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鸿泰昌普洱茶03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沁圆號普洱茶】天天喝普洱茶的您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二)

        【续】天天喝普洱茶的您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一)

初步定义普洱茶

       终上所述,普洱茶的定义:云南省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水浸出物高达38%以上,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所制作出的散茶或者紧压茶。云南当地人认为 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而型制方面有饼、砖、沱、异形茶或者是散茶。


 红茶战乱原貌改


       1936年印度红茶与锡兰红茶打入国际市场,造成大陆茶叶市场出口数量严重下降,因此由中央到地方开始规划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对于云南省的茶叶发展,也有决定性的影响。1937年春,中国茶叶总公司成立,简称中茶公司。次年,中茶公司又与云南省政府于昆明合资设立云南省茶业(分)公司,并在顺宁(今凤庆茶厂)、佛海(今勐海茶厂),以及宜良(宜良临时制茶所,1939-1943)三地设立实验茶厂,开始研究红茶的生产技术,“滇红”就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的产物。宜良临时制茶所在1943年停产;至于凤庆茶厂,至今一直是红茶生产重要中心,并且每年的产量超过云南省茶叶总产量的半数,成为云南省最主要的出口茶种。“滇红”主要是外销国际市场,如苏联、英国、埃及等地,分成工夫红茶与碎红茶两大类,在国际都享有一定的名声。但从1938年迄今,似乎没有人将云南产的红茶视为普洱茶的一种,云南的红茶一直以“滇红”的品牌行销市场。


      不过也就是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红茶事业的时候,勐海茶厂却仍承继了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工序,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佛海茶厂在1941年有462担的圆茶经由泰国转运到了香港,这批早期的圆茶,开启了普洱茶所谓的“印字级”时代。可惜随着日本侵华战起,继之以国共内战,佛海茶厂忍痛撤厂,私人茶庄也陆陆续续停产,或前往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香港等地。总括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局,因为战乱频传,茶园荒芜,茶叶产量降低,茶叶出口数量也逐渐下降,整个中国的茶叶生产,跌到了前所未有的谷底。



不同茶区各有名  


     在这个时期,云南省经历了一连串的战乱,以及政府大力推广红茶技术,云南省从事茶叶相关事业的人,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是否有了改变?六大茶山以及附近以外的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算不算是普洱茶?或是有其它的称谓呢?


     根据方国瑜的《闲话普洱茶》一文的叙述,早在《新唐书》的记载中,以肉食为主的藏族,日常就以茶解油腻,称之为酥油茶。青康藏高原鲜少产茶,茶大半是藏族用马匹向云南茶商换来的,这条商路也因此称为“茶马古道”。


     此外,大理(下关)因为位于“茶马古道”的要津上,成为茶叶的集散地。《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记载着:


    {.....民国五年,(1916年)云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为现在的碗形沱茶.......当时下关永昌祥沱茶负有盛名,因其配料有特点,取勐库茶香浓厚,凤山茶兼具外形美观之优点,故产品盛销不衰,为其它牌号所不及。P.15}


     可见今天大理的下关一带,当时是以{云南沱茶}或是{下关沱茶}的名称销售。后来1941年云南省茶业公司在下关建立康藏茶厂,并在1950年更名为下关茶厂,至今依旧以{下关沱茶}、{云南紧茶}的名称与品牌销售,并且一直是“酥油茶”的茶叶供应地之一。


     此外,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光绪末年(1908)顺宁府太守琦璘,号叔敏,与当地知名人士陈晓峰倡导种茶,引种双江勐库茶籽,初种于城后凤山,蔚然成园。此后即推广普及全县......P.15”


     此段文字说明了滇西的双江、凤庆一带,在清末时期茶区开始逐步发展。事实上,1939年顺宁就建立了顺宁实验茶厂,也就是今天的凤庆茶厂,以“红茶”的研究生茶为主;而后来五零年代的福禄贡茶,内票上也写着“本公司经营茶叶历史悠久。专办凤山旧年雨前春茶.....”


     接着《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在“民国时期茶事先兴后衰”一段,进一步记载:“民国年间,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校长为景谷县乡绅纪襄廷题词【景谷之茶,衣食万姓。莊蹻之后,在公一人】......今景谷青毛茶是全省收购标准的代表样......(P.15)”


     换句话说,除了凤庆之外,景谷一地也有茶叶的生产,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早年景谷茶厂生产的砖茶、紧茶。


      因此,虽然云南省除了六大茶山之外,大理、凤庆、景谷.......等地都产茶;也虽然今天在台湾香港的茶友大约都认为下关茶厂的圆茶、七子饼、沱茶、紧茶、砖茶等,乃至于景谷砖茶、紧茶,都是属于普洱茶的范畴,可是在当时,确实不曾出现如“下关普洱团茶”、“永昌祥普洱圆茶”、或是”景谷普洱紧茶”、“凤庆普洱沱茶”这样的名称。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民国初年这段时期,普洱茶的涵义,变化是很小的:其一的改变是原来称之为“团饼”的形状中,加入了“可以兴砖茶”,这种砖茶重量357公克,体积为15*10*3公分。其次,佛海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给了“中茶牌圆茶”这样的品牌,“圆茶”之名似乎就是始於此。至于部分茶厂移往越南、泰国、香港等与云南省交界的边境附近,继续用当地的茶青制造茶品,这些茶品中,尚可见到的部分,例如:鸿泰昌號圆茶、河内圆茶.....等等;以及产于景谷、凤庆、大理一带的茶品,虽然在制茶工序上,或许彼此相近,但是一般而言,产在当时当地的这些茶品,似乎都有自己的品牌名称......


定义改变因政治


     1950、60年代,是普洱茶定义起变化的关键年代,当时大陆地区经历了人民公社、生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的运动。


      人民公社对云南茶叶生产的最大影响,就是私人茶庄逐渐式微,代之以公营茶厂。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1950年起大陆地区换了政权,公司名称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到了1954年,全国的茶叶实施统一收购,计划分配,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一律纳入国家计划的安排。1957年当时全云南省境内的茶厂,以凤庆、勐海、下关、临沧最具规模,已经全部都是公营茶厂,那么品牌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品牌自然就统一了,因此,人民公社运动开始之后,不论云南那个茶厂,生产的茶几乎都叫“中茶牌”:“中国茶业公司的品牌,私人茶庄以品牌来建立信誉品质的方式,至此消失。”


      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云南的生产而言,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1958年开始,云南省财贸办公室,要求各级政府扩大茶叶的生产量,”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于是各茶区全民上山,大采茶叶,普遍出现一把捋【抹光头】的采法,甚至砍树摘茶,帚落地茶以充任务......”茶树成了【三炷香】的光丫枝,生产下降严重。原有老茶园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茶叶产量减少,品质也因此下降。从1958年起,茶叶的产量持续下滑,一直到1962年时,该年的茶叶产量竟比上一年减少了16万亩。而当年的总产量也不过约47万亩。没有永续经营的观念,大自然回报的结果,竟是如此残忍。


     而对于茶树的摧残,还不止如此。1958年9月16日,中国中央毛主席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发茶园”,在这个号召之下,云南也掀起了发展新茶园的高潮。可惜,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说法,因为栽种开垦是群众运动种植,所以质量普遍不高,造成缺株少塘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头年种,二年荒、三年变成放牧场】的情形。一直要等到1975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茶树的栽种,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才逐步恢复生机。换句话说,当我们读文献资料写着哪一年又增加茶园多少万亩的时候,很可能并非是茶叶成长发展,反而是又多出了不少【牧场】,即便还是茶园,产值也不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需要人工摘采、被视为低产能的乔木老茶园,在这几年几乎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灌木新茶园。根据1979年在红河州元阳县召开的【新茶园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所示,灌木新茶园的密植程度是每亩种茶三千到五千株为好。这样的密植,一方面就无所谓生物多样性于其间;另一方面,土壤的养分也无法负荷这么多茶树的生长,换句话说,人工施肥在所难免。此外,为了提高效率,以机械取代人工采收茶叶,以及施打化学农药也是必然程序。这些都是灌木新茶园的特质,而其影响所及:一是茶叶中成分的改变、二是茶叶的养分含量减少、三是茶叶品种逐渐产生变异、四是茶叶中农药残留形成食品安全卫士的一大顾忌。


     1966年6月风起云涌,文化大革命龙卷中国大陆,普洱茶也因此改观。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说人民公社运动,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茶庄】;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茶树】;那么文化大革命,对于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算是【茶人】。


      其一是搞政治斗争,消耗掉大部分的精力。1967年起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茶业公司进驻军事代表,督促执行【抓革命促生产】。而由于批判斗争继续深入扩大,导致职工思想混乱,职工们认为【抓革命保险,抓业务危险】,因此宁可批判斗争,也不敢沾惹茶业的生产业务,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资料,1969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的职工,仅剩下11人。人们无心茶叶生产,加上生产大跃进运动对于茶树的残害,导致1965年时,茶叶出口5.2万担,1968年降为3.17万担,1973年居然只剩下204担,接近全部停止出口!


      其二是受政治运动思想影响,采收茶叶不讲究品质。根据《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由于当时贯彻执行质量验收制度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关、卡、压,加以批判。因此收购不讲质量,收进了无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万担,积压在库多年,最后作财产损失,报销数十万元。(P.21)”


     今天尚可以见到内飞上印着“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文革砖茶】,大约都有条索细长,掺有枝梗、老叶的问题,品质也相对不稳定,这就是采收茶叶不讲品质的证明。


       其三是对于传统的批判,使得茶叶工艺文化的技术与认知延续,出现断层。文化大革命,顾名思义,就是革传统文化的命,就是以【无产阶级专政】来革【资本主义】的命。因此,数百年留下来的种茶、制茶技术,在红卫兵的眼里,自然要归类成必须【破旧】的传统文化范畴;而所有茶叶的销售事业,就成了走资派的勾搭,也要消灭掉。在这种政治斗争的环境下,历经风风雨雨十个年头,已经足够让人沉默,甚至遗忘。谁会在乎到底什么叫普洱茶呢?谁会留意普洱茶的产地范围、生产工序、品质优良的问题呢?因此当勐海茶厂的厚砖,包装纸上用了【普洱茶砖】的名称,下关、昆明等茶厂推出的砖茶也称为【普洱茶砖】时,似乎已经没有人在意品牌的问题;而为了提高生产量、为了达到【当日出厂、立即饮用、兼具陈韵】的经济、品质目标,在种茶方法上、在生产工序上所做的实验与改变,似乎也不必考虑传统的经验,甚或承担传统的【包袱】了!


      因此,就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普洱茶的定义彻底改变了,或者更贴切的说,是遗失了。因为原先制茶工序和茶叶产地,是判断是否是普洱茶最重要的标准,如今为了发展经济,制茶工序已经与传统分离,也很难说是从传统改良、蜕变出来。至于产地在哪里,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对于深爱着普洱茶的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的问题呢?有空到七子茶庄沁圆號摆一摆,让我们一起共同揭开普洱茶神秘的面纱,让它回归到应有的立场!


       七子茶庄-好茶喝健康!

       品质源于真诚!

       用真诚和时间沉淀出百年老店!

       真诚不是说的而是做的!

       沁圆號-好普洱

       沁圆號普洱茶,纯正年份普洱茶的标杆!值得信奈的健康选择!

      品沁圆號,身调气顺,元亨利贞!

【茶知识三】什么是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

【茶知识第三讲】什么是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


喝普洱茶时,经常听到大佬级茶友念叨什么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茶,而自己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点头附和,着实尴尬。

 

怎么破?呆子来给你答疑解惑来了!

今天呆子将从普洱茶发展历史出发,一一讲解什么是普洱茶的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茶。

云南普洱茶,发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因明太祖废团茶改散茶而没落,自此沉寂百年,后又在当代掀起普洱热潮。

也就是说普洱茶在名噪一时前经历过百年断代,在20世纪以前,普洱茶几乎和老百姓的日常没有多大关系,仅仅是远销海外。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在传回到大陆,才开始出现饮普洱茶热潮。

从普洱茶发展来看,近代普洱茶发展也就几百年时间,在这几百年时间里,业界人士将普洱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号级时代、印级时代、七子饼时代,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是基于三个时期的产物。

01

号级茶时代

号级茶又称为古董茶,一般指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当时的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这一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统称为“号级茶”。


这一时期,大量茶庄出现,比较著名的宋聘号圆茶、鸿泰昌圆茶、车顺圆茶等,生产的茶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重350克,茶饼没有棉纸包装,裸饼内有标注商号、相关负责人信息的内飞。

 

02

印级茶时代


普洱茶印级时代,是自1939年中茶公司开始生产首批印级圆茶开始,至今已七八十年,而印级茶的出现意味着普洱茶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代,印级茶是这个时代下的一个产物,也是普洱茶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时期。

 


印级茶外包装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印的“茶”字颜色分别命名为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

 

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级茶大多是这一时期的老茶,但现在依然有一些厂以印级茶来命名。

 

03

七子饼茶时代


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外包装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有拼音,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也有红色、黄色等。

 

七子饼茶的出现,主要是因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增大,进出口公司为规范市场而逐渐形成系统体系。

 


1976年,为满足出口需求,中国土产畜产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普洱茶进行编号,规范了唛号的使用,使得各厂家生产的产品有了统一标识。较常见的有勐海茶厂的7542、7572、7562、7592等,下关茶厂8653、8663、8633等。

 

以上是关于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茶的概述,在喝茶时,如果别人说请你喝泡印级或号级茶,你起码知道这个茶的历史,这是对如此好茶最起码的尊重。

杨凯著作《茶庄茶人茶事》——签名本!

名家最新作品Ⅱ《茶庄茶人茶事》杨凯 亲笔签名!

“人文茶道”王迎新如是说:杨凯兄是我钦佩的学者型茶人,认识多年来知道他一直在深入挖掘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档案中追寻清代、民国至今政治、经济对茶叶变迁影响的蛛丝马迹,在田野调查中勘查茶庄、茶人的来龙去脉,厘清老茶号纵横交错的传承关系与变革脉络。和茶的感性和茶界的喧嚣相对照,这样的工作是枯燥而繁复的,坚持无疑是一件需要韧性和清醒的事情。幸好,他一直在做,而且乐在其间。


《茶庄茶人茶事》终于付梓,书中收录了杨凯多年来对云南普洱茶老字号茶庄、茶人和茶事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成果,梳理了历史上涉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背景,从向逢春家族到易武同兴号、从沱茶鼻祖到永昌祥;从茶马古道造桥记到老昆明的茶馆,一个个故事背后是中国茶叶近百年的沧桑沉浮,是云南大地百姓命运人与茶的血脉交融!今日,新书的油墨香里散发着普洱茶的历史气息,浑厚悠远,它将是普洱茶爱好者和茶人们对历史茶事和老茶追根溯源的必读书目。


《茶庄茶人茶事》目录
一、茶庄篇
向逢春家族与易武同兴号的故事/3
状元家茶——乾利贞宋聘号/13
“钱王”、天顺祥与普洱茶/23
同昌号与泰来祥号/31
寻找雷永丰/34
瑞丰号、敬昌号与鼎兴号/45
茶界领袖宝森号/55
同庆号采访记/59
从陈永记到华胜茶庄/64
沱茶鼻祖永昌祥/71
复春和号与元春茂号/78
庾氏家族与墨江茶叶公司/83
恒丰源号与景谷茶业/87
关于鸿泰昌的三个叙述/93
二、茶人篇
台湾“普茶”第一人——曹士桂/105
陆溁与云南茶业/110
彝族将军蒋宗汉/118
李拂一与普洱茶的百年情缘/123
“漆器老师傅”范和钧的普洱茶传奇/132
周文卿和他的可以兴茶庄/139
白孟愚的茶叶梦/146
纳西茶商杨守其/151
木锦春家族与凤庆茶/155
宋文德与复春号茶庄/166
三、茶事篇
宝和呈祥众家抢——百年前的商标纠纷/173
百年前的普洱茶造假大案/178
造“元宝”的茶庄/185
茶马古道造桥记/190
老昆明的茶馆/195
图说1985——茶叶“大跃进”/204
主要参考书目/208
后记一/212
后记二/215

杨凯,著名普洱茶学者,致力于普洱茶历史文化源流的梳理和研究,在浩瀚的文史资料重寻找整理出云南茶叶老字号的脉络和传承,1990年开始研究茶文化。长期在台湾《茶艺·普洱壶艺》、云南《云茶》《普洱》任特约撰稿人。曾策划《云南普洱茶》《普洱茶》简体字版图书出版。主创光盘《实战普洱茶》和同名图书,创作《从大清到中茶——最真实的普洱茶》《普洱茶溯源与流变——号级古董茶事典》。

目前重点研究民国时期云南茶庄、茶号和茶人的踪迹史,以文献作主线,结合口述、田野调查、家谱等多方面,横跨大陆、港台、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综合再现逝去的时代涉茶人、事、号。

茶业复兴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洪漠如 罗安然

美编:王天华 熊雄

运营:猫猫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