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岚皋发现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岚皋的魔芋,平利的茶,感受安康品牌魅力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其中岚皋的魔芋、平利的女娲茶和绞股蓝都是当地特色农产品。

时下正是魔芋收获的季节,在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堆的魔芋摆满了整个院落。“几乎整个村子的魔芋都在这里了。”蒋家关村党支部书记伍先忠说。

岚皋魔芋是岚皋县主导产业,多年来,岚皋县摸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园区示范、电商搭载、协会带动、农户参与”发展魔芋产业的做法,被认定为“岚皋模式”。2009年,岚皋魔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岚皋魔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

岚皋魔芋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主攻林下种植魔芋的方法。该县魔芋产业发展局农艺师刘立友介绍说,魔芋喜阴喜湿,种在山林里的模式比大田套种的生长出的魔芋品质更加优良。目前,岚皋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林下魔芋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

为了持续推进岚皋魔芋产业再上新台阶,在资金支持上,2019年岚皋县共投入各类资金超过600余万元。在科技创新方面,岚皋县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探索出“林下魔芋、四边推栽”等9项抗病技术,“林下魔芋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项技术获得了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

如今,岚皋魔芋成为岚皋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张靓丽名片,拥有“明珠”“烛山”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和岚皋县不同,与之相邻的平利县正在大力发展茶产业。

绞股蓝其貌不扬,却浑身是宝,具有一定的清热、补虚、解毒等作用。走进这座有“中国最美丽乡村”之称的平利县,就会发现生产和销售绞股蓝茶的茶店比比皆是。“平利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有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造就了平利绞股蓝的优良品质。”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凤介绍。

平利还是女娲故里,这里的茶树一年可采摘三次茶叶。当下,平利的茶园已经进入到修整施肥阶段。“相较于南方,平利的茶叶生长期较长,在这样的条件下,平利的春茶营养成分很高。”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学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县开展质量攻关行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技成果,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提升平利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并制定发布了《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两个陕西省地方标准体系,严格落实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确保产品品质,提升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9 年,平利县产绞股蓝、女娲茶等茶饮产品总产量达到 1.39 万吨、实现产值 15.5 亿元,累计带动全县 7700 余户贫困户、2.4 万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文/本报记者李倩 实习记者苏悦 图/本报记者曾嘉 实习记者刘姝言)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程良斌:古为今用开发安康富硒白茶(一)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摘 要:据《紫阳县志》载,白茶是贡茶,民间除了用白茶饮用外,还用于治病和防病,岚皋有“万病之药龙安茶”的民间传说。

2016年5月6日,汉阳陵出土并在博物馆展出了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茶叶,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从多角度研究分析、汉阳陵出土的茶叶产自安康,安康秦汉古茶已恢复创新成功。安康不仅产传统白茶,又有广阔深厚的富硒区,紫阳已制定白茶标准,2022年元月又注册成立了由中茶公司、建行总行及紫阳县政府三方共同组建的中茶紫阳有限公司,以助力乡村振兴,富裕一方百姓!

关键词:白茶、历史、信票、贡茶、龙安茶、秦汉古茶、富硒白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陕西安康境内早有白茶生产,当地土著居民群众不仅将白茶作为日常饮料和治病良药,白茶还是向朝廷敬贡的尊贵产品。

1. 安康白茶历史悠久,且每岁充贡

1.1 《紫阳县志》记载

安康主产茶县紫阳,清道光(1821 ----1850 年)《紫阳县志》“食货志”“杂植”载:,“紫阳茶每岁充贡,……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道光《紫阳县志》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即公元1843 年,将紫阳茶分为毛尖茶、白茶、蔓子茶三类,毛尖茶就是“春分时摘之,叶细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紫阳向朝廷的贡茶有毛尖茶和白茶两款。

1.2 紫阳县贡茶有信票

陕西省档案馆2003年发布了光绪三年(1877年)紫阳县贡茶信票(附信票照片),信票指令各地申缴的贡茶有:“权河春分茶十斤,白茶十四斤;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白茶二十斤;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 清道光

图1 清光绪三年的紫阳县贡茶信票

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两张信票,是1999年,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的,这是紫阳茶是朝庭贡茶的法定依据。清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六日,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两位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后,又发现清光绪九年(1883)正月二十九日的信票。这张信票与光绪三年发现的贡茶信票大同小异。进贡的仍有春分茶和白茶两种。如图2所示:

图2 清光绪九年的紫阳县贡茶信票

据信票记载,光绪三年贡茶涉及紫阳权河、盘厢河、麻柳坝、毛坝关的任河流域。光绪九年(1883)增加了汝河、洞河。这两张信票再次确证了作为贡茶中有白茶的记载实非虚传。

1.3 紫阳茶农自制白茶饮用

2016年,紫阳县工会主席兼主抓茶叶的县领导李龙安等在县城对面青中村调查光绪九年紫阳贡茶产地时,曾在一个座谈会中向当地的茶农提到当地是否生产白茶,江信洪说:“我家几代人都制作这样的茶(即白茶)”,制作白茶除了饮用外,还用于治疗少儿消化不良,老人风湿疼痛等疾病,效果很好。

2. 安康是古代巴国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

2.1 巴国最早生产白茶作贡茶

古老的安康,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135年,周武王联合当时居于巴地的庸、蜀、羌、牙、微、卢、彭、濮等民族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列为贡品。巴国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

2.2 巴国在今安康建都

史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腹(今重庆奉节),西至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今彭水)。此处记载的汉中,其治所在今安康汉江北岸(原中渡台)设的西城县。汉承秦制,在安康设汉中郡治,原西城治所西城阁己在今安康江北恢复建成。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1)。从此汉中治所西迂南郑。

巴国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巴国在今陕西南部汉中、安康一带。周灭殷后,武王封巴国于今陕西汉阴县地,并封周宗室贵族去统治,赐爵为子,称巴子国。据上世纪考古专家考证,汉阴城西沿的李家台古城镇遗址,很可能是巴子国都城遗址。(2)

史密簋铭文

1986年安康市汉滨区王家坝商周遗址发现了史密簋,簋底铸铭文记载了在周王朝担任“师”之职的巴人师俗和在周王朝担任“史”职的史密,率领族人东征,受周王嘉奖的史实(图:史密簋铭文)。

2.3 岚皋有“万病之药龙安茶”的民间传说

古代巴人的活动中心的史料证实,汉阳陵出土的茶叶产地应是我国最早生产贡茶的巴国,即今汉水中上游及其支流的大巴山区。1984~1986年西北植物研究所肖永绥、许春霞等调查发现在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相对富硒区(3),其分布界线为西起汉中市西乡县的下高川、五里坝,至镇巴县星子山以东紫阳县凤凰山南麓的五林、双安、蒿坪、复青至汉滨区正义以南,平利县吉阳、秋坪、八仙以西,岚皋县的民主、佐龙至紫阳县小河、铁佛、麻栁以北广大地区为富硒区。其中号称巴山明珠的岚皋的本源文化就是巴文化(4)。古代岚皋属巴地巴囯,岚皋先民是巴人。“在商代中期商王武丁打败巴蛇部巴人建立汉水巴方,并灭其国,巴蛇部巴人,逃向鄂西北和陕东南今大巴山一带,居住下来,生殖繁衍,安康地区正是巴蛇部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巴山得名正是由于巴蛇部巴人进入这一带大巴山地区之后才获得的。”;“同时,巴蛇部巴人的图腾神话也在这里流行开来,……”;“商代后期,中原地区的蛇被升华,神化为龙,巴蛇部巴人很快接受了这一观念,巴蛇与龙合二为一,皆成了巴蛇部巴人崇奉的图腾和保护神。”因此巴蛇部巴人又称为龙蛇巴人。考古发现今岚皋县南宫山溢河村新湾境内,有远古时期侏罗纪白垩纪时原始社会遗址化石。今县城肖家坝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现在是陕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出来的器物纹饰、器形具有早期巴人渔猎文化特征,证明当时就有巴人居住。

2.4 龙安茶的来历

在这片有古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流传着一个关于大蛇偷吃查老婆的假鸡蛋,又去吃树叶帮助消化的传说。查老婆子聪明能干,学蛇自救的办法,也采了一些蛇吃的树叶带回家,晾晒收藏起来。后来她吃了野猪肉,就用蛇吃的神奇树叶,熬成汤水,喝了帮助消化。消息传开后.人们有了毛病都去找她要这种神奇树叶消病免灾。秦巴山区是中药宝库,这里有不少能人用草药治病,但是诸药为各病之药,一般人不认识那么多草药,唯有查老婆子的神奇树叶却成了各病之药,人们就以查老的姓氏同字多音命名为茶,并得出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结论。鉴于查老婆是因为蛇自救发现的茶,有人建议将这种茶称为“蛇安茶”,而层次更高的有识之士则认为当地人都把蛇称为小龙,人们都把自己比作龙的传人,因此建议称为龙安茶。

2.5 龙安茶的兴衰

清朝嘉庆元年(1796)前后,一个姓马的财主经营这片出产龙安茶的茶山,并特制了印有“嘉庆元年马氏”特制砖,修建了龙安寨和制茶厂房,龙安茶从此更加出名。清朝,龙安茶还得到了官府举荐,上贡皇帝,皇上品后,龙颜大开,赐给锦匾,上绣“国子监”。马财主由于有了皇上的封赏,财源滚滚,广置田地,下至佘家梁,上至八仙河,占据了大半个岚河,人称之为马半河。龙安茶更是远近驰名,产销两旺。但后来因马家做了缺德事、技工出走、茶荒寨垮衰败了。1981–1984年,我在承担《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课题期间,曾调查了解了龙安茶的历史与民间传说,龙安寨遗址清晰可见,残存有财主修寨特制的“嘉庆元年马氏”砖,还有马家从兴旺走向衰落时期留下的大门外的两个石碉坐狮。龙安茶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不炒不揉、晒干隂干的白茶。

2.6 白茶生产销售形势好

历史资料、档案证物和社会记忆都表明,安康过去、现在都在生产白茶,这种白茶被古人评价为“至贵”,即在今天,也被市场认为是上品,2012年,紫阳县闽秦茶业有限公司开始批量制作紫阳白茶,一上市就得到市场好评,供销双方签定了长期供货合同,目前这种白茶已销往福建、广东和东南亚地区。2019年以来,紫阳和平茶厂、科宏茶业有限公司、岚皋、平利等多家企业陆续开始生产白茶。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康富硒产业必须强化“制造业思维”

导读

作为全国天然富硒土壤面积之大、地层之厚、硒储量之多,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安康,以“硒”为本,是我市着力打造的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安康市资源型产业的根本所在。

安康的富硒优势自不待言,但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富硒产业,我们面临着多重挑战,存在着各种不足。市领导指出,2021年,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总量约为50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7%,和预期仍有差距,单就富硒产业发展来看,安康与湖北恩施也有差距。

恩施近年来在硒产业标准化研究、检验检测、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产值达到719.48亿元,建成特色硒产业基地近700万亩,建成1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以上、35%的规上企业、15%的旅游产值都与硒产业密切相关,硒已成为恩施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引擎,这都是值得安康学习的地方。

经科学普查,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在这里,富硒地层厚,特别是安康的大巴山中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复杂岩层,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米,长度达400-500千米;硒浓度适中,同时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宜开发利用。天然富硒土壤面积之大、地层之厚、硒储量之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之最,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

安康市的地理区域并不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但是自然留给安康人民的财富却深深地埋在地下,长在山上,如果不加利用,这些资源禀赋只能是作为一种元素留存而已。

本期,我们邀请近几年来致力于富硒产业研究的专业人士,围绕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与制约、未来解决途径等展开讨论。

据了解,紫阳富硒蜂蜜水产销两旺。从2021年8月建成生产到今年5月底,十个月时间共计生产160万件,销售金额达到7000万元左右。(储茂银摄)

富硒食品进入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标志着安康富硒产业发展战略由市域层面提升到省级战略,也随之迎来了密集的政策、科技、金融等支持。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用“制造业思维”,跳出“农业”抓“富硒”,聚力富硒食品加工企业培育,是当前推动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关键。

纵向比安康富硒产业发展令人振奋

“40年”脚踏实地。安康市是全国开发天然富硒资源最早的地区之一,自紫阳县1978年开始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至今已40余年。从时为紫阳县畜牧干部梅子青、陕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程静毅等科研人员的硒发现,到紫阳县茶叶专家程良斌、中国科学院雒昆利研究员、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海春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鲍征宇教授等专家的硒科研,再到“紫阳富硒茶”“真硒水”“秦巴硒菇”等硒产品、“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鱼”“富硒核桃”等硒产业、“安康富硒茶”等硒品牌。由“紫阳富硒”到“安康富硒”,由“富硒农产品”到“富硒食品”,由“富硒农业”到“富硒产业”,由“主导产业”到“首位产业”,一步一个脚印,为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基础。

“立市之业”的发展定位。2008年,安康市首次把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安康市支柱产业;2013年,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把富硒食品列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15年,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2019年,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2020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又提出“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形成立安康市之业”。把富硒产业作为“立市之业”的发展定位,目前对全国富硒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4个“国字号”富硒平台。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依托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立“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批复建立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2016年,部省市共建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建成投入运营,“农业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落户安康。两个国家富硒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国唯一,加上“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国家富硒科技孵化器”,再加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两个院士工作站等,安康成为“全国富硒科研高地”已具雏形。

机构和立法。富硒产业目前在各地普遍还是以“领导小组”加临时机构“富硒办”或“富硒中心”推进工作。我市在过去的“临时机构”基础上,2012年启动安康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工作,2014年1月,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成立,属正县级事业单位;2019年2月,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安康市成立的市级政府组成部门“富硒办”,目前全国唯一。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硒资源保护与利用立法工作,《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安康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立法确立富硒产业发展地位的地区。

富硒产业产值达750亿元。经过40多年发展,安康市初步形成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富硒保健品、富硒日化产品以及富硒美食、硒养硒旅等产业链,同时带动物流、电商等关联产业发展。近年来,富硒产业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富硒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扩大安康影响力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全市规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富硒食品实现产值509.2亿元,综合产值达750亿元。

横向看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压力山大”

国内富硒地区如雨后春笋。目前全国约有256个地区或发现天然富硒土壤,或使用硒强化技术,都在大打“富硒牌”。

安康市富硒产业链缺乏链主企业。安康市经过多年培育,虽然富硒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仅富硒食品规上企业发展到225户,但富硒产业链企业“小”、龙头“缺”、链条“短”、牌子“弱”等问题没根本解决。尤其是没有真正意义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行业带动力强、社会影响力广的链主企业,已成为富硒千亿产业链最大短板和瓶颈。而国内一批富硒龙头企业在迅速成长,比如湖北恩施的德源健康科技、中硒集团,江西宜春的珍惜米业、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江苏农垦米业、湖南桃源的兴隆米业、广西贵港的通达米业等,大的龙头企业以及上市企业对本地区乃至全国富硒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已十分明显。安康市富硒产业链大的链主企业迟迟没有成长起来,直接影响区域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让人忧心忡忡。

着力点提振安康富硒产业需用“制造业思维”

“制造业思维”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这里重点想说的是“富硒食品制造”以及“工匠精神”,尽快补齐安康市富硒产业链缺乏链主企业这个短板,这是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现阶段最重要的,也是安康富硒产业发展走出瓶颈期(笔者认为)之必须。

突出富硒食品制造。富硒产业链有前端、中端、后端,有基地、加工、销售,涉及一产、二产、三产,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现阶段安康市富硒产业链需要以“加工即富硒食品制造为主导”。近年来安康市富硒农业稳步发展,已有农业园区1500多个,主导产业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生猪、富硒水产以及特色产业中药材、拐枣、绞股蓝、木瓜、食用菌等富硒农产品基地超400万亩。随着基地规模化,精深加工短板凸显。全市畜牧业最大的龙头阳晨公司,也是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没有富硒猪肉深加工;富硒茶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平利女娲银峰、紫阳和平茶业),也都没有富硒茶深加工;富硒核桃目前还没有大的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富硒魔芋产业,也缺精深加工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中药材、拐枣、绞股蓝、木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也亟待加工龙头带动。只有加工即富硒食品制造跟上,“富硒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富硒全产业链才能做强做大。

潜心培育企业。龙头企业培育,绝非一朝一夕,富硒食品制造企业培育更是如此。安康市目前“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工业加工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安康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更值得点赞,也得到了国内富硒地区的称赞。要用好省富硒食品重点产业链以及“秦创原”驱动总平台支持政策,聚合发改、工信、科技、农口等行业支持政策,以富硒食品制造为主,聚力培育全市富硒产业链遴选的链主企业,争取尽快诞生安康富硒食品制造亿元企业、10亿元企业,筑牢千亿富硒产业链“基座”。笔者记得曾在一次相关规划讨论会上发言说道:“安康富硒产业千亿目标能否实现,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富硒食品制造企业的培育。安康富硒水产业能否做大,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紫阳真硒水、安康龙王硒泉、岚皋富硒宝三家企业的发展。帮助去年建成投产的安康龙王泉30万吨富硒水生产线尽快达产达效,对全市富硒产业意义重大。”

踏实做好产品。“制造业”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富硒食品制造”不可能另辟蹊径。好产品才有好口碑,才能谈塑品牌。“安康富硒茶”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品牌价值达35.16亿元,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这里边就凝聚着安康茶人(包括非遗传人)的“匠心”。岚皋硒宝公司为了找天然富硒水源投入500万研发经费,安康龙王硒泉公司企业自建“硒检测分析实验室”,还有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富硒挂面、富硒黄酒、硒陶等产品研发都体现了安康富硒企业的“匠心”。“匠心”做好产品,是做大企业做强产业的基石。目前,安康富硒食品制造“工匠精神”要在标准化、精深加工、绿色有机上下功夫,共同培育“安康富硒”健康品牌。

建设“创新中心”。富硒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富硒食品制造更是如此。2020年省工信厅同意我市筹建“陕西省富硒产品创新中心”,这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旨在转化国内外富硒产业领域先进科研成果,打造陕西富硒食品制造世界级消费品品牌,这也是支持安康富硒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富硒产品创新中心”落户安康市筹建,同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两个富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富硒平台落户我市建设一样,来之不易,也是企业之需、产业之需。必须聚合相关力量,按照建设要求,加快建设进度,早日建好,服务企业、赋能产业。

瞄准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看似距我们富硒食品中小企业还遥远,但在消费升级与新经济的冲击下,只有学习、掌握、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才能弥补我们人力资源技能差等不足,不断提高富硒产品质量、竞争力和附加值,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好吃看得见”。目前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智慧农业,二是数字工厂。智慧农业我们不少企业已涉及,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在降低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成本同时,全程质量监控,可视化溯源、条码溯源等,“绿色”“有机”让消费者“看得见”。数字工厂目前在安康市富硒食品企业运用还不够,这恰恰是促进生产标准化、自动化、智慧化以及提升客户黏性的重要手段。要采取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支持等措施,促进安康市富硒食品制造走进智能制造新时代。

作者:唐德剑(系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来源:安康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