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金针白莲详解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5 秒)

大益论茶秘笈第二波 记牢10款熟茶特点,备赛更进一步!

近期,大益宝盒陆续到货。拿到宝盒的茶人益友们,纷纷开启了争分夺秒的练茶时光。

收到大家急切的催更信息,益信君立刻录制了大益宝盒开箱视频,让大家对宝盒一睹为快!

与此同时,配合各位的练茶需求,我们的“考试秘笈”第二弹也如此而至,继上期详解10款生茶特点后(回顾>>>这期又带来10款考试熟茶的特征详解,全是重点,可别错过!

重要提醒

进入主题之前,有个关键信息再次提醒茶友们,购买2023大益宝盒即可进入益友会APP报名参加大益论茶,大赛奖金高达百万、奖励覆盖率达100%,报名时间截止至8月20日。

10款熟茶的专业审评

立刻上干货

100gV93<1901>

【干茶】:体型小,嫩;条索紧细;色泽褐红有金毫,偶有坨状曲面

【汤色】:红褐较亮

【香气】:甜香浓郁带糖香,高扬持久

【滋味】:醇和、较甜润

【叶底】:红褐,较嫩匀,有嫩芽嫩茎

357g金针白莲<2101>

【干茶】:体型小,嫩;色泽褐红,显金毫,芽毫稍肥

【汤色】:褐红明亮

【香气】:甜香浓纯带荷香、持久

【滋味】:醇厚、较饱满、较滑、汤含荷香

【叶底】:红褐较亮,较嫩匀,较软,多嫩芽,带荷香

357g勐海之星<2201>

【干茶】:体型偏小,较嫩;色泽褐红,略显金毫,芽毫稍肥;略有梗

【汤色】:红浓

【香气】:糖香纯正带麦芽甜香

【滋味】:醇和、甜润、稍滑

【叶底】:红褐尚亮,较匀,稍软,有嫩茎,多芽,糖香显

357g高山韵象<1901>

【干茶】:体型偏小,稍嫩,色泽褐红泛黄,有金毫

【汤色】:红褐较亮

【香气】:甜香纯正,糖香浓郁,甜润持久

【滋味】:醇厚,饱满,较甜稍顺滑,协调

【叶底】:红褐,稍嫩匀,较亮尚软,带甜香

357g益原素<1801>

【干茶】:体型适中,色泽红褐,有金毫,有茎梗

【汤色】:红褐

【香气】:菌香浓郁,带甜香,持久

【滋味】:醇厚,较甜润微苦,汤含菌香

【叶底】:红褐较亮,较匀,菌香浓郁

357g7572<2001>

【干茶】:体型稍大,色泽红褐,有金毫,带梗

【汤色】:褐红较亮

【香气】:甜香浓纯带焦糖香、甜醇持久

【滋味】:醇厚、稍滑、甜润饱满

【叶底】:红褐较润,尚匀,有梗

357g越陈越香<1901>  

【干茶】:体型大,色泽乌黑,较匀,条索稍粗壮,稍老,多梗

【汤色】:红褐

【香气】:甜香微带陈香、持久

【滋味】:甜醇饱满、稍滑、较协调

【叶底】:黑褐油润,较匀,舒展,有梗,稍硬

357g7592<2001>

【干茶】:体型大,条索稍壮实;色泽乌褐,多梗,梗偏黑稍老粗壮

【汤色】:红浓

【香气】:甜香带糖香浓纯

【滋味】:醇和、较饱满、稍顺滑

【叶底】:红褐,稍硬,梗多稍粗壮

357g8592<1801>

【干茶】:体型大,色泽红褐,条索粗松,多梗、偏粗壮稍老

【汤色】:红明

【香气】:甜香浓郁、持久

【滋味】:醇和、较甜润

【叶底】:红褐,稍松,叶舒展,多老梗


本期审评茶道师

石爱云

曾获全国大益论茶大赛总冠军,国家评茶师(一级),国家茶艺技师(一级),国家茶艺师、评茶员鉴定考评员,大益三阶职业茶道师,高级茶叶加工师,高级花艺师。对茶叶品鉴有独到见解和深厚经验,精通冲泡技巧方法,擅于编排指导各类茶艺表演活动,设计组织不同主题茶会活动等。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愿每一位爱茶人,都能在2023大益论茶中,尽显实力,以拼搏赢得大奖!以茶界最高赛事之荣耀,为你的论茶技能冠以终生成就!

由大益职业茶道师总结整理的10款生产、10款熟茶“考试秘笈”已经发布完毕,两篇文章都一定要记得收藏哦!不管你是久经茶海的老茶客,还是初入江湖的茶小白,这份官方的“考试秘笈”都非常实用,后面的几个月它将一直陪伴着你,助你奋战2023大益论茶。

这还不止!2023大益论茶的“考试秘笈”后续还将推出视频版本,更多画面、更详细的讲解,必能进一步帮助你展开论茶学习、大赛备战,敬请期待!

从普洱熟茶“黑转粉”到“道中人”

我们一直强调,茶首先是食品,我们是要吃到肚子里去的,茶的好与坏,身体会直观地告诉你,喝茶的本质是带来健康,而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为我们证明了普洱熟茶它带来的健康品饮体验。我们坚持以欧盟食品检测标准为安全生产根本,制安全、健康茶。在此基础上,让茶友更放心地与我们携手品饮经典的味道。

——滕忠东

普洱茶历史发展是断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内地成为小众茶类。但在香港却是人们生活日常离不开的一种红汤茶类。90年代中后期,受港台地区影响,普洱茶星星之火首先在珠三角城市点燃,继而在2005年后影响到全国,一跃成为有影响的大众热捧茶类。

然而,综观普洱茶的复兴历程,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早年关于“干仓好茶,港仓、湿仓发霉茶”,“熟普不如生普好”等理论,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且至今仍深深误导很多普洱茶初识者,让初识者在潜意识里就对普洱熟茶产生抵制、轻慢态度。

好在云雾遮不住真相,特别是近年《普洱》杂志溯本追源,倡导科学认识普洱熟茶,让愈来愈多的业内专家详解熟茶发酵的机理和健康功效。自2017年后,我也慢慢从“黑”熟茶转变为熟茶“粉”。

“黑”熟茶,

源于对普洱后发酵工艺的肤浅认识

本人于2001年辞教从事经贸,身在沿海开放城市——福州,日常与港台朋友经贸合作往来过程中,多有接触普洱茶的机会。因为福建是乌龙茶、绿茶重要产区,作为福建人,我们认为茶叶就应该回甘生津,喉韵强烈持久,普洱生茶刚好能满足这一品饮需求。再喝普洱熟茶,无生津感,并且没有生茶中特有的花香、果香,反而杂有类似“鱼腥”气息的堆味。从而抵制甚至认为其制作不卫生,易发霉,不利于健康。不但自己不喝,还劝自己周边好友也不要喝熟茶。

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时间大约是2007年,一位久居广东中山的初中老同学回福州同学聚会,听说我喜欢普洱茶,特意给我带回一袋普洱散茶,约两斤左右,价格不菲(现在想来应该是八十年代普洱散茶),与众同学一起冲泡,汤显褐红色,我就一口不喝,还劝在场同学少喝这类“湿仓”茶。

结果原本送我的茶叶,被另一位同学拿回家。过了一段时间,这同学与我分享,他与老婆在家一直喝那茶,感觉胃很舒服,身体饮后有发热感,并且他老婆胃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但我仍固执己见,劝说同学“那茶”就是香港湿仓熟茶。如今回想起来,这些无端的偏执是源于自己认知的肤浅,跟着部分茶商人云亦云,没有科学思维去判断。

第二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4年国庆期间。当年公司刚尝试生产出第一批普洱生茶,我就约公司路老师,福建茶叶学会《 茶缘 》刊物主编汤荣辉先生等6人,从福州驱车到浙江与资深茶人交流学习。

晚间到桐乡,受到老乡又是同届学友孙先生款待。孙先生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员,在当地经营高端娱乐业,那天晚上他冲泡熟普接待我们,我则力劝他少喝熟普,并历数熟普种种不利。孙先生只是淡淡一笑说, 他一直受困于“三高”,身体亚健康堪忧,原先一直喝岩茶、铁观音,两年前,偶然喝到一款价格实惠的熟普,口感还比较适应,就一直喝到现在,体检得知“三高”趋向正常,特别是血脂值已正常了,身心状态也好了很多。当时的我仍不以为然,编着种种理由,继续黑着熟普。为此,在席间还与汤主编就“孙总喝熟普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至今想来自己当时真是无知才敢无畏,心安理得黑着熟普!

科学普洱观的指导,

我逐渐转身为“普洱熟茶粉”

我在习茶的过程,对于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普洱熟茶还是比较认可的。对于身边那些一定要喝普洱熟茶的好友,我就建议他们尽可能喝勐海茶厂的茶品。记得2006 年,偶然喝到大益2005 年的金针白莲熟茶,口感、体感都不错,特别是几位高中女同学时常向我说起这款茶,以至在2007年我花18000元在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买了一件金针白莲(一饼价约300元),要知道当时“白菜”“孔雀”明星茶也不过小几百块钱,“ 八八青 ”市价约3000元左右。

2010年公司因业务关系在广州天河区设立办事处,由公司刘先生具体负 责。刘先生是台湾人士,没喝茶习惯, 午饭后必到便利店买瓶酸奶喝,我问何故?他解释说“酸奶富含益生菌,有益 于肠道健康,消除肠道弯曲处沉积物。” 我便建议他试试喝大益熟普,特别推荐了2005年V93。言及普洱熟普作为发酵茶,茶汤温热,富含益生菌群,利于肠胃健康。就这样喝着熟普,刘先生渐入普洱天地,专心精研,今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颇有名气的普洱藏家,从事大益明星“孔雀”“白菜”系列茶类的品鉴、收藏、流通。

随着近几年公司主体业务调整,我由经营意大利红酒逐步转移到以普洱茶为业,并注册了“ 朴境 ”品牌,开始了产、供、销品牌化运作构想。这几年本人行走于全国各地,观茶展、拜访茶界前辈,向普洱茶界学者、科研人员请教学习。特别是阅读了《普洱》杂志陈杰老师的文章,让我开始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认识起点,树立了自己的科学普洱观。借2017年《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期,我也专程拜访了陈杰老师,交流普洱熟茶对人体的健康意义。

普洱生茶因茶性偏寒,长期品饮容易让人脾胃受损。我本人之前长期喝普洱生茶,并影响周边好友。从昆明回福州后,我立刻逐一了解长期喝生茶的好友。其中一陈姓大哥直言不讳说他喝了一段时间生茶,瘦了十几斤,胃一直有呕吐感,听从医生建议停饮生茶后,体力逐步恢复。此事震惊着我,引起我的深思:难道自己做古树生普的方向错了吗?

我与台湾刘先生也同一时间出现晚上睡觉流口水现象。问诊中医得知:长期品饮寒性生茶,导致气虚脾湿,严重时夜间睡觉就会流口水。当然,胃有毛病、口腔溃疡也会出现夜晚流口水现象。

但我诊断后停喝生茶,甚至中期茶,只喝红褐汤老生茶及年份老熟茶。约三个月后,夜间不流口水了,人气血也好了很多。

从陈杰老师处得到启发,到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在2018年1月份来到了云南勐海,寻找经典“勐海味”。从原料、工艺、拼配等方向逐步研究,深入原料基地,反复实地考察,逐一拜访曾在勐海茶厂发酵车间、采购组、拼配组的老一辈茶人,认真听取他们的制茶经验。深入厂区逐个考察不同厂家的发酵状况,对大堆发酵、木板离地发酵、竹筐离地发酵等方式进行比较,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对普洱熟茶的理解,重新审视普洱熟茶对人类的健康价值与意义。

自此,我从对普洱熟茶黑你没商量的“ 黑者 ”,华丽转身为普洱熟茶“ 粉者 ”,粉得一天生活都离不开熟普。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