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品可清心

找到约458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舒曼:茶叩“无门关”

佛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那么,何以赵州和尚却说:“狗子无佛性”。

晚唐时期,禅门巨匠从谂禅师在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演示生活中的安心法门。每每他对参学者提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时,便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了一个“无”字。这一句深刻而又隽永的话语由此流传千古,远播四海,使无数的人们回归到当下的真实。

一个“无”字,且能悟透了空性,找回了初心,找回了真实的自己。难怪宋代五祖法演禅师对“无”字颂曰:

赵州露刃剑,寒霜光焰焰。

更拟问如何,分身作两段。

空门由心开,用心看世界。终于有一天,南宋无门慧开禅师以磨砖为镜的锐气刺破了灵魂的迷雾,苦参“无”而开悟。无门慧开禅师把赵州“无”字作为禅门一关,叫做“无门关”。并在其纂集著作《无门关》中,把“赵州狗子”列为第一公案。

《楞伽经》曰:“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有参学者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无!”

学人问:“上至诸佛,下至蚁子,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无?”

师云:“为伊有业识性在。”

及至后来,有参学者一而再、再而三追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之时,想不到赵州和尚睿智而答:家家门前通长安。

佛祖曾说:“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狗子究竟有无佛性,岂不是即非无佛性,是名无佛性麽。许多道理,如同“哑子得梦,只许自知”。

在中国禅宗史上出现过许多参悟公案,尤以赵州“无”字公案,藉狗子之佛性,以打破学人对于“有”和“无”之执着。正如无门慧开禅师曰:

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

人生很多事,且不争“有”,亦不辩“无”,其真意自会明朗。

风卷云涌,亦如风轻云淡;怒海翻涛,亦如溪水静流。

赵州答“无”,一如他常说的“吃茶去”一样,即非赵州茶,是名赵州茶。

赵州有茶却道无茶,赵州无茶却道有茶。

当你突破了这一杯茶的概念,心似白云,意如流水,去寻找心灵中那一壶芳香、一盏淡泊,彻底打破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烦恼的根本。既然言佛不如言狗,好比言佛不如言茶,如此,“无”字话头便与茶成了“一味”:

有人问:“赵州还有茶也无?”

师云:“无!”

问:“天下皆知赵州茶,此处为何说无茶?”

师云:“为伊有业识在。”

临济真净克文禅师对赵州“无”字颂云:

言有业识在,谁云意不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赵州禅师用“无”这个契入口,来告诉参学者,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生活,看清生活的本质是空,是无。

所谓“无”,心在当下不妄想,身在红尘不逐流。在浮生闲日的禅意里沏上一壶茶,淡看花落云起,心无牵挂。正所谓:心中藏有桃花园,何处不是云水间。

无念——于念而无念,守一窗空灵的明月;

无相——离茶而吃茶,品一杯清心的静思;

无住——有缘而随缘,写一笺宁静的心语。

现象世界,一切皆空。赵州禅茶,有茶无茶,皆由心而起,若有所念,赵州有茶便无茶。色空一体,禅茶一味,内外如一,应是“无为有处有还无”。

曾记否,无门慧开禅师在法堂内参“无”字话头,寂寥中,忽然听见犹如排山倒海般的鼓击声绵绵密密的从斋堂那一头传来,无门慧开心中很久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颂:

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跳舞三台。

那一派“天淡云闲列长空,丽日高照大地春”的山水气象就这样呈现在他眼前。

觅一处闲暇,煮一壶清澈,颂一关无门,感风云徐徐无语,悟泉溪涓涓默流。

此时,把一个“无”字暂放他处,听风得清籁,观水知静流,只将赵州一声“无”悠然地沉淀,轻轻地随静水流深,随清风飘散。就在此刻,浑然不知日而垂、月初上。月印千江,禅心无痕。

茶道无门,千差有路。

以茶见性,即非喝出来,亦无门可入。

茶道,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但,言语道断,心行灭处。

然而,万法唯心所现,茶与道均在一切法之内。唯有杯茶在握,除妄想、分别、执着,心清净,渐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随缘而起的佳境之中,以此泯灭世间一切分别知见,与万物融为一体,方能以茶见性,触目皆为茶道。

人生,不必拘泥于一处,“有”和“无”,“空”与“色”,均是万物皆可的状态。世事皆有本性,众生皆有佛性,与其牵挂有无,莫若超越有无。安时而处顺,佛性即禅心,禅心即茶性。

如是放下一个“无”,便将解脱生命的烦恼,享受轻松自在的人生;

如是放下一个“无”,便可证入无门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的生命境界,并在这个澄澈的境界里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今年10月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舒曼茶话继2012年在韩国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推出《赵州茶语》禅茶演示而获唯一奖项之后,今再度创编《茶叩无门关》禅茶演示。此文为这台禅茶演示节目而作)

星云大师题写“无门关”

茶文化,最美莫过于茶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这是清代名士傅山所题茶联。傅山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傅山所提茶联诗里有画,字里行间,一副山川煮茗场景映入眼帘:

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如此曼妙景色里读书赏月,确是无边风光之雅事。

茶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它不仅有古朴典雅之美,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里常可见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

一副茶联庭院陈,人文气场陡然生。许多茶联蕴含着丰富的诗韵情趣,因茶赋联,联中寓茶,品茶赏联,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意境。

茶联的出现,据目前有记载且数量又较多的是在清代,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所作的许多茶联在粗茶淡饭的字里行间,却展现了其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与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不同于郑板桥的风格,惠洪和尚的茶联,体现的则是精致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里的一番茶趣。

金鼎浪翻螃蟹眼,

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

东坡《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鹧鸪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茶联中最妙趣横生的,要数妙手天成的回文茶联了。回文联中,有一茶联颇有意思。

其茶联云:“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茶联之意:茶能提神提脑、可使人心清如镜,不染纤尘。此联还蕴含着洁身自处,清廉待人之意,表现出浓郁的清、廉、静、和的茶文化味道。

“茶品可清心”可简略读成“可清心也”,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深含至理;

常被紫砂壶艺人刻在壶盖之上,无论掌中的杯盖如何旋转,这四个字都可以成句:

心也可清、清心也可

可清心也、也可清心

每一句话看似相似,却有着不同的意境。与其说这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何尝不是在说一杯茶水的奇妙。

还有一些语雅意静的茶联,颇具禅味。如: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野鸟啼凤,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

这些茶联,有的写出了出家人的与世无争、淡泊闲和、清心养性,有的犹如佛家偈语、道家玄机、儒家真言。

茶叶的淡雅,与佛、道的“清静无为”、儒家的“清心寡欲”精神相契合,即禅茶一味。在品茶中修行,在修行中喝茶。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红尘中人,抑或是空门中人,都能从品茶赏联中获得人生乐趣。

一副好的茶联,除了会让品茗增加乐趣和诗意,也会使人心底有所收获和升华精神,使身心宁静和睿智;

在茶性的先苦后甘中,终可参破人生“苦谛”。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图文来源:新茶道美学、文人书房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在一副茶联中,寻觅生活的至味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这是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所题茶联。傅山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

傅山所提茶联诗里有画,字里行间,一副山川煮茗场景映入眼帘: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如此曼妙景色里读书赏月,确是无边风光之雅事。

茶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它不仅有古朴典雅之美,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里常可见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


一副茶联庭院陈,人文气场陡然生。

许多茶联蕴含着丰富的诗韵情趣,因茶赋联,联中寓茶,品茶赏联,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意境。

茶联的出现,据目前有记载且数量又较多的是在清代,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所作的许多茶联在粗茶淡饭的字里行间,却展现了其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与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不同于郑板桥的风格,惠洪和尚的茶联,体现的则是精致的茶具煎茶,慢煎细品里的一番茶趣。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暖制鹧鸪斑。”

“螃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初沸为蟹眼,渐大为鱼眼。

东坡《试院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鹧鸪斑”大概指陶瓷器皿上所刻画的似鹧鸪羽毛的斑点。

茶联中最妙趣横生的,要数妙手天成的回文茶联了。回文联中,有一茶联颇有意思。其茶联云:“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茶联之意:茶能提神提脑、可使人心清如镜,不染纤尘。

此联还蕴含着洁身自处,清廉待人之意,表现出浓郁的清、廉、静、和的茶文化味道。

“茶品可清心”可简略读成“可清心也”,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深含至理,常被紫砂壶艺人刻在壶盖之上,无论掌中的杯盖如何旋转,这四个字都可以成句:心也可清、清心也可;可清心也、也可清心。

每一句话看似相似,却有着不同的意境。

与其说这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何尝不是在说一杯茶水的奇妙。


还有一些语雅意静的茶联,颇具禅味。如: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野鸟啼凤,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

这些茶联,有的写出了出家人的与世无争、淡泊闲和、清心养性,有的犹如佛家偈语、道家玄机、儒家真言。

茶叶的淡雅,与佛、道的“清静无为”、儒家的“清心寡欲”精神相契合,即禅茶一味。

在品茶中修行,在修行中喝茶。

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红尘中人,抑或是空门中人,都能从品茶赏联中获得人生乐趣。

一副好的茶联,除了会让品茗增加乐趣和诗意,也会使人心底有所收获和升华精神,使身心宁静和睿智,在茶性的先苦后甘中,终可参破人生“苦谛”。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来源:莫道茶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