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黑茶治糖尿病

找到约141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黑茶降血压、血脂、血糖的养生原理

黑茶降血压、血脂、血糖的养生原理


 为揭开千百年来西北部少数民族钟情湖南黑茶,饮用黑茶并保持健康的奥秘,科学地解读湖南黑茶,让黑茶造福于现代人,近几年来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鉴定出来近百种黑茶中的活性成分。


 目前用最先进的方法与手段,从湖南黑茶的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体外活性评价与筛选、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动物试验到人体临床,从药理学、药效学、代谢组学到安全性评价,系统地研究了安化黑茶的活性成分、功能因子、药理作用、保健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发现黑茶由于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特殊种群微生物的参与,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黑茶原料中的各种内含成分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催化下,发生了诸如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氧化聚合与水解、茶多糖的水解、氨基酸与生物碱的络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高分子物质向低分子及小分子活性物质转化,并且形成了在单纯的茶叶体系中不可能形成的风味物质及特异的功能成分。



茶叶中固有物质的转化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交互作用,构成了黑茶独特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黑茶中的数百种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使得黑茶具有很好的保健和养生功能,具有降血酯、血糖、血压、尿酸、预防心血管疾病、消食化腻、杀菌消炎、畅肠胃、醒酒利尿、清热降火、止渴生津等功效,是亚健康人群最好的饮料。


人们重视养生保健的今天,在疑虑选择饮品的时候,了解到黑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能后,能帮助你作出正确的选择:首选饮品是黑茶。


 有古代论述,西北牧民长期饮用实践所证明和当代专家科学论证,黑茶的主要养生保健功能及其医学原理。



《读报参与》(2012年第30期)“腰围上的中国”一文记载:“目前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至到76.2厘米,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内中国男人的腰粗了20%。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40~50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86.2厘米,相当于一把普通餐椅的高度。”“数据显示,我国早在2002年就有两亿人超重,其中6000万人肥胖。庞大群体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03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过去将军肚是个褒义词,人家会说你有福气,现在肥胖已经被定义为一种疾病”。英国有“腰带越长,寿命越短”的谚语。



 肥胖是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肥胖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血脂含量高,会使得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引起动脉粥状硬化和形成血栓。有专家试验论证发现,黑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氧化人体过剩的胆固醇,防止脂肪堆积;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因而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降低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湖南黑茶——降脂神器

 湖南就有“喝黑茶是刮油的”流行语流传在民间,茶农在长期饮用安化黑茶的实践中,用通俗话语总结了黑茶的降脂作用。



高血压是血管收缩压与舒张压超过正常水平而导致对健康发生影响或发生疾病的一种症状。高血压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常常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如先消除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其症状可自行消失;原发生高血压在临床上找不出单一而又容易鉴定的病因,虽然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于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素转换酶(ACE)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强升压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I,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抑制ACE活性可起到降血压效果。


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而生物碱和类黄酮物质可使血管壁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日本学者研究认为主要是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此外,还发现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不类能使血管壁松驰,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糖尿病是现代中、老年人健康杀手之一。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迄今为止,糖尿病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主要靠药物和调节饮食来控制。


在民间有常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案例,有报道称用粗老茶治糖尿病,其临床观察的有效率达70%。



经科学试验证明,茶叶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相似,茶多糖有使血糖下降的作用。湖南农业大学茶专家通过实验对几种茶类的茶多糖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黑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且其组分活性也比其他茶类要强,这是因为黑茶采用的原料是成熟度较高的茶叶(较粗老茶叶)在发酵茶中,由于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而形成了相对长度较短的糖链和肽链的缘故,短肽链较长肽链更易被吸收,且活性更强,这是采用的原料和初制时渥堆(发酵)安化黑茶茶多糖血糖效果优于其他茶类的原因。


文章来自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茶叶的功效?茶叶哪个品牌品质好?

茶叶是我国传统饮品,而茶叶成为中华门民族沿用数千年的日常饮品,甚至还远销海外,为世界人民接受,除了它的清香和口感,与它本身的功效也是脱不了关系的。下面我来为大家详解茶叶的主要功效,以及绿、红、乌龙、黑、白、黄六大类茶各自的功效特点。

d1f4ae12f0417eb6fa6c1f9056aa8a1a.jpg

茶叶中富含茶酚、磷儿茶素、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经常喝茶有益健康。下面我们来为大家分别介绍茶叶的主要功效、次要功效以及六大类茶各自的功效。

一、茶叶主要功效

1、提神醒脑

无独有偶,世界两大主流饮品——茶叶、咖.啡都有振奋精神,提神醒脑的作用,而这也是它们能够成为人们日常饮品的重要原因。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减少瞌睡,缓解疲倦,增强心.脏、肾.脏动力,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而茶叶中的茶氨酸则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能够帮助人们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

2、利尿解热

菊花茶能够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花茶与它清热解毒的功效脱不了关系,尤其是现代人生活不规律,不健康,非常容易上火。同时,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每天喝茶的一个重要原因。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过久,从而达到利尿解热功效。另外,咖.啡碱还有助于排出尿液中的过量乳酸。

3、消炎抑菌

在中国茶叶起源之中就有一种神农药源说,传说中茶叶药用作用是解毒。可见引茶入药也是茶叶最初始的一大功用。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茶叶中的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消炎、止泻的疗效。另外,利用茶叶的抑菌、杀菌作用,可防治急性和慢性痢疾。又因茶具有消炎作用,因此用茶汤擦洗脸部,不仅能保持脸部皮肤清洁,更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1-191005235002 (1).jpg

二、茶叶次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茶叶次要作用,并非是以下这些作用不重要,只不过是下述茶叶作用仅能起到辅助功效。

1、茶叶有减肥瘦身效果。研究者发现,喝茶10年以上者与不喝茶者相比,男性体脂比例约减少20%,女性可减少30%。这是因为茶叶所含成分中有咖.啡碱和茶多酚。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抑制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促进机体脂肪的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功效,这对于肥胖、不爱运动的人群来说是一大福利,茶叶不仅能减肥,还能美容养颜,其中的奥秘还在于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酚的另一个功能是抗氧化、保护膜细胞、清除自由基,达到延缓皮肤衰老、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2、喝茶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据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3、茶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4、喝茶有助于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有研究者对1.7万名40岁-65岁男女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一天喝6杯以上绿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33%。也有资料介绍,用冷开水泡绿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5、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6、能提高免疫力。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7、茶水可分解烟草中的某些毒素,尤其能抑制尼古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防龋齿:茶水漱口可防止龋齿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

9、茶叶有抑制细胞突变与癌变的作用,而且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作用,长期饮茶能降低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

1-1Q114200K8.jpg

三、六大类茶功效

1、绿茶

新鲜茶叶晾干以后直接下到100到200℃的热锅中炒制,做出来的茶就是绿茶。

功效与作用:抗衰老、降血脂、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绿茶本身含有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线作用;抗菌,具备整肠的功能;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绿茶减轻病况。

2、红茶

红茶是一种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冲泡以后呈红汤、红叶。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以及红碎茶。

功效与作用:红茶品性温和、香味醇厚,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有强壮心肌功能。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红茶功效不逊于绿茶且更有益于心.脏。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

3、乌龙茶

乌龙茶又叫功夫茶,它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制作方法有萎凋、摇青、炒青、揉捻、干燥四个环节,汤色金黄或者橙黄,滋味醇厚。

功效与作用:美肤,抵抗衰老: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瘦身:不可多得的减肥品。防蛀牙:饭后一杯乌龙,茶中含有的多酚类具有能够抑制齿垢酵素产生的功效。改善皮肤过敏。

4、黑茶

黑茶制作上分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环节,在加工时发酵时间较长,所以呈黑色。

功效与作用: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降血压;降血糖、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5、白茶

只采摘细嫩、布满茸毛的茶叶,将其晒干或者文火烘干,过程中不揉不吵,最后白色茸毛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种茶叫白茶。

功效与作用:白茶功效具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时还有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的养身功效。可治糖尿病、预防脑血管病、降血压、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6、黄茶

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经过短时间堆焖的茶叶属于黄茶,黄茶黄汤黄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以及黄大茶,味道清悦醇厚。

功效与作用: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可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消化酶能恢复脂肪细胞代谢功能,化除脂肪。黄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防治食道癌。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这些物质能杀菌、消炎。

1-200Q9223512C5.jpg

茶叶哪个品牌好?

送长辈,送亲朋,招待贵宾,有面子,自己喝性比较高,比较好呢?中国不缺好茶,很多知名产地品牌,比如乌龙茶,红茶,绿茶,铁观音,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祁门红,大红袍,普洱茶等等,但是哪个茶品牌的茶好?

很多人就不太清楚,喝好茶,喝的是标准,不同品牌茶,定位不同,标准也就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就不同,好茶很多,但是要看标准,品牌茶推荐暖莘茶,喝好茶,选暖莘,好茶暖心。

暖莘茶: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1-200Q9222H5355.jpg

暖莘茶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原有工艺上,每个环节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有些行业工序,这里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筛选或检核以确保在高品质的标准上,在二次以上提高,因此暖莘茶品质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2d6c877ed5d4a7f200e3a2676a517a43.jpg

免责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意在为公众提供资讯的免费服务(内容收集整编部分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茶“万病之药”难治“愚”

前几天,公众号“啖茶论道”转载一篇题为《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不要再自欺欺人和误人子弟了!》的文章。作者陆某,是一位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生命化学专业博士后。然而就标题而言,却像是自媒体流量套路,并无半分学术气质。

这位陆博士后谦虚地说自己十分喜欢王岳飞教授有关茶学概论的大学网络公开课,但感觉上是“来碰瓷的”。显而易见,可真是瞄准了浙江大学王岳飞教授的知名度,对其著作《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茶叶为万病之药”的论述考究,大做文章,其中不免多有曲解。

01、“茶为万病之药”之释义

庄周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是做学问的宗旨。茶,是一种通俗的饮品,但这不影响它“为万病之药”,为天地万物之大美者。

这几年研究与评判普洱茶,陆续拜读过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的诸多茶学著作。他的著述,既有西方科学主义的严谨,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又有中国经验主义的弘涵。

在我看来,王岳飞教授是茶学领域算是少数几位能够秉持学人精神,和独到茶学视野的学者之一。

那位陆博士后工具书读的太多,竟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继承与发扬,以机械主义之辞“证死”“茶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

早在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在古书上说是一种苦菜。唐之前无茶字,荼向茶的转变,即荼代指茶可能早于魏晋南北朝,但音变始于六朝。

清人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载:“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这一点,陆羽的《茶经》亦有记载。

因为茶与荼的联系,“茶叶为万病之药”的传统,也可能起源于“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古代先民几千年的历史实践和验证,极其可靠。

“茶叶为万病之药”的传统,归根结底是一条“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的经验主义道路,中国文明,包括国饮文化,在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永葆光辉,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一点。

无论中医的经验主义,还是西医的科学主义,都从未切实证明茶的药物性质。

当然,这里我们专指的是西方医学意义的药物性质。

而中医学理论,本质上是不能像西医一样进行量化的,也不能像现代医学的逻辑完全解释透彻,是谓:“混沌”。

茶叶在中医意义上的药物性质是重要的经验科学属性。而非西方医学意义上的药品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茶叶为万病之药”,不是说茶真的是一种具有某些针对性病症疗效的药物,而是强调茶的保健性与养生性。

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混沌、玄秘、“道”、天人合一、阴阳、中医原理等文化有关,因此,“茶叶为万病之药”的核心,更加侧重强调茶的益生性和健康属性。

茶的益生性,也是茶之所是“天地万物之大美”的根本内涵。自古而然,茶的出现,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雅趣,更加性情诗意,更具延展想象的空间。

但“茶叶为万病之药”之说,绝不是西方医学和科学主义所能具体解释清楚的,就像“道家”不能被英文所翻译一样,具有自己的“言外之意”。

这也是自称东京大学农学博士后的陆某,似乎不能理解王岳飞教授对“茶叶为万病之药”的阐释的根源。

可见,陆博士后没有充足的传统文化修养,看待事物浮于表象,很容易堕入西方医学科学治标不治本的“小道”,即“论标不论本”。这样,又何谈知茶论茶?

02、“茶叶为万病之药”解读差异之源辨

中国文化,传统医学,以及茶文化所说的“茶叶为万病之药”,更是一种文化血缘与文化信仰。

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传统宇宙观和认识论,这些经验式的观念,若以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研究方法去分析,无法理解、解释之处不胜枚举。但这并非中国经验自身的问题,而是西方人认知视角与认知力的问题。

对“茶叶为万病之药”说理解的类似争议,其实主要源自审视者的文化教养与学问土壤差异。

在中国社会,现代科学没有搭建自己的框架之前,以往的知识通常属于“经验”。经验对于中国文明与中国社会发展来说,其实是中国先民的实践科学。

但与之不同的是,现代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往往更愿意采用实证科学来解决“疑虑”。

对于茶是药非药的论争亦是如此,西方的实证主义往往忽略了中国文化具有混沌性质的经验主义,咬文嚼字,审视事物的某些特性而非全部,抓住事物的局部而整体,本质上忽视中国文化的多元存在。

中西方关于经验主义科学与实证主义科学的区别在于:中国的传统科学,是将经验科学与现代实验科学并用,王岳飞教授的茶学研究就全面深入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实验科学尚不能解决疑问之前,仍然遵循并相信着经验科学。

而西方则是单一的实证科学,凡是没有数据证明的命题都是伪科学,不仅茶叶如是,小如海参、冬虫夏草、阿胶等研究对象,大如量子理论等研究领域,比比皆是。

该博士后的诡辩思路,即是趋向西方实证科学的。但遗憾的是,其研究与论文既无具体的科学实验数据支撑,又无充分的文献实证,仅仅是做了一些简单的文字对比,以及集中体现个人意志的辩驳,其文章论点、论据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国的茶叶,与水稻、玉米等作物一样,都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在没有实证科学证实的前提下,就已被广泛推广使用,并逐渐由先民总结为“万病之药”。

今天,人类开始进入用实证科学验证茶、水稻、玉米等是否利于人体的阶段,因此,凡是可以证伪的都可以定论,但凡是不能证伪的则不能轻易否定。

“茶叶为万病之药”在经验科学中早已成熟可靠,但在科学验证领域尚未得出结论,对茶叶分子生物科学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阶段。

因而,从目前的研究视域和研究背景来论,王岳飞教授的研究充分兼顾中西文化视野特征,具有中和之美。无疑,这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03、“茶叶为万病之药”之“药”是药非药?

“茶叶为万病之药”,其实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是“茶药同源”,二是茶本身所具备的益生性、保健性和养生意义。

今天,茶叶已是消费量仅次于水的世界性饮料,并已产出诸多以茶叶为原料的药品与保健品。足见中国茶及其益生性,早已被世界所认可。

前文已经指出,“茶叶为万病之药”之“药”,不是西方医学意义上针对病症,能够药到病除的药物。

所谓“万病之药”,只能以中国语境来阐释,其更多是强调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对诸多健康、疾病问题的预防效果与改善功用,并非是说茶叶真的是治疗百病的妙药。

不少史料记载显示,“药食同源”是中医的一个基本观点。据目前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来看,人类最初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而古今中外,以茶饮预防相应疾病的案例层出不穷,并有诸多应用历史记载和效果验证。

东汉末的医圣张机在《伤寒论》说:“茶治脓血甚效”,相传此期的华佗也有“苦茶久食益思意”的论断,道出茶的保健、益生性。

唐人陆羽在《茶经》里也记载了很多茶的功效,其中涉及茶的提神明目、助气爽神、减肥、增强思维的敏锐度等功用。

1215年,日本的荣西禅师写就《吃茶养生记》,重点论述了吃茶于养生的特殊意义。“茶是养生的仙药、延龄的妙术,不可不知。”认为喝茶能促进健康。

宋以后,大批茶学、医学典籍陆续诞生,这些文献更加详细地记载了茶的养生功效,如苏轼的《茶说》、禅师圆悟克勤的《碧岩录》、吴淑的《茶赋》、顾元庆的《茶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茶所具备的这些保健养生功效,除了被中国传统经验主义的文献大量记载以外,还被西方科学主义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据索引,仅国际权威的学术论文检索平台WebofScience,就能检索几千篇关于茶叶保健功效的科研论文,足见人类社会对茶叶药学意义的期望与探索。

这些论文证实了茶叶及其成分在预防癌症、改善肥胖、预防龋齿、减轻代谢综合征、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1986年,法国巴黎发布了震惊西方世界的云南下关沱茶艾米尔医学报告,指出云南下关沱茶对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具有显著定功效。以西方科学实证检测佐证了古人“茶为万病之药”的经验。

此外,不少国外的研究,如奥克兰大学的WandaC.Reygaert,通过临床实验,证实了绿茶对人体抗炎、抗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口腔疾病等方面,都具有多功能保健活性。

又如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AndrewP.Neilson教授,指出长期饮茶对改善糖尿病、肥胖等多种代谢疾病有显著的改善意义。

日本的茶界知名人士丰茗会董事长松下智对属于黑茶类的六堡茶一直非常关注,就是由于茶叶中所含对人体有益的儿茶素等,其所著的《中国茶-六堡茶的余韵》也提出了较为新颖的研究成果。

由于当时黑茶的价值被发掘,进而引起了食品及生物学、生态学工作者的注意。“由于近年来流行健康食品,而六堡茶据说有降血压和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而被饮用。”1986年,名古屋女子大学教授将积祝子教授也曾发表论文《六堡茶的制法及饮用偏好》,从食品及生物学角度挖掘六堡茶祛湿消暑,改善肠胃功能的价值。

关于茶叶保健功效的作用机理及自由基病因学的相关内容,并非个人杜撰,而是有着大量实验和科研论文积累的学术观点。

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自由基与衰老》一书中指出,人类的衰老及相关疾病可能与体内自由基的活动密切相关,这一理论最早于1965年由HarmanD提出。自由基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非常活跃,在人体内会到处争夺电子,并与细胞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损伤遗传物质,导致基因突变,引发癌变,还会造成人体细胞损伤,导致衰老。而茶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具有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保护人体免受氧化损伤,因此诸多研究表明茶叶对心脑血管疾病、炎症、肿瘤以及其他衰老相关的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20世纪90年代后,浙江大学茶学系杨贤强和药学系朱善瑾等,成功开发“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号”,新型“心脑健胶囊”和“心脑健片”。

200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茶多酚作为新的处方药,用于局部(外部)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生殖器疣。

前几年,日本太阳化学公司,更是研制了多种富含茶氨酸的保健系列产品,用于促进睡眠、提高精神集中、抑制吸烟欲、改善注意力等方面。

种种论据表明,“茶叶为万病之药”并非虚言,它的益生性与保健养生意义是多种方面的。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茶叶保健功能,必定会被逐步证实和开发利用。

身为茶人,发言为志,理论取证,谈茶论道,都应站在国家民族文化的高度,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科学的经验,全面理解中西方医学语境的异同为基础,切不可做只会考试升学,只会死钻牛角尖、逻辑离乱不知所云的博士后研究,更不可辱没祖宗之学,哗众取宠、自欺欺人。

以上罗列了如此多的事实,不知陆博士后是否能“纳入法眼”?

其实,“茶叶为万病之药”,是一种文化认同,是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必要前提。

倘若陆博士后也是一位真正爱茶懂茶的喝茶人,自不会弄出如此笑话。当然,中国还有一句俗语,人啊,“总被浮云遮望眼”。

看来,“茶叶为万病之药”,当务之急是先治治某些文化研究者身上固有的“愚”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参考文献

陈瑗,周玫.自由基与衰老[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等.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037(008):259-261.

麦少苇,王晓君,孙娉,etal.茶叶活性成分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B06):42-44.

赵保路.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J].科学通报,2002,47(16):1206-1210.

韩驰.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C]//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国际茶文化研究会,2008.

方崇业.茶叶组分抗菌、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023(008):910-912.

李宪超,闫芳.茶多酚抗癌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8(005):373-374.

Reygaert,W.C.AnUpdateontheHealthBenefitsofGreenTea.Beverages2017,3,6.

Vuong,QuanV.EpidemiologicalEvidenceLinkingTeaConsumptiontoHumanHealth:AReview[J].CriticalReviewsinFoodScience&Nutrition,2014,54(4):523-536.

NevinS,BasarGB,MehmetA.Teaconsumptionanddiseasecorrelations[J].TrendsinFoodScience&Technology,2018,78:95-106.

HaufeTC,HoKKHY,FerruzziMG,etal.PotentialHealthEffectsofTea[J].NutritionToday,2018,53(5):213-228.

原标题:《“万病之药”难治“愚”》,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