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付颖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68 秒)

付颖:强强联合,助推茶产业发展! 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与【亚太茶业】全媒体达成全面深度战略伙伴合作!

近期,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运营中心正式落户广州芳村!并携手【亚太茶业】全媒体,达成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

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运营中心

昆明鸟瞰图

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致力于普洱茶行业信息收集、分解、传播,现已成为普洱茶行业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平台,日均PV浏览量高达30多万次。

茶窝网(www.chawo.com)致力于打造茶行业的高品质供应链,做产品的分解平台。茶窝网一心以“爱茶人首选茶窝网”为目标,和众多靠谱商家合作,为上千万的茶爱好者提供资讯和咨询服务,还为国内一流的茶企业提供分销和咨询服务,成为茶友找茶的首选平台。

新茶网(www.xincha.com),一个具有自媒体性的网站,品牌商、茶行业媒体人可以发布茶行业信息、资讯的平台,拥有茶行业最多的信息内容。

 

由此可见,这些网站可谓是茶行业里不折不扣的强者。

那么,如此平台落户广州究竟意欲何为?与【亚太茶业】全媒体的深度合作,又会掀起怎样的茶界风暴?

带着这些疑问,小编有幸采访到了中国普洱茶网的负责人付颖。

小编:为什么选择与【亚太茶业】全媒体全面深度战略合作?

付颖:我们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作为普洱茶行业甚至是整个茶行业流量比较领先的网站,与【亚太茶业】全媒体全面战略合作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亚太茶业】全媒体在内容创作、内容输出、活动策划以及茶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作为一个媒体,【亚太茶业】全媒体相对来说比较公正,中国普洱茶网作为一个注重公正、诚信的平台,更愿意和做事理性、认真负责的企业合作。

此外,中国普洱茶网在销售、推广、产品推介等方面,在整个普洱茶行业甚至是茶行业拥有较大的用户基础和消费基础,而【亚太茶业】全媒体在客户关系、平台合作等方面拥有较大与较强资源,那么这两个企业合作,将会为茶行业带来一个更完善的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的建立,对合作双方以及对各自服务的客户来说,都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落户【亚太茶业】全媒体全国运营中心

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亚太茶业】全媒体东莞运营中心

小编:此次合作是什么形式的合作,具体有哪些举措?

付颖:在这次合作中,双方都将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进行深度合作,合作的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线下业务、电子商务乃至未来推出的等各方面的服务。现在,我们正在一层一层的分解这些举措。在这个新创建的体系中,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以及新茶网,作为一个技术性服务的企业,做的是一种基础的数据服务、用户服务以及呈现服务,负责数据的整合、用户的开发以及产品的线上销售等多方面内容;【亚太茶业】全媒体则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企业打交道,负责产品的输出以及广东市场的开拓等多方面的内容。

茶窝网仓库

小编:此次合作现在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付颖:我们与【亚太茶业】全媒体的合作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的,现在我们在业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我们在市场方面的合作还在建设当中,不过,我相信我们与【亚太茶业】全媒体的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对双方、对茶企甚至是茶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下一步我们打算与【亚太茶业】全媒体一起,构建一个在中国茶行业信息整合度、信息分解度相对较强的开放平台。现在这个平台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分拆和布置,预计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重磅推出。

亚太茶业】全媒体与茶窝网签署协议

小编:此次合作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您对未来又有什么期望?

付颖:我非常佩服像【亚太茶业】全媒体这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茶行业不离不弃、认真坚守的公司,我希望此次合作会是一个长久有效的合作,双方坦诚布公,共同解决问题,透过这个合作的平台,双方能够逐步成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能更好服务于茶行业的平台。

因为在我看来,整个茶行业不管是从宣传还是从信息整合来说,都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希望此次合作不只是双方共赢,于茶行业而言,都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对茶行业来说的靠谱体系。

文/喃喃语(写于2017年9月)

“陈茶标本”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2018年1月27日,“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和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与会嘉宾分别品味了“1986年昆明纯干仓宫廷熟普”及“70年代末期蓝印”。

用策划人方一知的说法,这次活动打响了“昆明仓”正式亮相的第一枪。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贵在首次,也就是具有开创的意义。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三个关键词组合首次使用,刷新了广大茶友对老茶、陈茶的认知和印象,表明昆明仓年份茶在普洱茶市场上的一席地位,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流向,这在普洱茶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白马非马参与了昆明仓体系建设,最近半年来向老茶人取经,与各位同好一起深入探讨,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现分享如下,望方家不吝指正。

“昆明仓”凭什么

为什么长期以来,昆明仓没有香港仓、东莞仓的地位?是因为在人们印象中,普洱茶产于云南,藏于香港,2003年以后藏于东莞。近年来,昆明纯干仓概念崛起,靠的是新茶与中期茶仓储。这样一来,昆明要真正建成继香港、东莞之后的“普洱茶仓储第三城”,缺乏2003年之前足够多的老库存来支撑,无疑含金量不够,底气不足。

老茶的话语权长期以来被香港、台湾与马来西亚掌控。东莞虽然没多少老茶,却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中期茶、新茶库存。一个是以老取胜,另一个靠数量取胜。昆明作为仓储的“后起之秀”,要靠什么来立足?

通过梳理昆明仓储三十年历史,我们发现,昆明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兴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从事普洱茶贸易的人,在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他们不但留下了足够多的老茶库存,而且形成了涵盖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内的完整年份茶谱系,经历了三十年的仓储实践,交了许多学费,也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从而拥有一套关于昆明仓较为成熟的仓储体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有底气地回答,昆明仓凭什么成为普洱茶仓储的最新高地:

首先,是历史形成的仓储地位。早在九十年代,昆明茶商就在探索专业仓储建设,茶叶整体放得不错的同时,也交了不少学费,一些茶叶得放得不是很理想,甚至放坏了,但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宝贵的早期经验。其三十年如一日的仓储实践,留下来非常珍贵的仓储第一手实战资料,有陈茶标本与丰富的仓储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我们今天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

其次,昆明三十年仓储实践表明,在昆明放茶很安全,在仓储方面省事省心,只要注意离地密封存放,避光防潮,定时通风换气,就不用怎么担心茶叶放坏。就安全与健康价值而言,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合存茶的地方之一。因老茶人早期经验不足,导致一些茶叶放得不是很好,但其问题也要比广东、香港等地放坏的茶叶轻得多。

再次,昆明仓储地域风格显著,表现出不同于香港、东莞之类快速仓储之特点,其转化时间更长,是典型的慢养仓。慢工细活出好茶,用来形容昆明仓非常贴切。

一言以蔽之,昆明仓有历史传承,存放茶叶安全,省心省事,放出来的茶叶健康好喝,是慢养仓的代表!

老茶人的三十年昆明仓储实践

通过采访老茶人,我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到2003年之前,昆明茶商也深度参与了普洱茶交易,现在的许多老茶就是通过昆明茶商之手,流向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拿2003年作为断代,一是因为之前的茶叶可以归为老茶(这是就市场观念而言,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光看年份,更要看实际转化程度),之后的往往被人们归为中期茶、新茶。二是因为,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大益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随着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老茶人江涛是新近成立的“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这次“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的茶品就是由他提供的。其是普洱人,早年在思茅的茶厂上班,于1984年来昆明做茶叶生意,可谓见证了昆明茶叶贸易三十多年的变迁史。

80年代,中国搞的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流通体制改革,茶叶降为三类物质,除边销茶外不再统购统销,实行议购议销,但也只是相对放开市场,做茶叶贸易限制颇多。当时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是主流,个私经济只是补充,不但受到限制,而且会经常被打压。在80年代,以个体户的名义做茶叶生意是要有些勇气的,而且生存也很艰难。

1992年以后,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个私经济终于名正言顺了,90年代初期江涛托政策的福,在工商注册了“云南普洱茶昆明经营部”。早在80年代就参与经营普洱茶的江涛,也由此开始了其开挂人生,借助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的东风,加上茶叶流通进一步向民营经济放开,其充当了茶叶公司、茶厂对接外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卖到台湾等地的普洱茶数量很大,从而在90年代淘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当时流行年份茶交易,为了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他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专业普洱茶仓储探索,交了许多学费,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是昆明仓三十年仓储建设历程最早的推动与践行者之一。

截至目前,江涛的仓库可谓老茶的大观园,不但单品繁多,一些还是罕见的珍稀茶、绝版茶,而且老茶数量非常大,在昆明罕有其匹。

笔者好奇地问,怎么会存下这么多老茶?

“我首先是爱茶人,见了好茶舍不得卖,经常收藏起来。二是当年茶叶不好卖,进的货滞销了,就留在仓库里了。三是那个年代茶厂生产的茶品经常会滞销,见我能卖货,就用卡车拉到我在昆明的仓库,款都没有付,开个单子,货卖了再给钱。这样我不花钱也能搞到大库存。三是90年代普洱茶都是靠年份茶交易,我有意识地选择精品茶建仓。四是因为到茶厂订茶,要起量才给订,所以台湾、马来西亚等外商,找我进货经常下大订单,我找茶厂生产出来了,到交货时,往往他们只要一小点,结果剩下的大部分茶叶就进了我的仓库。五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热了,我抓住这个大商机,花巨资在昆明市场扫存货,收购几千万元茶叶入库。”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是大益改制后第一批加盟的大经销商,是大名鼎鼎千秋茶业的老板。近年来,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创建了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昆明仓体系建设。

江涛认为,没有仓储陈化这一环节,普洱茶就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厂家生产的产品是半成品,需要我们的中转商后期来存放它。作为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单位,我们2018年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组织专家和资深茶人,分课题进行陈茶的研究,特别是推动制定仓储标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建立云南普洱陈茶博物馆。”

复盘昆明三十年仓储史

我问及,为什么在90年代台湾人要找您买茶?江涛说,茶厂与茶叶公司只有新茶,没有年份茶,台湾人要找年份茶,所以找到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产于云南,却藏于香港。因为以前茶厂的茶叶生产出来,由茶叶公司调拨进行外贸出口。茶叶公司卖的是新茶,而由香港的茶商仓储三到四年之后卖年份茶。其交易模式是,厂家生产新茶——茶叶公司调拨——茶商仓库(仓储几年)——上市交易。由此可见,当年一手的大盘商,甚至二盘商,要做普洱茶贸易,首先得有仓库,其次茶叶仓储几年,有转化了才上市交易。

当时的普洱茶消费人群只认年份茶,新茶没人喝,也不值钱,茶叶只有仓储转化了才值钱,才好卖。这就是普洱茶藏在香港,香港成为普洱茶的第一个仓储高地的原因。

在80年代,茶叶流通体制没有完全放开,加上对民间私商的交易进行种种限制,并经常打压,江涛这样的个体户只能做点茶叶小生意,当时的普洱茶贸易是被香港茶商攫取与把持的。到了90年代则不一样了,普洱茶贸易告别了香港一统天下的格局,台湾人、云南人、广东人、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也纷纷加入进来。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的兴起,许多台湾茶商不但向香港人进年份茶,也向昆明的茶商进年份茶。年份茶交易热,推动着昆明仓储建设。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抛弃中茶公司的中转仓库不谈,昆明仓其实是兴起于90年代的茶叶贸易。因为当年盛行年份茶,昆明茶商要做茶叶贸易,必须在昆明建仓。之前的80年代,谈不上有意识的仓储建设,茶商留下来一点80年代的老茶,很可能是滞销等原因无意留下来的。

由此,昆明仓的发展脉络就清晰了:

昆明仓发轫于80年代:茶商滞销的茶品、茶叶公司中转仓库积压的老货、茶厂偶然留下的老货。

兴起于90年代:从90年代开始,昆明茶商深度参与普洱茶贸易。当时流行年份茶,昆明茶商为了卖好茶,开始重视仓储建设。当时省公司与茶厂都是以生产为主,贸易以卖新茶为主。遇到市场不好,或者产销信息不对称,积压一些茶品,都想千方百计脱手卖出去,没有形成仓储经营模式。这样一来,系统性的昆明仓储茶叶经验,其实是由江涛等一批老茶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当时我们为了卖好普洱茶,必须要搞懂普洱茶,藏好普洱茶。因为客户要年份茶,会问你许多问题,如果茶叶藏不好,问题回答不了,茶叶生意肯定难做。那个年代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极少,即便有知道的人,也是在摸索与学习之中,所知有限。这样我们做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边做边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江涛说。

沉寂十年:2004年到2013年,流行卖新茶,昆明茶商对仓储重视不够,也就没多少人宣传与认真构建昆明仓储体系。这时东莞仓横空出世,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茶商忙着赚新茶的钱,也没有去争仓储的名分。由于在仓储方面,大家都太低调了,所以导致昆明仓储话语权缺失,搞得好像昆明仓是最近几年才制造出来的概念,用来收割仓储与年份茶交易热点。

崛起于2014年:2014年以后年份茶交易时隔十年后再度成为市场主流交易模式,这时昆明的茶人、茶商才纷纷起来宣传昆明干仓。但许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昆明仓是发轫于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当年许多台湾茶商都来昆明找年份茶,如果没有专业仓储支撑,估计精明的台湾人也不会来。

我们还原昆明三十年仓储史,是想表明,在仓储方面,由于长期梳理与宣传不够,让许多人误以为昆明是仓储的后起之秀,其实昆明仓早在90年代就很辉煌,2014年之后昆明干仓概念的爆发,不过是花开第二春!

打造昆明仓需要“陈茶标本”

我们推昆明三十年陈茶标本,是想表明,由于机缘巧合,昆明八十年代就做茶叶生意的老茶人手上拥有足够多的陈茶库存,足以构建老茶、中期茶与新茶之完整仓储体系。而且这些年份茶都是历史遗留下的记忆,背后藏着一个个鲜活的做茶故事,将不同时期做茶的场景串联起来,拥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仓储标准样价值。其能以数十年的时光谱系,告诉大家,这三十年来昆明仓储发展史。

其回顾与梳理了,早期存茶的老茶人,交了哪些学费,取得了哪些宝贵的仓储经验。

也可以相对真实溯源历史上一些茶品的来龙去脉,及不同时期原料、工艺、仓储、包装、交易模式的演变,为年份茶交易提供证据链支持。

而且它揭示了,昆明是芳香之城,能够越陈越香,体现出不同于港仓、莞仓之速成仓的特色,其是典型的慢养仓,具有仓储省心省力、方便管理,茶品安全、健康、好喝之特点。

昆明仓三十年陈茶标本,为新茶、中期茶的仓储建设提供了标准实物样,以及系统性的理论、经验与数据总结,无疑具有继往开来之意义,从而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用“昆明仓”扬弃纯干仓

为什么是昆明仓,而不是昆明纯干仓?纯干仓是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市场概念,其反映了某个阶段的市场热点。也就是,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同山头茶有古纯一样。在强调古纯天下第一的那几年,难道古拼,山头小树与生态茶就不好吗?显然不是!因此,我们在做产业概念设计时,不能被一时的市场热点牵着鼻子走,而要设计既有显著内涵,又具有延展性的开放式包容概念,能容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仓储概念。所以,我们跳出了仓储的古纯——纯干仓,选择了更包容的“昆明仓”。

首先昆明仓是对历史的尊重。前文说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前辈在三十年来的昆明仓建设中,是走了许多弯路,交了许多学费的。如今看来,茶整体放得可以,许多茶达到现在的昆明纯干仓标准,但也有一些茶放得不太干,而品质很好,还有些没放好,甚至放坏了。这些放得不太干,或者放得不怎么理想的茶,以及旅行仓,算不算昆明仓?我们知道,茶界对专业仓储体系空前重视,是2008年之后的事,早期仓储是很随意的,甚至是不太懂而交学费的。我们不能拿现在的仓储标准要求过去留存下来的茶品。

我们理解中的陈茶标本,不仅有放得很好的纯干仓茶,也有旅行仓茶,也有放得不是很好的茶,甚至是放坏的茶,这才是历史真相,不同类型,好坏都有,不同仓储风格的教材,正面、反面教材都有,这才是陈茶标本的真义。

其次,我们要对纯干仓进行批判与扬弃。不能因为我们被湿仓伤害过,就片面强调干。茶叶后期转化,还是需要一定湿度的,只要不要太湿伤害到茶叶,都是好仓储。比如,在昆明非常干躁的季节里,在仓库放桶水,拖拖地板,人为增加点湿度,也是情理之中。昆明多雨的季节,其实湿度也很大,茶叶的仓储环境也没那么干。由此可见,拿纯干仓作为放诸四海的唯一真理,显然很可笑与荒唐。特别要说明一下旅行仓,其类似不同山头的拼配,取长补短,综合调味。云南摆摆,广东摆摆,最后拉回昆明藏上几年,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要仓储没问题,能综合两地仓储之长,有何不可?当然,旅行仓当昆明纯干仓卖,就是忽悠之举了。

昆明仓作为包容的概念,可由以下细分仓储茶品组成:

一是昆明纯干仓茶。

二是在昆明存放,放得不是很干的茶品,但转化很好。

三是在昆明放得有点问题,但退仓后能喝的茶品。

四是放坏的茶品。这是学费茶教材,不建议上市交易。我们将其单独拿出来讲,一是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将茶存好,另一方面让经销商与消费者能更好地辨识陈茶,选择仓储合格的茶品。

五是旅行仓,也就是存放在昆明,但还在其他地方存放过的茶。要求品质达标,才能交易。

强强联手,共襄昆明仓建设

我们以茶文化课题的形式,广邀专业人士参与昆明仓研究与探讨,大家群策群力共推昆明仓体系建设,打造普洱仓储第三城,建设陈茶博物馆,开展仓储陈化研究,促进昆明仓行业标准出台,搭建诚信交易平台。我们认为证据链比单讲故事重要,科研、数据、体系与标准是昆明仓最核心的东西。

目前,参与昆明仓建设的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方一知企业外脑、请上帝喝茶工作室等。

其中的一些中坚人士如是说: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表示,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之下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研究的功能。为什么称“陈茶”而不是“老茶”?老的概念很混乱,陈的含义更包容,既包括陈年还涵盖陈放、陈化的意思。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陈字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总结道,南北口味不同,陈茶争议多,希望这样的品享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位爱茶人喝到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争取在云南培养出一批专业评鉴人才来。希望陈茶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尽快开展昆明仓普洱陈茶的研究、传播和推广,以推动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

七年前,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开始尝试建立普洱陈茶数据库。作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与交易平台,中国普洱茶网与茶窝网掌门人付颖介绍,2006年是一个标准线,06年以后的容易认知,05年之前的需要搜寻很多史料。与江涛先生结识后,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找样本茶,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昆明仓标本茶。这次我们共同推出了两款30年的纯昆明仓陈茶样本,就是通过大家的品享,能客观、公平、公正地来评判昆明仓,评判普洱陈茶的转化,从而记录下靠谱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黄继平:紧握双手,共筑未来!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与【亚太茶业】全媒体达成全面深度战略伙伴合作!

前言: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亚太茶业】全媒体全国运营中心

人生在世,要获得幸福,需要结交朋友。企业发展,要走得更远,需要拥抱合作。近期,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与【亚太茶业】全媒体达成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助推茶行业发展,引来行业关注。9月16日,我们采访了中国普洱茶网以及茶窝网的负责人付颖,报道了此事;今天我们又联系到了【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

一、选合作伙伴,首要是选人

【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说,与付颖相识较早,大概是2011年。虽然因为各自的工作,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不多,但两人却是比较投缘;2014年开始寻求双方可以合作的点,最终,双方交流了三年,于今年年初达成合作的意向。

中国普洱茶网负责人付颖

在黄总看来,选择合作伙伴,首先是选人。他说,付颖有太多优点,最打动自己的,是他对事业的执着与对同事的担当。无论是他这个人,还是他的技术、他的担当以及他对未来的眼光,自己都很认同。

【亚太茶业】全媒体与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以及新茶网,作为彼此认同的双方,必定能够坦诚相待,以对未来共同的期望、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石,携手为茶行业参与者、茶友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作为国家早期电子商务专业出身的黄总,踏足电商行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从策划、设计、业务、管理的广告策划公司开始,干到展览、采访、运营、管理的媒体公司,毕业之后浮浮沉沉十几年,跨越二岸三地,心中一直想回到电商领域,况且这个领域也是未来的方向,与政府推的互联网+不谋而合。

深圳之前的岗位

【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说,不同的平台,各有优势,选择合作伙伴,实际上就是寻找与自身更为契合的平台,优势互补才能携手面向未来。

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运营中心

昆明鸟瞰图

其实,企业寻求合作,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资源依赖的互补,核心能力的加强,企业战略的选择,相互学习的需要,制度完善的需要,关系加强的途径。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在数据的整合、用户的开发以及产品的线上销售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亚太茶业】全媒体在营销、策划、活动、客群关系的维护方面具有优势,双方携手,资源优势互补,开创茶行业服务新模式。

三、一步一印,更上一层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需跬步积累,江海需小流汇聚,同样,合作也需一步一步来。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终达目的。

茶窝网仓库

【亚太茶业】全媒体与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新茶网合作的是今年三月份开始,按计划,此次合作分三步走。第一步,首先是以广东地区的普洱茶、柑普茶企业为主,构建产品数据库,主推宣传与电商;第二步是开放新茶网,与其它茶类(即非普洱茶)逐步展开合作,把【亚太茶业】全媒体分布在全国各产区与销区的老同事融合起来,共同推动;第三方面,利用好双方团队的优势资源,打造媒体、营销、策划、招商、电商为一体的茶产业链平台,共同的服务好客户。截至目前,第一步正在开展,第二部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年初会重磅推出。

四、坚持初心,方能走得更远

黄总说,【亚太茶业】全媒体自2008年8月8日到今年,经过9年的发展,一直秉承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立足茶行业,弘扬正能量,推广茶文化,坚持初心。回顾中国乃至全世界茶行业的发展历史,每当国富民强之时,正是中国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随着中国国力不断上升,我们正处于中华传统茶文化复兴的伟大时期,同时赶上了茶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登天安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合作都要有宏大的目标、长远的考虑,当谈到对未来的期望时,黄总说:“从小的方面来讲,希望双方能够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优势,更好的服务客户;从大的方面来说,更希望我们这个组合,可以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媒体平台接触到茶,了解茶,爱上茶,希望中国的茶文化能让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接受,分享给全世界更多的人。”

黄总(左)与付总(中)合影

坚持弘扬茶文化,弘扬正能量,强强联合,助推茶行业发展!紧握双手,共筑未来!

文/喃喃语(写于2017年9月)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