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长像干黄花一样的茶是什么茶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46 秒)

青海人难舍的茶水缘,认真是这片土地上的信仰

中国是茶的故乡,不过在古代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如此,受到地域的影响西部地区是不产茶的,但是日后通过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贸易的不断探索,最终通过条条古道来到了西部地区。从青海穿境而来的茶马古道,使得这里的饮茶之风千年不衰。成为特殊的青海文化。

俗话说:“西宁人是茶罐罐,门源人是油蛋蛋。”青海虽然不产茶叶,但人们对茶叶的钟爱,丝毫不比南方人差。有的地方对于茶叶的依赖,甚至茶乡人都要逊色三分,那种情深意浓的执著,令人吃惊。青海人的茶水缘,实际上是难以割舍的另类乡愁,承载了太多的民风民俗。

城里人注重茶质。讲究礼节的老西宁人,特别注重茶叶品质的地道。茯茶,也称砖茶、青茶、边销茶等,以湖南益阳产的茶叶发酵适宜,紧压瓷实,色正味香,视为正宗。它是一种适宜高寒地带热饮的紧压粗茶。民间把热饮的茯茶俗称熬茶。

茯茶原指旧时边销专卖茶的“附茶”,《碾伯所志·税赋》载:茶商贩运的茶不得私卖,要全部交给当地的茶马司,由茶马司出面换马,茶商只挣到脚钱,无大利可图。朝廷为鼓励茶商,遂给予优惠政策,“商民运茶,每茶千斤,准附茶一百四十斤”。茶商可将这些“附茶”自由出售赚钱,故“附茶”流通于当时的市井。

过去老西宁的北大街、东关、多巴、镇海堡、丹噶尔等地,曾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之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以后,“附茶”在产地又讹称为茯茶,又将专卖茶的简称“专茶”,因其型而称为“砖茶”。继而又合称为一个名字,叫“茯砖”了(见《青海花儿词典》)。

此外,还注重茶具。茶盒,要严密扣紧,外观漂亮。茶碗、茶盘、茶壶,必须是细泥精致的,或碎花或纯白,添茶续水时,还要有小巧玲珑的茶漏子,这些要配套成龙,显得高雅华贵。再次,水要纯净。不少人家专门到郊外取纯净的泉水。城里人大多是品茶,讲究茶品,瓷器、用具,边把玩边品味,尽管是熬制的茯茶,但也悠闲地慢慢品味。

若是遇上喜事,往往会在茶碗里放上四枚泡开的红枣,再倒上热茶,双手敬给客人,谓之四红四喜“枣儿茶”。给儿女亲家、丈人、舅舅敬茶,茶碗里放上六枚红枣,谓之“六连大顺”或“六喜鸿运”。给老人敬茶,茶碗里必须放上八枚红枣,寓意“八福长寿”。

给客人续茶,讲究先端过对方的茶碗,再倒茶然后双手端给客人。平时,若是主人家正在喝罐罐茶,恰有客人来,往往会毫不吝啬地以尕砂罐的熬茶待客人,主人往往会双手接住客人的茶碗,口里劝道“这个碗沏上,这个碗沏上”,哪怕自己少喝也要替客人续茶。

罐罐茶,就是以大通桥儿沟自产的粗陶砂罐内加注清泉水熬制茯茶,它的里外都是密密麻麻不透风的小窝窝,里面先放上老茯茶,再佐以生姜、花椒、草果等“热物”,后撒入青盐,荆芥、薄荷,烧滚后文火慢熬,以量少味足色浓而著称。青海人给客人端茶的规矩是,倒上茶水的同时,必须端上馍馍,否则就会被人笑话:“端茶没馍馍,做人不牢靠”。

庄稼人难舍酽茶。勤劳的庄稼人天不亮就披着羊皮袄出门,或是赶着毛驴到大山送粪,或是扛着铁锨去盖野灰,劳作一天直到太阳一树高,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一路上想着的就是回家美美地嘘上几口酽茯茶,再躺在土炕上喘口气。他们一进家门,便闻到特有的清香味儿在农家院里四散飘扬。干咳几声,告诉家里人“我回家了”,紧接着不待张口就是要喝可口的酽茯茶。

女人们赶紧把早已准备好的茶罐罐和尕茶碗端过去,再把青稞面干粮端上。男人们会歪着嘴对着尕茶碗长吹一口气,吹去浮热,再美美地喝上几口,润润干涩的喉咙,惬意地闭着眼睛斜靠在土炕的被子上,回味着酽茯茶独有的香味。花儿里这样唱道:“茯茶嘛滚成个牛血了,我当成隔年的醋了;心里的亏枉哈不憋了,给我的连手们诉了。”

老人们钟情罐罐茶。过去,小媳妇们大清早首先要把滚烫的罐罐茶倒到尕茶碗里,双手端到老人们面前,再摆上青稞面馍馍,供老人们“吃涮口茶”。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再调入犏牛奶子,炖开后就是汉家的奶茶了。

犏牛,是高原上牦牛和黄牛杂交后所生的第一代新牛种。犏乳牛产奶量高,奶水浓稠,蛋白质等营养丰富。奶茶,全凭尕砂罐的味道,使用久了,茶罐里就会长久地存在一种独特的奶香味,据说茶味早已熬进了罐体四壁上的孔里了。一时没有茶叶,就在老砂罐里炖上一壶开水解馋,也能过过茶瘾,那开水里竟也有一股奶香味哩。

穆斯林讲究“刮碗子”。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穆斯林同胞,十分讲究喝碗子茶。碗子是人们喝茶的茶具,民间俗称“三泡台”。即一只直径二寸左右的细瓷碗,上面是一个配套的瓷茶盖,碗下面是一只和碗同样尺寸的细泥小托盘。

这种三件套是细泥烧就的,要颜色纯正,质地细腻,鲜亮光滑,以景德镇的为上品。喝茶时,碗底要放上适量冰糖,再加上大红枣和葡萄干,适量的核桃仁、甜杏干或甜杏仁,玫瑰花或黄菊花以及本地产的枸杞子。待茶泡开时,清香四溢,甘甜可口,红黄绿白各色夹杂其间,讲究的就是一个色香味齐全。

据说,无论男女,刮碗子的人们,由于长期得以佐料滋补,面色红润,皮肤细腻,的确有不少阿娘是美女哩。在家里陪客人喝茶,还要摆上细白面精心制作的盘馓、金黄油亮的油香、近半尺厚虚若面包的锅盔、蜜馓、瓜子糖果等,别有一番风味。

刮碗子,首先讲究姿势,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按茶碗的外延端起茶碗,用无名指和小拇指把下面的小托盘托住,再从碗和盖的缝隙中徐徐吸饮茶水。也可用左手轻轻斜拿茶盖,顺着碗沿边刮边喝。其次注重品味,不能出大声猛喝,也不能两口喝干,只能轻轻吸,徐徐饮,慢慢品。否则,会被人小看,“活像是老牛吸食着哩。”

清真老茶园,则更讲究泡茶的佐料要正宗,冲茶的开水要滚烫,跑堂的伙计要花泛,他们来回脚步既轻又快,会边倒水边吆喝:“来了,牡丹花的开水来了!”我记得那时一只碗子两角五分,再要一角钱的一盘瓜子,可以在茶园里泡上一天。

老西宁城里也有较为高雅的茶园。请人喝茶,是曾经的时尚。20世纪50年代,老西宁城西关桥东西两侧,北门外的香水园,南门外、东门外的不少地方,都有规模不同的茶园。进入茶园喝茶,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因为普通人家一般不会跑到外面喝茶。钻茶园的,不是殷实人家的主儿,就是南来北往的生意人。

学者鲜仁杰着重介绍了穆斯林在女儿出嫁前父母亲的支茶习俗。他认为,穆斯林是一个崇尚卫生整洁,礼仪有加的民族,茶文化内涵也很深厚。

订婚后经过送问包(提亲)、送茶包,送彩礼后,男方就选择吉日良辰完婚(一般选择主麻日即星期五),女方会在男方迎娶前一天即星期四,邀请女方的亲朋好友来家中喝茶,称为“添箱”,邀请女方众多亲戚添礼,添钱物之类贺喜。

届时,女方备香茗及丰盛佳肴款待客人。餐毕,众宾客陆续离去,留下女儿的舅舅、舅母,姨娘、姨夫,姑母、姑父,再备香茶菜品,气氛隆重,即将出嫁的姑娘坐在大炕的后墙角处,听取最后的家训。

这个程序就是突出饮茶为中心的支茶。父亲首先发言,对姑娘言道,我和你母亲十分看好亲事,祈盼姑娘嫁过去后和婆家人和睦相处,孝顺公婆。接着母亲和众亲相继告诫姑娘到婆家后好好做人,要得到婆家众亲戚交口称赞有好口碑。

同样的支茶仪式也在男方家几乎同时进行,只不过场面和人数没有女方家这般隆重。支茶活动,其实质就是以品茶为平台的一次集体家训,是对儿女成人后父母亲和众位至亲共同的一堂人生课,语重心长,意义深远。不少家训甚至成为儿女的人生座右铭。

土族庄重的喝清茶。土族是生活在高原农业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的喝茶,也十分讲究。若是家里来了客人,他们认为“客到福到”,把客人尊为贵宾,热情款待,十分看重敬茶。认为客到不敬茶是对人的大不敬。

首先,茶叶要正宗的好茯砖,开水要洁净的山泉水,佐以青盐、花椒、姜皮,不少人家置有专门的红铜罗锅熬茶,茶水味道纯正,甘甜爽口。其次,敬茶之前,先端上富有土乡风味的面点锅盔馍,一层一层用清油涂以姜黄、红花、苦豆粉等,层层卷起团圆再烙熟,从横面切开,则花花绿绿,散发着面香味,煞是诱人。

茶要喝足,一碗接一碗,诚恳实在。稍后,又会敬客人品尝“背口袋”等风味面食。背口袋是一种在生面饼里卷入野菜萱麻作为内馅的面食,其状如乡下人背的口袋,然后放在铁锅里烙熟待客。当地人须提前将野菜萱麻敲打抖虚洗净并和上调味品,刚出锅时,一个个卷为圆口袋状的面卷儿热气腾腾,散发着香喷喷野味儿,用茶水就着吃,分外清香。

一些饲养着稀有的白牦牛的人家,还会烧滚浓浓的白牦牛奶茶以敬客人,则回味悠长,余香不绝。土乡人传承着爱茶和以客为尊的茶道,他们不仅贯穿在生活中,也浸透在文化里。

土乡“花儿”的“老爷山令”就有咏茶结尾的固定唱词:“尕罐罐儿,煤疙瘩儿,一卦拣着来呀,我的黄花姐儿呀,尕妹(阿哥)把你想着,尕妹(阿哥)把你想着——”说的是过去为了招待相思的恋人,在火盆上架起用小煤疙瘩笼起的火堆,旁边烤着炖了奶茶的尕砂罐,在苦苦等待恋人到来,发出了如泣如诉的渴求之声。这种文化特色和内涵,恐怕是别处所没有的。

蒙藏牧民的酥油茶。青藏高原是蒙藏牧民的天堂,宝蓝色的天空,白绸子般的云朵,数不清的牛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撒欢,一派诗情画意。草原上也有特色浓郁的茶文化。牧民喜饮茶,须臾离不开奶茶。

花儿云:“清茶不喝了奶茶喝,渴死了凉水嫑喝。”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己解渴,都离不开奶茶。藏民喜喝牦牛奶茶,而蒙民则多喝马奶茶,它们香气氤氲,各有千秋。

进入黑牛毛帐房或是白蒙古包的客人,皆被视为上宾,恭敬有加,热情款待。入帐后,先要给你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此奶茶非彼奶茶,茶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奶油,人们会轻轻嘘口气,将油花儿吹向一边,再喝口奶茶,顿觉神清气爽,周身暖和。有的人家,还会拿来黄澄澄的酥油,挑一块放入客人奶茶碗里,则满碗是奶白和着油黄,奶香夹着油香,喝一口,味道醇美,奇香满口,脾胃温暖,那种享受,就是天堂里才会有的。

当然,喝茶之后,就会端上手抓羊肉和青稞炒面(藏族叫糌粑),真心诚意地款待客人。牧民十分注重茶碗,大多是细泥烧制的细瓷龙碗,金龙盘绕在茶碗的外面,云腾雾罩,金龙出没,气势磅礴,显得雍容华贵。

一般是先敬客人喝茶品味,待奶茶喝至半碗时,将酥油和白糖放进剩余的奶茶搅匀,再把炒面抓到奶茶里,用左手端碗,以右手的中指徐徐搅拌,拌匀后再用整个右手五指并拢顺时针沿着碗边旋拌,边拌边捏成棒状入口,绝无炒面散落碗外,拌技的纯熟、精湛,令人叫绝。

这种用奶茶、酥油、白糖搅拌的青稞炒面则香味满口,其型两头呈尖形,汉族叫“尜(ga)儿”,再用牦牛奶茶就着吃,余韵不绝,真有点舍不得下咽的感觉。用尕龙碗拌的炒面,其实是适可而止的,因为后面还有手抓羊肉哩。

羊肉之后,是高原牦牛奶做的酸奶。牦牛奶子制作的酸奶,几乎凝结成块,醇得像豆腐块一样可以用刀叉切开和酥油奶茶就着吃。这种茶文化,寄托着浓浓的人情味,极为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的冷凉气候,营养丰富,口味纯真。牧业区的吃吃喝喝,纯粹天然,绝无污染,“人间难得几回闻”哪!

惜茶爱茶的民间习俗。过去人们受生活水平制约,长期以来养成了惜茶爱茶的优良习俗。20世纪50年代,两只藏羊才能换一块正宗茯砖茶。民间有着“宁舍千军万马,不舍涎水把把”之说,涎水把把,就是假设茶水有把儿,指喝剩下的残茶。先是把熬过的残茶叶,舍不得丢弃,晒干后收集在一起,用手推磨碾碎,再和新茯茶一起熬茶,自有一股别样的味道。

还有老人们喜欢饮茶后将剩余的茶叶放入口中咀嚼,好像在慢慢品味。尤其是奶茶里的残茶,更是舍不得丢弃。其实,这些习惯,恰恰是老百姓节俭自好品质的反映,是一种值得思索和回味的传承。

茶叶的多种替代品。过去,青海民间还有一些喝其他饮品以代茶叶的做法,它们也是构成高原茶文化的内容之一。

喝莨芭茶。笔者小时候见过,这是一种生长在阳面山坡的土崖下面的植物,叶片较小,其茎较长,匍匐在地面,好像开着碎小的白花。老人们在它刚刚开花时随手拔下,聚拢后晒干,当作茶叶一样在泉水中熬煮,淡淡的类似咖啡色,然后再加上花椒、生姜,最后放入新鲜的荆芥、薄荷,居然也有一股香味,据说也能解渴、提神。

喝麦茶。这是把小麦或青稞的颗粒放入铁锅用文火慢慢炒熟,待到颗粒炸开花后再略一炒作,挖出彻底晾干。再拿手推磨将炒熟开花略有焦意的颗粒碾碎即成,民间叫麦茶。它的熬法,也和熬茶相类似,区别是不要久熬,待到锅里飘出带焦性的麦香味即可放入青盐、荆芥、薄荷,略一滚沸,汤浓味香,即可舀到茶碗里开喝了。麦茶很浓香,一粒粒粮食的碎片咀嚼起来,确实很香。不过,对于节俭的农人来说,喝麦茶的机会不是很多。直到现在,麦茶仍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哩。

兄弟民族难舍的茶包儿情愫。青海人独特风俗中的“定亲”,在茶文化中多有反映。“花儿”:“日头儿上来者饭罢了,定亲的茶包儿送了;多人的伙儿里认下了,我俩的缘法儿重了。”因受地域、民族的影响,土著各民族的定亲,犹如五色光环,各呈异彩。

在河湟地区汉族中,未婚的阿哥借着传统的花儿会或重大活动,把“多人的伙儿里认下了”的尕妹穷追不舍,多方打听,然后由老人们正式聘请媒人“冰公大人”代表男方,带上男方的“茶包儿”和“讨婚酒”及男方家庭的重要人物到女方家“提亲”。

茶包儿,旧时为半包或四分之一包茯砖茶;讨婚酒,旧时为两个半斤装青稞烧酒。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后来演变为整包或二至四包茯砖茶,二斤或四斤瓶装优质白酒及给女方的新衣,都要用红丝线或红绸带捆扎,以示吉祥。

如求婚有望,则议选日子送“小酒”即彩礼,女方家长会当众开启讨婚酒,宾主共饮,否则,将茶包儿等原物退回男家。有的地方提亲,有送“头回茶包”和“二回茶包”之分,即在提亲之后,经女方允诺,再请媒人和男方头面人物给女方的伯父、舅舅、叔叔等各送茶包,亦称“挑果茶”,有的还在茶包内放上核桃桂圆等,以示喜庆。

一些地方,若是摆喜宴,须先上泡有红枣的“空茶”,即光是一碗热热的茶水,没有其他食物。也不再倒第二碗茶水。其后,用抹布重新抹净桌面,端上瓜子、干果等喜庆食品,给客人逐一倒茶,这是“头道茶”。之后,略作消停,收去干果,抹净桌面,复端上花卷、盘馓等,取新碗再倒上茶水,叫“二道茶”,主人热情掰开花卷和盘馓,敬客人吃喝。之后,才重新倒茶水,放大红筷子,按顺序摆上“八盘”或佳肴,预示喜宴正式开始。

平安、乐都、化隆地区,男方到女方家正式订婚时,除了茶包儿,还拿16个油包儿(内和青油的白面馒头),衣物及成双成对的化妆品。送过了彩礼,双方可以称为“亲家”、“亲家母”。恋人们可由“地下”转为“地上”,满目流彩,春风得意。

若是小伙子瞅上了美丽多情的藏族姑娘,则要按藏族风俗也要带上茶包儿求婚。第一次到女家去,若是女方家长同意,则让小伙子吃煮熟的羊脖子,因其颈椎短小,筋骨坚韧,难以将肉吃净,寓意是考验小伙子的耐心和毅力,观察他吃肉的技巧,是否会过日子。如啃尽吃光,则过了考验关,否则,婚事未定,还有可能告吹。

好客幽默的藏族十分注重定亲。河湟地区土族、藏族,还将修建于四合院角房的羊圈打扫干净,内铺干草,四周用木板安置木桌,再将酽茶或奶茶酥油及丰盛的菜肴端上,也有藏式点心蕨麻油糕,藏式地莞儿包子,宾客坐卧皆宜,不受拘束,饮酒作乐。

土族的定亲叫“日吉勒”,男家须请两个媒人带上茶包儿、哈达、酒瓶、油包子等去女家求亲,如不同意,过几天后将所送礼物和新蒸的一盘油包子一并退回;如同意结亲,则将空酒瓶退回。定亲时,要由男女双方择吉日邀请媒人带礼酒,认定姻亲关系;返回时,由女家回赠两瓶定亲酒。事后,媒人说合家族内的老人喝定亲酒。定亲时,男方还要正式给女家拿茶包儿、针扎、毛巾、鞋袜、油包儿或花卷(16个)和用红布包裹的定亲酒。

世居青海的蒙古族提亲时,须由男方家长请媒人拿上茶包儿、哈达、“德吉”(酒和其他贵重礼物)到女家求亲。一旦答应,小伙子还要在媒人指点下再携茶包儿、奶酒、糖果、糕点,专程到女家向姑娘的父母敬献哈达,唱求婚歌,其歌词前半部分赞美女方父母,后半部分讴歌姑娘本人。歌罢,若求婚礼成,以马奶茶、鲜嫩手抓羊肉、奶皮、奶酪、糕点、糖果、烟酒等予以款待,正式订婚。

回族、撒拉族从提亲到定亲,也颇讲究。

一是请媒人,端上事先备好的两碟红枣和枣儿茶,告知做媒之事;

二是提话,媒人受托后到女家提亲,如允婚,则端上红枣和枣茶招待;

三是送茶包,男家向女家送茯砖茶和内盛冰糖、红枣、桂圆、果脯、葡萄干等物品的礼盒两个,均用红丝线捆扎,并对媒人以“双碗”(烩菜、米饭各一碗)招待后请其送达;

四是送催包,送茶包一周后,男方又请媒人向女家送冰糖两包,女家如允婚,又以“双碗”招待,并向男方回赠糖果包,俗称“倒果子茶”,男方即请亲友品尝,正式告知联姻;

五是认门,男女双方家长拿衣料或给女婿的鞋袜同媒人分别到双方家庭认亲;六是送聘礼,一般送衣料几件、茯茶两包、羊肉方一个、红枣一升和大米一升的茶盘米盘各一个、戒指、手镯、梳妆用品等;七是送鲜果,由男方给女家送鲜桃杏200个尝鲜,女方回赠鞋袜,斋月男方还要送“开斋礼”。

土族的迎亲,别具风趣。娶亲前一天,男方通过媒人向女家送茶包儿、“麻泽”即羊肉或猪肉若干斤,血肠、面肠各1段,均供女方家送亲禧客用。民和的土族,男方要请媒人用驴驮上茶包儿、羊腔子和48个大馒头送到女家。

女家阿姑们迎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退至门前,跑进家并关闭大门,唱起迎亲歌“唐德格玛”,等男方来者巧妙应答后才开门请进。等客人进门时,又从门顶泼水逗笑取乐。

至酒酣之时,娶亲人亦一同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待鸡叫二遍时,女方开始给新娘梳洗打扮,穿新婚服装。接着在堂屋柜上依次摆上经卷、柏香、佛灯、茯茶、牛奶、红筷子、羊毛、五谷等。待主持者将上列物品慢慢移动,娶亲人在堂屋门前唱歌跳舞,移动什么就唱什么一直唱到新娘上马。

青海蒙古族娶亲时,男方娶亲人拿着茶包儿等诸多礼品,牵着最好的骟马到女方家。受到热情款待后,由女方家的人观看新娘的外甥骑马跑圈,然后评论,感到满意后,由婚礼主持人“达玛勒”致赞马词,从马的身架、毛色、耳朵、四肢、眼睛、尾巴、脊背及马鞍,进行夸张比喻,极赞马的骏美、高大,马鞍的华丽。

然后由女方给马挂哈达,喂精料,此马作为翌日迎娶之马。迎亲日晨,新郎负弓带箭,与伴郎、媒人及亲友骑马赴女家。岳父要试探新郎的力气和灵气。待女方满意后,打开蒙古包门将新郎和娶亲人迎入。

新郎入包后先面北拜佛、拜火,再向岳父母敬献哈达、茶包儿等礼物和美酒,向亲友献鼻烟,请安。之后,女方设全羊席,双方祝酒。礼毕,双方男女以各种方式与新郎耍闹,将煮熟的羊脖子从中掰开,以检验其智力和体力,称“饮布浑察尔”。

青海人的茶包儿习俗,既是独特的茶文化,更是生动而纯朴的渐行渐远的民间习俗的生动画卷。

综观青海人难舍的茶水缘,其实是一种多元文化。它的表象特征和深厚内涵,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茶文化。

一是青海是多民族地区,茶水缘顽强地保留了兄弟民族各自的饮茶习俗,体现了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特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辈辈传承。

二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表现民族特色的同时,还有一些共性的文化元素,反映在整个茶俗之中,兄弟民族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交织互相融合的。

三是城乡茶俗,在共同的酽茯茶下面,各有其外在表现和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更多地蕴含城里人和庄稼人各自的习俗。

四是青海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各有本地区的饮茶习俗,保留了一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出的细微元素,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

五是喝茶必有面点,不少地方和一些场合还有“空茶”“头道茶”“二道茶”之分,“二道茶”之后,还上佳肴、美酒,崇尚大块肉大碗酒,豪爽大气,痛快酣畅。

六是无论婚丧嫁娶,都和茶水密不可分,简言之,几乎任何场合都与茶水相连。这些难舍的茶水缘,承载了我们难以割舍的另类乡愁。它们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内涵更是不可割舍的乡愁的重要内容。

来源:茶贵人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为何称她为“茶中君子”......

飘逸出尘,清雅素洁,是我们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11月的初冬,也曾想躲开纷扰,于花谷之中,丝丝凉意飘过时,悄悄邂逅一场金丝黄菊的盛开。

在初冬的风景里,皇菊抬首举足间都流露着质朴淡雅的模样,金黄色的菊花一簇簇、一片片,高雅华贵、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

一朵一世界,一花一杯茶。生活,无论你情愿不情愿,总是绕不开阴霾、赶不走匆忙,四季轮回,清晨、晌午、傍晚,若能让自己在某一刻静下来冲泡一朵简单、干净、美丽的菊花,滋养自己,滋润人生,那该有多好!

蕊心娇柔艳欲滴,黄花溢香秋风里。

清雅不输百花色,确赢芳菲岁月长。

春兰秋菊,夏竹冬梅,菊花作为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被称为花中神品,早在屈原笔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成为菊花可食的最早佐证。如今,在江西、广西、浙江等地每年深秋初冬时,漫山遍野的菊花纷纷摇曳生金,恨不得马上泡一杯品尝。

皇菊茶具有“香、甜、润”三大特点,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袪风,润喉,清肝平肺,养目,解乏解酒,美容养颜、抗辐射、清除体内垃圾等功效。皇菊花瓣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黄酮类物质大部分也能在泡饮中渗透到水中。具有降血压、消除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对火旺口干、目涩眩晕、头疼耳鸣或风寒引起的麻木疼痛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屈原《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神农本草经》中有食用菊花功效的记载,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陶渊明的诗:“酒能祛百虑,菊能解颓龄。”专家研究发现,食用菊花具有一般水果、茶、蔬菜无法比拟的功效。

花朵饱满,形瓣如丝又像绣球,色泽亮黄,微风吹过,它们纷纷摆动起舞,互相比美,和喜欢它生长地娇嫩相比,更喜欢它傲然挺立,尤其是杯中“盛开”的菊花更令人赏心悦目。

让我们走进皇菊的世界......

 

 

种植

zhongzhi

我是皇菊。住在广西三江的大山中,切切实实的山妹子。喝的山泉水,无添加、污染,主人也不给我喝肥料、农药,特纯洁、绚烂,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纯手工采摘

既然我长得这么美,当然是需要特殊对待的,想要抱得美人归,一定得是亲手拿下才是。高冷说的是我?不不不,人家明明很热情,只是热情也得有原则。

制作工艺

精挑细选

我就是我,是颜色一样内涵不同的“烟火”。你别以为什么都能将就,美与好真的不能将就,精挑细选出来的,才能拿来让你赏心悦目。

烘烤

看够了,也该干正事了。真正的美女也是经得起淬炼的,让烘烤来得更猛烈些吧。

干花

虽然,我好像真的没有以前那么美了,但是,我知道真正了解我的人,一定更在意我美貌背后……深刻的灵魂。

下一刻,

就是见证浴火重生的时候,

简直……完美!

 

刚刚采摘的金丝皇菊还带着晨露,不久后将被送去烘房摆放待烘干

采摘皇菊一般选择晴天,摘回来以后一朵朵的摆放,摊干水份,然后烘干,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6个小时左右。 

 

花丝细细纤纤,大多打着卷儿,更加增添了花朵的精致和灵动,更加惹人心爱。

 

你看它开在山野里的姿态,像小姑娘一样娇柔可爱,小小的身形,开出一身的丰腴和饱满。

 

一朵朵甘甜清冽的金丝皇菊,用传统方式、方法种植、管理、不用化肥和农药,历经烘干、加工,从种植、采摘、摊凉、铺花、入筛、入烘、拣剔、炭焙等等复杂工序,到再复活鲜艳于我们的杯底,完成又一次的生命绽放。

食茶入药古兴起,若下枝头上心头……
从春季呵护到初冬,从发芽到成长,从花苞到花蕾,熬过了盛夏酷暑,经历了春夏秋冬,我们很欣慰,她们长得格外美丽。

在这万物凋谢的季节里,金丝皇菊是大地赐予的圣物,她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清隽芬芳,凌霜盛开,以其傲然挺立的高尚情怀,香飘于天地之间,是为茶中君子,飘逸出尘,采摘烘干后,遇沸水冲泡,将再度盛开绽放……

冲泡及饮用方法:冲泡皇菊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杯放上一两朵,再用沸水冲泡1~2分钟即可饮用。待冲泡至半分钟时,你就会看到水的颜色就会渐渐酿成微黄色,通透清澈,淡淡的菊香也会让你着迷,加上几颗枸杞更佳!每次喝时,不要一次喝完,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续上新茶水,泡上片刻,而后再喝。

冲泡水温:100度沸水,山泉水、纯净水为佳

可加入:枸杞或蜂蜜,依个人喜好冲泡

皇菊很适合久居常坐办公室内人员。一为办公室内人多,菊花茶清爽怡人,缓解工作紧张的心情;二为室内多干燥,特别是冬日里空调室内,温度高特别容易室内干燥上火;三是养心补水,让人多站起来去洗手间,难得的起来走走。电子设备使用较多需要呵护双目的劳动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人群。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菊花茶具有很好的保护眼睛、明目的作用。

 

一泡:纯净水浸泡,朵朵金菊在杯中绽放,艳黄花瓣在水中荡漾,令人爱不释手。

二赏:菊瓣入水,亮黄顷刻间弥温开来,晶莹透亮,浸泡时间越久,亮黄汤色不减一分,有效成份易溶于水中,金菊花朵久不褪色,在杯中更加娇嫩。

三闻:香味浓郁优雅,沁人心脾。

四品:轻啜入口,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浓香入肺唇齿留香

 

 

喝金丝皇菊!功效如下:

1、清肝明目、抗辐射、抗氧化。

2、清香甘甜养神清肺润喉。

3、软化血管、增加血管弹性,对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和预防高血脂高血压有显著疗效。

4、此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常见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极好的控制作用。

《菊韵》

秋霜造就菊城花

不尽风流写晚霞

信手拈来无意句

    天生韵味入千家。
   唐代诗人:李师广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T三有机茶创始人:简简单单,做好一杯茶

  这个故事的开始,是2500个日夜,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奔向理想。

  2010年,我们来到生态纯净、经济落后的英德-黄花,找一块干净的土地,垦荒。

  35名茶专业研究生从校园奔赴荒山,在“连信号都没有还谈什么女朋友”的山里一干就是7年。

  103户农民从将信将疑到加入我们,1130位农民不再背井离乡,镇上从此少了留守儿童,小镇发展也得到了改善。

  1300座英西山峰见证我们茶人坚持有机的耕作,在2500个岁月里,蜘蛛、变色龙等生物出现,完整的生态链逐步形成,土地与人渐渐有了良好的关系。

  2017年,我们的心血走进广州白云机场,走上蓝海豚珠江游船…好的品质会被认可。

  再到今天,历史见证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机好茶品牌”。

  创业做茶7年,最大的感触是:简单

  十年前,我也想不到自己会变成一个茶痴,扑在简简单单的一杯茶上一干好多年。在我看来,创业这个词和人生一样,有的热火朝天,也有的山长水远,放眼望去千奇百怪;有热闹非凡的时候,也有反复重构的挣扎,细细品来却是信念二字,纵贯每一个瞬间。我想,走在这条路上的每个人其实都一样,骨子里只想简简单单的,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从0到1,创业是无数个百分比的机缘巧合

  缘起,一份真心实意的想念。

  寄托在一杯茶中的纯净心思,是T三有机茶与众不同的灵魂基因。

  说起来我想讲讲当年留学的一个场景:我从华南理工大毕业后去的新西兰,主修国际经济学,在那个号称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的地方,人们喝的大都是调配茶。要知道中国人在国外喝外国茶,是真的会想家,就像一个四川人吃粤菜,会想花椒的味道。那时候我特别想念小时候,坐在大树下一起喝茶的亲人和田野间吹来的风,特别想念那种纯净又美好的香味。

  初心,做点好的茶给朋友们喝。

  想改变点什么的时候,就该去做。因为你身上很可能背负着一个时代的希望。

  回到国内,却很难喝到记忆里的香味,不单是我,许多和我一样小有家业的同龄人,也陷入了茶消费0选择的一个微妙状态。好茶难求,放心的好茶更难求,更别提身在他乡想念的那一缕纯净香味了。当时我一个地产板块的商业伙伴跟我说“你们英德的英红九号,在历史上还是特供英国女王的,就是后来发展没落了……不如你回家做点好茶?我们以后桌上的这杯茶就再也不用操心了。”看了看携手前行的好友,也为了寻回儿时熟悉的茶香,我动了拓展有机农业板块的念头,开始想要做一杯简简单单的好茶。

  纯粹,整个行业泰斗都来相帮。

  我常说,我们T三有机茶的起点就很高,除了高标准,最重要的是创造它的那些老教授,出手都是大半个中国的茶业精髓。

  2009年,我找了好多位华南数一数二的茶学专家、有机农业专家一起深入英德各地考察。更因为“做有机茶,重现英红九号纯净茶香”的愿望,得到了袁学培教授,王登良教授,李新家院长以及束文圣 、操君喜等国家科技特派员等业界泰斗的支持。

  看着老茶人不老的赤子之心,我毅然回乡投入到自己完全不懂、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的有机茶事业,当起了一名普通“茶夫”。

  2010年末,也就是7年前的冬天,我身边站着2代茶行业的精英,从茶叶育苗、茶种植、茶叶加工工艺到茶叶科学研究,还有注重生态发展的清远政府领导,大家一起启动了正宗英德红茶的有机种植。

  大环境,有机标准高于生态好几倍。许多人炒古树茶,会强调那些古树生长的环境,殊不知,T三有机茶的选址有多么严格,环境有多优异。为了找一座土壤、水源、空气、大环境都符合有机种植标准的山,我们收集了英德大大小小的山林标本做检测,整整花了1年零7个月的时间,才确定选址在英德黄花镇。

  这个位于素有“南天第一峰林风光”之称的英西峰林胜景腹地的小镇,经济落后发展缓慢,方圆30公里没有任何污染源,从根本上保证了茶叶大环境的纯净与健康。此外,那里的土质还是陆羽在《茶经》中称为“中者生砾壤”的喀斯特地貌,种茶树能种出更好的品质。

  天时地利人和,一概不沾边——我像个满怀信心的先知被现实吊起来打脸!

  天生好环境的代价就是,落后。刚开始垦荒我们就惊呆了:租不到挖掘机和推土机。我们的老员工,住在山下村民搭的土房里,白天上山挖石头挖地,半人高的石头,撸起袖子搬走。傍晚用铲子借着山上挖出来的石土修路,整整2年,我们才整出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春天爆发虫害,方圆几公里的虫子全来我们山上避难,老乡被咬的都不愿上山。头年夏天就遇上大旱,几个月不下雨,茶苗很新,我们是磨了一脚的水泡挑水浇山。2013年,遇上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和暴雨,茶园很多地方都塌方了,也淹没了许多茶苗,造成极大的损失。暴雨结束后,我们及时做土地开沟和修复,排出雨水,清理洪水遗留的杂物,修复茶园梯地……

  搭建水电设施的时候,我们的电缆时不时又被剪了偷走;一把农具丢在哪,第二天准不见。那时候我们的同事气得跺脚,我看着深感农村建设的不易,也有了一丝忧虑:这样的状况,我们企业能坚持到理想落地的时候吗?

  知行合一,时光在专注里飞逝

  常有人问:有机是什么,不打农药吗?

  严格选址,细心培育,选择强壮、生命力强的茶苗种植,保证足够优秀的原始基因。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全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使用牛粪、花生麸等天然肥料堆沤有机肥,取材自然,回馈自然。建自动化喷灌设施,修建蓄水池,引山泉水灌溉,保证充足水源,保持茶芽持嫩性。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物理防治、人工干预及培养天敌等方法消除病虫害,还专门饲养茶园鸡来吃茶叶上的小虫子,在茶园边上种植豆科植物,兼顾生态平衡……

  这么多年来,T三坚持着全园有机种植,确保每一片T三茶叶都是同样纯净标准的有机茶,用最大努力践行着一个企业对生态的社会责任。通过7年的光阴,我的茶园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变色龙、瓢虫、蜘蛛出现在茶园,1300座山峰的花虫鸟兽与T三的茶树们同生共荣。我记忆里的那一缕茶香,飘在清新的晚风里,喝它的时候能听见万物生长的声音。

  可可茶,我在茶园里种的植物黄金

  可可茶,是我2012年忐忑之中拍下的中国植物新品种,这种植物富含有益健康的成分,1981年由中国植物学泰斗张宏达教授发现于南昆山,辗转交由叶创兴教授研究,是T三有机茶的当家至宝,年产仅100斤左右,非常珍贵。

  然而,研究中的植物在商业转化上总是令人担忧。2016年,茶行业、有机圈的混乱,科研和全园有机的巨大投入,让我对T三未来的商业模式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于是就像陈老师请教。陈老师专门组织花粉们为T三辅导,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让我对这事业的意义重新充满了信心。

  特别是陈老师对咖啡碱敏感,喝了茶几天都无法入睡,我知道后给陈老师推荐了可可茶,陈老师试过后说,睡得很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让我深感为客户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更坚定了我做好产品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信念。

  作为一个优质的原生茶叶品种,可可茶不含咖啡碱,解决了部分饮茶爱好者因担心影响睡眠而不敢喝茶的困扰,饮用后不会兴奋神经,适宜对咖啡碱过敏的人群,甚至连孕妇和小孩也可以饮用。其优势嘌呤生物碱—可可碱,远远高于传统茶树品种,因而在生理和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效果,在国内外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不断有海外生物研究机构来访来电采购。陈老师和花粉的鼓励,我和我的员工们的坚持,终于让这个有益于世人的植物开始散发光芒。

  打造全产业链,用极致的科研态度做品牌

  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和全园有机一样,在茶企中很少有人像我这么干。2012年,T三牵头成立广东岭南茶叶经济研究院,还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中山大学等7大权威机构不断做茶衍生品、茶成分的创新和研发。

  从茶园到杯中,一缕纯净的茶香必须用全产业链的方式去做才放心。我带领着团队建立起从种植、加工到品牌推广的全产业链完整体系,拥有3000亩庄园级全有机茶园、HACCP体系认证加工厂、多元化零售渠道。秉持着安全、健康、优质、可溯源的品质标准,结合做纯净放心好茶的初心,不断在领域内做着科研和创新。

  截止到2017年,T三拿下了全球30国有机认证、美国FDA认证等国内外权威七大认证,拥有12项知识产权专利,并且走进广州白云机场,走上蓝海豚珠江游船,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南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荣誉的背后,既是辛勤付出完美收获的终点,也将是另一个全新的起点。

  时代不断的进步,我所畅享的行业未来是市场两端的人们有对等的信息,有一系列颇具远见能量的产品、去引导现代主流消费者不断提高品鉴水平。当然,还有一杯看起来简简单单的100%好茶,回报当年给我无数个百分比支持的人。

  版权声明:源于网络,贵在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