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永顺莓茶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永顺莓茶:风起溪洲 向“莓”而歌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植物中含黄酮量最高的植物,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

它在溪洲大地原始次森林海拔500——1200米以上的红砂岩与丛林之中土生土长一千年,是当地土家人心中的“土家神茶”;

它是800年永顺溪州土司打击倭寇将士们的御用神药,也是70年前治愈过红军伤员的“红军茶”;

它就是永顺莓茶。

近年来,永顺县围绕州委州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的茶产业发展目标,乘风而上,以产业赋力、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加快永顺莓茶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莓茶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等风起——高位推进,小藤叶舞出大茶业

永顺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因加工后茶身白霜满披而得名。永顺莓茶“天然、绿色、富酮、回甘”,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良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三高”效果,可药、饮两用。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永顺县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高谷深、云雾缭绕,加上红砂岩土壤环境,是莓茶最佳生长环境和黄金产区。

如何发挥先天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加快推进永顺莓茶产业化发展。”永顺县副县长刘冰一语道破。

近年来,永顺县把莓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全县上下一盘棋、一条心,大力推动产业“一乡一品”建设,全面推动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的《永顺县特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永顺县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永顺莓茶优势特色产业。

加大财政扶持。计划出台《永顺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奖补办法》,大力扶持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每年设立示范园扶持基金500万元,扶持3-5个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此外,还将大力扶持大户经济,对种植业开发上百亩的每年按每亩100元进行奖励;对成立2年以上正常运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与经费补贴;

夯实平台建设。成立了永顺县茶叶协会,通过制定全县茶叶行业行规行约,弘扬少数民族茶叶文化,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等,打造永顺莓茶品牌,并依托县供销合作社平台进行全面推广;

如今,永顺莓茶已经初具规模,莓茶产业覆盖永顺县毛坝乡、润雅乡、万民乡、万坪镇、石堤镇等18个乡镇122行政村,面积达11万余亩,年产量2100余吨,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37家,现代化标准厂房12座,莓茶初加工工厂24家,年产值近7亿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借风势——绿色引领,古莓茶焕发新生机

走进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发树村永顺莓茶良种培育基地,漫山遍野的茶园里,翠绿的莓茶尖儿迎风摇曳,尽情吮吸着新鲜的空气,焕发出勃勃生机。

该基地依托刘仲华院士团队成员、湘西州武陵人才、湖南农业大学禹利君教授及科研团队,入库登记保存莓茶种苗资源80000余株,建立了品种资源信息数据库,着力加强莓茶资源植物性状、生化成分、产量等鉴定评价,筛选优良种质资源,选育莓茶新优品种,科技支撑永顺莓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永顺,“茶科技”已成为保障茶园生态,助力茶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新密码。

在品质上,瞄准“古莓茶之乡”的定位,永顺加大野生莓茶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已发现的“绿莓茶”和“红莓茶”两大类的四个品种进行科学繁育,建立“永顺莓茶野生古茶园”研究基地5000亩,提纯复壮和种苗繁育基地100亩,选育优良品种3个,示范推广种植5500亩。此外,还建立了高标准绿色莓茶生产示范基地4万余亩,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

在技术上,永顺与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制定《永顺莓茶栽培技术规程》《永顺莓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实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全覆盖,莓茶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面积6.5万亩。目前,永顺莓茶已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吉首大学等科研团队进行深度合作,加强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以及基地建设和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支持。


为拓展产业增收空间,永顺选育培育高品质的古莓茶品种,根据黄酮、花青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对古莓茶进行分类培育,实行产业多样化发展。同时,调整莓茶产品结构,研发出莓茶花草茶、速溶茶、莓茶含片、莓茶洗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打开永顺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生产力”不断积聚,永顺莓茶势如破竹、动能强劲、生机无限。

乘风上——擦亮品牌,绿叶子“变身”金名片

9月14日,2023年土家族舍巴节暨永顺莓茶文化节在永顺县土司大营景区举行,千余名来自十里八乡的土家同胞与国际友人齐聚一起品永顺莓茶、赏土家非遗。

将承载土家族丰厚历史底蕴的舍巴节和新兴的莓茶产业相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只是永顺县有效提升茶文化品位,强化品牌带动力、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产业振兴,品牌先行。

为做大做强永顺莓茶区域公用品牌,永顺县主动作为,突出“千年土家”的文化符号,大力实施莓茶品牌建设,先后注册莓茶品牌商标20个,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个,申报有机农产品1个,并统一了“永顺莓茶”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区域标识标牌,明确产品名称、证书持有人、生产区域、规模等信息,对永顺莓茶商标进行保护和管理,为永顺莓茶品牌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提升永顺莓茶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永顺县积极结合文化平台,做足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文化文章,挖掘莓茶饮用历史,与土司文化研究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司城贡茶”“永顺莓茶”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同时,以斗茶会为载体的永顺莓茶文化节,开展观茶、品茶、斗茶、评茶、话茶、销茶等茶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永顺莓茶的茶文化内涵。

为扩大永顺莓茶的品牌市场影响力,永顺县积极开展跨平台、多形式、广参与的宣传推广活动,尤其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永顺莓茶也迈向了发展“农产品+电商”产业,实现农与商的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完善集农村电商、农庄休闲、食品加工、生态种养植等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


永顺莓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被国家卫健委列入了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永顺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莓茶之乡”称号;永顺土家莓茶制作技艺,被湖南省列入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各类奖项17项……永顺莓茶品牌日益响亮,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接下来,我们还将建设莓茶交易市场,在全国一线城市建设永顺莓茶旗舰店和永顺莓茶直营店,让永顺莓茶走向世界。”永顺县茶叶协会会长姚小芳说道。

溪洲大地上,一垄垄随风起舞的古莓茶,将继续为乡村振兴而歌,阔步迈向更高更远的天地——

来源:新湖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2023湖南茶叶“三茶统筹”示范品牌】永顺莓茶:风起溪洲向“莓”而歌

永顺莓茶:来自武陵山深处的地理标志产品

永顺莓茶种植区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土质肥沃,自然环境独特。

在湖南,谈到莓茶,似乎与张家界联系更紧密,事实上,湖南还有一个地方的莓茶也很出名,而且制茶史已有上千年,这就是湘西永顺莓茶。

10月29日,湖南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中部农博会“湖南主题馆”举行,永顺莓茶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现场展出,引发众多关注。

得天独厚

查阅地方志,永顺莓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人们将其作为药物使用,到了明代,当地的土司王还将其专门进贡给朝廷,成为荣耀一时的“网红”贡品。

永顺莓茶种植区域位于武陵山脉中段,茶叶基地大多处于海拔300米至1000米之间。这里四季分明,沅水、澧水贯穿全境,随处可见山泉水、地下水,土壤以黄红沙土为主,土质肥沃。这样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永顺莓茶聚合了氨基酸、二氢杨梅素及黄酮类化合物,形成了永顺莓茶的独特品质。

在永顺县毛坝乡,有野生莓茶3000亩,被称为当地莓茶的基因库,2020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莓茶之乡”称号。

此前永顺县以“古莓茶之乡”定位,加大野生莓茶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绿莓茶”和“红莓茶”等品种进行科学繁育,建立了“永顺莓茶野生古茶园”研究基地5000亩,示范推广种植5500亩。此外,永顺县还建立了高标准绿色莓茶生产示范基地4万余亩。

这次参展中部农博会的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集莓茶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目前有合作种植莓茶面积4000亩,其中绿色食品种植基地1200亩,有机种植面积400亩,年产莓茶20万斤。

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携永顺莓茶亮相农博会。

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龚茗玉告诉记者,随着永顺莓茶的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公司也在不断扩大规模,“我们已建了三个现代化加工厂房,今天刚好是第四个厂房正式开业”。

在市场上,永顺莓茶鲜叶单产和成茶品质不断提高,销售价格逐年攀升。为拓展市场,永顺还推出高品质古莓茶品种,对古莓茶进行分类培育、多元开发,先后研发出莓茶花草茶、速溶茶、莓茶含片、莓茶洗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大丰生态农业就与湖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建立了“永顺莓茶专家工作室”,与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莓茶新型产品、食品,并通过线上推广的方式不断提升永顺莓茶知名度,2022年,该公司莓茶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


蓝天白云下的永顺莓茶基地。

打好文化名片

虽与“国际张”的旅游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尚有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永顺县境内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对当地莓茶产业的拉动作用“后劲很足”。

放眼永顺县境内,有两千年历史名镇芙蓉镇,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景区,有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大名鼎鼎的老司城,以及周边古村和生态文明乡村的开发建设,永顺县全域旅游已具规模,加上湘西机场、张吉怀高铁等交通便利,未来的文旅产业蛋糕会越做越大,莓茶产业肯定也会“水涨船高”,在带动当地经济增收和促进就业方面大有可为。

今年9月14日,永顺县土司大营景区举行了一个盛会,叫“2023年土家族舍巴节暨永顺莓茶文化节”,多名外国游客与当地十里八寨的乡亲们共赏土家非遗、共品永顺莓茶,成为一时佳话。

自然风光加文化沉淀,永顺莓茶产业前景广阔。

为做强永顺莓茶品牌,永顺县以“千年土家”文化搭台,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先后注册莓茶品牌商标20个,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个,申报有机农产品1个,并统一了“永顺莓茶”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区域标识标牌,从源头上对永顺莓茶商标进行保护和管理,也为永顺莓茶品牌的文化。在芙蓉镇附近的发树村,就有一个漫山遍野的莓茶良种培育基地,其借助于芙蓉镇的文旅辐射带动力,近水楼台的产业优势明显。

第二件事,就是紧紧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文化做文章,挖掘莓茶饮用历史,与土司文化研究深度融合,推出“司城贡茶”等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当地还举办以斗茶会为载体的永顺莓茶文化节,开展观茶、品茶、斗茶、评茶、话茶、销茶等茶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永顺莓茶的茶文化内涵。

良好的自然环境,厚实的文化底蕴,加上科技创新,永顺莓茶的产业前景非常广阔,也是湘西振兴乡村大业的有力支撑。

来源:红网时刻 记者 陈雪骅 长沙 湘西 报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永顺莓茶参加2023年湖南省第十五届茶业博览会擦亮古莓茶金字招牌

9月8日,2023年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暨湘西茶叶品牌推介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永顺县组织莓茶企业参加展会,进一步提升“永顺莓茶”区域地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擦亮古莓茶之乡的茶金字招牌。县委副书记符家波及县供销联社、县农业农村局、县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图为永顺县委副书记符家波(中)向大家介绍推荐永顺莓茶

2023年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会暨湘西茶叶品牌推介会在9月8日至11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参展企业总数预计超过1500家,参会人次将达到20万人,其中省内外茶叶经销商超过5000人。

图为参展人员在永顺莓茶展厅前合影

展会上,永顺莓茶以白霜满披的独特外观和醇厚回甘的天然品质,吸引了众多参展茶商、市民驻足品茶、采购。

图为省州领导了解永顺莓茶展会推介情况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永顺县参展企业有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永顺县半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永顺县供销勤方科技有限公司、湘西永顺县紫芽莓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茶叶公司。其中永顺莓茶获评2023湖南茶叶“三茶统筹”示范品牌,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评2023湖南茶叶“三茶统筹”标杆企业,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古溪州”永顺莓茶、湘西永顺紫芽莓茶业有限公司的“紫金莓”紫芽莓茶、永顺供销勤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湘西农场”永顺莓茶、永顺县红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赪颐”芽头莓茶获评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特种茶金奖。

图为永顺莓茶企业参展人员在会场向大家推介永顺莓茶

近年来,永顺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把莓茶产业打造成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莓茶种植面积达11万余亩,年产量2000余吨,年产值逾7亿元,真正成为振兴乡村的富民茶。

图为参展茶商、市民到永顺莓茶展区品尝永顺莓茶

展会期间,符家波表示,永顺莓茶在永顺县已成支柱产业,老百姓种茶积极性高,出现了很多的致富能手,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永顺莓茶产业,把中国唯一的古莓茶之乡做成金字招牌。

来源:今日永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