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给客人添茶的礼仪

找到约116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给客人上茶有哪些讲究

以茶待客有哪些讲究

中国人常以茶待客,进门上茶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重,茶里含有一种敬意;二是表明主人好客,主人与客人的交情,对客人的厚意都在这杯茶里;三是调节气氛,使主人和客人不至于拘谨局促或尴尬。但是,给客人上茶是有讲究的。那么,给客人上茶有哪些讲究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给客人上茶的讲究。

1、茶具要清洁

  当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端茶要得体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4、给客人添茶

       用茶壶倒茶时,应先倒给长辈和客人,右手拿茶壶,左手轻按壶盖,让茶水慢慢倒出,不能倒满,七八成即可,倒完后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如果用品茗杯喝茶,每位客人各使用一个杯垫和一个品茗杯,斟茶时不能倒得太满,以七成满为宜。如有茶的辅助添加品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不论是泡茶还是给客人上茶都是有讲究的,要注意相关礼仪。而且待客用茶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茶,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茶道礼仪。

商业洽谈需要注意的茶道礼仪


随着茶叶饮用范围的持续升温,很多公司和企业都有了专门的茶台和茶室用于招待前来商业洽谈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在只注重能力和资源的浮躁社会里,茶品即人品这句话其实最容易被忽略,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商业博弈在茶台品饮时就已经开始了,一丝一毫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



当年李鸿章飞黄腾达之后,他的几个侄子都来找他,希望通过李鸿章的关系,能够求得一官半职,李鸿章对于这些满怀希望而来的后辈以宾客之礼相待,当侄儿们到来之时,先让自己的丫鬟泡一壶茶端给他们饮用。殊不知李鸿章的侍茶丫鬟都是百里挑一,不但深知茶道内涵,又懂得遵循茶道礼仪。这些喝茶的侄儿们,只有李博比较特别。丫鬟说:李大人吩咐贱人伺候小爷,茶一壶先饮用,李大人稍后便来。丫鬟话音刚落,李博回答:“茶乃地之灵,无高低贵贱之分,入杯饮之,尝尽东西南北。”丫鬟听后为之一振,忙应答:“一茶一世界。”李博答:“一叶一菩提。”丫鬟微笑道:“茶苦嘴甜为哪般?”李博答:“月稀星稠何为贵?”一番对话,丫鬟暗暗敬佩此人才思敏捷,志高志远。



对于饮茶的过程,李鸿章在隔壁不动声色的观看,因为有观茶洞,非常隐秘,李鸿章通过洞眼观察来客的饮茶全过程,毕竟李鸿章官场沉浮,见过太多世事,对于前来投靠的侄儿们都不太了解其人品和能力。所以李鸿章专门设立“一壶茶”作为考验,通过饮茶这种看似放松的过程来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这些侄儿有的举止粗犷、对丫鬟不守规矩,也对饮茶一事不屑一顾,而唯有李博对于一壶茶的态度很明朗,跳出三界外,东西南北尽揽;闯进四福内,礼贤亲善皆敬。



就关系来说,他们都是李鸿章的侄儿,没有差别,但从一壶茶的试炼,就从人品、学识、素养拉开了差距,最后只有李博打动李鸿章,留了下来,其余的都被婉言劝退。对于被劝退的侄儿,李鸿章笑着说:“当初来时,我让你饮茶,在饮茶的时候,茶虽不说话,却也在品你,如是而已”。


生活需要仪式感,工作当然也需要,茶道往大了说是一种烹茶饮茶的艺术,往小了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下面就详细说说,以茶待客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给客人倒茶之前要清洗茶具:

  茶具拿出来直接用是很忌讳的事情,即使茶具本来是干净的,也需要清洗之后,再给客人使用,洗茶具不但能提升杯具的温度,算是为后续喝茶做热身;而且认真的在客人面前清洗一遍茶具,能让客人从心态上感觉到尊重。



 2.取茶不能用手直接抓

要是自己泡茶自己喝,那倒无妨。但是以茶待客就非常影响茶仪,为客人泡茶时,应该用专门的瓷勺或者竹木勺取茶,要根据客人的数量来取茶,掉落在桌上和地上的茶叶不可以再放进茶杯。

另一方面,用手直接取茶,从潜意识上来说,也给人不卫生的感觉,而且手上的汗液和体味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茶叶。



3.上茶不可满杯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这句俗语可以用在这里,在饮茶之时,满杯并不代表大方、热情。茶倒七八分即可,为什么呢?一方面茶是沸水冲泡,倒七八分满,一方面是避免倒茶的时候茶水溅出;另一方面是为了客人喝茶时不被茶水烫到。



4.不使用一次性纸杯上茶

纸杯制作工艺含有荧光剂,倒入沸水冲泡的茶汤,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同时也不利于健康。再者,使用一次性纸杯显得敷衍,并不是一种礼貌的做法。



5.要按照顺序上茶

上茶一定要按照顺序,无论茶是否是好茶,要按照客人的身份、地位高低上茶,如果不知道客人身份和地位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上茶。招待不同公司的客户时,应先给外来公司的客人上茶,再轮到本公司的人。



6.要及时添茶

客人空杯之后要及时添茶,如果长时间不添茶,会给客人一种不想招待的意思,当客人杯中茶汤还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要及时添茶。当茶水变淡之后,应该更换新茶。



7.添茶要看情况

频繁添茶,能给客人一种好客热情的感觉,但如果客人本身可能不太喜欢这款茶,或者当前的身体状态不宜再饮,通常杯中的茶汤会一直保持在一半以上,说明客人已经不想再喝了。



8.为客人选茶

招待宾客,需要根据客人的口感喜好,身体状况(女性一般不太能喝刺激性较强的茶)、茶龄来为其选茶,不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推荐好茶的时候需要征得客人的认可。



9.关于茶宠和锐物

茶针、茶刀撬茶之后,锐利的一面要面对自己,平行的放在不碍手的地方。无论是什么茶宠都要从不同角度正对着泡茶人,而背对着客人。


那么作为到访的客人,一定要学会专业的叩手礼,作为对主人的回敬:

叩手礼是茶人专用的一种手势,主人给客人添茶的时候,客人用这种手势轻叩桌面表示尊重和谢意,这种礼仪,蕴含了茶道中必不可少的文化气息。


叩手礼传说在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江南,路径一间茶馆,好奇心突然作祟的乾隆,用当地茶馆的“凤凰三点头”给身边的随从杯子里倒茶。随从突然不知所措,又不能当即下跪谢恩,这样会暴露乾隆的身份,急中生智之下把食指和中指弯曲好似跪于桌面,连叩九下桌面。“叩手”也为“叩首”,食指和中指表示人的双腿,三个指头弯曲则表示“三跪”;轻叩九下左面,表示九叩首。


叩手礼相传数代,已不再是一种地位悬殊而行的礼数,而慢慢演变为三种圆滑低调,内敛严肃的茶道礼仪。



1. 第一种,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行的礼。行礼者,将五个手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情况下,敲三下就可以了,相当于三拜,但是,如果遇到特别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当于三拜九叩。



2. 第二种,是平辈之间行的礼,行礼者,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3. 第三种,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行的礼,行礼者,将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头。一般只需敲一下,表示点一下头,如果特别欣赏、喜欢对方,可以敲三下。



除了叩手礼之外,作为到访的客人还需要注意:

1、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茶本是滋味和精神的饮料,品茶时,如不是很渴,就别“一口闷”了。


2、尽量避免抽烟、喝酒

喝茶时,尽量避免抽烟。如果实在忍不住,不妨在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和宾客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刚刚落座,就开始发烟,则略显不敬了,不妨坐下来,先细细品一品茶也是乐事。此外,正式的茶会场合,还是避免喝酒出席。因为茶道是陶冶人的性灵的一种艺术,重在渲染一种气氛,一身酒气难免会破坏了和谐的氛围。



3、避免吐茶

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即是自己并不喜欢,也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当然,茶已变质除外。否则这是极大的失礼,甚至有一种挑衅的意味。


4、此外,谈吐也应落落大方,避免高声喧哗。



5、最后品茶结束,如果茶还不错,不妨称赞下主人的茶或是茶室,也不失为是对主人盛情接待的一种肯定。



中国人喝茶,历来都是以礼待人,客来敬茶。茶道即商道,尊重伙伴、有来有往、共同双赢。


- END -


文章转自网络


茶的待客之道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

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自成一体。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茶排在最后,但“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我们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这样,这样一杯滚烫的茶汤,让客人从何下手呢?以下六点关于待客的细节,你留心了吗?

1、茶具清洁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可以直接倒入客人杯中或先倒一部分茶在一个杯子里再把杯子里的茶倒在客人的杯中。

其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溅入杯中,不要边奉茶边说话。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以上这些除外,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由于是待客,所以忌讳把茶水泡到发白的程度,这个视为是失礼。当然你可以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换茶,如果客人坚持再泡,最多再泡一至两次也要换茶的。

2.准备茶点:不为客人准备茶点的,同样视为失礼行为。当然茶点的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花生,蜜饯,腰果,杏仁之类的。不过茶点不必特别的分盘,摆放在茶盘前的适当位置,由客人自行取用。

3.交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平和,品茶和喝酒是有质的区别的,要的是那份“从容”、“自在”和“平和”而已,作为主人而言,忌讳对自己的茶叶自吹自擂或者夸大其词。同时应该注意谈论话题的选取,避让那些低俗的八卦话题,谈论层次应该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4.动作应该优雅。喝茶就是一种修行,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举手投足之间要有一份自信和优雅。赵老居士说过:“爱茶的人,就是坏也坏不到哪里的。”

5.如果你是一个抽烟的人最好忍忍,正规的茶道是严禁抽烟的。不过如果你和主人的关系很好的话,你也应该在喝了几泡茶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

6.服装整洁。因为有客人在场,所以千万不可以是什么睡衣之类的,至少是着干净整洁的正装出场,如果是参加评茶会,还得是“三件套”。

 

找到约11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