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创茶叶

找到约1,16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漳平台创园连续四年获殊荣:好茶好景好青春

  美丽的樱花在绿意葱茏的高山茶园里绽放。

  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大陆国家级台创园建设评价中,漳平台创园与漳浦台创园并列第一。这也是漳平台创园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四度夺冠有何秘诀?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漳平市永福镇,在云雾缭绕、绿意葱茏的高山茶园间进行探访。

  应通尽通,台农享同等待遇

  “‘台式乌龙茶’标准的通过,是落实应通尽通的重要一步,打开了两岸携手研制茶业标准的先河。”漳平台创园管委会主任颜燕芬介绍说,今年5月,由两岸专家、台农参与起草的《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和《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再进一步。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正式批准《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立项。

  作为大陆规模最大的台湾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漳平台创园目前有台企76家,台农600多人,其中规模以上茶企23家,高山茶基地48个,年产茶1600多吨,实现产值7.2亿元,是台胞个体工商户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然而,多年来,台式乌龙茶缺行业标准一直是台农的一块心病。

  “大陆法律规定,任何产品销售都要有执行标准。因为没有专门的标准,先前我们只能采用安溪铁观音的标准。但两岸乌龙茶在茶树品种、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套用标准存在市场风险,不利于台农和产业做大做强,对我们打品牌、建通路也是障碍。”漳平台商联谊会会长、鸿鼎农场董事长李志鸿说。

  应通尽通,福建先行。2019年,我省全面推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工作,优先从两岸同胞都喜爱的茶叶入手,以台创园为基地,由闽台专家、台农联合制定台式乌龙茶系列标准,推进《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

  “有了标准,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台品樱花茶园董事长谢东庆是第一个来漳平种茶的台农,全程参与了标准的起草工作。在他看来,标准由两岸一起写、一起检、一起用,双方共同受益,是两岸探索“应通尽通”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止行业标准,大陆“31条”“26条”及福建“66条”“42条”等政策措施的出台,让台农享受到了更多的同等待遇……

  在林权方面,2018年,台青杨咏安顺利拿到5本、合计面积1000多亩的林权不动产登记证书,成为大陆首个获得林权不动产证的台胞;今年初,又有8名台农申领到林权证。在金融服务方面,漳平台创园积极落实国家贴息贷款政策,累计协助56家次台企从银行贷款1亿多元,申请发放贴息资金771.06万元……一项项同等待遇政策的落实,让台农实现“拼在漳平、乐在漳平”。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势头足

  端午假期,以台品樱花茶园为核心的景区重新开放,迎来不少游客赏花游玩,享受悠闲时光。

  “2019年,园区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亿元。”漳平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李清标介绍,近年来园区结合生态、观光、休闲等元素,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实现了传统单一农业向产业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

  产业融合催生效益,广大台农尝到甜头。谢东庆的台品樱花茶园被列入“中国十大樱花观赏地”,近年先后入选“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榜样。

  “观光带来人潮,增加了我们的茶叶销售,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经济发展。”谢东庆说,去年茶园销售的茶叶达10万公斤,产值三四千万元;今年春茶产量超2万公斤。

  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当地集中力量打造“一企一特色”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安排台品樱花茶园、鸿鼎观光工厂、岳山茶事人文休闲茶园等20个“一企一特色”项目,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等多业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成效显著。

  与谢东庆一样,李志鸿也是产业融合的带头人。2004年,他来到祖籍地永福镇创办鸿鼎农场,开发茶园2500多亩。如今,鸿鼎农场已成为一个以文化展示、制茶观摩、休闲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交流中心,2015年,入选省级现代观光工厂。

  在老一辈台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80后台青陈耘嘉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陈耘嘉随父亲来到漳平接班承业,他将老茶厂改造成观光工厂,建起岳山茶事人文休闲茶园,并配套建造民宿、茶室,设计茶艺展演、采茶体验、研学等旅游产品,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名游客。如今,岳山茶事入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现代观光工厂。

  “茶园成了旅游景区,不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对台农台企发展壮大也有反哺作用,可谓融合共赢。”李志鸿说,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农业旅游,让农业“接二连三”,未来大有可为。

  台青创业,释放发展新活力

  连日来,90后台青庄于捷十分忙碌,人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他正忙着展销春茶。千里之外的漳平尚顺农场,他的舅舅陈宏安是老一辈台商。拨通小庄的电话后,后者开心地汇报战绩:“今天又出货250公斤。”

  2019年,从台湾淡江大学毕业的庄于捷收到舅舅的邀请,希望他过来帮忙,用所学知识帮助茶园升级。来闽后,庄于捷被聘为茶厂厂长,主要负责茶厂日常管理和茶叶销售。

  “大陆政策好、机会多,是台湾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好地方。”头脑灵活的庄于捷,去年在台创园的帮助下,在茶山修建了一条彩色自行车慢道,成为当地一个网红景点。按照他的规划,这里是茶园转型观光的第一步,未来将举办山地自行车比赛、赏樱骑行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前来休闲骑行。

  另一位“90后”台青吴曜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能手。2012年,刚满20岁的他跟随父亲来到漳平,几年的跟班学习,如今他已经是父亲的得力助手。

  “多亏管委会帮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抢抓生产时节,今年春茶产量超1.2万斤,眼下正忙着线上线下销售。”吴曜任说,疫情过后,休闲农业、健康养生游将成为旅游新宠,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他计划打造高山观光农场,主打教育科普、露营烧烤、采摘垂钓等户外旅游产品。

  和庄于捷、吴曜任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青跨海来闽创业就业。漳平台创园围绕“创业上扶持”“项目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发力,打造两岸青年双创新平台。去年成立的两岸青年智慧创业园,形成了集会议培训、农产品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创业平台,为台青创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如今,台二代接棒创业、台青跨海就业,已成为当地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当地已入驻台青64名,创办企业22家,形成了“茶叶+文创、茶叶+禅道、茶叶+研学、茶叶+旅游、茶叶+康养、茶叶+电商“六茶”共舞的发展新业态。其中,多名台青获得“创业之星”“福建省青年岗位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多家企业入选“台湾青年创业示范营(点、场)”。

  “与老一辈台农相比,台青受过更现代的教育,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他们是台创园最有活力的生力军。”颜燕芬说。(福建日报记者刘深魁文/图)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来源:福建日报分享到:

  原标题:漳平台创园:好茶好景好青春

小茶叶带领乡亲奔向致富大路

图源网络,侵删


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富农产业,发展茶产业既可以提高茶农收入、振兴经济,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还能提升文化内涵、唱响品牌。“十四五”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茶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功效平衡发展上,茶乡承担着提升有效供给的基础,同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全国多地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湖南吉首: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走进春天的隘口村,茶山绵延,青翠欲滴,放眼望去,万亩茶山入画来。进入黄金茶采茶期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的乡亲们劲头十足,新的一年大家信心十足。

近年来,吉首市围绕湖南省“千亿湘茶”战略和湘西州“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目标,在帮助困难群众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奋勇当先,把茶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发展成为老百姓最认可的扶贫产业。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表示:“隘口村现在漫山遍野的茶园,共有1.6万亩,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致富的茶树。”眼里流露出满满的笑意。

2009年前,隘口村普遍不富裕,贫困人口仍占相当大比例。2009年,向天顺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35户低保户、五保户创业奔富路。成立隘口茶叶专业合作,大家开始种植黄金茶。2010年,隘口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实现销售总收入280万元,成员年收入人均增收7000多元。种下的第一批黄金茶,让贫困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4年以来,隘口村大力推进“一人一亩茶”脱贫计划。对村民新建茶园的按照每亩800—1800元的标准奖补开垦费,每亩免费提供苗木2500株和肥料50公斤;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每年人均1500元的标准落实产业扶贫奖补。

6年来,隘口村茶园面积扩展到1.6万亩,人均茶园面积近5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种茶2.5亩。“村里原来比较贫困的家庭如今一年也可以收入十几万元。”向天顺介绍,丰产期时,1亩茶园可以收入1万元,5亩茶园就能收入5万元。

2014年以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隘口村抢抓机遇,加快脱贫步伐。村民种茶,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市场销路都交给村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隘口村通过发挥村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成立多家合作社,解决了村民产业“出路”问题,让村民稳定增收有了坚实保障。

如今的隘口村不光是茶叶产业村,也是国内知名的茶旅小镇。村民们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紧紧抓住湘西黄金茶主导产业,开辟出中国首批10条茶旅融合精品路线之一,加快实现跳跃式发展。

村民莫洪莉,茶闲时带领游客体验制茶工艺、参观茶马古道等村内景点。莫洪莉和丈夫还在隘口村经营茶园,通过直播和电商平台销售茶叶、展示制茶工艺,还办起了农家乐,成了隘口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现在每年茶叶收入有五六十万元,农家乐旅游收入有一二十万元。”谈及现在的生活,她脸上尽是幸福的笑容。

2017年,隘口村退出贫困村,贫困群众整体脱贫摘帽。目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1.8万余元,乡村振兴还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回乡创业。隘口村民脱贫了,钱包鼓起来了,在发展茶叶产业道路上越走越宽。

湖北咸丰:

茶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初春季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龙潭坝村村民覃义成每天都会到自家茶园里看一看。2020年,他自种的7亩白茶收入近6万元。这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依靠茶叶种植顺利脱贫出列。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是中国茶叶百强县。近年来,咸丰县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建设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茶叶全产业链,推动茶叶产业扶贫。

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介绍,茶业是咸丰的扶贫主导产业,目前该县建有绿色有机的茶业基地10万亩,是全国第一个有机农业示范县。同时,该县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培植州级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每年的茶业产值已达到17亿元。

目前,咸丰县茶叶面积28.3万亩,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1/3,从事茶叶产业相关工作有14.2万人,超过全县人口的1/3,产业发展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8万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产业、脱贫产业。

咸丰县富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拥有白茶基地800余亩,社员385人中贫困户有近300人。2020年,合作社每位贫困户的年收入平均增收8000元。“2021年,预计合作社的干茶产量在7万斤左右,产值在2500万元左右。”该合作社理事长袁家友说。

73岁的龙潭坝村村民张玉红种茶已经有近10年。这两年,他家的5亩多茶园,每年可为他带来收入7万余元,“原来种点粮食没多少收入,茶叶发展起来后,改善了生活,加上家里开了个小卖铺,逐渐就富裕起来了。”

此外,咸丰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打造了“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品牌之后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提高了咸丰茶产业的竞争力。”咸丰县茶叶局局长姚健说。

如今,咸丰县已经种植了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产品进入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地,且远销欧美及非洲。“咸丰茶叶的故事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郑东来说。

云南镇沅:

做活茶产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着力在茶产业突破上下功夫,打造出了千家寨爷号茶品牌,让镇沅茶产业焕发新生机,真正做到从茶叶到茶业的转变。

镇沅境内分布着马邓、老海塘、砍盆箐、打笋山、老乌山、五一、千家寨、茶山箐八大茶区,分别对应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的大爷、二爷、三爷到八爷。按照“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思路,镇沅县整合全县茶品牌,将多、小、散企业品牌集聚起来强力打造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共享品牌红利。

镇沅不断强化市场营销,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拓展营销渠道,突破市场“瓶颈”。

千家寨印象农产品庄园以乡村休闲旅游及千家寨旅游风景区开发为契机,全力打造千家寨茶叶品牌,哀牢山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包装,集休闲、娱乐、住宿、千家寨观光旅游、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做到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

镇沅依托普洱茶千家寨野生古茶种质资源库,半山“云端酒店”“千家寨”主题庄园,抓好品牌和商标、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系列标准、有机茶园转换认证、企业规范化达标、市场营销。

近年来,镇沅县牢牢把握云南省打造“千亿云茶”的重大机遇,把茶产业作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特色骨干产业,始终遵循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从源头上把好茶叶原料质量关,强化标准建设、塑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全县茶产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的新常态。202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4968.1吨,总产值5.68亿元。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镇沅1.34万户茶农增收致富提供了稳定来源。

四川威远:

打造“甜城茶乡”助乡村振兴

近日,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万亩茶园内,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着新芽,众多茶农们穿梭其中,将一颗颗鲜嫩茶芽采摘到腰间竹篓中。“今年春节后,天气回暖特别快,我们自家的春茶从大年初四就开始了春茶采摘,同村有几家人初二就开始了采摘了。”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茶农肖建军说。

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以小河镇万亩茶园为核心,全力推动建设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威远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县共种植茶叶2万余亩,年茶叶鲜叶总产量可达7500吨。其中,小河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

“今年春茶鲜叶能要卖到90元一斤左右,品质最好的能卖到100元一斤。比去年价格翻了整整一倍,当时受疫情影响,鲜叶只能卖到45元一斤。”采摘春茶过程中,肖建军脸上满是笑意,“我家种了8亩左右的茶树,都是福选9号茶。预计今年可以挣6万多块钱。”

近年来,威远县围绕内江“甜城味”、威远“绝优宝”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按照“一核两区四轴九园多点”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突出“南无花果、北茶叶、东药材、西樱桃、全域生猪”五大优势产业,小河镇就位于北茶叶的核心产区。

小河镇四川复立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断,20多台多功能理条机正在炒制茶叶,经过多道程序后,采收上来的新鲜春茶将被加工成干茶。四川复立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才勇表示,该公司目前年干茶产量能达到2000吨,产值在8000余万元,其中约有1500吨干茶都会出口到非洲等地。

同为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威远县高山云雾茶业有限公司今年正在着手扩大茶叶育苗和种植基地,该公司负责人曾成高表示:“今年我们将在牌坊村扩建400余亩的中高端茶叶的种植和育苗基地。”

“奶白茶是高端茶叶的一种,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新古村、响水村奶白茶种植基地,预计新增种植面积近1000余亩。另外我们还帮助粮心小筑生态农业公司在开元村、民治村流转土地1600余亩,打造中高端茶叶种植基地。”小河镇镇长吕恒权表示,小河镇还希望通过引进专业大户、茶叶企业,发挥中高端茶叶种植基地示范作用,园区将逐步引导茶农对老旧茶叶品种进行改换,推广适合威远穹窿地区生长的优良茶叶品种。

除此之外,威远还将继续支持创新龙头企业与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推进茶园管理集约化、标准化、统一化、机械化,提高农户科学管理水平,提升茶叶品质。

“目前,成宜高速已经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即将建成,我们还将依托毗邻天府新区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茶叶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构建‘茶+’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好‘甜城茶乡’这张名片。”吕恒权透露,在成宜高速小河站投用后,该镇准备在高速出口至小河镇沿线,打造1.1公里长的威远茶乡展示区,建成甜城茶乡经济走廊,推动乡村振兴。(袁国凤 综合整理)

注:内容来源中食报大健康产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弘扬廖俊波精神 政和经济文化发展决策顾问田七一诺无悔

廖俊波聘请田七担任政和经济文化发展决策顾问

廖俊波到北京邀请田七将紫薇产业引进到政和

“不忘初心铸就中国梦想,文创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记者来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朱子书院见到了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专程从北京请回来的“政和经济文化发展决策顾问”田七。原名彭立冲,福建南平建瓯人,是一位地道的80后文艺青年,在廖俊波精神的感召下,为了一句承诺,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他带领团队扎根在政和乡村六年,他是政和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同时还担任过南平市人民政府顾问,挂点政和县。

廖俊波陪同田七考察政和石圳湾文化旅游

廖俊波陪同田七考察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曾多次到北京邀请田七为政和文化旅游产业、白茶产业出谋划策,并于2015年由政和县委、县政府聘请田七担任“政和经济文化发展决策顾问”。“我在政和就做成两件事,一是恢复建设好政和朱子书院,二是打造好政和中华紫薇园,这两件都是廖书记在政和时牵头落地的文化旅游项目,我要把‘好事做好’,不能因为廖书记的离开,而让‘好事’做不成。”田七郑重许下承诺,自己也没想到,在政和一待就是六年。在政和期间,田七深入挖掘政和白茶文化品牌价值,助推白茶产业发展,打造环石圳湾政和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策划政和白茶全国品鉴会,将政和白茶推送到联合国、人民大会堂、北京语言大学、世界佛教论坛、扬州瘦西湖等重大活动上,自己还亲自学习采摘、制作政和白茶,写下《政和白茶赋》。业余时间,田七在政和喜欢写歌词,六年时间在田间地头坚持写了一千多首,《党建是魂》《爱中国》《福建老家》《我以茶之名》《我爱你政和》等都是田七笔下的作品。他还力邀请阎维文、崔希亮、卞留念、栾凯、张纪中、张子扬、李建平、降央卓玛、乌兰雪荣等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导演等文化名人助力政和,参与到政和乡村文化旅游、原创音乐孵化基地,并策划多届“爱在政和”中华紫薇文化旅游节。

廖俊波陪同田七在政和县调研经济文化发展

廖俊波慰问田七和俄罗斯歌唱家克欣诺娜

廖俊波曾对班子成员说过:“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政和的脱贫攻坚,首先要引进人才,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我亲自请回来的顾问,政和县委、政府一定要当回事,要把顾问用好,把文化挖掘好,把政和打造好”。《爱在政和》是廖俊波邀请田七为政和创作的第一首公益歌曲,廖俊波亲自担任出品人,歌曲由俄罗斯歌唱家克欣诺娜演唱,曾由田七执导并拍摄MV,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放,歌曲在政和深入人民心中,广为传唱。“爱在政和”是廖俊波临别政和时,在田七《爱在政和》歌曲MV纪念台历上所题写的字,在政和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中华紫薇园、双亭桥都可以看到廖俊波生前留下的“爱在政和”题字。

廖俊波出席政和朱子书院奠基仪式

廖俊波与田七在政和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湾

《用生命帮扶政和》《你走了我还在》是田七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唱的歌曲,缅怀廖公。时光飞逝,岁月蹉跎。亿万个分秒从指间溜走,虽然廖俊波书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田七顾问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依然秉承着俊波精神,坚守着樵夫信念,为了一句承诺,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一晃六年,排除万难,时刻守护在这片热土之上,用生命帮扶政和,只为让政和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找到约1,15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