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田东方屏山美人茶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大田:一片叶子成长为一个产业

雾醉山里茶飘香,甘甜润滑草木间,春露一杯涤尘凡.....在闽中大田,藏着一种名为“美人”的茶,究竟是怎样的茶,能担得起这样的名称?

“人做一半 虫做一半”

在大田的高山茶园,如果你仔细观察茶树嫩叶的背面,可以看到一种极小的飞虫在刺吸鲜汁,别吃惊,这就是大田美人茶香味独特的奥秘所在——“人做一半,虫做一半。”

小飞虫其实就是小绿叶蝉(又称浮尘子)。每年的小满至芒种期间,天气时晴时雨,大田高山茶园里迎来“昆虫盛宴”。漫天飞舞的小绿叶蝉自由穿梭在茶树枝芽间。

小绿叶蝉,喜食茶树嫩叶中的汁液,被其叮过的芽叶会本能地开启防御机制,在伤口处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吸引其天敌前来。后来,人们发现小绿叶蝉刺吸的茶青,经独特工艺制作后,遗留在茶叶上的口水印记,会慢慢经酶转化出蜜蜒香,具有独特、醇厚的果香蜜味,推向市场后颇受青睐。

于是,为谋求美人茶这种独特的味道,茶农们也开始喜闻乐见“茶蝉”的和谐相处。很多昆虫是小绿叶蝉的天敌,但人们在观察中发现,海拔越高,昼夜温差会加大,可以有效抑制昆虫的繁殖。而小绿叶蝉的温差耐受能力强,能够适应一定的海拔高度……

大田位于福建中部,属于高山县。茶园的海拔高度在800米到1200米之间,境内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175座。既适宜小绿叶蝉的生存,也使之鲜有天敌。

茶园若要吸引小绿叶蝉的聚集,需要为它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施洒杀虫的农药是不可为的。而且,小绿叶蝉叮咬茶叶后,还需要到草丛“休息”。所以,茶树的生长环境要做到不砍树、不除草。高海拔、不使用农药、施用有机肥、套种绿肥,这种环境下“茶蝉一味”,培育出的有机茶,为制作出优质的大田美人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东方韵味 缘结两岸‍

一盏美人茶,缘结两岸情。大田美人茶的兴起,源于“东方美人茶”的引入。

△东方美人茶

美人茶19世纪原产于台湾,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当地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据传,100多年前,英国茶商将膨风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澄黄透亮的色泽和醇厚甘甜的口感,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因其来自东方,赐名“东方美人茶”。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台湾茶农在多方考察后,发现大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极为适合“东方美人茶”这一茶产品生长。1998年末,大田第一家台资茶企——福建省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落户,美人茶在大田的历史由此开启。屏山是大田县十万亩茶园的核心区,大田美人茶最早就出产在此地。

△屏山茶园

虽然美人茶在大田的时间只有二十几年,但大田茶叶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1086年),阳春村普照堂僧人开始种茶。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大仙峰岩寺“崇圣岩”,僧人在寺院周围种茶供佛,禅茶名声渐显,受到世人的推崇。

△野生古茶树

640多年前,元代《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作者,大田县广平村先贤郭居敬的《百香诗》之一《茶》问世,这是大田现存最早的茶诗。

△郭居敬写下的《百香诗》

明万历1611年,《大田县志》就有关于茶叶贸易的记载。县内的济阳乡,是闽西北—闽中—闽南—海外这条海丝茶马古道上的茶贸重镇。清康熙年间,文渊大学士李光地将大田武陵雪山茶作为珍品进贡朝廷。清末至抗战前,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县内开设茶馆七十二处。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万亩茶园青绿葱茏

《辞海》对大田茶叶记载“大田在福建省中部,尤溪上游,戴云山西侧,明置县,农产品有稻、甘庶、麻、茶叶等特产武陵绿茶”。大田茶事亦载入《康熙字典》。

秉承当地深厚的传统制茶技艺,又经过二十几年的选育培植,大田美人茶的口感不断优化,逐渐成为茶中新宠。

大田美人茶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繁杂、最讲究,须手工采摘“一芽一、二叶”之嫩茶,经“萎凋→凉青→做青(摇青←→凉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烘干”等工序精制。由此制成的茶叶呈明亮鲜艳的白、青、褐、红、黄五色,当沸水入瓷杯,叶芽舒展,旋转飞沉,一如少女翩跹起舞。

打生态牌 走绿色路

“大田是高山茶区,品质好,高山茶的前景非常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曾表示,大田美人茶与一般工艺茶的味道不一样,芳香馥郁。

△美人茶基地

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大田生态茶产业蓬勃发展,产茶乡镇从4个拓增至18个。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大田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精心呵护高品质茶叶生长的一方净地,获评“中国高山茶之乡”、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

当地在高山茶园大力推广“前埂后沟缓坡台”和梯壁植草等模式;在种植密度低的区域适当补植套种桂花、木荷等树木,增强茶园水土保持能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5.1万亩。

△生态茶园

与此同时,大田还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不断加快茶旅融合发展。

2019年,大田县成功创建首个AAAA级景区大仙峰茶美人景区,这是国内首家以“高山茶”为主题,融文化体验、文创展示、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景区。

2022年2月,大田美人茶文创园开园。利用这一园区,大田举办全国美人茶斗茶赛等系列活动,开展茶诗、茶歌、茶故事和制茶大师评比、茶叶包装设计等各类茶事比赛,提升大田美人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茶海跑活动

美人茶成就了一方产业,并不断浸润着城市的发展气质,将茶与经济糅合成推动大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

△美人茶制作

目前,大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39亿元。其中,全县共有适制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占全国美人茶产量七成以上。“中国美人茶之乡”的称号,实至名归。

来源:闽人智慧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湾“东方美人”飘香福建茶乡:茶叶变“金叶”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的千亩生态茶园里,绿油油的茶树在阳光下格外青翠。如今,这个偏远山区县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高山茶之乡”。


图为活动现场。郑宗栖摄

初夏时节,第二届大田美人茶开茶节、2021年国际茶日福建省系列活动在大田县举行,吸引许许多多茶人、游客远近而来,一睹茶乡的魅力。

据载,大田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大田种植高山茶始于大仙峰崇圣岩寺僧人种茶,《康熙字典》中就有对大田茶叶生产的注解。

经过数代茶人不懈传承耕耘,大田县茶叶种植面积现达10万亩,共有茶叶加工厂1310家,年加工毛茶1.3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5亿元人民币。在大田的众多茶类中,“江山美人茶”尤为知名。

图为大田茶山。吴晟炜摄

大田有着“中国高山硒谷”之称,这里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峰峦叠翠,高山云雾之中产好茶。而且,大田县与台湾高山区经纬度相近。

20多年前,台资茶企大方广茶业公司将“东方美人”引种至屏山乡内洋村,让这独特的“台湾味”从此飘香大陆,并有了一个与“东方美人”相呼应的名字“江山美人”。

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忠告诉记者,大田的“江山美人茶”跟其它茶类在本质上的一个区别,就是必须要经过小绿叶蝉去叮咬、吸食。

制作“江山美人茶”,茶青必须是小绿叶蝉叮咬、吸食过的。原来,小绿叶蝉在茶青上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挥发出蜜糖香气,这是“美人茶”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也是其有别于其它茶最显著的地方。

李志忠说,大田县的天然条件适合种植茶叶。大田县敬天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春梅也说,大田属于高海拔地区,做出来的“美人茶”带有蜜香、花香、果香,口感非常特别。

图为活动现场。郑宗栖摄

2016年,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硕士的陈春梅返乡做茶农。她牵头成立大田县敬天茶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茶农”多层次协同发展模式,更新茶树品种,引进茶叶生产新技术,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助力家乡茶产业发展,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过去,当地茶农习惯各自为战,每家每户都有茶园,但规模小,质量、价格参差不齐,市场议价能力低。近年来,在合作社带动下,茶农们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种茶、制茶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环境优势,走“生态”路线,使“美人茶”短短几年间在茶市上异军突起。

在大田,成片的茶园郁郁葱葱,连片的茶山也变身乡村旅游的好去处。生态木屋民宿、休闲木栈道、自然步道等遍布茶山间,茶文化休闲体验游兴起,助力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一片茶叶成就了一个产业,茶产业跟旅游相融合,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大田县屏山乡党委书记林生长表示,“要把茶旅融合这个项目继续做强做大,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特别是茶农的收入。

近年来,大田县把茶产业作为该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立足高山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巩固建设茶叶基地,扶持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加强“美人茶”品牌建设,确保茶企茶农增产增收。大田县副县长陈秀达表示,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美人茶”成为该县的一张名片。

来源:中新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田美人茶的茶事茶史

在生生不息、岁月流长的闽中高山群落里,孕育着一种韵味醇厚、蜜香浓郁的高山美人茶,其茶香,穿越高山密林,幽幽而至杯间,绵绵留驻唇边……

天香独蕴

高山云雾出好茶。大田位于福建中部,是个高山县,境内海拔超过1000米山峰有175座。在这样环境中,大田美人茶择高山阳坡净地而立,阳崖阴木,土壤疏松肥沃,纵享天地之力、自然之爱。

大田美人茶景区。(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骆少君、陈郁榕等茶界专家曾给予大田美人茶这样的赞誉:当地高山区是片净土,没有污染源,生态环境好;大田高山云雾多,漫射光较多,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茶叶叶片肥厚,耐冲泡,品质佳。

小绿叶蝉。(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美人茶属青茶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后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发挥出蜜糖香气,这也是大田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

大田美人茶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繁杂、最讲究,须手工采摘“一芽一、二叶”之嫩茶,经“萎凋→凉青→做青(摇青←→凉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烘干”等工序精制。美人茶是重发酵乌龙茶,其发酵程度达到了60%-80%,有别于全发酵,内质留有余地,给人无穷的品味空间。

大田县茶园风光。(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茶叶芽头肥壮,叶质柔道,茸毛甚多,形态优美,自然卷缩,紧致成条,千姿百态。当沸水入瓷杯,叶芽舒展,旋转飞沉,一如少女翩跹起舞,姿态极其优美动人。


大田美人茶茶汤明亮清澈。(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所冲泡出的茶汤,呈现明亮清澈的琥珀色、橙黄色,尽显娇羞、清纯的气质,茶叶呈明亮鲜红的白、青、褐、红、黄五色。

滋味兼具乌龙茶的清雅、普洱茶的醇厚,茶汤入喉之际,唇齿留香,花香、熟果香、蜜香缠绵交替,跌宕起伏,滋味甘润香醇,汤感柔滑爽口……

泡制美人茶。(摄影:温欣孝)

茶韵悠悠。(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品茗茶、观茶艺,以茶会客。在乡村,门庭院落放一张小桌,搬几张小凳子,围桌而坐,用一大茶壶泡茶,用茶盅或饭碗盛茶,叫大碗茶,边喝边聊天。有条件人家,室内设以琴台,挂以书画,配以精美茶具,再摆上几盆盆景花卉,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使人产生一种恬静愉悦超然物外的感觉,进入一种“尘心洗兴难尽,一片蝉声树影斜”乐而忘归的境界。

茶史悠久

大田茶史延绵千载,野生古茶树在原始森林的呵护下,历经千年依然挺拔,孕育着大田美人茶之茶魂。

野生古茶树。(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茶业兴起始于宋代。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始建于境内的大仙峰岩寺“崇圣岩”,僧人在寺院周围开始种茶,受到世人的推崇,此为大田种植高山茶的起源。



大仙峰岩寺。(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元代《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作者,大田县广平村先贤郭居敬,在640多年前写下了《百香诗》,即百首七言咏物绝句,每首诗末俱押“香”字韵,其中作品之一《茶》,是大田现存最早的茶诗。诗中“战退眠魔无避处,瓦瓯汹涌雪涛香”,将茶的功效与煮茶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明万历1611年,《大田县志》记载了茶叶贸易。卷之八中:“货之属与木之属都记载有:茶、茶油……”说明早在400年前,大田已有茶树与茶的贸易。县内的济阳乡,是闽西北—闽中—闽南—海外这条海丝古道上的茶贸重镇。

清康熙年间,文渊大学士李光地将大田武陵雪山茶为珍品进贡朝廷。乾隆年间,大田的茶叶成为对外贸易的产品,由商贩收购并肩挑至山下的邻县永春装船,经福州、泉州运销海外,清末至抗战前,大仙峰茶叶驰名海内外,茶事载入《康熙字典》。

流金香茶。(摄影:范一彬)

当代,大田美人茶的兴起,则源于“东方美人茶”的引入。东方美人茶19世纪原产于台湾,又名膨风茶、白毫乌龙茶,1865年就开始出口到美国。据传,100多年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因其形似美人、澄黄透亮的色泽和醇厚甘甜的口感,又来自东方,美名“东方美人茶”。台湾茶区对美人茶品种、加工技术、产品品质以及文化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

1999年,台湾茶农在多方考察后,发现大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极为适合“东方美人茶”这一品种生长,于是便引进茶树繁育推广,开启了“美人茶”在大田的历史。

经过大田人二十几年的选育培植,秉承当地深厚的传统制茶技艺,在优化口感滋味的同时,既保留茶之本味,又让人品味到茶中滋味的层次多元变化,使大田美人茶逐渐成为茶中新宠。

茶乡仙境。(摄影:阿苏)

茶乡茶俗

大田人管喝茶叫吃茶,常在大碗茶里加进糖块,再配上糕点待客,做法类似于藏族的酥油茶和客家人的擂茶。

时至今日,茶在大田从草药到饮料,又逐渐演变成了美味的茶食。茶食亦茶亦药,融入了地方文化,是极具本土特色的风味美食。鲜茶叶炒猪肺,口感兼具了菜的咸淡和茶的芳香。把处理干净的九节虾放在泡软的茶叶片上蒸煮,待其入味后淋上滚烫的香油,此道美食外酥里嫩,综合了各种香气,风味别具。

茶俗、茶礼走入寻常百姓家,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大田民间常有与茶有关的偏方,如,用茶水解酒、提神、洗澡和泡脚治疗疮毒等。当地的妇女在清明节这天,都要上山采茶自制茶汤,以求全家人喝了清明茶水后清肝明目。

在乡村传统的习俗里,大田人逢年过节祭祖,无论仪式大小和隆重与否,必少不了茶、酒、米,茶在首位。这种规定在千百年前的各姓族谱中均有明确的记载。

茶趣。(摄影:乐进爱)

舍茶习俗在乡村广为流传。在广平村、建设村等“后路”一带,村民们常把烧好的茶水,安放在荒山野岭的凉亭里、河边的渡口或者廊桥上,免费供过往的商客饮用。武陵村等“前路”地方,舍茶人尽心尽力、虔诚备至,每天挑着茶水上路,给行人提供更大的方便。(注:“前路”“后路”是大田人民对全县乡镇划分的两大片区,为约定俗成的说法。)

大田屏山茶园客栈。(供图: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大田美人茶从其种植、加工制作、品茗意境、茶俗、茶礼,无不蕴藏着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品大田美人茶,陶醉于一杯温暖的茶汤,在一抹茶香中,仿若徜徉进了大田的高山深处。(作者:颜全飚 林生钟 林璐燕 飞林 作者单位: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