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放茶叶的竹筒图片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世界】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茶俗

编者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导 语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不同的地区有着自身独特的茶俗文化,不同的民族也有着五彩缤纷的饮茶习俗。




我 国 不 同 少 数 民 族 的 茶 俗


01

白族茶俗


白族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一般家庭都备有茶具,家里来了客人,先敬茶,用完茶后才吃饭。


雷响茶 雷响茶是白族农村中最常见的饮茶方式。把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上一把茶叶,边烤边抖,让茶叶受热均匀,等到茶叶散发出香味后,冲入一些开水,这时罐内会发出雷鸣似的响声,雷响茶由此得名。白族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客人见此也会特别开心。冲入开水茶汤便会涌起丰富的泡沫,泡沫下沉之后,再加一些开水对入茶中,这样雷响茶就做好了。雷响茶茶汁苦涩,但回味无穷。



三道茶 白族著名的“三道茶”是在传统烤茶的基础上创新和规范的一种礼茶。“三道茶”不仅仅是一种饮茶方式,还与白族歌舞、曲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独特的表演形式。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茶为“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02

佤族茶俗


烧茶 烧茶是佤族流传久远的一种饮茶风俗,烧茶冲泡的方法很别致。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清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出清香,叶色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入开水壶中进行煮茶约3分钟后,即可将茶置人茶碗中饮用。



苦茶 佤族也喜欢喝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浓,几乎成了茶膏。苦茶虽然味苦,但喝后有清凉之感。对于处在气候炎热地区的佤族,具有很好的解渴作用。



03

基诺族茶俗


凉拌茶 基诺山是基诺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也是六大茶山之一。基诺族栽利用茶树的历史已有千年,至今还保留有古朴、原始的茶俗。如在基诺山的一些基诺族子里还保留着吃凉拌茶的习俗。他们将刚采收来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再按个人的口味放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大蒜、辣椒、盐等配料拌匀,静置几分钟,凉拌茶就做成了。当地人将这种凉拌茶称为“拉拨批皮”。



在民俗茶艺表演中,基诺族的凉拌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通常是先用土锅烧一锅开水,再将茶树一芽二叶鲜叶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随后将茶叶捞入小盆中,放入食盐、辣椒、味精等作料,拌匀后即可用小碟子盛茶请客人品尝。


04

布朗族茶俗


布朗族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其茶文化广泛浸融和发展到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茶叶是布朗族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园集中在寨子周围,生长的茶树分属各个个体农户所有,并且茶树可以世代继承,也可以给女儿作为陪嫁,或在村赛范围内赠送或出卖给其他人。竹筒茶、酸茶和锅帽茶都是布朗族所特有的饮茶习俗。


竹筒茶 将夏天采集的茶叶炒熟后,置入竹筒内,然后用芭蕉叶封口保存。饮用时再将竹筒放在火上烘烤,直到把竹筒烤至焦黄后剖开竹筒,再用开水冲泡。这样的茶汤在浓烈的茶香中还有种竹子的清香味。



酸茶 将鲜茶炒熟,置放到潮湿处,待发酵后放入竹筒,封口埋入土中,1个月后取出饮用。许多妇女还把酸茶放入口中细嚼,可以助消化和生津解渴。村民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锅帽茶 人们在铁锅中投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然后上下抖动铁锅,让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烟冒出,可以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再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锅里,加水煮几分钟即可。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做法。



05

德昂族茶俗


德昂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茶是德昂人的命脉,德昂族把茶当作他们的图腾,称自己是茶的子孙。德昂族一般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地都种茶,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周围,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备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寨中人以能拥有“茶王”而感到自豪。


水茶 水茶是德昂族传统的菜肴,他们将鲜嫩茶叶经日晒萎凋后,拌上盐装入小竹篓中再一层层压紧,大约1周后水茶就做成了。这种茶清香可口,带有咸味,能解渴消乏。当地人多将其直接放在嘴里嚼着吃。



06

拉祜族茶俗


拉祜族居住的地区盛产茶叶,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不得茶喝头会疼”是拉祜族人常说的一句话。


烤茶 拉祜人的饮茶方法也很独特: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用文火焙烤,等到有焦香味儿出来的时候,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再煨煮几分钟后倒出饮用,这种茶被称为“烤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拉枯人必会用烤茶来招待。按习惯,头道茶一般不给客人,而是主人自己喝,以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饮用;第二道茶清香四溢,茶味正浓,给客人品饮。



07

傣族茶俗


竹筒茶 傣族喝的竹筒茶和其他民族的竹筒茶不太一样,他们将毛茶放在竹筒中,分层压实,再将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在烘烤的时侯,不停翻滚竹筒,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等到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可停止烘烤。用刀劈开竹筒,就可以看到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饮用的时候取适量竹筒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静置几分钟后可饮用。



08

哈尼族茶俗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哈尼族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茶在哈尼族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土锅茶 土锅茶是哈尼族的特色饮料之一。土锅茶的制作简便,用土锅将水烧开,在沸水中加入适量鲜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就可以饮用了。土锅茶汤色绿黄、清香润喉、回味无穷,哈尼族人常用其招待客人。平日,哈尼族一家人也聚在火塘旁,边喝茶边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竹筒茶 哈尼族也喝竹筒茶,制作方式和傣族的竹筒茶有所不同。他们将泉水放入竹筒中煮,等到水沸腾时,将新鲜的茶叶塞入竹筒内,再用芭蕉叶把竹筒封口,煮10分钟左右,把竹筒拨出火塘,竹筒茶就做好了。这种竹筒茶,味道比较清淡,茶汤颜色清翠赏心悦目。



09

苗族茶俗


万花茶 在湖南西部苗寨流行着一种万花茶。制作万花茶的工序很复杂,要将橘子皮、冬瓜皮等切成或雕成各种形状,并反复晾晒。每次饮用时,只取几片放进杯子里,再用沸水冲泡,各种形状的“干皮”在水中漂浮沉落,十分好看。喝到口里顿时会觉得清醇爽口,芳香甜美,颇具开胃生津的作用。



油茶 苗族的油茶是颇具特色的,当地人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的说法。苗家油茶的做法与侗族油茶不同。他们将油、食盐、生姜和茶叶倒入锅内一起炒,再加入清水煮沸。饮用的时候,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黄豆、花生、米花、糯米饭的碗里,再放一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为作料。夏、秋两季,可用豆角,冬季可用红薯丁等泡油茶。喝茶的时候主人会给客人一根筷子,如果不再喝了,就把筷子架在茶碗上。否则,主人会一直陪你喝下去。



10

藏族茶俗


藏族地区干燥、寒冷、缺氧,食物以牛、羊肉和糌粑等油腻物品为主,缺少蔬菜。茶中富含茶碱、单宁酸、维生素,具有清热、润燥、解毒、利尿等功能,正好弥补藏族饮食中的不足,可防治消化不良等病症,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酥油茶 是每个藏族人必不可少的食品。人们常说,没有喝过酥油茶,就不算到过西藏高原。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加水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木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上下来回抽搅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人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主人会热情地给客人倒上满满一碗酥油茶,可刚倒下的酥油,客人一般不能马上喝,要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能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奶茶 奶茶也是藏民喜爱的一种饮料。清茶熬好后,将适量的鲜奶倒入茶锅内,搅拌均匀,就制成了奶茶,有些还加上盐、核桃、花椒、曲拉(干奶酪)等。这种茶奶香浓郁,口味独特。



11

维吾尔族茶俗


维吾尔族喜欢喝砖茶,在饮茶习惯上又因所处的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奶茶天山以北(北疆)的维吾尔族多喝奶茶。维吾尔族奶茶的做法是将茶叶放入壶里,等壶里的开水煮沸后,放入鲜牛奶或已经熬好的带奶皮的牛奶,再加入适量的盐。


香茶 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平常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一日三次,与早、中、晚三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



12

回族茶俗


三炮台 盖碗茶,流行于许多民族,但回族的盖碗茶却与众不同,它不只是茶,茶中还有其他饮品。在回族家中做客,以茶礼为重,主人请客人上炕入座,接着敬上一碗盖碗茶,因其包括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故在回族地区又被称为三炮台、三炮台碗子。茶碗内除放茶叶外,还要放入冰糖、桂圆、大枣等,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饮茶,主人一边斟茶,别有情趣。这种盖碗茶,除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中盛行外,在当地的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中也很盛行,成为待客的重要茶俗。



罐罐茶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除了与汉族相同的盖碗茶、八宝茶习俗以外,还与回族杂居的苗族、彝族、羌族一样有喝罐罐茶的习俗。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荼。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人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若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熬煮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茶、边嚼香食,趣味横生。



13

畲族茶俗


畲族自称“山哈”,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茶是畲族人民必备的饮料,用茶敬老待客是畲家的传统习俗。


春节茶 每年逢清明采茶时节,畲家的媳妇必亲自采制几斤绝对上等的名茶,并加以密封贮藏,每到大年初一娌妯们就争先邀请爹姆及亲戚叔嫂到自家敬品一杯“春节茶”,她们不仅在采制名茶时就十分考究,在沏泡时也十分注重技巧,煮茶的用水必取村中最为净洁的山泉,煮沸的开水必稍搁片刻再行沏泡,茶具必选用半透明镂空细花的薄胎瓷碗,冲泡时必先以少量开水润湿茶叶,然后泡至七分满浅,观沏在杯中的名茶,汤色亦浓亦淡,如酽如醇;看盏中的叶芽,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赏手中茶杯,见香雾缭缭、云气袅袅;啜杯中茶味,回味悠长,清香扑鼻,令长辈尝后心旷神怡。据当地老人讲叙,畲家媳妇用茶敬孝上辈、邻里和睦是传统风俗,只是发展到今天,使娌妯茶俗更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气氛。畲家客人进门不分生熟,必给敬茶。客人喝茶要让主人一冲一泡,当地称喝二道茶,不饮二道就走视为失礼。如果客人确实不喜饮茶,也要事先声明,第三道主人就随客意不再冲泡了。但在惠明寺附近一带,这里由于长年云雾缭绕,使得惠明茶不仅香高味甘,且数冲不淡,因此客人若冲三杯、五杯,主人更为高兴,已显示自己的茶叶品质优佳。总之,作客畲家,主人必以茶敬待,让你喝个够,喝出“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味犹存”的惠明茶韵。



宝塔茶 畲族“宝塔茶”是福建福安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婚嫁习俗。“宝塔茶”文化说的是,男方送来的礼品要一一摆在桌上展示。女方会取猪肉、禽蛋等过秤,男方一语双关地问道:“亲家嫂,有称(有亲)无?”亲家嫂连声答道:“有称(有亲)!有称(有亲)!”接着,女方用樟木红漆八角茶盘捧出5碗热茶,这5碗热茶像叠罗汉式叠成3层:一碗垫底,中间3碗,围成梅花状,顶上再压一碗,呈宝塔形,恭恭敬敬地献给代表男方的“亲家伯”品饮。亲家伯品饮时用牙齿咬住宝塔顶上的那碗茶,以双手挟住中间那3碗茶,连同底层的那碗茶,分别递给4位轿夫,他自己则一口饮干咬着的那碗热茶。这简直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要是把茶水溅了或倒了,不但大伙无茶喝,还会遭到“亲家嫂”的奚落。在献茶时,通常还有一段对歌习俗。


鸣谢:本文来源于由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的《话说中国茶》,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跨界思想的共创——第三届青年茶人TED论坛现场回顾

9月5日下午,在深圳茶博会茶文化活动区的现场,现场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就连唯一的入口处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与茶道新生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年茶人TED论坛,几位分别来自茶行业不同版块以及来品牌讲好故事、数字化、茶产业投资、产品思维对销售的影响等跨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思想的交锋,从不同的维度就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话题进行各自的分享以及激烈地讨论。

他们分别是中国茶界的文化学者余悦先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屠幼英女士,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茶学系教授博士陈文品先生,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澄先生,深圳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CEO贾华先生,首席故事官、关于创始人故事思维理论的奠基人戚泽明先生,多采自然陈宗爱先生,茶道新生活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资深IT专家任鹏先生,华巨臣企划总监易琼女士,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

计划3个小时的活动,超时了一个小时结束,而许多场内外的观众也全程陪伴着嘉宾们一起共品了这场思想的盛宴。在一阵雷霆般的掌声下,主持人即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缓缓走上台为大家介绍到场的专家和评委们。

首先由华巨臣企划总监易琼女士为大家致辞。在致辞中易女士表示,乡村茶产业要依托青年、面向青年,借助青年在市场观察和创新型上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具有市场接受度的茶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可喜的是在华巨臣茶博会的平台上,青年茶人论坛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的崛起,听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锐观点,延续往届风采,书写崭新篇章,第三届青年茶人论坛再度升级,举办首届赢在中国茶,青年茶人创业大赛,为青年茶人提供展现自我、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也为茶企和茶产区注入更多新鲜的力量,对茶行业精准输入人才。在这里我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中国乡村广阔天地,在古老又焕发这无限生机的茶产业找到为之燃烧的事业,书写自己的茶业故事。  

从江西、浙江、云南到深圳这样传递,第一位发言的嘉宾正是多采自然的陈宗爱先生。他讲述了如何使用产品思维做营销与市场,以及是如何打开他心目中这一片的茶世界。

陈宗爱先生是一位创作者且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来到这个舞台上。他很风趣的说是因为经常失败才会连续创业,他把今天分享更多的内容应该是叫坑,于是他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避免以及面对踩坑的问题。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大家不要谈卖点,而是应该谈买点。因为消费者只会选择他认为好的东西。因此为了创意而创意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产品的关键点是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不建议花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茶的口感上面,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的内卷行为。在茶产业中,同质化的竞争最为严重。他举了一次去德化找茶和茶具的例子,在茶行业一定是防贼一样防着的,因为茶都是一样,虽然这片叶子很神奇、很神秘,但是终究要考虑到自己跟他有什么不一样,不是都做一样的东西。比如普洱里面,他曾经因为翘铁饼而伤到手,他认为这个体验感不舒服。因此他认为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茶叶的品质细节的提升上,价值不大。因为有比企业更专业、更专心在研究茶的品位跟口感的人。创新是一个坑,创新是巨头干的,企业对于这些巨头来说没有钱、没有精力、没有团队,可是有资格去培养用户习惯。创新最大的一个定义叫培养用户习惯,因此做企业的人可以做优化,可以把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最有优质的产品再进行升级、优化,或者是进行一些差异化的拓展。

做产品的思维,叫逆向思维,要考虑这个产品是谁买单,性别是什么,喜欢的风格与客单价。当精准的做到产品对应到精准人群的时候,销量和转化率会快很多。另一个是用户的定。茶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来不考虑消费者感受,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过于我行我素往往忽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颜值即正义,做茶叶的增量市场,他建议大家把设计放在心上。设计需要做出差异化的感觉、差异化的东西,不做同质化的竞争。

当有了产品,最终是想把这个产品卖成钱。在产业的运营和企业的运营当中,有限的资源需要行分配统筹,在进行物流和卖货整个过程中,资源应如何分配呢?关于运作,关于投资,接下来是贾华先生来分享《当资本遇到茶》。

贾华先生来分享他出生在北方,在他的印象里茶叶就是一个大茶缸,北方人都是“牛饮”,他儿时有一个很大的茶缸,把茶泡在里面喝。他真正了解茶是2015年来到深圳后才看到很多的老板喝茶,才开始对茶有了真正了解。他从“为什么需要投资、做什么吸引投资、做什么能满足投资的需求”来跟大家来讲。

如今已是一个商业的社会,他列举出他福建朋友和深圳朋友做茶的例子。讲到很多茶商囤了茶换了钱又囤了茶的循环,钱基本上都换成了茶。对于资本来说,这样的钱流动不起来,是对社会巨大的浪费。他建议引入投资,让库存转起来。他还提到茶产业小作坊很多,凭借自身实力很难吸引到投资。他也提到投资存在一定风险(投行有风险,吸引进来投资也是有风险)。假如要判断到底这个企业属于谁,当大家吸引投资之时,可能资本控制了你的企业,这个时候是否能发挥你原来茶文化的本质,取决于办企业引入投资的人是否坚持自己的商业本质和商业初衷。

有了商业计划书不一定会吸引到资本。最核心的是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买点。当引入投资之后,企业就应该在整个市场规模规划的过程中就要和资本方去沟通清楚,到底企业要做的规模、市场的份额和怎么做,以及建立运营系统的模式。这个系统是如何做打造的,商业价值要在最后有保留。因为资本需要不断的复制,商业模式也需要有复制功能,否则资本就很难进入进来。他还分享了其中的关键的是销售、人事和披露。而披露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沟通。资本对于茶行业来说一定会推动效率,当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必然离不开资本的运作。

当有了投资的时候,还离不开数字化数据化,茶道新生活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资深IT专家任鹏先生为大家讲述《当传统的茶遇到数字化》。

任鹏先生通过数据分析,中国流量的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用户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在整个存量时代发现公域流量很昂贵(对于传统来讲,阿里、拼多多、美团就是线上的公域流量),他列举了京东和美团的信息化已经在上升,可是商家的利润被无限的挤压,可以说中心化的流量对用户、对商家来说非常不友好。这里明显表示公域流量对用户的控制力是不足的,所以采用新的系统,成为新的方向。

当有了新的方向的时候,大部分商家的结果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白忙活。比如私域要写公众号文章,要搭建运营。任鹏先生强调,数字化运营首要是要清晰目标用户,另一个是要明确内容方向,要做整个内容和数量的匹配,不断的从内容去筛选标签,最终要做精细化运营,最后到人物互联。我们基于人的消费者分析,基于标签的客户分层,基于货的转化,形成长期价值,一定要通过数字技术达到整个的营销变革。另外是强调了数字化分四个阶段,业务的信息化、业务的数字化、数字业务化、数字的智能化。数字化在茶行业的应用中也有做的不错的,比如喜茶奈雪这样的新式调饮品牌。新茶饮的崛起定义了四个标准:产品品质、产品影响力、线下线上全场景、数字化赋能。前三个都能够看到,第四个是看不到的,是在品牌产品背后的。而数字化升级成为后疫情时代新产品的主要着力点,主要做了三部分,第一个是建立了消费者的数据资产挖掘消费者数据为他的决策、品牌经营以及产品研发提供支持。第二个,通过线上化的数字平台,帮助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建立小程序、实现精准营销、最后做了私域的培育,公域是越来越贵的,不管任何行业都一定要进入私域,所以新茶饮做数字化主要是这三步。

比如喜茶做数字化任鹏先生认为它做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客户数字化也就是说消费者数据分析及私运营的构建,因此在2017年的时候喜茶的公众号单篇可以100万+的阅读量;第二个是营销数字化,也就是千人千面的线上营销;第三个是做供应链的数字化,这也是喜茶在做的。从这里可以看到新茶饮是从各个环节和数字化来赋能转型的,从原料的获取到运输,到门店,到整个运营、接单、制作、配比、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所谓数字化的赋能,只有这样才能叫数字化企业。他们仅仅是做了尝试,本质来讲就是掌握了数字资产,可能未来年轻人的饮茶方式就被奈雪、喜茶吸引了,这种习惯有可能会慢慢的被改变。对于名优茶来说,任鹏先生认为也是有机会的。让传统茶成为时尚化,用数字化提升茶的产业,是近年来传统茶叶应该走的一条路。

当有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数字化营销,还需要有好的故事,有了好的故事才能便于消费者更了解企业的产品。由故事首席官戚泽明先生为大家带来《茶企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精彩分享。

戚泽明先生为大家讲述品牌故事的绝招,以一个吃汤圆和pizza的故事举例说明。这本质上味道并不是事物的特性,而是我们人的体验,是我们大脑接收的信号,比如说去吃东西,跟食材有一点关系,跟环境、氛围、餐具、心情、服务员的笑容都有很多关系,这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点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大脑告诉自己这叫好吃。所以食材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比如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同样的一杯酒倒到两个杯子里,一个是特别华丽的杯子,一个是一次性杯子,去扫描他们的大脑,发现大脑中的嗅觉区域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愉悦区域是明显不一样的,拿着华丽杯子的大脑区域的愉悦区域明显要大很多。

首先戚泽明先生讲述“是叫为什么的故事”,当我们能够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的时候,就说明故事的模型已经有了。这里他给大家举了个化妆品品牌孙来春故事和李子柒的例子。其二他讲了选择的故事,以探鱼为例,在企业中你的哪些选择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你的哪些选择让你的产品比别人更好。最后一个是用户的故事,他列举了一个百度导航的故事。当你更好的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故事就开始慢慢的出现了。

从这些例子证明,故事是改变人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是故事改变了消费者。故事有人物故事、创始人的故事、合伙人的故事、员工的故事、用户的故事,包括产品故事、研发过程中的故事、功能故事、卖点故事和买点故事,都会有,这是整个企业故事化的模型。他列举了林清轩和李子柒的故事。并由此展开论述,人是感性动物,本质上没有人想听“干货”,比如在朋友圈都看到干货保存收藏,然后再也不看了,本质上没人不想听干货,想听故事。因为故事在打动人们的心理,是故事在改变人们的立场,是故事让人们心甘情愿的去掏腰包,这一切都是故事的辛劳。

大会进行到这里便开始了四个年轻团队的的演说,讲述他们在创业项目中的成长与经营模型。

来自春来茶文化的王赫同学介绍了他的创业项目茶研所V2.0,首先他介绍了自己的企业愿景、使命与价值观,进而对目标市场与客户,分析环境政策和产业现状,然后进行标准化与本地化的结合模式,并且讲出了他们的实践方式、规划与团队组成部分。

来自竹罐茶的演讲者叶童,他们的项目团队起源于广东省英德市,英德有着巨大的麻竹资源。项目组翻阅相关文献与历史数据,提出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能解决当地麻竹资源浪费和红茶产业持续的问题,二是如何能打造一款结合麻竹资源和红茶品质优势的产品,三是如何能打造一个能快速传播茶竹文化的品牌。通过打造一个茶竹文化的ID,借此来推动赢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鼓励青年学生返乡创业。最后他们讲述了自己线上的运营模式与团队的组成。

来自福鼎白茶印的翁寿宇同学,讲述了他对于B端茶馆解决销售的难题,帮C端解决了购买的难题。他的定义是好产品会说话。在他看来,真正能够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不是最好看的产品,但他一定是最记忆深刻的产品。在他的产品上,从纸盒到整个木箱,有着一体化的视觉呈现。在标签上可以明显看到右边是溯源,左边是所有的背书。这算是一个营销卖点,在这个产品上他们项目组了一个讨巧的事情,让茶叶回到最初的味道。他们为了证明了这款产品能够让大家震撼,并且白茶印三个字让大家感受到就是一款你能够喝到的正宗的福鼎白茶饼。在讲述期间,他们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做C端,提出了打造2.0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并且也已经在实践中。

来自茶叶小作坊之家的曾晓嘉同学,他从现状分析、愿景、市场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及企业战略、团队介绍进行了具体汇报。他们在做潮州产品的时候,做好了仿伪溯源管理、线上和线下精准对接客户,提升品牌和孵化能力,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他们的企业愿景是国内健康和乡村振兴,让深山茶农过上好日子,带上更多人就业,为我们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让中国人喝上更多天然绿色的精品茶。他们的项目让每一杯茶都可追溯,让我们的茶商、茶农之间有连接。并分析了自己优势与不足。

大会最后一项是对于四位选手的点评、评分与颁奖环节。第四名是茶研所,优秀奖;第三名是竹罐茶,三等奖。第二名是茶叶小作坊之家,二等奖。第一名是白茶印。点评环节中各位专家给出了专业意见,价值千万。

致橡树:

【主持人】:谢谢小佳最后一个商场,让老师和观众朋友们都需要更大的耐心来聆听这个项目。现在请各位评委老师先对以上的4位演讲者做出第一轮的评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进行了展示,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个环节,就是辩论和答辩的环节,你可以就你的项目进行再次的说明,有老师会对你的项目感兴趣或者是提出质疑,千万不要玻璃心。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会收上您手中的并表来做最后的统计,下面请评委老师都上场就坐。对他们有提问。

【余悦】:您觉得你这个项目为什么打70分,你们2.0和现在推出的板块除了产品的质量、构想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点可以体现出特殊?

【翁寿宇】:回到2.0和1.0的事情,因为这个思路或者是说这个启发是之前在小米的时候提出来,他说你们的产品很好,如果我喜欢会去买,但是我们的茶之心没有感受到,在整个1.0的时候针对B端,回归到2.0虽然说后期做项目的角度不一样,更多的会从一款好茶饼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去优化。

【余悦】:我16年前就去过福鼎,我刚才注意到一个问题,有没有发现有瑕疵?比如说你们在团队当中,蔡先生是制茶方面的专家,可以追溯到宋代,所以我想通过细节能不能更加让别人有印象,给你一点建议。

【翁寿宇】:谢谢老师。

【余悦】:第二位,你是广东的,姓曾的有一个名人是曾国藩。你们一年有多少销售是你们创新之后,原有的就是这个基数?

【曾晓嘉】:创新之后我们有了120万元销售。

【余悦】:在原有的56亩茶园你们是什么样的情况?

【曾晓嘉】:现在的茶园还是自产自售的方式。

【余悦】:区块链的技术怎么应用有没有考虑?

【曾晓嘉】:正在考虑当中。

【余悦】:你刚才讲了培训,培训当中全国现在在茶艺培训这一块,品茶培训这一块,线上做的最好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5家?

【王赫】:在厦门有一个机构,在北京有一个机构,这种是商业机构,还有是像院校里面的王教授个人在慕课大学上的浏览量。

【余悦】:在全国如果要建立一个独立体系的线上课程体系,他的投入是多少?

【王赫】:就每一个细分渠道来说,包括茶艺、插花,一门课程如果是从职业技能角度讲,不同的等级,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像少儿的课程是10万左右,不包括日常的运维,只是前期的产品开发。

【余悦】:网络课程这一块你了解的还不够全面,王越辉是教育部的慕课课程的,我指的和你做的培训课程是不一样的。投入当中有一家光是课程投入就600万,为什么我提出财务的问题。

【王赫】:法务方面的成本我没有计算进去。

【余悦】:培训这一块我是最了解的人员之一,因为国家标准从第一版到现在版,过去的教材到现在是我总结,所以我很熟悉。你们那个项目我觉得有一个生态概念非常好,茶竹是什么关系?

【吴玥】:我们竹和茶的结合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在产品上,用产品包装结合竹和茶。

【余悦】:你是饮料型的还是纯茶?

【吴玥】:我们做的是甘茶,冲泡的时候是将竹管和茶叶一起冲泡,但是我们是用茶叶来做包装。

【余悦】:有没有注意到茶的年份,一般是45-60年,你们的成本是多少?所以细节的问题是需要作为年轻的创业人群要更重要的,我是设计院的,我们有一个叫可行性研究,还有一个是不可行性研究,两方面,有利的在哪里,不利的在哪里,这个供你参考。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们有想法,一定会有办法,有办法一定能够找到你们发展的方向和出路,一定能够创造你们自己追求的目标,也会实现你们人生的价值,谢谢你们四位。

【主持人】:今天我觉得四位年轻的朋友要特别感恩,有这样一个老前辈坐在这里,将他既有产业的深度经验,又有现代思维,对于线上的运营和区块链、成本他都非常清楚,包括对于运营和产品也结合着考虑,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这样扎根和让我们去务实的思考一个项目的能力。其他的老师有什么提问?

【屠幼英】:我先从吴悦开始,我是大学的老师,也参加过一些大赛,也拿到过不少的奖,我也喜欢做创新的事情,今天看到这四位年轻人能有这样的一些想法,设想已经实施了,非常好,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是有希望的,也传承的,今天这个论坛让我耳目一新,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年轻团队,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做下去。刚才于老师已经提到了,本身年轻人能够站在创意茶和竹的角度是很好的,很多地方竹叶是可以喝的,但是你不做研究可以,但是你可以做健康市场,如果你没有健康市场,竹筒为什么适合做红茶呢,而不是绿茶呢?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因为茶的清香跟红茶的品质有影响,竹筒的烘干才能储藏好红茶,或者是存放过程中他们两个是相互结合和影响的,其实你可以把他作为一个卖点,因为你的竹子是有天然功能,所以把红茶放在里面,存放带来新的品质是怎么样的,甚至在干燥的环境里,把茶装进去,在干燥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有魅力的香气和更加健康的产品,这个可以作为你的亮点。

对于王赫,你已经在上海已经有创业空间了,说明你已经实施成功了,你要做更多的传播方式,你刚才讲到王老师,最早课程是一起做的,我也参加过。我觉得我们自己不同的单位,因为我们是教育部的单位,有国家的支持,于老师刚才说的很对,慕课国家是有钱的,学生去做群众演讲是不要钱的,你做文化传播处处都需要钱,你要做出你的亮点或者是与众不同,你不能全方位的去做,我认为你的面太宽,你不要每样都想做,因为你就这么多人、这么多财力,怎么可能包罗万象,做出你的特色就可以。年轻人有很多做的好的我也看过,根据你的定位找一两个就可以了,不要把全国的榜样都学了,这样思路会混乱一点。今天你们的打分都低了。

曾晓嘉的想法,我也去过潮汕,你们的思路很好,产品特色也很好,怎么把产品特色挖掘和传播,这个就可以了,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当然你说溯源,这是产业必须的。

白茶印我打的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产品已经出来了,全方位的品牌都已经加入到产品里面去了。但是我看这个数据不太懂你刚才说第一天直播的时候卖了10000片,150万,你平常都是打3折卖吗?

【翁寿宇】:是的。

【余悦】:标的售价和实际的网络售价是有差异的,因为直播卖货是不断的在变。

【主持人】:下来之后你们的项目成功了,要给屠顾问股份。朱老师是在新疆的云南人,有什么问题?

【朱老师】:第一个是竹罐茶,在云南和浙江都有很多对茶的运用,竹筒茶不像你说的那样,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在使用当中有一些是破坏性的,云南人对于茶和竹的利用是有历史经验的。竹筒对茶的存放当中是很多材质无法具备的优势的,非常环保,价值比较低廉,他是少有的不但不会影响茶叶气息,反而对茶叶气息有改善提升的少有的材质。但也有他的短板,材料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生虫,为什么云南对竹子的部位要求很严,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竹子会生虫。我们在使用当中发现有一道工序叫洗茶,有软化的作用。商品有一个属性是标准性,一个35公分,一个25公分,对于商品的买卖者不太可能接受。你是以竹为主还是以茶为主?你的竹是让茶叶升华,还是茶叶只是为了把竹子盖上去成为一种包装?

【吴悦】:第二个。

【朱老师】:这个是我很关注的,当你一件事情有两个目的的时候100%会失败,只有一个目的的时候成功率要高很多。首先你是为茶服务还是为竹服务要搞清楚。

你的茶跟红茶的区分我很赞赏,你要研究的更清楚,茶放在竹子里面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让茶变的更好吗,为什么只放甘茶呢?竹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把酒注入进去,到达竹子成熟的时候砍下来就是天生的竹酒,年轻人创业必须要天马行空。我是来自云南的,竹子在云南的区域很广,在干燥的地区你要防止开裂的问题,如果运到那边三五个月开裂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会有很大的问题,竹子开裂在南方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湿度够,但是你的东西不能只卖给南方,这是你要考虑的。

茶叶小作坊,我本身是搞茶叶加工的,而且我的主要看家本事是冰配,如果成大量出的时候有一个品质的问题,一百家、两百家全部集中在一起出货,形成品牌,很好,这是一个解决名门的问题,放量的问题,你们谁对质量把关。毛茶加工,尤其是茶叶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品质的关键,商品不一定是品质好、品质差,稳定是命门,如果不稳定,今天这个很好,明天那个很差,不能今天这个好久得意,你如何解决品质稳定的问题。如何取长补短,这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否则这个创业会因为这些短板命悬一线。

关于白茶印我打了很高分,花了8个月的时间推出这个东西非常好,为什么急于推出2.0,我做一个猜想,因为1.0的发展趋势慢了?

【翁寿宇】:当时这款产品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去卖,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2.0上线是因为下半年疫情的结束,加上展会的增加,我们希望如果通过茶博会现场零售能赚到这个差价,我们什么都不用做,通过华巨臣聚焦产品。

【朱老师】:宣传纸非常好,让我眼前一亮,非常好。

【主持人】:陈老师肯定有话要说。

【陈文品】:这个盛会是为我们茶人能够更好的为这个产业服务举办的,今天四位演讲者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产品的思维,我们的产业应该怎么做的更好,大数据的思维是他把现代的科技技术手段和对消费者更好的服务,用数据进行信息化传递,更好的把我们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对接联系起来。还有一个是资本,现在茶产业非常大,中国占全世界65%的茶叶种植面积,这么大的资产存量,有几千万人在从事这个产业,一年几百万的产量,这个是很大的资本,但是这个资本的配置是不是有效率,还要由跨界的更好的合理的资本配置,要有跨界的资本进入,集中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个行业,茶产叶的效率才能更好的去提升。

文化的思维是要讲好一个茶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虚的故事,是实实在在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故事,怎么样能够打动消费者,说话是初心。今天的四位参赛者都很年轻,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展示他们的创业,他们的思想,其实非常好。四位创业者他们处于不同的阶段,能够很好的把一系列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实现价值和目标。他们今天的表现都不错,应该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掌声。

我打的分基本上都是70多分,最好的是80分以上,创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在想创业有基本的三个过程,第一个是价值目标的确定过程,我们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来做,价值目标的确定就是消费者,茶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从事茶产业,从事茶产业的初心应该是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这杯茶对消费者来讲是什么。吴垠老师开场的时候提过,这杯茶对消费者的价值可以是减疲劳、可以是美容、抗癌,是心脑血管病的克星,是让我们世界和平的健康饮料。他还是灵魂之液,可以把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把中庸之道的体系加以践行,加以实践,去修养。以至于我们把这杯茶怎么喝好泡好的过程中去服务消费者,所以是灵魂之液。

茶还是友谊之桥,客人到来,茶是主任对客人最好的关怀,茶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载体。茶还是艺术之味,刚才王赫团队介绍茶的审评,怎么样让消费者怎么样泡好这杯茶,是艺术之味,把茶泡好会更优雅,形成甘美、甜美、醇美的一杯茶。茶的价值体现在中华文化里面以至于在全世界的消费体系里面有非常多的价值体现。

第二个是价值创建的过程,就是创业者要做什么,我们说茶产业发展了几千年,这么多人从事茶产业,一个是要怎么样更加优化的实现价值,一个是要有创新,所以创业的过程,你在从事茶企业的很多工作者来说,企业老板,你在不断的优化、在革新、在创新的路上。

第三个是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市场的思维、消费者的思维,爱茶是因为爱人。

茶是一个目标确定、价值创建和价值实现的过程,谢谢大家。祝未来大家在茶产业工作创业中顺利,谢谢。

【主持人】:今天非常好,各位老师都是不同纬度的视角,有微观的、宏观的,确实我们在做产业创新的时候既要了解政策产业和趋势,又要能够对每个产品的细节和概念精打细磨,做到入微之处。想听听任总跟贾总有什么话要说?

【任鹏】:我给个建议,第一位选手要抓住给年轻人的茶,年轻人对传统茶不太一样,关键是调性,怎么样给年轻人的茶。第二位建议你重新整理一下商业计划书,要用最精简的话简单的梳理出来,你讲了很多,但并没有把核心的东西梳理出来,另外一位或多或少也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基本框架是有的,您这边没有,我建议你做好这个。第三位选手虽然是小作坊,又做零售,我觉得是一个大平台,所以我建议你要找最小的点在哪里,把这个定位做好,因为小作坊一开始卖的太大确实不好。第四位一直讲小米,我给你一个建议,小米的发家,包括华为,都是名粉、花粉,在我看来是“脑残粉”,你做的很好,利用了视频的流量红利,但是未来一定要把这一块的粉丝抓住,形成KOC,由这个部分再扩大,所以这一步很重要,不要说茶一天就卖完了,这是第一步,最终要做到给你做脑残粉那一位,再推2.0、3.0都没有问题,因为你整个视觉效果和体验都比较好,所以最关键的玩法是先怎么样找到最关键的脑残粉,把他给运营起来,这个是最关键的。

我就讲这些。

【贾华】:我对茶不是特别了解,对茶行业也没有特别的建议,对茶行业也没有问题。但是我关注大学生创业这件事情,所以问一下吴悦,你们的创业团队全部都是学生吗?

【吴玥】:学生是主要团队,有指导老师,还有专门做比赛的指导老师。

【贾华】:我注意到你们的指导老师,创业团队你们是大学生?

【吴玥】:对,在校学生。

【贾华】: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现在社会的宣传,把乔布斯的创业过程搬出来,让大家都误以为创业很容易。你们在没有商业背景,在没有社会经验的过程当中,虽然有指导老师指导你们,但是他们替代不了你们创业,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竹罐茶这个方向用事实证明做不了怎么办?

【吴玥】:把我们既有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给以后创业的参考。

【贾华】:我换一个问法,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创业?

【主持人】:可不可以去找一份工作?

【吴玥】:可以。

【贾华】:那为什么非要创业呢?

【主持人】:你真的要创业吗?

【吴玥】:先尝试。

【王赫】:一定是。

【曾晓嘉】:是。

【翁寿宇】:当然。

【贾华】:你自己都要放弃了,别人肯定放弃你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不会要去打工的,这件事我非要干成。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今天由于场地的局限,我们很遗憾只能让选手们站着来做讨论,在我们的世界里面茶是最平等的而愿意为茶做通过的人都是我们想要祝福和平等交流的。于越老师的意思是要鼓励你们向上的力量,站着是向上的生长的力量。再一次感谢四位。感谢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加持。

下面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我们要请继续教育学院的蒋波先生和华巨臣的向飞先生,让他们在我们持续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让大家有一个机会接受茶的继续教育和教育成长,共同探讨。在今天老中青三代的见证下,下面有请华巨臣的向飞先生上场,有请继续教育学院的蒋波书记上场,让我们大家在不同领域茶的见证者和推动者的关注下,见证他们将青年人的力量在这个现场进行定格,愿这样的学院能够将茶的产业、文化、科技、市场、思想、艺术都能够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的签约成功。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

(颁奖典礼)

用掌声祝贺四位老师,让他们继续为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感谢。

现在采访一下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说一下三个感受。

【屠幼英】: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好,青年茶人如果有创意,思想活跃,爱茶,一定能在茶产业发扬光大。第二个,茶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情,不止是我们的事情。第三个,这样的事情要多办,茶道新生活。

【主持人】:贾老师第一次来我们茶行业“玩”,感觉怎么样?

【贾华】:感觉非常好,以前对茶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了解了茶背后很多的故事,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多多交流,多多学习。

【主持人】:茶行业真的是一直都需要跨界的思维,特别需要,更缺企业的运营框架,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整体的运营体系。

任总也聊一聊,之前您都是在广州闷声做研究,今天终于亮相了,讲了茶的数字化,有什么心得吗?

【任鹏】:茶的数字化我认为是刚刚起步,今天会上我最大的感慨是这些创业者们基本都是95后,非常好,在传统的行业里有年轻人在做,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您愿意为这个行业做一份贡献吗?

【任鹏】:一定的,我本身就是爱茶人,所以一定会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于越老师讲一下感觉和意见,再讲一点意见?

【余悦】:茶道新生活,掌握青年就是掌握了未来,刚才你问屠老师说明年还会来吗?这个说的太小气了,像我们这样的人起码茶寿的时候还要跟年轻人交流。

【主持人】:我特别想隔着桌子跟于越老师拥抱一下,希望大家在华巨臣的展会舞台,之内、之外都可以将跟青年人的交流持续做下去,也感谢于越老师的祝福,茶道新生活就是在一个“新”字,我们一定要保持开放探索的心去做。

【陈老师】:给我们主持人,美丽的吴垠女士鼓个掌好不好,今天主持的非常精彩,多的就不说了。

【主持人】:戚泽明讲故事讲的特别好,刚才我看到新加坡的同业理事长,他们家四代都是做茶的,把茶叶采下来,用缆车来运茶,发到群里说,快来听这个故事,说还有那个数字化,这里有新东西,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把我们茶的故事讲好一点,请你们跟我们讲一讲怎么把茶的故事讲好。

【戚泽明】:我先讲今天的论坛,7、8年前我也是在台上评过奖的,我从大一开始就参加这种大赛,一年参加4、5次,每次我带队参加的时候没有一次拿奖,每次都是在决赛的时候淘汰。第二个,我觉得在学校内创业的,你就是用来失败的,确实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即使失败了,以后的经历也会非常丰富。

【余悦】:在校的创业者就是失败者,不怕失败,你们就是站在平地上,你们想往上走,平地摔跤不可怕,山顶摔下来最可怕,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在学校创业的时候,哪怕摔一跤,没有关系,平地摔一跤,如果今后成为商界巨子摔下来会是什么样子,为了今后不摔跤,宁愿今天摔跤,摔跤之后一定攀上山顶。

【主持人】:王赫的茶里面缺少一颗心是真的,策略上是OK的,心还没有出来,要像这样的老人家出茶心。第二个是原料怎么保障。晓嘉的战略太大了,干不了,王赫讲了太多宏观的东西,具体项目的心得没有表达出来。叶童好好干,肯定行。

经过了各位老师们的点评,选手们信心满满,仿佛获得了新生力量。屠幼英老师说TED才第三次,以后要继续举办她还要来;余悦老师说茶寿是108岁,要办到108年,茶道新生活把握了年轻人,也是把握了未来。这是茶行业非常有创新力的活动,未来也是年轻人的,时代也是年轻人的。作为一个年轻人主导的创造平台,青年茶人TED希望能够给茶界年轻人提供展现创新的舞台,而也期望通过更多跨界嘉宾的分享开阔茶行业从业者的事业,从而推动整个茶行业的创新发展。本次的青年茶人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记者:程雪夫

摄影:鱼啊乐

图片:部分图片来源于华巨臣

来源: 茶道君 茶道新生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腾冲封姓两代茶人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普洱》2021第7期

作者 | 杨凯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它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再向西,则是现属缅甸的野人山,或叫茶山。

腾冲有多座活火山、大量温泉热海、湿地、地质层理、文化小镇、国军墓园等等令人赞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图片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

这里的金齿百夷就是腾冲、德宏州的少数民族。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也说,滇滩关外,“茶山野人时以茶、蜡、黑鱼、红藤、飞松五种入关易盐、布”。

清代,腾冲境内只有南部的蒲川产茶,为小叶种茶,产量有限。那时腾冲人大多饮用滇滩关、铜壁关等八关之外的缅甸大山茶和边境的南坎茶。竹筒茶(或酸茶)也很流行。这与徐霞客所记相吻合。

1912年,当地有个叫封镇国(字佩藩)的人,因为率领腾冲的民团,参与清政府镇压盈江、腾冲、缅甸茶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动乱,以军功被授予蓝翎都司的官衔,也就是正四品武官,在滇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民国肇始,由于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威望,被委任为小猛统(今永德)巡检官。

他看到双江、云县、凤庆、永德等地大叶种茶叶种植给当地居民带来福利,就到勐库一带购买茶种,运回腾冲家乡窜龙村(又名攒龙村)试种。随后,他离职回乡,此时,他种下的茶子已“茶苗芊芊”,试种大获成功。

到1921年封镇国去世时,封家的茶园已年产茶50余担(约6千市斤),“开辟利源,家给食足”,封家人可以靠茶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了。这是腾冲大叶种茶叶之始。

景颇姑娘喜摘春茶

对此,腾冲人,原民国总理李根源先生称其德媲鸿渐(陆羽),并写诗赞道:

攒龙村

群峰叠翠拥攒龙,茶树青青绣谷中。

采得芽尖八十石,巡司播种已收功。

镇国去世后,曾担任过北洋议员,昆明市政公所会办(相当于市长)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墓志中写道:

生民所资,饮食教诲。人嗜茶饮,芳香轻快。

陆羽博物,著经唐代。中土名产,舶翰海外。

厚生裕民,利泽悦兑。腾冲艺茶,青青□□。

人思倡始,歌君遗惠。我铭幽宫,传之万岁。

封镇国去世那年,其子封维德(字少藩)17岁。中学毕业后封维德回到腾冲,先后担任区长、县政府秘书。为发展当地经济,1939年,封维德在腾冲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组织当地村民“推广种植,以期增加产量,复兴农村。”

次年,他通过李根源联系了时任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教务主任,中国近代茶叶的开拓者陆溁,并写信,希望对方惠寄“中国茶叶公司茶叶合作社章则”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之各种课本一份,以便学习推广。

随后,他参考安徽和凤庆的书籍,结合自家种茶和腾冲实际,在陆溁帮助下编写了《种茶浅说》一书,陆溁为此书欣然作序。

1940年底,陆溁结束了宜良的花茶制作和中茶公司《制茶法全书》的编写,来到腾冲。陆溁利用窜龙村的茶叶,制成红茶、乌龙茶、绿茶、白毫等茶,各界人士品尝后,大为赞许。

他们一致认为,腾冲有发展茶叶的潜力。陆溁发现:

一、腾冲地处边地,对外贸易进多出少,急需找到一种经济作物进行平衡;

二、腾冲各地,气候土壤适宜种茶,但对当地制茶工艺,他只讲是用极简单之锅炒土法,并未说明这种土法是现代磨锅茶式的炒青还是炒而复曝的晒青茶;

三、为支持政府禁烟,可以用茶叶作为农民禁烟的经济替代;

四、腾冲——八莫(缅甸城市)公路的修建,为腾冲茶借道缅甸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的设想,包括:培训学生,集资建立机械化、半机械化茶厂,去茶区添办茶种,自制堆肥、绿肥,茶树之间间种其他作物,兴办农村合作组织,同时用已经栽种成功的龙川茶试制绿茶、红茶、乌龙包种茶等,以探究腾冲茶究竟适合制作何种茶叶。

原民国代总理农商总长李根源先生为封镇国题写的墓赞

有了陆溁坐镇,封维德更有信心了。他请当地最有影响的官员李根源、刘楚湘出面,组织成立“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并创立茶林学校。李根源、刘楚湘、封维德率先认股,聘请吉如膏为总务主任,陆溁负责技术。

他们从凤庆、双江采购茶籽205驮,运到腾冲,划定茶区,播种育苗,成活数百万株。同时,利用本地已有的茶树资源,制作了适合缅甸、新加坡销售的白毛猴茶、白毫红茶、橙色白毫等高档茶,运销缅甸、南洋。

但是,第二年的春天,日寇攻陷腾冲,人民涂炭,学校被占领,公司也被扼杀在襁褓中。李根源(印泉)、陆溁(澄溪)、刘楚湘(梦泽)以及封维德等人的茶叶兴边、茶叶救国之梦也被中断了。

县长跑了。刘楚湘、封维德、陆溁他们随县里的抗日民众逃到腾冲县北部的界头,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不久,封维德接到命令,代理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置局局长(相当于县长)。

在梁河,他一边为抗战部队筹措粮草,一边写每月的敌情通报,还成立了两个小型的实验性茶叶种植场,从家乡窜龙驮来18驮茶种,在梁河县的回龙寨种植,建立起回龙的第一个茶园,成活茶苗一万六千余株。也就是说,现在小有名气的回龙茶,是封维德从腾冲引种的。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封维德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抗战胜利后,腾冲县恢复了“腾越民众茶林业公司”,他们以每月10万金元卷,每年100箩谷子的待遇,把正在重庆复旦大学茶学系教书的陆溁一家又吸引回了腾冲,此时,封维德仍是公司股东。

1954~1955年,封维德担任保山专区建设科负责人,主要负责农业、水利等工作。当然,可以为国家换钢材、换机器、换气油、换康拜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急需的茶叶,是他工作的重点。

他在保山专区所管辖的各县,包括保山县(辖今施甸县)、腾冲县、昌宁县、泸水县、龙陵县以及下辖的德宏自治区的各县开设茶业辅导员训练班,茶农训练班,大力推广茶叶种植。从1955年保山专区参与茶叶培训会人数,可看出当时各县的种茶规模。

1955年,封维德主持编写的茶叶培训材料

此时的新茶园,着力于推广等高带状茶园建设,茶园周边,打埂、挖沟、种龙舌兰、修防火墙;技术方面,着力于推广不平锅;设备方面,着力发展木制揉茶机和水力揉茶机。

封维德既是领导,也是主要授课教员。他们研究出一系列向文化水平不高,祖辈以打猎、种植为生的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宣讲茶叶的窍门。农民不愿种茶,就带他们做算术,算一亩茶的价值比种苞谷高多少,能换回多少钢材;

农民记不住种茶的方法,他们就把它编成流行歌曲,用唱歌的方法,使辅导员们在头脑中对茶叶技术和知识形成机械记忆,以使他们记得更牢,理解更深。潜移默化,将茶叶技术和理念牢记于心。

封维德编写的种茶技术歌,歌中专门提到等高种植这种新式的栽培技术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封维德随保山的机构一起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在政协农业水利委员会工作,1958年去世。

必须承认,封家两代人和他们请来的专家陆溁,对保山市和德宏州茶叶产业的初创,居功至伟,培养了很多茶农,也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参天的茶树,泽被后人。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保山的茶叶种植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带领下,发展迅速,昌宁县最为突出。在老书记退休后坚持造林的施甸县大亮山林场,也留下了很多生态良好的野放茶树。

回到腾冲,现在的腾冲,既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古茶,也有适制红茶、普洱茶的大叶种古树茶、茶园茶,还有本地特产绿茶——磨锅茶,此外还有引进的高山乌龙茶,遮荫种植的抹茶……。

当年封镇国种植的茶苗,已长成参天大树,陆溁试制过的产品,也都全面量产,民国以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全面开花结果,造福乡人。

* 昆明晓德书号、懋勤轩等机构为本书提供大量背景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