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洪雅茶马古道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中国茶全书·四川卷》编委走进川藏茶马古道

历经千年、古老独特、绚烂多彩的川藏茶马古道,具有最悠久的历史、最遥远复杂的道路、最艰苦卓绝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独特的社会政治地位,是联结内地与边疆、汉族与多民族交流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目前已知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贸易通道,她维系并推动了沿途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融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弘扬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2022年春节前夕,《中国茶全书·四川卷》编委会主编们循着当年马帮足迹,走进了川藏茶马古道,拜会了沿线部分区县相关负责人,走访了一些沿线企业,全面了解当地产茶历史和文化,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梳理出最为真实、最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为《中国茶全书·四川卷》及地方分卷的编纂做好基础调研和指导工作。

1月15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中国茶全书·四川卷》总编纂委员会主编覃中显,与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专家顾问、《中国茶全书·四川卷》总编纂委员会副主编陈昌辉,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中国茶全书·四川卷》总编纂委员会副主编陈书谦,一起拜会了眉山市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余能武,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会长、洪雅县碧雅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建宏,县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县茶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陪同。  

总编纂委员会主编覃中显介绍到,洪雅茶叶历史自唐代《茶经》《茶谱》就有文记载,迄今已有1200多年,自产茶、销茶开始就是川藏茶马古道重要分支,可谓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中国茶全书·四川卷》的编纂意义就是要挖掘、整理和宣传各地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进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纂该书可呈现我省各地茶发展历史、文化和当代茶产业真实面貌,可奠定四川茶文化在全国茶业界中应有的地位,是宣传茶文化、茶品牌的绝佳时机。目前《中国茶全书·四川卷》已确定了省卷和各地市州分卷编委会人员,拟定了分卷编纂大纲和核心内容、时间节点等,各分卷要根据各地历史人文特点调整相应编纂内容,省内(宜宾、乐山、雅安)部分地方分卷编纂工作已经展开立项,希望洪雅县能借此契机,进一步全面挖掘整理雅茶文化、推广雅茶品牌——瓦屋春雪。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余能武表示,《中国茶全书·四川卷》编委会能把洪雅县纳入编纂范畴,是对洪雅茶历史、茶文化和现代茶产业的充分肯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已经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和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的高度重视,要求县局一定要抓住机会编纂分卷。余能武建议,编纂分卷要把东坡文化与洪雅茶文化结合起来,把天府旅游名县与茶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把国家生态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与茶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宣传好洪雅的自然生态优势,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扩大魅力洪雅的知名度、美誉度。覃主编建议的“书带茶,茶带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可以把我们“瓦屋春雪”系列产品和洪雅高山生态茶向全川、全国、全世界宣传出去、带出去,打响洪雅“瓦屋春雪”金字招牌。  

副主编陈昌辉表示,编纂分卷在深挖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要挖掘洪雅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价值,解读其对现实文化、经济和旅游的影响,要让现代茶产业赋予文化内涵,以此来提升品牌价值。

副主编陈书谦讲道,编纂《中国茶全书·四川卷》地方分卷要真实客观、结构规范、简洁明了,要把该书作为史鉴来编写,既要突出可读性,又要突出学术性、借鉴性。

企业代表洪雅县碧雅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县茶文化研究学会会长任建宏表示,企业将做好带头示范全力支持洪雅分卷编纂工作,县茶文化研究学会将把这项工作纳入2022年主要任务来完成。

1月16日,为加快推进、指导《中国茶全书·四川卷》各地方分卷的编纂工作,四川总编纂委员会主编王云、覃中显,副主编陈昌辉,在雅安分卷负责人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熊万和的陪同下,到雅安市芦山县拜会了县委主要负责人及当地茶叶生产企业,就把芦山纳入《中国茶全书·雅安分卷》编纂内容进行了讨论研究。

芦山县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的美誉,境内汉代文物闻名海内外,根雕石刻工艺源远流长,红色文化遗存丰富。

芦山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区,位于长江上游的青衣江流域,是茶马古道所经之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芦山主要产茶地马牛山不仅在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处,也在茶马古道重要节点上,在唐代时就与蒙顶山茶一起成为贡品。到清代时,也曾被康熙盛赞,史料记载,马牛山在清代被辟为贡茶基地,上山采茶者皆为四品以上官员。从历史、文化、品质看芦山茶,都属于南丝绸之路上的茶叶传奇,是雅安市茶产业历史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卷》编委会一致认为把芦山纳入《雅安分卷》,可以很好地把芦山汉文化、根雕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茶马古道精神对外宣扬出去。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洪雅:依托“金花坪贡茶” 助推乡村振兴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7日电 (史纪文 洪小社)近日,眉山市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的研究者一行,前往有“金花坪贡茶之乡”称号的三宝镇保坪村,开展“探寻北纬30°•上洪雅茶马古道”科考活动,研讨当前三宝镇雅茶产业发展中遇到问题,擦亮“金花坪贡茶”金字招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保坪茶旅文化游(洪小社 供图)

  当天在保坪村,茶文化研究者一行实地考察了“金花坪贡茶”基地,测量分析了800多株老川茶树的种植年代及价值,大家纷纷惊叹老茶树的“现代价值”。

保坪茶园(何泽琼 摄 )

  据保坪村“第一书记”涂小雄介绍,“金花坪贡茶”源于保子山,属海拔800-1300米的优质茶叶生长带,这里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民情。相传清朝期间,这里生产的金花坪香茶曾送给当时的皇帝品尝,故有“贡茶”之称。如今,三宝镇茶旅文化兴起,古镇文化浓厚,通江街、顺江街、三江街是主要的古街道,还有几条古巷纵横其间,形成错落交会的古建筑布局。老码头的老榕树成为古镇的常青之物,“金花坪贡茶”则成了不老的神话。

  “这800多株古茶树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科考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古树。”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会长王仕彬认为,洪雅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商贸交通要道,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这条古道对商贸、文化、民俗的交流及文明的碰撞影响深远。保坪村就是当年产茶的重要基地之一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分支,希望有关部门全方位加大对保坪村现有的800多株古茶树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据悉,作为眉山市级贫困村,近年来,三宝镇保坪村不断推进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脱贫奔康夯基础、强产业、促振兴。加宽村级道路、改道避险公路、建设饮用水站,发展万亩生态茶业、打造千亩保坪贡茶、建设百亩藤椒基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茶旅文化游,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完)

新年伊始深入调研 万象更新共谋发展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赴雅安雨城、眉山洪雅调研活动纪实

1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率协会副秘书长牟益民、任建宏、成都龙和国际茶城总经理谢重桂、协会办公室主任江波以及茶友网西南大区负责人华伟,先后赴雅安雨城、眉山洪雅,对两个区域茶产业的发展及规划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

1月27日,覃会长一行在雅安市林业局机关党委书记任大俊,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开义、特色产业科科长熊万和,雅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雅安市茶叶学会秘书长邓健,副秘书长郭磊,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李霄,高级农艺师杜红,雅安市雨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勇等相关领导及企业代表陪同下,对雅安市雨城区茶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期间,覃会长一行先后与政府领导、茶企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并先后到雅安市雨曦生态农场、雅安碧野飘香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部分茶企、农场及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金船山老川茶基地进行了参观。

覃会长一行深入雅安市雨曦生态农场调研

覃会长一行在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金船山老川茶基地参观

1月28日,覃会长一行到眉山市洪雅县深入调研当地茶产业情况。上午,在洪雅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余能武、洪雅县槽渔滩镇书记邹伟、洪雅县茶业中心副主任刘茂勤、茶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罗学平等相关领导及茶企代表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洪雅县聚友茶场、洪雅县李静家庭农场,以及有机奶白茶茶园基地。

覃会长一行在碧仙雅茶业有限公司深入亲切交流

覃会长一行在碧仙雅茶业奶白茶有机茶园基地参观

下午,在洪雅县农业农村局5楼会议室,覃会长一行与洪雅县县政府领导及分管部门领导、部分茶企代表共同召开了“洪雅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调研会”。洪雅县副县长陈天容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洪雅共有4家企业加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理事单位,5家企业加入会员单位。他们分别是洪雅碧雅仙茶业有限公司、洪雅雅女茶艺协会、洪雅县九龙御风茶厂、洪雅县雅成茶业有限公司、洪雅县桃源乡龙翔茶叶专业合作社、四川省沁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洪雅县七里坪茶业有限公司、洪雅县九龙御峰茶厂、洪雅县偏坡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会议观看了洪雅茶产业宣传视频,洪雅县茶业中心副主任刘茂勤介绍了洪雅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覃会长表示:洪雅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东接夹江,南靠汉源,西临雨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洪雅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洪雅县各个茶企和茶农的共同努力下,非常欣喜地看到,洪雅已发展成为四川重要的产茶县,也是中国茶业百强县之一,有力地保障了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我会将秉承“服务茶行业、弘扬茶文化、助推茶发展”的服务理念,将一如继往地为助力洪雅茶产业“走出去”和促进其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真诚希望早日实现洪雅茶产业做强做大的目标。

听完覃会长的讲话后,洪雅县副县长陈天容表示:非常感谢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覃会长一行到我县指导调研。近年来,洪雅县茶产业发展坚持以四川省“精制川茶”为引领,按照眉山市“一杯茶”总体部署,紧扣县委县政府“做强一区、做精两山、做特三片”战略布局,筹谋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市场体系。但在品牌打造、加工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给别人做“嫁衣”的现象,目前取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仅4家,更没有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龙业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的大力指导与帮助,助力实现我县茶产业做强做大的目标。与会的各位企业代表要以此为契机,好好学习、好好交流。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余能武谈到:我感到主要有“三好四不足”。即“三好”:品质好、土壤好、品种全;“四不足”:基础不牢、品牌不响、龙头不强、融合不高。今天的调研会,内容丰富、氛围热烈,既是总结工作、剖析问题的会议,也是行业组织传经送宝、共同探讨的会议,更是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会议,听完之后深受启发和感动。

会议期间,协会副秘书长牟益民、成都龙和国际茶城总经理谢重桂、协会办公室主任江波、茶友网西南大区负责人华伟,以及部分茶企代表也先后进行发言。

覃会长一行与洪雅县政府领导、企业代表举行调研会议

覃会长与余局长为理事单位举行授牌仪式

【洪雅县茶产业简介】洪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8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米,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天然氧吧”,是国家生态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川省首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县,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县有茶园面积29.5万亩,年鲜叶产量10万吨,干茶产量2.64万吨,产值23.65亿元,茶叶产量和面积居全省第二。洪雅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有“中国最佳生态茶园”之美誉,“洪雅绿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主要种植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山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等茶树品种、搭配种植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特色品种,无性系良种率达到95%以上。洪雅在秦、汉时期就有产茶饮茶风俗,到唐代形成从洪雅经雅安、康定、西藏再到尼泊尔的“茶马古道”。洪雅茶有文字记载迄今1200多年,东晋《华阳国志》记载:“汉时南安(当时洪雅属南安),武阳皆出名茶”。洪雅古茶质优量丰,具有远销各地特权,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问进入鼎盛时期,细茶产量为蜀中之冠,成为贡茶!洪雅地处北纬30°,森林覆盖率71.4%,气候温润,空气清新,青衣江水质常年达1I类水质标准。全县54%茶园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茶园土壤PH值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96.7g/kg,富含人体所需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洪雅绿茶汤色明亮、香味浓郁、口感醇厚,不带草腥味;红茶汤色红亮、香气悠长、味道醇和;黑茶菌香浓郁、滋味醇厚、低氟安全;奶白茶外形秀雅、回味鲜爽甘甜、氨基酸种类多达15种。2020年,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18800亩,获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茶认证面积1200亩。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