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对红茶汤色的常用评语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红茶俱乐部】形容红茶汤色的评语有哪些?

您好,这里是【BTC】红茶俱乐部(Black Tea Club)。关于红茶的常见问题,如品种、制造、审评、历史、文化等,我们力邀红茶专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予以详细解答。此外,我们还就一些红茶产业的热点问题,邀请广大红茶爱好者共同参与讨论互动,畅所欲言。

本周涉茶栏目  


 《百姓茶典》



《茶频道》是湖南广播电视台为满足万千茶友量身打造的专业频道。茶频道节目内容,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娱乐性。本土原创贴近、生动,全民参与、全民互动。以宣传推广茶文化为己任,融合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营造全屏细致慢生活。《百姓茶典》 一“本”专为老百姓日常饮茶,打造的“百科典籍”,旨在引导老百姓正确饮茶,倡导健康养生新生活。


茶道术语--锁喉


Q1

形容红茶汤色的评语有哪些?

A: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玫瑰红:茶汤红似攻瑰花。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凋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Q2

红碎茶揉切有哪些方法?其优缺点是什么?

A:揉切是区别各种制法的工序。由于揉切的机械不同,工艺技术亦相应不同,其产品的外形、内质亦有差别。①转子揉切法:转子揉切法的切碎是采用卧式转子机完成的:萎凋叶经过揉捻,卷紧成条后投入转子机进茶口,由螺旋推进器推至切碎区,通过挤压、绞切切碎,再从机尾排出。采用转子揉切法茶叶在转子机中的时间短,绞切挤压力大,颗粒较平切紧结,尾茶较少,一般为6%~10%,经济效益较高。②C.T.C机揉切法:C.T.C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对相向运动、速比为1/10的三角棱齿辊,茶坯通过喂料辊进入两辊相交的切线位置上,由于茶叶被强力压入齿辊之间的微小间隙,加之齿辊上的三角棱齿作用,茶叶被高速搓撕碾碎成为颗粒,茶叶表皮被撕,叶肉裸露,茶汁外溢,细胞组织受扭曲或损伤,揉切作用强烈而快速,为发酵创造条件。因揉切时间短,瞬间升高的叶温在敞开的输送带上即可散失,因而经3次C.T.C机切碎的在制品仍保持鲜绿色。

Q3

何为红茶清饮法,有何好处?

A:以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分,红茶的泡饮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我国大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即茶汤中不加任何调味品,使茶叶发挥固有的香味。清饮时,一杯好茶在手,静品默赏,细评慢饮,最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所以中国人多喜欢清饮,特别是名特优茶,一定要清饮才能领略其独特风味,享受到饮茶奇趣。



工夫红茶也是很多资深茶友的最爱。著名的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门工夫、滇红工夫等,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徐徐体味和欣赏之中,吃出茶的醇味,领会饮茶真趣,使自己心情欢愉超然自得,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Q4

茶叶拼配的目的有哪些?

A:在传统大宗茶的精制加工工艺中,毛茶必须经过筛分、轧切、风选、拣剔和干燥等精制工艺的处理,才能分出各种大小、长短、粗细和轻重不同的筛号茶,通常我们称它为半成品茶,这些筛号茶或半成品茶经拼配后即成为各级成品茶。通常在茶叶拼配过程中,半成品茶拼配是根据成品茶的质量要求,选取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半成品筛号茶进行拼合;最终使各种不同品质的筛号茶或半成品茶的品质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调剂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品茶的经济价值,提高茶叶精制加工的经济效益。



茶叶通过拼配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二是合理选用原料,提升经济价值;三是正确定级取料,提高精制率;四是稳定生产秩序;五是降低消耗,以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Q5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重要吗?

A:茶园土壤中生物组成数量最多的是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都有广泛的分布,其中对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茶树生长有显著作用的为固氮菌、氮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它们的种群数量均很丰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形成、植株营养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的物理、化学环境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的分布,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又反过来影响土壤理化环境,土壤越熟化,有机质越丰富,土层微生物数量越多,土壤的氮素含量也增多,土壤微生物可以作为茶园土壤肥力的一项生物指标。


▲位于永泰县的有机永泰红茶生产基地

鸣谢:本文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红茶俱乐部简介


“红茶俱乐部”是在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福建电视艺术家协会、福建省绿色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福建光彩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共同参与下,2007年3月7日于福州成立。这是一个由众多红茶爱好者及一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起的民间非营利性交流团体。俱乐部意在为会员以及广大的红茶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引导健康时尚的现代消费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为众多喜欢红茶和推广红茶的人士营造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沟通氛围,积极推动我国红茶事业的发展。

红茶滋味与叶底常用评语有哪些?

 《百姓茶典》



《茶频道》是湖南广播电视台为满足万千茶友量身打造的专业频道。茶频道节目内容,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娱乐性。本土原创贴近、生动,全民参与、全民互动。以宣传推广茶文化为己任,融合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营造全屏细致慢生活。《百姓茶典》 一“本”专为老百姓日常饮茶,打造的“百科典籍”,旨在引导老百姓正确饮茶,倡导健康养生新生活。


茶道术语--苦涩和喉韵


红茶滋味常用评语有哪些?

(一)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红茶。

鲜醇爽:味醇而鲜爽,甘和、甜润。描述上档条形工夫红茶,多用于春、秋季的高档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见于大叶种红碎茶。如夏、秋季广东生产的大叶种红碎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专用于高档红碎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二套样”地区生产的优质红碎茶,大多具浓强鲜的特征。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常用于云南等地夏、秋季生产的上档红碎茶。如凤庆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一号。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红碎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红碎茶浓强度好表明品质优良。


(二)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多用于高档和中上档小叶种红碎茶。如“三套样”红碎茶,大多具有滋味清爽的特点。

甜醇:味道醇和带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如春茶中的一级祁红,嫩香持久,滋味甜醇。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多见于发酵较轻的红碎茶。


(三)


刺激性:高档大叶种红碎茶多富有较强的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如海南等地产的高档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

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调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叶种红碎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碎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


(四)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红茶叶底常用评语有哪些?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的红茶。如一级祁红外形细嫩,叶底柔软。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

红匀:红茶叶底匀称,色泽红明。多见于茶叶嫩度好而制作得当的制品。



瘦小:芽叶单薄细小。多用于施肥不足或受冻后缺乏生长力的芽叶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

舒展:冲泡后的茶叶自然展开。制茶工艺正常的新茶,其叶底多呈现舒展状;若制茶中烘干温度过高使果胶类物质凝固或存放过久的陈茶,叶底多数不舒展。

卷缩:开汤后的叶底不展开。多见于陈茶或干燥过程中火功太高导致叶底卷缩;条索紧结,泡茶用水不开,叶底也会呈卷缩状态。

红茶,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红茶包括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它们的制法大体相同,都有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4个工序。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通过萎凋、揉捻(切)、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使鲜叶内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红茶独有的品质特征。



红茶是通过萎凋来增强酶的活性,然后通过揉捻、发酵,以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为中心,发生了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最后形成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

鸣谢:本文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武夷水仙的浓度与感官品质的研究

摘要:采用TDS计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武夷水仙(特级)的冲泡浓度和口感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出武夷水仙(特级)的较为适宜的冲泡技巧,为武夷正岩茶的品鉴和冲泡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夷;正岩;茶;感官品质

目前在国内对茶叶浓度研究比较罕见,之前一般是检测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但其值和实际冲泡浸出的浓度有区别。我司在茶叶浓度检测、饮料用原料茶浓度提高等方面具有较为独到的研究。

1 茶叶浓度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茶叶的浓度一般是指茶汤液体中固形物的含量,一般测量单位为毫克/升(mg/L),也称为糖度(使用糖度仪测量)或者溶解性固体总量(也叫总溶解固体,英文:Total dissolved solids,缩写TDS,使用TDS计测量),这些都是测量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形物。也可以使用密度计检测。检测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越多。这些浓度检测值指的是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本文研究使用TDS计检测茶汤浓度。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

2017年春季武夷水仙精制后成品茶,传统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焙足焙透,等级为特级

2.2 试验方法2.2.1 冲泡方法

审评冲泡是采用国家标准审评方法。日常盖杯冲泡是使用店面常用杯具和8.5g(店面销售常用的每泡袋重量)。100℃热开水冲泡。本文研究仅针对武夷水仙特级这个品类,因此感官审评主要是比较香气、滋味和汤色等,简略了对外形、叶底的审评。邀请3名具有评茶师(国家二级)以上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参考《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的冲泡方法,着重评价茶叶香气、滋味和汤色,并写评语。

2.2.2 浓度检测方法

采用小米TDS检测笔;数值单位:ppm;使用方法:代冲泡出的茶汤冷却至室温后,把检测笔的检测头置入茶汤溶液中,待数值稳定后读取。读取后取出,并使用纯净水冲洗,并用吸纸吸干检测头。

2 武夷水仙(特级)审评冲泡的浓度与感官品质

表1 武夷水仙(特级)感官审评冲泡的浓度和感官品质结果

从感官审评来看,随着冲泡次数增加,火功香褪去,品种香花香显露出来,滋味则是从浓醇有品种特征带火味到醇爽回甘有兰香底的转变,汤色则是从深色到浅、亮的变化

3 武夷水仙日常盖杯冲泡的浓度与感官品质3.1 不同冲次的浓度与感官品质

表2 武夷水仙(特级)日常盖杯定时长冲泡的浓度和感官品质结果

从感官审评来看,香气火气是1、2冲以后就减弱,而花果香和甜香显露,有一定浓度,并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减弱;滋味也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从浓醇至醇和至纯和至平和变化;色也是从深到浅、亮的变化。岩韵特征和山场气息不会随着冲泡次数而明显变化,而是会随着滋味浓度的下降,更容易清晰识别。

3.2 调整冲泡时间后的浓度与感官品质

依据3.1的检测和感官品质结果,对冲泡时长进行了调整,其结果如下:

表3 武夷水仙(特级)日常盖杯调整时长冲泡的浓度和感官品质结果

从感官审评来看,香气火气也是1、2冲以后就减弱,而花果香和甜香显露,有一定浓度,并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减弱;滋味也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从浓醇至醇和至纯和至平和变化;汤色也是从深到浅、亮的变化。香气、滋味和汤色随着冲泡时长调整,前期稍微减缓了下降幅度,但随着冲泡次数增加,后期影响不大。岩韵特征和山场气息不会随着冲泡次数而明显变化,而是会随着滋味浓度的下降,更容易清晰识别。

4 分析与讨论4.1 茶汤冲次浓度变化

茶汤浓度无论是何种泡法,都是从浓到淡变化1、2冲在350ppm以上,而3、4冲在250ppm左右。前期冲次的时长对浓度影响明显,而后期逐渐减弱,这应该是前期茶叶内含物丰富,而后期减少了,影响越来越不明显。从感官审评的结果来看,前1、2冲尽管浓度较高,但是因为有火气等,口感反而不如3、4、5冲来的较佳,基本把握在200ppm以上浓度,基本不会觉得明显偏淡。

4.2 茶叶冲泡时长调整

总冲泡时长对总浸出的浓度影响不大,定时长与调整时长冲泡的总时长分别是240″和495″,但是总浓度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分别为1524″和1675″(全部为8冲累加),差异不显著。但冲泡时长在前期冲次上影响明显,因此个人觉得前1、2冲的时长还能略减,比如第1冲10′,第2冲20″,第3冲30秒,4、5、6、7、8冲分别为40″、45″、60″、80″、100″,总时长385″,这样可以均衡后期冲泡的浓度,不会快速下降。这个冲泡时长设定可以待以后继续验证。

4.3 茶叶感官品质变化

感官品质从冲次来看,明显1冲、2冲(审评泡法仅第1冲)的香气和滋味会略低于3、4冲(审评泡法是2冲、3冲),尽管浓度可能还略低,这主要和茶叶前期冲次有火味火气影响;香气基本是从浓到淡变化,前期(1、2冲,下同)带火气,但是中期(3、4、5、6冲,下同)冲次花果香较为显露,后期(7、8冲,下同)趋平淡;滋味也是从浓到淡变化,前期带火味,中期浓、醇、甘、爽,后期趋淡、趋平,有甜香;汤色是从深到浅、亮变化,随着冲次增加,颜色从浓红向橙红、橙黄、浅橙黄变化,同时冲泡人员可以依据汤色来大致判断冲泡浓度。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