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の湯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关于“茶禅一味”和圆悟克勤的墨迹

摘要:流传广泛的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是查无实据的臆测,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圆悟印可状和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两幅墨迹往往被人混为一谈,“茶禅一味”在日本确立后先后两次传入中国,现在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概念,但纠正茶文化领域的错误认识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茶禅一味 圆悟克勤 墨迹 一休宗纯 村田珠

一、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查无实据

我国茶文化研究者中有人认为“茶禅一味”最早的资料是宋代禅门巨匠圆悟克勤的手书真迹。如丁文在其论文《论“茶禅一味”》中说:“‘茶禅一味’,其说源于宋代,系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参学的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1)”再如江静、吴玲编著的《茶道》也说:“‘茶禅一味’的说法最早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提出的。据说,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赠予高徒虎丘绍隆。(2)”杭州作家王旭峰也说:“宋代有个叫圆悟克勤的禅师,手写‘茶禅一味’于日本弟子,回国时翻船,装在竹筒中的字幅儿辗转到了一休大师手中,据说一休以此得道。这四个字便成了镇寺之宝,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3)”三者都断定圆悟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不同的是有的说这四字真诀是赠给日本弟子的,有的说是赠与中国弟子虎丘绍隆(1077-1136)的。

显然,赠送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圆悟克勤究竟是否手书过“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至今未能出示圆悟克勤手书过这四字真诀的史料证据。不仅如此,我们在圆悟克勤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以及圆悟弟子虎丘紹隆编录的《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佛果克勤禅师心要》等史料中也没有发现圆悟克勤的有关茶禅关系的言辞。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禅林的一代宗师(图1),著有“宗门第一书”《碧岩录》,在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但要断定“茶禅一味”出自圆悟之手,是必须具备可靠的相关史料的,不能仅仅凭他的禅学建树和地方饮茶习惯进行主观臆测。

其实,在汉语里,“茶禅”或“禅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才被作为一个固定词语而广泛使用。据学者研究,我国古代将“茶”和“禅”二字组合起来,构成“茶禅”或“禅茶”一词的文献资料,最早出现于清代。有人通过《四库全书》和佛教典籍的电子检索,发现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茶禅”或“禅茶”这样的概念,至少不是一个重要概念(4)。

不仅是古代,即使在1990年代之前,“茶禅”或“禅茶”也是几乎无人使用的词语。1990年,葛兆光在《读书》杂志发表《茶禅闲话》一文时说:“古人以禅意入诗入画,尝有‘禅诗’、‘禅画’之称,似无‘茶禅’之名,”于是便自己杜撰了“茶禅”一词用于文章的题目(5)。翌年,葛先生又在《读书》发表《茶禅续语》,说“自家不识金镶玉,大言不惭以为‘茶禅’是可以抢个专利证的杜撰,谁料无意中读一书,云克勤禅师赠日本僧珠光语中便有‘茶禅一味’,今尚藏于日本奈良寺中,不觉脸皮无光,只得连叫‘苦也苦也’。(6)”葛先生给自己的文章起了个名叫《茶禅闲话》,以为自己杜撰“茶禅”一词,有首创之功,可以拿个“专利”,没想到某书写着“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之事,顿觉脸上无光,叫苦不迭。

我们无意考究葛先生是从哪本书上得知“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的,我们想说的是,博识如葛公尚且不知有“茶禅”一词,可见至迟到1900年代初,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尚未成为一个习用的词语,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大概由于这样的原因,1992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陈宗懋主编的茶文化词典《中国茶经》中没有“茶禅”、“禅茶”和“茶禅一味”之类的词条。不仅如此,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朱世英等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也没有“茶禅一味”的词条。

国内学者早已有人对圆悟手书“茶禅一味”的说法提出过质疑。例如,在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茶事通义》中,陈香白指出:“笔者查阅了《大藏经》等相关资料,尤其是《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并翻遍《中日高僧书法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均找不到‘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证据。(7)”可惜的是,这样学术态度严谨的质疑没有被很多人接受,认为“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手的臆说至今依然在我国茶文化领域十分流行。

二、海上漂流的圆悟印可状

江静、吴玲的《茶道》还说:“这四字真迹后来被来华的日本僧人携带回国,临抵海岸之际,风急浪高,船体粉碎,所幸四字真迹已经漆制装裱,未被海浪吞没,漂至岸边,为人拾起,最终辗转传至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8)”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一书也说:一休“他能把自己老师华叟宗昙的印可状烧掉,但却精心保存着圆悟的一幅墨迹,可见其对圆悟的尊敬。后来一休把这幅墨迹传给茶道开山祖村田珠光。由珠光下传,此墨迹遂成茶道重宝。可惜的是,在流传中有半幅被人截走后神秘失踪了,余下的半幅今藏于东京的国立博物馆,更被列作国宝。(9)”这不符合事实。

遭遇风浪漂流海中的圆悟墨迹,既不是“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也和一休宗纯没有任何关系。根据相关资料我们知道,经历过海上漂流最后被定为国宝的圆悟墨迹是宋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圆悟写给其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状,日本茶道界称之为“流れ圜悟”,意思是“经过漂流的圆悟墨迹”。因为是圆悟给紹隆的印可状,我们不妨称之为“圆悟印可状”。据传,一名叫尧甫的僧人在萨摩(现鹿儿岛县)的坊之津海边捡到了装在桐木筒里的这幅印可状,后献给大德寺大仙院的古岳宗亘(1465-1548),成为大仙院的“什物”。所谓“什物”,是指“个人不能随意处理的寺院所有之物”,也就是说这“流れ圜悟”成了大仙院的庙产,物权不归私人所有。后来,大概由于享德2年(1543)的火灾和应仁之乱(1467-1477)给大德寺造成了巨大损失,需要复兴的资金,天正8年(1580)前后,大仙院将其卖给了堺市富商·茶人谷宗临(1532-1601)。宗临的儿子宗卓又把这印可状裁剪为两半,把后半幅卖给了仙台藩主伊达政宗(1567-1636)。剩下的前半幅后归祥云寺所有。位于堺市的祥云寺是谷氏家族的“菩提寺”,即供奉谷氏族祖先的寺院,应该说是檀越对祖庙的捐赠吧。文化元年(1804),这半幅墨迹又转而为大名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收藏,成为松平家祖传的宝物。1938年,松平家族将其捐赠给帝室博物馆,而原先卖给伊达政宗的后半幅至今下落不明。

帝室博物馆即现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因此,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圆悟克勤墨迹,即“流れ圜悟”,只有前半幅19行字。纸本墨书,尺寸为43.9×51.4厘米,因为是现存最古的圆悟克勤墨迹,昭和26年(1951)被定为国宝(图2)。虽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这半幅“流れ圜悟”的真伪提出过质疑(10),但至今依然没有动摇其“国宝”的地位(11)。

(图注:圆悟印可状(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圆悟克勤的这幅印可状,原文见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四和《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全文约900字,只有“赵州吃茶去”一句中有个“茶”字,此外没有一个“禅”字,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可见,所谓“茶禅一味”四字真诀经海上漂流或被裁剪为两半最后被定为国宝的说法,不能不说是某些人根据一鳞半爪的信息而主观杜撰的动人故事。

三、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

再说一休宗纯授予村田珠光的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界,通常把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墨迹特称为“圜悟の墨跡”,以区别于上文所述之“流れ圜悟”。“圜悟の墨跡”是宋建炎二年(1128)二月,圆悟克勤写给虎丘绍隆的法语,为行文方便,我们暂且把称作“圆悟法语”。

现存的“圆悟法语”,纸本墨书,长61.2厘米,宽29.7厘米。现藏畠山纪念馆,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图3)。原文收录于《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示开圣隆长老》,全文347字,内容是回忆师徒之谊,赞赏紹隆才干,勉励禅途精进之类,与禅茶无涉。

(图注:圆悟法语(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关于这幅“圆悟法语”,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记》有所记载,文中说:“又有用禅宗之墨迹于茶汤者,是珠光得圆悟之墨迹于(一)休和尚,以是为一种(饰物)而乐。(12)”又云“圆悟墨迹一幅,……是昔珠光得赐于一休和尚之墨迹也。(13)”另《宗湛日记》也说:“所谓圆悟墨迹,乃珠光得之于一休而装裱者也。(14)”据此,日本茶道史家一般都认为,村田珠光曾从一休宗纯获得过圆悟克勤的墨迹这一历史事实是基本可信的。

被称为日本茶道开祖的村田珠光(1422-1503)11岁出家入奈良称名寺为僧,因怠慢寺役而被逐出寺院,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19岁时进入位于现京都府田边市酬恩庵成为一休宗纯的弟子。酬恩庵即现在的一休庵,是大德寺的“末寺”,属临济宗。珠光师从一休修禅,悟出“佛法就在茶汤里”的真谛,一休以圆悟墨迹作为印可状授予村田珠光。珠光将其挂在茶室。《山上宗二记·墨迹》认为此举为“挂墨迹之初也。”,说明开茶室挂禅僧墨迹之先河者为村田珠光。之后,随着日本茶人和禅宗寺院关系的日益密切,茶式挂禅僧墨迹的做法逐渐成为惯例,成为茶会的点睛之物。

挂于壁龛的字画在日本被称为“挂物”,而把茶室里挂的字画特称为“茶挂”。茶室里挂字画,并非单纯为了装饰点缀,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字画表现茶会主题,统合主客心境,被视为“一座建立”、“一期一会”的“本尊”,是茶会最要紧的物件。日本茶道圣典《南坊录》云:“无若挂物之第一道具者,乃客、亭主共茶汤三昧,一心得道之物也,以墨迹为第一。敬其文句之心,赏玩笔者之道人、祖师之德也。(15)”说明茶会以“挂物”为第一,“挂物”以“墨迹”为第一。而日本茶道界所称的“墨迹”,主要是指禅僧,尤其是临济宗禅僧的墨宝。从这个意义上说,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史上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的。

堀江知彦《茶挂之书》提出了作为“茶挂”的四个条件:一、能表现“侘び”“寂び”境界;二、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季节感;三、具有禅意;四、传承路径明确(16)。从传承途径来说,这幅圆悟墨迹也是传承有序,曾辗转于名流大亨之间。珠光去世之后,珠光的养子村田宗珠继承了这幅墨迹,后经武野绍鸥、千利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之手,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之人,因此,这幅圆悟墨迹自古以来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顶级“茶挂”。

四、“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

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过程。日本在早在16世纪就有反映茶禅一味思想的资料,但“茶禅一味”作为一个语词的确立却是上个世纪的事。

临济宗禅僧大休宗休(1468-1549)语录《见桃录》引松源和尚诗句“茶兼禅味可”(17),被认为是“茶禅一味”的萌芽。堺市南宗寺开山大林宗套(1480-1568)在武野绍鸥的肖像上所题诗中亦有“料知茶味同禅味”的句子,表达了茶禅同味的认识。记录千利休孙子千宗旦(1578-1658)茶语的《禅茶录》曾被改为《宗旦遗书茶禅同一味》、《茶禅同一味》等书名流布坊间,茶禅一味的概念进一步明确。1905年,大日本茶道学会创始人田中仙樵出版了《茶禅一味》一书,被认为是“茶禅一味”始见于文字的首例,标志着“茶禅一味”概念的确立。

但是,“茶禅一味”并没有很快成为一个社会习用词语(日语称为“熟語”),笔者查阅手头的辞典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在日本出版的相当于我国的《辞海》规模的大型国语辞典,例如小学馆的《新版·言林》(1963年)、岩波书店的《广辞苑》第二版补定版(1975年)、小学馆的《国语大词典》(1981年)中均未出现“茶禅一味”,而只有“茶禅一致”一词。说明那个时代在日本社会习用的是“茶禅一致”,而非“茶禅一味”。

1988年三省堂出版了松村明编《大辞林》,其中的词条仍为“茶禅一致”,但在词义解释之后列出了同义语“茶禅一味”。三省堂的《辞林21》(1993年)也是如此。可见,大约在1980年代中后期,“茶禅一味”一词才开始成为日本社会习用的四字格习语(日语称为“四字熟语”)。在此之前,也许主要在茶界或禅界使用。例如, 1956年日本出版的桑田忠亲编《茶道辞典》(东京堂出版)、1975年出版的井口海仙等主编的彩色版《原色茶道大辞典》(淡交社),均有“茶禅一味”词条,而没有“茶禅一致”。后来,作为茶界和禅界用语的“茶禅一味”,随着日本经济增长,习茶修禅人口不断增加而逐渐渗透到社会民众之间,最后定格成为一般民众熟知的四字格习语。

五、“茶禅一味”传入中国

“茶禅一味”作为四字格习语传入中国应该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1937年,日本大东出版社出版了医学博士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一书,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茶和佛教,尤其是和禅宗的关系,并用“茶禅一味”和“茶佛一味”来说明茶和禅宗以及佛教的密切关系。1939年12月,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的中文编译本由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出版部作为《茶叶丛刊第一种》出版发行,题为《茶与文化》,编译者吕叔达。原书共有两处“茶禅一味”,中文编译版删除了一处。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出现“茶禅一味”的中文资料吧。

大概是由于吕叔达编译的《茶与文化》是浙江省茶叶行业的出版物的缘故吧,该书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茶禅一味”第二次传入中国便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事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文化热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经济热独占鳌头,文化热不甘落后,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抓手,时代潮流滚滚,泥沙俱下在所难免。就茶文化角度而言,1977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等人提倡弘扬茶文化,在“茶道”和“茶艺”的用语选择上引起了争论。为了避免和日本茶道的混淆,人们选择了“茶艺”作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中国茶艺、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等反映东亚三国不同茶文化特质的三个概念,为大陆的茶文化热增添了助力。与此同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对邻国日本、韩国的茶文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各种译介邻国茶文化的专著和文章不断问世,“茶禅一味”亦随之见诸各种书刊,成为人们谈茶说禅时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

但浮躁的时代难免因浮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1980年代,有人会把“南浦绍明”当作南浦和绍明,认为是两个人;也有人把“堺”翻译成“边境”,不知道“堺”是日本的一个地名。关于中日茶文化交流历史的知识,当时也大多是通过日文资料获得的,但由于资料欠缺、读解能力、治学态度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样那样的知识性错误。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的臆说,以及混淆“圆悟印可状”和“圆悟法语”的错误应该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正如我国经济经过迅猛发展其以后,现在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新常态那样,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也应该由快速发展而转为扎实、严谨的阶段,逐渐纠正茶文化领域的一些广为流传、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知识,已是茶文化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愿和全国茶文化研究者共同努力。

【摘自2017年《吃茶去》杂志(总第67期);作者:曹建南(上海),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专家)】

参考资料

(1)郭天成主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织委员会,1984年,第78页。

(2)江静、吴玲编著《茶道》(《日本文化丛书》第一辑),杭州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3)王旭峰《爱茶者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4)宣方《茶禅一味:传说、历史与现实》,沈立江主编《盛世兴茶——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精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页。

(5)陈平原、凌云岚编《茶人茶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65页。

(6)同注(5),第72页。

(7)陈香白《茶禅一味》,竺济发编《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18页。

(8)同注(2)

(9)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91页。

(10)千宗左等监修《新修茶道全集》卷二《器物篇上》,春秋社,昭和30年,第43页。

(11)《千利休ー‘侘び’の創造者》(別冊太陽ー日本のこころ155),平凡社,2008年,第47页。

(12)林屋辰三郎等编注《日本的茶书(1)》(东洋文库201),平凡社,昭和46年,第141页。

(13)同注(12),第189页。

(14)熊仓功夫《茶の湯歴史ー千利休まで》(朝日选书404),朝日新闻社,1990年,第106页。

(15)中村直胜《茶道圣典·南坊录》,浪速社,昭和43年,第115页。

(16)堀江知彦《茶掛けの書》(东方选书13),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昭和52年,第9页。

(17)松源和尚,有人认为是宋代禅僧松源崇岳(1132-1202),但查《松源崇岳禅师语录》无此句,待考。

茶相关的几个英语表达 - 日本茶文化

 分享几个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地道表达(17)

第17期

场景:日本茶文化

适合与老外打交道的茶友们

无论是聚会,参展,卖茶等都能用上

掰扯两句中日茶文化的对比,会大大加分哦~ 

Here are two types of tea ceremony - the Chanoyu, sometimes called the Matcha, and the Sencha.

日本茶道有两种,一种是茶の湯(有时也称为抹茶),一种是煎茶。


wikipedia】解释:

In Japanese, it is called chanoyu (茶の湯) or sadō, chadō (茶道), while the manner in which it is performed, or the art of its performance, is called (o)temae ([お]手前; [お]点前)

引自:Surak, Kristin (2013). Making Tea, Making Japan: Cultural Nationalism in Practi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72. ISBN 978-0-8047-7867-1.


The Chanoyu ceremony takes place in a wooden or bamboo teahouse called a Chashitsu.

日本茶道在木制或竹制的茶室进行。


wikipedia】解释:

chashitsu (茶室, "tea room") in Japanese tradition is a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ed to be used for tea ceremony (chanoyu) gatherings. 

引自:A Chanoyu Vocabulary: Practical Terms for the Way of Tea, entry for  chashitsu . Tankosha Publishing Co., 2007.


Te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rinks in Japan and a tea ceremony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special event. It is a time to relax and enjoy the loveliness of the simple things around you.

在日本,茶是流行的饮品之一,茶道则非常重要和独特。人们可以从中享受闲适与简素之美。


干货分享


分享UKTEA&INFUSIONS网站关于茶文化的系列文章之一,原文名为《Japanese Tea Ceremonies》。文章短小精炼,虽然没有文化历史的深度加持,但以老外的视角来看,也直截了当。


可用于整理对比。如果既看得懂,也能在适当场合随口说出,甚好。(翻译为意译,仅供参考)


The garden around the teahouse is very simple with lots of green plants rather than flowers, a small rock garden, and a stream. A path winds its way through the garden leading to the teahouse. (茶室所在的院子非常简约,岩石细流,绿茵环绕。院里子有一条蜿蜒小路通往茶室。)


First you must wait at the entrance to the garden until you are calm and ready to enter. The Teishu or tea master welcomes you when you are in the garden. He or she brings fresh water for you drink and to wash your hands. Now you follow the Teishu along the path to the teahouse. (心静如水后方可进院,此时茶室的主人已在院里迎接。根据主人示意,客人先饮水后净手,然后才沿着小路去茶室。)


【 Chanoyu World】解释:

The Teishu 亭主, or “Master of the Pavilion” (for some reason Sekishu 席主 is not used here) is also known as “the East” or Tou 東. In modern Chinese it still means “owner; one who stands treat.” In Zen practice, the Abbot or retired Abbot lived in the “Eastern Hall 東堂” and was thus known as “Eastern Hall.” Even today, the properly built Zen main hall is known as the Abbot’s quarters or Hojo 方丈. The classical size of the Hojo is about 10 foot square which equals the size of the four and a half tatami room.

When doing temae the host has the guest on the right side. The guest might be seated on the left side, but then the temae is known as Gyakugatte.


Inside the teahouse, the Teishu makes the tea using powdered green tea called  matcha . The tea is mixed with boiled water using a bamboo whisk and served in small bowls. (在茶室,主人把抹茶盛入小茶碗,倒沸水再用茶筅搅拌之,以示茶道。)


Guests sit on the floor around a low table. When the Teishu gives you your tea, bow, take your bowl with your left hand, and then hold it with your right handPlace the bowl in front of you and turn it to the right so that you don t drink from the side that was facing you. Usually the Teishu gives you a sweet cake or a mochi to eat as well because the tea is bitter. (客人围着低脚茶桌席地而坐,鞠躬后,用左手接主人递的茶碗,再换到右手端之。客人需正面对着茶碗并右转之,以防有图案的一面被喝掉。通常,主人备有甜点或糯米团以解茶之苦味。)


When you have finished your tea turn the bowl to the left and place it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you - you must drink it all! You turn the bowl to show the Teishu respect: it means that the edge of the cup he gave you was the best, but you are not good enough to drink from that side. Sometimes the guests share one bowl that they pass around. (饮毕,左转茶碗并奉还到茶桌上,以示尊重。意思是,主人递给客人杯子的那一面是最好的,你答谢其用心所以转而饮之,再转而还之。有时,客人们轮流传递用同一个茶碗。)


The Sencha ceremony, is more relaxed than the Chanoyu ceremony. The rules for serving the tea are traditional but the occasion is more easy-going for the tea drinkers. (相比抹茶,煎茶偏灵活。虽然奉茶的讲究很传统,但对客人来说,环境和场合更轻松一些。)


wikipedia】解释:

Sencha (煎茶) is a type of Japanese ryokucha (緑茶green tea) which is prepared by infusing the processed whole tea leaves in hot water.

 This is as opposed to matcha (抹茶), powdered Japanese green tea, where the green tea powder is mixed with hot water and therefore the leaf itself is included in the beverage. Sencha is the most popular tea in Japan.


Most people in Japan don t have their own teahouse but they often belong to a  tea club  where they go every week to take part in the tea ceremony. (大部分日本人没有自己的茶室,但他们往往是协会成员,每周相约茶道。)



这篇文章虽然没把日本茶道铺开来讲,但可与中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等对比理解(后两者下期更新)。了解中国茶文化可点击:茶相关的几个英语表达 - 茶文化与茶相关的几个英语表达 - 茶文化(这是两篇哦~,名字一样内容互补)




小贴士


1. 不定期更新tea time,内容选自native speaker的原文片段。

2. 适合与老外交流茶叶的小伙伴,可增强茶叶方面的日常英语积累和表达。

3. 招募小伙伴一起玩儿茶。有激情和热情,有想法又会玩的你,欢迎随时私信。

4. (空一行,等你一起来写哟~)



整理:木禾火



photo from pinterest


茶道 | 抹茶第一

茶道|抹茶第一

馬に寝て残梦月遠し茶のけぶり。——松尾芭蕉

        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读着俳圣松尾芭蕉的这句诗,小茶感受到了一阵娴静。的确,提及了日本茶道,大家往往先能想到“和敬清寂”。而今天小茶就要带着大家感受茶道的侘寂美学。

抹茶

       说到了日本茶道,果然就是抹茶了。小茶我也是最喜欢抹茶了。想一想平时总吃的抹茶蛋糕、抹茶月饼、抹茶冰激凌,还有星爸爸的抹茶拿铁和抹茶星冰乐等等,小茶这个吃货简直开心得不得了。咳咳咳……跑题了,跑题了。今天小茶分享的是正经的茶道,才不是那些东西,嘿嘿。

抹茶道

       其实日本茶道由中国传入,主要分为了抹茶道与煎茶道。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抹茶道。根据记载,日本的茶在9世纪由从中国返回的僧人带回,从此茶就开始在近畿地区开始了种植。于是日本就在唐朝的煎茶道(非日本煎茶道)和宋朝点茶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抹茶道。最早抹茶用于日本佛教的宗教仪式,而到了镰仓时期,随着武家政权的建立,茶和茶器就成了武士们地位的象征。就像宋朝那样,斗茶蔚然成风。

       室町时代中期,8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茶人能阿弥,奠定了茶道的程序,同时也冲击了斗茶的奢靡之风,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同时他推荐另一名出色的茶人担任将军的茶道老师,这位茶人就是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提到了他就要提到《聪明的一休》。而他老师就是一休的原型禅僧一休宗纯。如此他将茶与禅结合、贵族茶与民间茶结合,开创了“草庵茶”,并创立了“禅茶一味”和“谨敬清寂”的思想,奠定了后世茶道的基础。而他的徒孙武野绍鸥更是进一步地完善茶道,把连歌道这一日本民族传统艺术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安土桃山时代,武野绍鸥的弟子,一代茶圣千利休,终于开创了日本侘寂(侘び·寂び)的茶道,确定了“和敬清寂”的思想。

茶会

    茶会(茶の湯)以“和敬清寂”为自身的精神,体现了“禅茶一味”的哲学思想。茶道讲求和谐与和悦。这既包含人与自然之和谐,又包含了主客间的和谐。凡进入茶室,便抛弃了世俗的烦恼纷扰,大家都是享受这茶会片刻的宁静与和谐。大家以茶会友,以求真道,体悟佛我一如。茶道又有“一座建立”的说法,讲究茶室内人们的和谐与互相尊敬。各位嘉宾皆由极小的入口进入,也就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唯有相敬相爱。“清”则不只代表用具、茶室、茶庭的干净整洁,更多的是涤荡自身的精神。最后,茶道追求“寂”的境界。佛教讲涅槃寂静,也就是寂为人生之终极解脱。

      茶道与禅有深刻的联系,在茶道的仪式中让茶人体会空色一如,追求佛法修行证悟。当然提及茶道不免想起另一个词“一期一会”。一期一会所讲也离不开佛教思想。《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万物就如同流水和水泡一样瞬息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无常。日本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同时又多发自然灾害,又及茶道诞生之时处于战国乱世,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无常的认同。日本三大随笔之一的《方丈记》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伴随着无常的思想,也就产生了一期一会的思想。小茶觉得,这就是要珍惜当下。仅就茶道而言,时间、地点、茶具、点心、人员、景致,乃至心情,从这些方面来看,都不可能有两次一样的茶会。小茶觉得这种于茶室内,不问前缘,不求后会,不去有任何杂念,惟细细品茶,体味此时茶之美,感受自身的心,即是一期一会。

       以上就是今天推送的内容啦,今后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文章来介绍日本茶道,在这里也要感谢高大佬的供稿

       最后小茶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而我们国家却很少提到茶道这个词呢?大家可以在后台留言或者评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和小茶一起交流哦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