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常熟碧螺春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科技助力贵州思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科技部推荐的江苏省科技厅、常熟市依靠科技助力贵州思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经验做法,入选2021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

图:网络

贵州思南县是名优茶叶的传统产地,但受限于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因素,思南茶产业发展举步维艰。2017年以来,江苏省科技厅和常熟、思南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技部科技扶贫工作部署,共同谋划,成立贵州品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23亩的翟家坝白茶基地、1500亩的训家坝白茶示范基地和年产10万斤的名优茶叶加工中心。以科技强化产业基础、以品牌引领产业进步、以营销拉动产业发展,成功把江苏先进的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经营理念带到思南,把思南优质茶叶产品引入常熟,为思南14个村集体增收78万元,有关做法被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评选为第三届中国十大产业扶贫优秀案例。

2021年以来,贵州品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用当地农户800余人,人均增收4500元,助力思南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科技引领,提升产品品质

在江苏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思南茶产业分店落户思南县。科技服务超市不断深化与江苏省茶叶研究所、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在示范茶园建设中,先后引进优良无性系茶种、“梯改坡”技术、“单行双株”种植等新品种新技术,改良了思南茶叶品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后期管护成本。2021年,建设贵州首个5G智慧茶园,引进基地可视化、产品溯源、病虫害智能监测、环境智能监测等系统,为思南茶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在加工领域,引入贵州唯一成规模碧螺春工艺生产线,以可控温控湿摊青房、三段控温杀青机取代传统摊青装置和老式杀青机,提升了茶鲜叶利用率及茶叶品质。

强化品牌意识,发挥示范作用

强化品牌打造,编写完成“思南白茶”种植、加工标准,并陆续推出思南黄金芽、思南古树红茶等系列产品。加大品牌宣传,2021年以来,在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大屏等投放广告40万元,参加各类展销会4次,赞助文体活动3次,思南茶叶逐步融入常熟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发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思南茶产业分店示范带动作用,累计开展行业交流对接170余批次,举行技术培训35批次13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18人、熟练工人280人。

强化渠道建设,推动消费帮扶

2019年,建成思南茶叶常熟营销总部、思南白茶常熟推广中心,开展茶叶品鉴、销售队伍培养、商务合作洽谈、售后服务等,发展加盟连锁店8家。2020年底,建成思南茶叶(华东)营销中心,市场客户从常熟推向华东地区。积极开展线上营销,思南茶成功入驻贫困地区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并通过思南白茶小程序、微店、淘宝店等渠道,加速思南茶产业市场推广。2021年上半年,思南白茶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思南其他农产品销售100多万元。

来源:科技部农村科技司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绿叶”变“金叶” 思南鹦鹉溪镇“小茶叶”撬动强村富民“大产业”

满目青山翠,轻风拂绿芽。虽已进入1月,但在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的5G智慧茶园,连片的茶山仍然沁人心脾。

近年来,思南县始终坚持“一主两辅”发展定位,茶产业作为思南县“一主两辅”布局农业产业之一,已具一定产业规模。而鹦鹉溪镇作为“六大片区”之一,区域优势突出,是思南县茶叶公园的核心之一,鹦鹉溪镇地处思南县茶叶公园核心区,历年来种植生态茶总面积16459.52亩,现有保存面积14555.32亩,涉及企业、合作社2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1个,2017年11月思南县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机遇(常熟帮扶思南),引进贵州品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基地为翟家坝村、训家坝村,总投资3337万元。该镇立足优势持续发力,聚力促进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茶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做大做强深加工,拓宽茶叶产品销售渠道,多措并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凝心聚力,形成上下“一盘棋”谋发展。镇级专班靠前指挥,超前部署。按照“以茶兴镇、以茶富镇”的战略定位,镇级专班主动深入涉茶村,邀请科技特派专家对气候、土壤等指标严格把关,对茶园布局、要素保障、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等充分论证。村级专班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村级专班将下达任务分解细化到人,落实村干部包保,推进时序倒排到天,压紧压实了“两茶”产业发展责任。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镇村专班、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安排部署下,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谋划、土地丈量、整地清杂、茶苗移栽管护、茶叶采摘等工作,实现了涉茶村群众争先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做到上下听指挥、左右听安排,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十四五”全镇茶产业再发展、再增效提供遵循。

不断探索,协同构建“一张网”抓发展。重视品牌打造。强化产品的定位、包装和设计,展示地域特色,拓宽市场销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依托贵州品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常熟建成“思南白茶华东营销中心”、发展连锁店12家,累计投放媒体广告120万元,赞助常熟市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效提升了思南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质量监管。加大茶叶管护力度,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坚持创新引领。以科学手段积极探索加工工艺提升,引进省内唯一的碧螺春工艺生产线、提升各工序的智能化水平,使产品品质再上台阶,赢得客户口碑。

技术赋能,推动产业“一条线”促发展。鹦鹉溪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设5G智慧茶园促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茶业,建设一个茶业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一张图,一个数字茶园管理平台。采用业内领先的3S技术、5G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以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主的大数据技术,以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茶园控制系统,以解决在传统种植茶叶过程中施肥、除虫和茶叶采摘、加工等监管难的问题,实现茶叶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切实为管护茶叶“减负”,助力茶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坚持融合发展,重心打造白茶品牌,进一步完善茶旅融合发展,打造“白茶之乡”特色名片,把茶产业融入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观光、茶叶采摘、农家山庄等多位一体的乡村休闲生态茶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茶产业已成为思南拓宽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一片片茶叶,一棵棵茶树,绘就了思南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画卷,逐步实现了“茶旅”深度融合,铺就了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路。

作者:田杰 文波

来源:天眼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不愧是“散装江苏”,连喝茶都能内卷

自2022年4月23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以来,我们通过文字与图像,在云上展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品牌产品、品牌形象,呈现有关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学术研究成果。

2022年,中国茶地理标志地图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也正式上线。

地图中总共包含中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个,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别有76、57个。

今日分享江苏茶叶地理标志地图。江苏共有14个茶叶地理标志,均为绿茶地理标志。

南京夫子庙风光

2020年初,

江苏省13支医疗队各自出发驰援武汉,

江苏不仅依靠“散装”再次冲上热搜

还喜提新称号——十三太保。

黄冈:感谢山东

襄阳:感谢河北

十堰:感谢陕西

孝感:感谢南京苏州徐州泰州常州宿迁扬州镇江准安无锡盐城连云港南通东台丰县建湖张家港泰兴沛县昆山述阳常熟东海姜堰江阴......还有蔷薇村(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的“散装”由来已久,

可以称之为上下“散装”三千年。

秦朝末期,

淮安人韩信就帮着徐州人刘邦打败了宿迁人项羽

项羽故里

一个省集中三种方言,

吴语系、江淮官话、中原官话,

三种方言谁也听不懂谁,

“十三太保”在经济成绩上又个个都是王者,

大家都想当大哥。

甚至出现了

“没有嘲讽过其他江苏人的江苏人不是合格的江苏人”

这种段子,

因为压根没有江苏人,

只有苏州人、无锡人、南京人、宿迁人、淮安人……

太湖风光

爱茶如江苏省,在喝茶上也有特别多的分歧:

你很难用一杯茶满足不同地区的江苏人。

洞庭山碧螺春、雨花茶、绿杨春、阳羡雪芽、金坛雀舌……

温婉、豪气、清爽,

个个都是江苏茶的“名角儿”,

总有铁杆老粉为其痴狂。

今天,你想捧谁的场?

洞庭山碧螺春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阳春三月在即,无数茶客翘首以盼的,便是一杯春天的滋味。

图源:太湖生态岛

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周老非常喜欢喝洞庭山碧螺春,还专门为洞庭山碧螺春写过诗文:“苏州好,茗碗有奇珍,嫩叶喷香人吓煞,纤茸浮显碧螺春。齿颊亦留芬。太湖好,青山绿水照。春来碧螺香四飘,秋到红桔满山腰。游人愿此老。”鸳鸯蝴蝶派的另一位作家——张恨水先生,晚年时期更是保留了饮用洞庭山碧螺春的习惯。用过晚饭后,张先生会将家人召集到书房里,大家围绕着炉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他的儿子张伍在《我的父亲张恨水》一书中追忆父亲,曾写道:“大舍妹明明婚后的10来天,我们尽量多陪伴父亲,尤其是晚饭后,大家都会到小书房里,和父亲围炉闲话。‘花盆炉子’的火,烧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飘散在满屋,似乎听不到外面呼啸的西北风和‘打倒’的喧嚣。”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狂飙》里白金瀚前大佬徐江,在面对审问时也开口询问:“碧螺春没有吗,实在没有让我司机去下面拿一盒。”可见洞庭山碧螺春的魅力十足。

碧螺春三个字,细细嚼起来,是江南婉约的背影。碧,是干茶与茶汤的颜色;螺说的是外形,蜷曲似螺,白毫密密;春则形容的是喝茶的体验,极其细嫩的原料叶子通过柴火加热和炒制,在醇柔的茶汤中透出一股子鲜活的花香与果香,好似关于江南春天的味道,都在这杯茶里了。

关于茶汤内蕴含的花香与果香,还要提及洞庭山碧螺春的种植方式。传统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园以茶为主,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枇杷等果木交错种植,一年四季的特色瓜果,与茶树相伴相生,俗称“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使洞庭山碧螺春独具天然的花果香。

喝洞庭山碧螺春,还是要有点技术在身上。

洞庭山碧螺春对炒制要求很高。精挑细选出6~8万个芽头,方能制成1斤最细嫩费工的好茶。在炒制的过程中还需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反复几个回合,起锅即成,是绿茶中罕见的还普遍保持全手工制作的茶。

“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柳荣伟炒茶 图源:中茶

不仅对茶人炒制技术、芽叶品质的要求高,饮用洞庭山碧螺春对茶客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考验。洞庭山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绿茶中,最为“娇贵”的一款茶。泡茶时,为了避免茶叶被“烫伤”破坏口感,要先注入水,而后再将茶叶放下。茶叶愈嫩,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发苦;水温过低,则渗透渗出性差,茶味稀薄,以80℃左右为宜。

美术大师黄苗子老先生曾在品尝完洞庭山碧螺春后,写文形容道:“水以初沸为上,铜壶里的水是新汲的井泉,没有到起泡沫时,即使冒汽也不能泡茶……水沸之后,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所以把第一泡的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还不是第二次泡的。待第三次泡,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

阳羡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太华乾元茶场 图源:宜兴发布

宜兴茶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旧唐书》记载,中国最早的贡茶,便诞生于宜兴,史称“阳羡贡茶”。每年第一批贡茶限清明前送入宫内,且第一盏新茶必定由皇上品尝,这才有诗人卢仝“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上贡的“阳羡茶”以“阳羡紫笋”为主,因其风味独特,又有“贡茶”这一名号的加持,很快,饮用“阳羡茶”成了达官贵人争相追赶的潮流。为此,朝廷特在宜兴设立了“茶务”之职,监督生产。 崇祯年间,茶馆开始普及,为了完善管理体制。又在宜兴又专门设立了“茶局”“茶引所”等机构。时至今日,在宜兴仍然能够听到茶局巷、茶亭等古地名。

紫砂壶 图源:蝉声茶室

提到了宜兴的特色茶叶,就不得不提与其相辅相成的紫砂壶。在宜兴茶声名日隆的岁月中,阳羡茶之盛,使当地陶器业与茶文化的结合之中.派生出陶中瑰宝——紫砂壶。经紫砂壶沏泡的茶汤,色正味醇,沁人心脾。正如日本人奥兰田所说:“自沏茶之法兴,阳羡砂壶始名于天下。”并且“争购竟求,不惜白金、二百金.必获而百己。”明代李渔也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者又莫过于阳羡.较茶必用宜壶。”由此开启了阳羡茶、紫砂壶珠联璧合的饮茶历史。

在宜兴茶、紫砂壶、金沙泉“三绝”资源优势助力下,宜兴市开展了“行四季茶路,寻紫砂之源;赏名家壶艺,品宜兴红茶”“开壶抱茶香天下”等茶文化活动,积极吸纳文化界、紫砂界、书画界的爱茶之人加入茶文化阵营。不仅出现了首部以阳羡茶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茶洲记》,还从2014年起出刊了《阳羡茶》杂志,一本以茶文化、茶生活和茶科技为主的文化生活类杂志。

阳羡茶的文人气质纵贯古今,如今正以其独特魅力,向世界讲述宜兴茶故事。

天目湖白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早在宋徽宗年间,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已有关于白茶的记载,而后白茶种植技艺及加工工艺失传,史不见载。直到1982年,在天目山脉原始森林发现百年白茶树母株,培育成功,引种南麓为安吉白茶,北麓为天目湖白茶。最终才使得“隐迹云崖千百载,如今香满万人家。”

1997年,溧阳从安吉引进了3000株白叶1号茶苗,试种植了0.5亩白茶。由于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绿茶高一倍,茶多酚含量却只有绿茶的一半。因此,当时白茶的市场价基本在每斤千元左右,相对传统红茶翻了三四番。同时,很多茶人看到了白茶的另一优点:节省人工。此种白茶属低温敏感型绿茶,气温超过29℃,叶片就开始转为绿色,变成了普通绿茶,故而天目湖白茶采摘时间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不到一个月的采摘期,用工时长只相当于绿茶的三分之一。

从2000年开始,横涧、天目湖的农户纷纷开始规模化种植白茶,一场轰轰烈烈的减“绿”扩“白”工程,以星星之火掀起了燎原之势。

虽然天目湖白茶与安吉白茶“同气连枝”,但在加工工艺与味道上仍存在差别。

冲泡之后,天目湖白茶比安吉白茶略显玉白,带微黄,安吉白茶更偏绿;天目湖白茶采用高温热风杀青,味道更加清新,安吉白茶则使用炒锅进行杀青,味道中带着醇厚和微微炒香;天目湖白茶不采用揉捻工序,且含水率低至3.8%左右,冲泡时如果水温偏低,叶张无法展开,茶汁难以浸出香味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荐使用沸水冲泡。

22年3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溧阳市中国“特色白茶之乡”称号,授予天目湖镇“中国白茶小镇”称号。市总社为助力农民增收,于今年7月牵头成立溧阳市天目湖白茶产业供销联盟,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结合一村一品,发挥白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产业化、特色化、多元化道路。全市天目湖白茶种植面积4万亩,拥有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300余家,年茶叶总产量达1300余吨,产值1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