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冰碛岩视频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特制黑精茶1998年 | 国营老厂出品的高品质安化黑茶,让你喝到醇厚绵长的岁月滋味

↑点击视频观看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款久经岁月,仓储干净,温和醇厚的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产于湖南益阳市,是黑茶中的一大类,属于后发酵茶,也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



安化黑茶是指以雪峰山脉茶区大中叶品种为原料,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松柴明火干燥等五大工艺加工而成的略带独特松香味的黑毛茶和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和。



作为中国黑茶的始祖,安化黑茶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明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2010年,安化黑茶走进上海世博会,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


独特的冰碛岩地貌  造就茶叶之母


安化位于雪峰山脉北麓,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安化境内有全球85%冰碛岩地貌,冰碛岩层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均称“世界之最”,被科学界称为“世界奇观”。

独特的地貌使该地的茶叶含硒量是全国茶叶含硒均值的2倍,世界茶叶含硒均值的7倍。

 


“佛地茶山山出宝,云台大叶叶藏金”,云台山大叶茶是优良的茶叶品种,长势强、采摘期长、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较高,是制安化黑茶的上等原料,享有“茶叶之母”之美誉。


这款茶就是以云台山大叶茶为原料制成。

 

原国营老厂20多年仓储转化 品质有保障


湖南益阳香炉山茶厂,始于1982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加工、销售黑茶的的国营老厂,也是全国大规模生产边销茶的厂家。

停产于2002年,在2008年改制,重新成立湖南益阳香炉山茶叶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黑茶。



“黑精茶”的概念是香炉山茶厂为这款茶特制的,存在的时间很短,也愈发显得这茶珍贵。


这款茶是香炉山茶厂在1998年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复揉、干燥五道初制工序后,再经渥堆、干燥等精制而成的散茶。



摒弃厚重的茶砖形式,做成散茶,也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更方便拿取,也有利于内含物质快速溶出,茶汤滋味充分浸出。


国营老厂20多年的仓储,独立,干净,可靠,有保障,茶也转化得越发温和。

 

多种泡法 甜柔醇正药香显

此茶可泡可煮,特别推荐煮饮

饮法:

【煮饮法】

取8g散茶,待水初沸,投入500ML煮茶壶,至水滚沸后,文火再煮2 分钟,停火滤渣后,分而热饮之。



【壶或盖碗冲泡】

取5g散茶用紫砂或盖碗,以200ML沸水冲泡之。



【保温杯闷泡】

取2g散茶(最好把茶放入过滤茶包袋中),投入保温杯中,闷泡之,让茶香和滋味缓缓释放。

 


【干茶】                                         

安化黑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道为“切碎”,在生产标准化中,茶梗是必须按比例含有的,故此茶以叶片为主,有少量茶梗,细碎匀整,乌黑有光泽。



【汤色】

汤如琥珀,橙红带艳,明亮见底,仿佛存放多年的红酒。



【滋味】

入口顺滑、甜柔、醇厚且有清凉感,经久耐泡,回甘明显,滋味悠长。



【香气】

香气醇正,经过20多年的转化,已有菌香、药香等产生,值得品饮玩味。


【叶底】

叶片较完整,柔韧肥厚,内质丰富。



难得碰上如此有年头,又有可靠仓储和转化的安化黑茶,可别错过了!

擦亮老字号品牌 推进黑茶产业健康发展

 

 

坐落在安化县黄沙坪古茶市的中国黑茶博物馆。(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天尖茶烘烤车间,技术人员在监测烘烤茶的温度。(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调研手记

    茶以文化深厚著称。茶以致静,茶以逸趣,茶以养心,茶以养廉。茶余饭后,风淡云清,君子之交淡如水(茶),都是一种生活境界。茶与休闲、生态、旅游、健康、文化等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已被我省规划为到2020年成为综合产值上千亿元的生态产业。我省茶产业主要分布在边远老、少、穷地区,是典型的特色精准扶贫产业;在茶产业新增长的成分中,黑茶又挑起了半壁江山,黑茶正崛起成为我省重要的既传统又现代的新兴产业,其品牌价值与日俱增。在加强“一带一路”产业开发的今天,如何在文化、科技、出口、产业扶持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黑茶产业发展之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擦亮老字号品牌

推进黑茶产业健康发展

 

文 / 李云才

 

 茶祖在三湘。我省是茶叶大省,素有“江南茶乡”之称,名茶荟萃,以黑茶最为知名。2014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198万亩,干毛茶总量18.7万吨,全省茶叶综合产值500亿元,出口4.5万吨,创汇1.1亿美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湖南黑茶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在我省六大基本茶类中成为增长最快,成长性最好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

   

 湖南黑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源于唐朝,是“茶马交易”的重要物资,为输送黑茶,前人开辟了一条源于湖南益阳的茶马古道,黑茶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命之茶、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共和国成立后,湖南黑茶作为定点调拨的边销茶输送边疆,近年来,黑茶由边销茶转入国内外市场,凭借其醇厚的口感、良好的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被广大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发展迅速。

   

 湖南黑茶主产地是益阳市的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岳阳市临湘市。近年来,安化周边的娄底、常德、自治州、长沙市等县市部分地区也有黑茶或黑茶原料生产。2014年,湖南黑茶茶园面积35万亩,约占我省茶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产量7万吨(湖北3.53万吨,广西1.35万吨,四川2.2万吨,云南11.4万吨),产值90亿元,黑茶出口3000余吨,出口金额1500万美元,其中安化县茶园面积2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30家,黑茶年产能5万吨,产值78亿元,税收1.2亿元,黑茶出口1800吨,创汇1200万美元。安化黑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2014年估价16.26亿元,是中国最具传播力茶叶公用品牌,也是湖南黑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黑茶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与其他省份相比发展差距较大。湖南黑茶是后发优势,近几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黑茶产业实力与黑茶大省云南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云南普洱茶从2004年产量2万吨起,到2007年实现产量10万吨,而后虽受到市场环境影响一度下滑,但到了2014年,产量迅速复苏到11.4万吨,占云南全省茶产量的近1/3,直接产值101亿元,目前,云南普洱在全国已经有店面2万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发展态势良好。

   

 知名品牌自有优质茶园基地较少。湖南省黑茶茶园面积不到40万亩,安化是世界冰碛岩集中的地区之一,自身的茶园面积只有23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大小注册黑茶生产厂家有200多家,如果平均计算,每家企业的自有基地只有1000亩,而按照亩产300公斤计算,仅能年供给单个企业300吨原料,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华莱生物、中茶安化茶厂等龙头企业的产能就占据了当地的2/3以上,本地货源供应严重不足,产业的无序扩张使得外来原料窜货至黑茶主产地,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龙头企业的实力还不强。大龙头带头大产业这是我省茶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成功经验之一。但龙头企业发展始终受自然、地理、运输条件、小农意识等方面的制约,这需要各方的全力支持。湖南省的茶叶龙头企业有9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但是单独销售过亿元的黑茶企业只有3家,许多企业发展缺乏持续发展竞争动力;而云南产值上亿元的茶企有24家,其中勐海大益茶厂销售20亿元,利润1.2亿元;大理下关茶厂销售14亿元,利润0.8亿元,且企业几乎没有负债,他们的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

    

品牌塑造力度不够。湖南仅安化黑茶厂家有200多家,而允许使用安化黑茶地理商标的也只有几十家,黑茶注册品牌200多个,产品同质化突出。湖南素有7大“湘字号”特色产品,而安化黑茶更是湘茶之中的特色产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通过支持安化黑茶文化节、湖南黑茶东欧和中亚宣传推介以及支持安化黑茶相关景点建设等方式极大地推广了安化黑茶公众品牌。但我省主流公共媒体对湖南黑茶进行规模宣传还是不够,而七彩云南、安徽省四朵茶金花等外省公众品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特色茶叶知名度,值得我们借鉴。

 

千两茶成品存放车间,茶香扑鼻,沁人心脾。(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产品质量和行业市场监管有待加强。几年前,黑茶加工给人印象是脏、乱、差。现在,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华莱生物等已经率先建立起了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加工车间,健全了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员工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搭乘黑茶发展的快班车,享受利益均沾却没承担应有责任;且企业在重金属、农残检测上,绝大多数缺乏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检测规范,质量与行业规范堪忧。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为推动我省千亿茶产业的实现,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黑茶产业成为发展重点,下步应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实现黑茶基地规模生态化、加工清洁标准化、营销品牌市场化,并带动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适应经济新常态,支持营销创新。当前我国正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充分调动内需,货畅其流。近年来,黑茶网上销售不断扩大,2012年淘宝销售为1.2亿元,2013年淘宝销售为3亿元,2014年销售为3.5亿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5亿元的淘宝销售额。电子商务因为没有时空制约和国界限制,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产业支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湖南黑茶电子商务板块,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行去中心化分销;依托龙头企业和垂直茶叶电商平台,打造中国(安化等)黑茶电子商务产业园,带动全省黑茶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全力支持举办“2015中国(湖南)首届网上茶业博览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突出黑茶板块,推广“互联网+茶业+博览会”的市场拓展新模式,开创茶行业电子商务、跨界合作的新局面。

   

 多管齐下,打造更具魅力的湖南黑茶品牌。一是要建立高标准的生态黑茶原料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安化、桃江以及主要产茶县政府从2008-2014年总共争取各种资金投入约20亿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和良种繁育,扩建了良种茶园10万亩;现在更是黑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充足的原料是基础,安化县规划近年重点在资江两岸每年建设2万亩以上的茶园基地。建议相关部门对我省黑茶基地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在对黑茶保健现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可开发茶饮料、美容保健用品、医药产品等,但是目前关于黑茶在美容养颜、降低人体三高等方面的权威研究还有待加强;此外,黑茶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还需要展开联合攻关,获得国际市场对湖南黑茶保健功能的充分认可,扩大黑茶出口。

   

 三是加强对湖南黑茶的公众品牌的宣传。当前,安化黑茶文化节已成为我省黑茶对外宣传的名片,但安化黑茶还有许多品牌故事、人物故事、保健功效可用于宣传,尤其是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是两条中华文明传播的生命线,两者有机结合进行多方式的公共品牌宣传,加深黑茶宣传的厚重感。与此同时,我省黑茶品牌之一“渠江薄片”已有多家企业生产,且跨县域,由于县志对“渠江薄片”有明确记载,有着千年的历史,且“渠江”为地名,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将“渠江薄片”作为我省黑茶的又一公共品牌,改变目前单一企业拥有这一注册品牌的现状,使我省黑茶产业的震撼力和文化感召力更为突出和强劲。

    

四是集中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湖南黑茶是历史悠久的品牌,与云南普洱、湖北老青砖、广西六堡茶、四川康砖起源地都是在南方具有民族风情的地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各种民族风情可以进行挖掘和开发,很多集中劳动者集体智慧的故事和民俗可用于传播,安化黑茶目前已经拥有茶马古道、中华黑茶园、白沙溪黑茶博物馆、金花茯茶博物馆、“渠江薄片”博览园等重要参观景区,可统一规划实施一条完整的茶叶旅游路线,繁荣整个黑茶旅游产业链条。

   

 加强行业市场监管。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继续整体推进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全面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政府要督办工商、质检、农口等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打击力度,优化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对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黑茶生产企业进行认定,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严格实施“安化黑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授权使用制度和使用收回制度,规范授权企业的生产加工和商标使用的管理。

    

(作者系省供销社副主任)

 

原载《湖南日报》2016年6月11日

 

 

 

实施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 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益阳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腹地,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108万人口,为湖南省第三大县,集山区、林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是全世界冰碛岩最集中地区。地处北纬28°黄金产茶带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

安化茶旅文体康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以来,安化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挖掘特色资源,深度推进“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后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特色发展模式。

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梅山古邑。安化历史悠久,境内旧石器遗址显示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人文始祖蚩尤的重要活动区域,是早期苗族瑶族重要迁徙地和聚居地,为古梅山之域,长期为秘境,《宋史》记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宋神宗熙宁(1072年)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拥有清代名臣两江总督陶澍、书法大家黄自元、云贵总督罗绕典等历史名人故里。

二是革命老区。安化人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三赞安化农民运动并两次到安化实地考察,根据毛泽东指示组建了安化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安化支部。大革命时期全县工农自卫武装达8万多人。红军长征在安化历时15天,往返行程1000多公里,一路打击恶霸劣绅帮助贫苦农民,在安化播撒了革命火种,涌现出一盏马灯、一座浮桥等感人故事,沿途100多人参加了贺龙、肖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许多人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是文化大县。安化是千年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南方茶马古道和茶商文化活化石唐市、黄沙坪等诸多古街古巷,多处遗迹为万里茶道申遗预选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3处。风雨桥、木质古民居和古茶亭数量位于湖南省前列。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92处,其中国保文物4处,省保文物12处。有全国唯一黑茶博物馆,有馆藏文物6286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58件。安化黑茶被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梅山剪纸、梅山传说、江南傩戏、清塘山歌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腊肉、擂茶、水酒、药膳等安化特色美食芳香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四是资源宝库。安化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多花黄精之乡”“湘中药库”“有色金属之乡”“新型能源大县”。林地面积全县有林地面积609万亩,森林覆盖率76%,盛产茶叶、竹木、水果、药材、名优鱼等优质产品。有中药资源263科1277种,列入国家药典248种,黄精、玉竹、厚朴、杜仲等享誉全国。拥有世界最大冰碛岩层,占全球总量85%以上。境内有锑钨金钒等矿种52种。水电装机总容量125万千瓦,华中地区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形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并举的清洁能源体系。

五是冠军摇篮。安化人民有热爱运动的传统,羽毛球、武术、龙舟等体育项目群众基础深厚,建有专门羽毛球学校和武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省市专业队输送了100多名优秀运动员,多人担任国家级省级专业教练。羽毛球和举重这两个项目在全国和全世界有重大影响,有龚智超、田卿、谌利军、唐九红、龚睿那、黄穗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安化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60多项冠军,奥运史上湖南有14位运动员获得19枚金牌,其中安化3人获得3枚金牌,安化由此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

六是茶叶之乡。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化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使安化茶叶品质优良,安化茶叶平均硒含量是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安化是中国黑茶家族中许多产品发源地和唯一生产地,黑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渠江薄片”颇负盛名,明朝起被定为“官茶”,清朝作为贡品珍藏故宫。 " 安化千两茶 "长期以来安化黑茶通过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安化茶人创制了千两茶以及“三尖”“三砖”等世界独一无二的黑茶珍品,千两茶外形古朴大器、制造工艺特殊享有“中国茶文化化身”和“世界茶王”盛誉,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黑茶”获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化红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绿茶“安化松针”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七是旅游胜地。安化生态资源良好,人文民俗灿烂,红色底蕴深厚,良好的空气、水质、气温使安化成为旅游度假康养绝佳胜地。境内奇山怪石、异洞幽水、原始森林比比皆是,拥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化公园、湘中第一高峰”多张经典旅游名片。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古朴村落处处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丰富多彩的梅山民俗和独特的安化美食与茶饮使人回味无穷。地道安化中医药康养博大精深、流传千年,具有保健养生、排毒养颜、治病疗养的作用。毛泽东游学之路,红军桥、红军战壕等革命遗址,一盏马灯、一把大刀、一座浮桥、四十条军裤等红军故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一)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茶叶产业引领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2006年以来安化把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打造,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茶企200余家,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8亿元。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安化获评“十三五”中国茶产业发展十强县,连续十四年入选中国茶业十强县。安化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全县15万多贫困人口中有10万人因茶脱贫,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安化茶叶演绎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

二是旅游产业加速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2处,国家级3A景区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处、省级特色文旅小镇1处、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节点景区和景点集群5个。2022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国内首个黑茶文化大型舞台剧《天下茶道》首演成功,“安化黑茶馆”“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对外开放。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获评“湖南省旅游强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成功举办湖南(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

三是文化产业赋魂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黑茶文化和梅山文化,建成红色安化档案馆。千两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排《黑茶印象》《千两茶号子》等茶戏茶剧,在全国各地演出2000余场次;实施梅山文化“七个一”工程打造梅山文化系列丛书、“梅山茶韵”特色小戏、“梅王宴”、梅山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挖掘安化特色推出“梅山文脉”“安化礼物”“梅山剪纸”“张五郎塑像”等系列文创产品,一批文创企业迅速崛起。

四是体育产业激活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围绕打造“冠军之乡”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和全民健身。五年来通过举办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汽车场地越野争霸赛等大型赛事吸引人员10万余人。建设全省首家“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赛车运动主题公园,吸引游客18万余人。公共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县体育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安化羽毛球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目前省级以上专业队有安化运动员4人、省级以上体校有安化学员5人,13名安化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残运会斩获9金。

五是康养产业延伸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0.8万亩,年出产中药材10.2万吨,从业人员10万多人,中药材企业(合作社)400余家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2022年全县中医药综合产值31.3亿元。打造以安化黄精为主的“安五味”品牌,黄精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黄精1.1万吨,综合产值8.5亿元。中国多花黄精种苗繁育中心完成一期基础建设,“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入选市级非遗,“安化药膳”获央视专题推荐。多个茶旅康养、文旅康养、体旅康养项目有序推进。

(二)融合发展模式多样

一是示范带动融合模式。打造“品茶赏花、避暑漂流、登高赏叶、浴泉康体”为主题全国茶旅文体康示范区。串点成线形成示范带动,全面建设雪峰湖、茶马古道、芙蓉山等茶旅康养区。雪峰湖景区突出茶与水、茶与空气“氧吧”的主基调。茶马古道突出安化黑茶厚重历史文化与自然优美环境特色。芙蓉山茶与花完美搭配,实现四季花海、茶香四溢的大美形态。

二是特色主题融合模式。大力挖掘和注入文化元素,突出黑茶文化、梅山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红色文化、冠军文化建设丰富载体,形成了以黑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黑茶博物馆,以梅山文化为核心的梅山生态园,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茶乡花海生态园,以康养文化为核心的安化中医康养综合体,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安化陈列馆,以冠军文化为核心的安化羽毛球学校等茶旅文体康融合特色主题集群。

三是项目建设融合模式。全方位提升茶旅文体康配套设施和功能性设施水平。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和功能性项目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城市高品质承载力和高水平吸引力。建设黑茶特色小镇,规划以黑茶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片,以商业旅游为特色的县城滨江片,以黑茶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黄沙坪酉州片,以中药材种植、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槎溪片,集茶旅文体康五大产业融合一体,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进行运营。充分利用装机规模全国第二的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拉动作用推进东接东融,加快长吉高速(安化段)建设,融入省会一个半小时都市圈,增强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动能。

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促融合

一是完善发展规划。全面摸清全县茶旅文体康资源家底,把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编制《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茶产业发展规划》《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等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系列规划,通过构建“旅游+茶业”新业态,坚持“药、食、健”产业整体发展方向,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整体设计,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明确发展思路。按照“做强茶旅文体康,带富百姓壮大县域经济”的理念,明确县域核心优质资源为“山、水、茶、人”,确定“以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做深‘茶产业链’、做响‘生态旅游’、做精‘特色文化’、做活‘体育产业’、做好‘康养文章’,推进安化县茶旅文体康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在战略定位、项目建设、产业体系、公共服务、市场营销等所有规划中全部融入茶旅文体康元素,打造特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三是强化发展支撑。成立由县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条,实行“链长+专家+部门+企业”的产业模式。成立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茶叶协会、中药材协会、梅山文化研究会、旅游协会等机构服务茶旅文体康发展。组建安化黑茶集团,承担全县茶产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举办文旅大会、茶产业发展大会、黄精产业大会推进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安化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安化县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安化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安化县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扶持办法(2021-2023)》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县财政将茶旅文体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纳入常年预算项目,在厂房建设、公共品牌培育、技术提质升级、农机补贴、农业保险、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把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对单位和干部的绩效考核,对成效突出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二)平台建设促融合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茶旅文体康特色乡镇、茶旅文体康特色片区、茶旅文体康特色景区。成功创建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2大中心6大平台,形成现代智慧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产业链条完整、文化体验独特、各产业深度融合的黑茶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面积900公顷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玉溪新城、凤凰新区、紫薇谷新区三个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二是完善品质体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地标管理体系,加强“安化黑茶”“安化黄精”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大力发展茶旅、药旅相结合的林下经济,加大低质低效茶园药园改造力度。推进茶园药园水肥一体化工程建设,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产地溯源体系,制定投入品管理办法,引导种植基地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和生态药园建设和认证。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和股权合作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园基地、药园基地。

三是支持龙头带动。安化黑茶特色小镇以“安化黑茶”为核心主题,突出黑茶文化与梅山文化特色,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融合、产城融合”的茶产业链条完整、茶文化体验独特的一流特色小镇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出台《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外引内育两手抓,推进茶旅文体康产业项目调度机制,强化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要素保障的支撑力度,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

(三)创新发展促融合

一是营销创新。多层次全方位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用新发展模式推动茶旅文康体一体化,打造公共品牌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天下黑茶,神韵安化;安化黑茶,无可tea代。打造核心景区带动茶旅文融合发展模式——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打造产业链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生态茶廊。打造综合公司带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实体带动农户增收机制。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远方的家》《北纬300中国行》等媒体播放安化茶旅文体康相关纪录片,拍摄播放《菊花醉》《古道茶乡》等反映安化茶旅文体康的电视剧,与贵州茅台、醴陵陶瓷、罗马尼亚红酒知名品牌联袂开展活动,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黑茶文化节、文旅发展大会、茶叶开园节、最美茶艺师评选等节会活动。邀请名家来安化采风,创作《你来得正是时候》《安化黑茶传天下》《千两茶踩茶号子》等广为流传的优秀原创歌曲。在机场、高铁列车、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安化茶旅文体康广告,与餐饮大咖合作推广餐饮茶合作店,在大城市商圈等地投放易泡智慧茶饮机,组织企业和运动员参加各类茶博会、中医药展、文旅大会、运动会。实施线上“全网计划”,倡导人人都是主播的售货模式,加大产品网上销售力度。

二是科技创新。成立院士工作站、安化黑茶研究院、安化中药材专家服务团,与多家省级以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广泛应用到黑茶产业链和中药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和黑茶产业、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与转化。依托科技加强产品创新延长产业链,开发出茶牙膏、茶饮料、茶面膜、黄精酒、黄精压片糖果等新产品。

三是环境创新。安化县积极营造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环境,在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动员全县人民深入到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微视频、书法、摄影、诗歌、歌曲、舞蹈、梅山剪纸、梅山山歌、弹词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茶旅文体康知识,重点抓好茶旅文体康展示“八个一”,即“一基地、一公园、一中心、一学校、一示范企业、一云平台、一作品集、一宣传片”。将茶旅文体康知识列入干部培训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内容。安化黑茶学校将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知识融入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全过程。

(四)聚焦人才促融合

一是培养本土人才。设置安化黑茶学校,学校规模六千余人,每年可为县内提供茶旅文体康各类人才两千余人。开展“5133”高层次人才引进,每年引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急需专业人才充实到产业一线,经过两到三年历练后便成了县内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中间力量。举办神韵安化宣传员培训班,集中优秀中青年干部统一学习安化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成效。开展对茶农药农培训力度,年培训茶农10000人以上、药农3000人以上,培育出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

二是吸引能人返乡。安化县扎实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5年来共引进项目156个,总投资650亿元,为安化县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安化三大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标志性项目均由返乡能人创办:冷市镇人黄朗云创立安化茶香花海生态体验园,仙溪镇人张青娥成功打造列入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中国梅山文化园,滔溪镇人姚社初兴建百花寨茶旅文体康一体化开发项目。

三是借力帮扶人才。充分利用省直宣传(文资)系统7支驻安化帮扶工作队人才荟萃思维活跃的优势,全力打造“文化+”等8个实践案例,投资近2亿元助推茶旅文体康全矩阵宣传等26个帮扶项目,成效显著。

来源:红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