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多酚过量

找到约1,10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过量喝普洱茶有啥坏处?

  喝普洱茶过量引起“醉茶”,特别是喝了过多的浓茶。醉茶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有心悸头晕、冒虚汗、干渴、四肢乏力甚至站立不稳、肠胃不适等。

  过量喝普洱茶的坏处

  1.过量喝普洱茶使乳汁大大减少,影响母乳对婴儿的喂养。

  2.过量喝普洱茶促使胃酸分泌过多。使胃分泌大量胃酸,形成胃、肠溃疡。

  3.过量喝普洱茶会出现“茶醉”现象,乏力烦躁、全身不适。

  4.咖啡碱可抑制对钙的吸收,从尿中排出钙。导钙质流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6.过量喝普洱茶会伤胃,饮用浓茶后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胃功能欠佳者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7.过量喝普洱茶促使胰岛素分泌,会出现低血糖。

  8.使大脑过度兴奋状态,尤其是晚上会严重影响睡眠。

  9.过量喝普洱茶易引起龋齿,使牙齿长一层釉黑色。

  10.过量喝普洱茶促使心跳过快,血流加速,导致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

  普洱茶一天喝多少合适

  一天应该喝多少茶合适,"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那知道的。喝茶有许多好处,但茶性寒凉,不可以无止境地喝,应掌握一个度。喝茶太少,作用不大。那么一天应该喝多少茶叶才合适呢。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普洱茶最好在饭后饮用,每天1升最为理想。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一般自律神经较活跃的人,一星期后体重就会有所变化。普洱茶具有同中药同样的效果,可将体质调节到最佳状态。所以,当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不会再刮去体内脂肪了。也就是说,我们不用担心瘦得太厉害,而可以放心大胆地喝。

  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饮用淡茶。如果饮茶过量过浓,会摄入较多的咖啡碱等成分,可能引发失眠、耳鸣、眼花、心律不齐、大量排尿等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大量饮茶,会稀释胃液,不仅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使胃肠道的杀灭病菌的防卫功能降低,一旦致病菌进入,易感染胃肠道疾病。除此之外,随着老年人肾功能衰退,茶叶碱等的利尿作用,会加重肾脏负担及尿失禁症状,会给老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新白茶伤胃?其实,恰恰是胃在替白茶背了黑锅!


1

青白二色,放在食物色彩里,是令人视觉愉悦的搭配。

如村姑陈爱吃的一道菜,菠菜煨豆腐,光卖相看起来,就是又鲜又嫩。

早几年在外面吃饭,点这道菜时,身旁常会有朋友说,这菠菜和豆腐不能放在一起吃,两者相克,会结石!

但这一两年来,说这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声音,越来越少。

这是为什么?

盖是因为,随着科普宣传深入人心,过去老一辈传下来的食物相克谣言,大多被推翻了。


大豆和菠菜里确实含有不少草酸,但经过加热后会大量减少,能够形成草酸钙沉淀的,并不多,远达不到对人体产生影响的量。

是以,菠菜加上豆腐,这个搭配,并无不妥。

新白茶,布满白毫的芽头,搭配上嫩绿色调的叶片,同样是青白二色,模样惹眼。

早些年,它也曾被不少人误会,说新白茶性寒,伤胃。

现如今,随着喝白茶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少。

因为,白茶喝过后,对身体不少的小毛病,是起改善作用的,白茶的好处能通过身体变化直接传递给大脑认知,白茶伤胃的言论,自然不攻而破。

每个切身感受过喝白茶好处的朋友,会自发的向亲友推荐喝白茶,这来自民间的推广力量,才是让白茶真正火遍大江南北的原因。

量变积累,才会引起质变飞跃。


2

到底是为什么,人们的胃会变得这么脆弱?

为了工作,为了打拼,为了事业,或是为了其他,三餐难以规律的人,现在实在太多。

认识一位老兄,忙于洽谈引资,俨然成了个空中飞人,平均每礼拜出差两次以上,各地往返奔波,实在是忙,以至于冷落了自己的胃,落下了胃病。

无独有偶,朋友圈里还认识位刚出来工作的小姑娘,人很瘦,一起吃过饭,饭量远比一般女生多,但却查出了胃病。

正当纳闷时,无疑间了解到,小姑娘爱吃宵夜,深夜后的火锅,烧烤,小龙虾不断,这般暴饮暴食,难怪胃要发出抗议了。

繁忙的现代生活里,能够好好善待自己胃的人,并不多。

以至于胃变得脆弱无比后,方才后悔莫及。


任何东西,一听说伤胃,就避之不及。

话说,新白茶真的伤胃吗?

其实未必。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杯新白茶里,到底载着什么物质。

喝茶时,茶汤里大部分的物质,是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人离不了水,清净透亮的水,最为人畜无害。

除了水外,其余的是茶叶中可溶于水的物质。

1.茶氨酸;

2.茶多酚;

3.咖啡碱。

这三大类物质,是组成茶汤滋味的三侠客,茶氨酸风味清甜,茶多酚味道略涩,咖啡碱带着苦味。


在三者比例适中的情况下,能得出一杯又香又稠的好茶。

正常工艺下的新白茶,茶氨酸含量是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是以,茶汤滋味,尤为清爽,清冽,清香鲜润。

在这三大类物质中,茶氨酸比例,自然是越高越好。

至于茶多酚和咖啡碱,则会对胃壁造成一定刺激,若此时,胃比较弱的人,喝了含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的茶,胃就要犯毛病了。

而这些茶多酚和咖啡碱,正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人体而言,胃不舒服的原因,会有很多,饮食不规律,不健康,或是体质原因影响等。

对于工艺正常的新白茶来说,在品质得到和冲泡方式,喝茶方式得当的情况下,对胃部造成的刺激,是极少的。


3

工艺正常的新白茶,对胃带来的刺激,是很少的。

白茶的工艺,在六大茶类里,是最为简朴的。

就两道,萎凋(日晒萎凋或室内萎凋)和烘干。

白茶看似简单的制茶过程,其实并不简单。

不同品类的白茶,萎凋和烘干,温度需要多少,时长需要多少,都是有诀窍的。

大道至简,正是质朴的工艺,白茶没有受到过多人力干扰,养分物质方能原汁原味保留下来,形成白茶特殊的风味。

经过萎凋后的白茶,叶片里保留了大量的茶多酚。

若是将白茶随便晒晒,摊晾一番就拿来喝,胃比较脆弱,或是对茶多酚比较敏感的人群,将这些粗制白茶喝下后,胃壁受到刺激收缩,会产生不适感。

好在的是,正常工艺下的白茶,还有一道烘干步骤。


烘干,目的是为政法白茶内部多余水分,同时,带走一定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减少这两种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让其处在一个正常值内,规规矩矩的,处在人体能接受的程度。

这样的白茶,被热水冲泡后,人体感受不到过量的刺激,而是舒适的享受适量茶多酚带来的曼妙滋味。

和泡温泉一样的道理,在舒适值内带给人享受,

反之,过犹不及。

此外,白茶中的茶多酚,在后期储存中,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特殊的制茶工艺,让白茶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活性物质。

在后续妥当保存下,可以不断的发生转化,这样由于转化带来的品质提升,是白茶的特性。

如,经过杀青后的绿茶,就不会具有这样的转化。


绿茶杀青后,在鲜叶阶段,茶叶中的茶多酚,就停止了氧化,在后期存放过程中,茶多酚的数量并不会减少,而是一直存在着,始终如一。

而新白茶中,对人体容易产生刺激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在妥当保存的情况下,与微弱的氧分子发生交换后,会形成络合物,将自身紧紧包裹。

存放的时间越长,新生出的络合物越多,在漫长的存放时光中,茶多酚们像是在一层层的穿衣服。

存到最后,衣服越穿越多,茶多酚带来的刺激,也就越小。

是以,若是您的肠胃特别敏感虚弱,那不妨将新白茶放上一到三个月再喝。

如此,便既能品到新白茶鲜润清香的滋味,又不必担心肠胃无法承受了。


4

认为新白茶伤胃,误解来源于喝到没有烘干的茶。

上文提及到,没有经过烘干的白茶,一来水分不达标,二来是茶多酚含量过多。

若是新茶上市时,茶友们买到了这样工艺不达标的白茶,胃力在无法承受的情况下,泡来喝,自然会十分不适。

制作白茶,烘干这道工序,在福鼎以外的广大地区,很多时候,是个过场。

这些地区,早前没有制作白茶的传统。福鼎白茶火起来后,当地的茶农开始跟着学制作白茶,但在工艺管控上,难以做到精通。

在烘干上,工艺没有到位,或不愿尽心而为,毕竟烘干是需要成本的,多烘干一分,费力不说,还会减重一分。

是以,采下来的茶青,他们将其晒干晾干,或是萎凋槽里吹几天,摸上去没有水汽后,便拿出来卖。


或是稍微烘一下,内里还没烘透,含水量在12%-15%时,就进入市场。

每年新茶上市时,这些没彻底烘干的茶,抢先一步,取得市场先机。

这些含水量超标的茶,模样上带着亮丽姿态,在选购时,不少人容易为其迷惑。

是以,茶友们在选茶买茶时,可要多加分辨,多留心眼,以免买到了这样没有烘干的茶。

喝着茶多酚过多,容易涩口不说,叶片中这些多余水分的存在,使其后期再怎么存,也难逃自身水汽逸出,造成受潮变质的结局。

胃弱的人,这样的茶喝下后会感觉难受,在不了解情况下,不清楚这是白茶工艺缺陷导致的问题,会认为白茶伤胃,从此对白茶敬而远之。

并且,这样的喝茶经历,在讹以传讹下,就形成了新白茶伤胃的误解。

青天白日的,一口大黑锅扣在了新白茶上,真是有口难言,有冤难伸!


5

茶多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对于脾胃虚弱,体质特殊的人群来说,茶多酚过量的茶,会带来胃部的不适。

看到了,看官们是不是要以为,茶多酚简直就是个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其实不然,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在喝茶过程中,茶多酚的好处,其实并不少。

首先,茶多酚消炎杀菌,清热去火的功效,尤为突出。

在不少防止牙龈上火的牙膏中,都有茶多酚的加入。

其次,盛夏消暑,或是冬日吃多了火锅,喝点白茶,适量利用里面的茶多酚,进行缓解,大有益处。

最后,茶多酚不为人知的一大功劳,是抗辐射。


上班整日对着电脑,或是低头族熬夜族们,就尤为适宜多喝几杯白茶。

茶多酚,在所有的茶类里,都有分布,只是数量的多与少,有所不同。

相对来说,绿茶里,茶多酚含量较高,相比下,制茶工艺简单的白茶,茶多酚含量适中,不多不少。

并且在后期妥当储存下,白茶还能得出更为甘醇的滋味。

茶多酚,总的来说,对人体的影响,益处更多。

茶友们也不必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之物,胃弱的人,喝茶时选茶多酚含量少的茶,自然不用担心伤胃了。


6

胃弱的人,日常饮食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烦恼。

这个能吃吗?酸的能吃吗?辣的能吃吗?该怎么吃?……

一个不安分的胃,使人在美食当前,疑虑不少。

脾胃实在虚弱的人,哪怕是水喝多了,胃都会翻滚的折腾起来。

但,能说喝水伤胃吗?

当然不能!

因噎废食,并不可取。

胃力虚弱的人,胃本来就有不适,其实喝了其他茶也会胃不舒服,不仅仅是白茶。却让白茶拦下了所有的罪名。

这罪名,真是莫须有,白茶的冤屈,堪比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岳飞。

选对品质正常的白茶,冲泡操作得当,不空腹喝茶,不喝过浓过烫的茶,不过量喝茶,怎么会对胃部造成刺激呢?

真正伤胃的,从来不是茶,而是胃太过虚弱的人,承受不了茶。

若说新白茶伤胃,那可真是一口大黑锅!

润佳元和本:正确认识茶多酚的护肝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发挥神奇功效的主要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保护茶树抵御外来物质侵害或逆境下生长的作用,其含量之高为万物之首,它最能代表茶的本质。茶多酚的研究成果在植物学历史上令世人瞩目,不仅是因对其理化性质研究之深,更是因为对其功能的广泛和深入研究取得惊人的成果,不但刷新了1962年至今美国FDA近26年第一个植物药的历史,而且开发出多个药物和保健品,涉及到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降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这些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确认识茶多酚对于人类健康的作用十分重要。2010年17号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就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每天用量≤300毫克(不包括婴幼儿食品),所以给茶多酚最主要的成分EGCG的使用指明了方向,即EGCG可以作为普通食品,而非茶多酚复合物为主体,另外安全用量普通人群每天为300毫克。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代谢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器官,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肝脏疾病也接踵而来。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人们罹患肝病的概率有增无减且通常致命。肝病大多数都伴随有肝纤维化,其中 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对肝脏的保护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新药研发的两大重要准则。明代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写到,茶可入心,肝,肺,胃五经,《本草纲目》指出饮茶能“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对于一些肝病患者来说,常喝茶对病情是有益处的。

  第一节、茶多酚与茶色素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一、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原因

  长久以来酗酒、慢性乙醇中毒是全球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很多急慢性疾病和精神行为障碍等健康问题都与之有关。酒精毒性作用可累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对肝脏影响尤大,在西方国家80%肝硬化发生的原因是酒精中毒。在美国每年死于与饮酒相关的疾病多于10万人,由此造成的相关经济损失上千亿美元。同样在我国,饮酒造成的健康和社会相关问题也渐趋严重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高度酒对人体的消化、神经及循环系统有着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肝脏的直接毒害作用更大,过量的酒精可破坏肝细胞,产生不同发展进程的病变,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到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变等,1967年Di Luzio首先提出饮酒后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之一[1]。目前对慢性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乙醇的直接毒性、乙醛的化学性损伤、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线粒体损伤、内毒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遗传等多个方面。临床上长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作为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血清中AST和ALT活性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而肝细胞中AST大约有80%存在于线粒体中,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膜性细胞器,线粒体膜结构的异常与细胞功能损伤相关联。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浓度与肝损伤的生化指标AST和ALT、炎症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目前主要运用TNF-α抑制剂降低TNF-α水平防治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各种急、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乙醇性肝病及其终末期的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另外,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致肝脏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哺乳动物的转录因子NF-kB的活化,进而下调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减弱COX-2所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可以切断恶性循环通路。

  二、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肝脏是体内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 少量的酒精在肝细胞浆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经双电子还原为乙醛,乙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干扰蛋白质分子(尤其是酶)的修饰与激活。乙醇还可经复杂的单电子链式反应还原为羟乙基,继而攻击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引起膜脂质过氧化。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既可抑制乙醇氧化为乙醛,也可清除机体内由乙醇介导的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 这可缓解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症,具有护肝作用。

  过量酒精可诱导肠壁对内毒素的渗透性增加、致相关菌丛增加和清除内毒素的能力降低,被认为在乙醇性肝损伤中乙醇诱导内毒素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茶多酚在早期乙醇性肝损伤中具有降低内毒素血症发生,对乙醇性肝损伤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

  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病程中TNF-α和肝细胞病变有一定的影响,茶多酚可以减少TNF-α的合成和释放,这为茶多酚在酒精性肝病发病的早期阶段具有预防性的应用或者将其用作抗炎治疗的辅助剂,减轻肝脏的病损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有研究表明,茶多酚对AST/ALT的比值小于2,这说明茶多酚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进而具有护肝作用[3]。

  第二节、茶多酚与茶色素对肝硬化的作用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纤维化发展至严重阶段的慢性肝病。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存在免疫调节缺陷,病毒抑制细胞免疫活性,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当T细胞活性低下时,病程持续恶化发展。1996年至1997年,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患者,2次/日服用,250 mg/次口服,一个月的疗程茶色素治疗。结果显示,茶色素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肝细胞,提高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增强T细胞转化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活性。一疗程后血液中分化簇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 CD3)、分化簇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CD4)、CD4/分化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 CD8)比值增加,CD8降低,这表明茶色素具有增强机体及肝炎性硬化的细胞免疫力功能有增强作用,认为茶色素可作为该病的免疫调节辅助用药[4]。

  另外,在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1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肝硬化患者由于严重肝纤维化,肝脏微循环障碍,加之晚期合并交感神经兴奋及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使肝脏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研究表明,服用茶色素后反应肝纤维化程度增强的指标,血清Ⅱ型前胶原(PCⅡ)含量和肝功能损害的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浓度下降,说明茶色素具有阻断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可抑制肝纤维化的合成,并且肝功能越好者效果越明显。

  第三节、茶多酚与茶色素对脂肪肝的作用

  正常肝的脂肪含量为湿重的5%,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存积而超过正常限度时称为脂肪肝,其脂肪含量可达40-50%。目前一般认为 脂肪肝发病主要由于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分泌不平衡,甘油三酯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有乙酰辅酶A在肝内合成的未脂化脂肪酸增加,被微粒体氧化的未脂化脂肪酸减少等原因所造成。少数脂肪肝患者ALT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 肝功能障碍。所有患者,皆有血脂代谢紊乱,尤其三酰甘油异常者显著特征。部分患者血液粘稠度亦升高,微循环障碍明显,这也是促成脂肪肝的因素之一。当人体血脂水平增高,超出肝脏对其代谢分解和解毒利用水平时,多余的血脂成分就会在肝中滞留,形成脂肪沉积,最终导致脂肪肝。

  茶色素在治疗脂肪肝中能有效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整个机体症状, 尤其是对脂肪的代谢,调整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度, 改善肝功能,减轻了临床症状。根据对38例脂肪肝临床病人的疗效观察, 茶色素对脂肪肝疗效确切[5]。1995年12月至1997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用茶色素治疗脂肪肝患者100例, 对照的56例服用东宝肝泰,临床总有效率茶色素组为68%,显著高于东宝肝泰组的45%, 且茶色素对肝功障碍谷丙转氨酶异常者明显改善,另外血糖、血粘度、血脂等指标皆有明显改善,未发现不良反应[6]。第二临床学院茶色素临床研究中心也对26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显示, 26例经茶色素治疗的脂肪肝患者总有效率为77%, 明显优于东宝肝泰治疗组61.6%[7]。这可能是因为,茶色素不仅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使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肝内过多堆积的脂肪酸外,还能够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有利于损伤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降低转氨酶,使肝功得以恢复。

  1998年在大庆市第二医院应用茶色素治疗1000例脂肪肝病人也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总有效率为91.1%。甘油三醋、胆固醇、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的差异, 治疗后下降明显。后血液流变性较疗前明显改善[8]。

  另有研究表明,茶色素治疗脂肪肝的最佳剂量为每日两次,早服250 mg,晚睡前30 min服375 mg,用药后有助于药物在肝内和低密度脂肪蛋白胆固醇争夺受体,利于肝内脂肪的清除。

  上述临床试验证明,茶色素不仅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作为治疗脂肪肝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茶色素有明显的抗凝、促纤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积作用, 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其机理是从微观流变学角度改善的流变性,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调整红细胞聚集性及血小板粘附性,从而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保障血液和氧的供应,提高机体整体免疫力和组织代谢水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在肝内待久积聚所致的疾病,是一个常见的临床征象。茶多酚及茶色素是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无毒,且无任何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

  第四节、茶多酚与茶色素的其他护肝作用

  茶多酚与茶色素的抗肝癌作用机理研究较多,见第五章。此外,在研究绿茶提取物对大鼠经受微波照射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基因表达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时,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体系可迅速缓解大鼠由微波辐射造成的肝中各种酶的损伤。

  茶色素对病毒入侵与自由基参与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也有效果,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的。茶色素还能促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血清标志物转化,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能降低乙肝病毒血清复制指标。

  茶色素对化学性中毒性肝损害也有保护作用。化学毒物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代谢激活为有毒代谢物引起急性肝损害、肝脏代谢紊乱、肝细胞膜功能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茶色素对这些毒物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表现在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肝内三酰甘油蓄积减少,肝组织病理学显微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这种保护作用显然不是通过单一途径实现的。

  茶多酚也能明显拮抗多种肝毒物引起的血清ALT和肝脏甘油三酯升高,显著减轻肝坏死病变。减少肝脏线粒体中的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起到较强抑制作用。茶多酚还对·OH诱导的小鼠肝细胞膜丙二醛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并使阿霉素在肝细胞内蓄积明显增加。对重复高正加速度(+Gz)作用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茶多酚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动物肝脏过氧化脂质的形成,这可能是茶多酚保肝作用机制之一。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HIRI),是引起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导致肝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减轻HIRI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对肝细胞的损伤是HIRI发生的重要原因。肝缺血时,无氧代谢产物聚集,再灌注时,氧分子进入缺血组织,发生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反应,使自由基产生过多和抗氧化系统受损,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构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可判断是否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主要方法。研究显示,茶多酚处理组MDA含量降低,且肝组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力和血浆ALT含量也更接近正常对照组;同时,肝组织病理观察也表明茶多酚干预后的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从而证明茶多酚对HIRI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茶多酚对HIRI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等。总之,茶多酚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组织损伤,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HIRI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临床预防性应用茶多酚有望减轻HIRI[9]。

——摘自屠幼英教授主编《茶多酚十大养生功效》第八章:茶多酚与茶色素的护肝作用

  参考文献

  1. Di Luzio NR, Hartman AD. Role of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ethanol-induced fatty liver[J]. Ped Proc,1967,(26):1436.

  2. 刘莉,管小琴,李芬,郑传东.茶多酚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kB及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3):209-215.

  3. 陈意振,张亚凤.茶多酚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全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3-25.

  4. 洪阳,韦举卿.茶色素对肝硬化T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5(1):44.

  5. 徐惠祥,武子华.茶色素治疗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9(3):30.

  6. 牟乃洲,任广来,牟鲁华,武传涛,赵希荣,丁元廷.茶色素对脂肪肝影响的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1998,17(2):55-56.

  7. 慕德林,于建勋,李东复,杨春荣,孙晶,宋玉芳.茶色素治疗26例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5):528-530.

  8. 杨淑清,王广济,刘志新,孙丽杰,赵文革.茶色素治疗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性改变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1):51-53.

  9. 黄博,陈高飞,陈国勇,黄裕新,陈健康,龙慧琴.茶多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5):522-524.

  版权声明:源于网络,贵在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删除处理!

找到约1,09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