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石阡县茶叶协会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苔茶丛中“双手蝶舞”,石阡县举行2021年双手采茶比赛

4月12日,石阡县2021年双手采茶比赛在石阡县龙塘镇省级苔茶示范园区举行。

活动由石阡县茶业协会主办,石阡县苔茶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苏鸿有限公司、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现场(图:今石阡)

活动现场(石阡融媒体中心)

赛事概况:

苔茶丛中“双手蝶舞”

当天上午,来自全县17乡镇(街道)、县职中的18支参赛队54名参赛选手齐聚龙塘镇省级苔茶示范园区,参赛选手带着茶篓步入茶园,在30分钟的时间里,选手们双手翻飞,按照一芽二叶釆茶标准进行指尖比拼,现场气氛紧张热烈,精彩纷呈。

贵州省是全国重点茶叶生产区,大力推行双手采茶技术,是提高采茶产量,降低劳动成本,促进茶青下树的重要措施,石阡县大力推进双手采茶技术,这一技术已成为全县各地茶园的标配和靓丽风景线。

参赛选手比赛过程(图:今石阡)

采茶比赛活动现场(图: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当地茶农介绍,掌握了双手采茶技术要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茶农甘燕说:“双手采茶主要是眼快手快,眼睛看着手,眼睛看着茶叶,这样采茶就会很快。”

“今天双手采茶比赛,我拿到了第一名,我非常地高兴很开心,今后还是要用双手采茶,把产量提起来,效益很好,赚更多的钱。”参赛选手任达英高兴地说道。

认真采茶的选手(图: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改单手采茶为双手采茶,效率可以提升30%以上,促进茶青下树,老百姓收入明显增加,提高了老百姓采茶积极性,双手采茶方法简单,技术要点就是眼快、手快、脚快、心静,做到眼准手稳,是老人小孩都能掌握的一项技能。

通过采茶比赛,把生态茶园变为成茶农竞技的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点促面,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使双手采茶生态抓手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激烈角逐,比效率、比标准、比质量,最终任达英、李光前、谭芳、甘燕、王天会5人获得“金手指”,刘艳等10人获得“银手指”,刘雪等15人获得“铜手指”,王光花等24人获得优秀奖。  

获奖选手合影(图:石阡县融媒体中心)

延伸阅读:

茶事活动促进石阡茶产业发展

茶叶是石阡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茶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产业。

近年来,石阡县通过举办采茶、斗茶、品茗、展销等茶事活动,努力搭建茶产业种植、加工、交流、推荐等平台,组织引导茶企和茶农参加,让大家做到资源共用、信息互通、利益共享,携手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

贵州苔上苔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秀中表示:“近年来,石阡组织了很多的茶事活动,我们每次都积极参加,通过参加这些茶事活动,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长我们的见识。同时,我们能够做到市场共享,技术共同改进,同时提升我们的销售能力,对我们整个茶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1年石阡双手采茶比赛活动现场(石阡融媒体/摄)

石阡县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按照贵州省产业规划布局,全面推进以茶叶为主导,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重点的“1+3”产业发展。

截止目前,石阡县现有茶园面积38.17万亩,投产茶园33.18万亩,全县茶叶生产企业160余家。据石阡县农业农村部门预测,2021年全县春茶预计产量1.32万吨,产值11.44亿元。全年预计产干茶3.2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2.4亿元。

为提升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下树、提振茶农信心,石阡县在茶产业种植、管理、加工、销售、品牌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下足功夫。

身着民族服饰的参赛选手比赛(石阡融媒体/摄)

采茶比赛活动现场(石阡融媒体/摄)

供稿:段长流(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来源于:黔茶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石阡县人社局:“三个聚焦”打造“石阡苔茶茶产业人”特色劳务品牌

近年来,石阡县紧紧围绕茶产业发展,发挥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优势,积极整合县茶叶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县内茶叶加工生产销售及种植企业,实现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主导产业吸纳带动就业作用,石阡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紧扣县委“1446”工作思路,立足职能职责,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2022年底,“石阡苔茶茶产业人”获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


聚焦供需对接,建立三级劳务体系。由石阡县人社局牵头,石阡县苔茶集团及各乡镇(街道)配合,组织建立县级保障用工协调、劳务技能提升培训和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乡镇(街道)负责岗位、用工信息资源互通和用工资源供需统筹匹配,村级负责劳务队组建、劳动力摸排、统计和组织等工作的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形成县级统筹、乡镇(街道)共享、村级组建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县茶产业辐射带动就业7.18万人,“茶有人采、人有事做、户有增收”的品牌效应愈发明显。


聚焦技能提升,建立协作培训机制。近年来,石阡县政府同贵州大学持续加强协作,双方共建“贵州大学石阡苔茶研究院”,并拟建设多个研发中心。石阡县依托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团队技术支撑,在县内开展茶园病虫防治、绿色生物农药实验示范及茶园复合生态调控研究,建立了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面积8000亩,辐射推广相关绿色防控面积10万亩。在双方紧密协作的基础上,石阡县人社局围绕品牌创建和主导产业发展,借助贵州大学优质师资力量,将培训资源进一步向茶产业发展倾斜,开展种、管、采、制、销等多方面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为茶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茶产业相关培训150余期,培训5000余人次。


聚焦惠企利民,建立政策扶持清单。通过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短平快培训、就业帮扶车间奖补和品牌创建奖补等政策,建立劳务品牌政策扶持清单。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茶叶种植户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并予以部分贴息;开展茶产业短平快技能培训1300余人次,发放企业培训补贴23.4万余元;认定7家茶叶企业为县级就业帮扶车间,兑现一次性奖补7万元;积极争取市级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石阡苔茶茶产业人”劳务品牌申报主体苔茶集团一次性补助资金30万元。

据悉,石阡县茶叶种植面积3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达13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3家,茶园从1月初至11月中旬持续用工,惠及农户10万人次以上,2023年带动促进就业7.18万人,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增收成效明显。下一步,石阡县人社局将一如既往地抓好劳务品牌挖掘、培育、提升和壮大环节,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促就业,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为劳务品牌建设做好服务和指引,不断提高“石阡苔茶茶产业人”劳务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劳务品牌带动就业示范倍增效应,为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来源:石阡人社 韩黔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石阡县开展首个国际茶日系列活动

  2019年12月19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今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石阡县以“国际茶日”为契机组织开展2020年石阡县春季斗茶大赛颁奖典礼暨“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助推茶产业发展、打响石阡苔茶品牌,进一步促农增收。

  本次“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包括斗茶评茶、现场颁奖、品茗、茶叶展销、茶叶加工培训等内容,充分展示石阡县的茶文化,多形式、多角度宣传石阡苔茶品牌。来自贵州省茶叶协会、贵州茶文化研究会、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对县内48家企业上送的70个茶样,从茶叶的形状、冲泡的色泽、香味、味道等角度进行了评选, 石阡县启成农业专业合作社、贵州太坪茶业有限公司分别荣获绿茶、红茶类金奖,活动还评选出了绿茶优质奖5名、铜奖2名、银奖1名;红茶优质奖2名、铜奖1名、银奖1名。  

  活动期间,广大茶叶专家还与石阡县知名茶叶企业、茶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茶文化传承的认识与感悟。

  贵州裕佳农业经理王宋波:今天是国际茶日,也是我们石阡县春季斗茶的颁奖仪式,我们公司今天把我们的红茶和绿茶产品都带到了现场,所到的专家、领导、学生、爱茶人一起在西门广场,给我们周边爱茶的人一个展示,把我们优秀的石阡苔茶产品带给我们广大的消费者,让我们一起共同喝茶、爱茶、学习茶,把茶作为我们的国饮推向每一个角落。  

  县中等职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班 张滢: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参加国际茶日活动,我感到很高兴、很开心、也很兴奋,能和这么多茶叶界的前辈学习与交流,我回到学校后一定好好学习,尽我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石阡苔茶走得更远、更长久。  

  据了解,通过开展“国际茶日”系列活动,有效的向市民宣传、推介了石阡苔茶品牌,全面展示了我县茶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石阡苔茶标准、弘扬石阡苔茶文化、培育石阡苔茶品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生态茶产业工作专班班长马绿春:这次我们在全县举办2020年春季斗茶大赛和启动2020年首个“国际茶日”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县上下形成干事创业、抓好茶叶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我们石阡苔茶要加快发展,使石阡未来产业的发展实现跨越赶超,让我们中国苔茶之乡和石阡苔茶甲天下品牌,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影响力,助推石阡加快发展,共同谱写石阡茶叶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石阡县坚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按照 “1+3”产业规划布局,把茶产业作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在做优做强茶叶品牌上做足文章,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37.97万亩,2019年度产量2.89万吨,综合产值26.68亿元。(石阡台综合报道)

  来源:黔茶资讯

  编辑:刘亚兵 范仕胜

  编审:雷睿勇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