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春升茶园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人春采:执着与坚守,只为一杯好茶!

春日里的普洱,万物复苏、一片翠绿。茶园里,嫩绿的茶树冒出芽尖,层层叠叠,满目绿意,一幅茶园春日图跃然眼前。人们在一垄垄茶树间来回穿梭,抢抓农时采摘春茶。而茶市,也迎来了春天,各茶商茶企“执此青绿”,线上线下同步上市,寻到茶市的春意……

以茶致富

李春兰

春雨过后,满山茶树苍翠欲滴,一片片嫩芽展露枝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嘉禾乡中会村的茶林里,村民们一边忙着采收茶叶,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获。看着大家满心欢喜,“80后”茶人李春兰心里暖暖的。

李春兰是土生土长的中会村人,2004年,离开家外出创业,学到了精深普洱茶加工技术,并于2011年创办了公司,专门从事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21年,李春兰带着制茶本领回到了家乡。同年3月,天宫山壹号茶厂在中会村落地。李春兰暗下决心,希望自己能够带着村民以茶致富,将“天宫山壹号”打造成为中会村乃至普洱市的一张名片。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李春兰带着大家一起采茶制茶,在加工车间手把手教茶农炒制、晾晒茶叶。在春茶采摘期,李春兰还聘请村里人一起抓紧时间加工,为大家增加劳务收入。2021年至今,李春兰收购并制作销售“天宫山壹号”茶叶16吨,支付村民务工和鲜叶收购费用共计60余万元,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另外,2022年4月,李春兰还牵头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逐渐步入正轨。

李春兰说:“中会村茶叶品质好,我们应该和老百姓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地把茶产业做好。”

在李春兰眼中,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她身体力行,以茶香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故乡,带着乡亲们在生养自己土地上书写属于大家的乡村振兴故事。李春兰说:“乡村振兴需要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带领群众一起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农村才会越来越好。”

寻梦追梦

李跃升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雨后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五一茶山焕然一新,远远望去,茶林相依,一片绿意。茶农们三五成群,熟练地采摘着新鲜的嫩叶,镇沅县五一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跃升也在其中,只见他穿梭在茶垅间,采茶又快又准。

1989年,李跃升结合五一村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带头试种茶叶。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纷纷加入进来,五一村也逐渐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随着价格的逐年提高,村民们也因此获益。大家纷纷说,跟对了“领头羊”,过上了好日子。

近年来,李跃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并加大对村民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等技能的培训,镇沅县五一茶业有限公司经营的2749亩茶园已绿色有机生态全覆盖。如今,五一村8个村民小组200多户农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全村形成了种茶、制茶、喝茶、讲茶的浓厚氛围。2021年,全村生产有机绿茶60吨、普洱茶30吨,产值1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60万元。

从最开始的小面积散种到现在的家家户户都有茶园,“五一”茶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李跃升的坚持与奋斗。

当前,为进一步扩大“五一”茶的知名度,李跃升又开始新的寻梦:积极探寻销售渠道,到北京、上海等地寻找销售市场,将“五一”有机茶叶推广开来……

茶如人生

仙贡

四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云雾缭绕、山峦叠翠。在晨雾环绕的茶林间,有“景迈花木兰”之称的茶人仙贡与姐妹们一起在茶园里采茶,薄雾绕枝,指尖飞舞。

明前茶是一年中茶叶价格最好,口感最佳的茶。每年春茶上市,仙贡都会聘用采茶工来采摘自家145亩茶园的鲜叶,同时,作为澜沧县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普洱景迈山奉祖家园贡茗茶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她每年还要率领团队制作大量的春茶。

2002年,大学毕业的仙贡毅然选择返乡创业,虽然经历了缺资金、技术等困难,但是她没有放弃,建起了岩勐茶厂,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探索以“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的模式发展合作社,同时成立了集合作社、茶厂、客栈、体验店于一体的普洱市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

在她的引领下,50名妇女陆续加入创业大军,成立了10个合作社、建起10个茶厂、经营5家民宿客栈。社员从27人增加到229人,茶园面积达9000余亩,年可产毛茶200吨,辐射周边近5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2户。2020年,仙贡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如今,从祖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古树茶在“80后”仙贡的手里有了新的更大价值,她开始关注景迈古茶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让景迈古茶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申遗中得到更多更好的保护。

仙贡说,茶如人生,大自然的活态会让人觉得人和茶树一样一直在生长,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是景迈山的守护者,更是创造者,既要保护好这份不可复制的遗产,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用这样的使命去带动更多的人来一起守护,做一杯最干净的景迈山的茶。

来源:普洱日报

作者:朱榆倩  李超  罗晋  王杨静  袁兰   李凡  赵梦芸,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诞生于泰顺的《采茶舞曲》,再上央视春晚!

2月10日00:17

诞生于泰顺县的《采茶舞曲》

登上央视龙年春晚舞台

这是继去年《碇步桥》后

泰顺元素连续第二年

亮相央视春晚

 ▲2024年央视春晚《采茶舞曲》表演

图片▲泰顺文祥湖板块钱德旗/摄

《采茶舞曲》创成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2005年,泰顺县将其确定为县歌;2012年,《采茶舞曲》作为开场曲登上春晚;2016年,亮相G20杭州峰会,律动西湖,惊艳世界。

▲2012年《采茶舞曲》登上央视春晚

▲2016年,《采茶舞曲》亮相G20杭州峰会,300多名演员倾情演绎、惊艳世界

《采茶舞曲》源自泰顺

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视察杭州时,在一次招待罗马尼亚艺术家的宴会上说:“浙江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这话传到了浙江宁波籍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周大风耳里,由此萌发了创作新茶歌的念头。

▲泰顺万排茶园春色季家会/摄

1958年春,时任浙江省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一行50多人,远赴泰顺山区巡回演出。当年清明节后,周大风来到了泰顺县东溪乡茶区,入住东溪土楼。那是一幢三层的泥木结构的土屋,周大风就住在该土屋的第三层最右边的一个房间。创作由此开始。

▲周大风先生当年所住的泰顺东溪土楼

在春耕农忙季节,周大风走遍泰顺五个区52个乡镇。在泰顺各地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茶园、云雾缥缈的山峦、泉水叮咚的溪流以及辛勤劳作的山农,一派独特迷人的江南风景。周大风白天与茶农一起采茶、制茶、插秧;夜晚与村民喝茶、聊天,搜集当地的民歌、民风和民情,酝酿茶歌创作,完全融入泰顺山区农村生活之中。

▲泰顺醉美茶园夏克升/摄

正值插秧和采茶季节,因时令所限,当地村民既要忙于采茶炒茶,又要忙着下田插秧。这边炒茶需要技术较高的劳力,那边插秧的人手就不够了,但又要赶在立夏之前插完,于是山村出现了挑灯夜战、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山上妇女采茶,田里农民插秧、家中茶农炒茶……泰顺山村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沸腾的生活激发了周大风的创作灵感。1958年5月11日晚,住在东溪土楼的周大风“因感而作、由情而发”,一个通宵、一气呵成写出了反映当地农忙生产、赞美自然风光的《采茶舞曲》。  

▲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在泰顺东溪乡

《采茶舞曲》创作成功后,1958年5月14日,周大风又跋山涉水来到离东溪几十公里外的泰顺县仕阳区万排乡茶区继续采风,住在万排乡茂竹园村下洋寨土楼。当晚,周大风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开始创作现代剧,用了三天三夜写成九场大型越剧剧本,定名《雨前曲》。

周恩来总理亲自改歌词

1958年9月11日晚,周大风率领浙江越剧二团带着现代戏《雨前曲》在北京长安剧场汇报演出。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观看了《雨前曲》后,对演出者和创作者充分肯定并作鼓励。他说,《采茶舞曲》作为《雨前曲》的主题歌,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只是歌曲中有两句歌词要改:‘插秧不能插到大天光’,不然农民第二天怎么干活呀,这违背了劳逸结合的作息规律;‘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建议周大风再体验生活一段时间,把两句歌词改好,到时要来检查的……  

▲1958年9月11日晚,周总理在北京长安剧院观看《雨前曲》后接见浙江越剧二团的演员

返回杭州后,周大风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再到梅家坞茶区体验生活,对《雨前曲》剧本和《采茶舞曲》歌词进行修改,增强戏剧性,但几年过去了,还是想不出那两句更好的歌词。

▲周总理和《采茶舞曲》

196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大风再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总理向他问起改歌词的情况,周大风如实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便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还现场改了歌词让秘书记下来:“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周大风没想到,总理日理万机,却这样关心一个文艺工作者和一支歌曲。几年前说的话,竟然一直挂在心上,实在令人感动、钦佩。此后,《采茶舞曲》插秧和采茶那两句歌词用的就是周总理修改后的新词。


▲《采茶舞曲》歌词曲谱

让经典“活”在当下

时光流转到现在,《采茶舞曲》依然余音绕梁,成为传唱的经典,“声”生不息。因为那是根植于群众、源于农村生活。

▲世界名曲《采茶舞曲》诞生地泰顺东溪

近年来,泰顺锚定打造“茶歌小镇音乐东溪”目标,走出了一条茶歌文旅融合之路,真正让《采茶舞曲》的根在泰顺的土地向下、向深。

▲泰顺东溪碇步

打造了一批以茶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阵地,通过修建茶歌风情特色一条街、《采茶舞曲》纪念馆、修缮周大风先生住过的土楼、与浙江各大艺术名校紧密渊源建成诸如“浙江音乐学院创作采风基地”等,茶歌元素在小镇多元呈现,茶歌风情浓郁。

▲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

▲在泰顺东溪建立高校实践教育基地

筑巢还引凤。随着茶歌小镇品牌不断打响,各地音乐名师不断走进东溪,体验茶歌经典,找寻创作灵感。繁星合唱团作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在各类音乐竞赛中频繁亮相、斩获名次,短短几年知名度大涨。去年11月,合唱团还与希林娜依高等知名歌手合作了公益歌曲《山里的种子》。

▲繁星合唱团演唱《山里的种子》

举办茶歌大会,就是让茶歌“活在当下”举措之一,它激发了更多新业态。从2019年起,泰顺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省级茶歌大会,来自天南海北的茶农、茶商、茶客、茶曲创作者们汇聚一堂,一条以茶会友、以歌传情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也铺展开来,泰顺“三杯香”茶品牌借梯登高,泰顺茶经济形态日益多元、顺文化茶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3全省茶歌大会在泰顺县东溪乡举行

▲泰顺茶文化一条街文旅市集

六十多年前,周大风先生找到了根植于这一方土地的独特性文化内容,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当下,《采茶舞曲》已经成为泰顺的文化IP,是顺文化生命力之一。《采茶舞曲》IP正在发扬光大的漫漫征途上稳步前行。

▲泰顺仕水碇步夏克升/摄

滋养这一曲茶歌的,从不是天降的运气,而是代代茶歌事业奋斗者的筚路蓝缕与前赴后继。前人谱曲,后人演绎,一同合力拨动泰顺文旅融合的琴弦,我们期待这样的琴韵,能够回应采茶舞曲的原音。

来源:泰顺发布(记者/白海燕 许曾荣 翁青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9白茶春茶笔记34】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1》


正午,阳光灿烂。


风暖鸟声醉,日高花影重。


茶园里安安静静,采茶的人很少。


轻风吹拂着茶园里的茶树们,山花摇曳 ,仿佛在它们耳边轻声呢喃。


极目望去,海天一色之处,不见有孤鹜起飞。


春深草绿,茶园里的杂草也长高了。蕨草,这些地球上的古老生物,在茶园子里恣意生长着,蓬勃发育着。


太姥山的蕨草,村姑陈发现了两种,数量多的是一茎两叶的,数量少的是一茎三叶的。


两叶的生得快,迅速形成植被,覆盖了地表。三叶的发育慢,数量极少——许是跟它可以采下来炒肉吃有关系?


春季的太姥茶园,杂草里,是蕨类和野花的主场。秋季的太姥茶园,杂草里,是芦苇和狗尾巴草的主场。


春季的茶园,更青翠,更鲜亮。秋季的茶园,更深沉,更萧瑟。


所以,春季的白茶们,更鲜嫩,更清新。秋季的白茶们,更淳和,更绵柔。




《2》


当下已经是暮春节气了。


茶园里采寿眉的茶农,少了三分之二。


同一片茶园,前几天是三个人在采,今天,只剩下了一个老妪。


但是,园子里的春寿眉,正在疯长中。随便进一片茶园,随便找到一棵茶树,就能下小半篮子的春寿眉茶青。


村姑陈和李麻花站在茶园里,满目所及,皆是翠绿的寿眉茶青,在微风中,颤巍巍挺立在枝头,调皮地左右摇晃。


这么多发育成熟的春寿眉没人采摘,再过两天,就过季了。


遗憾。


为什么如此好的盛景,如此好的天气,却没几个人愿意采茶呢?


难道是真的如某些茶友所说,春寿眉不值钱吗?


坐在S师傅家的茶桌前,村姑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S师嫂笑着给村姑陈续了一杯刚烘好没几天的2019头采米针,说,“是的,春寿眉价钱不高,没几个人愿意采。”



《3》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卖炭翁的处境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千多年后的太姥山,采茶工的处境是:满园茶青采不得,只缘价格不够高。


两种行业,一种无奈。


白茶中,寿眉的价格确实是不高的——相比起大哥白毫银针和大姐白牡丹,寿眉的地位,就像那个爹不疼妈不爱的老幺,新衣服是哥哥姐姐的,旧衣烂鞋是弟弟的。


朋友圈里随便采访一个茶友,问,你觉得寿眉是种什么样的茶?


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白茶里最便宜的茶。


要是再追问,还会得到一个诛心的答案:它在白茶里的地位是最低的。


产量高,产量巨大,满大街都是,工艺好的不多,品质高的不多,自然,给广大消费者的印象,就是地摊货,不值钱的茶,和麻袋装的茶。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寿眉如果有知,必定哭晕在太姥山。


因为价格不够高,没什么利润——至少比起做别的工作,赚的钱太少,所以,大多数茶农们,选择了去做别的工作,只留下小部分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继续采茶。


继续做这份不怎么赚钱的工作,赖以糊口。




《4》


想起前段时间白毫银针的旺季,想起白牡丹的旺季,满山遍野都是人的盛况,再对比现如今的清冷寂静,不由得叹息。


茶农,永远都是弱势群体,永远都是受市场这只神之右手操控和主宰的。


消费者喜欢的,市场追捧的,必定是茶农愿意去做的。


相反,消费者不喜欢的,在市场上受冷遇的,茶农必定远而却之。


他们不懂得去引导市场,不懂得去宣传,不懂得去讲述寿眉的美和好,寿眉的鲜和爽,寿眉的价格与价值的优势....... 


他们只能受制于市场,受制于消费者的喜好,受制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力。


所以,今年的白毫银针,产量比去年略高了一点点。白牡丹,大约与去年的产量持平,但太姥山春寿眉的产量,却有可能会下降五分之一。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若大家对寿眉认识不提起来,若大家对寿眉的认可度不提高,那么,以每年减产三分之一递增,到六七年后,春寿眉的售价,可能要直逼白牡丹了。


一款品质不错的好茶,要产量低到几乎停产,才能迎来人生的高峰,也是一件特别悲哀的事。


我以我血荐轩辕。


春寿眉大约要以死相谏,才会获得新生吧。

 



《5》


夕阳西下,白月初升。


点点阳光斜照在茶树叶片上,折射出星子般的光芒。


采茶的人都下山了,茶园再一次恢复了寂静。


山上的温度降低了。


S师傅家里人声鼎沸,晚上收回来的茶青正在繁忙地摊晾着。


房间里充满了清鲜的花香,如兰似桂,清芬爽净。香氛令人如坠云里雾里。氤氲着,在温柔乡里,沉沦。


茶青时就如此地香气袭人,夺人心魄,做成成品茶后,会焕发出何种的香气和滋味来?


心驰神往。


然而,正是这样的春寿眉好茶青,却没人喜欢,没人愿意采,几乎要沦落到贱卖的地步。


真是心疼。


春寿眉,若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是可以做出极清芬的花香,极清冽的汤水来的,是可以成为极有特色的一款好茶,俘获一票粉丝的。  


只可惜,因为产量的原因,没有迎合物以稀为贵的普世价值观,便被打下了神坛,在凡间艰难地历着劫。


希望有识之士们,能联合起来,共同为寿眉发一次声,让这款香气清郁,汤水淳和的好茶,被世人所真正的认识、真正地喜欢、真正地能登入大雅之堂




《6》


下山的时候,皓月当空。


下到半山,山下的城镇灯火通明,与山上的寂静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白毫银针的被仰视,白牡丹的被追捧,正如山下这人声鼎沸的城市。


寿眉的被忽视,正如山上那曲径通幽的茶园。


何时,寿眉的美好,才能被人们所熟知,所迷恋呢?


也许,要到更多的人喜欢白茶,识得白茶之美的那一天了。


希望,不要太远。

找到约17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