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冈县孙德礼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孙德礼:“两山论”的践行者

茶叶改变家乡、茶叶改变凤冈。孙德礼,这位1952年出生于黔北锌硒茶乡孙家寨的苗族老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家后山那一片灌木丛生的荒山,经他这一代人近40个春秋的耕耘与坚守,如今变成了享誉神州的“中国茶海之心”,成为当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

烟雨朦胧中的仙人岭茶业茶园

大石坳,和尙坪,这些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荒山,光听名字就让人马上感知到贫瘠与荒凉。20世纪80年代,由于田坝缺水,村民大多以玉米、烤烟种植为主。

一纸荒山承包造林绿化责任书,将孙德礼和那片沉睡的荒山联系在一起。1984年初,孙德礼毅然决然承包了5000亩荒山,自费种上松树、杉树、柏树和十几多个国家优良品种树。十年绿化祖国的政策下,1989年他被政府聘任为田坝乡副乡长。1990年他任职乡长后,决定“水路不通走旱路”,把粮食作物变为经济作物,自费带领老百姓种上茶树,至此将曾经的荒山秃岭改名为仙人岭,实现了两山论,诠释了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他的坚守,孙德礼所在的田坝村,成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孙德礼因此被评为“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和“贵州省劳动模范”。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礼

后来,他在仙人岭上种茶,并成立了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在全县率先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黔北最早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叶企业。这足见他超乎寻常的胆识和战略眼光。

加工车间

在北京老舍茶馆,孙德礼的“仙人岭牌”有机茶,赢得了陈宗懋院士等茶界专家“锌硒同具、世界少有”的赞誉。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上,“仙人岭牌”有机茶再次令与会中外茶叶专家倾倒。此外,仙人岭牌有机茶还斩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孙德礼荣登“中国茶叶行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榜。

如今,仙人岭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已集茶旅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走出了一条茶叶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茶圣陆羽点赞夷州茶,缘于对他的敬仰,孙德礼十多年前在仙人岭茶园中建了茶圣广场,为茶圣塑像。游客纷纷为孙德礼点赞。

2019年金秋,“感动凤冈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县城茶乡体育馆隆重举行,孙德礼被授予“感动凤冈人物”称号。颁奖词这样写道:“绿色理念引领凤冈,茶叶产业改变凤冈!以孙德礼为代表的一代茶人,敢闯敢干,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他带领群众将荒山变青山变茶山,最终成为金山银山。他带领群众从农民变茶农再成为茶人......正是因为有了像孙德礼这样的先行者,凤冈茶叶才能在世界茶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给世界一杯干净茶”。

凤冈因一片茶叶、一个产业走上小康之路。茶人孙德礼让荒山变茶山,成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典范,是中国西部因茶而富裕起来的新时代农民的代表,是振兴黔茶的杰出茶人......

来源:贵州茶香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孙德礼:把荒山变成青山再变成金色

  在凤冈的这几天,陪同我们走访的方主任常常向我们提到仙人岭的孙德礼老先生和浪竹的陈仕友老先生是凤冈茶产业界的两位泰斗,是他们开启了凤冈的茶产业。  

  于是,我们上了仙人岭。

  孙老很健谈。

  孙老的故事就是如何把荒山变成青山,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过程。  

  孙德礼

  荒山变青山

  这要从改革开放的春风说起。

  1984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32岁的孙德礼,第一个与田坝村委会签订了3500亩的荒山承包合同,作为他求证青山绿水等于金山银山的试验场,自筹资金3700余元,贷款1万元来到田坝村大石坳开荒植树。经过几个月奋战,开荒植树680余亩,育杉苗12亩,次年得到1.5万元的贷款支持,他把大石坳荒山取名为旭日林场。

  1985年初,由于多方原因,村委会将旭日林场转包给了他人。

  1986年年底,他承包了离家90余公里、海拔1406米的万佛山林场,经过一个冬天的努力,他植树造林830余亩。而转包后的旭日林场,由于管理缺位,既不能成为青山绿水,更不能成为金山银山,而是荆刺遍地,杂草丛生。

  1987年底在当地群众的期盼和支持下,孙德礼第二次承包了旭日林场,为了尽快走出困境,他贷款2万元,并从省林科所请来刘凡弟等三位工程师具体科学指导造林工作,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从省林科所引进一系列优良树种杉木、马尾松、柏树,以及印度、西藏等进行育苗,并栽种成功,林场发展欣欣向荣。

  在他的带动下,一时间,全村上下掀起了植树造林,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潮,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种黄柏、杜仲和经果林,并带动龙江村的周在榜、陈方智等6位农民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成为县里的林业大户。在他的科学造林下,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1989年他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田坝人民把他推选为副乡长。1992年底,他所在的十字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家村,同年他荣获国家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绿化奖章。

  青山变金山

  孙德礼当选为乡长后,他根据当地严重缺水实际情况,果断地带领大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在集体土地上栽种了1000余亩集体茶园,干部群众推举他兼任田坝茶叶加工厂厂长。1992年实行撤区建镇并乡后,他毅然辞去了乡长职务,大力发展茶产业。由于发展茶产业成绩突出,1994年他被调任凤冈县茶叶公司任副经理,负责指导全县茶叶产业建设。在县委、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他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一心扑在产业发展上。他因地制宜率先对仙人岭上的350余亩残次林进行改造,种植了品质优良的茶苗,同时他在自家的责任地上、稀疏的树林中种植了茶苗,他个人承包的茶园由最初的300余亩发展到千余亩,1996年申请注册了“仙人岭”商标。  

  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仙人岭已拥有茶园基地2648亩(其中经过有机认证的茶园1500亩),拥有清洁化生产线三条,拥有4000余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实现了年产值6000多万元,完成税收近800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

  由于基地土壤中同时富含锌硒两种微量元素,独特的土质造就了茶叶特殊的品质,仙人岭公司2000年第一个采用从省外引进的“无性繁殖”扦插技术进行育苗,先后投入50余万元,从福建、省茶科所等地引进了“小叶福鼎”“福鼎长叶”和“黔湄809”等优良茶苗进行栽种,2002年他又退耕还茶200亩,引进了“龙井43”、“铁观音”等市场看好茶种,在海拔1200余米的仙人岭进行种植,并在茶园中留置了部分杉木,套种了桂花,形成了今天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和谐景象,茶园基地建设做到了“茶园建设生态化、茶树品质优良化”,正是由于他的带领和高标准示范种植,加之土壤中富含锌硒微量元素,凤冈锌硒茶2005年成功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先富带动后富也是深深扎根在孙德礼的心中。仙人岭发展的同时,也把周边农户所建茶园标准化管理纳入公司服务内容,于2007年组建了“凤冈县十字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社员的运行模式,有效提高了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目前入社农户达300余户,茶园面积3100亩,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行,入社人员每亩茶园可从公司领取价值500元的莲花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苦参碱)补助,既提高了茶园质量安全统一管理水平,也为入社成员增加收入。  

  同时,孙老还提出来的‘386160’工程。“38”是指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她们可以去茶园采茶,每天都有200多元收入;“61”是指初中以内的儿童,过去的农村娃娃周末都是去放牛、打猪草,现在周末他们可以去劳动,去找钱,初中生的娃娃跟成年人的采茶速度是差不多的,他们也可以挣一两百元,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勤劳,让娃娃们懂得勤劳才能致富,也分担了家庭的部分负担,尽到了孝心;“60”就是60岁以上的农民等,他们劳动力是有的,去茶园里采茶,身体得到了锻炼,也会为家庭带来收入。

  新模式的转变  

  孙老说,如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就要做出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地方风光好,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山地优势,这样走出去,请进来,要让人来到田坝,来到仙人岭,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游在这里,荒山变森林,森林变茶园,茶园变旅游景区,经济才能活跃起来,这个地方就流通了,就像空气一样流通了,这里的人民就富裕起来了。  

  因此,仙人岭公司在做实做强有机茶叶系列产品的同时以当地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有迎仙台茶庄、仙茶坊茶庄、仙住阁、仙紫阁,现年接待能力为30万人次以上,是各界朋友“游生态旅游景区、品茶乡特色食品、住养心生态木屋、购有机养身食品”的好去处。并在相关政策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正着力做好仙人岭景区建设,相继完成了上山公路、景区游览道路、观景台、仙人湖湖堤、仙人岭茶区路等建设。

  讲到这,孙老语重心长的顿了顿:茶旅一体是个好项目,生态旅游,走返璞归真的路也是个好项目,但这不是一句口号,一句话,一天就能成功的,是需要持之以恒,努力的朝这条路不断的走下去,努力的朝这个方向牵动,做出了成绩,发挥了效应,用好了循环经济,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当一切都做好了就是水到渠成的时候。

  2007年10月时任遵义市委书记的付传耀到凤冈调研工作时,来到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董事长孙德礼这样评价:“十多年来,能够坚持产业结构调整,‘水改旱’取得成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壮大了规模,占领了市场,带富了一方人”。

  孙老的故事很多,他的经历或许我们无法重新体验,但我们可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或许我们都会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仙人岭”。

  仙人岭上仙人湖,仙人湖畔仙人茶。

  仙人茶是仙人栽,仙人也到仙人岭。  

  来源:茗边

  (部分图片来源:凤鸣高冈)

凤冈茶产业系列报道之②因茶富裕的美丽乡村:田坝

  如今的永安田坝美景不亚于瑞士,从仙人岭上看下去,一片“神仙景象”,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这是中共凤冈县委书记王继松在一次大会讲话中描绘的因茶富裕了的美丽乡村田坝。很多次在凤冈在仙人岭上看田坝这幅“神仙景象”。俯视的影像中是墨绿尽染的平原油画,依稀的茶园,行行条条的茶树构成波浪纹的绿色色彩,林中茶,茶中树,又将绿的色彩勾勒出丰富的立体效果,平原丘陵的山势绵绵起伏,缥缈的云雾,却恰到好处地填写在高处的山涧,依稀可辨的茶林中的游步道与乡间公路,串起散落在林荫中的民舍,此番美景,便是凤冈醉美茶乡田坝。

  这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美丽乡村田坝。这是以茶为抓手,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也是植茶成为绿水青山,继而变成金山银山的典型,在田坝,建起的中国西部茶海之心,已成为国家AAAA级茶旅一体化景区。

  谁曾料想到这样一个远近闻名富裕得超小康了的田坝村,在二十多年前是穷得响叮当的的贫困村,“好女不嫁田坝汉”的田坝,如今是洋房农舍、别墅排屋成群,幸福生活在田坝,田园美景如东方的瑞士。  

  田坝的蜕变与崛起,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及,便是孙德礼,一位土生土长的田坝村的庄稼汉子,农民改革家、最早的土地承包大户、田坝乡乡长、仙人岭品牌创始人、田坝致富带头人、凤冈龙头茶企企业家……他的经历,他的故事说起来有些复杂而漫长,站在历史角度来审视,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今天的田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神州大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推行,使孙德礼成了田坝村(镇)最早吃螃蟹的山林的承包人,为什么会最早想到去承包荒山?只有小学五年级毕业文化的孙德礼,非常直白地说,是穷怕了吧!要改变一切,就得靠自己。他还明白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人不能懒惰,懒了就将时光白白浪费消失了,土地也一样,不能荒废,你不打理,不耕种,也就没有收成。为什么选择种树,是因为没有想好种什么。开荒是第一的,当荒山变成了可以种植的肥沃的土地,种什么都可以,果树、苗木、中药材、粮食、烤烟、茶叶……反正土地要让它生长出东西来,拿它去换钱,没有学过经济学理论的孙德礼,有他自己的土地黄金定律,土地上的一切是资源,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本,资本可以经营一切,扎腾着便可以生出更多的钱来。遇到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时机,他种下的树变成了林,卖苗木便赚了第一桶金,那是在1984-1989年。  

  自己是富裕了,并成了致富带头人,1989年孙德礼成了贵州省劳模。作为劳模的他,自己个人富裕了,但看到周围的乡亲们还吃着土豆、红薯、苞谷饭,田坝村的大多数人都还很贫穷。他想帮乡里乡亲,一家家游说,送树苗,但凭个人的能力还无法指挥其他人这样干那样干,于是干脆去乡里当了个副乡长,后来又被推选为了乡长(1990年)。那是个万元户都被人羡慕得不得了的时代,孙德礼主动去乡镇当干部时,个人的现金资产已达200万元,副乡长每月88元的工资,不是他所图的。1989年当副乡长时,只是分管民政,还无法大展宏图,当上了乡长后,便觉得自己是一方土地的父母官,有责任来张罗48平方公里9000人的生计,他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田坝人为什么穷?缺水干旱的田坝,这么多年来种粮食,种国家计划的烤烟,都没有好的收成?不能全部种粮食,不能全部种烤烟,腾一部分土地来种经济作物,田坝人均有一亩5分地,他搞了个843规划,8分种经济作物,4分种烤烟,3分种玉米、土豆、红薯等粮食。经济作物选择种茶,是传统思维,茶在很多地方是传统经济作物,田坝此前也有由 水利公司带头培育的几百亩茶园和历史上留下来的茶园共1200亩,下决心以茶为主业,是专家提供的科学决策,省林科所曾经对田坝的土壤作过化验,说富含锌硒两种微量元素,贵州省茶科所的人还说到过,浙大西迁时中央实验场选址时曾考虑过永安镇田坝,1991年全乡发动,300万支茶苗免费给村民种植,茶苗种上了,加工的技术也千方百计地解决了,当时的茶叶都交国营的凤冈县茶厂加工销售,当销售不畅遇到难题时,孙德礼亲自押车去省外卖茶叶……  

  回来后,孙德礼仔细算了算帐,他当时卖出去茶叶平均价格是10.8元/斤,一亩地能产生多少效益呢?按当时的比价,二斤茶可以买100斤玉米,三斤茶可以买100斤大米,当时一亩地最多只能产500斤大米,而茶叶可做200斤,孙德礼说,我只要100斤/亩茶就行了。

  水路不通走旱路,为经济作物让路!

  由市场来选择,由经济效益来作决定,在现在来看这样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完完全全正确的。

  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任意改革耕地性质,乡级经济突破全县区域支柱产业规划是“大逆不道”的,也是对上级组织的冒犯,县里让你种烤烟,你却让他们种茶了,烤烟的任务无法完成了,县主管部门便出台了不种烤烟交100斤粮、100元钱双挂税收处罚政策,95年出现了田坝乡村民因不满此项政策的群体抗税事件,即田坝事件,多人被抓进监狱,孙德礼作为主要当事人也卷入其中,开始了长达8年的逃亡生涯,孙德礼说,从天堂到地狱,这八年的日子不好过,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伸,安慰他内心的是,田坝种下的茶,没有因此被毁掉……  

  田坝的茶在风雨中生长,田坝茶产业的规模效益日渐显现,也引来省、市、县三级领导来调研来考察来关注,日渐富裕起来了的田坝人以更加自信的底气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茶中栽树,林下育茶,有钱了就翻建新房;把机耕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有钱了还买车……田坝人知道,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一切都是靠了茶。1999年仍然处于备受争议的孙德礼回到了家乡,承租了田坝乡的一个水库经营权,并在水库边办了一个小作坊的茶厂,其实,他早已在1996年把他的品牌注册为仙人岭,彼时在大石坳种下的树也已成林,林下的茶树也成园了。大石坳山上有一个仙人洞,据当地的传说,是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此炼丹处,张果老的故事与不远处的茶经山,与陆羽与茶都有交集,因此孙德礼将大石坳改名为仙人岭,目前仙人岭也已成为一个著名的茶旅景区。

  毋庸怀疑孙德礼的经营能力,一个将荒山变成景区的人,一个水路不通想着走旱路的人,一个能够想着先富帮后富的人,一个有着家乡情怀与集体主义精神的人,一个想着要更大自由的人,单凭他那铆足了劲不服输的精神,有现阶段凤冈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高度重视的政策支持氛围,把他的仙人岭的品牌做强做大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孙状云系茗边头条、《茶讯》创始人、主编,中国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顾问、研究员。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