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富硒

找到约2,14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夏锡璠接受《香港商报》专访:做强富硒农业,打响恩施硒茶、一红一绿品牌!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就如何发展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问题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

十年,恩施告别贫困,迈向全面小康;十年,恩施蓝天绿地,依旧如昨一般;十年,恩施日新月异,经济坐上高速列车。现在,恩施将继续大步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香港商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成绩的取得,主要是什么原因?

夏锡璠:新时代十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恩施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州实现了从全域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州域经济总量达到1402亿元、增长2倍,富硒、生态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从小到大到强,州城从小城市跻身中等城市行列,县城品质不断提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第一,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恩施401万各族人民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迈上了新征程。恩施全州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推动恩施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答卷。

第二,得益于中央、省对恩施州的一系列政策支持。新时代十年,恩施有八年在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直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发达市对口支援、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补短板、兜底保障等大量政策在恩施落地,各方面投入资金近800亿元。同时恩施还享受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西部大开发政策,在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税收优惠、民生事业等方面,中央、省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支持力度空前,恩施已经建成1条高铁、3条普通铁路、7条高速公路,还有4条高速公路在建,还有1条高铁——沪渝蓉高铁恩施段也即将建设,新机场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些支持为恩施发展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三,得益于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奋斗。州委、州政府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独特资源,探索发展路径,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恩施的各级干部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特别是经过战贫战疫战洪战旱的检验和淬炼,造就了一支不畏艰险、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畏艰险,埋头苦干,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为恩施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今的恩施,不仅优势产业不断变大变强,还将以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香港商报:恩施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富硒产业当前发展情况如何,今年有哪些最新的发展规划?

夏锡璠:恩施的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资源非常好、基础非常好、前景非常好。全州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3家5A级景区、21家4A级景区,8个县市都有4A级景区,高等级景区总量稳居全国地市州前列。

2022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68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3.78%,实现强势复苏,重回正增长区间。当前,恩施旅游在传统景区游的基础上,业态更加多元化,出现了避暑游、冰雪游、城市游三个爆发点,去年到恩施避暑的游客超百万人,巴东绿葱坡冰雪经济综合收入超亿元,宣恩“城市旅游+夜间旅游”成为网红爆款。

今年,恩施旅游实现了开门红,近期多个5000人以上的大团陆续进入恩施,预计四月下旬将会迎来旅游高峰。1-2月,全州接待游客818万人次,增长87.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72亿元,增长77.63%。今年我们将着重抓两件事。一件事是启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创建。恩施生态、气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有世界地质奇观——恩施大峡谷,亚洲最大溶洞——利川腾龙洞,世界纤夫活化石——巴东神农溪,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世界经典民歌——龙船调,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让这些世界级的资源真正产生世界级的影响力、把恩施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今后一个时期恩施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正在与高水平策划机构合作编制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在业态创新、特色凸显、供需对应、品质提升上不断走出新路,把恩施建设成为一个“居者幸福,行者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另一件事是抓住建州40周年契机进一步引爆恩施旅游。办好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中国森林音乐节、全省首届户外运动大会、恩施土家女儿会等节会,开展摄影大赛、万人长跑、才艺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高端康养、高端露营、户外运动项目,推出一批恩施特色美食,开展全媒体、全时段营销,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爆点、全年都精彩,吸引更多游客在恩施建州40周年之际走进恩施、爱上恩施。

恩施的富硒产业具有先发优势。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在恩施,由此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态圈”。恩施早在2011年,就被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了“世界硒都”称号。2022年,恩施州硒产业综合总产值预计达到820亿元,其中富硒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涉硒加工企业突破700家,规上企业达147家,涉硒高新技术企业63家,位列全国硒产业发展地市州第一。恩施州富硒茶叶、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2022年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建设以硒资源高地、硒标准高地、硒检测高地、硒科创高地、硒会展高地为主要内涵的全国硒产业高地,做强四个领域。一是生态富硒农业。坚持全域绿色化,做足土特产价值链文章,进一步打响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土豆、恩施黄牛、恩施黑猪、恩施蜂蜜、恩施蔬菜、恩施大米、恩施杂粮等品牌。二是富硒基础产业。推进堇叶碎米荠产业化、硒蛋白产业化、硒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强标准制订,抢占富硒产业制高点。三是富硒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富硒投入品,满足大众硒需求,让恩施硒品成为耳熟能详的生活必需品。四是富硒水产业。把恩施宝贵的硒资源和优良的水资源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城市居民家庭日常饮用水市场。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任重道远,恩施不仅要发展好自己的优势产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包括优势产业在内的五大主导产业。

香港商报:除了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富硒产业,恩施还有哪些优势产业,接下来,恩施将如何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夏锡璠:去年,省委赋予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重任,省政府推动编制《恩施州大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恩施州生态旅游康养、清洁能源、富硒产业、生物医药、绿色新兴等五大主导产业。到2026年,我们将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硒产业高地、华中地区清洁能源基地、华中地区现代中医药基地、华中地区现代烟草产业基地。到2035年,把恩施建设成为世界康养旅居之都、世界硒产业之都、国家页岩气产学研用高地、华中地区重要的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武陵山区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有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生态优先。恩施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是恩施的底色,是恩施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恩施的产业发展总的方向一定是绿色发展,我们坚决不上环境不达标的项目,将持续治山、治水、治土、治气,保护森林、水体、土壤、大气、野生动物,让恩施大地上永远有翠绿的山、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优质的土壤、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完整的生态链。

第二,发挥优势。做足“土硒茶凉绿”文章,做足特色、品质、品牌文章,做好自身所长的事情。在每个重点领域都先做一个示范样板出来,以示范来树立标杆、探索路径、带动全面,今年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打造十大示范样板。我们还将以质量强州建设为抓手,推动品质提升、品牌培育,打造更多类似“恩施玉露”“利川红”等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第三,培育龙头。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依托恩施州产业投资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数字产业公司、恩施硒茶集团、利川红产业集团等国有企业和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引领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带动一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型企业抱团发展。

第四,建强园区。力争恩施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每个县市建设规范园区,形成产业链系统合力,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推动标准厂房、标准地常态化供应,推动降低通勤及生活成本,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第五,数字赋能。恩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我们将加快5G宏基站、“双千兆”网络、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布局,2026年前将建成1万个以上5G宏基站。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在电子信息、生态旅游康养、生物医药、能源、工业园区等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园区、智慧景区,谋划建设硒、茶、旅游等重点产业数据中心,争取一批大数据中心项目落户恩施。

恩施的发展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与此同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企业,也需要恩施这片肥沃的土地。

香港商报:粤港澳大湾区很多产业正在寻找新的栖息地,在对接大湾区产业方面,恩施目前是否已有详细的规划和行动目标?

夏锡璠:恩施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恩施州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2022年以来,全州组建了39个驻外招商办事处,分赴到国内重点区域开展驻点招商。在粤港澳地区,我们有9个驻大湾区招商办事处在开展招商。

恩施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之外,很多资源都位居全省前列。有近700万亩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烟叶、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面积均是全省第一。水能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二,是全省探明的唯一常规天然气产区,页岩气蕴藏量占全省的一半。劳动力人口210万,成本比沿海地区更合理。再加上优良的营商环境,恩施非常适合客商投资兴业。目前立讯精密、海亮集团、传化集团、葛洲坝集团、江汉油田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已经落户恩施。

恩施非常欢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来考察指导、投资兴业,有条件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数字经济等产业。我们将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让在恩施投资的企业收获成功。

来源:香港商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富硒茶、那些地方生产富硒茶、富硒茶的功能······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

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所以富硒茶可以是红茶也可以是绿茶等其它茶类,只要其硒含量达标即可;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200μg是适宜的。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养生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来源:茶科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陕西培育千亿富硒产业集群 提质增效富硒食品产业链

10月12日,在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茶农正在采摘最后一批富硒秋茶。

10月12日,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展厅,富硒产品琳琅满目。

10月12日,在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人员正在对富硒食品进行分析检测。

■ 陕西省针对富硒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部署了提质增效方案,聚焦全链条拓展、全方位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富硒产业由“小、散、低、弱”向“优、特、强、大”转变,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

■ 陕西安康现有4个“国字号”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建成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平台3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26个

陕西安康是我国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全域54.2%土壤含硒量达中硒以上水平。近年来,安康将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富硒产品实现产值451.01亿元,综合产值达650亿元,居全国各大富硒区之首。2021年上半年,富硒产品增长9.8%,高于六大支柱产业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作为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的富硒食品产业,在“链长制”的推动下,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富硒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富硒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富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抱团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10月11日,在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瓶瓶、一桶桶包装不一的天然富硒水被工人精心地“打扮”着。下一站,它们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生产天然富硒水已经20年了,在水中寻找差异化道路,做不一样的水,是我们的初衷。”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负责人沈代青说,“公司利用本地优质富硒资源,专注于富硒饮用水的生产研发,我们在技术水平和执行标准等方面逐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虽然该公司是生产天然富硒水企业的排头兵,但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在安康,做富硒食品的企业大大小小有245家,但是这些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也比较分散,企业基础比较薄弱,部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说到富硒,就不得不提安康富硒茶。10月12日,在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茶农正在采摘最后一批富硒秋茶。

“今年,我们的富硒茶产量有35.2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公司的整体发展还不错。但富硒茶品牌的知名度还是不够,后续我们计划实施富硒茶精深加工项目,到2023年完成年产500吨富硒茶食品原料茶加工生产线建设,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晓华说。

从种植到采摘,再到深加工以及研发各种延伸富硒食品,各类富硒食品企业也在寻求走融合发展的道路。这其中,“链主企业”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富硒产品单一、企业分散等现状?

“要让富硒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行富硒食品‘链长制’就是最好的‘解药’。”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产业发展科科长王华尧说,“培育富硒千亿产业集群,推动资源集约、产业聚集,让规模不一的富硒食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取暖,同时依托富硒食品产业园等,加强招商引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集群效应。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

科技创新 让富硒食品多样化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秋天到来时,买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发一个朋友圈,隔着屏幕都能让你感受到融融暖意。这是时下年轻人分享生活的一种做法,也体现了这个群体的口味和喜好。在安康紫阳县,经营了8年的富硒茶企业——焕古庄园富硒茶科技有限公司(我会副会长单位),在集天然富硒茶种植、生态园区、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前提下,在秉承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捕捉到了年轻人的口味。

“去年8月我们启动了紫阳富硒茶风味茶研发项目,并与澳洲专家团队联合精心研制出了‘莎琳假日’系列风味茶,填补了紫阳富硒茶在风味茶领域的市场空白。”焕古庄园富硒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军说,“今年6月,延伸产品‘莎琳假日’系列手工原叶奶茶全面上线,该产品沿用了花果茶的风味,加入新西兰进口纯奶源,打造出的原生态健康奶茶市场前景广阔,上线后大幅度提升了富硒原叶茶需求量,也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

在传统茶叶里“做文章”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有科技手段。

在安康,拥有4个“国字号”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建成了省级富硒产业科研平台3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26个。

推动富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离不开科技创新。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说:“安康是富硒资源区,但是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富硒产品科技含量低,大多以初加工产品为主,这就导致发展受限。为此,我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推动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共组织实施了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专利授权65项。”

今年3月,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还出台《安康市六大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科研创新五年行动计划》,着重提升六大富硒产业全链条的科技研发,力争用3—5年时间,让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的基础研究、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取得重大突破。

政策助力 打造“中国硒谷”金名片

作为全国富硒区之一,陕西在全国富硒产品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富硒产业是陕西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安康作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国天然富硒区,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天然富硒资源效应,扩大生态富硒健康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安康,富硒食品主导产业链聚集了富硒水、茶、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六大富硒食品,这六大产业为富硒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陕西省针对富硒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部署了提质增效方案。“我们要聚焦全链条拓展、全方位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团式、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力,推动由‘小、散、低、弱’向‘优、特、强、大’转变,加速推进富硒产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富硒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升陕西省富硒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陕西省实施富硒食品产业“链长制”,并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通过建设千亿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创建品牌拓市场等措施,加快构建完整的富硒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硒谷”金名片。

与此同时,为推动“链长制”落实,安康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安康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配套制定了《安康市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编制了《安康市“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3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