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党员带领种茶

找到约20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广东大沙镇岗坪村:一个边远山村的种茶致富经

“以前买摩托车只能买二手的,现在不仅买得起小汽车,我们在市区也可以买房了。”广东省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村民梁焕权说,自岗坪村有规模地发展茶产业以来,生活发生了喜人变化。

大沙镇岗坪村曾是贫困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梁焕权说,那时候种水稻产量不高,只够自己吃,很多人都外出打工。

大沙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既是开平市革命老区、水库移民区、最边远的山区,又是重点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发展区,是开平市唯一被限制发展工业、保持原生态的乡镇。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依据岗坪村山高雾浓、土壤肥沃的特点,在此建立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不少村民开始种植茶叶,梁焕权也投身其中,“刚开始种茶的那几年很难,基本上没收入”。由于当时村民对茶产业缺乏认知,加上村里都是以家庭小作坊的模式种茶,很多土地处于荒废状态,使茶产业难以扩大规模,对村民的增收效益不明显。

2009年,返乡创业者梁小汕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梁小汕介绍,当时村民并不了解茶叶的价值,他就思考如何让这些茶叶产业化、高端化,让大山外的人知道岗坪村也能种出好茶。
网络配图,仅供参考
于是,梁小汕开始整合岗坪村的茶叶产业资源,成立了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广东省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种植。

公司一步步发展成为江门市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改良、培育出云南大叶、金萱、鸿雁、白毛等20多个名优茶种。“经过近10年的经营,已经有近80户农户加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也有部分村民成为我们公司员工,带动了本地就业创业。”梁小汕说。

村民梁展方的家里长期依靠他一人打散工为生,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大沙镇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不仅为他提供看护山林的公益性岗位,还依托茶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帮助他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梁展方每个月的收入接近2500元。

同时,借着“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基层党建工程,岗坪村发掘了优质茶叶有机种植的产业优势,村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

2016年,在大沙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梁小汕成立了天露仙源“两新”党组织,与镇政府合作实施“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工程,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加强农户种植技术指导,推动本地茶叶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大沙镇岗坪村党支部书记梁富文介绍,天露仙源公司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村民也很积极,在采茶时节,村民月收入可达7000元。

“双培双带”即由党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依托党员带动发展产业,再由产业带动全体助力脱贫,已成为不少贫困村摆脱贫困面貌的制胜之道。岗坪村的“茶乡先锋”工程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岗坪村除了少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制茶、卖茶,担当致富带头骨干,发挥先锋队作用。据统计,该村现有种茶党员户10户,结对帮带群众13户,带动了40多名村民长期就业。

如今,借着“双培双带、茶乡先锋”基层党建工程,昔日的贫困村现已拥有两家正式注册商标的茶企业、两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61户110多人从事茶产业,茶叶种植规模达5000多亩,村民平均月收入从2015年的2000元提升至目前的3000元以上,最高时可达六七千元。

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兴起,岗坪村在村民住房、人居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着巨变。

“茶乡”岗坪村的复兴,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巩固脱贫成果。

岗坪村计划推动茶产业和特色旅游、红色人文景观、风情茶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推广“茶产业+互联网+现代物流”的运营模式,让岗坪茶真正走出大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

注: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小茶叶到茶产业 党员茶农担当脱贫致富先锋

岗坪村的茶园内,农户正在采茶

从小茶叶到茶产业,党员带领江门开平市岗坪村茶农走向规模化发展

江门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四季雨量充沛、云雾环绕、土地肥沃。16年前,广东省农科院茶科所将茶产业带到这里。记者日前在此地走访时看到,如今,在“党员茶农”的带领下,岗坪村的天露山上满是绿油油的茶树。好茶带来高收入,岗坪村村民在采茶制茶的繁忙季节,能达到每月6000元至7000元的高收入,不少人因茶致富,已经在开平市区置业安居。

“种茶第一人”成了党员

岗坪村地处珠三角海拔最高的天露山,是江门市地理位置最偏远的革命老区村之一,也是江门海拔第一村。该村处于大沙水库的水源保护区,无法发展工业,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养殖业也不能发展。开平市扶贫办人员坦言,由于岗坪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过去岗坪村人口外流较为严重,脱贫工作的成效难以持续。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看中了岗坪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里的低温高湿气候适合孕育天然好茶,在广东非常罕见,甚至能与著名茶产区福建安溪相媲美。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大沙岗坪茶叶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看到了农科院的专家在种茶,不少留守在当地的农民们也有些心动。但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谁都不敢轻易尝试。

村民梁焕权成了当地种茶第一人。他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尝试种了20亩茶树。梁焕权说:“刚开始很多村民都在观望。我自己就打理了20亩茶场给他们看看。到采茶制茶时,我花钱雇些有兴趣的村民来帮忙。当时出外打工一天只赚20到30块,我给他们开到100到200块,他们都愿意过来做。”除了帮工赚到不少工钱,村民们更惊喜地发现,经过悉心打理,种出来的茶甘香馥郁、回甘悠长,质量非常高。有茶商经农科院专家介绍后到岗坪村收茶,向梁焕权开出了100多元一斤的高价。眼看梁焕权尝到种茶的“甜头”,村民们纷纷开始种茶。“他们慢慢觉得这可以赚大钱,比外出打工好,就开始种茶,这样你带我我帮你,种茶的人越来越多。”2006年,因为带动当地茶叶生产有积极贡献,经过考察与培养,梁焕权被组织发展为党员。

支部为贫困户就业牵线

2009年,在外营商的退伍老兵梁小汕回到岗坪村。他发现当时虽然种茶的人很多,但整个产业很分散,加上交通不便销路一直难以打开,“连注册商标都没有,各家各户产的茶质量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钱。”

面对这种情况,大沙镇党委领导动员梁小汕,看能不能带头建立一家企业,整合岗坪的茶农,带动全行业及全村的整体发展。经过两年筹备,梁小汕在2011年成立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梁小汕的领头下,公司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带动了超过2000亩的茶园种植。

随后,身为党员的梁小汕响应党的号召,根据实际成立了天露仙源“两新”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比如,在支部的牵线下,村委会干部梁志敏的部分茶园承包给精准扶贫户梁展方管理。据悉,梁展方是岗坪村委会茶坪村的村民,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过去梁展方一家长期打散工,收入不稳定。如今,梁展方每月收入约2500元,收入比以往更高也更稳定。

是党员也是致富带头人

岗坪村茶叶种植业方兴未艾,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种茶。2013年,梁富文回到岗坪承包了20多亩茶园。像梁富文这样回乡种茶的年轻带头人引起了当地党组织的重视。在大沙镇党委的引导下,岗坪村党支部确立了创新发展一群“茶农党员”的总体思路,并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将能力强的村民选配进村“两委”班子。“回乡半年后,我成为了岗坪村‘两委’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参与决策村子的大小事务,包括茶叶种植。”那年的梁富文仅23岁,是其中最年轻的委员。

通过几年的培养,梁富文成为岗坪村党支部书记,茶叶种植户梁群美成为预备党员和村“两委”干部;茶叶种植大户梁金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把基层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岗坪村的“双培双带”特色党建项目成效显著。大沙镇党委委员李健芬介绍,岗坪村党支部共42人,除了少部分人出外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做茶,担当致富带头人,带动了岗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梁富文介绍,现在,岗坪村从事茶产业的达到61户110多人,村民平均每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在采茶制茶的繁忙季节更能达到每月6000元至7000元的高收入。

来源:金羊网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贵州大方:小茶叶种成“摇钱树”

新华网贵阳4月22日电四月是茶叶的盛采期,大方县雨冲乡鹏银村仙女峰茶叶种植基地里,茶芽肥硕,色泽翠绿,腰系竹篮的茶农穿梭于茶海之中采摘茶叶,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采茶现场。新华网发(司玉坤摄)

发展茶产业是近年来大方县雨冲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该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运行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效益分红等方式,把小茶叶种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这个基地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每天采茶的务工人员有100多人,茶青的产量每天在700斤左右,一季白茶采摘下来有6000斤左右干茶,销售额可达到200多万元。”大方县仙女峰生态白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善烁说。  

茶农采茶。新华网发(李灵摄)

雨冲乡四季雨量充沛,云雾环绕,土地肥沃,适宜茶叶种植。该乡结合实际,于2016年引进白茶,并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运营,积极走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5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成立党员先锋队,率先垂范,辐射带动红旗、油杉、鹏银三个村连片种植白茶6000多亩,其中5000亩已经可以采摘。在“党员茶农”的带领下,如今,仙女峰上到处是绿油油的茶树。

“我已经在这个茶山上做了两三年了,现在种植、采收、管理都由茶农来做,大家在这方面的技术也非常过硬。今天我已经采了三四斤了,每天可以采摘七八斤,收入在200块左右。”鹏银村村民杨静笑着说。

鹏银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权介绍,鹏银村引进浙江的茶叶公司发展茶产业,解决当地群众的务工和就业,常年务工30余人,季节性务工5000人次。在采茶制茶的繁忙季节,务工人员每月有4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

专注的采茶女。新华网发(李灵摄)

在茶产业发展中,雨冲乡把基层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

雨冲乡红旗村党支部共有55人,除了少部分人外出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做茶,担当致富带头人,带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雨冲乡乡长张波说:“雨冲乡依托独特的山地气候,致力于打造‘万亩茶乡’,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来源:新华网(司玉坤 李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