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果香密韵茶的价格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原创分析】茶中关二爷还是茶中关二货? ——各平台老班章购买评测

 

 

我眼中的老班章

 

 

 

 

 

私人认证

 

 

 

 

 

班 / 章   

       简 / 介

 

班章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

班章,一直被视作普洱茶之王,尽管普洱茶界有诸多的不确定和变数,但是老班章的王者之位从未被动摇。

霸者,或因权威令人生畏惧,或因气魄令人折服。班章之霸,更像之霸,强勇威猛、气魄盖世,更是以忠义名垂千史,让人心生敬意。

如果问老班章为何能够坐稳王者宝座?自然是它的厚重滋味和强烈的山野气韵是其它山头的茶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强大的气场和十足的气魄胜了其它茶,也获得了茶人的一致认可。

虽是霸气十足,但却并未让人却步,只因极苦中有回甘,并非十足的刚烈,霸中还有几分韵味,烈中还有几分醇和,人们敬其霸,同时享其韵。

 

 

 

今年班章的市场行情继续走高,怎么个高法,高处不胜寒的高,主产区的春茶毛料收购价以突破万元每公斤,最具代表性的几颗古树的单株价格3-5万每公斤。至于年初32万每公斤的班章茶王的新闻一定已经让尔等凡人颤抖不止,详情查看此网址:

http://www.sohu.com/a/131565141_704391

今年3月30日的云南农垦八角亭茶业•尚燃藏茶勐海老班章“茶王”、“茶后”采摘仪式上,“尚燃藏茶”的创办人-八角亭茶业合作商、收藏家杨尚燃先生,以32万元每公斤的价格拍下了班章村被当地美称为“茶王”、“茶后”的两颗茶树一年的采摘权。

 

 

问题来了,我们网购剁手党一族能否在网上买到心满意足的班章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编走进了万能的“某宝”和多快好省的“某东”的世界。惊(meng)奇(bi)的发现,有好多好多班章呀,好开心有没有,好激动行不行。而且价格都好好便宜,评价都超超好评呀。正好这时公司运营中心的大帅哥听说小编要写网购评测,也拿了一饼他刚刚在云茶国际专项定制板块定的一饼今年的班章给了小编,也说对比对比,并一再强调外观对比一下就可以了,别喝!(呵呵于是小编特地又从某宝和某东选了二个价格梯度的茶品,现在,废话少说,一起来品鉴吧~

 

(以下审评仅代表云茶国际观点)

 

 

1

 

班章原野

 

原料

原生态拼配茶

包装

七片一提

产地

勐海县

净含量

357克/饼

保质期

越陈越香

质量等级

甲级

   价格9.9元

 

 

此款茶品是小编从某宝上淘来的,在某宝上商品详情里全是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只有一句原产地西双版纳发货。

收到货时打开一看,包装棉纸还算规整,打开棉纸饼面,饼身压制较松,条索颜色暗淡;叶片大小不一,基本芽头。香气低,略有高火气,散后为明显被太阳晒过的“日晒气”。茶汤味较浓,汤感平,苦涩度高,协调感差,总体不耐泡。叶底基本为大小不一的叶片,部分叶质偏老,整体叶色偏暗。

 

1-3泡 茶汤为浅黄色,汤中有少量黑点。茶汤闻起来带有糖香,茶汤滋味薄,略鲜,微苦,涩度铺满舌面。

4-6泡 茶汤转深黄橙色,汤色略偏暗。茶汤闻起来略略有高火气,之后为“日晒气”,茶汤转浓,汤质平,苦涩感清晰,苦化开比较快,涩消退缓慢;不生津。

7-9泡 汤色转浅,香气转低,茶汤明显下降,滋味单薄,有少量苦涩感,涩感持续停留口中,低弱的生津感不能抵消回甘。

10-12泡 茶汤带有明显水味。

叶底基本为大小不一的叶片,部分叶质偏老,整体叶色偏暗。

 

此款茶价格是9.9元,包邮,几个朋友饮用后说嗓子处很燥,舌头不舒服......这样的茶不能问好不好喝,应该问能不能喝?小编只想问一句邮费不算,人工成本和包装费用都不止9.9元吧?

 

卖家秀

 

VS

 

 

 

 

 

买家秀

 

 

 

2

 

老班章百年古树纯料

 

净含量

357g

保质期

7400

等级

一级

储存方法

避光、防潮

    价格 | 60元

 

 

此款茶是小编从某东上淘来的,拿到手看面纸包装,简洁规整,但从包装外观来说不是“照骗”。

打开包装之后,相比较上一款茶叶,这款茶叶的饼形更加圆润。条索清晰、稍显杂乱、有极少白毫,色泽深褐显黄,茶饼紧实度低,易撬。细闻之下,带有丝丝烟味。

接下来准备进行冲泡,这时撬开茶饼后发现一些不明针状物,心里对此款茶的好感度顿时大打折扣。

此款茶较前一款香气较高扬,但前三泡有烟杂气。滋味方面,苦味较重,且化得慢,回甘稍好,比较耐泡。原料有光泽,稍欠。

 

1-3泡 汤色金黄明亮,有短暂的烟火气,滋味浓厚,有苦味,回甘较慢。舌面有较强烈涩感,化得较慢。

4-6泡 汤色呈淡金色,稍显浑浊。香气较低,涩感依旧存在,回甘生津缓慢。

7-9泡 汤色淡黄,几乎无香气,舌面有涩感,化得慢。

10-12泡 明显出水味。

 

卖家秀

 

 

 

VS

 

 

 

买家秀

 

3

 

云茶国际定制茶饼

 

外观设计

用户自定义

产地

勐海

茶种

布朗山老班章

净含量

357g

储存方法

避光、防潮、通风、无异味

 

 

看外观一阵创意冲击波袭来,茶也可以长得那么好看,和效果图一毛一样,图案元素是同事的一个好朋友自己设计的,有才啊~

撕开这层漂亮的外衣,整个茶叶饼面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苦涩退化很快,半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

1-3泡 茶汤橙黄透亮。浓郁的密香伴着鲜爽的植物清香、果香扑面而来。汤鲜活、饱满,汤质油润稠厚,明显有苦,但入口立化,继而清凉、香气、回甘直入喉咙深处并返至口腔,持久不散。含香好,回味时香气已在喉咙深处。

4-6泡 汤色稳定,油润金黄有茶毫。香气鲜爽而丰富,清香、花香、鲜果香交融入汤。汤鲜活饱满,质油稠,苦味变得更强劲,入口立化,喉咙口内清凉、香气回甘持久,生津明显。

7-9泡 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飞扬,花果香、植物清香伴着甜糯香,化入汤内。滋味虽明显下降,但仍有厚度。茶汤苦味降,鲜爽度仍有,甜显。回甘生津迅速。喝完喉咙深处的花香、清凉、回甘不减。

10-12泡 汤色略转淡。香轻柔,汤甜,厚感稳定,可继续冲泡,耐泡度好。

 

卖家秀

 

 

VS

 

 

 

买家秀

 

 

 

 

【爱心提示】

小编有个在“某宝”工作的朋友曾经说过,网上购物价格就放在那里,你要去看评论,你要去看介绍,最重要的是你就是要去看那个价格,买到假货是你的问题,怎么可以去怪平台呢。对于这样的逻辑小编至今都消化不了,感觉手都白剁了。但话糙理不糙,如果真贪图便宜买的明细和市场价位不同的东西,能怪谁呢?

 

 

 

 

 

 

 

 

最后,小编想说,我其实是个严谨科研的人,一直无法释怀为何会出现9.9包邮的茶叶(注意不是指班章,而就是指普洱茶)的情况。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及咨询很多茶人后,基本推理如下(前方福尔摩斯,柯南附体,仅是自我观点,求杀手放过)

茶饮料大家总喝过吧,茶饮料是用茶叶提取物制成的,那么提取后的茶叶呢?难道扔掉嘛,呵呵。。。细思及恐。

极低的原料成本(几乎没有)+2元左右的制饼成本(黑工厂战略协议价)+0.5元的棉纸费用(已经是非废物利用的良心价了)+3元左右的快递费(量足够大的价格)=5至6元成本。 是不是还有的赚!我就问你服不服?!

 

不写了,这期就讲到这里,小编要去吃饭吸狗啦~后期会持续更新测评类文章哒,敬请关注!

 

 

 

文|冷冷

图|周蓉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THE END

 

 

缘起普洱  品于云茶

 

岩骨花香 千锤百炼方成茶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对于茶,大家都有各自的偏好。也有非铁观音不喝的,比如不少茶友和著名学人南怀瑾从绿茶喝到铁观音,再到岩茶。茶友古樵说,岩茶是很多茶鬼的归宿。岩茶有如此魅力,就在于四个字:岩骨花香,或曰“岩韵”。 

茶之贵族,杯底见莲花

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篇《叶嘉传》,说叶嘉“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后入朝,得到汉武帝垂青,谓之“清白之士”。虽然遭遇臣僚嫉恨,仕途不是一帆风顺,但好歹最后武帝思之,恩遇如故。闽中叶氏,都是叶嘉后裔——“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各位看官不要太惊讶,这个叶嘉,其实是武夷茶!诗人取“叶子嘉美”之意,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武夷茶的源流。而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出土的大量茶具,也证实了闽越国先民已经普结茶缘。按照苏轼的说法,原来早在汉朝,武夷茶已经“高人一等”了。

这一“贵族”范儿,就这么一直延续了下来。

唐代,已经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了,这一时期,茶多制作成团状。

发展到宋朝,团茶工艺已经炉火纯青。到如今,但凡是个岩茶茶友,都知道当年的“龙团凤饼”。龙团凤饼的制作工艺细致而讲究:鲜茶要再三洗涤,蒸得恰到好处,然后榨去水和茶膏,用瓦盆、木杵加2~16次净水碾磨,研到水干茶熟,才能造茶压花。最后还要火焙,厚的茶团甚至要焙15次之多!为了使茶饼表面色泽荧光,还要过汤。

到了元代更不得了,朝廷索性在武夷山建了御茶园,制茶充贡。根据《御茶园记》的说法,最初只有80户采茶,仅能贡20斤茶。慢慢地,发展到250余家茶户,“制为龙团五千”。看来御茶园对武夷山茶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到元代末期,散茶诞生了,延续至今。

由明入清,武夷茶的工艺经过了炒青绿茶、松萝茶(精细炒青绿茶)等阶段,山人贸茶为利,发展快速而茶山分散,逐渐改变工艺,岩茶渐生。康熙年间,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工艺成形,最终发展成为完善、复杂、技能高超的乌龙茶制茶工艺。

岩茶,不仅是指茶树长在山岩之间,更是指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梁章讵称赞它说:“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到武夷山找老茶师聊天,他们未必能把茶道说得玄妙飘渺,也说不清武夷茶煊赫的“家世背景”,但只消让他给你泡一杯茶,一切就不言自明。“话头皆俗语,杯底见莲花”,闻香品韵,你就能知道这茶中贵族,不是几代就可以炼成的。 

贵族之茶,价值回归

武夷茶,不仅是茶之贵族,也是贵族之茶。

武夷山的茶师周凌勇,小时候常他爷爷周云福说,清朝末年,当时天心岩,码头岩,慧苑坑等地产的水仙,一斤要卖到30块大洋。时人说:“喝你武夷山一斤茶,要我半个家产!”大家连包茶的纸都舍不得扔掉,用来泡着喝,解放前100斤谷子要3块钱,而一斤武夷岩茶的毛茶,就要4块8——这都是在清末民国、武夷岩茶已经式微乃至一蹶不振的时期。

有茶友颇喜爱寿山石,在说到岩茶的时候,他们认为岩茶也走在价值回归的通道上。

从历史上来看,岩茶和寿山石,确实有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曾是王侯座上宾,赏玩品评的人,非富即贵;比如,都曾在战火和社会的变革中没落、出现历史的断层,不被国人所识;比如,都在市场经济的兴盛中恢复了活力,进入价格不断上涨的阶段。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茶作为消费品,与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寿山石,不具可比性。另外“价值回归”一说,也并不恰当。

据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郁榕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武夷岩茶多走外销,绝大部分是广东省潮汕一带和旅居海外的华人饮用,有“侨销茶”之称。这或许解释了它不被国人所认识的原因了。近几年的岩茶行情都在逐年稳步上升,并且会保持这个趋势,因为其市场平均价格还没有达到它应有的价值。但岩茶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象其他茶类一样暴涨暴跌,它的市场变化周期,武夷岩茶的价值,其实一直都没有被低估:“在八十年代的出口茶类中,岩茶的价格就比其他茶类要高。陈郁榕老师也证实了这个事实。 

技术的推广和工艺的改进,大家如今才能喝到这么好岩茶。

品出岩骨花香味

对于茶,大家都有各自的偏好。龙井、铁观音、正山小种、普洱茶,皆有其忠实拥趸,非铁观音不喝的,大有人在。自然也有不少茶友和著名学人南怀瑾有着相同的感慨,他们从绿茶喝到铁观音,再到岩茶,就在这里“驻足不前”了。

茶友古樵说,岩茶是很多茶鬼的归宿。

岩茶有如此魅力,就在于四个字:岩骨花香,或曰“岩韵”。

岩茶未经窨花,其香却如花香,似果香,幽远典雅。你感觉到它细细的,却如细水长流,似无还有,挂在杯盖上、杯底上。不仅盖香,而且香溶于水,回味无穷。

而“岩骨”,却是我无法道明的了。茶友说,那是一种如鲠在喉的余味,使茶入喉之后,还有咀嚼的余地。根据对“岩骨”的辨别,他们能穿过工艺的屏障,喝出这泡茶所生长的山头,是正岩还是半岩、洲茶——听起来玄妙的“岩骨”,是言之有物的。

岩骨花香,自然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分不开。武夷山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茶树多散布在谷壑、岩凹、坑涧之中,不同的地方小气候不同,所以茶的品性也各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着生黄土”,武夷岩茶恰好生长在由火山砾石和页岩经风化冲蚀而形成的烂石砾壤之中。正是得此山川精华,才长出这珍木灵芽,味甘泽而气馥郁。

“武夷茶口感特别好,先有一点苦味,片刻就满口生津,两颊留甘,几小杯入口便能品出岩骨茶香味。” 

多少磨练方成茶

武夷岩茶生长的环境,决定了它是极寒之物。然而《本草纲目补遗》书云:“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这就是工艺的作用了。武夷岩茶的工艺精细而复杂,在乌龙茶中,都是十分独特的。

现在岩茶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基本工序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火焙,其中以做青和火焙最为关键、独特,也最见师傅的功底。

做青是通过多次反复摇青和凉青来完成,在动静之中,茶叶内含物在不断转化、聚合和缩合,并重新分布,并形成了花香、果香。根据茶树品种、季节、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做青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通过制茶师傅多年的经验来判断了。

岩茶有“十焙胜黄金”之说,强调了其炭焙工艺的特殊性。通过多次烘焙,茶的内含物不断转化成有益物质,形成岩茶的品质和特色,武夷岩茶的碳焙,将茶的寒气逼出,使茶性温和,不致伤胃。烘焙不仅次数多,时间也长。烘焙时间都在30个小时以上,因为“岩茶既要吃到火、有香气,又要具观赏性,所以需要文火慢炖,如煲汤一般”。功夫到位了,即使烘焙四、五十小时之后,叶底仍是活的。

所以,每年虽然从4月份就开始做茶,但要等到7、8月份,你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

武夷山的茶文化何其深厚,自古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不朽的诗词,我们都无须去深究即可信手拈来。论说文化,我们不仅要看历史遗韵,更要看当代继承。

丹山碧水之间

翻开萧天喜主编的《武夷茶经》,光是茶诗就有67页,215首,其中不乏苏轼、杨万里、乾隆皇帝等人的不吝赞美。当代文人雅士也多有歌颂,例如贾平凹在《武夷尝茶》中说:“一溪牵乱山,万绿沉竹筏;上岸拾云去,岩前煮新茶。”潘主兰则更推崇大红袍:“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

鸣谢: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2019年哪些山头茶很有潜力?

一、

我记得红牛里面有句广告词叫:打开的是能量,未打开的是潜能!


这句话用在山头茶上也是相当贴切的,这些已经市场已经被打开的临沧山头茶诸如勐库冰岛(冰岛五寨)、磨烈、小户赛或者是邦东的昔归等等,绝对是蕴含“能量”的,因为可以预见的,这些山头茶的价格低不到哪里去,品质稍高的还会被用来“竞拍”。


而那些未打开市场的山头呢?我只能说非常有“潜能”,不吹不黑,2019年,临沧茶的这四个山头相当有“潜力”!


二、

第一个是永德的忙肺


永德素有十二大古茶园的说法,忙肺的名气、价格、口感表现和市场认可度堪称此中翘楚,去年小编的一篇《忙肺——是黑马,必先是骏马》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说它有潜能主要有三点“不俗”:


1.名气本身不俗,忙肺茶在临沧茶中原本就小有名气,能被茶人们纳入“临沧四小龙”之列,必然是有原因的,此为其一;其二,其所处勐板乡天池古镇原本就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且关于忙肺茶的起源传说较多,加之临沧茶在整体山头茶大环境下成长较快的今天,忙肺茶的名气是毋庸置疑的;


2.口感表现不俗,环境好,背靠永德大雪山,生态环境良好;茶种优良,上世纪80年代就命名的国家优质茶种,原产于忙肺村,另外忙肺虽是大树茶,却有古树韵,其茶汤色桔黄明亮,苦涩味轻,香气纯正,鲜爽回甘持久,有花香、密香、果香之味。


3.市场认可度不俗,相比于临沧其它山头茶重要产区,诸如勐库、邦东的古茶,忙肺茶的价格都低的多,性价比高可想而知。


三、


第二个是勐库的大忠山:大忠山不红,天理难容!


正如每个现代化大城市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商业区,一条步行街,每一个成熟的山头茶产区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名寨。在勐库,我最想鸣不平的就是大忠山。


这些年,古域扎根勐库,可以看得到的一个个名寨崛起,一个个名寨打开市场,释放潜能,如磨烈,从最开始的1000多一公斤,到如今的4000多一公斤,还有正气塘;唯独大忠山,却一直不愠不火,消费者们仿佛对另外一个名字更情有独钟:大雪山。大忠山作为大雪山区域内的顶级茶品,无论是在名气、市场认可度方面都表现的偏低,这让人费解,事实上,无论是在口感韵味、生态环境、树龄等可以看到的“硬核参数”,大忠山的都是不弱于勐库的任何山头的。


此处,我必须为大忠山打call:大忠山不红,天理难容。


四、

第三个是邦东的那罕(娜罕):除了颜值低和价格便宜,剩下的都是优点!


那罕在傣语里的翻译是“官家的田”,作为一个有着十二年贡茶历史做背书的山头,那罕可以说满足了茶人对于好茶的一切幻想,包括价格:是岩茶且是古树茶,口感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邦东茶与生俱来的“原野花香”,那罕的口感表现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此茶入口醇和饱满,香在汤中,绵柔饱满,苦涩怡然,茶气足却不霸道,层次分明且协调,喉韵深长,生津快且持久。总的来说那罕古茶滋味含蓄且富于变化,入口有淡苦,滋味爽朗舒畅,气韵悠长。


时至今日,娜罕茶在业内的名气和影响力还是不错的,但平心而论,在山头古纯的价格体系中,娜罕只能算是中上。或许是由于昔归古茶的风头正紧,娜罕的“复兴之路”才显得踽踽独行,但总归是在路上的,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解读娜罕,你都会发现它的魅力。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