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炉烟袅袅十里香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国昂白茶:春风十里,一盏春茶

春天,是喝茶好时节。

试想窗外细雨蒙蒙,桌前水雾袅袅,轻捧的这杯浅碧茶汤,似是将初现的绿意与湿漉漉的烟雨糅合了。一入眼,就忍不住要试试这其中滋味,到初领略了这般清新,又不免一饮再饮,难以弃杯。

若没有这一杯青碧的茶汤,该如何度过这春日时光?

茶,是春天的颜色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木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 唐•皮日休《茶人》

采茶人在风景优美、云雾缭绕的清泉山石间,承担着茶从树叶到饮品,经手采摘的第一道手续,幽幽山谷,空翠湿衣。

再经过千百次翻炒,洗去鲜叶的青涩,或卷曲或抱团,喝茶人对这一捧春茶的痴痴渴望,绿野仙踪尽收眼底。细品之下,茶叶中的山韵顿显,饱含春的生机勃勃。

茶,是春天的香气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有真香。”

这四个字,是对茶的赞美,是肯定,而对后世的茶文化影响非常大,茶人们把对茶的真香如何保持,研究成了一门学问。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 清• 袁枚《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才端起茶碗,一股清新的香气已经飘向唇齿间,叫人怎么能不动心?

香气是虚的,抓不住。因为抓不住,所以更加诱人。茶的香,是轻的,轻到要一颗足够安静的心来感知还不够,还要经过一系列严肃的茶道仪式的沉淀,才能领略。

所以,茶道中,有闻香这一重要环节,它是视觉之后,味觉之前的一段飘渺如烟的享受。春茶之香,被悄悄注入了春的活力,成为追捧春茶的人们喜爱却捕捉不到的一缕茶魂。

茶,是春天的艳阳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仿佛看到一个人,在春日的艳阳里坐下,静静取上一瓢山泉水,加了茶叶烧起来,简单而清澈,喝下一碗春茶,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茶滋润了这一小段时光,也滋润了一颗闲适躲懒的心。

芳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 西晋•张载《登成都楼》

喝茶,是可以和人生乐趣联系在一起的,品茶的仪式能增添人的幸福感,像是在宜于放风筝的艳阳天里,温热的茶汤入喉,给了你一个春意盎然的怀抱,舒缓了因世间烦事而焦躁的心。

茶,是春天的声音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 宋•罗大经《茶声》

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

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 宋•李南金《茶声》

都是描绘茶水沸腾的声音,低回、缠绵、悠远,似近非近,似远非远,十分奇妙。

茶叶的色、香、味、形,最后在水中汇成一首歌,如春暖大地,高山流水,在杯中载沉载浮,在茶的生命里婉转复活。

一杯香茶下肚,整个人仿佛脱离世俗,烦恼全消,饮春之茶,观杯中事,体味一下心不染尘的片刻轻灵。

春天是喝茶的好时节。

喝至清爽处,日子都变成翡翠,温润而明净。

那么,等到春暖花开,一起喝杯茶吧!

漳平水仙,方寸之间的茶味茶香

经过压制,形状特殊的茶里,最常见的就是唱片状的普洱茶,从茶马古道开辟至今,已经不算新奇。


在民国,当规规整整、四方小巧的漳平水仙出现在市场上时,人民群众都为之眼前一亮:哈?乌龙茶也能做成紧压茶?还是这么可爱的小方茶?


有意思,又好喝,这款茶一炮而红,还远销东南亚。周总理也对这款茶爱不释口,当年还曾作为国礼安利给了日本友人。



时至今日,这款茶在东南亚华人间依然非常流行,可见当年的影响和口碑。


做成小方茶,只是为了好看?


小小一枚漳平水仙里,可以讲的故事不少。我们追根溯源,先从它的祖宗辈开始讲起。


熟悉茶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福建乌龙茶可以被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


福建一位叫刘永发的茶农,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和考察,将闽北水仙茶苗带回家乡漳平栽种。那时,漳平水仙茶的基本制作流程还是“晒青、凉青、做青、揉烘”。


刘永发把南北融汇贯通:做青与烘干都介于闽南、闽北两个系派之间,而且保留了绿叶红镶边的特性。


在刘永发的基础上,他的弟子邓观金做了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将茶叶放入木制模具中压制成方饼,用纸包好,再做焙火。

就是这么一个改变,让漳平水仙与其他水仙,乃至乌龙茶都区分开来,算得上是灵魂升华。


这层纸的厉害在哪里呢?包上纸后焙火,炭火香不会渗入茶叶,喝上去就没有岩茶的焙火味,兰花香非常明显,汤色也呈现更亮的黄色。


包成小巧一方,让这款茶拥有了独特烙印。漳平水仙因此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


除此之外,用纸包茶,既可以久藏,又便于运输。买回家还能抓一颗随身携带,居家旅行之良茶说的就是它了。


 

这款2017年炭焙漳平水仙外形见方扁平,叶绿深沉,边若红袖,添香似兰。恰似萍水相逢时,见水雾清幽袅袅,十里人家梦未醒。


选用海拔600米左右的优质早春茶青,采用炭火烘焙的「私人订制」,只为少数人创造的独特口感。



长时间的烘焙,温度是关键,因此制作炭焙漳平水仙时,采用的炭木是做锄头柄的原料,这种木的密度很高,所能保持热度的时间非常长。


炭焙的热源是由下至上传递的,这样的传递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因此必须每隔一二小时翻面,上下的颜色才能保持一致。


传统炭焙时,师傅得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

 

不仅要定时翻面,而且要时时刻刻看着炭火,不能让炭火生出的烟进入到茶叶中。即将起炉的那一瞬间,师傅要用手感受炭温,凭借多年的经验就能知道这茶做的得好坏与否。



电焙的茶,色泽上往往比较鲜亮,香气高扬鲜爽,滋味十分鲜明、直接,道道清甘。

 

炭焙的茶,色泽相对偏暗,香气含蓄。新茶放半月之后,待火退香出时,茶性稳定,茶饼两面色泽一致,便是品饮佳期。

 


冲泡四、五道水后,茶的本味才慢慢显现,它的香气并不高扬,但香沉水中,回味无穷。因此喝炭焙茶时,需要更耐心一些,方能品其厚积薄发之味。


小小一方饼,香清若桑叶,红绿相间鲜又嫩。

 


汤水金黄如朝阳,边缘清澈如泉。初闻浅浅奶香,入口滋味柔和,滋味醇厚又不失活泼,细嗅水沉兰花香,回甘清甜丝滑。绿叶红边娇嫩欲滴,恍惚想起那年十三岁,萤火夜幕,浅草柔软。

乌龙茶中的紧压方块茶—漳平水仙

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怀

经过压制,形状特殊的茶里,最常见的就是唱片状的普洱茶,从茶马古道开辟至今,已经不算新奇。


在民国,当规规整整、四方小巧的漳平水仙出现在市场上时,人民群众都为之眼前一亮:哈?乌龙茶也能做成紧压茶?还是这么可爱的小方茶?


有意思,又好喝,这款茶一炮而红,还远销东南亚。周总理也对这款茶爱不释口,当年还曾作为国礼安利给了日本友人。



时至今日,这款茶在东南亚华人间依然非常流行,可见当年的影响和口碑。


做成小方茶,只是为了好看?


小小一枚漳平水仙里,可以讲的故事不少。我们追根溯源,先从它的祖宗辈开始讲起。


熟悉茶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福建乌龙茶可以被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


福建一位叫刘永发的茶农,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和考察,将闽北水仙茶苗带回家乡漳平栽种。那时,漳平水仙茶的基本制作流程还是“晒青、凉青、做青、揉烘”。


刘永发把南北融汇贯通:做青与烘干都介于闽南、闽北两个系派之间,而且保留了绿叶红镶边的特性。


在刘永发的基础上,他的弟子邓观金做了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将茶叶放入木制模具中压制成方饼,用纸包好,再做焙火。

就是这么一个改变,让漳平水仙与其他水仙,乃至乌龙茶都区分开来,算得上是灵魂升华。


这层纸的厉害在哪里呢?包上纸后焙火,炭火香不会渗入茶叶,喝上去就没有岩茶的焙火味,兰花香非常明显,汤色也呈现更亮的黄色。


包成小巧一方,让这款茶拥有了独特烙印。漳平水仙因此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类——水仙茶饼。


除此之外,用纸包茶,既可以久藏,又便于运输。买回家还能抓一颗随身携带,居家旅行之良茶说的就是它了。


 

这款2017年炭焙漳平水仙外形见方扁平,叶绿深沉,边若红袖,添香似兰。恰似萍水相逢时,见水雾清幽袅袅,十里人家梦未醒。


选用海拔600米左右的优质早春茶青,采用炭火烘焙的「私人订制」,只为少数人创造的独特口感。



长时间的烘焙,温度是关键,因此制作炭焙漳平水仙时,采用的炭木是做锄头柄的原料,这种木的密度很高,所能保持热度的时间非常长。


炭焙的热源是由下至上传递的,这样的传递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因此必须每隔一二小时翻面,上下的颜色才能保持一致。


传统炭焙时,师傅得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

 

不仅要定时翻面,而且要时时刻刻看着炭火,不能让炭火生出的烟进入到茶叶中。即将起炉的那一瞬间,师傅要用手感受炭温,凭借多年的经验就能知道这茶做的得好坏与否。



电焙的茶,色泽上往往比较鲜亮,香气高扬鲜爽,滋味十分鲜明、直接,道道清甘。

 

炭焙的茶,色泽相对偏暗,香气含蓄。新茶放半月之后,待火退香出时,茶性稳定,茶饼两面色泽一致,便是品饮佳期。

 

冲泡四、五道水后,茶的本味才慢慢显现,它的香气并不高扬,但香沉水中,回味无穷。因此喝炭焙茶时,需要更耐心一些,方能品其厚积薄发之味。

小小一方饼,香清若桑叶,红绿相间鲜又嫩。

汤水金黄如朝阳,边缘清澈如泉。初闻浅浅奶香,入口滋味柔和,滋味醇厚又不失活泼,细嗅水沉兰花香,回甘清甜丝滑。绿叶红边娇嫩欲滴,恍惚想起那年十三岁,萤火夜幕,浅草柔软。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