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花梨茶功效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六堡茶可长期保存吗?

六堡茶口感柔滑,是黑茶中的一个品种。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是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而成的茶品。六堡茶不仅品质佳,内质也十分丰富,有较好的保健功效。经常存放一些六堡茶饮用,可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那么,六堡茶可长期保存吗?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六堡茶特有的品质是经过一系列的精制工艺逐渐形成的,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使得汤色,香味趋向于理想化,但是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必然会影响其品质。

 

品质达到至优的六堡茶,也最好不要一味的无限期的存放,这会使茶叶中的有益成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六堡茶应有的特殊风味,甚至会产生茶叶碳化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存放六堡茶的时候,应视情况而定,一般发酵较轻的新茶存放2-3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


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不一样。像六堡茶,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还能提高茶叶的品质,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云南的普洱熟茶亦如此;但是,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

 

判断六堡茶是否变质,主要看它是不是发霉;闻干茶的时候是否出现有焦味、酸味、霉味、馊味等杂味;滋味的浓度、收敛性下降;当然,不能饮用的的茶叶可以泡完放花盆里当花的养料,还可以晒干做枕头,六堡茶叶做的枕头对睡眠有好处。


六堡茶的存放方法

 

首先,先将农家茶和厂制茶分开,以年份分类存放,可以选择双层或者层数更多的瓦楞纸箱。如果是整件购入的话,就原件摆放,不用拆开。

 

存茶的器皿除了瓦楞纸箱外,还可以是紫砂缸、陶缸、竹箩、木盒等。紫砂缸和陶缸不要买上了釉的,因为上釉后的紫砂缸和陶缸失去了透气的功能,使用前需要清洗干净,去掉因烧制过程产生的火味、土味等异味。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樟木盒子、沉香盒子、酸枝木盒子、香花梨盒子这些带香味的盒子是不能用来存六堡茶的。


其次,去买些木架或者木板,木架高度以10公分左右为好,木板堆叠起来高度也以10公分为宜。将存茶的纸箱放在木架/木板上,离地离墙存放。

 

最后,准备几个温湿度计,摆放在存茶房间的不同角落,纸箱上也放两个。定期观察房间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5℃-35℃左右,湿度在40%-70%之间。

怎样妥善存放六堡茶

一款原料好、制作工艺好、品质好的六堡茶,经一定时间的妥善存放后,不仅会越来越好喝,能更好地起到养生保健之功效,还会有可预期的增值空间,无论是收藏以自饮还是分享以待客、或是投入市场以交易,懂得怎样妥善存放六堡茶,都是六堡茶的藏客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常识。

存茶的注意事项

1、干燥

在相对湿度85%以上的环境下,长期保存六堡茶很容易令茶叶发霉变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湿仓茶。所以,存茶的湿度最好控制在40%-70%之间,但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的,短期内越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阴凉、避光

存茶空间的温度不能太高,不超过35度为好。另外,六堡茶不能长期受阳光或者灯光直接照射,这会导致茶叶变酸、变质。所以,存茶的房间需要用稍厚的窗帘来遮挡光线,茶叶所放的器皿也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到。

3、适度通风

适度通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茶的环境通风要适度;二是茶叶本身的适度透气。换句话说就是存茶的房间不能完全密闭,可以长期开一线窗户,也可以每天选择空气相对干爽的时间打开窗户透一阵子空气。存茶的器皿如果是紫砂罐、陶罐或者瓦楞纸箱都会有一定透气效果,只要保持房间内的通风就可以了。

4、无异味、无污染

无异味指的是存茶的房间、存茶的器皿不能有异味,所以,存茶的房间不要燃蚊香,喷蚊子药,供佛、点香等等,也不能有香水、肥皂等其他有带有香味的东西。无污染指的是存茶的房间、器皿不能有化工或者重金属的污染源。

存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按年份分类存放,可以选择双层或者层数更多的瓦楞纸箱。如果是整件购入的话,就原件摆放,不用拆开。

存茶的器皿除了瓦楞纸箱外,还可以是紫砂缸、坭兴陶缸、竹箩、木盒等。使用前需要清洗干净,去掉因烧制过程产生的火味、土味等异味。

注意:樟木盒子、沉香盒子、酸枝木盒子、香花梨盒子这些带香味的盒子是不能用来存六堡茶的。

第二步:买些木架或者木板,木架高度以10公分左右为好,木板堆叠起来高度也以10公分为宜。将存茶的纸箱放在木架/木板上,离地离墙存放。

第三步,准备几个温湿度计,摆放在存茶房间的不同角落,纸箱上也放两个。定期观察房间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15℃-35℃左右,湿度在40%-70%之间。

温馨提示:遇到回南天、梅雨季节怎样存茶?

首先要除湿,可以买些木碳或者竹碳,放在存茶室的不同角落里。在回南天或者潮湿季节禁止开窗,等到天气晴朗干爽的时候,再适当开窗通风。北方干燥的季节可以在室内放盆水加湿,但是要注意经常换;如果特别潮湿,可以用绵纸将纸箱外围包裹起来,隔绝湿气,天气晴朗后进行拆除,将茶叶通风除味。

结语:

六堡茶存储的环境与人一样 ,以自然之法为最佳,尽量不要过多人为的干预,我们感觉舒适的环境,对茶叶来说也同样是合适的。

来源:广西六堡茶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南周刊 : 白沙雨林茶飘香

位于海南岛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良,论其特色,可用“水的源头、茶的故乡、猿的天堂”来概括,其中能作为世界级名片的当数猿和茶了。白沙野生茶树资源丰富,还生长着许多可以用于制作凉茶的植物,当地居民采茶制茶的历史悠久。本期海南周刊特邀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亚东博士撰文,带您了解白沙的茶,敬请关注!

白沙黎族自治县素来享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之美誉。这里光热条件优良、土壤肥沃,成片分布着热带雨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崇山峻岭间孕育出宝贵的资源——雨林古茶。千百年来,这片采自大叶种茶树滋味醇厚鲜爽的叶子先后以食、药、饮等形式登上历史舞台,陪伴当地黎族群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酷暑,也成就了独特的白沙茶文化。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万亩茶园基地里,一位茶农在采茶。

史迹

香便文在白沙发现野生茶

雨林古茶是指用采自热带雨林的野生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茶,古时海南老百姓称之为“黎茶”。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或乔木,在中国长江以南山区广泛栽培。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明确提到:“茶者,南方(注:包括广东、海南)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生长于海南热带雨林中的野生茶树被专业人士称为普洱茶,是茶树的一个变种。普洱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一带,由于叶片比较大,俗称大叶种茶。海南野生茶也经常被称为海南大叶种茶。

1882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植物学家香便文考察海南岛黎区,他此行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在白沙一个叫“什满汀”的地方附近丛林中发现并记录了野生茶树。而当时国际上存在茶树原产地的争论,香便文的发现为后来国际上重新认定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供了佐证,应该说,其中也有白沙野生茶的贡献。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全国各产茶省申报的传统茶树品种进行审定,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第一批品种,接着被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为“华茶16号”(GSCT16)。白沙为海南大叶种茶即“华茶16号”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资源

白沙有野生茶树近15万株

海南是全国野生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白沙是海南野生茶的主要分布区之一。1959年、1982年、1988—1989年、2016—2017年,科研人员等先后对海南野生茶进行过4次系统调查研究。海南大学杨小波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野生茶树广泛分布于五指山、黎母山、雅加大岭三大山脉,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乐东等中西部11个市县,而在琼北、琼东及琼南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难寻踪迹。从垂直分布范围来看,海南野生茶树又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到1400米的区域。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曾在尖峰岭164个网格样地开展茶树资源调查,记录到多达86株野生茶树,样地野生茶树株数占林木总株数的0.13%,这也折射出海南中西部地区野生茶资源的丰富性。

那么白沙的野生茶到底分布在哪些片区呢?海南省农科院的调查结果显示,白沙被热带雨林环抱,其境内鹦哥岭、霸王岭片区海拔约六七百米的环带,处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和温凉湿润带之间,孕育出了近15万株野生大叶种茶树。具体来说,主要分布在南开乡、元门乡、青松乡、细水乡等乡镇。其中,南开乡野生大叶种茶分布最多,数量近10万株;其次是元门乡,初步统计数量近4.5万株,青松乡、细水乡也有少量分布。这些藏于山林中的大叶种茶树,部分树高7米到10米,胸径达40厘米,树龄近400年。

尽管都生长于雨林大环境中,白沙野生茶的味道仍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这也是许多资深茶客对其痴迷的原因之一。据悉,上述4个乡的野生大叶种茶树各具特色,南开乡的野生茶带有浓郁的蜜香,茶气强劲且喉韵绵延;青松乡的野生茶汤色油光透亮,香气清远且口感淡雅;元门乡的野生茶山野气韵强;细水乡的野生茶香甜质厚,经二十泡而茶味依然醇浓。

业界认为,野生茶树芽叶茶多酚含量达到30%、咖啡因含量达到5%、茶氨酸含量达到6%,三个指标中只要有一个满足就属于特异种质资源。白沙野生茶不仅符合标准,而且具有高抗寒性、高抗病性等优异性状,是培育茶树抗逆新品种的重要资源。

人文

茶与黎族人的生活

雨林古茶之所以被称为“黎茶”,与黎族悠久的采茶制茶历史有关。尤其是在交通不便、海南岛尚未规模化种植茶树的时期,海南的茶叶有很大一部分产自黎峒,靠黎族人的双手采摘。

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穿过琼州海峡登上海南岛,并迁居于海岛腹地。黎族没有文字,黎族人最早采茶的时间已无从考证,只是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时,他们开始采茶或许同样是因为药饮之需。

有一个关于茶的故事在海南黎族聚居区流传。很久以前的一天,黎族先民上山围猎,身上带的水都喝光了,大家口干舌燥又疲惫不堪,便坐在一棵葱绿的小树旁歇息。这时,一位老猎手随手摘了几片嫩叶放在嘴里咀嚼,没多久便不觉得渴了,精神也好起来。于是大家纷纷采摘这棵树上的嫩叶咀嚼,疲惫也很快消除了。后来,黎族人通过不断尝试,知道了这种树的叶子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还有消除腹胀、清热降火等功效,便将其当作“神树”来保护,并移植于山寨周围。

海南野生茶开始“登堂入室”获得官方认可,是在明清时期。明正德《琼台志》、明万历《琼州府志》和清《崖州志》均有贡茶的相关记载,比如《崖州志》提到明代海南土贡有“沉香、槟榔、竹木、牙茶、叶茶、鱼胶、大腹子、大腹皮、紫榆、花梨”。

如今,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早已风靡全球,但到访白沙黎族聚居区,我们依旧能看到一些当地人将大叶种茶或其他草本茶晒干后扎成一捆,存放在干燥通风之处,以备感冒风热时煮水服用。

1937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尼克尔·史密斯、伦纳德·克拉克从旧金山出发,经香港抵达海口,开启为期两个月的海南岛探险。在他们拍摄的纪录片《海南红山之外》中,还能看到当时琼岛黎族人围在一起喝大碗茶的场景,这也是关于黎族人饮茶最早的影像资料。

20世纪50年代末,海南建立了白沙、通什、白马岭等茶场,开始规模化种茶,许多当地黎族百姓成了茶场工人。1985年,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海南红碎茶荣获金奖,这成为海南茶的一个高光时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南茶产业发展步伐变缓,但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一直是海南茶的两大品牌。

白沙野生茶资源分布

海南省农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白沙境内有近15万株野生大叶种茶树。其中,南开乡有近10万株,元门乡初步统计有近4.5万株,青松乡、细水乡也有少量分布,部分树高7米到10米,胸径达40厘米,树龄近400年。

天外飞来白沙绿

文\本刊特约撰稿周亚东

12月9日上午,白沙黎族自治县原生态茶园小镇的万亩茶园基地,一垄垄茶树吐露新芽,背着竹篓的茶农们正在采摘早春茶。一两春茶一两金,茶客们素来讲究“茶以春为贵”。陆羽在《茶经》中开门见山地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如果茶圣来过海南岛,看到这里的人12月就开始采茶,一定会和苏东坡一样发出“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感喟。

早春茶一般用来加工成绿茶,提到海南的绿茶,白沙绿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白沙绿茶的高品质又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茶树品种的引进改良有关。

陨石坑是茶树生长佳境

20世纪50年代末,海南涌现出通什、岭头、白沙等一批茶场,海南农垦各农场是建立茶场的主力军。一开始,为了适应发展外贸的实际需要,这些茶场主要生产红茶、红碎茶,其中红碎茶是出口的拳头产品。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所产红茶成本低、价格便宜挤压影响,加之外贸补贴政策取消,海南红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弱。鉴于当时国内茶叶市场绿茶是主流消费品种,绿茶售价也高于红茶,海南各大茶场开始生产绿茶。主要的绿茶品牌有白沙绿茶、五指山绿茶、水满绿茶、海南春、白马雾珠等,其中以白沙绿茶最为著名。

1987年,原海南省国营白沙农场创建了白沙绿茶品牌,注册了“白沙牌”绿茶商标,用生长在白沙陨石坑及其周边地区的茶树的鲜叶制作绿茶。茶树的主要品种有经驯化栽培的海南大叶种、从云南引种的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原生种),以及从内地其他省份引种的福鼎大白、奇兰、水仙、福云6号等品种。

白沙绿茶产于鹦哥岭脚下的牛山盆地。据专家考证,盛产白沙绿茶的12.22平方公里的牛山盆地,与70万年前形成的白沙陨石坑基本吻合。白沙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大地留下的痕迹,为目前中国唯一被证实的陨石坑。这里四面群山环绕,气候温润,降雨量充沛,常年晨雾缭绕(年均阴雾日215天),是云雾茶生长的佳境。当地茶农介绍,一般的茶树品种,在其他地方定植需经3年的管理才能采摘,而在陨石坑范围内一般只需2年;此外,长在陨石坑范围内的茶树,其芽叶更为肥硕鲜嫩,香气更浓郁,耐泡性更好。

品牌常青茶香出岛

白沙绿茶初加工以传统的烘青绿茶为主,精制过程中采用“冷车色”工艺。根据陈德新《海南茶事》一书介绍,白沙绿茶制作有以下几大特点:严格确保茶青质量,做到嫩、鲜、匀、净;茶青按级薄摊萎凋,当天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通过高温快炒除去水分,散除青草味;揉捻使茶条美观且便于冲泡;干燥至色泽乌绿,用手握之沙沙作响;辉锅,用自制八角筒(冷滚)滚1小时到2小时,使茶索紧结灰白。

围绕白沙绿茶这块金字招牌,几代海南农垦茶人一步一个脚印,付出了艰辛与努力。1990年,白沙绿茶被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饮料;1991年至2008年连续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绿色食品;1998年获“第五届全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被当时的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一路走来,白沙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随着海南农垦改革的推进,咖啡、茶、胡椒等资源板块持续整合,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应运而生,并持续精品化打造白沙绿茶品牌,借“百城千店”等线下渠道,让白沙绿茶走进千家万户。(周亚东)
文\本刊特约撰稿周亚东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