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成块黑茶有根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干货:口粮茶选择宝典

  

江西宁都的窨制荷花茶

中国茶就如中国菜一样,品类繁多、众口难调。虽称宝典,其实也只能是一些经验之谈。

如何选择口粮茶,对于老茶客来说如同自己要穿多大的衬衫喜欢什么样的内裤一样娴熟。

而对于那些一只脚刚踏入门槛说起茶还一头雾水、一脸懵懂的茶小白们;或者那些装了半桶水到处摇晃遇到棘手问题还要靠百度的茶小红们。如何选好口粮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毕竟茫茫人生总是波澜不惊,还要靠茶续命。

口粮茶口粮茶,入口之粮,内涵第一。选口粮茶不是选女(男)朋友,颜值并不是最重要(当然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谁都喜欢)。

选择口粮茶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选择自己喜欢的滋味,最后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

选喜欢的女(男)朋友我们要选有气质与品味的,选茶也一样,茶叶一定得有“气质”与“品味”,“气质”是香气,“品味”是滋味。

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自己喜欢的滋味。

定好“择偶”标准后,我们再理一理很容易犯的错误。

黄山猴坑的猴魁

1、一般来说便宜没好货,但也不绝对。按市场照角度来说成本越低卖价才越低,但不乏在市场源头遇到一些质优价廉的好茶,市场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时候多,很多源头好茶经过一层层流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如果你掌握了源头信息,就有可能找到便宜的好茶。

2、一般来说贵的一定是好货,但也不绝对。茶叶的贵分为两种,一种是物以稀为贵的原料贵;一种是获过XX奖、XX十大名茶之一等外在荣誉与知名度的高附加值的贵。两者商品价值都有泡沫,但前者毕竟是有贵的理由,后者只是拿个茶样去参赛,获奖了与他家其他茶品无关,但他家出厂的都会打上“获得XX大奖"等字样。

3、相信原产地,但不迷信。我以前总感觉只有重庆的火锅最好吃,出了重庆哪里的都不地道;现在去吃海底捞感觉哪里的都一样。谁都知道龙井要选西湖龙井、毛峰要选黄山毛峰、岩茶要选武夷山正岩、单从要选乌岽山、普洱茶要选知名山(寨)。没错,这些地方都出一流的好茶,但并非一定全都是最好的茶。如有新昌产地的龙井胜过西湖产区的、有祁门产区的毛峰胜过黄山风景区的、我喝到过比同级别岩茶品质更好的邵武岩茶、好喝的鸭屎香雪片乌岽山上根本没有、很多产地不知名的普洱茶与知名山(寨)茶不相上下........

4、跟对人,多喝茶。小时候跟乡下的土拳师学武,当时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太三脚猫;小时候只认得家乡的龙井茶,以为天下只有这种茶是最好喝的,以后才知道天下好喝的茶多了去了。跟对人是让你能够喝到更接近高品质的茶,不至于尚未入门就被带歪;多喝茶是为了增加你的视野和经验,不至于坐井观天、牖中窥日。

有人问,口粮茶有价位区间吗?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分三六九等,各有喜好恶憎。年薪百万的跟年薪十万的消费观肯定不同、我和杰克马的消费水准肯定不同。所以,口粮茶也应人而异,应口感喜好而异,应财务自由程度而异,应各种条件影响而异。

以当下的物价指数和普罗大众的消费水平来看,只要每市斤售价在100到1000之间的茶叶我们都可以将它纳入口粮茶范畴。当然,如果你是996,也不妨碍你去买30一斤的茶;如果你是高富帅,也不阻挡你喝3000以上一斤的茶。

所以,什么价格区间的茶算口粮茶其实是没有绝对定义的。

既然说是口粮茶选择宝典,那就得学会认识茶叶,认识的越多选择才不容易出错。万物皆有规律,规律与事物的结果成正比,虽然也没绝对。茶叶也一样,任何茶叶的选择(包括口粮茶)都以季节、产地、品种、工艺这四个标准为参照。

湖北秭归的群体种

一、季节春花秋实、夏茂冬眠,每一种植物生长都有自己的生长时令,茶叶也是如此。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纬18度到38度横跨几千里间都产茶,最早的海南白沙绿每年腊月间就可以品尝了,传统意义上的春天都没到,当然海南也没有春天;最迟的崂山绿至少要五月初才开采,都到立夏了。

每一个地方名茶都有自己的采收节气,早了或迟了总有不妥和不好的地方。

如西湖龙井群体中正常在三月底清明前几天才上市,如果你三月初就买到了那肯定不对了。

如武夷山正山小种,桐木关上气候寒冷,正常每年的茶青采摘要到五月上旬和中旬,如果清明时节有人向你推销正山小种新茶那肯定是假的了。

如有人跟你说这是乌岽山顶的雪片,那他一定是在撒谎或是无知,乌岽山上的茶树深秋后早就休眠了,哪里还有茶叶可采,雪片只有海拔较低的地方才有。

我们会发现这些年的采茶季节已经变得越来越早,这是因为一些江南茶区的特早生品引种到了西南茶区,如今年立春前就开始采摘的贵州六盘水、立春日开始采摘的四川筠连,都是浙江引过去的乌牛早品种。

请大家记住一点,茶叶的“早”与“品质”未必成正比,每个产茶地都有自己的产茶季节,超出当地正常产茶季节的茶品尝尝鲜可以,但不宜选择作口粮茶。

二、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农产品讲究道地,茶叶当然也是,所以才有原产地理标志,才有各地名茶的产地特色。

如同样的品种,浙江新昌本地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芽叶粗壮、色泽黄绿,炒豆香明显。而从四川、贵州等地过来的“龙井茶”外形似扁平却不光滑,芽叶略显干瘦,色泽暗淡,香气不显,工艺水准天差地别,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云泥之分。

浙江新昌的龙井茶

四川名山的“龙井茶”

如桐木关出产的正山金骏眉都是以本地菜茶茶芽为原料,干茶外观特征芽头紧瘦、微微卷曲、黑色居多,一些芽尖上略带金黄、通体油润。而那些全黑、全褐或全金黄的芽茶肯定不是桐木关的。桐木关金骏眉香气为天然的果香、花香、蜜香、玉米甜香,且持久悠长,闻起来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感觉。

而仿制的闻起来不是火功香、就是薯香或者焦糖香。不光品质,而且价格也是差的很多,桐木关的金骏眉光茶青就要七八百一斤,四斤多茶青做一斤干茶,成本就要3500多块,高成本就要高利润,一般没有五千来块起是买不到的,不到这个价格能买到的肯定不是正山菜茶品种。

而广西三江产的“金骏眉”都是以福云六号品种为原料,干茶可能一两百一斤都能买到,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但以颜值论茶的小白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下图2金毫满披的“金骏眉”。

600多一两的桐木关正山金骏眉

248一斤的三江“金骏眉”

三、品种有茶友会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同一棵茶树上采下来的茶青可以做成任何茶呢?理论上讲是没错的,但是每个茶树品种都有自己的适制性,比如龙井43适合做绿茶;福鼎大毫适合做白茶;柿大种适合做太平猴魁;肉桂适合做岩茶;鸭屎香适合做单从;云台大叶适合做安化黑茶......这些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几百年来各地茶人们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谓一个品种的适制性就是它加工成某类茶的最佳品质表现。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新茶,反其道而行之未尝不可,但如果难以得到最佳的品质口感,作为口粮茶并非最佳选择。

四、工艺工艺分采摘工艺和制作工艺。绿茶界有个顽固的通病,那就是以貌取茶,不管是制作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群体,都是要好看的,芽叶要越小越好,色泽要越绿越好。红茶大多数时候也是芽叶、条索越小越好卖,口感如何再说。

茶乃饮品,要入口的东西肯定是香气和滋味的内涵第一,而非以形和色的外在取胜,当下这种本末倒置的取舍风气或习惯非常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让人们在选择口粮茶时产生误区和误导。

如同很多美女的颜值与内涵不匹配一样,很多茶叶的颜值也与内涵不成正比。但凡颜色绿翠欲滴、鲜活漂亮的基本不好喝,又苦又涩又锁喉,空有一副好皮囊。这样的茶基本没有做干,含水量偏高,也不适宜保存。倘若干度做到4%(含水量)以内的绿茶会呈黄绿色或墨绿色,只有这样的干度才能泡出炒青绿茶应有的香气和滋味。

外貌丑陋却兰花香四溢的舒城小兰花

颗颗芽头、绿翠欲滴的名山蒙顶石花,干茶含水量很高,青涩、寡淡毫无品饮价值

最后,讲几点去茶店、市场选购茶叶小技巧:

1、抓一把茶叶哈一口气,立马去闻茶叶有没有香气,如果是绿茶一般做到位的茶叶会有火香、板栗香、豆香、花香等香气,如果能闻到烟火味、馊味、青臭味无需再看。如果是红茶只要原料好工艺到位会散发怡人的花香、果香,一般的泛薯香、薯蜜香,再次焦糖香,如果有酸馊味或者闻不出气味就别再看了。

2、拿起一片(根)茶叶放到门牙上咬,酥脆的合格,外酥里韧的干度还不到,有点韧劲的含水量较高(如上图蒙顶石花,就是典型的金宝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茶叶哪怕闻起来有很好的香气也是表香,所以最好还是冲泡一下来确定是否真的好喝。但晒青类茶叶除外(如普洱生茶、晒红这些茶含水量会高一点,达不到酥脆的程度,太干了反而不易转化)。

3、如果干茶闻起来尚有香味,开汤后却香气消失,而且滋味寡淡有水青气、或稍有沤味的则要怀疑是否是雨天采摘制作的,不选择。

4、同样的日期、天气、品种和工艺的茶类低海拔的香气平淡、滋味苦涩或寡淡,高海拔的则香气悠长、滋味甘甜鲜爽。但也不排除用创新工艺提高香气与口感的绿茶和红茶。

以上检测方法适合一切绿茶。

无仓不普洱:仓储与普洱茶在当代的复兴

1、“做旧”催生庞大的现代普洱茶产业

普洱茶的仓储史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49年底到1950年,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解放,一些在云南生产与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纷纷关闭,其经营者及其家族纷纷“跑路”到大陆之外。剩下在云南坚持做茶的民间商号,也先后经历了公私合营、茶叶的统购统销,被国家“混改”成国营经济,或者被直接抛弃了。

香港与东南亚一带,是普洱茶的传统销区。原产地的生产格局被革命了,也就喻示着民间私商主导的普洱茶号级茶时代的终结,进入了国营大厂与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主导的印级茶、七子饼茶时代。五十年代初期,一些老字号的茶品因停产而断货,而消费者还想买这些茶,很难得到的东西肯定紧俏,价格猛涨。香港的茶商抓住了这一商机,开始仿制宋聘号等老字号茶品供应市场。与此同时,相比红茶、绿茶、乌龙茶价格高,普洱茶因物美价廉、耐泡,成为了供应香港茶楼的主打低档茶。此外,跑到大陆之外的老字号经营者及其后人,也在越南、泰国等地开辟茶园,建加工厂,生产与经营普洱茶,从而兴起了“边境普洱”(泰国、越南在云南边境之外)。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普洱茶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造成的。1950年,普洱茶的号级茶传统被斩断,其余脉跑到香港与东南亚一带去发展,以香港仿制老字号产品、边境普洱的名义续存下来。1993年之后,为什么许多台湾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香港人纷纷跑到易武去寻根,是因为他们长期受老字号文化的影响,认为这个才是普洱茶嫡亲血脉,而印级茶,尤其是七子饼茶,是传统普洱茶制程与文化被社会主义新时代篡改后的结果。他们不太认同国营大厂生产的普洱茶,

所以他们要来易武寻根,续接号级茶的传统。故在90年代中期,与易武当地人合谋,恢复传统工艺,掀起了号级茶复兴运动,这就是如今非常流行的古法制茶之滥觞!

古法制茶,其实就是民间传统手工制茶。区别于国营大厂主导的现代大工业化制茶。到了今天,传统手工茶与机器茶,已经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两大流派。

50年代,香港人一是复制号级茶供应市场,另一个就是普洱茶成为茶楼的低档饮料。我们知道,号级茶在民国有所谓的“筑茶”工艺,卖的许多是经过陈化的“红汤茶”。香港老百姓到茶楼喝茶,也喝不来苦涩味重的新茶。这样一来,就迫使香港茶商去研究,通过洒水增湿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洒水增湿这一小步,却是普洱茶现代发展史上极其关键的一跳,因为其不小心打开了普洱茶的熟茶与仓储陈化之魔方。

现在我们追述熟茶发酵工艺之缘起,从云南1973年到1975年的创制现代熟茶工艺,然后要追到60年代的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最终要找到50年代香港人在茶堆上洒水,增温增湿这个源头来。而普洱茶仓储陈化,其实跟熟茶是同一源头,也是洒水增温增湿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普洱茶的仓储,最开始是湿仓的原因!熟茶与湿仓茶,其实从最开始是一回事,即都是做旧工艺,通过营造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普洱茶转化,只不过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

建国后,普洱茶的市场有三块,一是边销,二是内销,三是外销。外销主要是通过香港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来完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洱茶的出口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把持,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只是供应原料为主。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看到香港人利用大陆与东南亚的原料,进行“做旧”,赚了许多钱。广东公司不想只提供原料,于是在50年代末期开始破译香港人的做旧技术,结果在60年代初研制出广东普洱茶。这就是大名鼎鼎“广云贡饼”之缘起。70年代初,云南取得了茶叶出口权,于是派人到广东学做熟茶,加上自己独创的一些东西,结果诞生了划时代的产物——现代普洱熟茶。

有生意好做,大家都是有样学样,50年代香港人学老字号,60年代广东人学香港,70年代云南人学广东。到了80年代,可是全国人民学云南做普洱熟茶。70年代末期,熟茶的保健价值开始受到日本、法国等西方主流社会关注,从而开启了从1978年到整个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法国、日本等国家之热潮,熟茶成为减肥茶、窈窕茶,摆在药店里卖,普洱茶成为了“东方神药”。看到云南人、广东人生产的熟茶生意大好,于是贵州、四川、湖南、重庆等做各类黑茶的地方,也纷纷上马普洱茶生产线,搞起了五花八门的普洱茶,那个年代,据说烘青料用来发酵熟茶,是非常先进与时髦的事!1980年,普洱茶出口量暴增,喻示着进入了80年代普洱茶的黄金时期,一直热到1989年,市场熄火。

89年这个年份很特殊,政治就不说了,就经济而言,88年我们知道有价格双轨制,搞价格闯关,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引发全民抢购潮,这就造成了89年市场的失控(疯狂之后往往是失控,这就是为什么1989年6月之后,中国要治理整顿三年,直到92年才告别保守,拥抱市场经济)。茶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份子,也不例外,要受大环境的营销。1989年,有中国茶叶发展史上著名的“茶叶大战”,也就是茶叶流通体制在1985年放开以后,许多人都可以去收毛茶,结果造成了1989年的毛茶收购大战,价格先涨得很高,然后暴跌,茶叶滞销,市场一片狼藉。

89年出了许多事,日本也出现关于普洱茶的负面报道,加上西方对中国的制裁,以及全国都在做普洱茶,造成供大于求,大量过期炒青、烘青绿茶用来发酵熟茶,产品良莠不齐,海外市场口碑变差,普洱茶的出口迅速萎缩。

再后来就是90年代台湾普洱茶市场的兴起,21世纪初大陆普洱茶市场的兴起。

复盘50年代到如今的普洱茶发展史,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普洱茶不是一场拳击赛,而是一场接力赛,不但大中华经济圈参加了,连老外也参与接力。普洱茶何其幸哉!

2、普洱茶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仓储

上文说了,50年代香港人的做旧探索,催生了熟茶与湿仓茶,也为其后台湾人去寻找老字号的根埋下了伏笔。90年代台湾人到易武寻根问祖,推动普洱茶传统手工制茶的复兴。

熟茶开启了80年代的法国、日本普洱茶热。这是普洱茶的保健价值被重视,普洱茶成为了一种健康饮料。

90年代,台湾人推崇生茶,宣传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讲述“爷爷做茶孙子卖”之越陈越香的故事,从而开启了普洱茶的投资收藏时代。

不管是健康价值,还是投资收藏价值,都是建立在“做旧”的基础上。“做旧”的实质其实是后发酵再加工。也就是普洱茶才生产出来,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后发酵来变成“熟成”的成品。后发酵可以是人工渥堆,也可以是仓储陈化。人工渥堆的熟茶,采用传统的轻发酵工艺(传统熟茶为什么是轻发酵,是因为研制熟茶的初衷是追求老生茶的口感,故发酵得轻),才做出来并不适合马上饮用,需要数年时间来仓储,经过陈化提升品质后才上市交易,进入饮用环节。用老料发酵,可以缩短熟茶仓储转化时间,但老料本身也是仓储出来的。采用重发酵新工艺,茶叶出堆不久就可以品饮,但还是要仓储一段时间才好喝。

由此可见,普洱茶的保健价值与越陈越香价值,都是建立在仓储陈化的基础上的。这也造成了2003年之前,普洱茶市场的交易以卖年份茶为主,新茶不好卖,也卖不上价钱,大盘商向茶叶公司、茶厂收购新茶,要在自己的专业仓库里放上三四年,才上市交易。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即便在2004年—2014年,大家虽然都去追求新茶,但市场深层次的逻辑还是将新茶买来投资收藏。收藏肯定仓储陈化是大事。这也造成了这十年间,天量的库存积压在东莞。

梳理从1950年到如今的普洱茶,总之一句话,无仓不普洱!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那些你了解的与你不了解的小青柑~

近两年来,与普洱茶的低迷相反,在普洱系列中有一个新品种异军突起,逆势生长,成为市场的热宠,从知名茶企茶商到淘宝微店,无不争相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分一杯羹。这就是以“柑普茶”为代表的陈皮茶。

柑普茶就是以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茶为质料,用天然晒制或特定烘干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茶产品。柑普茶交融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浑厚甘香之味,让柑皮与茶叶彼此吸收精华,形成了共同的风味和口感。陈皮和普洱均为摄生保健佳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柑普茶无论是表面仍是内在,均浑然天成,可谓绝配。

市场上主流的柑普产品,一般按选用柑果成熟度区分,有小青柑、青柑、大红柑等。而在茶叶质料上遍及选用云南普洱熟茶充填,也有选用普洱生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等等作为配料的。

 

一、关于小青柑的成熟期

新会的小青柑的成熟期是7月中-9月中,这儿的“成熟”指的是制造普洱茶的小青柑。实际上,关于柑果来说,它仅仅刚刚长大,因为人类的需求,所以刚长大就采下来,挖肉,晾干,填充茶叶,再晾干。

根本上,新会的柑果9月往后都长大了,二红柑,大红柑就是长大的小青柑,这些茶根本在11月份左右开端制造。

所以,7月底开端,根本上是新会小青柑上市的时刻。

当然,请注意上面所说的成熟时刻是特指“新会小青柑”的成熟时刻。江西或许福建的柑应该更晚点。

 

二、我国必定不止新会产小青柑

我国地大物博,必定不止一个当地产小青柑。据了解,江西有,福建有,云南也有产小青柑。可是市面上一切的小青柑都叫新会小青柑。

这主要是,不论从口碑,仍是制造工艺,仍是地理环境,乃至前史等各个视点来说,新会的小青柑都是相对比较闻名。

两根金条,请问哪根是肮脏哪根是高尚的? 两个小青柑,关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其实还真不必定分的清是产自新会仍是江西福建或许云南。

这儿面的差异,最重要的仍是地理环境跟工艺。地理环境好,地处西江和潭江交汇地,又近出海口,潮水倒灌,得以构成这儿共同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别的,工艺也是国内最老练的当地。包含培养,培养,收割,制造,以及本钱的流入各个方面。所以,根本上咱们能够确定新会的小青柑在现在市场上是最佳质量的。

 

三、新会产小青柑与非新会小青柑的价格差?

最简单的就是价格

新会产的小青柑必定贵,这个毋庸置疑。因为小青柑的火爆,新会生产厂家从2015年的十几家,暴增到了几百家。工艺娴熟的工人都难找,人工费其实是一直在涨的。利之所趋,无法防止。一个工人挖一公斤果肉,大约需求人工费15-30不等。

小青柑鲜果一公斤的收买价大约16-30块钱左右。你这个时分必定以为很廉价了吧?实际上,这儿收买的小青柑鲜果≠终究的小青柑,这些都是带果肉的收买价。一公斤终究的小青柑壳,就是挖去肉的,大约需求5-6公斤左右的小青柑果。新会的产区不同,价格也有差异,部分树龄大的,价格会更高。单单一公斤空柑的本钱大约就在150-200块左右。

下个定论吧,正常新会区域出来的小青柑,加上茶的本钱,加上运输本钱,加上人工,营销,印刷,物流,推行,还有咱们这些二手估客的赢利,呈现在顾客面前,正常一公斤,都要700到1000左右的价格。这个才是正常的小青柑价格。

大厂的小青柑的话,会更贵点。2000到4000一公斤都正常。

你买的小青柑特别便宜的话,要么商人在做慈悲,要么就别的一种你知道的或许。

 

四、新会产小青柑与非新会小青柑的口感差

一分钱,一分货,已然有价格差异,那么必定也有口感差异。在普洱茶的国际里,有一种香气跟没一种香气,价格都能差到几百块一公斤,小青柑也是如此。

假如你喝到的小青柑会苦,会涩,乃至有辛辣感,这正常来说,都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新会小青柑口感应该是甜甜的,润润的,无其他的影响感,香气也很好,能够说简直隔着箱子你都能闻到柑香。很舒畅的一种香。

便宜有好货,这是肯定的。但便宜有好货的几率肯定是大大低于贵有好货的几率。

 

五、纯生晾干的小青柑是什么概念?

有人喜爱着重自己的小青柑是纯生晒的,一点都没进烘干室的。有没有?我觉得应该有。你能不能喝到,价格你能否接受则是别的一码事了。

所谓纯生晒,就是小青柑挖了之后,在阳光晾干,然后装了茶进去,再次在阳光晾干。这是简略一句话,横竖就是不能烘干不能烤干。可是这种或许性咱们略微剖析一下。

首先是看天吃饭,晾干小青柑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有爱好的朋友能够自己制造,买鲜果,挖空,然后看看放阳光下晒,要晒多久才干终究成型?纯生晒的话,正常都需求7-10天左右的时刻。这中心要是赶上一场暴雨,或许像前些日子的水灾,坚持不进烘干室,终究成果就是发霉了。

发霉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挖果后的晾干;另一个阶段呈现在装熟茶阶段的晾干。温度不行,90%大几率是发霉。厂家都是最少千万产量的输出,你以为哪个厂家会冒险?

纯生晒不必定就好,也不必定欠好。这个定论我没办法下。可是我知道部分烘干必定不会如一些精力洁癖人所诟病的那么差。

照实奉告,理性考虑,我觉得是在信息爆炸的时候咱们都需求秉持的一点准则。

 

六、刚出的小青柑滋味怎么?

一切的茶要交融都需求一段时刻,这个是物理知识。小青柑新茶也是如此。刚出的小青柑与普洱熟茶之间的交融还不会太和谐,需求时刻去等候,7月中摘的果,7月底加工完结,还需求放两周左右乃至更长一点的时刻,滋味才会更好。

 

七、同甘共普

陈皮与普洱茶结合,混然天成,堪称一绝。具有健脾养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效果。秋冬枯燥时节,最适合多喝柑普茶,具有润肺化痰、防咳摄生多重显着成效。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