品牌强度及其乘数一级指标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数据位于第一的,分别为“品品香”“绿剑”“品品香”“吴裕泰”和“新坦洋”。据表4数据统计可见,其中,“新坦洋”出现5次,“品品香”出现4次,“崟露”“文新”“汉家刘氏”和“天之红”等4个品牌均出现3次,“羊楼洞”“吴裕泰”“采花”“晒白金”“坦洋老枞”“芭蕉”“谢裕大”“绿雪芽”等8个品牌各出现2次,另有“宁红”“绿剑”“裕荣香”等13个品牌出现1次。

对比本次141个获评品牌的品牌强度及乘数的一级指标(以下简称“品牌强度五力”)平均值、最高值和最小值。如图9所示,从平均值比较,品牌经营力表现相对突出,平均得分为84.81;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表现相对较弱,得分分别仅为73.84和76.39,均不足80;从最高值比较,品牌领导力、品牌经营力和品牌资源力最高值分别达到了95.77、94.14和92.77,而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最高值分别为87.92和86.55,相对低于前3个指标;从最小值比较,品牌领导力和品牌发展力的得分较低,品牌经营力则相对较高。

数据表明,本次获评品牌的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和品牌经营力具有相对优势,其中品牌经营力平均水平高于其他4个一级指标;但比较各指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可见,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依次为35.10、26.97、25.84、23.60和24.51,各品牌之间的“品牌强度五力”水平相差悬殊。

比较不同农业龙头级别企业品牌的“品牌强度五力”,如图10所示,龙头级别越高,“品牌强度五力”表现越强,尤其是品牌领导力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来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茶叶品牌平均品牌领导力89.75,较来自其他企业的茶叶品牌平均品牌领导力高出了20.30。这表明,农业龙头企业的行业领导带动作用与价值得以有效体现,也表明农业龙头企业相关品牌的未来持续收益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越高。但横向比较图10数据发现,从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到其他企业,平均品牌传播力依次仅为78.65、74.08、71.57和68.67,均较其余4项指标弱。

针对96个连续3年获评品牌,比较其2021—2023年3个年度的平均“品牌强度五力”(图11)。与2021年度相比,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和品牌经营力均有所成长,且三度评估中,平均品牌经营力均普遍高于其余4项指标;而平均品牌传播力和平均品牌发展力在三度评估中均处于相对弱势,且平均品牌传播力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从2021年的79.35下降至2023年的74.22。

数据说明,该96个品牌的品牌经营力在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经营能力在持续不断增强,这是令人欣喜的。但平均品牌传播力,意味着获评品牌与市场、消费者的关系质量、传播效能逐年下降,值得高度重视。同时,平均品牌发展力意味着一个品牌为未来发展所建立的基础力量,如果该力量不够稳健、扎实,处于弱势,说明品牌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足。

以上3组数据同时表明,近年来,我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在品牌标准化建设、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认证体系和经营管理等层面较为重视且表现突出,说明对品牌管理正处于安全保障、品质标准、产品认证等生产端的基础内容,但在品牌文化赋能、品牌营销传播,提升品牌在消费市场的知名度、认知度、好感度等方面,仍然力度不够,品牌传播工作成效不高。

品牌传播力由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三要素构成。2023年获评品牌的平均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分别为73.42、71.55和76.73,3项平均值均在80以下,其中知名度和认知度不足75。事实上,本次获评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中,有126个品牌具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在开展品牌传播活动中,可依托区域公用品牌的官方平台,彰显企业品牌的个性。但与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平均品牌传播力相比(82.71、 78.22、83.01),我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普遍不高,从而导致整体品牌传播力低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表5是本次评估中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排在前10位的品牌,“吴裕泰”“艺福堂”“谢裕大”“绿雪芽”和“天之红”等5个品牌出现3次,体现品牌传播力各指标发展向好;“汉家刘氏”“文新”“品品香”和“羊楼洞”等4个品牌出现2次;另有“新坦洋”和“鹏翔”2个品牌知名度较强,“润思”在品牌认知度上有优势,而“焕古茶业”“太姥山”“将军峰”和“陈升号”则有较强的好感度。相对而言,好感度排行名单与知名度和认知度排行名单的差异较大。部分知名度、认知度不高的品牌,基于其较高的产品品质、良好的茶叶口感、舒适的消费体验等因素,从而具备高好感度;换言之,具备高好感度的品牌,其知名度和认知度未必具有同等水平。

二、现象与问题

1. 茶产业延伸,品牌综合效益增强

统计本次获评品牌在各类茶及茶周边产品的生产比重,绿茶生产比重最高,达到了41.21%,其次是红茶(21.74%)、白茶(13.40%),黑茶、乌龙茶、黄茶分别为7.17%、4.92%和1.82%;另有生产5.36%的花茶和1.98%的苦丁茶等替代茶,茶器具、茶文创、茶健康衍生品等茶周边产品共计占2.40%。

尽管茶周边产品的生产比重总体不大,但涉足该领域的品牌数量的比例有所增多。《202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对当年度获得有效评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涉及茶器具、茶文创和茶健康衍生品等茶周边产品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品牌数量分别占当年度品牌总量的31.71%、17.07%、20.49%。2023年,涉及以上3类“茶+”产品的品牌数量占比分别达到了33.33%、24.11%和24.11%,较上年度比重均有所增加,说明获评品牌在产品生产上不止于“茶”的品牌比例在进一步加大。

本次评估中,茶周边产品生产比重在5%以上的品牌共计24个,占总体品牌数量的17.02%。该24个“茶+”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2 662.07万元,较整体品牌平均值高出了716.45万元;平均品牌价值4.41亿元,较整体品牌平均值高36.11%。茶叶企业产品品牌在茶产业链上的延伸,有效提高了品牌综合效益。

2. 茶科技支撑,品牌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

本次获评的141个品牌中,共计有48家品牌主体参与并主导制定了茶产品相关标准,其中,参与并主导制定国家标准的有16家、行业标准20家、地方标准32家。在品牌产品认证方面,共计有84个品牌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占59.57%;有74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占52.48%;有132个品牌建有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数据同时显示,共计有50家品牌主体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占35.46%;有45家品牌主体被认定为科技型/专精新特中小企业(获得多项认证的主体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统计归口)。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视与成效可见一斑,也为各企业的茶叶产品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依据获评品牌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专精新特中小企业认证,对141个获评品牌进行分类(图12)。2022年,50个来自高新技术企业获评品牌在品种、技术方面的年平均研发费为989.66万元,年平均增长率10.78%;45个来自科技型/专精新特企业获评品牌的年平均研发费为920.39万元,年平均增长率15.05%;上述两种类型除外的获评品牌,尽管其年平均研发经费相对不高,但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0.56%。可见,茶叶企业在茶科技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茶叶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

比较品牌价值位于前10位、前50位、前100位与整体品牌近3年的平均品种、技术研发经费。如图13所示,近3年,品牌价值无论高低,但研发费用均在逐年增多,且品牌价值越高的企业,研发经费越高。尤其是品牌价值位于前10的获评品牌,近3年平均投入经费分别为2 493.45 万元、2 721.85 万元和 3 082.09 万元;整体品牌近 3 年的研发经费分别为618.90万元、703.72万元和803.90万元。可见,品牌价值前10位品牌在品种、技术研发的投入经费是整体品牌平均值的4倍左右。由此印证,茶科技的投入与发展与品牌价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的加大,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有助于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3. 茶文化赋能,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

2022年底,由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构成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代表作名录,昭示着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茶文化是茶品牌重要的价值赋能。中国茶文化的复兴,除了政府的政策引领及资金支持之外,来自市场主体的支撑必不可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我国茶叶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在中国茶的非遗活化,讲好中国茶文化故事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体现其主体力量。在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14个项目的保护单位为企业。如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旗下69.53%的产品为茉莉花茶,打造“老字号+文化+体验”模式,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跨界合作,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实现企业增效。再如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建立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成含非遗制茶技艺体验园在内的“一馆四园”的谢裕大茶博园景区,全方位呈现黄山毛峰。

在本次获评的141个品牌中,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等非遗资源的品牌共计64个,占45.39%。比较具有非遗资源和无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拥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和平均品牌价值分别为2 329.11万元和3.91亿元,分别比无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高出40.17%和42.70%。可见,非遗资源对于茶品牌价值的积累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具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在“品牌强度五力”上的表现也更具优势(图14)。具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其平均品牌领导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分别为81.74、82.70、85.90、75.39 和 76.96,均高于无非遗资源获评品牌的平均值。在直接考察文化资源有关内容的“品牌资源力”指标上,具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优势显著,较无非遗资源获评品牌的平均值高出3.85;在“品牌传播力”上也有明显成效,具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比无非遗资源获评品牌的平均值高出2.67。数据说明,拥有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其品牌的未来持续收益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无非遗资源的获评品牌要强。

4. 茶叶内销与出口价格内外倒挂依然显著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8.94万t,较上年增长1.54%;出口总额22.7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0.25%;出口均价5.83美元/kg,同比上年下降 11.53%。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茶叶内销均价为141.62元/kg。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茶叶销售价格内外倒挂明显,我国茶叶在面向国际市场中仍然以原料茶出口为主,品牌溢价能力低,甚至存在被压价的困境。

本次评估数据显示,在获得有效评估的141个品牌中,共计有43个品牌拥有出口业务。由图15可见,2022年度,该43个品牌的平均出口总额为3 508.64 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60.77 万元,增长4.80%;平均出口总量为872.19 t,较上年度增加98.19 t,增长12.69%。数据同时显示,该43个品牌近3年的平均出口折算价分别为41.32元/kg、43.25元/kg和40.23元/kg,与海关统计数据大体相当,2022年,出口价格出现下滑。

图16呈现的是近3年该43个品牌的出口额和出口量的占比情况。可以明显看到,其出口额占比与出口量占比的数值相差较大,出口额占比远小于出口量占比,平均相差22.79个百分点。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茶叶内销与出口的价格倒挂现象。

5. 传播投入量加大,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前文数据分析中提到,本次获评品牌的“品牌传播力普遍不强”。针对该现象,本研究统计了本次141个获评品牌主体的官方传播平台建设现状。

据统计,本次141个获评品牌中,有17个品牌主体未建官方网站,占12.06%;同时,在123个建有官方网站的品牌中,有44个品牌的网站无法打开,仅有28个品牌主体官方网站在2023年有所更新(调查基准日2023年3月31日),官方网站有效性比例不足1/5。从获评品牌“两微一抖”账号创建情况看,仍有77个品牌未设微博账号、19个品牌未建微信公众号、38个品牌无抖音账号。可见,大部分获评品牌未建或未有效维护自身传播平台,对自媒体传播的重视程度不高。

进一步统计96个连续获评品牌近3年的品牌传播力及其上年度品牌宣传与推广投入数据。如图17所示,96个连续获评品牌近3年的宣传推广投入金额平均达到了1 329.40万元、1 521.86万元和1 698.58 万元,2023年较2021年整体增长了369.18万元,增长率达27.77%;而平均品牌传播力从79.35降至74.22,整体下降了6.46%。数据呈现了传播投入经费上升但品牌传播力下降的现状,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获评品牌在传播上存在投入产出不对等的问题,传播工作的有效性需引起重视。

三、茶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作为“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已经连续开展了13年。课题组持续观察并见证了我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1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结合本次评估研究与近年茶行业发展现状,我们看到了以下五大趋势。

1. 品牌经营超越产业经营

品牌主体的品牌经营意识、品牌经营能力均得到了快速加强,整体超越了长期以来只关注生产端的产业经营的产业经济模式,先后进入到茶业品牌经营时代,创造了茶业品牌经济。

2. 活化非遗超越传承非遗

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非遗资源,茶界更多关注的是传承与保护。近年来,茶界纷纷认识到,非遗保护是基础,非遗传承的同时,需要更关注非遗资源的“活化”,让茶技艺、茶习俗重新焕发生机,让历史走入现实,让过去走向未来,让资源转换为资产。

3. 企业集群超越单打独斗

“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是大部分茶产区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事实也证明,该模式对于提升茶业经济、推进茶区共同富裕有显著效果。在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动下,各地茶企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也在向好发展,求同存异,集群发展,共同进步,托起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及中国茶国家品牌的集聚发展。

4. 国际国内传播齐头并进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10周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稳步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等,在诸多国际化发展契机的加持下,中国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名片之一,它的海外传播正朝着定位更准确、表达更清晰、品牌更落地的方向前进,试图形成国际、国内传播的良性互动发展。

5. 适度包装回归产品本质

随着国家标准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 即将正式实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媒体平台、设计机构等,均在关注该标准的落地与实施,呼吁强调适度包装。茶叶是本次国家标准重点要求的产品之一,茶叶企业必将迎来包装“瘦身”“轻装”上阵的大趋势,让包装回归到茶叶本身,并体现茶性的简朴、理性。

四、对品牌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品牌素养培训,保障品牌持续发展

品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我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虽然普遍重视了品牌经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品牌经营效果,但在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上,其成效还有待提升,茶叶企业人员的品牌素养、品牌知识、品牌运作能力尚显不足。

提高对我国茶企人员的品牌素养培训,打造一支具有高品牌素养的人才梯队,可从人力资源方面保障品牌的科学、有效经营及可持续发展。

2. 科学布局产业,适当回归茶健康路径

企业是茶产业生产与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反应。市场对茶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了一批茶叶企业转向多元化发展,而多元化的产业链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对增强品牌综合效益具有正向作用。

根据《2023年十大消费者洞察趋势》《女性消费力洞察报告》 等多项消费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在回归并上升。茶,作为国人健康饮品,除充分发掘“茶”本身的功效价值以外,可结合企业自身资源禀赋,或联合相关机构主体,遵循自身发展战略,结合产品优势与产业基础,开发布局茶健康衍生品,如“茶+康养”“茶+疗愈”等。

3. 进一步重视科技发展,提高品牌自身硬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茶的发展,无论是生产型品牌还是销售型品牌,均需要茶科技的助力。

19世纪末以来,我国在茶科技方面的关注与探索,主要集中在品种研发、加工机械、生态防护、茶园物联网等方面,均主要聚焦在生产端,而对于后端物流、销售、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关注与研究尚少。中国式现代化茶叶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不仅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现代化,在物流、销售、服务、体验等各环节同样需要注入科技。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应当合理、有效利用科技,发掘差异化品牌价值。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串联并提升茶叶从生产到市场全链路的科技含量,并逐步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以“数实结合”反向倒逼茶叶企业生产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品牌自身硬实力。

4. 文化传承与创新,释放企业主体力量

茶文化的复兴、传统技艺的活化,需要充分、有效发挥茶叶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主体,茶叶企业对市场往往具有更强的敏锐度,在将沉淀千百年的中国茶文化与需求多样多变的现代消费市场进行对接、融合的过程中,企业自然更具内在活力与创新优势。

中国茶灿若繁星,不同的地域、品种、工艺及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上百个各具特色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这无疑为企业对茶产业、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面对高度细分的茶资源,各茶叶企业也应秉持务实的态度,避免落入曲高和寡的窠臼,始终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时刻把握大众消费市场的趋势,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对于非遗而言,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消费才是最好的传承。

5. 探索跨境电商,打开中国茶品牌出海

传统的茶叶国际贸易,多以茶原料形态出口,无法有效承载中国茶文化、茶品牌的价值内涵。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2022年以来,跨境电商平台逐渐放开了茶叶类目,为中国茶叶企业的国际贸易打开了一条新通道。尽管在本次评估调查中,仅有15个品牌涉足跨境电商板块,且跨境电商销售比重不高,但2022年茶叶跨境电商销售单价达到了105.88 元/kg,是传统茶叶出口单价的2倍以上。

茶叶企业应抓住机遇,通过跨境电商,扭转长期以来面向海外市场仍以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困境,向世界传递分享具有高品牌价值感、彰显东方文化独特韵味的中国茶,实现中国品牌茶的国际贸易突破,并逐步重构中国茶品牌的国际话语权。

6. 开展传播效果评估,实施有效传播策略

当前的传播环境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电视、广播、纸媒时代,而是集内容生产、平台支撑、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其中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是该时代重要特征之一,使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乃至传播逻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人人均是自媒体的环境下,意见领袖、大众传媒、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电子商务零售平台等,均可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此变局下,茶叶企业如何选择与自身品牌定位、消费市场定位相匹配的传播计划,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可以与数智化结合,在充分掌握消费大数据的前提下,制定精准的传播策略,在有限的成本预算下,合理分配使用,以期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同时,茶叶企业应完善自媒体矩阵建设,自媒体平台是茶叶品牌对外传播的官方窗口,也是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的“蓄水池”。在无外部媒体加持的特殊情况下,自媒体平台可以承载低成本的自我传播,一定程度维持品牌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能见率,保障品牌知名度的积累。注重对传播内容的把控,切勿天马行空发散思维,须有效聚焦品牌认知。着重保障产品品质、消费体验水平,媒体好感评价和消费体验评价双管齐下,从而有效提高品牌好感度。

声明:本研究中所估算之品牌价值,均基于本次有效评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持有单位提供的数据及其他公开可得的信息,并以“CARD模型2”为理论工具与计算方法,协同数字化技术应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本评估所涉及的品牌只包括在中国内地注册、登记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审评在眉茶出口贸易中的实战应用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从神农氏得荼而解毒的传说到栽培、加工、饮用已有四千余年,茶叶品饮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对茶食用性、药用性的发现对人类具有重大贡献。茶是一种既能上宫廷之雅,又能入百姓之家的健康饮品。它既是赠送各国首脑的国之礼,又是千家万户喜爱的杯中汤。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功能性、品赏性、文化性等属性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全世界广为流传又经久不衰的饮料。全球现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茶园面积约500万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亿人有饮茶习惯。

▲安徽六安茶谷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茶叶品类最多的国家,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类,经过再加工或精、深加工生产出各色产品,如花茶、压制茶和速溶茶等。全国有20多个省、100多个县(市)生产茶叶。据海关统计,2019年全国茶园总面积约为299.99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干毛茶)年产量约为279.3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4.42%。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6.65万吨,出口额达20.20亿美元,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19.92%,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绿茶出口突破30.39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2.9%。

作为出口拳头产品的大宗绿茶——眉茶,主要销往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加纳、马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阿富汗、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等国。这些消费市场基本都是穆斯林国家或者欧洲国家的穆斯林裔聚居地,主要饮食习惯是牛羊肉,长期以来对中国绿茶的需求量极大,不可一餐无茶。

世界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对茶叶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茶叶的出口贸易中,对出口茶叶品质的把控和评定是关键。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其品质的优劣是通过感官审评去评定,茶叶审评技能在茶叶出口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眉茶出口贸易工作中的具体实例,综述茶叶审评技能在贸易各环节中的应用方法,阐明茶叶审评技能在茶叶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

01茶叶审评在出口贸易环节中的把控运用

茶叶出口贸易的简要程序为成交(询盘还盘)、履约交货、售后结汇,每个程序都离不开茶叶审评。

▲阿尔及利亚国际茶展会(2010年)

1、审评技能在成交环节中的运用

在成交环节中,确定成交样品是交易初始阶段的关键步骤。需要销售人员对成交样品的色、香、味、形有准确的把握,需根据不同市场、客户、品牌的品质要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给客户布样,供双方确定,才能获取最有利的成交机会。就出口眉茶而言,主要外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不同,只有通过对各市场需求的了解,有效地运用审评技能,才能保障眉茶在成交环节的顺利进行。

·非洲市场

非洲市场分为北非和西非市场,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尽相同。

北非市场极具代表性的国家是摩洛哥,它位于非洲西北端,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世界上绿茶进口量最大的国家,2019年进口茶叶达7.4万吨,占非洲茶叶进口总量的50%以上,进口产品主要是珠茶、眉茶和少许茉莉花茶。该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内外并重,尤其注重外形,对眉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匀整,下段比例小,干茶色泽润,滋味浓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

▲与非洲客户商谈(2010年)

西非市场主要有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尼日尔、马里、加纳等国家。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面积103.1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2019年茶叶进口量为1.4万吨,主要是中高档眉茶,几乎没有珠茶消费。塞内加尔位于非洲的最西端,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1573万,2019年进口茶叶达1.5万吨,主要是眉茶。西非国家对品质的要求更加偏重内质,尤其喜爱滋味浓强鲜爽、香高持久、汤色黄橙明亮的茶叶,对外形下段的要求没有摩洛哥市场严格。

▲与非洲客户商谈(2007年)

▲毛里塔尼亚茶市的搬运工(2007年)

·中亚市场

中亚市场主要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9万平方公里,人口3337万,是绿茶第二大进口国,2019年进口绿茶2万吨。巴基斯坦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不含克什米尔地区),人口2.08亿,2019年进口中国绿茶8097吨。中亚市场偏爱外形条索粗壮匀整、规格大,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鲜爽的中低档眉茶。

▲乌兹别克斯坦中外合资阿雅宏茶厂(1997年)

·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比较多样,既有高档名优茶,也有中低档大宗珠、眉茶的需求。欧洲进口国在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且逐年更新、越来越严。因此,对欧洲出口茶叶首先要达到欧盟农残限量的标准,其次才是感官品质上的要求。该市场对名优茶的品质要求是做到“名符其实”,即具有传统茶类的品质特征。总体上,欧洲进口商很注重品牌产品品质特征的长期稳定性,并强调绿茶外形色绿匀齐、汤色黄绿清亮、滋味醇和鲜爽回甘。

▲2008年与欧洲客户审评到货样

2、审评技能在履约交货环节中的运用

在履约交货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对样交货”。通过精准掌握成交样的外形、内质的“八大因子”,加工生产出符合成交样品质特征的产品。交货品质与确认样吻合程度的高低是体现供货方诚信与否、专业水平高低的最好衡量标准,俗称为“大小样相符”。没有过硬的审评技能就无法指导加工生产,无法对比大小样,很难将交货品质把握在可控状态。

Case:1992年,一位做转口阿尔及利亚市场的法国客户,在收到货物后反映到货大样与成交样相比下段多、片末茶比例大而提出索赔。该客户在长期合作中一直信誉良好、诚信度很高。在审评到货大样后发现交货中确实存在客户反映的情况,最后排查出是工厂未能及时清洁匀堆筛网所致。对此,出口方实事求是地接受了客户索赔的要求。客户对出口方能积极配合解决问题、不回避不推卸的态度非常认可,并表示茶叶是农副产品,大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问题,该理赔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客户不但没有减少订单,反而因为出口方的诚实守信加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广交会上与客户洽谈业务

3、审评技能在售后结汇环节中的运用

在售后结汇环节中,出口产品交付运抵客户指定地点后并不代表交易完结。前期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能顺利安全结汇实现利润。就眉茶出口而言,国外客户付款方式存在结汇风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出口商一方面要做好付款方式的风险防范,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不能因为质量问题给进口商少付或拒付的把柄。由于付款方式的风险,一旦遇到进口商信誉不良、市场行情不利、市场竞争激烈等难以左右的因素,就要求出口商能发挥好审评技能去客观主动地解决到货后发生的品质纠纷。通过过硬的审评技能,客观分析客户提出问题的真伪、发生问题的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做到以理服人、据理力争,从而减少损失、规避风险,该赔偿的要诚信担当,该拒赔的要有正当理由,避免出现僵局,中断合作。

▲2006年在肯尼亚内罗毕茶厂评茶

Case:2000年,北非的一位客户看中一款眉茶产品,其外形适合该地区市场的要求。由于该样品原料来源单一平原地带茶区的夏茶,在滋味和香气上有明显缺陷。在谈判进程中,出口商反复强调该点,并劝说客户不应贪图便宜,用这样的产品来赌市场,以免造成被动局面。但客户执意按此品质发一整柜货作为试订单投入市场。不出所料,到货后客户销售缓慢,当地消费者不接受该产品的滋味。客户因此提出索赔,理由是到货品质低劣销售不掉。出口商对成交样和到货样进行审评,确定货样相符,品质上无差异。出口商明确向客户拒赔,最后客户承认是自身对市场判断失误的原因,样、货品质相符,销售问题与出口方无关,拒赔合理有效。

众多实例证明,茶叶感官审评技能在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02茶叶审评在出口眉茶拼配中的应用

1、出口眉茶拼配的必要性

茶叶拼配目的是根据成品茶的质量要求,选配不同的半成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拼合,使不同特点的筛号茶取长补短、显优隐次、调剂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出厂产品合格及全年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的经济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将不同产区、不同季节、不同品质特征的原料茶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拌合成堆,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价值。通过拼配,茶叶的口感圆融交汇,香味层次叠进,茶叶更具丰富多彩的品质表现,起到优质化、价值化的作用。拼配是对茶叶审评技能的充分运用,是出口茶品控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欧洲客户办公室审评世界各地的进口茶样(2010年)

2、审评技能在眉茶拼配中的实际应用

拼配工作首先是确定拼配比例,制定拼配方案。外形上,利用成熟的把盘技术,精准分析茶样的上、中、下段,确定每段茶的比例大小、原料产地等;内质上,判断茶样的香型,掌握香气的强弱、高低、长短,滋味的浓淡、鲜陈和甘涩,茶汤的色度、清浊、亮度、泡沫等。综合评价品质特征后制定拼配方案,确定基准茶、调剂茶和拼带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试拼小样,确认后拼大样,最后进入拼配生产加工环节。

以北非市场某品牌客户和西非市场为例,简单描述出口眉茶的拼配方法。

Case1:客户要求茶叶品质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灰绿上霜,下段少,滋味浓强,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基于品质要求,以皖南山区春茶原料制成的屯绿为主体基准茶,利用福建等地区中、大叶种原料的眉茶调节面张,提高外形条索锋苗和粗壮度,同时拼配一定比例的湖北、四川等地区的眉茶充中段茶,该拼配方案既保证外形的紧结度,又调剂成本。利用春茶条索的紧结细嫩、滋味鲜爽醇和、香气高扬,拼配合适比例的夏秋茶,使滋味浓而不涩,既解决了春茶供货量有限的问题,又做到全年交货品质稳定一致,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使该产品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优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表现。

▲签约喜逢奥运(2008年8月8日)

Case2:西非市场多以25克或100克的纸盒包装产品为主,品质要求更注重内质。如毛里塔尼亚市场喜好滋味浓强、汤色红亮、泡沫细密,外形有一定匀整度的眉茶。具体业务操作中,选取黄山高海拔地区、中小叶种、嫩度高的屯绿作基准茶,适当拼配湖北、福建地区身骨重实的眉茶,控制成品茶容重。结合内质要求,需适当拼配10%左右的陈茶。

▲2008年向客户解说茶样品质

茶叶拼配技术是灵活应对不同消费市场和客户品质需求的“法宝”。熟练掌握茶叶审评技能才能灵活运用拼配技术,高效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茶叶出口贸易中,只有真诚客观地面对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使业务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结果。在拓展新市场和新客户时,企业需要细致准确地了解市场对产品品质特征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产品。通过对市场深入调研,企业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集中审评,对外形内质的各因子进行准确定义,明确提供能满足客户需要的茶样,才能争取到最大的成交机会。同时,企业提供的样品需要适当地控制成本,在保证品质优势的同时又能确保利润空间,否则将会顾此失彼。即提供的样品是成交了,但对样交货则无法盈利,不对样交货则丢失信誉、丢失客户。因此,在茶叶出口贸易中,茶叶专业审评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把控和平衡,从业人员因此需要不断地反复思考运用,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2008年在欧洲客户审评室评茶

Case1:2010年在阿尔及利亚,为争取新客户,在完全了解对方所需产品的品质要求及供货成本后,出口方拿出专门配备的样品让客户与市面上畅销产品进行密码审评,经过4个多小时的审评后,最终出口方样品以优质价廉胜出,客户心服口服与出口方达成交易。

▲密码审评现场(2010年)

Case2:2009年一位客户要求合作生产一款新品牌产品,出口方提供样品,对方十分满意地达成交易。成交后,出于对新创品牌的谨慎,出口方比对了成交样与市场相近茶号的竞争产品品质,发现如果在成交样的基础上稍改进净度将更具竞争力。遂将改进后的样品再次寄予客户,经反复沟通后客户重新确认样品。该新创品牌产品市场效果十分理想,至今仍在当地畅销,出口方也成为该客户信任度极高的合作伙伴。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体现了茶叶审评技能在稳定和拓展业务中的重要作用。在贸易中拼的不仅是产品,也是茶叶审评技能在贸易中灵活运用效果的较量。

04茶叶审评方法与国际消费市场饮茶习俗相融合

1、国际茶叶消费市场品饮习俗

国家标准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规定了一整套茶叶审评操作标准。而在海外消费国,尤其是穆斯林国家,如非洲地区国家的茶叶审评的方法深受当地“煮饮式”饮茶习俗的影响,即取适量茶叶加入适量热水,持续煮沸,同时加入糖或薄荷调味,并以该种方式评比茶叶的优次。在实际业务中,要将国内茶叶审评的方法和标准灵活运用,结合客户的评定方法,总结出不同方法在审评中的共性。

一般情况,茶叶内质上滋味是否纯正、香气是否高扬持久、汤色是否清亮、叶底是否软嫩等因子不会变,虽然茶叶品饮方式、审评方法不一致,但不会影响对茶叶品质优次的客观评判。出口茶叶审评时,必须了解并掌握茶叶进口方的评定方法,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国外审评大宗绿茶的方式多样,主要可分为沸水冲泡式和沸水煮沸式两大类。

水冲泡式的基本操作与我国差别不大,但茶水比例、冲泡时间不同,是根据不同国家消费习惯逐渐形成的一种茶叶审评方法。如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审评茶叶时主要注重外形,大枝大叶粗松匀整的茶叶更受青睐,湿评时茶水比为1∶25,冲泡5分钟,泡2遍。通常待茶汤冷却数小时后再品尝茶汤滋味一次,鉴别茶味的持久性,再作出综合判断。非洲摩洛哥等国有时也采用中国国标的方法审评,通常是冲泡2次,第二泡侧重观察茶汤的清浊度。

沸水煮沸式主要集中在摩洛哥、马里和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茶叶审评。称取10克茶样,沸水充分混匀倒出茶汤(称“洗茶”),随后加入300毫升沸水煮开2分钟,加入10克白糖,持续小火煮沸5分钟,出汤待审评,开3次汤,有些国家如摩洛哥也会加入薄荷等调剂滋味。随后审评内质,注重汤色红浓度和滋味的浓强度,最后将茶汤反复倾倒,使茶汤表面产生泡沫,比较泡沫的多少、疏密和持久性,认为高品质的茶叶泡沫多、细密、持续时间长。结合前两次对滋味的审评结果,综合评价茶叶品质,有无异味、是否耐泡等。

2、眉茶贸易中不同审评方法的比较

眉茶出口品控的日常工作中,为更加准确地鉴别茶叶品质,尤其是内质各项因子,依据国标法开汤3次,结合3次审评结果综合评价,简称“品控通用法”。选择主销摩洛哥市场高档眉茶(特珍特级41022)和中低档眉茶(珍眉二级9368)作为样品,分别按照品控通用法和摩洛哥沸水煮沸式的方式进行开汤,比较不同开汤方式所得茶汤审评结果的异同点,见表1。

与我国茶叶审评的结果相比,摩洛哥的开汤方式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茶叶的品质优劣,而且不同等级之间的品质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茶叶滋味的浓度、厚度和茶汤汤色的色度、深浅上的差异被放大。为了增强出口眉茶审评的准确性,达到客户的要求,采用两个国家的审评方式进一步验证审评结果更合理。

▲2001年在非洲客户家中练习煮茶

05结语

茶叶审评在茶叶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的把控作用,在贸易的成交、履约交货、售后结汇等环节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同时,在出口茶的品质调控、市场适配等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茶叶审评技能的应用,是历代茶人工作经验的提炼、心血和智慧的融合,在茶行业各领域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应用和发挥传统审评技能是我们当代茶人的福分,与时俱进、传承创新也是当代茶人的使命与责任。期盼业内人士能共同带着茶叶情怀和工匠精神联手打造,多方位、多元化地让更多的人去理解、掌握、运用现有的审评技能。采用高校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传授相结合,学院派和实务型相结合,审评法与品饮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应用到实践,再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加快在先进、便捷、准确的分子感官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进一步制定茶叶审评的标准丰富并完善审评手段,从而提高中国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永葆中国茶叶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位。

▲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

作者简介:

汪小谷

安徽合肥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原副总,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茶叶贸易、品控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1年第2期文章《茶叶审评在眉茶出口贸易中的应用》,页码:62-66,作者:汪小谷,戴前颖,汤志近,刘思彤。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优选展商之绿茶篇

绿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茶类,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量稳,占据着我国茶叶市场半壁江山,正以迅猛之势走向世界舞台。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茶叶市场的龙头之一,品牌企业众多、饮茶氛围浓厚,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茶叶消费风向标,也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8月27日-30日,2022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简称: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隆重举办。为持续深入贯彻“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要求,践行华巨臣“让好茶走出大山”的初心使命,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本届茶博会将同期举办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

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依托深圳茶博会这个精准的产销对接平台,特别设立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展示区,强势集结黄山展团、古丈展团、都匀毛尖展团、凌云展团、三江展团、上犹展团、常德展团、吉首展团、林芝展团、昭平展团、苍梧展团、福安展团、普安红展团、连山展团等数十个政府展团,汇集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古丈毛尖、江苏碧螺春、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庐山云雾、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崂山绿茶、四川竹叶青、湘西黄金茶、凌云白毫、三江早春茶、蒙顶甘露、峨眉雪芽、石门银峰、碣滩茶、昭平绿茶、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都匀毛尖、上犹绿茶、婺源绿茶、武隆高山茶、水城春、林芝茶叶等名优好茶以及绿茶茶粉等精深加工产品,以飨广大茶友。

盛会将临,茶香先至

部分绿茶政府展团、参展企业

精彩抢先知

黄山展团

展位号:T1130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茶叶历史悠久,品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这三大与满中外的名茶均出自黄山。本届大会黄山将携市内19家代表企业共聚鹏城,为广大茶友带来大美黄山的经典名茶。


黄山名茶

参展企业

黄山市田园徽州精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

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

黄山市洪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山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山世科茶叶有限公司

黄山都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

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

黄山六股尖有机茶研究所

黄山市碧云茶厂

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黄山市天方茶叶有限公司

黟县金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祁门茶红天下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祁门县双辉源茶厂

黄山龙一湾茶业有限公司

古丈展团

展位号:T1148

古丈毛尖,产于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八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获得“莱比锡博览会金奖”“中国十大名茶”“中华文化名茶”“世界生态茶”等殊荣,2007年,古丈毛尖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参展企业

湘西自治州春秋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古丈县古阳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湘西自治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古丈县青竹山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古丈红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

古丈县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古丈三道和茶厂

古丈县红石林镇铁马洲村香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江展团

展位号:T1136

三江早春茶,长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里面,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的三江早春茶品质优、萌芽早。在三江,春江水暧茶先知,每年立春左右茶叶就可以采摘,比全国其他产茶区早20天以上上市,三江早春茶,敢为天下先。

参展企业

三江县雨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江县鑫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三江县民兴茶叶专业合作社

三江县侗天茶叶专业合作社

三江县御香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县精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县侗兴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凌云展团

展位号:T1037

凌云白毫茶是全国第一批认证的茶树优良品种,主要生长于中国名茶之乡和2021年度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的广西凌云县,已产出绿、红、白、黄、黑、青六大茶类的20多个系列产品,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

参展企业

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

广西凌云县高山茶业商贸有限公司

凌云县宏鑫茶业有限公司

凌云县华旭茶业有限公司

广西凌云县凌春农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泗水缤纷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凌云县象山茶业有限公司

广西凌云一尖茶业有限公司

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都匀毛尖展团

展位号:T1035

都匀毛尖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产于贵州省都匀市,常年在云雾环绕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其优良的品质。纯手工炒制技艺,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由此制成的毛尖白毫满披、色泽鲜翠、品质润秀,清香持久,滋味甘醇。

参展企业

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都匀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

贵州绍有茶叶种植有限公司

都匀市匀盛茶业有限公司

都匀市健达农业种养殖有限公司

都匀市匀城春茶叶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常德展团

展位号:L30-L46

常德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和名优茶产地,具备“远古茶乡、炒青源地、禅茶祖庭、宜红故里和湖红摇篮”五大影响深远的历史厚重底蕴,素有“中国江南茶乡”的美誉。常德茶历史底蕴深厚、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厚实,茶叶品牌及产品一度风靡全国,蜚声海外,发展至今已成为了该市具有名片意义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

参展企业

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雾泉碧茶叶有限公司

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

石门县添怡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

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

常德市匠者茶业有限公司

湖南粤旺双上茶业有限公司

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植歌茶业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上犹展团

展位号:L50-L65

上犹茶叶产业2021年底,全县茶园面积10.79万亩,可采摘面积7.95万亩,产量2860吨以上,总产值4.3亿元以上,规模和产量均占赣南地区茶产业发展的52%以上。全县有大小茶企(制茶厂)共9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7家,拥有茶叶加工设备共有196台(套),生产加工清洁流水线10条,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家(犹江绿月、峻岭茶业、忠誉有机茶、龙门白茶)、市级龙头企业3家(犹江五指茶业、天骏茶业、燕子岩农业)。全县种植的茶树品种共有19个,主要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乌牛早、迎霜、龙井43等为主。“上犹绿茶”品牌评估价值6.03亿元。县内茶企自行申报注册的产品商标有18个,其中省著名商标有7个(梅岭、犹江绿月、鹰盘山、陡水湖、陶氏、红福工夫)。 


参展企业

上犹县冰芽高山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赣州华歌茶业有限公司

江西峻岭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江西省上犹县五指峰上洞茶厂

上犹县树木园茶场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雾毫茶场

江西犹江绿月嘉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犹县犹江五指茶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上犹县油石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吉首展团

展位号:L42/45/47

吉首市是湘西州州府所在地,位于黄金北纬30度,拥有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气候_上的微生物发酵带“三带”优势,起伏的山峦、纵横的峡谷、丰沛的雨水、充足的光照,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三高四绝”(高氨基酸、高水浸出物、高叶绿素、翠香鲜浓)的湘西黄金茶。刘仲华院士曾经给出这样的评价:“湘西黄金茶,好喝又健康。


参展企业

吉首阳光茶叶专业合作社

吉首市苗疆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吉首市丹望黄金茶专业合作社

湘西自治州汇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吉首市红土片樟武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湘西亿利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茶叶集团狮峰制茶有限公司

展位号:L78

浙江省茶叶集团狮峰制茶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绿茶出口商---浙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浙茶集团旗下的专业特种茶出口企业,年产龙井茶及各种名优茶100多吨。公司的“狮峰”商标为中国出口著名商标,“狮峰”牌全系列龙井茶畅销海内外70余年。

湄潭翠芽的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绿润、隐毫稀见,香气清芬悦鼻、清香、栗香并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甜,嫩香持久,沁人心脾。稍稍浸泡之后,一颗颗芽头舒展开来,完整而饱满的芽头,嫩绿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相辉映,像春染杯底,绿满晶宫。

婺源县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展位号:T1029

婺源县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依托,以现代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茶园,公司相继注册了“婺牌”、“婺里香”、“婺女香”"婺游记”等品牌商标,并先后开发了婺牌皇菊,婺牌绿茶,婺牌白茶,婺牌红茶,婺牌茉莉花茶《婺牌五宝》系列产品,近十年来公司产品在国内外相继荣获中茶杯“第十届国际茶王赛金奖,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等金银奖50余项。

徽甄堂

展位号:T1032

徽甄堂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黄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公司经营涉及黄精制品有徽甄堂九华黄精茶、九华黄精丸、九华黄精果、九华黄精粉、九华云雾茶绿茶、红茶等、并积极推动黄精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旅游等茶文化相关联产业的现代化企业,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健康产业企业领导者。

国饮绿茶,世界共享

更多政府组团、参展企业持续更新中...

8月27日-30日

相约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品万千好茶,赏匠心美器

共同见证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盛况

来源:深圳茶博会 慕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