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成都农博会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天府之都,茶香来袭:平昌茶企组团亮相第九届成都农博会

10月27日,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式暨“天府粮仓”合作发展大会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本届农博会以“推进更宽领域开放合作 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主题,突出国际化、科技化、专业化和开放性,平昌县作为巴中市茶叶主产区之一,相关部门携手平昌县秦巴茗兰、秦巴鸿源、秦巴云顶,五彩凤凰等4家茶企组团参展,让平昌生态好茶香飘蓉城。

川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昌青芽茶”不仅是四川重点打造的川茶区域品牌之一,同时也肩负着助力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使命。在展馆内巴中市“平昌青芽茶”品牌展区,茶饮爱好者们纷纷围坐于品鉴席,一同慢品一杯源自平昌县高山生茶园的生态好茶,伴着茶香,感受川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据悉,本届农博会主宾国为巴基斯坦,主题省为重庆市、浙江省,主题市为巴中市、南充市,20个国家、全国31个省(区、市)参展,参展企业达3000余家,展览面积、参展规模、国际化水平和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在农博会期间举行的巴中市“巴食巴适”优质农产品产品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平昌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小兵对平昌县三大类产品及延链项目进行了推介,平昌县茶业协会会长张家天对“平昌青芽茶”进行了推介。

平昌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小兵(中)

平昌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小兵在推介中表示,平昌是水乡、酒乡、茶乡,除了三大类产品江口青鳙等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外,平昌县还拥有平昌青芽茶、平昌青花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培育绿色有机产品118个,并热忱欢迎大家到平昌赏美景、品好酒,喝好茶,共探发展机遇、共赢美好未来。

平昌县茶业协会会长张家天推介“平昌青芽茶”

平昌县茶业协会会长张家天在“平昌青芽茶”的推介中指出,平昌茶叶的香高、形美、味醇、品质好离不开七大优势:

第一大优势:气候条件适宜。平昌县气候温和,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8℃。适宜规模发展优质高山富硒茶叶。

第二大优势:地处茶叶黄金生长带。平昌平均海拔在800—1200米,是茶叶黄金生长带;年初气温回升快,茶树芽叶萌动较早,茶叶开采早,上市早。

第三大优势:土壤富含硒和锌。平昌境内土壤大部分PH值在4.5—6.5之间,土壤中有机质硒和锌含量丰富,是全国三大富硒板块之一,宜茶土地面积达40余万亩,目前全县已规模发展茶叶25.8万亩。

第四大优势:生态环境好。“高山云雾出好茶”,平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2%,终年云雾缭绕,是有机茶最佳适宜生长区。境内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洁,空气清新,造就了平昌茶“形如雀舌、汤似翡翠、味比兰香、回甘耐泡”等独有的特点。

第五大优势:坚持科技强茶。平昌坚持走科技强茶之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从品种选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常年聘请全国、全省制茶大师驻点指导,全县年可加工优质绿茶、红茶等各种品类的干茶8000吨以上。

第六大优势:坚持生态管茶。平昌茶业发展始终坚持标准化栽植、精细化管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广施用农家发酵有机肥、人工除草,严格投入品监管,禁止使用除草剂,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品质优良。

第七大优势:“高山、有机、富硒”。平昌茶,一富(富硒)、二高(高锌、高氨基酸)、三无(无农残、无激素、无添加剂)具有高端品质和“香高、味纯、耐冲泡”的特色优势,得到了茶界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享有“川茶品质看平昌”的美誉。平昌建有绿色富硒茶叶基地3.5万亩,年可产茶叶产品1200吨,所产茶叶具有高山、生态、绿色、富硒等特点。

推介最后,平昌县茶业协会会长张家天表示,欢迎现场领导、嘉宾、朋友们到平昌展位茶叶展区品茗交流、洽谈合作,也诚挚邀请各位朋友、企业家走进平昌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地,是“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四川省茶叶产业重点县,全县有7个国家4A级景区。平昌坚持品牌立茶,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依托四川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天府龙芽”,积极申报本地“平昌青芽”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引导企业创建起“秦巴茗兰”“秦巴云顶”“秦巴鸿源”“五彩凤凰”等独具企业特性的茶叶品牌20余个。

秦巴鸿源茶业公司的“踏雪无痕”“平昌雀舌”,秦巴茗兰茶公司的“尚剑”“和韵”“碧水”,及“皇山雀舌”“北山翠茗”“雾中君子”等10余个茶业品牌多届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平昌品牌的茶还多次获得“国饮杯”“中茶杯”“亚太茶茗”“甘露杯”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本届农博会将持续至10月30日,欢迎成都的茶友们莅临巴中市平昌县展位,一同品鉴平昌生态好茶,共话茶产业未来发展。

文字:魏佳、华伟

图片:平昌县茶叶协会


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北川苔子茶”成都鉴赏推介会圆满举办!

2021年10月22日,上午10:00由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四川农业大学支持的“北川苔子茶”鉴赏推介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2021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1号馆舞台活动区圆满举办。

推介会现场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坤,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牛义贵,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冯涛,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四川省茶叶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博导、教授杜晓,云南省茶业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丁云国,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成都龙和国际茶城董事长覃中显,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成都宽和茶馆总经理何修武,四川省食品文化研究会会长尹华国先生,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郭炜锋先生,天下茶友网CEO杨健等领导及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推介会主持人高嘻嘻

中国网、新华网、茶讯、天下茶友网、茶旅世界、中国茶业网、四川在线等媒体大力支持。推荐会全程直播媒体:天下茶友网。

推介会现场悠扬婉转、纯真动人、旋律流畅的抒情羌歌和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的羌舞,高级茶艺刘博嘉带来的盖碗表演为本次推介活动拉开了序幕。

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晓坤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晓坤, 2017年“北川苔子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9 年北川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茶叶县之一,“北川茶叶”获 得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上提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把茶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 支柱产业,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文旅深 度融合,颁布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苔子茶古茶树保护 条例》,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 个一”实施方案》《北川羌族自治县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为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品品质、做亮产业品牌和示范带动发挥积极作用。

四川省茶叶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博导、教授四川省茶叶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博导、教授杜晓推介北川苔子茶。北川苔子茶出自高山生态佳境,是绿色安全好茶,贡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代技艺传承下造就了品质特色卓越:香高、味浓、耐泡、安全。以“五个一”为抓手,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介会现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成都龙和国际茶城董事长覃中显,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牛义贵,天下茶友网总经理杨健,成都宽和茶馆总经理何修武共同为北川苔子茶建言献策。(座次排序从左往右)

推介会现场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赠送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牛义贵世界茶史必读书籍《英茶行日记》。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主持嘉宾访谈。

成都宽和茶馆总经理何修武成都宽和茶馆总经理何修武讲到,四川是茶馆最多的地方,是区域品牌的聚集地,要让消费者喝到。在茶馆内进行品鉴活动,有利于在消费者中有效的推荐,以成都为试点让北川苔子茶出现在茶馆的茶单上。最后,祝愿北川苔子茶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茶友网CEO杨健

天下茶友网CEO杨健提出,近二十年来科技对我们茶产业有品质的提升、健康的引领、文化的表达,今天科技为北川苔子茶构建了很好的框架,我们的苔子茶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北川苔子茶的品牌精神要有对幸福茶生活的向往,互联网精神的分享精神,也呼吁北川苔子茶多关注年轻人。希望北川苔子茶未来,可以代表川茶向世界献一杯好茶。

成都龙和国际茶城董事长覃中显成都龙和国际茶城董事长覃中显讲到,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需将一二三产结合起来。以北川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走进市场,走进全国让北川苔子茶被更多的人知晓。祝愿北川苔子茶,产品突破、立足市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分享了在英国考察国外茶企的经验,为北川苔子茶出谋划策。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科研专家的帮助下,在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北川苔子茶潜力无限。

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牛义贵

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牛义贵就北川苔子茶今后的发展以及方向进行交流。大力挖掘古羌茶文化,为消费者做一杯干净的茶,好喝的茶欢迎大家来北川做客。

“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全力发展苔子茶产业,将“北川苔子茶”打造为全国知名、四川省第一特色(民族)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为市场提供“高山、生态、安全”的优质茶产品。在此,也恳请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支持北川苔子茶产业的发展,相信,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北川苔子茶产业必将蓬勃发展,更要感谢广大消费者对北川苔子茶的厚爱,也请大家随时监督北川苔子茶的产品质量,让我们一起共同为大家做一杯放心茶。

北川古称石泉,产茶历史悠久,乾隆年间《石泉县志》中便有记载“榷茶始于唐”,列为历代贡品,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1979年,“北川珍眉”茶出口美国,首开四川茶叶出口之先河。北川茶产业基础 坚实,拥有茶叶8.45万亩,百年以上老茶树3万余亩、千 年以上老茶树2000余棵。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户,规上企业4户,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四川名牌产品 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 个。拥有佛泉、羌笛、禹露、古羌等知名企业品牌,主要 生产绿茶、红茶及黑茶等三类茶产品,年加工量达1500余 吨,产值达3亿元。北川茶叶品牌响亮,传承了独特的羌 茶手工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北川苔子茶” 具有高香、味醇、耐泡、无污染等品质。2009年“北川苔 子茶”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3年获得“中 国农博会金奖产品”称号。2015年“羌芝灵芽”获得世界 绿茶金奖。“羌笛”茶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四川 名牌”产品;“羌芝灵芽”获得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金奖。2017年“北川苔子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9 年北川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茶叶县之一,“北川茶叶”获 得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来源:天下茶友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美蓉:雪域紫雅要“香”出茶马古道

  从成都平原向西南行进,二郎山一过,霎时碧空如洗。高山峡谷,雪山环绕,这是茶马古道从成都平原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和100多公里外的成都,已是迥然不同的光景。

  “蒲泸一家亲”“携手冲刺 脱贫奔康”……山坡上,一片片整齐的茶园与巨幅宣传招牌都在昭示着这里的变化:种茶树、养蜜蜂、种樱桃、搞民宿……昔日的马铃声声犹在耳边,在蒲江县的对口支援下,泸定县曾经贫瘠的山村已换了天地。

  【讲述·我的受援故事】

  从奔腾的大渡河谷一路向上,海拔1800多米的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紫雅场村,树林连绵成片,山顶云雾缭绕,山坡上的茶园反射着阳光,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青翠。

  趁着清晨的好天气,51岁的王美蓉拿出竹篓和修枝剪来到自家的茶园中,一边采摘,一边修剪,口里还念叨着技术要点:现在采两叶一芯,主干保留到1.2米……

  “蒲江的专家说了,不同季节茶叶采摘的规格不同,采完就要修剪整齐,明年春天的嫩芽才能发得好!”王美蓉四下望了望,满意地笑了,“现在这两亩茶园成了我们全家的希望,没想到,种了一辈子茶,这两年总算摸到门路了。”

  怀疑

  我们种了一辈子茶,还要你来教?

  ■听说茶叶的价格还能翻几番,王美蓉根本不信,“我都种一辈子茶了,茶叶收益有多高,难道我还不知道?”

  说起紫雅场村的茶叶,王美蓉很是骄傲:“从我记事起都知道咱们这里的茶叶很有名,以前可是贡品呢!”

  紫雅场村海拔1800多米,这里阳光充足,雨雾充分,优越的生态、气候、土壤条件,让这里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口感鲜香清爽,品质格外优良。加之这里历史上就属于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据泸定县志记载,紫雅茶在清朝年间就是土司进贡清廷的贡品,在当地已经名气不小。

  不过,王美蓉的骄傲很快被惊讶替代了。当蒲江县对口支援工作队第一次来到这里,告诉村民“只要标准化程度提高,这里的茶叶价格起码高几倍”时,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我们都种了一辈子茶了,茶叶卖得到好多钱,还要你这个年轻小伙子来教我?”

  王美蓉口中的年轻小伙子,是蒲江县援藏队派驻到紫雅场村的驻村队员钟涛,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的他,已经从事了十多年茶叶产业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专家”,因此,当对口支援工作队来到这里,他一眼就瞧上了这个村,自告奋勇地驻扎到这里,准备带着村民大干一场。

  “都是茶叶,还分雀舌毛峰红茶黑茶?”“什么?茶叶不只是春天,还可以一直采到9月?”“管理得当产量可以增加几倍?”听到钟涛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宏图大志,王美蓉和村民却是连连摇头,“他说得好听,但我们就是觉得不可能。”

  2017年10月,当蒲江县成佳茶乡同心社区的茶农历经整整一天,背着精挑细选出来的1万多株茶苗来到紫雅场村时,尴尬的一幕出现了:空荡荡的坝子里只有一两个村民,免费送来的优质茶苗竟然没有人领!看到队员们满头大汗的样子,王美蓉觉得心里有些不忍,“钟涛他们挨家挨户来劝我们,我觉得很过意不去,想想反正不要钱,就试一试吧。”半信半疑地,王美蓉领到了2亩茶苗,在钟涛等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在屋后的玉米地里走出了标准化茶园的第一步。

  转变

  太震撼了,我也想要蒲江那样的茶园!

  ■去蒲江参观了5天,回到家的王美蓉成了小喇叭:太震撼了,我也想要那样的茶园!

  茶苗种下去了,但大家的信心并没有多少增长,有的村民甚至“嫌弃”钟涛婆婆妈妈:“他老是叫我们这样那样,一会儿要剪枝,一会又要翻地,采茶也要按他们的标准来……”王美蓉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太麻烦了!”

  可是,当王美蓉等人到蒲江成佳镇的茶山扎扎实实地参观了几天,“麻烦”的感觉却变成了“震撼”。2018年4月,蒲江对口支援工作队组织紫雅场村村民免费到蒲江参观,还没下车,大家便被车窗外的景色震惊了:只见青翠的茶山连绵起伏,整座山上全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穿着围裙,背着竹篓的茶农正按照企业的要求采摘茶叶,“这就是标准化茶园,茶树的高度一样,株距间距都是统一的……”一边看,钟涛一边耐心地给大家解说,“其实紫雅场村的高山茶品质更高,我们好好干,以后挣钱得很!”

  接下来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更是让村民开了眼界。“有绿茶、红茶、黑茶,从杀青到理条再到揉捻、发酵、烘干,全是流水线生产,还有单独的手工茶,都是一片茶园里出来的茶叶,但花样好多,价格也不一样,咱们的鲜叶才卖50元每斤,可人家这些制好的茶可以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斤呢,真是想都想不到!”

  5天的参观结束了,回到村上那段时间,王美蓉成了村上的“小喇叭”,逢人就说她在蒲江的所见所闻。从那时开始,村民终于心服口服地按照钟涛的要求搞起了生产,“我们也想要蒲江那样的茶园!”

  憧憬

  我们紫雅场村的茶叶要卖到全国

  ■品质好了,品牌有了,咱们紫雅场村的有机高山茶要香出茶马古道,卖到全国!

  从紫雅场村村委会远远望去,山上一片青翠的茶园内,一幢红房子格外醒目——这是蒲江对口支援工作队为紫雅场村集体修建的自动化茶叶加工厂。

  工厂刚建好,设备正在陆续进场,王美蓉和几名村民也过来看稀奇。“这是杀青机,这是理条机,制作雀舌等绿茶要用到;那边是揉捻机,清明过后的茶叶就可以用这个做成毛峰;这台是发酵设备,红茶、黑茶都用得上;很快还会有烘干和提香的机器。”钟涛指着各台设备一一介绍,“有了自动化工厂,就能做出各种等级和品类的茶,品质更稳定,价格也高多了!”

  虽然一台设备也不认识,王美蓉却很期待,今年村上试着建了一个简易加工厂,只能以手工制茶为主,王美蓉家的2亩老茶园就已经破天荒地卖了3000多元钱,“以前每年就卖个几百元钱,等我新种的两亩新茶有收成了,估计还要翻个番!”

  全自动加工厂即将投入使用,蒲江对口支援工作队又在谋划一系列新动作:为茶园和工厂申请SC认证、有机认证和质量安全认证,以及打造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紫雅场村茶叶发展的长远问题。

  “品尝一下我们的雪域紫雅。”钟涛把记者带到村委会,拿出一盒茶叶,只见牛皮纸的外包装设计融入了当地特色的泸定桥、大渡河、雪山等元素,生态气息扑面而来,盒子里是单独包装的小袋茶叶,打开一包,用玻璃杯冲泡,汤色清醇、回味甘甜,整个屋里都洋溢着绿茶的清香。

  “我们把紫雅场村的茶叶带到成都农博会、四川省茶博会、广交会等展会去推介,反响非常好,许多客商自发找上门来,今年的雪域紫雅已经卖到每公斤800多元,红茶也早就卖完了,现在我们正在开发黑茶系列。”

  如今的紫雅场村已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800亩高山有机茶基地,未来2至3年还将增加1000亩,并依托蒲江县的渠道打通了电商平台,“我们紫雅场村的茶叶要‘香’出茶马古道,还要卖到全国!”王美蓉憧憬地说。

  【心声·我的对口支援历程】

  “退堂鼓”敲了两次

  但他选择了坚守

  “我们再组织一批茶苗,你们还想要吗?”“我要!”“我也要!”……

  今年的茶叶销售已进入尾声,蒲江县援藏队派驻到紫雅场村的驻村队员钟涛又开始准备茶叶基地的扩大事宜。听到村民踊跃地回应,他眼睛笑成了两道弯月:“太不容易了,幸好当初没放弃。”

  “2017年刚来的时候,我一腔热情,没想到迎头就是一瓢冷水。”钟涛告诉记者,第一次来到紫雅场村,恰逢塌方道路中断,村支书骑着摩托来接他上山,车轮在悬崖边上直打滑。钟涛两只手死死抓着村支书,下车才发现,对方肩膀竟被抓出了青紫的淤血!“我当时就想,茶叶是个需要标准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这里条件这么差,要不就算了,换个地方搞?”

  “退堂鼓”只敲了一晚上,第二天,钟涛便上山看茶园、问情况,“基础设施虽然差,但种茶的环境很不错啊,只要管理好,还是很有希望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用村民的话说,钟涛仿佛“打了鸡血”,在山上仔细搜寻合适的种植地、回蒲江请技术人员、联系免费茶苗、为村民制作技术要点……很快,蒲江成佳镇同心茶叶合作社免费赠送的6万株福鼎大白茶苗送来了。不巧的是,当天山路又断了,可他还是兴冲冲地和来这里的省生态环境厅尹嘉奇等几位支援队员一起,顶着烈日来回走了十几趟,用背篼把茶苗背上了山。

  可是,没有人要。许多村民宁可继续种玉米也不相信钟涛描绘的蓝图,钟涛热情高涨的心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怎么办?彻底放弃了?

  “其实,将现有的茶园做一些简单改造,请蒲江的茶叶企业过来收购一些,做点代加工,也能提高收入。”那段时间,钟涛的脑子里不断跳出这样的念头。可思索良久,他还是不想放弃,于是,挨家挨户做动员,终于将600株茶苗下地了。

  茶苗下地,信心便更加坚定。他拧着一股劲,培训没人来就自己上门去教;农户不会加工就自己带头搞,3年的时间,800亩茶园建起来了,加工厂有了,品牌也注册了,每亩帮助农户增收了3000元左右,钟涛的付出有了回报,“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意识转变了,就算今后我们不在这里,留下这片茶山也能带富一方,真正帮助他们走上奔康的道路,现在看来,我的坚守是值得的!”

  【对口支援·实事说话】

  蒲江和泸定,二郎山的两头,既有着产业的延续,也有着资源的互补。自2016年9月蒲江县对口支援泸定县以来,按照两县“互补型、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定位,聚焦产业发展、民生事业、智力帮扶等重点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2527.9万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27个,为山那边的贫困地区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泸定在甘孜州率先脱贫、率先奔康。

  突出发挥两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蒲江县共规划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智力帮扶等8大类18个大项目,细化实施海子村脆红李、紫雅场村茶叶、和平村雪桃等产业支援项目65个,从选择极具代表性和辐射带动性的贫困村着手包装了加郡乡海子村、冷碛镇黑沟村两个定点支援整村提升打造项目,并根据泸定民生保障和人才需求编制了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帮扶、智力援建、基础设施等项目62个。

  其中,借鉴蒲江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助力泸定紫雅场村高山有机茶产业发展,已打造出“雪域紫雅”高端茶叶品牌;吸收蒲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助力泸定打造特色民宿,蒲江参与支援的海子山康养度假区成为泸定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依托蒲江办节办会经验,在蒲江、泸定两地共办樱桃节6场;引入蒲江“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雪桃产业示范园、“贡嘎中蜂”等支援项目,助力泸定实现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为泸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一边发展产业,蒲江县还动用一切资源帮助泸定对外推广。梳理泸定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蒲江县投入资金帮助制作泸定县招商引资宣传片,开展联合招商引资活动6场次,协调两县联合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促成泸定县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83.1亿元;组织泸定企业和农特产品参加第23届新春年货购物节、第七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等9场次,有效提升了泸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手记】

  怀揣坚定的信念 用行动肩负起责任与担当

  “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

  从兴隆镇和平村养蜂大户张洪彬家的院子里放眼望去,远处崇山峻岭,山巅云卷云舒。张洪彬说,他家养的蜜蜂就在山巅采集狼牙刺、五倍子、党参等中药材花粉,因此,和这一带的养蜂户一样,他家的蜂蜜总能卖个好价钱。

  张洪彬家的蜜蜂仅生活在藏区一带,名叫贡嘎中蜂。贡嘎中蜂耐寒、活动敏捷、抗病能力强,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它们不畏严寒酷暑,常年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山间穿梭,采集高山上零散的蜜源,它们用绚烂而短暂的一生,只为带来那一口甘甜。

  回转身去,蒲江县对口援助泸定工作队队长吴孟贤正和张洪彬攀谈着今年的蜜蜂增收情况。“蒲江县新增财政帮扶资金277万元作为奖补资金,激励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落户泸定发展的‘贡嘎中蜂’养殖支援项目,现在已经累计发放贡嘎中蜂7500余群,帮助全县38个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800户以上贫困户增收。”吴孟贤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身旁飞过的贡嘎中蜂也似乎成了他和其他对口支援队员的化身,他们从舒适的成都平原来到高原泸定,怀揣坚定的信念,用行动肩负起责任与担当,他们将藏族同胞的利益装在心里、举过头顶,排除千难万险,因地制宜推动当地发展;跋山涉水,进居入户,访贫问苦,为藏族同胞送上温暖与关怀……他们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一个大大的“爱”字,甜到藏族同胞的心坎上。

  [编辑:李孟秋]

  来源:成都日报 方明远 严斌 陈泳 摄影 于谭阳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