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德江县永志茶叶有限公司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田萍:德江县能人回乡种茶带富乡亲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连日来,雨后薄雾为盆水村披上一层细纱。“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开采了。”茶园里,望着一株株挂着雨露向上生长的茶苗,双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萍感叹多年心血,总算看到希望。

  盆水村在德江县泉口镇北部,属二类贫困村。早年间,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单一,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田萍便是其中之一,正因如此,他和茶结下不解之缘。

  在外务工的日子,田萍做过机修、进过工厂,一次偶然机会让他认识浙江安吉县老茶农丁金海。“都是土地,为啥安吉能种茶致富,我家乡土地却只能维持温饱?”自此,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田萍心中萌发。

  返乡后,他将种茶的想法与家人商量,但满心热情却没有得到家人支持,无可奈何的他只能把念头强行压下,每当看到那些因无人耕作而日渐荒芜的土地,只能在心里暗自叹息。

  2014年,德江县出台政策,免费发放茶苗让群众发展茶产业,而泉口镇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669.5毫米、相对湿度70%,多云雾,土壤PH值适中。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该镇成为高山云雾茶的发展潜力之地。田萍种茶的梦想终于迎来转机,这次,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走上种茶之路。

  万事开头难,田萍还没迈出第一步,便被泼了一盆冷水。“宁愿荒着,也不愿拿来种茶。”思及过往,田萍苦笑,但他不愿就此作罢。

  挨家串户、走亲访友,时隔多年,田萍说,记不清自己当时走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才协调500余亩土地种植绿茶。

  打铁趁热,土地问题解决后,他立即种植茶苗,原以为种茶的事情成了,却不曾想第二年便成了泡影,由于不会管理,500多亩茶苗成活率不到一半。

  “老田啊,咱还是老实本分地种点地糊口得了。”面对周围人劝解,田萍有过自责,却从未放弃。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泉口镇立足气候优势,把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将茶产业作为主打产业发展。

  产业革命的号角让田萍再次看到希望,同年,他将发展养殖业挣来的资金全部投入茶山发展,重新翻挖土地。

  这次,田萍转变思路,回到安吉向丁金海借80余万株黄金叶茶苗,走高端茶种植路线。靠着政府投入的100万元贴息贷款和32万扶贫资金建立合作社,种茶之路得以走上正轨。

  吸取失败经验,田萍不再单打独斗,他邀丁金海做技术指导,从育苗到种植到加工,合作社经营得很好。

  “白茶、黄金叶、黄金芽,3个品种共计1300余亩。”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政府今年又投入64万元资金扶持田萍发展茶产业。看着家乡的荒山变成一片片绿色茶山,田萍激动地说,这一切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

  “茶叶的品质远超欧盟标准。”依托优质气候发展高端生态茶的初心,田萍的茶园今年迎来首采。他将出产的4斤黄金叶干茶带到深圳和杭州等地做品质鉴定,被深圳一家饮用水公司青睐,公司老板承诺为他建加工厂和打通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为表示诚意,该公司今年为田萍的合作社送来150吨茶叶专用肥料,这让田萍信心更足。

  产业崛起,带富一方。今年上半年,田萍的合作社仅务工工资就支出30余万元,带动群众务工9000多人次,并通过土地流转惠及盆水、大土、三合、岩门4个村的贫困户250余户。

  田萍拓荒种茶闯富路,只是泉口镇近年来大力推行产业革命的缩影。近年来,泉口镇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发展目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能人返乡种茶累计8170多亩,并已陆续见成效。通过政府引导与德江县永志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合作,茶产品远销浙江、上海等地,茶产业覆盖贫困户386户1544人,辐射带动1060户4240人增收致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佳佳 田勇)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来源:贵州日报

田萍:能人回乡种茶带富乡亲

  连日来,雨后薄雾为盆水村披上一层细纱。“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开采了。”茶园里,望着一株株挂着雨露向上生长的茶苗,双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萍感叹多年心血,总算看到希望。

  盆水村在德江县泉口镇北部,属二类贫困村。早年间,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单一,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田萍便是其中之一,正因如此,他和茶结下不解之缘。

  在外务工的日子,田萍做过机修、进过工厂,一次偶然机会让他认识浙江安吉县老茶农丁金海。“都是土地,为啥安吉能种茶致富,我家乡土地却只能维持温饱?”自此,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田萍心中萌发。

  返乡后,他将种茶的想法与家人商量,但满心热情却没有得到家人支持,无可奈何的他只能把念头强行压下,每当看到那些因无人耕作而日渐荒芜的土地,只能在心里暗自叹息。

  2014年,德江县出台政策,免费发放茶苗让群众发展茶产业,而泉口镇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669.5毫米、相对湿度70%,多云雾,土壤PH值适中。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该镇成为高山云雾茶的发展潜力之地。田萍种茶的梦想终于迎来转机,这次,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走上种茶之路。

  万事开头难,田萍还没迈出第一步,便被泼了一盆冷水。“宁愿荒着,也不愿拿来种茶。”思及过往,田萍苦笑,但他不愿就此作罢。

  挨家串户、走亲访友,时隔多年,田萍说,记不清自己当时走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才协调500余亩土地种植绿茶。

  打铁趁热,土地问题解决后,他立即种植茶苗,原以为种茶的事情成了,却不曾想第二年便成了泡影,由于不会管理,500多亩茶苗成活率不到一半。

  “老田啊,咱还是老实本分地种点地糊口得了。”面对周围人劝解,田萍有过自责,却从未放弃。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泉口镇立足气候优势,把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将茶产业作为主打产业发展。

  产业革命的号角让田萍再次看到希望,同年,他将发展养殖业挣来的资金全部投入茶山发展,重新翻挖土地。

  这次,田萍转变思路,回到安吉向丁金海借80余万株黄金叶茶苗,走高端茶种植路线。靠着政府投入的100万元贴息贷款和32万扶贫资金建立合作社,种茶之路得以走上正轨。

  吸取失败经验,田萍不再单打独斗,他邀丁金海做技术指导,从育苗到种植到加工,合作社经营得很好。

  “白茶、黄金叶、黄金芽,3个品种共计1300余亩。”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政府今年又投入64万元资金扶持田萍发展茶产业。看着家乡的荒山变成一片片绿色茶山,田萍激动地说,这一切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

  “茶叶的品质远超欧盟标准。”依托优质气候发展高端生态茶的初心,田萍的茶园今年迎来首采。他将出产的4斤黄金叶干茶带到深圳和杭州等地做品质鉴定,被深圳一家饮用水公司青睐,公司老板承诺为他建加工厂和打通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为表示诚意,该公司今年为田萍的合作社送来150吨茶叶专用肥料,这让田萍信心更足。

  产业崛起,带富一方。今年上半年,田萍的合作社仅务工工资就支出30余万元,带动群众务工9000多人次,并通过土地流转惠及盆水、大土、三合、岩门4个村的贫困户250余户。

  田萍拓荒种茶闯富路,只是泉口镇近年来大力推行产业革命的缩影。近年来,泉口镇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发展目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能人返乡种茶累计8170多亩,并已陆续见成效。通过政府引导与德江县永志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合作,茶产品远销浙江、上海等地,茶产业覆盖贫困户386户1544人,辐射带动1060户4240人增收致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佳佳 田勇)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春茶开采进行时,贵州铜仁春茶开采

贵州最美茶区——铜仁开采

阳春三月,又是一年春茶忙。在积极防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同时,全省各地茶区也迎来了春茶生产期,作为全省茶叶主产区的铜仁茶山已是芳芽吐绿、绿意盎然、生机烂漫。

石阡阡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现场(石阡苔茶)

自2月下旬开始,铜仁市7个产茶县相继开园,进入春茶生产期,企业一首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茶生产,茶农进园必须戴好口罩,测量体温,茶篓集中消毒,收青实行分批错峰,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扎堆。茶农背上采茶篓,戴上口罩,在茶园间穿梭,双手灵巧地左右开工。一年之中品质最优的鲜叶主要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茶农们熟练的双手将一片片色泽翠绿幼嫩肥壮的芽叶采放竹篓中,即将变现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天马农牧有限公司开采现场 (乌牛早品种)
松桃亿丰顶萃茶业公司开采现场
江口县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开采(香山早品种)
印江县贵州贵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采现场
贵州万露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思南松道艳茶加工厂现场

德江永志茶叶公司加工现场
提及贵州省铜仁市,人们最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武陵山脉主峰——“梵天净土”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犹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又如一名美丽动人的女子,在云雾中娇羞朦胧,神秘妩媚。正是在这样独特的生态条件下,赋予了铜仁茶的天生丽质,作为贵州第二大产茶区,铜仁自古产茶,出产石阡坪山贡茶、梵净山团龙贡茶、沿河姚溪贡茶等历史名茶……。


作为贵州省第二大茶区,坚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全市六大主导产业首选加以培育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51万亩,石阡县、印江县、江口县、思南县、松桃县、德江县和沿河县作为7个主产县,每个县的茶又各具特点,石阡苔茶、梵净山翠峰茶、思南宴茶、松桃苗王茶、德江白茶、沿河古树茶,值得爱喝茶的你,静候一杯来自铜仁的新茶。
梵净山毛峰

石阡苔茶(毛峰)

(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徐代刚、赵泰然供图)

本文章来源自黔茶资讯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